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3594U - 一种对压式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压式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3594U
CN219773594U CN202321273173.1U CN202321273173U CN219773594U CN 219773594 U CN219773594 U CN 219773594U CN 202321273173 U CN202321273173 U CN 202321273173U CN 219773594 U CN219773594 U CN 219773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late
formwork
close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31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天宝
梁震
陈树友
李瑞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31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3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3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3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对压式模板,包括外墙模板和内墙模板,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压槽板,所述内墙模板的顶部设有固定板,内墙模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和固定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第一压槽板到固定板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到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第一压槽板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凸出外墙模板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上下两层外墙在交界处的墙面因为第一压槽板凹陷到墙面内,即使是发生涨模,交界处的墙面也不会凸出外墙墙面,不需要额外的开凿,就可以保证涂料施工后整个外墙墙面的平齐,加快了施工进度,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保证涂料施工后整个外墙墙面的平齐,需要在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开凿凹陷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对压式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模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对压式模板。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43571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对压式铝合金模板,包括外墙模板、固定于外墙模板顶端的外墙K板、平行设置于外墙模板一侧的内墙模板、固定于内墙模板顶端的楼面C槽板、固定于外墙K板外侧的背楞以及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以及分别设置于对拉螺杆两端的外墙螺母和内墙螺母,对拉螺杆依次贯穿背楞、外墙K板以及楼面C槽板,外墙螺母位于背楞的外侧,内墙螺母位于楼面C槽板的内侧,对压式铝合金模板还包括压板 件,压板件包括位于内墙螺母与楼面C槽板之间的垫板、自垫板的一端朝靠近外墙K板的方向垂直延伸并抵持于楼面C槽板上的支撑板。垫板位于内墙螺母与楼面 C 槽板之间,增加了楼面 C槽板与螺母之间的受力面积,楼面 C 槽板不易变形,保证了工程质量,确保墙面的垂直度与平面度。
这种对压式铝合金模板浇筑形成的外墙时,即使是利用对拉螺杆将外墙K板和楼面C槽板拉紧,搭建的模板在浇筑时、K板位置依然会出现胀模的情况,即上下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外凸,若上下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因为胀模而发生外凸,涂料施工后外墙整体平整度将受到影响,为避免后期的涂料施工受到外墙胀模的影响,需要在混凝土凝结后,将上下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开凿出一片凹陷的区域,然后再在该凹陷区域用腻子补平。开凿凹陷这种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证涂料施工后,上下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与整个外墙墙面平齐,但是在外墙开凿凹陷,施工不方便、耗时比较长,施工进度不高,并且外墙开凿,施工危险系数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压式模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涂料施工后整个外墙墙面的平齐,需要在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开凿凹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压式模板,包括外墙模板和内墙模板,外墙模板和内墙模板可拆卸连接,外墙模板和内墙模板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浇筑腔体,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压槽板,所述内墙模板的顶部设有固定板,内墙模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和固定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第一压槽板到固定板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到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第一压槽板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凸出外墙模板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槽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外墙模板连接,第一基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与外墙模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固定板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到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槽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压槽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比外墙模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距离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更小。
优选的,所述外墙模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压槽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与内墙模板连接;所述第一压槽板与固定板通过锁紧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设有在浇筑时为第一压槽板抵抗混凝土挤压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压槽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梯形凸条。
优选的,所述外墙模板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压槽板,第二压槽板与第一压槽板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槽板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外墙模板连接,第二基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与外墙模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一凸块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固定板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凸块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槽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二压槽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与外墙模板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的垂直距离小。
优选的,所述外墙模板的底部设有在浇筑时为第二压槽板抵抗混凝土挤压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压槽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梯形凸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槽板上设有用于成型定位孔的插杆,插杆的一端与第一压槽板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板伸出第一压槽板,第二压槽板上设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与第二压槽板连接、另一端朝向内墙模板且垂直伸出第二压槽板,定位杆与插杆形成的定位孔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一压槽板到固定板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和内墙模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第一压槽板处、与第一压槽板贴合的外墙墙面不凸出与外墙模板贴合的外墙墙面,在浇筑混凝土后,上下两层外墙在交界处的墙面因为第一压槽板凹陷到墙面内,即使是发生涨模,交界处的墙面也不会凸出外墙墙面,避免了因为交界处的墙面凸出,导致需要对交界处的墙面进行开凿的情况,不需要额外的开凿,就可以保证涂料施工后整个外墙墙面依然平齐,加快了施工进度,避免了开凿外墙带来的危险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涂料施工后整个外墙墙面的平齐,需要在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开凿凹陷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外墙模板与内墙模板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外墙模板与内墙模板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3中的螺杆与螺母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第一压槽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4中第二压槽板的示意图。
图中,1外墙模板、2内墙模板、3第一压槽板、4第二压槽板、5固定板、6锁紧螺栓、7第一限位结构、8第二限位结构、9第一限位槽、10第二限位槽、11插杆、12定位杆、13固定螺栓、14螺杆、15螺母、16背楞、17大斜撑、18楼板、19第一螺栓、20第二螺栓、21第一基板、22第一凸块、23第二基板、24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一种对压式模板,包括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可拆卸连接,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浇筑腔体,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调节螺栓控制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内墙模板2的内侧设置有背楞16,背楞16通过大斜撑17固定在楼板18上,保证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竖立,避免外墙模板1或内墙模板2倾倒。所述外墙模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压槽板3,所述内墙模板2的顶部设有固定板5,内墙模板2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和固定板5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第一压槽板3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1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第一压槽板3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凸出外墙模板1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与第一压槽板3贴合的外墙墙面不凸出与外墙模板1贴合的外墙墙面。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外墙模板1上设有第一压槽板3,内墙模板2上设有固定板5,内墙模板2和固定板5的侧面平齐,第一压槽板3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在第一压槽板3处、与第一压槽板3贴合的外墙墙面不凸出与外墙模板1贴合的外墙墙面,在浇筑混凝土后,上下两层外墙在交界处的墙面因为第一压槽板3凹陷到墙面内,即使是发生涨模,交界处的墙面也不会凸出外墙墙面,避免了后期因为交界处的墙面凸出,导致需要对交界处的墙面进行开凿的情况,不需要额外的开凿,加快了施工进度,避免了开凿外墙带来的危险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涂料施工后整个外墙墙面的平齐,需要在两层外墙交界区域的外墙面开凿凹陷的技术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槽板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压槽板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比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距离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更小。所述外墙模板1通过第一螺栓19与第一压槽板3连接;所述固定板5通过第二螺栓20与内墙模板2连接。所述第一压槽板3与固定板5通过锁紧螺栓6连接,利用锁紧螺栓6将第一压槽板3与固定板5拧紧,第一压槽板3与固定板5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空间。利用第一螺栓19将第一压槽板3可拆卸固定在外墙模板1上,通过第二螺栓20将固定板5可拆卸固定在内墙模板2上,保证了第一压槽板3与外墙模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板5与内墙模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外墙模板1的顶部设有在浇筑时为第一压槽板3抵抗混凝土挤压的第一限位结构7,第一压槽板3上设有第一限位槽9,第一限位结构7与第一限位槽9插接配合。第一限位结构7与第一限位槽9上的插接配合保证了第一压槽板3在外墙模板1顶部的位置,可以在外墙模板1顶部快速、精准的安装上第一压槽板3。
如图4所示,优选的,第一限位结构7为梯形凸条,对应的第一限位槽9为梯形限位槽,并且第一限位结构7的长度与外墙模板1的长度相同,即沿外墙模板1顶面的长度就是第一限位结构7的长度,第一限位结构7在外墙模板1顶面上的每一点均与第一压槽板3上的第一限位槽9配合,保证了对第一压槽板3的全面支撑,如果不是全面支撑,仅仅是间隔线段式的支撑,即在外墙模板1顶面上均匀布置多个限位凸块,这样的间隔支撑,在两个限位凸块之间的部分,没有实际支撑,当浇筑混凝土后,两个限位凸块之间的第一压槽板3容易变形,导致第一压槽板3整体呈波浪形,进一步的导致成型的墙面呈波浪形,墙面不平整。
实施例1实施时,在外墙模板1的顶部固定第一限位结构7,然后再在第一压槽板3挖出与第一限位结构7配合的第一限位槽9,第一限位结构7在外墙模板1顶部的位置由第一压槽板3内陷的深度决定,第一压槽板3内陷的深度需要保证即使是涨模与第一压槽板3贴合的外墙墙面不凸出与外墙模板1贴合的外墙墙面,将外墙模板1的顶部插入第一压槽板3,并利用螺栓将外墙模板1与第一压槽板3固定,然后再在利用螺栓将内墙模板2与固定板5固定,然后将外墙模板1与内墙模板2利用螺栓固定,第一压槽板3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锁紧螺栓6连接,然后将内墙模板2上固定背楞16,背楞16通过大斜撑17固定在楼板18上,保证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竖立,然后往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之间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即可得到对应第一压槽板3的位置内陷的外墙。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外墙模板1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压槽板4,第二压槽板4与第一压槽板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压槽板4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二压槽板4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与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小。第一压槽板3内陷的深度与第二压槽板4内陷的深度相同。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外墙模板1的底部设有在浇筑时为第二压槽板4抵抗混凝土挤压的第二限位结构8,第二压槽板4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0,第二限位结构8与第二限位槽10插接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8为梯形凸条,第二限位结构8的长度与外墙模板1的长度相同。第二限位结构8为梯形凸条,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0为梯形限位槽,并且第二限位结构8的长度与外墙模板1的长度相同,即沿外墙模板1顶面的长度就是第二限位结构8的长度,第二限位结构8在外墙模板1底面上的每一点均与第二压槽板4上的第二限位槽10配合,保证了对第二压槽板4的全面支撑,如果不是全面支撑,仅仅是间隔线段式的支撑,即在外墙模板1底面上均匀布置多个限位凸块,这样的间隔支撑,在两个限位凸块之间的部分,没有实际支撑,当浇筑混凝土后,两个限位凸块之间的第二压槽板4容易变形,导致第二压槽板4整体呈波浪形,进一步的导致成型的墙面呈波浪形,墙面不平整。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槽板3上设有用于成型定位孔的插杆11,插杆11的一端与第一压槽板3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板5伸出第一压槽板3,第二压槽板4上设有定位杆12,定位杆12的一端与第二压槽板4连接、另一端朝向内墙模板2且垂直伸出第二压槽板4,定位杆12与插杆11形成的定位孔插接配合。即在利用本申请设计的对压模板后,对压模板顶部的插杆11在拆卸模板后,在外墙上留下定位孔,继续上层模板安装的时候,对压模板底部的定位杆12插入下层外墙上留下定位孔内,对模板进行定位,有利于对上层模板的快速安装。
实施例2实施时,在实施例1实施的基础上,外墙模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槽板4,第二压槽板4与第一压槽板3同步内陷,第一压槽板3上固定插杆11,第二压槽板4上固定有定位杆12,在插杆11上喷涂脱模剂,在利用本申请设计的对压模板浇筑外墙时,第一压槽板3上的插杆11在拆卸模板后,在外墙上留下定位孔,继续上层模板安装的时候,对压模板底部的定位杆12插入下层外墙上留下定位孔内,对上层模板的安装进行快速定位。
如图8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插杆11为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13的螺杆14贯穿第一压槽板3,螺杆14伸出第一压槽板3的部分连接螺母15,螺母15将螺杆14固定在第一压槽板3上,螺母15配合伸出第一压槽板3部分的螺杆构成用于成型阶梯状定位孔的阶梯轴,定位杆12也为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13为废弃的常见螺栓,利用固定螺栓13作为插杆11和定位杆12,便于回收利用废弃螺栓,提高废弃螺栓的使用率。
如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压槽板3包括第一基板21,所述第一基板21与外墙模板1连接,第一基板2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与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基板2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凸块22,第一凸块22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1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压槽板4包括第二基板23,所述第二基板23与外墙模板1连接,第二基板2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与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基板2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凸块24,第一凸块22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凸块24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相同。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3均与外墙模板1的侧面平齐,底层混凝土外墙浇筑时,第一凸块22内陷到外墙内,形成内陷的凹槽,第一基板21上的插杆11形成定位孔,在搭建上一层混凝土外墙时,底层混凝土外墙上的凹槽与第二凸块24配合,并且定位杆12插入到定位孔中,第一凸块22和第二凸块24的宽度即为交界处需要对墙面进行开凿的宽度,利用第一凸块22和第二凸块24的内陷代替了后期施工所需要的外墙开凿,避免了后期需要对交界处的墙面进行开凿,不需要额外的开凿,加快了施工进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压式模板,包括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可拆卸连接,外墙模板(1)和内墙模板(2)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浇筑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压槽板(3),所述内墙模板(2)的顶部设有固定板(5),内墙模板(2)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和固定板(5)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第一压槽板(3)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1)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第一压槽板(3)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凸出外墙模板(1)朝向浇筑腔体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槽板(3)包括第一基板(21),所述第一基板(21)与外墙模板(1)连接,第一基板(2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与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基板(2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凸块(22),第一凸块(22)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小于外墙模板(1)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槽板(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压槽板(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比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距离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1)通过第一螺栓(19)与第一压槽板(3)连接;所述固定板(5)通过第二螺栓(20)与内墙模板(2)连接;所述第一压槽板(3)与固定板(5)通过锁紧螺栓(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1)的顶部设有在浇筑时为第一压槽板(3)抵抗混凝土挤压的第一限位结构(7),第一压槽板(3)上设有第一限位槽(9),第一限位结构(7)与第一限位槽(9)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为梯形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1)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压槽板(4),第二压槽板(4)与第一压槽板(3)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槽板(4)包括第二基板(23),所述第二基板(23)与外墙模板(1)连接,第二基板(2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与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基板(23)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凸块(24),第一凸块(22)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凸块(24)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槽板(4)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二压槽板(4)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与外墙模板(1)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一侧到内墙模板(2)的垂直距离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1)的底部设有在浇筑时为第二压槽板(4)抵抗混凝土挤压的第二限位结构(8),第二压槽板(4)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0),第二限位结构(8)与第二限位槽(10)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结构(8)为梯形凸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压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槽板(3)上设有用于成型定位孔的插杆(11),插杆(11)的一端与第一压槽板(3)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板(5)伸出第一压槽板(3),第二压槽板(4)上设有定位杆(12),定位杆(12)的一端与第二压槽板(4)连接、另一端朝向内墙模板(2)且垂直伸出第二压槽板(4),定位杆(12)与插杆(11)形成的定位孔插接配合。
CN202321273173.1U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对压式模板 Active CN219773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3173.1U CN219773594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对压式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3173.1U CN219773594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对压式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3594U true CN219773594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3173.1U Active CN219773594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对压式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3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9396B (zh) 一种叠合板、叠合板生产设备及叠合板的生产方法
CN110485713B (zh) 屋面檐口及排水沟一次性浇筑模板加固装置
CN219773594U (zh) 一种对压式模板
CN215106098U (zh) 预制柱连接结构
CN111005562A (zh) 装配式叠合板墙窗洞口封模处理方法
CN219343610U (zh) 墙体用稳固件、龙骨、支撑结构、浇筑系统
CN113090025B (zh) 一种全混凝土外墙结构的铝模配合悬挑外架施工方法
CN111910845A (zh) 一种预制女儿墙与“l”型止水坎台灌浆施工工艺
CN109138407A (zh) 高层建筑早拆铝合金嵌蜡板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艺
CN217500317U (zh) 一种综合管廊顶板防水保护层边模制作工具
CN220336450U (zh) 一种提升止水反坎结构自防水的施工模具
CN217680527U (zh) 一种二次结构梁体支模装置
CN219586740U (zh) 一种基坑侧墙的浇筑结构
CN214696160U (zh) 一种非设计预留洞口封堵装置
CN110735529A (zh) 一种剪力墙塑木结合模板超低损耗支设施施工工艺
CN217000832U (zh) 建筑浇筑模具
CN219451497U (zh) 一种木胶合板封闭式楼梯施工装置
CN218092026U (zh) 一种现浇防渗漏节点一次成型工具
CN216196611U (zh) 新型一体式楼梯踏步铝合金模板型材
CN214942341U (zh) 一种用于变形缝混凝土墙体浇筑的铝模
CN211548745U (zh) 一种自加强建筑模板
CN217268355U (zh) 一种构造柱不拆卸浇筑模具
CN216893452U (zh) 一种建筑用预制件标准抹灰压槽一体铝模板
CN213391204U (zh) 一种高层墙体用的铝木模板结合结构
CN210947730U (zh) 一种飘窗加固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