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0529U - 瓶盖和容器 - Google Patents

瓶盖和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0529U
CN219750529U CN202321028534.6U CN202321028534U CN219750529U CN 219750529 U CN219750529 U CN 219750529U CN 202321028534 U CN202321028534 U CN 202321028534U CN 219750529 U CN219750529 U CN 219750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p
cavity
barrier
stora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85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寿
严德斌
陈远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ngchan Li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ngchan Li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ngchan Li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ngchan Li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85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0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0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0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瓶盖和容器,该瓶盖用于密封连接容器,瓶盖包括内盖组件和外盖,内盖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内盖和内塞,内盖和内塞配合形成放置腔,内塞设有可移位的隔挡部,内盖密封连接于容器,以使至少部分放置腔位于容器内,外盖设有一端具有开口的储管,外盖活动连接于内盖,以使储管伸入放置腔内,并与放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储仓,储仓用于盛放待混合物料;其中,隔挡部具有封闭储仓的密闭状态,和使储仓开放的移位状态,外盖相对于内盖移动,储管推动隔挡部移位,以使储仓处于移位状态。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该瓶盖提高物料转移的速度,提高混合效率,并且能够转移固态物料。

Description

瓶盖和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盖和应用该瓶盖的容器。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运输条件或储存条件受限,需将两种不同物料分开贮藏,通常在混合容器中盖体中贮藏一种物料,在容器的主体内贮藏另一种物料,当使用时再进行混合。
现有混合容器的结构中,一种是通过旋转一定角度以显露空隙实现盖体中物料与容器主体中物料的混合,但该结构的空隙较小,使得盖体中物料与容器中物料的混合速度较慢,并且无法转移较大颗粒固体物料;还有一种是通过刺破设于盖体和容器主体之间的隔膜,以实现物料混合,同样由于刺破后的空隙较小,无法快速混合物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瓶盖和容器,旨在通过该瓶盖提高物料转移的速度,提高混合效率,并且能够转移固态物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瓶盖,用于密封连接容器,所述瓶盖包括:
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内盖和内塞,所述内盖和所述内塞配合形成放置腔,所述内塞设有可移位的隔挡部,所述内盖用于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放置腔位于所述容器内;和
外盖,所述外盖设有一端具有开口的储管,所述外盖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储管伸入所述放置腔内,并与所述放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储仓,所述储仓用于盛放待混合物料;
其中,所述隔挡部具有封闭所述储仓的密闭状态,和使所述储仓开放的移位状态,所述外盖相对于所述内盖移动,所述储管推动所述隔挡部移位,以使所述储仓处于所述移位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和所述内塞为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塞包括主体部和所述隔挡部,所述主体部中央形成有导通孔,所述隔挡部可分离的连接于所述导通孔侧壁并盖合所述导通孔;
所述导通孔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内盖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塞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内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挡部设有至少一个分离断点,所述分离断点用于分离所述隔挡部和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隔挡部移位;
且/或,所述隔挡部呈凹陷形设置,且所述隔挡部向远离所述内盖的一端凹陷;
且/或,所述隔挡部的端面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储管抵顶于至少一个所述凸台;
且/或,所述隔挡部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抵接于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以密封所述储仓;
且/或,所述隔挡部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隔挡部和所述主体部,以防止所述隔挡部落入所述容器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包括: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塞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放置腔;和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内塞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管外壁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连接所述容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外盖一侧设有第一螺纹;
所述外盖包括所述储管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储管的外壁围合形成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腔中,并使所述储管伸入所述放置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内盖一侧设有第二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相配合,以使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活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包括第一上螺纹和第一下螺纹,所述第一上螺纹和所述第一下螺纹沿所述连接管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螺旋空间,所述第二螺纹设于所述螺旋空间中,并与所述第一上螺纹和/或所述第一下螺纹相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螺纹端部设有第一挡条,所述第一下螺纹端部设有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向背离所述螺旋空间一端延伸;
所述第二螺纹端部设有外盖挡条,并在所述外盖挡条开设有缺口,以使所述第一上螺纹活动穿设于所述缺口;
其中,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通过限位所述外盖挡条,以限位所述外盖活动范围;
且/或,所述储管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抵接于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以密封所述储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容腔口;和
如上述所述的瓶盖,所述瓶盖连接于所述容器主体,并罩盖所述容腔口,以使部分放置腔位于所述容腔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器主体外周壁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邻近所述容腔口设置,所述安装台外周壁设有第一逆齿;所述瓶盖的外盖还设有防盗环,所述防盗环抵接于所述安装台,所述防盗环设有第二逆齿,所述第二逆齿与所述第一逆齿配合安装,以限制所述防盗环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瓶盖,密封连接于容器上,瓶盖内盛放有待混合的物料,在容器的内部储藏有另一种物料;瓶盖包括内盖组件和外盖,内盖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内盖和内塞,外盖与内盖活动连接,内塞设有可以移动位置的隔挡部,隔挡部与内盖围合形成放置腔,并且部分放置腔位于容器的内部;外盖设有一端开口的储管,储管具有开口的一端伸入放置腔中,与放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储仓,储仓用于盛放待混合的物料;其中,隔挡部具有将储仓封闭起来的封闭状态,和使储仓开放,并与容器的内部相连通的移位状态,当用户需要混合两种物料时,旋转外盖,并通过外盖带动储管转动,储管推动隔挡部发生移位,隔挡部移位后,留出较大的空隙,储仓处于移位状态,使位于储仓中的待混合物料与容器中的物料快速混合,有效提高混合的效率,并且,隔挡部较大的空隙也能够转移固态物料,扩大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另一状态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瓶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塞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瓶盖100,该瓶盖100用于密封连接容器300,瓶盖100包括内盖组件1和外盖2,内盖组件1包括相连接的内盖11和内塞12,内盖11和内塞12配合形成放置腔13,内塞12设有可移位的隔挡部122,内盖11用于密封连接于容器300,以使至少部分放置腔13位于容器300内,外盖2设有一端具有开口的储管21,外盖2活动连接于内盖11,以使储管21伸入放置腔13内,并与放置腔13的腔壁配合形成储仓22,储仓22用于盛放待混合物料;其中,隔挡部122具有封闭储仓22的密闭状态,和使储仓22开放的移位状态,外盖2相对于内盖11移动,储管21推动隔挡部122移位,以使储仓22处于移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该瓶盖100密封连接于容器300,瓶盖100中贮藏有一种待混合的物料,在容器300中贮藏有另一种物料,物料可以是液态,如水或其他饮料;或者为固态的粉末或颗粒或块状;或具有流动性,但流动性更缓慢的固体,如较粘稠的糖浆等,以及气体等,并且物料可以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添加剂,在此不做限定;在需要时,通过操作该瓶盖100,可以将瓶盖100中的物料与容器300中的物料相混合,方便用户使用混合后的第三种物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瓶盖100包括内盖组件1和外盖2,内盖组件1包括相连接的内盖11和内塞12,并且内塞12连接于内盖11一端的端部,使得内塞12和内盖11围合形成有一个放置腔13,该放置腔13伸入容器300的内部,并且使内塞12伸入容器300的内部;容器300具有连通容器300内部的容器口,内盖11连接于容器300的容器口,使该瓶盖100固定于容器300的容器口。
可以理解的是,内盖11是设于外盖2和容器300之间的一个部件,内盖11用于将瓶盖100和容器300连接起来,并且也能将内塞12连接于其上,使内塞12和部分放置腔13一同伸入容器30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6所示,外盖2活动连接于内盖11,外盖2设有一端开口的储管21,储管21可伸入放置腔13中,并与放置腔13的腔壁以及内塞12共同围合形成有储仓22,储仓22中用于贮藏和盛放一种待混合的物料。同时,如图4和图6所示,内塞12设有可以移位的隔挡部122,隔挡部122位置的变化,使得隔挡部122具有能够封闭储仓22的密闭状态和使储仓22开放、并与容器300的内部相连通的移位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外盖2与内盖11可以是卡接、螺接或插接等活动连接,在此不做限定;外盖2套设于内盖11上,使得用户可直接操作和接触外盖2,内盖11同时连接于容器300的容器口和外盖2,并且能使外盖2上的储管21伸入放置腔13中,在放置腔13中活动,以改变储仓22的空间体积。当用户需要对封闭贮藏于瓶盖100和容器300中的两种物料进行混合时,用户可操作外盖2,使外盖2相对内盖11转动或移动,并使储管21在储仓22中移动,当储管21的端部抵接到隔挡部122时,此时给予隔挡部122一个能够使其移位的力,当用户进一步操作外盖2时,储管21的端部抵顶隔挡部122,并使隔挡部122进入移位状态,隔挡部122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储仓22与容器300的内部相连通,进而实现在储仓22中物料和在容器300内部的物料的混合。
相较于传统的混合型瓶盖100,本申请中的隔挡部12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快速移位,并形成有较大的通道,以连接贮藏有两种物料的两个腔室,也即上述的储仓22和容器300的内部;隔挡部122移位状态下形成的较大通道不仅能够快速实现物料的混合,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同时也能够对一些体积较大的固态物质进行混合,如颗粒或块状,提高了该瓶盖100的应用范围。
本方案的瓶盖100,密封连接于容器300上,瓶盖100内盛放有待混合的物料,在容器300的内部储藏有另一种物料;瓶盖100包括内盖组件1和外盖2,内盖组件1包括相连接的内盖11和内塞12,外盖2与内盖11活动连接,内塞12设有可以移动位置的隔挡部122,隔挡部122与内盖11围合形成放置腔13,并且部分放置腔13位于容器300的内部;外盖2设有一端开口的储管21,储管21具有开口的一端伸入放置腔13中,与放置腔13的腔壁配合形成储仓22,储仓22用于盛放待混合的物料;其中,隔挡部122具有将储仓22封闭起来的封闭状态,和使储仓22开放,并与容器300的内部相连通的移位状态,当用户需要混合两种物料时,旋转外盖2,并通过外盖2带动储管21转动,储管21推动隔挡部122发生移位,隔挡部122移位后,留出较大的空隙,储仓22处于移位状态,使位于储仓22中的待混合物料与容器300中的物料快速混合,有效提高混合的效率,并且,隔挡部122较大的空隙也能够转移固态物料,扩大使用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1和内塞12为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内盖11和内塞12为可拆卸连接,如卡接、螺接、插接等,内盖11和内塞1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有效方便用户或厂家预先在储管21中填充物料,具体来说,首先将外盖2与内盖11对位压合,也即将储管21压入放置腔13中,然后向放置腔13中注入和填充所要混合的物料,最后将内塞12连接于内盖11上,以形成密闭的储仓22,实现物料的装填,并将组合好后的瓶盖100盖合到容器上。并且在单次使用后,可以通过更换内塞12,替换已移位的内塞12,使该瓶盖100重新具有混合功能,提高了该瓶盖100的利用率和使用期限。
在一实施例中,内塞12包括主体部121和隔挡部122,主体部121中央形成有导通孔1211,隔挡部122可分离的连接于导通孔1211侧壁并盖合导通孔1211;导通孔1211侧壁开设有卡接槽1212,内盖11设有卡接部1111,卡接部1111与卡接槽1212配合连接,以使内塞12可拆卸连接于内盖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以及图14至图16所示,内塞12包括有相连接的主体部121和隔挡部122,主体部121呈环状设置,并且中央形成有贯穿的导通孔1211隔挡部122可以分离的连接于导通孔1211的侧壁,并且将导通孔1211完全盖合。可以理解的是,隔挡部122与主体部121的可分离连接,即能实现隔挡部122在密闭状态和移位状态的转换,通过内塞12与内盖11的连接,使隔挡部122和导通孔1211内壁,以及储仓22共同围合形成储仓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图11至图13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导通孔1211的侧壁开设有卡接槽1212,内盖11连接有内塞12一端的端部设有卡接部1111,通过卡接部1111与卡接槽1212的配合连接,使得内塞12可以可拆卸连接于内盖11上,具体来说,隔挡部122包括隔挡面和支撑部,支撑部环绕连接于导通孔1211侧壁,并且支撑部与导通孔1211的侧壁围合形成有放置槽,内塞12放置于放置槽中,并通过卡接部1111与主体部121相连接,隔挡面连接于支撑部上,并盖合导通孔1211,实现密闭。
在一实施例中,隔挡部122设有至少一个分离断点1221,分离断点1221用于分离隔挡部122和主体部121,以使隔挡部122移位。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至图7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隔挡部122设有至少一个分离断点1221,也即隔挡部122与主体部121通过分离断点1221相连接,分离断点1221在储管21的抵顶力的作用下,能够实现隔挡部122与主体部121的分离,也即实现隔挡部122的移位。隔挡部122设有至少一个分离断点1221时,隔挡部122与主体部121相连接的其他区域设置为可分离的密闭结构,如承受外力较小的连接,使得在分离断点1221断开后,其他区域也能实现断开的基础上,使储仓22也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并且,分离断点1221所能承受的外力应小于其他区域的可分离密闭结构,使得用户在操作时,分离断点1221处优先断开,然后是其他区域的断开。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分离断点1221,多个分离断点1221环绕导通孔1211间隔设置,以保证受力的均匀,和断开的及时性以及便捷性。
可选地,隔挡部122呈凹陷形设置,且隔挡部122向远离内盖11的一端凹陷。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至图7以及图14和图15所示,隔挡部122中的隔挡面呈凹陷形设置,并且隔挡面向远离内盖11的一端凹陷,凹陷形的设置,能够使储仓22中形成负压,保证储仓22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隔挡部122的端面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凸台1222,储管21抵顶于至少一个凸台1222。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图7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在隔挡部122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1222,至少一个凸台1222邻近分离断点1221设置,也即在上述的支撑部面向储仓2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1222,凸台1222的设置,能够在用户操作外盖2抵顶内塞12时,提供较为集中的力,也即将之前储管21对整个隔挡部122的抵顶力,集中在凸台1222上,使用户在使用较小力的同时即能实现分离断点1221的断开以及隔挡部122的移位,更加方便隔挡部122和主体部121的分离,以及用户的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隔挡部122还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隔挡部122和主体部121,具体来说,连接部连接于隔挡部122的支撑部和主体部121中导通孔1211的侧壁,该连接件用于在隔挡部122移位后,或与主体部121发生分离后,保证隔挡部122仍能通过连接部与主体部121相连接,避免分离后隔挡部122落入容器300的内部,实现断后不脱离,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可选地,隔挡部122设有第一密封圈1223,第一密封圈1223密封抵接于放置腔13的内壁,以密封储仓22。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至图7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隔挡部122上设有第一密封圈1223,第一密封圈1223密封抵接于放置腔13的内壁上,以对储仓22进行密封,具体来说,第一密封圈1223设置于隔挡部122的支撑部上,并位于上述的放置槽内,当内盖11通过卡接部1111与内塞12的卡接槽1212相配合连接时,第一密封圈1223密封抵接于内盖11,也即放置腔13的内壁上,保证处于储仓22中的物料不会外泄到放置腔13中,提高该瓶盖100的密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1包括连接管111和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管111呈两端开口的筒状,连接管111的一端与内塞12连接,并围合形成放置腔13,第一连接部112设于连接管111远离内塞12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12与连接管111外壁围合形成安装槽113,安装槽113用于连接容器3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以及图11和图13所示,内盖11包括有连接管111和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管111呈中空筒状,并且两端具有开口,连接管111围合形成有上述的放置腔13,连接管111的外管壁一端设有卡接部1111,用于连接内塞12,连接管11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12用于连接容器300和外盖2,第一连接部112一侧与连接管111的外壁围合形成有安装槽113,在安装槽113中设有内螺纹,在容器口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容器口设于安装槽113中,并使得容器300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旋合与内盖11相连接;第一连接部112的另一侧与外盖2活动连接,使得外盖2连接于内盖11上,进而连接于容器300上;外盖2的储管21伸入连接管111中,也即伸入连接管111所形成的放置腔13中,并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12,实现配合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2面向外盖2一侧设有第一螺纹1121;外盖2包括储管21和第二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23与储管21的外壁围合形成连接腔24,第一连接部112设于连接腔24中,并使储管21伸入放置腔13中,第二连接部23面向内盖11一侧设有第二螺纹231;其中,第一螺纹1121和第二螺纹231相配合,以使内盖11与外盖2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3所示,外盖2包括有储管21和第二连接部23,储管21一端伸入放置腔13中,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23同时也限位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12,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2;具体来说,第二连接部23与储管21的外壁围合形成有连接腔24,使得内盖11的第一连接部112设于连接腔24中,并使储管21伸入放置腔13中。
可以理解的是,外盖2和内盖11通过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相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2面向外盖2的一侧设有第一螺纹1121,在第二连接部23面向内盖11的一侧设有第二螺纹231,通过第一螺纹1121和第二螺纹231的配合,实现外盖2和内盖11的配合安装,并使得外盖2可以相对内盖11活动连接,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外盖2,以使外盖2移离或靠近内盖11;外盖2与内盖11活动连接,可以使得用户在操作外盖2时,储管21能够在连接管111也即放置腔13中运动,实现对隔挡部122的抵顶,从而使隔挡部122移位,实现物料的混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螺纹1121包括第一上螺纹1121a和第一下螺纹1121b,第一上螺纹1121a和第一下螺纹1121b沿连接管111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螺旋空间1121c,第二螺纹231设于螺旋空间1121c中,并与第一上螺纹1121a和/或第一下螺纹1121b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设于第一连接部112上的第一螺纹1121包括第一上螺纹1121a和第一下螺纹1121b,第一上螺纹1121a和第一下螺纹1121b均呈螺旋设于第一连接部112面向外盖2一侧的侧壁,并且第一上螺纹1121a和第一下螺纹1121b沿连接管111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上螺纹1121a的下表面和第一下螺纹1121b的上表面围合形成有螺旋空间1121c,第二螺纹231设于螺旋空间1121c中,并与第一上螺纹1121a的下表面和/或第一下螺纹1121b的上表面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上螺纹1121a和第一下螺纹1121b双螺纹的设置,用户只需要拧半圈或1/3圈就可以锁紧或开启外盖2,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以及更加轻松的实现外盖2和内盖11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第二螺纹231设于螺旋空间1121c中,也能对第二螺纹231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限定外盖2的旋转角度,使外盖2处于合理的活动区域,避免出现用户因误触外盖2而导致隔挡部122移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上螺纹1121a端部设有第一挡条1121d,第一下螺纹1121b端部设有第二挡条1121e,第一挡条1121d和第二挡条1121e向背离螺旋空间1121c一端延伸;第二螺纹231端部设有外盖挡条2311,并在外盖挡条2311开设有缺口2311a,以使第一上螺纹1121a活动穿设于缺口2311a;其中,第一挡条1121d和第二挡条1121e通过限位外盖挡条2311,以限位外盖2活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以及图13所示,第一上螺纹1121a的首尾呈错位设置,并且在一端设有第一挡条1121d,第一挡条1121d从第一上螺纹1121a的一端出发,沿连接管111的轴线方向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2邻近外盖2一端的端部,并且第一挡条1121d与第一上螺纹1121a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一个安装口;在第一下螺纹1121b远离第一挡条1121d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条1121e,第二挡条1121e从第一下螺纹1121b的一端出发,沿连接管111的轴线方向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2远离外盖2一端的端部;第二螺纹231的端部设有外盖挡条2311,外盖挡条2311设于第二螺纹231端部的两侧,并且其中一侧的外盖挡条2311与第二螺纹231的端部形成有一个缺口2311a,使得第一上螺纹1121a可以穿设于缺口2311a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挡条1121d和第二挡条1121e之间形成有一个活动区域,使得第一挡条1121d和第二挡条1121e可以对外盖挡条2311进行限位,以使外盖挡条2311在活动区域中活动,并且部分的第二螺纹231与部分的第一上螺纹1121a相抵接实现活动连接,上述的安装口用于放置外盖挡条2311,以使第一上螺纹1121a穿设于缺口2311a中。在活动区域中,第一上螺纹1121a具有沿连接管111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差,也即从第一挡条1121d到第二挡条1121e之间,第一上螺纹1121a呈高度逐渐下降,使得第二螺纹231与第一上螺纹1121a活动连接时,能够使外盖2沿连接管111轴线方向下降或上升与上述高度差相同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外盖2移动上述的高度差,可以保证储管21完全能够将隔挡部122移位,从而实现物料的混合。
可以理解的是,外盖2和内盖11组装之前,外盖2的边缘落到内盖11的第一上螺纹1121a上,轻压外盖2并转动外盖2,以使外盖2的外盖挡条2311与内盖11的第一挡条1121d相抵接,同时使外盖挡条2311滑落到上述的安装口中,此时,内盖11的第一连接部112设于连接腔24中,使内盖11的端部抵接于连接腔24的腔壁,实现内盖11和外盖2的组合安装。
可选地,储管21设有第二密封圈211,第二密封圈211密封抵接于放置腔13的内壁,以密封储仓22。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至图10所示,第二密封圈211设于储管21外管壁的周缘,并位于储管21邻近内塞12一端,当储管21伸入放置腔13中时,第二密封圈211密封抵接于放置腔13的腔壁,以对储仓22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容器300,如图1至图6所示,该容器300包括容器主体301和上述的瓶盖100,容器主体301具有容腔和连通容腔的容腔口3011,瓶盖100连接于容器主体301,并罩盖容腔口3011,以使部分放置腔13位于容腔中。该瓶盖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容器3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容器主体301外周壁设有安装台3012,安装台3012邻近容腔口3011设置,安装台3012外周壁设有第一逆齿3012a;瓶盖100的外盖2还设有防盗环25,防盗环25抵接于安装台3012,防盗环25设有第二逆齿251,第二逆齿251与第一逆齿3012a配合安装,以限制防盗环25转动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6以及图9和图10所示,容器主体301邻近容腔口3011设置有安装台3012,外盖2还设有防盗环25,防盗环25通过连接桥连接于第而连接部,并且在内盖11连接于容器300时,防盗环25抵接于安装台3012上,在安装台301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逆齿3012a,在防盗环25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逆齿251,第一逆齿3012a和第二逆齿251配合安装,当用户旋转外盖2,以通过储管21将隔挡部122移位,实现两种物料混合之后;用户可以旋转外盖2,并通过外盖2带动内盖11一同旋转并准备脱离容器300,此时由于第一逆齿3012a和第二逆齿251的配合作用,使得防盗环25仍留在安装台3012上,用户旋转外盖2,并将连接桥扯断,并且继续旋转外盖2后,通过第一螺纹1121和第二螺纹231的旋合,使外盖2通过储管21向下压隔挡部122,隔挡部122上的分离断点1221与主体部121断开,实现隔挡部122和主体部121的分离,此时,储仓22与容器主体301的内部相连通,设于储仓22中的一种内容物下落,与位于容器主体301内部另一种内容混合,用户摇晃容器主体301,使两种内容物充分混合,然后继续旋转外盖2,外盖2带动内盖11同时旋开,脱离容器主体301,此时用户可以使用或饮用容器主体301中混合后的内容物,并且第二连接部23也与防盗环25脱离,实现瓶盖100与容器300的整体分离。同时,防盗环25也能帮助用户识别该瓶盖100在使用前是否被转动;为了使外盖2相对于内盖11更好地转动,在外盖2的外周面沿同一方向(垂直于外盖2的转动方向)设有多个防滑条,使用者在转动外盖2时,能够增加使用者与外盖2的外周面的摩擦,进而便于使用者转动外盖2。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外盖2的顶面设有指示标,指示标为“开”方向的标识,和/或“关”方向的标识;用于定位和导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瓶盖,用于密封连接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
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内盖和内塞,所述内盖和所述内塞配合形成放置腔,所述内塞设有可移位的隔挡部,所述内盖用于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放置腔位于所述容器内;和
外盖,所述外盖设有一端具有开口的储管,所述外盖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储管伸入所述放置腔内,并与所述放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储仓,所述储仓用于盛放待混合物料;
其中,所述隔挡部具有封闭所述储仓的密闭状态,和使所述储仓开放的移位状态,所述外盖相对于所述内盖移动,所述储管推动所述隔挡部移位,以使所述储仓处于所述移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内塞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包括主体部和所述隔挡部,所述主体部中央形成有导通孔,所述隔挡部可分离的连接于所述导通孔侧壁并盖合所述导通孔;
所述导通孔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内盖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塞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内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设有至少一个分离断点,所述分离断点用于分离所述隔挡部和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隔挡部移位;
且/或,所述隔挡部呈凹陷形设置,且所述隔挡部向远离所述内盖的一端凹陷;
且/或,所述隔挡部的端面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储管抵顶于至少一个所述凸台;
且/或,所述隔挡部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抵接于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以密封所述储仓;
且/或,所述隔挡部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隔挡部和所述主体部,以防止所述隔挡部落入所述容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包括: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塞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放置腔;和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内塞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管外壁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连接所述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外盖一侧设有第一螺纹;
所述外盖包括所述储管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储管的外壁围合形成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腔中,并使所述储管伸入所述放置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内盖一侧设有第二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相配合,以使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包括第一上螺纹和第一下螺纹,所述第一上螺纹和所述第一下螺纹沿所述连接管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螺旋空间,所述第二螺纹设于所述螺旋空间中,并与所述第一上螺纹和/或所述第一下螺纹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螺纹端部设有第一挡条,所述第一下螺纹端部设有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向背离所述螺旋空间一端延伸;
所述第二螺纹端部设有外盖挡条,并在所述外盖挡条开设有缺口,以使所述第一上螺纹活动穿设于所述缺口;
其中,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通过限位所述外盖挡条,以限位所述外盖活动范围;
且/或,所述储管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抵接于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以密封所述储仓。
9.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容腔口;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瓶盖,所述瓶盖连接于所述容器主体,并罩盖所述容腔口,以使部分放置腔位于所述容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外周壁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邻近所述容腔口设置,所述安装台外周壁设有第一逆齿;所述瓶盖的外盖还设有防盗环,所述防盗环抵接于所述安装台,所述防盗环设有第二逆齿,所述第二逆齿与所述第一逆齿配合安装,以限制所述防盗环转动角度。
CN202321028534.6U 2023-04-28 2023-04-28 瓶盖和容器 Active CN219750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8534.6U CN219750529U (zh) 2023-04-28 2023-04-28 瓶盖和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8534.6U CN219750529U (zh) 2023-04-28 2023-04-28 瓶盖和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0529U true CN219750529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8534.6U Active CN219750529U (zh) 2023-04-28 2023-04-28 瓶盖和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0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4069B (zh) 用于装灌有药液的容器的封闭盖
US8136660B2 (en) Multi compartment container system
CA2146302C (en) Two-component packages
JP4786356B2 (ja) 二剤混合容器
GB2384769A (en) An infusion vessel for the separate storage of two components and for mixing them
CN219750529U (zh) 瓶盖和容器
CN116374405A (zh) 瓶盖和容器
US7617929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ixing different materials in a pouch container
CN102687971B (zh) 一种盖子
CN211686383U (zh) 一种新型液体容置瓶
CN211130036U (zh) 端盖组件及利用该端盖组件的容器
JP4697621B2 (ja) 混合分配容器
CN218056469U (zh) 一种内插入式密封结构的铝箔封口软管
CN215514933U (zh) 瓶盖和储物装置
CN219750606U (zh)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CN220097148U (zh) 一种多腔容器
CN212100085U (zh) 一种出料口错位的分离式饮料瓶盖
CN218506592U (zh) 一种刺破混料双仓瓶
GB2574480A (en) Bottle closure with first liquid dispenser
CN216233877U (zh) 密封容器及盖子
CN219506641U (zh) 具有储存腔的瓶盖及容器
JP4409204B2 (ja) 混合物収納部を設けた混合容器
KR200487556Y1 (ko) 포장 용기
CN219258332U (zh) 一种化妆品包装盒
CN212291089U (zh) 一种瓶盖及包装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