CN219779080U -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9080U
CN219779080U CN202321128635.0U CN202321128635U CN219779080U CN 219779080 U CN219779080 U CN 219779080U CN 202321128635 U CN202321128635 U CN 202321128635U CN 219779080 U CN219779080 U CN 219779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support
groove
film
support part
bar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86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武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86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9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9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9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底托板用于限制裸电芯在电池壳体内的位移并对裸电芯进行抬高,包括底托部,其设置至少一个流通通道,流通通道沿底托部的厚度方向贯穿底托部;以及两个限位部,其设于底托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限位部通过底托部连接;两个限位部和底托部围构有U形容置槽;其中,限位部由导热硅胶片制成。本实用新型对裸电芯同时进行抬高和限位工作,另外使用导热硅胶片材料利于散热的同时,使得裸电芯在高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限位更为可靠。

Description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程中,为了保证电解液能够充分浸润裸电芯,通常会在裸电芯和电池的壳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使电解液能够从电池的壳体顶部的注液孔流入壳体的底部,并通过裸电芯底部设置的底托板的通孔进入充分浸润裸电芯。但是,为预留裸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膨胀,因此裸电芯和壳体之间会预留间隙,用于电芯释放膨胀,但该间隙会使得未膨胀的裸电芯与壳体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裸电芯破损。
又有为了避免裸电芯与电池壳体底部的倒角干涉,通常会在电池壳体内设置有底托片,现有底托片是与绝缘膜热熔固定的,然而热熔温度较高,容易在热熔过程中烫伤裸电芯的隔离膜,导致电芯受损,也可能会在热熔后的凸起物刺入电芯,造成极片掉粉甚至刺破隔离膜,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托板,用于限制裸电芯在电池壳体内的位移并对裸电芯进行抬高,包括:
底托部,其设置至少一个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沿所述底托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托部;以及
两个限位部,其设于所述底托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个限位部通过所述底托部连接;所述两个限位部和所述底托部围构有U形容置槽;其中,所述限位部由导热硅胶片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部和所述限位部为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部在其厚度方向具有位于所述U形容置槽内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底托部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底托部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底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部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限位部其厚度方向具有位于所述U形容置槽内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离的第二侧面,所述限位部的第二侧面内凹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通道包括自所述底托部的第一表面内凹形成的第一盲孔、自所述底托部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的第二盲孔以及过渡通道,所述第一盲孔包括沿所述底托部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连接的通道部和用来方便异物沉积的异物容置部,所述通道部与所述第二盲孔通过过渡通道连通。
一种底托组件,包括:
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包括底膜和两个第一侧膜,所述两个第一侧膜通过所述底膜相连;所述底膜设置有开孔区域,所述开孔区域设置有第一通孔;
如上述所述的底托板,所述绝缘膜置于所述U形容置槽内,其中,所述底托部与所述底膜相贴合,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侧膜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侧膜通过导热胶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部的第一表面内凹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底膜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孔相卡合的定位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小于1/2所述第一侧膜的高度。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
裸电芯;
如上述所述的底托组件,所述裸电芯和所述底托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裸电芯,其中,所述绝缘膜的第一侧膜与所述裸电芯的膨胀面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底托板,其通过底托部对裸电芯进行抬高,同时通过限位部避免裸电芯与壳体发生碰撞,另外使用导热硅胶片材料制作底托板,有利于散热。
2、本实用新型的底托组件,其底托部和绝缘膜的底膜之间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孔的凹凸配合实现初步定位,然后使得限位部和绝缘膜的第一侧膜之间通过导热胶完成固定,舍去了底托部和绝缘膜的底膜热熔连接工序,连接快捷。
3、本实用新型的底托板,其底托部上设置了由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过渡通道构成的流通通道,其中,第一盲孔包括通道部和异物容置部,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通过通道部连通,保证了电解液能够通过流通通道供给裸电芯,而异物容置部的设计,使得电芯内部异物例如毛刺等能够沉积于异物容置部内,可以避免异物例如毛刺等通过过渡通道和第二盲孔落至电池壳体的内底面。
4、本实用新型的底托板,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计均是为了在注液时方便电解液的流通,进而有有利于提升电解液对电芯的浸润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托板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托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膜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1、绝缘膜;11、底膜;12、第一侧膜;13、第二侧膜;14、第一通孔;15、定位凸起;
2、底托板;21、底托部;22、限位部;23、第一盲孔;24、过渡通道;25、第二盲孔;26、定位孔;
3、导热胶;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经研究发现,现有解决裸电芯与壳体之间发生碰撞的方法如下:在裸电芯的面积较大的一面与该面对应的壳体之间设有缓冲板,但是该缓冲板一般为柔性材质,设置在裸电芯和壳体之间的任意位置,裸电芯与壳体之间依旧存在碰撞的可能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一种底托板,用于限制裸电芯在电池壳体内的位移并对裸电芯进行抬高,包括底托部21和两个限位部22。
其中,底托部21设置至少一个流通通道,流通通道沿底托部21的厚度方向贯穿底托部21。可选地,底托部21的流通通道可以按照M×N的矩阵方式排列,其中,M≥1,N≥1,例如,底托部21的流通通道如图1所示按照12×3的矩阵方式排列。当然,底托部21的流通通道也可以是无序排列,只要能够流通电解液即可。另外,本实施例中,底托部21呈矩形。
两个限位部22设于底托部2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限位部22通过底托部21连接;两个限位部22和底托部21围构有U形容置槽;其中,限位部22由导热硅胶片制成,这里采用导热硅胶片制作限位部22,能够满足电池工作时裸电芯膨胀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对裸电芯限位,避免裸电芯与壳体发生膨胀的需求,还能够将电池工作时裸电芯产生的热量传至壳体,加快散热。其中,导热硅胶片的主要材料是硅胶,也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有助于散热的成分,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而且还具有电绝缘性能,同时还有具有抗冲击、抗震动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底托部21和限位部22为一体成型,制作方便。由于限位部22是由导热硅胶片制成的,因此底托部21也是由导热硅胶片制成的。其中,底托部采用导热硅胶片制成,可以加快电池工作时裸电芯产生的热量传至壳体,进一步加快散热。当然了,底托部21和限位部22也可以是通过粘合或焊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流通通道包括自底托部21的第一表面内凹形成的第一盲孔23、自底托部21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的第二盲孔25以及过渡通道,第一盲孔23包括沿底托部21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连接的通道部和用来方便异物沉积的异物容置部,通道部与第二盲孔25通过过渡通道连通。
由于第一盲孔23和第二盲孔25通过通道部连通,因此保证了电解液能够通过流通通道供给裸电芯,而异物容置部的设计,使得电芯内部异物例如毛刺等能够沉积于异物容置部内,可以避免异物例如毛刺等通过过渡通道和第二盲孔落至电池壳体的内底面。
具体地,在底托部21上加工出由第一盲孔23、第二盲孔25和过渡通道24,这里对第一盲孔23的中轴线、第二盲孔25的中轴线以及过渡通道24的中轴线均不限定,即只要满足第一盲孔23通过过渡通道24与第二盲孔25连通即可。优先地,第一盲孔23的中轴线和第二盲孔25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盲孔23的中轴线和第二盲孔25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底托部21,过渡通道24的中轴线与第一盲孔2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托部21在其厚度方向具有位于U形容置槽内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底托部21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与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一凹槽4,且第一凹槽4沿底托部21的长度方向贯穿底托部21,在注液时有利于提升电解液对电芯的浸润效果。
进一步地,底托部21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与第一凹槽4连通的第二凹槽5;限位部22其厚度方向具有位于U形容置槽内的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背离的第二侧面,限位部22的第二侧面内凹形成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通过第二凹槽5与第一凹槽4连通,在注液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5流至第一凹槽4内,进一步有利于提升电解液对电芯的浸润效果。
结合图3-图5,一种底托组件,包括:
绝缘膜1,绝缘膜1包括底膜11和两个第一侧膜12,两个第一侧膜12通过底膜11相连;底膜11设置有开孔区域,开孔区域设置有第一通孔14;
如上述的底托板,绝缘膜1置于U形容置槽内,其中,底托部21与底膜11相贴合,且第一通孔14与流通通道连通;限位部22与第一侧膜12相贴合,其中,限位部22的高度小于1/2第一侧膜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绝缘膜1还包括第二侧膜13,每个第一侧膜12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二侧膜13。
在本实施例中,底托部21的第一表面内凹形成有定位孔26,底膜11对应定位孔26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孔26相卡合的定位凸起15,底托部21与底膜11之间通过定位凸起15与定位孔26的凹凸配合实现定位,可以避免第一通孔14与流通通道发生错位,保证电解液对电芯的浸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凸起15的形状可根据定位孔26的形状进行设计,只要满足绝缘膜1和底托板2在装配过程中,定位凸起15能够和定位孔26相卡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与第一侧膜12通过导热胶3固定。具体地,通过定位凸起15与定位部26的约束配合实现初步定位,导热胶3涂覆于限位部22和/或第一侧膜12,对底托部21和绝缘膜1实现固定连接,舍去了底托部和绝缘膜的底膜热熔连接工序,连接快捷。其中,导热胶可选用不会固化的导热膏、自然固化的导热硅胶和加热固化的导热胶中的一种。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
裸电芯;
如实施例2所提供的底托组件,裸电芯和底托组件均设于壳体内,且绝缘膜1包覆裸电芯,其中,绝缘膜1的第一侧膜12与裸电芯的膨胀面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为具备收容电芯的外装壳体,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可采用叠片工艺或卷绕工艺成型,其中,叠片工艺是将正负极片裁成需求尺寸的大小,随后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叠合成小电芯单体;卷绕工艺是通过固定卷针的卷绕,将分条后的的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按照顺序卷绕挤压成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或方形,再放在方壳或圆柱的金属外壳中,极片的大小、卷绕的圈数等参数根据电池设计容量来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应用于用电设备,其中,用电设备可以是汽车、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汽车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底托板,用于限制裸电芯在电池壳体内的位移并对裸电芯进行抬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托部(21),其设置至少一个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沿所述底托部(2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托部(21);以及
两个限位部(22),其设于所述底托部(2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个限位部(22)通过所述底托部(21)连接;所述两个限位部(22)和所述底托部(21)围构有U形容置槽;其中,所述限位部(22)由导热硅胶片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部(21)和所述限位部(22)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部(21)在其厚度方向具有位于所述U形容置槽内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底托部(21)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一凹槽(4),且所述第一凹槽(4)沿所述底托部(21)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底托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部(21)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4)连通的第二凹槽(5);所述限位部(22)其厚度方向具有位于所述U形容置槽内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离的第二侧面,所述限位部(22)的第二侧面内凹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5)与所述第一凹槽(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通道包括自所述底托部(21)的第一表面内凹形成的第一盲孔(23)、自所述底托部(21)的第二表面内凹形成的第二盲孔(25)以及过渡通道(24),所述第一盲孔(23)包括沿所述底托部(21)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连接的通道部和用来方便异物沉积的异物容置部,所述通道部与所述第二盲孔(25)通过过渡通道连通。
6.一种底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膜(1),所述绝缘膜(1)包括底膜(11)和两个第一侧膜(12),所述两个第一侧膜(12)通过所述底膜(11)相连;所述底膜(11)设置有开孔区域,所述开孔区域设置有第一通孔(14);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底托板,所述绝缘膜(1)置于所述U形容置槽内,其中,所述底托部(21)与所述底膜(11)相贴合,且所述第一通孔(14)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所述限位部(22)与所述第一侧膜(12)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2)与所述第一侧膜(12)通过导热胶(3)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部(21)的第一表面内凹形成有定位孔(26),所述底膜(11)对应所述定位孔(26)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孔(26)相卡合的定位凸起(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2)的高度小于1/2所述第一侧膜(12)的高度。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裸电芯;
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底托组件,所述裸电芯和所述底托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绝缘膜(1)包覆所述裸电芯,其中,所述绝缘膜(1)的第一侧膜(12)与所述裸电芯的膨胀面相贴合。
CN202321128635.0U 2023-05-11 2023-05-11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Active CN219779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8635.0U CN219779080U (zh) 2023-05-11 2023-05-11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8635.0U CN219779080U (zh) 2023-05-11 2023-05-11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9080U true CN219779080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8635.0U Active CN219779080U (zh) 2023-05-11 2023-05-11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9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1403A (zh) 带有具有监控电子装置的壳体盖的用于蓄电池单池的壳体、蓄电池单池、蓄电池模块以及机动车
CN216120451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JP2023542942A (ja) エネルギー蓄電池
CN116826317A (zh) 一种电池转接片、电池和用电设备
KR20220133245A (ko) 배터리 및 관련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219779080U (zh) 底托板、底托组件和电池
CN219759878U (zh) 一种电池的集流盘、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053718B (zh) 电池单体结构、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717109U (zh) 底托组件和电池
EP4395013A1 (en) Battery, power-consuming device, method for preparing battery,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battery
CN217281105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的限位装置和电动车辆
CN22006604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293474B (zh) 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8586101U (zh) 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065932U (zh)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76767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56977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345965A2 (en)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922654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57586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832507B (zh) 电池、用电设备、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CN220492058U (zh) 一种电池及其底托板、用电装置
CN219717192U (zh) 集流盘、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286511U (zh) 动力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498109U (zh)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