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5260U -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5260U
CN219755260U CN202321102929.6U CN202321102929U CN219755260U CN 219755260 U CN219755260 U CN 219755260U CN 202321102929 U CN202321102929 U CN 202321102929U CN 219755260 U CN219755260 U CN 219755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reducer
bearing seat
sliding
flexible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29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ouland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ouland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ouland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ouland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29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5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5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5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分别卡合有输入轴承座、输出轴承座、刚轮,所述刚轮位于输入轴承座、输出轴承座之间,且与输入轴承座、输出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承座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输入轴承座12的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入轴,输入轴的一端贯穿本体的一侧。采用谐波减速器实现减速。散热组件加强其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背景技术
谐波减速器因具有很大传动比被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领域。但是目前所用的谐波减速器在工作时内部会产生热量,而谐波减速器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慢,使得谐波减速器内的散热速度较慢,导致谐波减速器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使得谐波减速器的内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容易损坏谐波减速器内部的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分别卡合有输入轴承座、输出轴承座、刚轮,所述刚轮位于输入轴承座、输出轴承座之间,且与输入轴承座、输出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承座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采用谐波减速器实现减速。散热组件加强其散热。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密封壳、旋转环,所述密封壳的内壁与旋转环间隙配合,所述旋转环的外侧铰接有多个滑动筒,每个所述滑动筒的内壁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滑动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实心球。实心球通过自身重力带动活塞杆移动,滑动筒减缓活塞杆移动速度。便于后期配合运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柔性件,两个临近所述滑动筒之间通过柔性件连接,所述柔性件的两侧与密封壳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实心球的侧面与密封壳内壁滑动连接。活塞杆移动带动实心球在密封壳内滑动,通过实心球在密封壳内移动推动后续油液移动。柔性件提供密封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柔性件包括两个滑动环、柔性带,所述密封壳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动环分别与密封壳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滑动筒与柔性带固定连接,且贯穿柔性带。柔性带具有延展性和密封性;滑动筒旋转,拉动柔性带,滑动环被柔性带拉动。在不影响密封性的情况下,保证滑动筒正常的移动。便于后期进行冷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输出轴承座的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贯穿本体的一侧,所述输出轴位于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柔轮筒,所述柔轮筒的外侧与刚轮啮合,所述旋转环的内壁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的一端与输出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远离输出轴承座的一端与柔轮筒滑动配合。输出轴带动旋转环旋转,旋转环带动滑动筒、活塞杆、实心球移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输出轴承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油道、出油道,所述密封壳的外侧开设有进油口、排油口,所述进油道与进油口相接,所述出油道与排油口相接。进油道、出油道与本体冷却油道通过管路连接;进油道通过进油口给密封壳与柔性件形成的空间内进油,通过排油口从出油道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活塞杆、实心球,实心球通过自身重力带动活塞杆移动,滑动筒减缓活塞杆移动速度。通过后期离心力和实心球自身重力,实现实心球波形位移,在密封壳与柔性件形成的空间内产生吸力,便于后期油液进出。
(2)通过设置有滑动环、柔性带,柔性带具有延展性和密封性;滑动筒旋转,拉动柔性带,滑动环被柔性带拉动。在不影响密封性的情况下,保证滑动筒正常的移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立体局部剖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件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2、输入轴承座;2、输出轴;21、柔轮筒;22、输出轴承座;221、进油道;222、出油道;3、刚轮;4、散热组件;41、密封壳;42、旋转环;43、滑动筒;44、活塞杆;45、实心球;46、柔性件;461、滑动环;462、柔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包括本体,本体的内部分别卡合有输入轴承座12、输出轴承座22、刚轮3,刚轮3位于输入轴承座12、输出轴承座22之间,且与输入轴承座12、输出轴承座22固定连接,输出轴承座2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4;输入轴承座12的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入轴,输入轴的一端贯穿本体的一侧,输入轴位于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波发生器;采用谐波减速器实现减速。散热组件4加强其散热。
请参阅图3、图4,散热组件4包括密封壳41、旋转环42,密封壳41的内壁与旋转环42间隙配合,旋转环42的外侧铰接有多个滑动筒43,每个滑动筒43的内壁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有活塞杆44,活塞杆44远离滑动筒4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实心球45;散热组件4还包括柔性件466,两个临近滑动筒43之间通过柔性件466连接,柔性件466的两侧与密封壳41内壁滑动连接,实心球45的侧面与密封壳41内壁滑动连接。柔性件466与密封壳41形成密闭空间,旋转环42被带动旋转时,滑动筒43通过活塞杆44带动实心球45跟随旋转。由于实心球45自身重力,使活塞杆44移动的同时在滑动筒43内滑动;且滑动筒43在旋转环42上旋转一定角度。滑动筒43内部气体受挤压,缓冲活塞杆44下移的冲击力。
请参阅图5,柔性件包括两个滑动环461、柔性带462,密封壳41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动环461分别与密封壳41通过滑槽连接,滑动筒43与柔性带462固定连接,且贯穿柔性带462。每个滑动筒43处于不同位置时,与旋转环42形成的角度不一,之间的柔性带462张紧程度不一。滑动筒43移动时,拉动柔性带462移动,滑动环461跟随移动。保证柔性带462不会过度拉扯损坏。
请参阅图1,输出轴承座22的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出轴2,输出轴2的一端贯穿本体的一侧,输出轴2位于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柔轮筒21,波发生器与柔轮筒21通过过渡配合连接,旋转环42的内壁与输出轴2固定连接,密封壳41的一端与输出轴承座22固定连接,密封壳41远离输出轴承座22的一端与柔轮筒21滑动配合;柔轮筒21将传动产出的热传递给密封壳41,输出轴2带动旋转环42旋转。实现传动与散热同步进行。
输出轴承座2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油道221、出油道222,密封壳41的外侧开设有进油口、排油口,进油道221与进油口相接,出油道222与排油口相接;进油道221、出油道222与本体冷却油道通过管路连接;进油道221通过进油口给密封壳41与柔性件466形成的空间内进油,通过排油口从出油道222流出。
工作原理:波发生器的长度略大于柔轮筒21的内孔直径,柔轮筒21撑成椭圆形,迫使柔轮筒21在椭圆的长轴方向与固定的刚轮33完全啮合,在短轴方向完全分离,其余各处的齿视柔轮筒21回转位置的不同,或者处于“啮入”状态,或者处于“啮出”状态。柔轮筒21随着波发生器转动过程中,其中一个齿从与刚轮3的一个齿啮合到再一次与刚轮3上的这个齿相啮合时,柔轮筒21恰好旋转一周,而此时波发生器旋转了很多圈。
当柔轮筒21旋转,带动输出轴2旋转。旋转环42带动滑动筒43移动,活塞杆44拉动实心球45移动。由于实心球45自身重力,使对应的滑动筒43在旋转环42上旋转一定角度,同时推动活塞杆44向滑动筒43内移动。当实心球45逐渐移动到最高点,活塞杆逐渐下移到滑动筒43最低点时,实心球45经过进油口,这一过程中推动内部气体或液体移动,由于压力差,进油道221通过进油口进油。实心球45继续移动,带动油液移动快速到达排油口,后续实心球45挤压油液通过出油道222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部分别卡合有输入轴承座(12)、输出轴承座(22)、刚轮(3),所述刚轮(3)位于输入轴承座(12)、输出轴承座(22)之间,且与输入轴承座(12)、输出轴承座(22)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承座(2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密封壳(41)、旋转环(42),所述密封壳(41)的内壁与旋转环(42)间隙配合,所述旋转环(42)的外侧铰接有多个滑动筒(43),每个所述滑动筒(43)的内壁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有活塞杆(44),所述活塞杆(44)远离滑动筒(4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实心球(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还包括柔性件(46),两个临近所述滑动筒(43)之间通过柔性件(46)连接,所述柔性件(46)的两侧与密封壳(4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实心球(45)的侧面与密封壳(41)内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46)包括两个滑动环(461)、柔性带(462),所述密封壳(41)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动环(461)分别与密封壳(41)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滑动筒(43)与柔性带(462)固定连接,且贯穿柔性带(4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承座(22)的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出轴(2),所述输出轴(2)的一端贯穿本体的一侧,所述输出轴(2)位于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柔轮筒(21),所述柔轮筒(21)的外侧与刚轮(3)啮合,所述旋转环(42)的内壁与输出轴(2)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41)的一端与输出轴承座(22)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41)远离输出轴承座(22)的一端与柔轮筒(21)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承座(2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油道(221)、出油道(222),所述密封壳(41)的外侧开设有进油口、排油口,所述进油道(221)与进油口相接,所述出油道(222)与排油口相接。
CN202321102929.6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Active CN219755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929.6U CN219755260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929.6U CN219755260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5260U true CN219755260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2929.6U Active CN219755260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5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0515B2 (ja) ロータ駆動機構及びポンプ装置
CN109882431A (zh) 一种用于煤化工的安全系数高的散热型通风设备
CN219755260U (zh)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CN110671501A (zh) 一种采用迷宫式密封热解气的结构
CN201041151Y (zh) 螺旋转子泵
CN110259916A (zh) 一种张紧链轮
CN114704492B (zh) 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高效离心风机
US20150132167A1 (en) Rotary pump or motor with orbital piston aspiration,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CN215172136U (zh) 一种自润滑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12407013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链传动高压清洗泵
CN109681609A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
CN114198279A (zh) 一种活塞式节能型气体压缩机
CN212251053U (zh) 一种滚子轴承的涡轮减速机
CN114046351A (zh) 一种减速器
CN110439810B (zh) 一种单螺杆风机
CN211231468U (zh) 一种多功能高转速的空气压缩机
CN112747120A (zh) 一种便于拆装氢气循环泵的密封结构
CN114061165B (zh)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CN216867840U (zh) 一种消防水带接头
CN220930114U (zh) 一种多级圆柱齿轮减速机
CN211071303U (zh) 一种防拉力油飞溅拉拔机
CN104389791B (zh) 一种改进容积效率的旋喷泵及改进方法
CN221097401U (zh) 一种带主动润滑结构的三级平行轴式减速器
CN218151410U (zh) 一种防漏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CN108423197A (zh) 一种航空推进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