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5902U - 俯仰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俯仰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5902U
CN219755902U CN202320942626.9U CN202320942626U CN219755902U CN 219755902 U CN219755902 U CN 219755902U CN 202320942626 U CN202320942626 U CN 202320942626U CN 219755902 U CN219755902 U CN 219755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ody
shaft
rotation device
rotating body
spa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26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君
康伟
邓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un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un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un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un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26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5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5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5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俯仰旋转装置,包括支架、旋转体、轴体及外套于轴体的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轴体轴向穿置于支架与旋转体两者上,以使旋转体可绕轴体的轴心线相对支架转动,轴体还阻挡旋转体沿轴体的轴向与支架相脱落;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受轴向挤压且做弹性变形地夹于旋转体和支架之间,第一碟形弹簧的锥顶还与第二碟形弹簧的锥顶轴向抵接;借助锥顶彼此抵接的第一碟形弹簧及第二碟形弹簧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具有悬停效果好的优点,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的材料选择广泛。

Description

俯仰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的旋转机构,尤其是涉及到应用于显示器中的俯仰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使得显示器处于适合的观看角度,离不开旋转机构的使用,以借助旋转机构来实现显示器的角度调整,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显示器的角度调整操作。
其中,在应用于对显示器的角度调整的旋转机构中,一般都带有阻尼效果,以使得显示器能悬停在任意的调整位置,因而更便于操作人员的调整操作。
目前,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297754.7所公开的一种阻尼转轴机构中,它是借助弹性垫片、耐磨垫片及刚性垫片三者的配合来实现阻尼转轴机构的阻尼效果,由弹性垫片产生的弹力去修正耐磨垫片和刚性垫片磨损后损失的摩擦。
但是,单靠弹性垫片存在修正耐磨垫片和刚性垫片磨损后损失的摩擦效果差,从而影响到悬停的效果。
因此,急需要一种俯仰旋转装置来克服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仰旋转装置,具有修正效果好以确保悬停效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包括支架、旋转体、轴体及外套于所述轴体的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所述轴体轴向穿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体两者上,以使所述旋转体可绕所述轴体的轴心线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轴体还阻挡所述旋转体沿所述轴体的轴向与所述支架相脱落;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受轴向挤压且做弹性变形地夹于所述旋转体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的锥顶还与所述第二碟形弹簧的锥顶轴向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锥顶彼此轴向抵接的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且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受轴向挤压且做弹性变形地夹于旋转体和支架之间,故当旋转体在绕轴体的轴心线相对支架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磨损后,由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借助各自的弹性变形获得双行程的修正效果,从而更好地修正因磨损而带来的轴向窜动,从而使得旋转体绕轴体的轴心线相对支架的悬停效果更好。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还包括外套于所述轴体的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轴向夹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碟形弹簧之间,所述第二垫片轴向夹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第二碟形弹簧之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轴体装配连接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轴体共同阻挡所述旋转体沿所述轴体的轴向与所述支架脱落。
较佳地,所述止挡件为一螺母,所述轴体上外套有轴套和第三垫片,所述轴套轴向抵接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第三垫片之间,所述螺母与所述轴体螺旋连接,所述螺母还与所述第三垫片轴向抵接。
较佳地,所述支架具有两隔开排列的支撑臂及位于两所述支撑臂之间的避让空间,每个所述支撑臂开设有与所述避让空间相连通的装配沉孔,所述装配沉孔的下沉部与所述避让空间相互背对,所述旋转体具有位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嵌置块,所述嵌置块开设有沿所述轴体的轴向与所述装配沉孔相对齐的装配通孔,所述轴体穿置于所述装配沉孔及装配通孔中,所述螺母及第三垫片位于一个所述支撑臂的装配沉孔之下沉部中。
较佳地,所述嵌置块轴向的两末端各开设有面对所述支撑臂的从四周包围所述装配通孔的下沉空间,所述第二垫片、第一碟形弹簧及第二碟形弹簧各位于所述嵌置块轴向的一末端的下沉空间中。
较佳地,所述轴套位于所述嵌置块轴向的另一末端的下沉空间中。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还包括位于另一个所述支撑臂的装配沉孔之下沉部中的第四垫片,所述第四垫片外套于所述轴体并夹于所述轴体与该支撑臂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垫片至第四垫片各为平垫片。
较佳地,所述螺母为防松螺母,所述轴体为塞打螺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俯仰旋转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由左至右观看的平面图。
图4是图3沿B-B线剖切的内部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俯仰旋转装置中的组装在一起的轴体、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第一至第四垫片及螺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100包括支架10、旋转体20、轴体30及外套于轴体30的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轴体30轴向(即双箭头A所指方向)穿置于支架10与旋转体20两者上,以使得旋转体20可绕轴体30的轴心线31相对支架10转动,轴体30还阻挡旋转体20沿轴体30的轴向与支架10相脱落,即是说,旋转体20沿轴体30的轴向受到限位作用,从而不能沿轴体30的轴向与支架10相分离,因而确保旋转体20绕轴体30的轴心线31相对支架10旋转的平稳可靠性。而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受轴向挤压且做弹性变形地夹于旋转体20和支架10之间,即,夹于旋转体20和支架10之间的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各受到旋转体20和支架10两者的轴向挤压,从而使得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各做弹性变形,且第一碟形弹簧40的锥顶41还与第二碟形弹簧50的锥顶51轴向抵接,以使得第一碟形弹簧40与第二碟形弹簧50之间彼此挤压变形,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100对磨损获得双倍的修正效果,故使得旋转体20受到第一碟形弹簧40与第二碟形弹簧50两者产生的摩擦合力更大,从而能承载更大重量的旋转体20,因而使得旋转体20的悬停效果更好。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2、图4、图5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100还包括外套于轴体30的第一垫片60及第二垫片70。第一垫片60轴向夹于支架10与第一碟形弹簧40之间,第二垫片70轴向夹于旋转体20与第二碟形弹簧50之间,以借助第一垫片60及第二垫片70,将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两者间接地夹于旋转体20及支架10之间,这样一方面能增加旋转体20绕轴体30的轴心线31相对支架10旋转的顺畅性及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减少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两者因直接夹于旋转体20及支架10之间所造成的磨损程度,故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100的耐用性。具体地,于图2、图4、图5及图7中,作为一示例,第一垫片60及第二垫片70各为耐磨垫片,以增加第一垫片60和第二垫片70的耐磨性能;另,第一垫片60及第二垫片70各为平垫片,以提高第一碟形弹簧40与第一垫片6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第二碟形弹簧50与第二垫片6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垫片60及第二垫片70还可为其它垫片,故不以此说明为限。
如图2、图4、图6及图7所示,实现轴体30阻挡旋转体20沿轴体30的轴向与支架10分离(脱落)的一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100还包括与轴体30装配连接的螺母80,螺母80与轴体30共同阻挡旋转体20沿轴体30的轴向与支架10脱落,即是说,在螺母80和轴体30的共同作用下,限制了旋转体20沿轴体30的轴向滑移,从而达到阻挡旋转体20沿轴体30的轴向与支架10脱落的目的,且借助螺母80,便于与轴体30的装拆操作。具体地,于图2、图4、图6及图7中,作为一示例,轴体30上外套有轴套91和第三垫片92,轴套91轴向抵接于旋转体20与第三垫片92之间,螺母80与轴体30螺旋连接,螺母30还与第三垫片92轴向抵接;以借助轴套91,保证轴体30的径向精度,借助第三垫片92,增加螺母80与轴套91之间的装配可靠性。举例而言,第三垫片92为耐磨垫片,以增加第三垫片92的耐磨性能;另,第三垫片92为平垫片,以提高螺母80与第三垫片92接触配合的可靠性;此外,螺母80为尼龙防松螺母,以获得更好的防松和阻尼效果;轴体30为塞打螺丝,以使得轴体30为标准件,且确保轴体30的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第三垫片92还可为其它垫片,故不以此说明为限;另,前述的螺母80作为止挡件的一种实施形式,当然,止挡件的实施形式还可为插销或螺钉等,只要插销或螺钉能提供螺母80所提供的轴向止挡作用即可,例如,当止挡件为插销时,此时插销沿轴体30的径向插于轴体30上,并沿轴体30的径向凸出轴体30,以提供轴向止挡作用;当止挡件为螺钉时,此时使螺钉从轴体30的一末端面旋入轴体30,且螺钉沿轴体30的径向凸出轴体30,以提供轴向上挡作用;因此,止挡件不以附图所示的螺母80为限。
如图1、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支架10具有两隔开排列的支撑臂11及位于两支撑臂11之间的避让空间12,每个支撑臂11开设有与避让空间12相连通的装配沉孔111,装配沉孔111的下沉部1111与避让空间12相互背对,即,下沉部1111是处于远离避让空间12的一侧,旋转体20具有位于避让空间12的嵌置块21,嵌置块21开设有沿轴体30的轴向与装配沉孔111相对齐的装配通孔22,轴体30穿置于装配沉孔111及装配通孔22中,螺母80及第三垫片92位于一个支撑臂11的装配沉孔111之下沉部1111中,例如位于图4中右边的支撑臂11的装配沉孔111之下沉部1111中,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于图4至图6中,作为一示例,嵌置块21轴向的两末端各开设有面对支撑臂11的从四周包围装配通孔22的下沉空间23,第二垫片70、第一碟形弹簧40及第二碟形弹簧50各位于嵌置块21轴向的一末端的下沉空间23中,轴套91位于嵌置块21轴向的另一末端的下沉空间23中,这样设计使得旋转体20分别与第二垫片70、第一碟形弹簧40及第二碟形弹簧50的装配更紧凑,以及轴套91与旋转体20之间的装配更紧凑,且确保轴体30的精度。
如图2、图4、图5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俯仰旋转装置100还包括位于另一个支撑臂11(例如图4中的左边支撑臂11)的装配沉孔111之下沉部1111中的第四垫片93,第四垫片93外套于轴体30并夹于轴体30与该支撑臂11之间,以借助第四垫片93,增加轴体30与支撑臂11之间旋转的顺畅性及耐磨性。举例而言,第四垫片93为耐磨垫片,以增加第四垫片93的耐磨性能;另,第四垫片93为平垫片,以提高轴体30、第四垫片93及支撑臂11三者之间接触配合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第四垫片93还可为其它垫片,故不以此说明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锥顶41(51)彼此轴向抵接的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且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受轴向挤压且做弹性变形地夹于旋转体20和支架10之间,故当旋转体20在绕轴体30的轴心线31相对支架10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磨损后,由第一碟形弹簧40和第二碟形弹簧50借助各自的弹性变形而获得双倍的修正效果,从而更好地修正因磨损而带来的轴向窜动,从而使得旋转体20绕轴体30的轴心线31相对支架10的悬停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及图2展示了支架10具有两隔开排列的支撑臂11及位于两支撑臂11之间的避让空间12,以及旋转体20具有置于避让空间12的嵌置块21,但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它们的位置进行对调,即是,可由旋转体20具有两隔开排列的支撑臂及位于两支撑臂之间的避让空间,对应地,支架10具有置于避让空间中的嵌置块,一样能实现旋转体20绕轴体30的轴心线31相对支架10旋转的目的;另,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碟形弹簧40及第二碟形弹簧50两者的数量不限一个,可以为二个或三个不等,故不以图2、图4及图7所示为限。此外,旋转体20远离嵌置块21的位置上固定有一固定板94,用于安装显示器,以使得显示器通过固定板94与旋转体20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显示器能跟随旋转体20相对支架10旋转。由于支架10的结构已是本领域已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俯仰旋转装置,包括支架、旋转体及轴体,所述轴体轴向穿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体两者上,以使所述旋转体可绕所述轴体的轴心线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轴体还阻挡所述旋转体沿所述轴体的轴向与所述支架相脱落,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旋转装置还包括外套于所述轴体的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受轴向挤压且做弹性变形地夹于所述旋转体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的锥顶还与所述第二碟形弹簧的锥顶轴向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套于所述轴体的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轴向夹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碟形弹簧之间,所述第二垫片轴向夹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第二碟形弹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轴体装配连接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轴体共同阻挡所述旋转体沿所述轴体的轴向与所述支架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为一螺母,所述轴体上外套有轴套和第三垫片,所述轴套轴向抵接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第三垫片之间,所述螺母与所述轴体螺旋连接,所述螺母还与所述第三垫片轴向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两隔开排列的支撑臂及位于两所述支撑臂之间的避让空间,每个所述支撑臂开设有与所述避让空间相连通的装配沉孔,所述装配沉孔的下沉部与所述避让空间相互背对,所述旋转体具有位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嵌置块,所述嵌置块开设有沿所述轴体的轴向与所述装配沉孔相对齐的装配通孔,所述轴体穿置于所述装配沉孔及装配通孔中,所述螺母及第三垫片位于一个所述支撑臂的装配沉孔之下沉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置块轴向的两末端各开设有面对所述支撑臂的从四周包围所述装配通孔的下沉空间,所述第二垫片、第一碟形弹簧及第二碟形弹簧各位于所述嵌置块轴向的一末端的下沉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位于所述嵌置块轴向的另一末端的下沉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另一个所述支撑臂的装配沉孔之下沉部中的第四垫片,所述第四垫片外套于所述轴体并夹于所述轴体与该支撑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至第四垫片各为平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俯仰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防松螺母,所述轴体为塞打螺丝。
CN202320942626.9U 2023-04-23 2023-04-23 俯仰旋转装置 Active CN219755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2626.9U CN219755902U (zh) 2023-04-23 2023-04-23 俯仰旋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2626.9U CN219755902U (zh) 2023-04-23 2023-04-23 俯仰旋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5902U true CN219755902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2626.9U Active CN219755902U (zh) 2023-04-23 2023-04-23 俯仰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5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1334B2 (en) Pivotable support shaft for display
CN219755902U (zh) 俯仰旋转装置
CN212338739U (zh) 悬臂装置
CN109185410B (zh) 高精度推杆
KR100263517B1 (ko) 자재 연결기의 베어링 컵 및 유지 스트랩
CN208901201U (zh) 一种转动关节及手术灯
CN214092701U (zh) 一种小型阻尼转轴
US4591350A (en) Compensator coupling
WO2007025073B1 (en) Valve, actuator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CN211398257U (zh) 一种转臂结构
JP2004251439A (ja) ヒンジ装置
US4825753A (en) Cam plate type axial piston pump
CN211623996U (zh) 一种联轴器
CN216589664U (zh) 十字万向节传动轴及其卡簧锁止机构
WO2022170474A1 (zh) 一种转轴套件及旋转支架及摄像头结构
US8702113B2 (en) Direct acting end link
CN219912474U (zh) 一种旋转支臂及电子设备
US20190106199A1 (en)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force-sensation by friction for an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ystem
CN219953947U (zh) 多角度自锁式枢轴器
CN220403585U (zh) 一种快速拆装连接结构
CN109764066B (zh) 一种挠性联轴器
US11916465B2 (en) Compensating device having a torsion spring on the electric motor
CN215764302U (zh)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CN214099422U (zh) 一种自适应平面接触触点结构
CN220188776U (zh) 光学支架调节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