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129U -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129U
CN217994129U CN202221380957.XU CN202221380957U CN217994129U CN 217994129 U CN217994129 U CN 217994129U CN 202221380957 U CN202221380957 U CN 202221380957U CN 217994129 U CN217994129 U CN 217994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motor
engine
assembl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09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丰
廖银生
赵高明
朱宁
张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09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离合组件以及变速组件;所述变速组件包括多个用于选择性将动力输出至第一驱动端的输入端,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均与所述离合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离合组件用于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输出端;所述发动机用于通过所述离合组件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电机,以带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动力传动系统集成设置有离合组件和变速组件,结构更紧凑,并且可实现在不同工况下驱动车轮转动,降低车辆油耗。

Description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复杂的驱动模式以及驱动功能,利用了多个离合器,导致动力传动系统的占用空间较大影响车辆内其他结构的布置且影响车辆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动力传动系统集成设置有离合组件和变速组件,结构更紧凑,并且可实现在不同工况下驱动车轮转动,降低车辆油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离合组件以及变速组件;所述变速组件包括多个用于选择性将动力输出至第一驱动端的输入端,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均与所述离合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离合组件用于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输出端;所述发动机用于通过所述离合组件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电机,以带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集成设置了离合组件和变速组件,实现了对于动力传动系统在具有多个动力源的情况下,选择性将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动力源进行耦合,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于驱动力进行调速,使调速后驱动力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驱动车轮转动,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的经济性,降低了油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合组件具有第一离合部、第二离合部和主体部,所述第一离合部、所述第二离合部均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离合部与所述发动机相连,以使所述发动机选择性的将动力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离合部上设置有多个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部和所述第二离合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在轴向上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部包括第一离合主动部以及第一离合从动部,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离合从动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通过摩擦片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离合从动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离合部包括第二离合主动部以及第二离合从动部,所述第二离合主动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从动部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离合主动部通过摩擦片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离合从动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从动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二离合主动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合组件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合从动部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且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的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合组件还包括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轴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轴的一端伸入凹槽内,且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的与所述限位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球形凹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凸起与所述球形凹槽同心设置,所述球形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球形凸起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通过第三轴承与外部壳体连接,其中,在第一离合主动部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轴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轴承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组件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输入端以及中间轴输出齿轮,其中,所述输入端空套在所述中间轴上且所述输入端选择性的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通过差速器与行驶端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组件还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或者第二输入齿轮与所述中间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机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端连接。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因此该车辆结构简单且内部结构紧凑,车辆整体体积小,并且发电和起动方式多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发动机布置在右侧,离合组件布置在左侧,动力传动系统具有四根轴系,结构简单且整体体积小。动力传动系统具有两个离合器和一个同步器,两个离合器外壳均与主体部固连,同步器布置在中间轴上,通过不同齿轮结合,可以实现多个挡位速比。主体部与发动机连接轴固连。第一离合部可以实现离合组件与发动机脱离。该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轴向上有一定重合度,使得发动机连接轴右侧的径向负载也可以传递给离合组件。该动力传动系统电机输出端面与变速齿轮在轴向上有一定重叠,总成轴向尺寸小。转动轴与第一离合部之间仅保留一定设计间隙。防止转动轴在受到较大轴向力时进行限位保护,防止转动轴轴向异常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动力传动系统1,
发动机11,第一电机12,
离合组件13,第一离合部131,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第二限位部13111,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第二离合部132,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第二输出齿轮1323,输出端1324,第一输出齿轮1325,
主体部133,转动轴134,限位轴135,第一限位部1351,
变速组件14,输入端141,第一输入齿轮1411,第二输入齿轮1412,中间轴142,中间轴输出齿轮143,同步器144,
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第三轴承103,
第二电机15,传动组件16,第一驱动端17,第二驱动端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车辆具有动力传动系统。现有技术中,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动力电池和控制组件,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二者中,一个用于驱动连接于车辆的前轴,另一个用于驱动连接于车辆的后轴,在这样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由于发动机与电机直接连接,无增速机构,车辆发电、起动能力有限,并且电机通过同步器与传动输出装置连接,响应速度慢,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无法具体实施。
另一些现有技术中,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前桥驱动组件、后桥驱动组件、前桥电机控制器、后桥电机控制器和动力电池,所述前桥电机控制器、所述后桥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动力电池并联,所述前桥驱动组件包括前桥电机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前桥电机连接,所述前桥电机与所述前桥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后桥驱动组件包括后桥电机,所述后桥电机与所述后桥电机控制器电连接,这样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四根轴、三组齿轮对实现多功能,结构复杂,并且动力传动系统所占空间大,影响车辆内其他结构的布置且影响车辆的体积。
下面参考图1-图2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包括发动机11、第一电机12、离合组件13以及变速组件14,所述变速组件14包括多个用于选择性将动力输出至第一驱动端17的输入端141,所述离合组件13包括多个输出端1324,所述输出端1324与所述输入端141对应连接;所述发动机11和所述第一电机12均与所述离合组件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和所述发动机11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离合组件13用于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输出端1324;所述发动机11用于通过所述离合组件13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电机12,以带动所述第一电机12发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设置有多个输入端141,而多个输入端141分别与第一电机12和发动机11连接,可以实现对于多种不同动力的耦合,第一电机12和发动机11均可以通过离合组件13将动力输出至输出端1324,可以实现第一电机12或发动机11的单独工作输出或是第一电机12和发动机11的共同工作输出,发动机11也可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电机12,以令第一电机12进行发电,实现利用发动机11对第一电机12发电的功能。
此外,动力传动系统1中还设置有变速组件14,变速组件14中设置有输入端141,输入端141与输出端1324动力连接,而输入端141可以将动力传输至第一驱动端17,第一驱动端17可以为车轮,经过变速后的动力可以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使车辆前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集成设置了离合组件13和变速组件14,实现了对于动力传动系统1在具有多个动力源的情况下,选择性将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动力源进行耦合,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于驱动力进行调速,使调速后驱动力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驱动车轮转动,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的经济性,降低了油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离合组件13具有第一离合部131、第二离合部132和主体部133,第一离合部131、第二离合部132均与主体部133连接;主体部133与第一电机12相连,第一离合部131与发动机11相连,以使发动机11选择性的将动力输出至第一电机12;第二离合部132上设置有多个输出端1324。具体地,离合组件13包括第一离合部131、第二离合部132和主体部133。其中第一离合部131通过连接端与发动机11连接,发动机连接轴上含有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上设置多个输出端以实现动力传动系统1换挡变速。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传动系统1设置有两个离合器,两个离合器均与主体部133固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离合部131和第二离合部132分别位于主体部133在轴向上的两侧。具体地,主体部133与发动机连接轴固连,第一离合部131固连在主体部133右侧,第二离合部132固连在主体部133左侧,通过不同齿轮结合,可以实现两个挡位速比,扩大动力系统的速度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离合部131包括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以及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与发动机11连接,第一离合从动部1322与主体部133连接;其中,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摩擦片可选择性的与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连接。具体地,第一离合部131的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与发动机11连接,第一离合从动部1322与主体部133连接,摩擦片使得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与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连接,从而实现动力传动系统1各模式之间的切换。第一离合部131可以实现离合组件13与发动机11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二离合部132包括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以及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与主体部133连接,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与输出端1324连接;其中,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通过摩擦片可选择性的与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连接。具体地,第二离合部132的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与主体部133连接,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与输出端1324连接,摩擦片使得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和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连接,从而实现动力传动系统1各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3上,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设置在主体部133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离合组件13还包括转动轴134,转动轴134与主体部133固定连接,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套设在转动轴134上,且通过第一轴承101可转动的与转动轴134连接。具体地,转动轴134左端采用轴承固定,且转动轴134的左侧与第二离合部132之间有第一轴承101耦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离合组件13还包括限位轴135,限位轴135与主体部133固定连接,限位轴13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51,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3111,第一限位部1351与第二限位部13111配合以限制转动轴的轴向运动。具体地,转动轴134右端有第一限位部1351,第一离合部131内侧有第二限位部13111,第一限位部1351与第二限位部13111同心,两者之间仅保留一定设计间隙,可以防止转动轴134在受到较大轴向力时进行限位保护,防止转动轴134轴向异常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设置有凹槽,限位轴135的一端伸入凹槽内,且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第二轴承102可转动的与限位轴135连接。具体地,限位轴135的一端伸入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的凹槽内以对限位轴135进行轴向限位,并且限位轴135与第一离合部131之间有第二轴承102耦合,使得第一离合部131可相对于限位轴135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13111设置在凹槽底部,第二限位部13111为球形凹槽,第一限位部1351为球形凸起,球形凸起与球形凹槽同心设置,球形凹槽的内壁与球形凸起间隔设置。具体地,限位轴135与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同心设置的球形凸起与球形凹槽配合,从而对限位轴135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限位轴135在受到较大轴向力时发生移动,保证动力传动系统1传动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第三轴承103与外部壳体连接,其中,在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径向方向上,第三轴承103的投影与第二轴承10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转动轴134右端移动,轴的右侧与第一离合部131之间有第二轴承102耦合,同时第一离合部131右侧用第三轴承103固定。耦合第二轴承102与第三轴承103之间轴向上有一定重合度,使得发动机连接轴右侧的径向负载也可以传递给离合组件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变速组件14包括:中间轴142,中间轴142上设置有多个输入端141以及中间轴输出齿轮143,其中,输入端141空套在中间轴142上且输入端141选择性的与中间轴142传动连接;中间轴输出齿轮143与中间轴142固定连接,中间轴输出齿轮143通过差速器与行驶端传动连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入齿轮1412和第一输入齿轮1411空套在中间轴142上,中间轴142上固连有同步器144和三级小齿轮,三级小齿轮与差速器上三级大齿轮啮合。同步器144可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或者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以实现动力传动系统1在各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输出端1324包括第一输出齿轮1325和第二输出齿轮1323,输入端141包括第一输入齿轮1411和第二输入齿轮1412,第一输出齿轮1325与第一输入齿轮1411传动连接,第二输出齿轮1323与第二输入齿轮1412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二离合部132上含有第一输出齿轮1325和第二输出齿轮1323,分别与中间轴输出齿轮143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和第一输入齿轮1411啮合。第二输入齿轮1412和第一输入齿轮1411空套在中间轴14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变速组件14还包括同步器144,同步器144选择性地将第一输入齿轮1411或者第二输入齿轮1412与中间轴142连接。具体地,中间轴142上固连有同步器144,通过不同齿轮结合,可以实现两个挡位速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还包括:第二电机15以及传动组件16,第二电机15通过传动组件16与第二驱动端18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5与传动组件16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1的多种速度模式与多种功能。
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主要构成元件为发动机11、第一电机12、离合组件13、前差速器、电池组、第二电机15、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等组成。
如图1所示,发动机11、离合组件13、第一电机12之间机械连接组成前动力总成。第二电机15、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之间机械连接组成后电动总成。电池组、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5之间电气连接。离合组件13可以断开发动机11、离合组件13、第一电机12之间机械连接。
如图1所示,上述离合组件13由集成离合器外壳、第一离合部131、第二离合部132、转动轴134、中间轴输出齿轮143、同步器144等组成。其中第一离合部131通过连接端与发动机11连接;发动机连接轴上含有主体部133,与前电机上一级小齿轮啮合。第二离合部132上含有第一输出齿轮1325和第二输出齿轮1323,分别与中间轴输出齿轮143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和第一输入齿轮1411啮合。第二输入齿轮1412和第一输入齿轮1411空套在中间轴142上。中间轴142上固连有同步器144和三级小齿轮。三级小齿轮与差速器上三级大齿轮啮合。
如图1所示,上述离合组件13内中间轴输出齿轮143左侧采用轴承固定,右侧采用轴承固定。
如图2所示,集成离合器外壳与转动轴134上的主体部133在两侧固连。转动轴134左端采用轴承固定,且转动轴134的左侧与第二离合部132之间有第一轴承101耦合。转动轴134右端移动,轴的右侧与第一离合部131之间有第二轴承102耦合,同时第一离合部131右侧用第三轴承103固定。耦合第二轴承102与第三轴承103之间轴向上有一定重合度,使得发动机连接轴右侧的径向负载也可以传递给离合组件13。
如图2所示,第二离合部132与第一离合部131输出方向相反,且存在性能差异,第二离合部132扭矩容量较大,以使得其能够承载更强的扭矩,以至于在受到发动机以及第一电机的动力时,能够不被损坏,第一离合部131扭矩容量较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为一个齿轮,而第一离合从动部、第二离合主动部分别设置在齿轮的轴向端面上,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离合组件强度。
如图2所示,转动轴134右端有第一限位部1351,第一离合部131内侧有第二限位部13111,第一限位部1351与第二限位部13111同心,两者之间仅保留一定设计间隙,可以防止转动轴134在受到较大轴向力时进行限位保护,防止转动轴134轴向异常移动。
本申请的动力传动系统1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前电机空载状态起动发动机功能:在该功能状态下,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且第一电机12处于静止状态。电池组开始给第一电机12供电,第一电机12从静止状态开始运转,接着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通过一级小齿轮、主体部133、集成离合器外壳、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输出部将动力传递至发动机11,拖动其起动点火。
前电机带载状态起动发动机功能:在该功能状态下,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且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或者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第一电机12处于带载运转状态。第一离合部131开始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滑磨结合,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输出部将动力传递至发动机11,拖动发动机11起动点火。
发动机串联发电功能:在该功能状态下,发动机11已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一离合部131开始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一级小齿轮将动力传递至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运转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或第二电机15。
发动机并联发电功能1(一档状态):在该功能状态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且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第一输出齿轮1325、第二输入齿轮1412、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将动力传递至车轮并拖动第一电机12运转。第一电机12变成发电机模式,发动机11电动第一电机12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或第二电机15。
发动机并联发电功能2(二档状态):在该功能状态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且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第二输出齿轮1323、第一输入齿轮1411、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将动力传递至车轮并拖动第一电机12运转。第一电机12变成发电机模式,发动机11电动第一电机12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或第二电机15。
行驶中制动能量后电机回收功能:在该功能状态下,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车辆通过后传动轴、后差速器、传动组件16将动力传递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运行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或第一电机12。此功能适用于中小制动工况。
行驶中制动能量前后电机共同回收功能:在该功能状态下,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或者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第一电机12处于1档或2档连接状态。车辆通过后传动轴、后差速器、传动组件16将动力传递第二电机15,同时通过前传动轴、前差速器、离合组件13将动力传递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5及第一电机12一起运行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此功能适用于中大制动工况。
本申请的动力传动系统1可以实现多模式驱动行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EV前驱模式1(发动机档):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第一电机12处于1档连接状态。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第一电机12运行并通过一级小齿轮、主体部133、集成离合器外壳、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一输出齿轮1325、二级第二输入齿轮1412、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拖动整车运行。
EV前驱模式2(第一电机档):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第一电机12处于2档连接状态。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第一电机12运行并通过一级小齿轮、主体部133、集成离合器外壳、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二输出齿轮1323、二级第一输入齿轮1411、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拖动整车运行。
EV后驱模式: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一电机12和发动机11均不工作。电池组给第二电机15供电,第二电机15运行并通过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拖动整车运行。
EV四驱模式1(发动机档):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第一电机12处于1档连接状态。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第一电机12运行并通过一级小齿轮、主体部133、集成离合器外壳、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一输出齿轮1325、二级第二输入齿轮1412、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电池组同时给第二电机15供电,第二电机15运行并通过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前后电机一起工作拖动整车运行。
EV四驱模式2(第一电机档):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第一电机12处于2档连接状态。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第一电机12运行并通过一级小齿轮、主体部133、集成离合器外壳、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二输出齿轮1323、二级第一输入齿轮1411、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电池组同时给第二电机15供电,第二电机15运行并通过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前后电机一起工作拖动整车运行。
HEV前驱1档模式:在该模式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状态,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发动机1处于1档连接状态。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一输出齿轮1325、二级第二输入齿轮1412、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差速器齿轮41(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拖动整车运行。当动力不足时,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协助发动机11带动整车;当动力富余时,第一电机12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
HEV前驱2档模式:在该模式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状态,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发动机1处于2档连接状态。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二输出齿轮1323、二级第一输入齿轮1411、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拖动整车运行。当动力不足时,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协助发动机11带动整车;当动力富余时,第一电机12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
HEV后驱模式(串联状态):在该模式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状态,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断开,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一级小齿轮将动力传递至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运转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运行并通过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拖动整车运行。当动力不足时,电池组给第二电机15补电,协带动整车;当动力富余时,第一电机12将多余电能供给电池组。
HEV四驱模式1(前驱1档):在该模式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状态,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二输入齿轮1412结合,发动机1处于1档连接状态。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一输出齿轮1325、二级第二输入齿轮1412、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同时电池组给第二电机15供电,第二电机15运行并通过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一起拖动整车运行。当动力不足时,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协助带动整车;当动力富余时,第一电机12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
HEV四驱模式1(前驱2档):在该模式下,发动机11处于点火运行工作状态,第一离合部131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第二离合部132与集成离合器外壳结合,同步器144与中间轴142上第一输入齿轮1411结合,发动机1处于2档连接状态。发动机11通过第一离合部131及其连接端、集成离合器外壳、主体部133、第二离合部132、二级第二输出齿轮1323、二级第一输入齿轮1411、同步器144、中间轴142、三级小齿轮、三级大齿轮、差速器、前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同时电池组给第二电机15供电,第二电机15运行并通过传动组件16、后差速器、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一起拖动整车运行。当动力不足时,电池组给第一电机12供电,协助带动整车;当动力富余时,第一电机12发电并将电能供给电池组。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因此该车辆结构简单且内部结构紧凑,车辆整体体积小,并且发电和起动方式多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的发动机11布置在右侧,离合组件13布置在左侧,动力传动系统1具有四根轴系,结构简单且整体体积小。动力传动系统1具有两个离合器和一个同步器144,两个离合器外壳均与主体部133固连,同步器144布置在中间轴142上,通过不同齿轮结合,可以实现多个挡位速比。主体部133与发动机连接轴固连。第一离合部131可以实现离合组件13与发动机11脱离。该动力传动系统1的第二轴承102与第三轴承103轴向上有一定重合度,使得发动机连接轴右侧的径向负载也可以传递给离合组件13。该动力传动系统1电机输出端面与变速齿轮在轴向上有一定重叠,总成轴向尺寸小。转动轴134与第一离合部131之间仅保留一定设计间隙。防止转动轴134在受到较大轴向力时进行限位保护,防止转动轴134轴向异常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11)、第一电机(12)、离合组件(13)以及变速组件(14);
所述变速组件(14)包括多个用于选择性将动力输出至第一驱动端(17)的输入端(141),所述离合组件(13)包括多个输出端(1324),所述输出端(1324)与所述输入端(141)对应连接;
所述发动机(11)和所述第一电机(12)均与所述离合组件(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和所述发动机(11)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离合组件(13)用于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输出端(1324);
所述发动机(11)用于通过所述离合组件(13)选择性地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电机(12),以带动所述第一电机(12)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13)具有第一离合部(131)、第二离合部(132)和主体部(133),所述第一离合部(131)、所述第二离合部(132)均与所述主体部(133)连接;
所述主体部(133)与所述第一电机(12)相连,所述第一离合部(131)与所述发动机(11)相连,以使所述发动机(11)选择性的动力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机(12);所述第二离合部(132)上设置有多个输出端(13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131)和所述第二离合部(132)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133)在轴向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131)包括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以及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与所述发动机(11)连接,所述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与所述主体部(133)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摩擦片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部(132)包括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以及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所述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与所述主体部(133)连接,所述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与所述输出端(1324)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通过摩擦片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从动部(1312) 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3)上,所述第二离合主动部(1321)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13)还包括转动轴(134),所述转动轴(134)与所述主体部(1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合从动部(1322)套设在所述转动轴(134)上,且通过第一轴承(101)可转动的与所述转动轴(13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13)还包括限位轴(135),所述限位轴(135)与所述主体部(13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轴(13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51),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3111),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3111)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轴(135)的一端伸入凹槽内,且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第二轴承(102)可转动的与所述限位轴(13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3111)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所述第二限位部(13111)为球形凹槽,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为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凸起与所述球形凹槽同心设置,所述球形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球形凸起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通过第三轴承(103)与外部壳体连接,其中,在第一离合主动部(1311)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轴承(10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轴承(10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组件(14)包括:
中间轴(142),所述中间轴(142)上设置有多个输入端(141)以及中间轴(142)输出齿轮,其中,所述输入端(141)空套在所述中间轴(142)上且所述输入端(141)选择性的与所述中间轴(142)传动连接;
所述中间轴(142)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142)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轴(142)输出齿轮通过差速器与行驶端传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1324)包括第一输出齿轮(1325)和第二输出齿轮(1323),所述输入端(141)包括第一输入齿轮(1411)和第二输入齿轮(1412),所述第一输出齿轮(1325)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4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1323)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412)传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组件(14)还包括同步器(144),所述同步器(144)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411)或者第二输入齿轮(1412)与所述中间轴(142)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15)以及传动组件(16),所述第二电机(15)通过传动组件(16)与第二驱动端(18)连接。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
CN202221380957.XU 2022-05-31 2022-05-31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7994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0957.XU CN217994129U (zh) 2022-05-31 2022-05-31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0957.XU CN217994129U (zh) 2022-05-31 2022-05-31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129U true CN21799412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0957.XU Active CN217994129U (zh) 2022-05-31 2022-05-31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1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2061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动力机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2061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动力机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238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4240091B2 (ja)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CN111674255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1716880A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WO2022012314A1 (zh) 后驱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
JP2023501661A (ja) 減速ギヤボックス、電気自動車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自動車
CN113348101B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17994129U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709004U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594083U (zh) 混合电驱动装置
CN210970654U (zh)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874200U (zh) 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3273007A1 (zh) 车辆混合动力总成、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4872538A (zh) 一种多模机电耦合变速机构和车辆
CN112572127B (zh) 混合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978230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车辆、驱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356653A (zh) 混合电驱动装置
CN110594408B (zh)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换档执行机构及其换档方法
CN112590527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20615465U (zh) 混动前驱动力装置及汽车
CN220447644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8367378U (zh) 多挡混动变速器总成及车辆
CN219176881U (zh) 变速器、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9988986U (zh) 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219769633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