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5972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75972U CN219775972U CN202320559808.8U CN202320559808U CN219775972U CN 219775972 U CN219775972 U CN 219775972U CN 202320559808 U CN202320559808 U CN 202320559808U CN 219775972 U CN219775972 U CN 2197759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support
- indoor unit
- notch
- le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空调室内机的其他部件,底座上包括背板;换热风机,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驱动空气的流动;第一换热部,位于换热风机的一侧,在第一换热部上形成有后表面;第一接水盘,设于第一换热部的下方,用以接收从第一换热部上流下来的冷凝水;第一支件,形成在第一接水盘的底部表面上,第一支件的顶部与第一换热部的底部相抵接;第二支件,形成在第一接水盘的底部表面上,位于换热风机与第一支件之间;配合缝隙,位于第二支件与后表面之间;第二支件的高度大于第一支件的高度,以使第二支件限制第一换热部朝换热风机上的移动。第二支件可有效防止机器跌落时换热器触碰换热风机,减小室内机内部的风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室内外的热交换器、压缩机与膨胀阀,空调器可实现制冷/制热循环,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等物理参数。
室内热交换器有分为两折的热交换器,即前折热交换器与后折热交换器,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室内的空气进入空调的室内机后,能够与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更大面积的热交换,提升室内温度的调节速率,一些空调室内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还包括分为三折的热交换器,即前折、中折与后折;在这些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由位于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接收。
前折换热器的底部直接与接水盘抵接,容易造成换热器底部积灰以及冷凝水流动性差,现有技术CN208487766U公开了一种在接水盘中设置支撑筋与前折换热器抵接的方案,虽然能避免积灰以及能提升冷凝水的流动性,但是该方案的支撑筋都与换热器抵接,在空调器的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前折换热器有向换热风机移动并触碰换热风机的风险,而且支撑筋与换热器的底部抵接时,将对风道内的风的流动有抑制作用,不利于空气向换热风机的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在于提供了一种接水盘以及包含该接水盘的空调室内机,在空调室内机跌落的情况下能防止换热器触碰换热风机,以及在换热风机运转时,减小空调室内机内部的风阻,以及增大接水盘内部的冷凝水的流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形成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部分,所述外罩内部形成有外罩腔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外罩腔体,所述底座上安装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其他部件,所述底座上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形成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后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底座上安装有换热风机以驱动空气的流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罩里面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换热部,位于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换热部上形成有后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下方第一接水盘,用以接收从所述第一换热部上流下来的冷凝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形成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表面上第一支件,所述第一支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底部相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支件上形成有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支件的一侧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流向所述第一支件的另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支件,所述第二支件位于所述换热风机与所述第一支件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支件与所述后表面之间设置有配合缝隙,空气通过所述配合缝隙流至所述换热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件的高度,以使第二支件限制所述第一换热部朝所述换热风机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件形成为板状,包括基座、支撑部以及抵接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支件上还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二支件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支件上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缺口从所述基座延伸至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缺口将所述第二支件分为间隔分布的几个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件与所述第二支件平行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换热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下方的第二接水盘,在第二接水盘的底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支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支件上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将所述第三支件分为间隔分布的几个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底部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三支件之间的缝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支件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件的长度。
在接水盘上设置第二支件,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第一换热部向换热风机移动。
第二支件与第一换热部之间留有配合缝隙,以及在第一支件与第二支件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空气通过第一缺口、第二缺口与配合缝隙进行流动,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性。
另外,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有利于接水盘里的冷凝水流动。
附图说明:
说明书可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原理进一步地说明,使技术方案得到更清楚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外罩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外罩的又一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新风模块的前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换热风机安装在底座上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换热部的前视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换热部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放置于接水盘中的侧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调室内机;
100外罩,110前面板,120侧面板,130顶面板,140换热进风口,150换热出风口,160外罩腔;
200底座,210风机槽,211前壁,212后壁,213第一侧壁,214第二侧壁,220换热风机;
300室内热交换器,310第一换热部,311底表面,312顶表面,313前表面,314后表面,314a第一后表面,314b第二后表面,314c第三后表面,315回弯端,316开口端,320第二换热部,330第三换热部;
400接水盘,410第一接水盘,411第一壁,412第二壁,420第二接水盘;
500支件,510第一支件,520第二支件,530第一缺口,540第二缺口,550配合缝隙,560第三支件,570第三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1包括室内热交换器300,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外罩100,外罩100包括位于空调前侧的前面板110,位于空调室内机1两侧的侧面板120,位于空调室内机1顶部的顶面板130,以及底面板。
在顶面板130上设置有换热进风口140,室内空气由换热进风口140进入空调室内机1。
在前面板110上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50,进入空调室内机1的空气由换热出风口150流入室内。
在外罩100的内部形成有外罩腔160,外罩腔160可容纳空调室内机1的其他部件。
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底座200,底座200安装于外罩腔160中。
<底座200>
如图4至5所示,底座200包括背板以及位于背板、前板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背板、前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风机槽210,风机槽210可容纳换热风机220。
<换热风机220>
空调器是以空气作为媒介与室内环境进行热量的交换,不同温度的空气需要在空调室内机1与室内环境之间以高强度对流的方式进行持续流通,才能达到室内环境与空调室内机1之间快速的热量交换,从而使得室内环境快速升温或降温,并且温度分布相对均匀。
因此,在空调室内机1中设置有换热风机220,通过换热风机220的转动来驱动空气在室内环境与空调室内机1之间的快速热量交换。
换热风机220设置在底座200的风机槽210上,驱动电机带动换热风机220转动,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140进入空调室内机1中并从换热出风口150流入室内,从而达到室内空气在室内环境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循环。
风机槽210包括前壁211、后壁212以及与换热风机220的轴向垂直的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
<室内热交换器300>
如图6至8所示,为了使得空调室内机1与室内环境之间存在温度差异以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调节室内的温度,在外罩腔160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00,室内热交换器300为室内环境提供热量或冷量。
当室内热交换器300用作蒸发器时,室内热交换器300为室内环境提供冷量,即室内热交换器300的温度低于室内环境的温度,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00中蒸发吸热;当室内热交换器300用作冷凝器时,室内热交换器300为室内环境提供热量,即室内热交换器300的温度高于室内环境的温度,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00中冷凝放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热交换器300包括第一换热部310、第二换热部320以及第三换热部330;室内热交换器300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制冷剂可在换热管中流动并蒸发或冷凝;在换热管的周围设置有换热翅片以增大扩大换热面积,提高热传递的效率。
每个室内热交换器300均包括位于换热管侧部的回弯端315以及开口端316,室内热交换器300的开口端316配置为制冷剂从室外机流入室内机的一端,室内热交换器300的回弯端315配置为与开口端316相对设置的另一端,制冷剂在回弯端315经过换热管的U形部分回流至开口端316。
<室内热交换器300的安装与排布>
如图11至12所示,在回弯端315处设置有端板,端板包括第一折部、第二折部以及第三折部;在第一折部、第二折部以及第三折部上形成有换热管孔,换热管上位于室内热交换器300端部的部分可插接于换热管孔中,以固定室外室内热交换器300的一端。
其中,第一换热部310插接于第一折部,第二换热部320插接于第二折部,第三换热部330插接于第三折部。
在开口端316处设置有端片,端片包括第一端片、第二端片以及第三端片;在第一端片、第二端片以及第三端片上形成有另外的换热管孔,换热管上位于室内热交换器300另一端部的部分可插接于该换热管孔中,以固定室外室内热交换器300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换热部310插接于第一端片,第二换热部320插接于第二折端片,第三换热部330插接于第三端片。
室内热交换器300分布在换热风机220的周围,其中第一换热部310的底部于底座200相接触,第一换热部310的顶部与第三换热部330的底部相抵,第三换热部330的顶部与第二换热部320的顶部相抵,第二换热部320的底部与底座200相接触。
室内热交换器位于换热进风口140的下方以及换热出风口150的下方,当室内空气由换热进风口140进入空调室内机1后,经由室内热交换器300并与之发生热交换,再从换热出风口150流入室内。
<接水盘400>
当室内热交换器300用作蒸发器时,制冷剂在换热管中蒸发并从换热管以及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从而使得室内热交换器300的温度下降,相比于其他部件以及周围环境,室内热交换器300更靠近制冷剂,因此,这就使得室内热交换器300的温度低于其他部件以及周围的空气,因此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300的表面发生凝露。
随着空调运行时间的延长,在蒸发器表面的冷凝水集聚并发生流动。其中,第三换热部330上形成的冷凝水可沿着第三换热部330上的翅片或换热管从第三换热部330的底部流至第一换热部310;由于第一换热部310的底部与第三换热部330的底部与底座200接触,因此在第一换热部310以及第二换热部320上形成的冷凝水则流至底座200。
为了处理从室内热交换器300上流下来的冷凝水,在底座200上设置有接水盘400。
在第一换热部3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水盘410,从第一换热部310上流下的水进入第一接水盘410,在第二换热部32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420,从第二换热部320上流下的水进入第二接水盘420,其中第二接水盘420的底部高度大于第一接水盘410的底部高度。
第一接水盘410设置在换热风机220的前方,第一接水盘410包括靠近换热风机220的第一壁411以及与第一壁411平行且远离换热风机220的第二壁41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槽210的前壁211与第一接水盘410的第一壁411为同一个部件;底座200的前板与第一接水盘410的第二壁412为同一个部件。
第二接水盘420设置在换热风机220的后方,第二接水盘420包括前部壁和后部壁,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部壁与风机槽210的后壁212是同一部件,后部壁与底座200的背板是同一部件。
为了将聚集在接水盘400中的水排出空调室内机1,在室内热交换器300端板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接水盘410和第二接水盘420连通的排水管,在接水盘400中的水可通过排水管排放至室外。
为了能将接水盘400中的水引导至排水管的进水口处,在第一接水盘410与第二接水盘420的侧部设置有导水部,以使得接水盘400与排水管连通。
导水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在第一导水板与第二导水板之间的缝隙可供冷凝水流通。
导水部包括与第一接水盘410相接的首接端以及与排水管相接的尾接端,导水部的高度从首接端到尾接端逐渐降低,以方便冷凝水从导水部进入排水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板与风机槽210的第一侧壁213为同一部件,第二导水板与底座200的第一侧板为同一部件。
<第一换热部310>
第一换热部310包括换热管以及在换热管周围的换热翅片,其外观为矩形,第一换热部310具有相对设置的前部表面和后部表面,其中,后部表面靠近换热风机220;第一换热部310还包括形成为第一换热部310的回弯端315与开口端316的两个侧表面,制冷剂从开口端316流入第一换热部310并流向回弯端315,在回弯端315经过换热管的U形部分再回流至开口端316。
第一换热部3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表面312和底表面311,顶表面312与底表面311平行设置,且顶表面31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底表面3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第一换热部310的顶部,即顶表面312,与第三换热部330的底部相接;第一换热部310的底部,即底表面311,与第一接水盘410相接,以使第一换热部310上的冷凝水从第一换热部310的底表面311流至第一接水盘410。
第一换热部3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表面313与后表面314。
后表面314包括第一后表面314a、第二后表面314b以及第三后表面314c,其中,第一后表面314a位于后表面314的上部且与顶表面312垂直相交,第三后表面314c位于后表面314的下部且与底表面311垂直相交,第三后表面314c与第一后表面314a平行;第二后表面314b位于第一后表面314a和第三后表面314c之间并连接第一后表面314a与第三后表面314c,使得后表面314上形成一个台阶的结构,即,若将第一后表面314a朝底表面311的方向延长,则该延长面与第三后表面314c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下为方便描述,将此间隙称为结构间隙。
<第一支件510>
如图9至10所示,若第一换热部310的底表面311直接与第一接水盘410的底部进行接触以放置第一换热部310,则会导致第一换热部310与第一接水盘410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这样不但会减少室内热交换器300的换热面积,还会在第一换热部310的底部与第一接水盘410之间集聚灰尘,降低第一换热部310的换热效率,且不利于冷凝水的排出。
因此,为了减小第一换热部310与第一接水盘410之间的接触面积,在第一接水盘410上形成有第一支件510,用以支撑第一换热部310的底表面311,用第一支件510代替接水盘400的底部直接与第一接水盘410接触可显著地降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此外,在第二接水盘420上形成有第三支件560。
从第一换热部310上流至第一接水盘410中的冷凝水可分布在第一支件510的两侧,为了使得提升冷凝水在第一接水盘410中的流动性,以方便冷凝水更有效地流至排水管,在第一支件510上还设置有第一缺口530。
第一缺口530连通第一支件510的两侧,因此,若冷凝水聚集在第一支件510的远离排水管的一侧,则这些聚集的冷凝水可通过这些缺口流向第一支件510的另一侧,增加了冷凝水在接水盘400内部的流动性,提升了排水效率。
<第二支件520>
在空调器的搬运、运输的过程中,或会存在空调室内机1跌落的情况,为了防止在室内机掉落时,第一换热部310向换热风机220的方向移动对换热风机220造成损害,在第一接水盘41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支件520,以便在空调室内机1跌落时,第二支件520支撑第一换热部310并限制第一换热部310往换热风机220的方向移动。
第二支件520包括基座、支撑部以及抵接部,基座形成在第一接水盘410的底部,支撑部沿着基座朝第一换热部310的后表面314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支件520的顶部为抵接部。
第二支件520位于第一支件510的后方,第二支件520相比于第一支件510而言更靠近换热风机220;为了使得当机器跌落时,第二支件520能够支撑第一换热部310,第二支件520的高度大于第一支件510的高度。
然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件520的高度配置为不与后表面314发生接触的高度,即在第二支件520与后表面314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下为方便描述,将该间隙称为配合间隙。
一方面,若第二支件520的高度配置为能够使得第二支件520与第一换热部310接触,即,在第二支件520与第一换热部310支件500没有配合缝隙550,则在安装时,第一换热部310没有足够的位置调试空间,不便于安装并调节第一换热部310的位置。
另一方面,若第二支件520的高度配置为能够使得第二支件520与第一换热部310接触,即,在第二支件520与第一换热部310支件500没有配合缝隙550,当换热风机220运行时,位于第二支件520远离换热风机220的一侧的空气将不能通过配合缝隙550进入换热风机220,以至于位于此处区域的空气需要从较远的路径进入换热风机220,这将降低换热风机220的出风效率。
因此,在第二支件520与第一换热部310支架留有配合缝隙550有利于室内热交换器300的安装以及空气在空调室内机1的流动。
当换热风机220启动时,位于第一支件510远离换热风机220一侧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缺口530流至换热风机220继而释放至室内;然而,通过第一缺口530流向换热风机220的空气须经过第二支件520才能到达换热风机220,因此,除了上述配合缝隙550外,在第二支件520上还设置有第二缺口540,以方便气体的流动。
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缺口540与第一缺口530相对应设置,即,第一缺口530在第二支件520上的投影与第二缺口540重合。因此,从第一缺口530流向换热风机220的空气可直接从第二缺口540流出去,增大了空气在空调室内机1中的流通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在空调器的搬运或运输过程中跌落时,第二支件可起到防止第一换热部触碰换热风机的作用,可有效避免换热风机因室内热交换器的触碰造成的损伤。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在第二支件与第一换热部支件留有配合间隙,方便室内热交换器的安装调节,有利于空气在空调室内机里面的流通。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在第一支件与第二支件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使得冷凝水在接水盘里的流动性更强,有利于排出冷凝水,也有利于空气在空调室内机中的转移。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
底座,位于所述外罩的内部,所述底座上安装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其他部件,所述底座上包括背板;
换热风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空气的流动;
第一换热部,位于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换热部上形成有后表面;
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下方,用以接收从所述第一换热部上流下来的冷凝水;
第一支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表面上,所述第一支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底部相抵接;
第一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支件上,位于所述第一支件的一侧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流向所述第一支件的另一侧;
第二支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表面上,位于所述换热风机与所述第一支件之间;
配合缝隙,位于所述第二支件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空气通过所述配合缝隙流至所述换热风机;
所述第二支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件的高度,以使第二支件限制所述第一换热部朝所述换热风机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件上还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二支件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支件上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件形成为板状,包括基座、支撑部以及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从所述基座延伸至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缺口将所述第二支件分为间隔分布的几个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件与所述第二支件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下方的第二接水盘,在第二接水盘的底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支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件上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将所述第三支件分为间隔分布的几个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底部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三支件之间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件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件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59808.8U CN219775972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59808.8U CN219775972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75972U true CN219775972U (zh) | 2023-09-29 |
Family
ID=8813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59808.8U Active CN219775972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75972U (zh)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20559808.8U patent/CN2197759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1252C (zh) | 一种移动式空调 | |
US20170167737A1 (en) |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er | |
CN112797518A (zh) | 空调冰箱组件和空调冰箱一体机 | |
CN21977597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2594788A (zh) |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 |
CN21427597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3514101U (zh) | 风管机 | |
CN21962416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6424007U (zh) | 驻车空调 | |
CN21330029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3630702U (zh) | 移动式空调器 | |
CN213480420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710977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254220A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及加湿控制系统 | |
CN21689752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8463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20186961U (zh) | 空调器 | |
CN220250156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1590921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0250164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15765411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763591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08693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0250162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1697693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