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8825U -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 Google Patents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8825U
CN219738825U CN202222374470.7U CN202222374470U CN219738825U CN 219738825 U CN219738825 U CN 219738825U CN 202222374470 U CN202222374470 U CN 202222374470U CN 219738825 U CN219738825 U CN 219738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bracket
driving
rocker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744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冬
肖燕康
杜俊
徐学敏
李月华
沈锡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744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8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所述行程放大装置包括支架、过渡件及两个摆动件,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两个所述摆动件分别位于所述过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摆动件包括按压部、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按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转动;两个所述第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端抵接于所述过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过渡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端的抵接下相对所述支架转动,并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Description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电工产品之一,其中,大部分开关的过渡件都是跷跷板式的结构,即按下过渡件的一边为开,按下另一边为关。称之为过渡件,是因为为了美观和方便按压,通常会在过渡件上加装一个按钮面板。大多数传统的开关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过渡件的旋转带动开关内的翘板结构在开/关位置切换。
然而,在部分传统的开关结构中,往往需要按压按钮面板,使按钮面板产生较大的摆动行程,即较大的摆动角度,才能使过渡件在按钮面板的带动下转动到位,从而有效控制开关的启闭。因此,部分传统的开关结构的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实现产品的轻薄化设计及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一种行程放大装置,用于安装至开关内,其包括:
支架;
过渡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
两个摆动件,分别位于所述过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摆动件包括按压部、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按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转动;两个所述第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端抵接于所述过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过渡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端的抵接下相对所述支架转动,并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上述行程放大装置可以安装在开关内,其摆动件的第二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则摆动件的第一端可以相对第二端转动。两个摆动件的第一端分别抵接于过渡件的相对两侧,则摆动件的第一端可以带动过渡件转动,进而通过翘板启闭开关。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按压部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当按压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二端转动时,与按压部连接的第一端也在按压部的带动下相对第二端转动。比起按压部,第一端离第二端更远,则在同一旋转角度下,第一端的运动行程大于按压部的运动行程。换言之,当摆动件的按压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小段位移时,第一端会产生一大段位移,则被第一端所带动的过渡件能产生更大的旋转角度。简而言之,本申请的行程放大装置可以以摆动件的小行程摆动,获得过渡件的大行程摆动,结构可靠且开关触发效果好,有利于实现开关的轻薄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件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两个传动部,所述主体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两个所述传动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相背两侧,一个传动部与一个所述第一端相抵接,另一个传动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端相抵接,所述传动部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端的抵接下,带动所述主体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相互远离的驱动端及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端的外侧周面的相背两侧,所述驱动端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抵持于所述传动部背向所述驱动端的一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抵持于所述传动部远离所述转动端的一侧边缘。这可以认为是摆动件的第一端与传动部相抵持的位置远离过渡件的转动中心,则摆动件的第一端可以通过传动部带动过渡件做更大幅度的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卡接所述翘板。卡口的内壁可以对卡设其内的翘板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翘板从卡口脱离出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支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一转轴,另一者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转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槽配合以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二转轴,另一者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槽配合以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插座,其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及行程放大装置。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开关,其包括前盖、后座、翘板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所述行程放大装置的支架与所述翘板均设于所述后座内,所述前盖盖设于所述后座并与所述后座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前盖的驱动下,同步带动所述过渡件及所述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上述开关,其内可设置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因此,亦至少包括如下的有益效果:摆动件的第二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则摆动件的第一端可以相对第二端转动。两个摆动件的第一端分别抵接于过渡件的相对两侧,则摆动件的第一端可以带动过渡件转动,进而通过翘板启闭开关。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按压部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当按压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二端转动时,与按压部连接的第一端也在按压部的带动下相对第二端转动。比起按压部,第一端离第二端更远,则在同一旋转角度下,第一端的运动行程大于按压部的运动行程。换言之,当摆动件的按压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小段位移时,第一端会产生一大段位移,则被第一端所带动的过渡件能产生更大的旋转角度。简而言之,本申请的行程放大装置可以以摆动件的小行程摆动,获得过渡件的大行程摆动,结构可靠且开关触发效果好,有利于实现开关的轻薄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后座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驱动凸部,一个所述驱动凸部用于与一个所述摆动件的按压部抵接,另一个所述驱动凸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摆动件的按压部抵接。驱动凸部在前盖的背面凸出,在前盖相对后壳转动时,驱动凸部抵接摆动件的按压部,从而是摆动件相对其第二端的转动中心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沿自身中轴线与所述后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凸部间隔分布于所述中轴线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设于所述后座内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成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端子组件用于所述翘板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过渡件及两个摆动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翘板、端子组件、过渡件及两个摆动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背面的结构立体图,其上设有驱动凸部;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的结构立体图,其中,过渡件与后壳内的支架转动连接。
附图标记:
10、开关;11、前盖;12、后壳;13、翘板;14、端子组件;15、行程放大装置;110、过渡件;111、主体;112、驱动端;113、转动端;114、传动部;115、卡口;120、摆动件;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23、按压部;131、第一转轴;132、第一转动槽;141、第二转轴;142、第二转动槽;200、驱动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行程放大装置15,用于安装至如图1和图2所示的开关10内。该行程放大装置15包括支架、过渡件110及两个摆动件120。过渡件110与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开关10内的翘板13。两个摆动件120分别位于过渡件110的相对两侧,摆动件120包括按压部123、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连接于按压部123的相背两侧,第二端122与支架转动连接,按压部12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相对第二端122转动。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位于两个第二端122之间,且两个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抵接于过渡件110的相对两侧。过渡件110被设置为能够在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的抵接下相对支架转动,并带动开关10内的翘板13以控制开关10的启闭。
上述行程放大装置15可以安装在开关10内,其摆动件120的第二端122与支架转动连接,则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相对第二端122转动。两个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分别抵接于过渡件110的相对两侧,则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带动过渡件110转动,进而通过翘板13启闭开关10。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按压部123位于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之间,当按压部123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二端122转动时,与按压部123连接的第一端121也在按压部123的带动下相对第二端122转动。
比起按压部123,第一端121离第二端122更远,则在同一旋转角度下,第一端121的运动行程大于按压部123的运动行程,如图3所示,L2大于L1。换言之,当摆动件120的按压部123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小段位移时,第一端121会产生一大段位移,则被第一端121所带动的过渡件110能产生更大的旋转角度。简而言之,本申请的行程放大装置15可以以摆动件120的小行程摆动,获得过渡件110的大行程摆动,结构可靠且开关10触发效果好,有利于实现开关10的轻薄化设计。此外,本申请的悬臂式摆动件120采用一体式结构,结构更加可靠,对零件的制造公差允许空间较大,便于制造,对应的生产制造良品率也会有所提升。
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件110包括主体111及与主体111连接的两个传动部114。主体111与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开关10内的翘板13以控制开关10的启闭。两个传动部114分别位于主体111的相背两侧,一个传动部114与一个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相抵接,另一个传动部114与另一个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相抵接,传动部114被设置为能够在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的抵接下,带动主体111相对支架转动。
更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11具有相互远离的驱动端112及转动端113,转动端113与支架转动连接,两个传动部114分别连接于转动端113的外侧周面的相背两侧,驱动端112用于带动开关10内的翘板13以控制开关10的启闭。
更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抵持于传动部114背向驱动端112的一面,且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抵持于传动部114远离转动端113的一侧边缘。这可以认为是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与传动部114相抵持的位置远离过渡件110的转动中心,则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通过传动部114带动过渡件110做更大幅度的旋转运动。
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端112开设有卡口115,卡口115用于卡接翘板13。卡口115的内壁可以对卡设其内的翘板1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翘板13从卡口115脱离出去。
更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端113与支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一转轴131,另一者设有第一转动槽132,转动端113通过第一转轴131与第一转动槽132配合以与支架转动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端122与支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二转轴141,另一者设有第二转动槽142,第二端122通过第二转轴141与第二转动槽142配合以与支架转动连接。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插座,其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及行程放大装置。
此外,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开关10,其包括前盖11、后座、翘板13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行程放大装置15,行程放大装置15的支架与翘板13均设于后座内,前盖11盖设于后座并与后座转动连接,摆动件120被设置为能够在前盖11的驱动下,同步带动过渡件110及翘板13以控制开关10的启闭。
上述开关10,其内可设置上述各实施例的行程放大装置15,因此,亦至少包括如下的有益效果:摆动件120的第二端122与支架转动连接,则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相对第二端122转动。两个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分别抵接于过渡件110的相对两侧,则摆动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带动过渡件110转动,进而通过翘板13启闭开关10。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按压部123位于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之间,当按压部123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二端122转动时,与按压部123连接的第一端121也在按压部123的带动下相对第二端122转动。比起按压部123,第一端121离第二端122更远,则在同一旋转角度下,第一端121的运动行程大于按压部123的运动行程。换言之,当摆动件120的按压部123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小段位移时,第一端121会产生一大段位移,则被第一端121所带动的过渡件110能产生更大的旋转角度。简而言之,本申请的行程放大装置15可以以摆动件120的小行程摆动,获得过渡件110的大行程摆动,结构可靠且开关10触发效果好,有利于实现开关10的轻薄化设计。
具体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前盖11朝向后座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驱动凸部200,一个驱动凸部200用于与一个摆动件120的按压部123抵接,另一个驱动凸部200用于与另一个摆动件120的按压部123抵接。更具体地,前盖11沿自身中轴线与后壳12转动连接,两个驱动凸部200间隔分布于中轴线的两侧。驱动凸部200在前盖11的背面凸出,在前盖11相对后壳12转动时,驱动凸部200抵接摆动件120的按压部123,从而是摆动件120相对其第二端122的转动中心旋转。
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10还包括设于后座内的端子组件14,端子组件14成对设置,其中一个端子组件14上设有触点,用于翘板13上的触点电性连接。翘板13可以在过渡件110的带动下运动,当翘板13上的触点与其中一个端子组件14上的触点电连接时则处于连通状态,反之则处于断开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其他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Claims (10)

1.一种行程放大装置,用于安装至开关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过渡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
两个摆动件,分别位于所述过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摆动件包括按压部、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按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转动;两个所述第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端抵接于所述过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过渡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端的抵接下相对所述支架转动,并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两个传动部,所述主体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两个所述传动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相背两侧,一个传动部与一个所述第一端相抵接,另一个传动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端相抵接,所述传动部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端的抵接下,带动所述主体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相互远离的驱动端及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端的外侧周面的相背两侧,所述驱动端用于带动所述开关内的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抵持于所述传动部背向所述驱动端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抵持于所述传动部远离所述转动端的一侧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卡接所述翘板;
和/或,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支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一转轴,另一者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转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槽配合以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二转轴,另一者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槽配合以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7.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
8.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后座、翘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程放大装置,所述行程放大装置的支架与所述翘板均设于所述后座内,所述前盖盖设于所述后座并与所述后座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前盖的驱动下,同步带动所述过渡件及所述翘板以控制所述开关的启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后座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驱动凸部,一个所述驱动凸部用于与一个所述摆动件的按压部抵接,另一个所述驱动凸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摆动件的按压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沿自身中轴线与所述后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凸部间隔分布于所述中轴线的两侧;
和/或,所述开关还包括设于所述后座内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成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端子组件用于所述翘板电性连接。
CN202222374470.7U 2022-09-06 2022-09-06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Active CN219738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4470.7U CN219738825U (zh) 2022-09-06 2022-09-06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4470.7U CN219738825U (zh) 2022-09-06 2022-09-06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8825U true CN219738825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74470.7U Active CN219738825U (zh) 2022-09-06 2022-09-06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8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38825U (zh) 行程放大装置、插座及开关
KR20070034077A (ko) 전기 배터리 회로의 차단 및 접속을 위한 개선된 제어 장치
CN219144048U (zh) 复位组件、插座及开关
CN211879277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20065513U (zh) 开关驱动结构和开关
CN219350069U (zh) 一种墙壁开关
CN220085909U (zh) 一种小角度摆动的开关
CN217035502U (zh) 开关结构和小角度开关
US20030183498A1 (en) Press-button switch
US6271490B1 (en) Waterproof lever switch
CN21409952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双辅助触头
CN218069697U (zh) 一种翘板开关
CN217562443U (zh) 一种高灵敏杠杆微动开关
CN216928322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9180371U (zh) 开关结构
CN214848297U (zh) 一种按压式开关
CN219759435U (zh) 按键组件、料理机用主机及料理机
CN216818181U (zh) 一种开关
CN219497694U (zh) 一种断路器合闸信号和分闸脱扣报警结构
CN213184079U (zh) 按压开关组件
CN116721893A (zh) 过渡组件和开关
CN210429718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装置
CN213070973U (zh) 一种开关组件
CN219642726U (zh) 一种防弹跳的窗帘开关
CN216562854U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