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4302U -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 Google Patents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4302U
CN215764302U CN202122217555.XU CN202122217555U CN215764302U CN 215764302 U CN215764302 U CN 215764302U CN 202122217555 U CN202122217555 U CN 202122217555U CN 215764302 U CN215764302 U CN 215764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ball
connecting seat
adjusting rod
bal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75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闪
陈伟雄
郭玉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75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4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4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4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其中,球头式旋转结构包括球头、连接座、阻尼片和调节杆,球头的一端具有球状部;连接座上开设有凹槽,球状部可转动地配合于凹槽内;阻尼片设置于连接座上,且阻尼片的一侧表面与球状部的圆弧表面相接触;调节杆可活动地安装于连接座上,且调节杆的一端与阻尼片远离球状部的另一侧表面相抵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球头式旋转结构解决现有可旋转球头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阻尼力严重衰减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电视匹配摄像头已成为家电行业的趋势,而针对无摄像头的旧款电视则需要开发出独立匹配的摄像头。由于需要兼容多款电视,独立摄像头一般都需要设计可旋转结构。传统的旋转机构结构复杂,尺寸偏大,而结构简单的球头结构由于具有可360°全方位旋转并且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已成为低成本旋转产品的第一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可旋转球头结构一般只需要相互配合的母头和公头,能够进行180°的水平旋转和90°的竖直旋转,然而此类结构简单的可旋转球头结构普遍存在以下缺点:只能依靠母头和公头之间阻尼力进行固定,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阻尼力严重衰减的问题,从而会降低旋转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球头式旋转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可旋转球头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阻尼力严重衰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球头式旋转结构,包括:
球头,所述球头的一端具有球状部;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球状部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凹槽内;
阻尼片,所述阻尼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阻尼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球状部的圆弧表面相接触;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阻尼片远离所述球状部的另一侧表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片与所述球状部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片与所述球状部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纹路。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片包括呈夹角相连的阻尼部和弹性部,所述阻尼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相连接,所述阻尼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球状部相接触的所述圆弧面;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背离所述阻尼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为螺杆,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阻尼片相对设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与所述阻尼片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球头的另一端内开设有可供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相拼合并形成所述凹槽,所述阻尼片与所述调节杆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片与所述第一座体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旋转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底座以及前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所述设备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球状部的一侧上,所述球头远离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摄像头、路由器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与球头的圆弧表面相接触的阻尼片以及用于调节阻尼片与球头之间的接触程度的调节杆,如此,通过调整调节杆对阻尼片的压紧力即可方便地调节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从而,即便球头的球状部与连接座的凹槽之间的阻尼力出现衰减,亦可通过增大调节杆对阻尼片的压紧力的方式来增大阻尼片与球头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偿,避免了传统的可旋转球头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因阻尼力衰减严重而导致阻尼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使得应用该球头式旋转结构的旋转产品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头式旋转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头式旋转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头式旋转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去掉球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旋转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头式旋转结构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球头,11-球状部,12-第二螺纹孔;
2-连接座,21-第一座体,211-第一螺纹孔,22-第二座体,23-凹槽;
3-阻尼片,31-阻尼部,311-圆弧面,32-弹性部;
4-调节杆;
5-设备主体;
6-底座,61-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传统的可旋转球头1结构一般只需要相互配合的母头和公头,其能够进行180°的水平旋转和90°的竖直旋转,然而此类结构简单的可旋转球头1结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只能依靠母头和公头之间阻尼力进行固定,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阻尼力严重衰减的问题,使得应用该可旋转球头1结构的旋转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为解决现有可旋转球头1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因阻尼力衰减而导致旋转产品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球头式旋转结构,参照图1至图4,该球头式旋转结构包括球头1、连接座2、阻尼片3和调节杆4,其中:
球头1的一端具有球状部11;
连接座2上开设有凹槽23,球状部11可转动地配合于凹槽23内;
阻尼片3设置于连接座2上,且阻尼片3的一侧表面与球状部11的圆弧表面相接触;
调节杆4可活动地安装于连接座2上,且调节杆4的一端与阻尼片3远离球状部11的另一侧表面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球头式旋转结构主要是通过球头1与连接座2头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旋转活动的,其中,通过调节杆4调整阻尼片3和球状部11之间的接触程度可有效调节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阻尼片3的材质可为具有良好弹性性能的塑料(例如可以是尼龙、橡胶等),连接座2的材质可为塑料(例如可以是尼龙、橡胶等),当然,阻尼片3的材质和连接座2的材质也可以是其它材质,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连接座2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型(如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开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其中,当连接座2为分开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时,连接座2包括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相拼合并形成凹槽23(具体而言,第一座体21上开设有部分凹槽23,第二座体22上亦开设有部分凹槽23,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通过超声波焊接、胶水粘合等方式相拼合成一体式时,两部分凹槽23拼合成完整的凹槽23),阻尼片3与调节杆4均设置于第一座体21上。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为降低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生产成本,优选地,阻尼片3与第一座体21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头式旋转结构,通过增设与球头1的圆弧表面相接触的阻尼片3以及用于调节阻尼片3与球头1之间的接触程度的调节杆4,如此,通过调整调节杆4对阻尼片3的压紧力即可方便地调节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从而,即便球头1的球状部11与连接座2的凹槽23之间的阻尼力出现衰减,亦可通过增大调节杆4对阻尼片3的压紧力的方式来增大阻尼片3与球头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偿,与传统的可旋转球头1结构相比,可避免在长时间使用后因阻尼力衰减严重而导致阻尼力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得应用该球头式旋转结构的旋转产品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阻尼片3与球状部11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为圆弧面311。如此设置,可增大阻尼片3与球状部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阻尼片3与球头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能够进一步地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阻尼片3与球状部11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纹路(图中未示意出)。如此设置,可增大阻尼片3与球状部11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有利于提高阻尼片3与球头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能够更进一步地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和图4,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阻尼片3包括呈夹角(在具体实施时,该夹角可为直角)相连的阻尼部31和弹性部32(图示性地,阻尼部31横向设置,弹性部32纵向设置),阻尼部31的一端与弹性部32相连接,阻尼部31的另一端具有与球状部11相接触的圆弧面311;弹性部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座2上,弹性部32的另一端背离阻尼部31的一侧表面与调节杆4的一端相抵接。如此,当弹性部32受到调节杆4的推压时,弹性部32会发生弹性变形而偏向球状部11活动,使得阻尼部31与球状部11紧密接触,进而使得阻尼部31与球状部1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可增大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将阻尼片3设计为杠杆式结构(其中,弹性部32与第一座体21之间的连接处可视为杠杆支点),可更加方便省力地利用调节杆4调节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调节杆4为螺杆,连接座2上开设有与阻尼片相对设置的第一螺纹孔211,调节杆4与第一螺纹孔211螺纹配合,且调节杆4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孔211后与阻尼片相抵接。如此设置,通过旋拧调节杆4即可实现对整个球头式旋转结构的阻尼力的调节,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实施成本低。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球头1的另一端内开设有可供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12。如此,在将球头式旋转结构应用于旋转产品(如旋转式摄像头)的生产时,可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对球头1进行安装,从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安装的便利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旋转设备,参照图1至图6,该可旋转设备包括设备主体5、底座6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球头式旋转结构,设备主体5固定连接于连接座2背离球状部11的一侧上,球头1远离连接座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6上(在具体实施时,可在底座6上开设一安装槽以及与安装槽相连通的通孔61,球头1远离连接座2的另一端插接于该安装槽内且球头1中的第二螺纹孔12与该通孔61相对应,如此,通过往第二螺纹孔12内拧入螺丝,即可方便地将整个球头1固定于底座6上)。其中,设备主体5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定,例如可以是摄像头、路由器等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实施例的球头式旋转结构的改进,本实施例的可旋转设备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球头式旋转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头,所述球头的一端具有球状部;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球状部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凹槽内;
阻尼片,所述阻尼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阻尼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球状部的圆弧表面相接触;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阻尼片远离所述球状部的另一侧表面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与所述球状部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为圆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与所述球状部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纹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包括呈夹角相连的阻尼部和弹性部,所述阻尼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相连接,所述阻尼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球状部相接触的所述圆弧面;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背离所述阻尼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为螺杆,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阻尼片相对设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与所述阻尼片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的另一端内开设有可供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相拼合并形成所述凹槽,所述阻尼片与所述调节杆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与所述第一座体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9.一种可旋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底座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球头式旋转结构,所述设备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球状部的一侧上,所述球头远离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旋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摄像头、路由器中的任意一种。
CN202122217555.XU 2021-09-13 2021-09-13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Active CN215764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7555.XU CN215764302U (zh) 2021-09-13 2021-09-13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7555.XU CN215764302U (zh) 2021-09-13 2021-09-13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4302U true CN215764302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7555.XU Active CN215764302U (zh) 2021-09-13 2021-09-13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4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23956B2 (ja) 特に自動車用リアビューミラーを調節するための連結構成
US7674063B2 (en) Rotatable joint having a resilient module
CN215764302U (zh) 球头式旋转结构及可旋转设备
CN212510263U (zh) 万向阻尼球头支架
CN219317420U (zh) 一种阻尼旋转关节、显示器转臂及超声诊断设备
US8186017B2 (en) Transverse-positioning hinge
CN110401081B (zh) 一种转轴连接器
KR200417754Y1 (ko) 차량용 거치대
JP3136907U (ja) 多段調整可能なノートブック型コンピュータの枢軸
JP2002122129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CN220268195U (zh) 一种万向装置
CN211398257U (zh) 一种转臂结构
CN210088341U (zh) 角度可多向调节的摄像头模组
CN206259465U (zh) 弧形移相器以及天线
CN219413239U (zh) 一种旋转机构
CN206875065U (zh) 可夹式旋转底座
CN220980077U (zh) 一种可调节螺杆
US20120304419A1 (en) Apparatus for limiting pivotal rotation angle
CN211925262U (zh) 一种旋转组件及显示设备
US11634896B2 (en) Overhead shower connector structure
CN220180700U (zh) 角度调节视角的便捷式显示器支架
CN216534574U (zh) 办公椅头枕旋转结构
CN219124284U (zh) 支架
CN219755902U (zh) 俯仰旋转装置
JP2504290Y2 (ja) ヒン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