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9119U -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9119U
CN219739119U CN202320229751.5U CN202320229751U CN219739119U CN 219739119 U CN219739119 U CN 219739119U CN 202320229751 U CN202320229751 U CN 202320229751U CN 219739119 U CN219739119 U CN 219739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d plate
stop
vertical direction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97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宜锋
许枭
魏陈英
廖喜平
丁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97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9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9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9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其中,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组、端板和箱体,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在第一方向上,端板设于电池单体组的两端,端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端板与电池单体组限位配合以限制电池单体组的移动位移,端板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侧壁设有止抵筋条,箱体外罩至电池单体组和端板的外侧,止抵筋条与箱体的内壁对应设置以适于止抵于箱体。这样即可将端板承载的膨胀力转换至由箱体承载,以提升电池抗膨胀力的能力,在保证电池使用安全性的同时,还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一般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中的电池单体组。
其中,电池单体组中的电池单体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膨胀现象,导致设在电池单体组端部的端板也会发生相应膨胀变形,但由于电池单体组的膨胀力大,导致端板难以承载该膨胀力,进而导致端板有被损坏的风险,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承载膨胀力的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可有效承载电池单体组的膨胀力,以延长电池单体组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组,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板设于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两端,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端板与所述电池单体组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电池单体组的移动位移,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设有止抵筋条;箱体,所述箱体外罩至所述电池单体组和所述端板的外侧,所述止抵筋条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对应设置以适于止抵于所述箱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端板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侧壁设置止抵筋条,并将止抵筋条设置成与箱体的内壁对应设置,以便于将止抵筋条止抵于箱体,这样当电池单体组中的电池单体发生膨胀变形并驱动端板发生变形时,止抵于箱体的止抵筋条即可将端板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以实现利用结构强度较高的箱体承载电池单体组的膨胀力,在避免膨胀力对端板造成损坏的同时,还可提升电池抗膨胀力的能力,进而避免膨胀力对电池中的部件造成损坏,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筋条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抵筋条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这里是指,多个止抵筋条在端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以确保可在端板上设置多个止抵筋条,多个止抵筋条配合以确保端板接收到的膨胀力能够有效传递至箱体,避免膨胀力对端板造成损坏,并提升电池抗膨胀力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止抵筋条倾斜延伸,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将止抵筋条倾斜延伸设置,以确保止抵筋条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箱体内壁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当止抵筋条与箱体内壁止抵配合时,即可增加止抵筋条与箱体的接触面积,避免止抵筋条与箱体形成线接触,这样在确保止抵筋条能够有效将端板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的同时,还可避免止抵筋条损坏箱体,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倾斜延伸,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以确保端板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箱体内壁的延伸方向一致,便于将端板设于箱体内,同时还可降低端板与箱体的装配难度,并使得端板与箱体相对位置稳定,实现提高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组凹陷的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适于容纳压合模组。以确保压合模组能够有效设于端板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一侧,此时可利用压合模组压合电池单体组,确保电池单体组的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能够有效形成固定连接,并提高电池单体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电池单体组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压合区域的端面具有插入口。插入口用于实现压合区域与外部空间的连通,从而确保压合模组能够有效设于压合区域,以便于利用压合模组压合电池单体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压合区域为多个。多个压合区域配合可使得每列电池单体组均能够利用压合模组进行压合,从而保证电池单体组中的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筋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区域之间。以降低端板的制造难度,并提升压合区域的结构强度,便于利用压合区域固定压合模组,从而便于利用压合模组提升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泄压组件,所述电池单体上设有第二泄压组件,所述第二泄压组件连通所述压合区域,所述第一泄压组件与所述压合区域正对设置,所述第一泄压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打开以排气。以实现将电池单体内以及箱体内气体排出,减小电池单体和箱体的内部压力,避免电池因电池单体或箱体内的压力较大而发生爆炸,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正对所述开口,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以便于利用开口实现电池单体与外部结构的电连接,进而降低电池单体的连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多个插入腔,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个插入腔一方面用于提升端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确保外部压合件能够插入至端板内,此时可利用端板压合电池单体组,进一步提升电池单体组中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以实现端板与箱体的固定连接,使得端板能够稳定设于箱体内,提升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于所述端板的限位孔。限位孔在确保端板与箱体能够实现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可降低端板与箱体的连接难度,进而提升端板与箱体的连接效率,也就是提升电池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设有限位盲孔。限位盲孔用于与外部夹具配合,以确保利用外部夹具能够有效将端板安装于箱体内,并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外部夹具损坏电池单体组中的电池单体,以延长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端面设有走线槽,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走线槽用于固定走线,一方面使得箱体内部的走线更加整齐,提升电池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还可避免走线之间发生短接,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柔性止抵件。柔性止抵件一方面避免在端板发生变形或位移时,端板与箱体之间发生碰撞,以延长端板与箱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利用柔性止抵件将端板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进而实现利用结构强度较高的箱体承载电池单体组的膨胀力,提升电池抗膨胀力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止抵件固定至所述端板且止抵于所述箱体的内壁。进一步确保柔性止抵件能够将端板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以提升电池抗膨胀力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柔性止抵件位于所述止抵筋条的顶部,所述电池单体的位于所述柔性止抵件的上部部分与所述箱体之间填充有粘接胶。其中,将部分柔性止抵件设于止抵筋条的顶部,可使得柔性止抵件能够位于压合区域的顶部,此时可利用柔性止抵件阻挡从电池单体组的顶端向下掉落的异物、胶体等,尤其阻挡填充在电池单体与箱体之间的粘接胶,避免异物、胶体等掉落至压合区域内,并避免异物、胶体等封堵压合区域,一方面确保压合区域能够有效容纳压合模组;另一方面还可确保当箱体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箱体内部的气体能够顺利通过压合区域排至第一泄压组件,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组凹陷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适于与所述箱体粘接。以实现端板与箱体的固定连接,使得端板与箱体相对位置稳定,一方面确保当电池单体发生膨胀变形并驱动端板发生变形时,端板上的止抵筋条能够有效将端板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另一方面还可实现提升电池的结构稳定性,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止抵件包括固定部和止抵翅片,所述固定部固定至所述端板,所述止抵翅片止抵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以实现将柔性止抵件固定至端板且将柔性止抵件止抵于箱体的内壁,便于利用柔性止抵件吸收端板与箱体之间的撞击力以及利用柔性止抵件传递作用在端板上的膨胀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翅片为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所述止抵翅片顺序排布设置,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个止抵翅片配合可增加柔性止抵件与箱体的接触面积,在确保柔性止抵件能够有效将作用在端板上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上的同时,还可确保柔性止抵件能够有效阻挡异物、胶体等掉落至压合区域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提供电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可提升用电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用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用电装置的使用成本。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省去箱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端板和柔性止抵件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省去箱体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省去箱体后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7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柔性止抵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0、电池;
100、电池模组;
110、电池单体组;111、电池单体;1111、极柱;
120、粘接层;
200、端板;
210、止抵筋条;
220、压合区域;221、插入口;
230、插入腔;
240、第一限位件;
250、限位盲孔;
260、走线槽;
270、第三限位件;
280、连接区域;
300、箱体;310、第一泄压组件;320、第二限位件;330、开口;
400、柔性止抵件;410、固定部;420、止抵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其中,电池一般包括箱体、电池单体组和端板等结构,在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池单体组中的电池单体会发生膨胀现象,且在膨胀过程中还会使得端板发生变形,但是,本申请人注意到,现有电池中,位于电池单体组端部的端板无法有效承载电池单体组的膨胀力,导致该膨胀力会对端板造成损坏,降低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并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承载电池单体组110膨胀力的电池1000,具体方案是在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设置止抵筋条210,并将止抵筋条210设置成与箱体300的内壁对应设置,以确保在电池单体111发生膨胀变形并带动端板200发生变形后,止抵筋条210能够有效止抵在箱体300的内壁上,此时可利用止抵筋条210将端板200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以实现利用结构强度较高的箱体300承载电池单体组110的膨胀力,在避免膨胀力对端板200造成损坏的同时,还可提升电池1000抗膨胀力的能力,避免膨胀力对电池1000中的部件造成损坏,以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1000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电池1000等组成该用电装置的电源系统,这样,有利于提升用电装置中的电源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并可提升电源系统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00。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00包括:电池单体组110、端板200和箱体300。
其中,如图1所示,电池单体组11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11,多个电池单体111沿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这里所说的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前后方向,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电池单体组110包括沿电池1000的前后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111。
通过上述设置,可合理利用空间,以确保电池1000能够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11,便于提升电池1000的容量,同时还可降低多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难度以及降低多列电池单体组110之间的连接难度,进而实现提高电池单体组110的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端板200设于电池单体组110的两端,端板20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端板200与电池单体组110限位配合以限制电池单体组110的移动位移,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设有止抵筋条210(止抵筋条21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和图3)。其中,这里所说的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左右方向,因此,这里可以理解为,端板200设于电池单体组110的前端和后端,且端板200沿电池1000的左右方向延伸,确保端板200能够同时正对电池单体组110,以便于利用端板200限制电池单体组110位移,也就是限制电池单体组110产生位移,提高电池单体组110的位置稳定性,也就是提高电池1000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在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设置止抵筋条210,止抵筋条210一方面便于与箱体300配合,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止抵筋条210提高端板200的结构强度,使得端板200结构稳定,在确保端板200能够有效限制电池单体组110位移的同时,还可延长端板2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箱体300外罩至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的外侧,止抵筋条210与箱体300的内壁对应设置以适于止抵于箱体300。也就是说,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均设于箱体300内,以便于利用箱体300保护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避免外部组件对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造成损坏,以延长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还可利用箱体300限制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的位置,以提高电池单体组110与端板200的位置稳定性,进而实现提升电池1000的结构稳定性。
此外,将端板200上的止抵筋条210设置成对应箱体300的内壁,这样在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电池单体111发生膨胀变形并驱动端板200发生变形时,端板200上的止抵筋条210即可止抵在箱体300的内壁上,此时可利用止抵筋条210将作用在端板200上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上,以实现利用结构强度较高的箱体300承载电池单体组110的膨胀力,以提升电池1000抗膨胀力的能力,同时还可避免膨胀力对端板200造成损坏,实现延长端板200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设置止抵筋条210,止抵筋条210不仅可提高端板200的结构强度,还可传递作用在端板200上的膨胀力,以提升电池1000抵抗膨胀力的能力。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申请的电池1000,在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设置止抵筋条210,并将止抵筋条210设置成与箱体300的内壁对应设置,以便于将止抵筋条210止抵于箱体300,从而确保作用在端板200上的膨胀力能够传递至箱体300,也就是本申请可将原本由端板200承载的膨胀力转至由箱体300承载,避免电池单体组110的膨胀力对端板200造成损坏,进而提升电池1000抵抗膨胀力的能力,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电池1000具有较高的抵抗膨胀力的能力,在确保电池单体组110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膨胀的同时,还可避免膨胀力对端板200造成损坏,以保证电池单体组110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端板200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1000装配的过程中,止抵筋条210正对箱体300的内壁并与箱体300的内壁间隔设置,以确保当电池单体组110发生膨胀时,端板200能够有效发生相应位移变形,也就是避免箱体300阻碍端板200发生变形,从而避免端板200阻碍电池单体组110膨胀,进而保证电池单体组11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膨胀变形,以提升电池单体组11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箱体300采用铸造钢、玻璃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以提高箱体300的结构强度,确保箱体300能够有效承载膨胀力,进而提升电池1000抵抗膨胀力的能力,同时还可确保箱体300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以延长电池单体组110和端板2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1000包括多列电池单体组110,多列电池单体组110沿第二方向排列,多列电池单体组110配合形成电池模组100。以实现提升电池1000的容量。
同时,将多列电池单体组110设置成沿第二方向排列,可使得多列电池单体组110与端板200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即可确保端板200能够同时正对多列电池单体组110,以便于利用端板200限制多列电池单体组110位移,也就是限制电池模组100产生位移,提高电池模组100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电池10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止抵筋条210为多个,多个止抵筋条2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多个止抵筋条210沿电池100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多个止抵筋条210间隔设置的方向与端板200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确保端板200上能够设置多个止抵筋条210,多个止抵筋条210配合可增加端板200与箱体300的接触面积,进而确保端板200接收到的膨胀力能够有效传递至箱体300,避免膨胀力对端板200造成损坏,并提升电池1000抗膨胀力的能力。
同时,多个止抵筋条210配合还可进一步提高端板200的结构强度,使得端板200结构稳定,并适于延长端板2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多个止抵筋条210与端板200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多个止抵筋条210与端板200形成一体件,以降低多个止抵筋条210与端板200的连接难度,提高制造效率,同时还可提高多个止抵筋条210与端板200的连接强度,确保多个止抵筋条210能够稳定设在端板200上,从而便于利用多个止抵筋条210提高端板200的结构强度以及利用多个止抵筋条210提升电池1000抗膨胀力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7和图8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止抵筋条210倾斜延伸,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其中,这里所说的竖直方向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在电池1000的上下方向上,止抵筋条210倾斜延伸,以确保止抵筋条210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箱体300内壁的延伸方向一致(如图10所示,箱体300靠近止抵筋条210一侧壁倾斜延伸),这样当止抵筋条210与箱体300的内壁止抵配合时,可增加止抵筋条210与箱体300的接触面积,避免止抵筋条210与箱体300之间形成线接触,这样在确保止抵筋条210能够有效将端板200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的同时,还可避免止抵筋条210损坏箱体300,以延长箱体300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倾斜延伸,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其中,这里所说的竖直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在电池1000的上下方向上,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倾斜延伸,以确保端板200靠近箱体300的侧壁能够与箱体300内壁的延伸方向一致(如图8所示,箱体300的内壁倾斜延伸),这样便于将端板200设于箱体300内,以降低端板200与箱体300的装配难度,同时还可便于利用箱体300限制端板200的位置,使得端板200位置稳定,也就是使得电池1000的整体结构稳定,以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上述设置还可避免端板200与箱体300之间形成线接触,也就是避免端板200损坏箱体300,以延长箱体3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部分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具有朝向电池单体组110凹陷的压合区域220,压合区域220适于容纳压合模组。这里是指,部分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设有压合区域220,压合区域220朝向电池单体组110凹陷,以便于利用压合区域220容纳压合模组,这样即可利用压合模组压合电池单体组110,以确保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相邻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池单体111之间能够有效形成固定连接,并提高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电池单体组110的结构稳定性。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端板200上设置压合区域220,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设有粘接层120,粘接层120用于实现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列电池单体组110均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11,电池单体111的数量较多,当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通过粘接层120粘接时,无法有效保证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接触面积,导致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因此,本申请在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设置容纳压合模组的压合区域220,通过位于压合区域220的压合模组挤压电池单体组110,可实现将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粘接层120压开,有利于提升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有效粘接面积,进而提升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多个电池单体111结构稳定,进而实现提高电池单体组11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粘接层120为粘接胶水,粘接胶水设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并通过压合模组将粘接胶水压开,以实现利用粘接层120连接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并提高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压合模组可形成块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以便于将压合模组设于压合区域220内,进而便于利用压合模组提高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将压合区域220设置在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上,这样将压合模组设于压合区域220内时,可避免压合模组直接接触电池单体组110,进而避免压合模组损坏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电池单体111,以延长电池单体111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申请将压合区域220设置成朝向电池单体组110凹陷,以实现将端板200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有利于提高端板200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端板200的使用寿命。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端板200上设置压合区域220,在确保能够提高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提高端板200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端板200能够有效限制电池单体组110的位移,使得电池单体组110位置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压合区域220的端面具有插入口221。其中,这里所说的竖直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在电池1000的上下方向上,压合区域220的端面具有插入口221,该插入口221用于实现压合区域220与外部空间的连通,从而确保压合模组能够有效设于压合区域220,以便于利用压合模组压合电池单体组11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压合区域220的竖直方向的端面上设置插入口221,可使得插入口221能够正对电池1000的上方或下方设置,以便于利用插入口221将压合模组设于压合区域220内,降低压合模组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方向上,压合区域220为多个。这里是指,在端板200上设置多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压合区域220,多个压合区域220可与多列电池单体组110配合,以提高每列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压合区域220的数量与多列电池单体组110的数量一致,每列电池单体组110正对一个压合区域220,这样可使得每列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电池单体111均能通过压合模组进行压合连接,以提高每列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每列电池单体组110均能结构稳定,进而使得电池单体组110结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止抵筋条210位于相邻的两个压合区域220之间。这样相邻两个压合区域220即可通过止抵筋条210间隔开,无法再单独在相邻两个压合区域220之间设置间隔件,以简化端板200的结构,并降低端板200的制造难度,同时,还可利用止抵筋条210提升压合区域220的结构强度,便于利用压合区域220固定压合模组,从而便于利用压合模组提升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将止抵筋条210设置在位于相邻的两个压合区域220之间,还可确保止抵筋条210能够正对两列电池单体组110,这样无论是两列电池单体组110中的任意一列发生膨胀,止抵筋条210均可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以提升电池1000抵抗膨胀力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7和图8所示,箱体300上设有第一泄压组件310,电池单体111上设有第二泄压组件(图中未示出),第二泄压组件连通压合区域220,第一泄压组件310与压合区域220正对设置,第一泄压组件310被构造成在箱体300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打开以排气。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压合区域220可实现第一泄压组件310与第二泄压组件的连通,这样即可利用第一泄压组件310、第二泄压组件和压合区域220配合实现将电池单体111以及箱体300内的气体排出,以减小电池单体111和箱体300的内部压力,避免电池1000因电池单体111和箱体300内的压力较大而发生爆炸,以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因压合区域220朝向电池单体组110凹陷,也就是压合区域220与箱体300间隔设置,此时压合区域220与箱体300之间可形成排气通道,因此,本申请将第一泄压组件310与压合区域220正对设置,可使得第一泄压组件310正对排气通道设置,便于利用第一泄压组件310将箱体300内的气体排出,以减小箱体300的内部压力,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泄压组件310为泄压阀,泄压阀安装在箱体300正对压合区域220的侧壁上,当箱体300的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内部压力可损坏泄压阀,此时泄压阀从箱体300上脱落,以实现排气作用。
相应地,第二泄压组件也可为泄压阀,泄压阀安装在电池单体111朝向端板200的一侧面上,当电池单体111发生热失控导致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内部压力可损坏电池单体111上的泄压阀,此时泄压阀从电池单体111上脱落,以实现排气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箱体300在竖直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开口330,电池单体111的极柱1111正对开口330,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其中,这里所说的竖直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在箱体300的上下方向上设有开口330,电池单体111上设有极柱1111,且极柱1111正对开口330设置,此时极柱1111可利用开口330实现与外部空间的连通,从而便于利用开口330进行极柱1111与外部结构件的电连接,以降低极柱1111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箱体300的竖直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开口330,可实现将开口330开设在箱体300的大面上,进而便于使得开口330能够同时正对多个电池单体111,以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111上的极柱1111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端板200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多个插入腔230,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其中,这里所说的竖直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位于端板200的上下方向上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多个插入腔230,多个插入腔230一方面用于提升端板20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确保外部压合件能够通过插入腔230插入至端板200内,此时可利用端板200压合电池单体组110,进一步提升电池单体组110中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通过在端板200的竖直方向的端面上设置插入腔230,可使得插入腔230能够正对电池1000的上方或下方设置,以便于将外部压合件设于插入腔230内,降低外部压合件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外部压合件可形成块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以便于将外部压合件设于插入腔230内,进而便于利用外部压合件提高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和图9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端板200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第一限位件240,箱体30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20,第一限位件240和第二限位件320配合,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其中,这里所说的竖直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图1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位于端板200的上下方向上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第一限位件240,第一限位件240和第二限位件320配合,以实现端板200与箱体300的固定连接,使得端板200能够稳定设于箱体300内,提升电池10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240为设于端板200的限位孔。也就是说,端板200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在确保端板200与箱体300能够实现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可降低端板200与箱体300的连接难度,进而提升端板200与箱体300的连接效率,也就是提升电池10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限位件320为设于箱体300上的限位柱,限位柱限位连接在端板200上的限位孔内,以实现箱体300与端板200的固定连接,并降低箱体300与端板200的连接难度,提高连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设有限位盲孔250。限位盲孔250用于与外部夹具配合,以确保利用外部夹具能够有效将端板200安装于箱体300内,进一步降低端板200与箱体300的连接难度。
在具体的示例中,外部夹具上设置挂钩,挂钩适于伸入限位盲孔250内,此时挂钩即可带动端板200移动,以实现将端板200安装与箱体300内。
此外,将与外部夹具配合的限位孔设置成限位盲孔250,可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外部夹具接触电池单体组110,进而避免外部夹具损坏电池单体组110中的电池单体111,以延长电池单体11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端板200上的与外部夹具配合的限位孔的延伸深度小于端板200的厚度,以实现在端板200上形成限位盲孔2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端板200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第三限位件270,第三限位件270适于与电池1000内的水冷板连接。也就是说,电池1000包括水冷板,通过在端板200上设置第三限位件270,以实现端板200与水冷板的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端板200的位置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电池10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三限位件270形成限位孔,水冷板上设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柱,限位柱限位连接在限位孔内,以实现端板200与水冷板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270形成限位孔,水冷板上设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配合孔,外部紧固件限位设于限位孔和配合孔内,也可实现端板200与水冷板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水冷板,可实现利用水冷板降低电池单体组110的温度,以使得电池单体组110的温度能够维持在合适范围内,提高电池单体组11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端板200的端面设有走线槽260,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也就是说,端板200在上下方向上的端面上设有走线槽260,走线槽260用于固定走线,一方面使得箱体300内部的走线更加整齐,提升电池1000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还可避免走线之间发生短接,以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10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和箱体300的内壁之间设有柔性止抵件400。柔性止抵件400一方面避免在端板200发生变形或位移时,端板200与箱体300之间发生碰撞,以延长端板200与箱体3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利用柔性止抵件400将端板200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进而实现利用结构强度较高的箱体300承载电池单体组110的膨胀力,提升电池1000的抗膨胀力的能力。
可选地,柔性止抵件4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得柔性止抵件400在外力作用在发生变形,避免柔性止抵件400损坏端板200和箱体300,从而便于利用柔性止抵件400避免端板200与箱体300之间发生碰撞。
其中,上述所说的弹性材料可为橡胶、硅胶等。
可选地,在电池1000装配的过程中,柔性止抵件400正对箱体300的内壁并与箱体300的内壁间隔设置,以确保当电池单体组110发生膨胀时,端板200能够有效发生相应位移变形,也就是避免柔性止抵件400阻碍端板200发生变形,从而避免端板200阻碍电池单体组110膨胀,进而保证电池单体组11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膨胀变形,以提升电池单体组110的使用安全性。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止抵件400也可不与箱体300的内壁间隔设置,也就是柔性止抵件400与箱体300的内壁接触配合,因柔性止抵件400在受到外力时可变形,因此,即使柔性止抵件400与箱体300的内壁接触配合,也不会阻碍端板200发生变形,进而使得电池单体组11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膨胀变形。
也就是说,本申请不仅通过设置止抵筋条210来提升电池1000的抗膨胀力能力,还设置柔性止抵件400来提升电池1000的抗膨胀力能力,以确保电池1000能够有效承载膨胀力,避免膨胀力对电池1000造成损坏,以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6和图10所示,柔性止抵件400固定至端板200且柔性止抵件400止抵于箱体300的内壁。以实现将柔性止抵件400设在端板200与箱体300之间,从而便于利用柔性止抵件400将端板200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以提升电池1000抗膨胀力的能力,同时还可避免端板200与箱体300发生碰撞损坏,以延长端板200与箱体300的使用寿命。
其中,通过将柔性止抵件400固定至端板200,还可利用端板200支撑柔性止抵件400,提高柔性止抵件40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便于利用柔性止抵件400传递端板200所接收到的膨胀力。
可选地,柔性止抵件400通过胶粘或二次注塑工艺设于端板200,以实现柔性止抵件400与端板200的固定连接,便于利用端板200支撑柔性止抵件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部分柔性止抵件400位于止抵筋条210的顶部,电池单体111的位于柔性止抵件400的上部部分与箱体300之间填充有粘接胶。其中,通过在电池单体111的位于柔性止抵件400的上部部分与箱体300之间填充粘接胶,可利用粘接胶实现电池单体111与箱体300之间的固定连接,以提高电池单体111的位置稳定性,确保电池单体111能够稳定设于箱体300内;通过将部分柔性止抵件400设在止抵筋条210的顶部,因止抵筋条210位于相邻的两个压合区域220之间,将柔性止抵件400设置成位于止抵筋条210的顶部时,可使得柔性止抵件400能够位于压合区域220的顶部,此时可利用柔性止抵件400阻挡从电池单体组110的顶端向下掉落的异物、胶体等,尤其阻挡填充在电池单体111与箱体300之间的粘接胶,避免异物、胶体等掉落至压合区域220内,也就是避免异物、胶体等封堵压合区域220,从而确保压合区域220能够有效容纳压合模组,以提高电池单体11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确保当箱体300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箱体300内部的气体能够顺利通过压合区域220排至第一泄压组件310,以提升电池1000的使用安全性。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柔性止抵件400不仅可起到传递膨胀力以及减小端板200与箱体300撞击的作用,还可避免外部异物从上向下掉落至压合区域220内。
此外,将柔性止抵件400设置在止抵筋条210的顶部,还可利用止抵筋条210支撑柔性止抵件400,以提高柔性止抵件400的位置稳定性,进而使得柔性止抵件400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部分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具有朝向电池单体组110凹陷的连接区域280,连接区域280适于与箱体300粘接。也就是说,端板200的背离电池单体组110的侧壁不仅具有压合区域220,还具有连接区域280,连接区域280用于实现端板200与箱体300的固定连接,使得端板200与箱体300相对位置稳定,一方面确保当电池单体111发生膨胀变形并驱动端板200发生变形时,端板200上的止抵筋条210能够有效将端板200接收到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另一方面还可实现提升电池1000的结构稳定性,以延长电池10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3所示,部分柔性止抵件400位于连接区域280的底部。此时柔性止抵件400用于止挡填充在连接区域280内的粘接胶,以使得粘接胶能够有效设于连接区域280内,也就是避免粘接胶从连接区域280内溢出,从而便于实现端板200与箱体300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柔性止抵件400包括固定部410和止抵翅片420,固定部410固定至端板200,止抵翅片420止抵于箱体300的内壁。其中,将固定部410固定至端板200,以实现柔性止抵件400与端板200的固定连接,便于利用端板200支撑柔性止抵件400,提高柔性止抵件400的位置稳定性,将止抵翅片420止抵于箱体300的内壁,便于利用柔性止抵件400吸收端板200与箱体300之间的撞击力以及利用柔性止抵件400传递作用在端板200上的膨胀力。
需要说明的是,将柔性止抵件400设置成包括止抵翅片420,止抵翅片420在确保柔性止抵件400能够与箱体300形成止抵配合的同时,还可减少柔性止抵件400的用料,降低柔性止抵件400的生产成本以及减轻柔性止抵件400的重量。
可选地,固定部410和止抵翅片420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柔性止抵件400形成一体件,以降低柔性止抵件400的制造难度,提高制造效率,同时还可提高固定部410和止抵翅片420的连接强度,使得固定部410和止抵翅片420相对位置稳定,进而使得柔性止抵件400结构稳定。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止抵件400也可不包括止抵翅片420,即柔性止抵件400只包括固定部410,固定部410的一端固定至端板200,固定部410的另一端止抵于箱体300的内壁。这样也可利用柔性止抵件400吸收端板200与箱体300之间的撞击力以及利用柔性止抵件400传递作用在端板200上的膨胀力,同时还可简化柔性止抵件400的结构,降低柔性止抵件400的制造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止抵翅片420为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止抵翅片420顺序排布设置,竖直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这里可以理解为,多个止抵翅片420在上下方向上顺序排布设置,多个止抵翅片420配合可增加柔性止抵件400与箱体300的接触面积,在确保柔性止抵件400能够有效将作用在端板200上的膨胀力传递至箱体300上的同时,还可确保柔性止抵件400能够有效阻挡异物、胶体等掉落至压合区域220内。
下面描述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1000,电池1000提供电能。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装置也具备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采用本申请的电池1000,可提升用电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用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用电装置的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池1000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车辆、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其中,当用电装置为车辆时,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0,电池10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底部、头部或尾部。这里的电池1000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1000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车辆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马达,控制器用来控制电池1000为马达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动力。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00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体组,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
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板设于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两端,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端板与所述电池单体组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电池单体组的移动位移,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设有止抵筋条;
箱体,所述箱体外罩至所述电池单体组和所述端板的外侧,所述止抵筋条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对应设置以适于止抵于所述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筋条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抵筋条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止抵筋条倾斜延伸,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倾斜延伸,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组凹陷的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适于容纳压合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压合区域的端面具有插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压合区域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筋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区域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泄压组件,所述电池单体上设有第二泄压组件,所述第二泄压组件连通所述压合区域,所述第一泄压组件与所述压合区域正对设置,所述第一泄压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打开以排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正对所述开口,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多个插入腔,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于所述端板的限位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设有限位盲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端板的端面设有走线槽,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柔性止抵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止抵件固定至所述端板且止抵于所述箱体的内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柔性止抵件位于所述止抵筋条的顶部,所述电池单体的位于所述柔性止抵件的上部部分与所述箱体之间填充有粘接胶。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组凹陷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适于与所述箱体粘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止抵件包括固定部和止抵翅片,所述固定部固定至所述端板,所述止抵翅片止抵于所述箱体的内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翅片为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所述止抵翅片顺序排布设置,所述竖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提供电能。
CN202320229751.5U 2023-02-15 2023-02-15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739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751.5U CN219739119U (zh) 2023-02-15 2023-02-15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751.5U CN219739119U (zh) 2023-02-15 2023-02-15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9119U true CN219739119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9751.5U Active CN219739119U (zh) 2023-02-15 2023-02-15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9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88555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EP4044345B1 (en)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KR20080034220A (ko) 콤팩트한 체결구조의 전지모듈
CN217182329U (zh) 箱体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39119U (zh)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CN219626776U (zh)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JP2023518373A (ja) 電池、電力消費装置及び電池製造方法
CN219476924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1276656A (zh) 一种集成高效热管理系统的电池包下箱体组件
CN113839138A (zh) 安装支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KR20220145401A (ko)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및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CN220856745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959302U (zh) 电池的加强支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507557U (zh) 箱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482344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侧板的安装结构
CN221632732U (zh) 一种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箱体
CN219067023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492053U (zh) 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1766948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057561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1262551U (zh) 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350408U (zh) 热管理部件、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895685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1486703U (zh) 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492047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