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9633U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9633U
CN219769633U CN202320548999.8U CN202320548999U CN219769633U CN 219769633 U CN219769633 U CN 219769633U CN 202320548999 U CN202320548999 U CN 202320548999U CN 219769633 U CN219769633 U CN 219769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shaft
planet
planet carrier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89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吴茂柱
唐广清
郭明亮
梁雷
杨冬冬
高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89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9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9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9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固定连接于壳体,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连接,可以降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的空间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汽车的经济性及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各大主机厂及零部件厂家对于混合动力变速器架构的研发投入也越来越大。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混合动力架构为DHT(DedicatedHybrid Transmission,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对于单挡DHT,在纯电动高速行驶的工况下,由于只有1套速比,为了维持高车速,电机转速必须提高,导致耗电量增大,系统效率降低,经济性较低。对于多挡DHT,在实现N挡驱动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匹配N个齿轮副,为了达到较大的扭矩,通常需要配合设置平行轴,导致混合动力架构的空间尺寸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换挡机构、制动器、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以及扭矩输出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固定连接于壳体,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
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
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内齿圈;
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所述第一太阳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可选地,所述换挡机构为第一离合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挡机构为同步器;
所述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架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轮;
所述第一行星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行星轮;
所述第二行星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且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扭矩输出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输出轴;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第一行星排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和第二离合器,所述发动机包括第三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为电机的输入轴;
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三输入轴之间,用于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三输入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连接于壳体,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连接。由于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内齿圈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内齿圈;这样,所述换挡机构和所述制动器的配合下,经所述第一输入轴或者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扭矩可以经过不同的路径传输至所述扭矩输出机构,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多挡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承载扭矩大,空间尺寸小,进而可以降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的空间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挡位配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行星排,11-第一内齿圈,12-第一太阳轮,13-第一行星架,14-第一行星轮,2-第二行星排,21-第二内齿圈,22-第二太阳轮,23-第二行星架,24-第二行星轮,31-第一输入轴,32-第二输入轴,33-发动机,331-第三输入轴,34-电机,4-换挡机构,5-第二离合器,6-制动器,7-扭矩输出机构,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输出轴,74-连接件,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输入轴31、第二输入轴32、换挡机构4、制动器6、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以及扭矩输出机构7;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输入轴31可以分别与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排2的第二太阳轮22固定连接;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太阳轮12可以固定连接于壳体8,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内齿圈11可以与第二输入轴32连接;换挡机构4可以设置于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排2的第二行星架23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制动器6可以与第二行星排2的第二内齿圈21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第二内齿圈21;第二行星架23远离第一行星排1的一端与扭矩输出机构7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31分别与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太阳轮22固定连接;第一太阳轮12固定连接于壳体8,第一内齿圈11与第二输入轴32连接;第二行星架23远离第一行星排1的一端与扭矩输出机构7连接。由于换挡机构4设置于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制动器6与第二内齿圈21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第二内齿圈21;这样,换挡机构4和制动器6的配合下,经第一输入轴31或者第二输入轴32输入的扭矩可以经过不同的路径传输至扭矩输出机构7,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多挡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行星排1和第二行星排2的承载扭矩大,空间尺寸小,进而可以降低混合动力系统的空间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输入轴31可以与电机对应设置,用于接收电机的驱动扭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输入轴32可以与电机对应设置,用于接收电机的驱动扭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扭矩输出机构7可以与动力执行结构连接,用于驱动动力执行结构运动,所述动力执行结构具体可以是车辆的前轮或者后轮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输入轴31分别与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排2的第二太阳轮2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输入轴31可以带动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太阳轮22同步运动。
具体地,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太阳轮12固定连接于壳体8,使得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太阳轮12始终固定。第一行星排1的第一内齿圈11与第二输入轴32连接,使得第二输入轴32可以带动第一内齿圈11运动。
具体地,第一行星排1可以包括第一内齿圈11、第一行星架13和第一太阳轮12,在其中任意一个固定的情况下,剩下两个中的一个可以作为输入元件,另一个可以作为输出元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第一太阳轮12固定,动力可以从第一行星架13输入,并从第一内齿圈11输出,或者,动力可以从第一内齿圈11输入,并从第一行星架13输出。
具体地,第二行星排2包括第二内齿圈21、第二行星架23和第二太阳轮22,其工作原理具体可以参考第一行星排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换挡机构4设置于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之间,换挡机构4具有启动状态和断开状态,在换挡机构4启动的情况下,换挡机构4可以固定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由于第一输入轴31分别与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太阳轮2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太阳轮22相对固定,第二行星架23和第二太阳轮22也可以相对固定,根据行星排的特点,第二行星排2中的第二行星架23和第二太阳轮22固定,使得整个第二行星排2可看成一根轴,第二太阳轮22、第二行星架23和第二内齿圈21之间的传动比为1。在换挡机构4断开的情况下,换挡机构4可以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第二行星架23和第二太阳轮22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运动。
具体地,制动器6与第二内齿圈21活动连接,制动器6具有启动状态和断开状态,在制动器6处于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制动器6可以锁定第二内齿圈21,第二内齿圈21可以固定;在制动器6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制动器6可以解锁第二内齿圈21,第二内齿圈21可以活动。
具体地,可以仅通过第一输入轴31输入扭矩,或者仅通过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又或者,也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输入轴31和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
进一步地,仅第一输入轴31输入扭矩的情况下,换挡机构4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制动器6固定第二内齿圈21,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A1挡。A1挡的动力路径可以为:经由第一输入轴31输入的扭矩可以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2,由于第二内齿圈21固定,使得第二太阳轮22可以作为输入,第二行星架23可以作为输出,第二行星排2可以通过第二行星架23将扭矩传递至扭矩输出机构7。
仅第一输入轴31输入扭矩的情况下,换挡机构4固定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A2挡。A2挡的动力路径为:经由第一输入轴31输入的扭矩可以不经过第二行星排2动力分流,直接通过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扭矩输出机构7。
仅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的情况下,换挡机构4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制动器6固定第二内齿圈21,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B1挡。B1挡的动力路径可以为:经由第二输入轴32输入的扭矩可以传递至第一内齿圈11,由于第一太阳轮12固定,使得第一内齿圈11可以作为输入,第一行星架13可以作为输出,第一行星排1可以通过第一行星架13将扭矩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再由第一输入轴31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2,而第二内齿圈21固定,使得第二太阳轮22可以作为输入,第二行星架23可以作为输出,第二行星排2可以通过第二行星架23将扭矩传递至扭矩输出机构7。
仅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的情况下,换挡机构4固定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B2挡。B2挡的动力路径为:经由第二输入轴32输入的扭矩可以传递至第一内齿圈11,第一内齿圈11作为输入,第一行星架13作为输出,使得第一行星排1通过第一行星架13将扭矩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然后可以不经过第二行星排2动力分流,直接通过第二行星架23传递扭矩输出机构7。
可选地,第一太阳轮12可以套设于第一输入轴31;第一太阳轮12可以转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第二行星架23可以转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太阳轮12转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由于第一太阳轮12固定连接于壳体8,可以提高第一输入轴31带动第一行星架13运动的便捷性,进而可以提高第一行星排1传动的可靠性。第二行星架23转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由于第一输入轴31与第二太阳轮22固定连接并可以带动第二太阳轮22运动,可以提高第二行星架23和第二太阳轮22相对运动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第二行星排2传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太阳轮12可以空套于第一输入轴31,以便于实现第一太阳轮12和第一输入轴31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换挡机构4可以为第一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可以与第一行星架13活动连接;第一离合器可以与第二行星架23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离合器与第二行星架23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架13固定的情况下,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可以相对固定;在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架13分离的情况下,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可以相对活动,可以提高换挡机构4固定或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的便捷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离合器左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相对固定;第一离合器右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相对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换挡机构4可以为同步器;同步器可以与第一输入轴31固定连接;同步器可以与第二行星架23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同步器与第一输入轴31固定连接,第一输入轴31与第一行星架13固定连接,使得同步器可以与第一行星架13相对固定,这样,在同步器与第二行星架23固定的情况下,第二行星架23可以与第一行星架13相对固定;在同步器与第二行星架23分离的情况下,第二行星架23可以与第一行星架13相对活动,可以提高换挡机构4固定或分离第一行星架13和第二行星架23的便捷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同步器左移,第二行星架23与第一行星架13相对活动;同步器右移,第二行星架23与第一行星架13相对固定。
可选地,第一行星排1可以包括第一行星轮14;第一行星轮14可以套设于第一行星架13,且与第一行星架13转动连接;第一行星轮14分别与第一内齿圈11和第一太阳轮12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14与第一行星架13转动连接,第一行星架13分别与第一内齿圈11和第一太阳轮12啮合连接,使得第一行星轮14分别与第一行星架13、第一内齿圈11和第一太阳轮12活动连接,第一行星轮14可以在第一行星架13、第一内齿圈11和第一太阳轮12中的任意两个元件之间传递扭矩,可以提高第一行星排1传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行星轮14的数量可以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第一行星轮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一行星轮14可以环绕第一太阳轮12设置。
具体地,第一行星轮14可以空套于第一行星架13,以便于实现第一行星轮14转动连接于第一行星架13。
可选地,第二行星排2可以包括第二行星轮24;第二行星轮24可以套设于第二行星架23,且可以与第二行星架23转动连接;第二行星轮24分别与第二内齿圈21和第二太阳轮22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行星轮24与第二行星架23转动连接,第二行星架23分别与第二内齿圈21和第二太阳轮22啮合连接,使得第二行星轮24分别与第二行星架23、第二内齿圈21和第二太阳轮22活动连接,第二行星轮24可以在第二行星架23、第二内齿圈21和第二太阳轮22中的任意两个元件之间传递扭矩,可以提高第二行星排2传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二行星轮24的数量可以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第二行星轮2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二行星轮24可以环绕第二太阳轮22设置。
具体地,第二行星轮24可以空套于第二行星架23,以便于实现第二行星轮24和第二行星架23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扭矩输出机构7可以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和输出轴73;第一齿轮71与第二行星架23远离第一行星排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2可以与输出轴7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71可以和第二齿轮72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1与第二行星架23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2与输出轴73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啮合连接,在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的传动作用下,便于第二行星架23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73。
具体地,输出轴73可以与第一输入轴31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一齿轮71可以套设于第一输入轴31,且转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1套设于第一输入轴31,第二齿轮72固定于输出轴73,便于布置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各部件,降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各部件之间配合难度。第一齿轮71转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可以提高第二行星架23带动第一齿轮71运动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一齿轮71可以通过连接件74与第二行星架23远离第一行星排1的一端固定。连接件74具体可以是连接板或者连接杆等,连接件7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至少两个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发动机33、电机34和第二离合器5,发动机33可以包括第三输入轴331,第二输入轴32可以为电机34的输入轴;第二离合器5可以设置于第一输入轴31和第三输入轴331之间,用于连接或断开第一输入轴31和第三输入轴3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31和第三输入轴331连接,便于发动机33通过第一输入轴31向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输入扭矩。电机34可以通过第二输入轴32向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输入扭矩。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机34和/或发动机33驱动,可以增加所述混合动力系统的行驶模式的多样性。
具体地,电机34可以与电池连接,以使得电池对电机34进行供电。
具体地,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纯电动直驱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和混动模式。
具体地,第二离合器5具有启动状态和断开状态,在第二离合器5处于启动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离合器5可以连接第一输入轴31和第三输入轴331;在第二离合器5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离合器5可以断开第一输入轴31和第三输入轴331。
具体地,仅发动机33启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所述发动机直驱模式,在所述发动机直驱模式下,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A1挡和A2挡。A1挡的动力路径具体为:发动机33通过第三输入轴331输入扭矩,再由第二离合器5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再由第一输入轴31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2,再由第二太阳轮传递至第二行星轮24,再由第二行星轮24传递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第一齿轮71,再由第一齿轮71传递至第二齿轮72,再由第二齿轮72传递至输出轴73。
A2挡的动力路径具体为:发动机33通过第三输入轴331输入扭矩,再由第二离合器5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再由第一输入轴31经第一行星架13、换挡机构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不经第二行星排2分流,直接由第二行星架23直接传递至第一齿轮71,然后再由第一齿轮71传递至第二齿轮72,再由第二齿轮72传递至输出轴73。
具体地,仅电机34启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所述纯电动直驱模式,在所述纯电动直驱模式下,根据换挡机构4和制动器6的工作状态,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包括B1挡和B2挡,进一步地,根据电机34的转动方向,B1挡可以分为C1挡和R1挡,B2挡可以分为C2挡和R2。C1和R1挡时换挡机构4断开,制动器6结合,动力路径具体为:电机34通过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再由第二输入轴32传递至第一内齿圈11,再由第一内齿圈11传递至第一行星轮14,再由第一行星轮14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再由第一行星架13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再由第一输入轴31传递至第二太阳轮22,再由第二太阳轮22传递至第二行星轮24,再由第二行星轮2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再由第二行星架23传递至第一齿轮71,再由第一齿轮71传递至第二齿轮72,再由第二齿轮72传递至输出轴73。
C2和R2挡时换挡机构4结合,制动器6断开,动力路径为:电机34通过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再由第二输入轴32传递至第一内齿圈11,再由第一内齿圈11传递至第一行星轮14,再由第一行星轮1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23,不经第二行星排2分流,直接由第二行星架23直接传递至第一齿轮71,然后再由第一齿轮71传递至第二齿轮72,再由第二齿轮72传递至输出轴73。
具体地,在所述纯电动直驱模式下,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具有2套速比,可以满足低速起步动力性和高速巡航经济性的要求。
具体地,电机34和发动机33同时启动,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切换至所述混动模式,在所述混动模式下,电机34和发动机33可以同时作为动力输入源驱动,具体可以参考所述纯电动直驱模式和所述电机34直驱模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包括启动发动机、怠速充电、行车充电以及制动能量回收等模式。在所述启动发动机的模式下,动力路径为:电机34通过第二输入轴32输入扭矩,再由第二输入轴32传递至第一内齿圈11,再由第一内齿圈11传递至第一行星轮14,再由第一行星轮14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再由第一行星架13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再由第一输入轴31传递至第二离合器5,再由第二离合器5传递至第三输入轴331,进而传递至发动机33,以启动发动机33。
在所述怠速充电的模式下,动力路径为:发动机33通过第三输入轴331输入扭矩,再由第三输入轴331传递至第二离合器5,再由第二离合器5传递至第一输入轴31,再由第一输入轴31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3,再由第一行星架13传递至第一行星轮14,再由第一行星轮14传递至第一内齿圈11,再由第一内齿圈11传递至第二输入轴32,进而传递至电机34,以给电池充电。
在所述行车充电的模式下,发动机33的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第三输入轴331、第二离合器5、第一输入轴31、第一行星架13、第一行星轮14、第一内齿圈11传递至第二输入轴32,然后驱动电机34的转子给电池充电;发动机33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A1挡位的动力路径或者A2挡位的动力路径驱动车辆行驶。
在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的模式下,制动能量可以沿B1挡、B2挡的动力路径的逆向,由输出轴73传递至第二输入轴32,再由电机34传递给电池进行能量回收。
具体地,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动直驱行驶、发动机直驱行驶、混合动力行驶、启动发动机、怠速充电、行车充电、制动能量回收等多种模式,系统效率高,节油效果明显。如图4,示出了所述混合动力系统的换挡逻辑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连接于壳体,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连接。由于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内齿圈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内齿圈;这样,所述换挡机构和所述制动器的配合下,经所述第一输入轴或者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扭矩可以经过不同的路径传输至所述扭矩输出机构,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多挡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承载扭矩大,空间尺寸小,进而可以降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的空间尺寸。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可以是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连接于壳体,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连接。由于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内齿圈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内齿圈;这样,所述换挡机构和所述制动器的配合下,经所述第一输入轴或者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扭矩可以经过不同的路径传输至所述扭矩输出机构,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多挡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承载扭矩大,空间尺寸小,进而可以降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的空间尺寸。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换挡机构、制动器、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以及扭矩输出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固定连接于壳体,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
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之间,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
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活动连接,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内齿圈;
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所述第一太阳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机构为第一离合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机构为同步器;
所述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轮;
所述第一行星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行星轮;
所述第二行星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且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输出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输出轴;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远离第一行星排(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和第二离合器,所述发动机包括第三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为电机的输入轴;
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三输入轴之间,用于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三输入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2320548999.8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9769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8999.8U CN219769633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8999.8U CN219769633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9633U true CN219769633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8999.8U Active CN219769633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9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0944B2 (en) Hybrid power system for use in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016616B (zh) 双电机多模式混合动力变速器及车辆
EP2472144B1 (en) Power system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O2022116787A2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EP3805029B1 (en) Power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s
CN111746262A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11907321A (zh) 变速器、车辆用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5257339A (zh) 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348101B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05044511U (zh) 无动力中断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19769633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17994129U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108248363B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差速多轴级联机电耦合装置
CN111038245B (zh) 混合动力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和车辆
CN220390978U (zh) 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9727859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CN1112165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9487173U (zh) 动力驱动系统
CN220447644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9821196U (zh) 变速器、车辆用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9969396U (zh) 混动系统和车辆
CN218817914U (zh) 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20577043U (zh) 一种纵置前驱混动变速箱
CN220410283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