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4170U -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4170U
CN219734170U CN202321147185.XU CN202321147185U CN219734170U CN 219734170 U CN219734170 U CN 219734170U CN 202321147185 U CN202321147185 U CN 202321147185U CN 219734170 U CN219734170 U CN 219734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shell
bevel gear
longitudina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71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oji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oji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oji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oji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71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4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4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4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涉及精密传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减速组件,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减速组件,第一、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一减速组件、第二减速组件啮合的主动蜗杆,第一减速组件分别连接有贯穿第一壳体的第一、第二纵向输出轴以及贯穿第一壳体的第一横向输出轴,第二减速组件分别连接有贯穿第二壳体的第三纵向输出轴与第四纵向输出轴以及第二横向输出轴,通过将第一、第二纵向输出轴以及第一横向输出轴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不同边,将第三纵、第四纵向输出轴以及第二横向输出轴分别贯穿第二壳体的不同边与通过第一、第二减速组件进行减速,在多轴输出也能满足不同输出轴的减速比。

Description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背景技术
根据申请号为CN200520073564.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传统的减速机,都只有一种单一的输出功率、输出转数和输出转矩,因此适用的范围、工况都受到限制”。
根据申请号为CN201921784283.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目前,减速机作为传动机械被广泛使用,但不同的调速比就需要不同规格的减速机,传统减速机都是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输出轴对应的,一旦需要调整,减速机的整体结构就需要进行变动,极大的影响了减速机的使用范围”。
且根据申请号为CN20112033831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一般的通用减速器,其传动结构形式多为平行轴分布而且是单轴输出。而在现实应用中,诸如锻压、建材、塑料机械等领域,其配套设备常需要立体布置的多轴驱动结构来实现其主机运转方式的使用要求,显然单轴输出的通用减速器满足不了这种结构要求。通常,主机厂常常是利用通用减速器与另行制作的多轴立体布置的分齿轮箱相配套联接来满足其主机的使用要求,整机传动系统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大,传动效率损失较大,成本较高”。
又根据申请号为CN202222313444.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在电机减速输出控制中,一般都通过电磁离合器对电机减速箱进行对应减速比的调节。而在许多车间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减速输出比较为固定,无需过多的减速调节,有的生产线上可能仅需要一两种减速比即可完成生产,而生产车间购买成本较高的电磁离合式电机减速箱,无疑增大了投入。因此,针对车间生产简单减速控制需求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机变速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减速器一般为单轴输出,但单轴输出的减速器无法满足生产线的需要,当遇到此情况时,解决方法是通过布置多轴立体分齿轮箱配套联接去解决此问题,其中,需要布置多轴立体分齿轮箱的成本过高,并有的生产线中可能仅需要一两种减速比即可满足生产线的减速需求,现急需一种能多轴不同减速比输出的变速箱去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包括有呈直角梯形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减速组件,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减速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一减速组件、第二减速组件啮合传动的主动蜗杆,其中,主动蜗杆同时传动至第一减速组件与第二减速组件;
所述第一减速组件分别传动连接有贯穿第一壳体下底边设置的第一纵向输出轴与第二纵向输出轴以及贯穿第一壳体腰边的第一横向输出轴;
所述第二减速组件分别传动连接有贯穿第二壳体下底边设置的第三纵向输出轴与第四纵向输出轴以及贯穿第二壳体腰边的第二横向输出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减速组件包括有与第一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同轴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
所述第一同轴齿轮啮合有与第二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二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与第一横向输出轴同轴心固接的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主动蜗杆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减速组件包括有与第三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同轴齿轮以及第三锥齿轮;
所述第二同轴齿轮啮合有与第四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四从动齿轮;
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有与第二横向输出轴同轴心固接的第四锥齿轮;
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一并与主动蜗杆啮合传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上底边与第二壳体的下底边同一侧设置,第一壳体的下底边与第二壳体的上底边同一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分别横向设于第一纵向输出轴与第二纵向输出轴的端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分别纵向设于第一横向输出轴与第二横向输出轴的端部;
其中,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
其中,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分别设于主动蜗杆的上、下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将第一纵向输出轴、第二纵向输出轴以及第一横向输出轴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不同边,将第三纵向输出轴、第四纵向输出轴以及第二横向输出轴分别贯穿第二壳体的不同边,再通过第一减速组件与第二减速组件进行减速,从而能够达到多轴输出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输出轴的减速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上底边-0,下底边-00,腰边-000;
第一壳体-1;
第二壳体-2;
第一减速组件-3;
第一纵向输出轴-31,第二纵向输出轴-32,第一横向输出轴-33;
第一从动齿轮-311,第一同轴齿轮-312,第一锥齿轮-313;
第二从动齿轮-314,第二锥齿轮-315;
第二减速组件-4;
第三纵向输出轴-41,第四纵向输出轴-42,第二横向输出轴-43;
第三从动齿轮-411,第二同轴齿轮-412,第三锥齿轮-413;
第四从动齿轮-414,第四锥齿轮-415;
主动蜗杆-5;
第一加强部-6;
第二加强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包括有呈直角梯形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
其中,第一壳体1内设有第一减速组件3,第二壳体2内设有第二减速组件4;
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一减速组件3、第二减速组件4啮合传动的主动蜗杆5,其中,主动蜗杆5同时传动至第一减速组件3与第二减速组件4;
所述第一减速组件3分别传动连接有贯穿第一壳体1下底边00设置的第一纵向输出轴31与第二纵向输出轴32以及贯穿第一壳体1腰边000的第一横向输出轴33;
所述第二减速组件4分别传动连接有贯穿第二壳体2下底边00设置的第三纵向输出轴41与第四纵向输出轴42以及贯穿第二壳体2腰边000的第二横向输出轴43。
在实施的过程中,主动蜗杆5旋转传动至第一减速组件3与第二减速组件4;
其中,第一减速组件3与第二减速组件4同时运行;
第一减速组件3分别传动连接第一纵向输出轴31、第二纵向输出轴32以及第一横向输出轴33,第二减速组件4分别传动连接第三纵向输出轴41、第四纵向输出轴42以及第二横向输出轴43;
其中,第一纵向输出轴31与第二纵向输出轴32贯穿第一壳体1的下底边00设置,第一横向输出轴33贯穿第一壳体1的腰边000设置,第三纵向输出轴41与第四纵向输出轴42贯穿第二壳体2的下底边00设置,第二横向输出轴43贯穿第二壳体2的腰边000设置;
当主动蜗杆5旋转同时传动至第一减速组件3以及第二减速组件4时,第一减速组件3将主动蜗杆5传动过来的动力减速,使第一纵向输出轴31、第二纵向输出轴32以及第一横向输出轴33获得减速后的动力,其中,经过第一减速组件3对主动蜗杆5的动力进行处理减速的同时,第一减速组件3能够将不同减速比的动力分别输出至第一纵向输出轴31、第二纵向输出轴32以及第一横向输出轴33;
所述第二减速组件4与第三纵向输出轴41、第四纵向输出轴42以及第二横向输出轴43的减速传动与以上过程一致;
通过将第一纵向输出轴31、第二纵向输出轴32以及第一横向输出轴33分别贯穿第一壳体1的不同边,将第三纵向输出轴41、第四纵向输出轴42以及第二横向输出轴43分别贯穿第二壳体2的不同边,再通过第一减速组件3与第二减速组件4进行减速,从而能够达到多轴输出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输出轴的减速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组件3包括有与第一纵向输出轴31套接固定的第一从动齿轮311、与第一从动齿轮311同轴连接的第一同轴齿轮312以及第一锥齿轮313;
所述第一同轴齿轮312啮合有与第二纵向输出轴32套接固定的第二从动齿轮314;
所述第一锥齿轮313啮合有与第一横向输出轴33同轴心固接的第二锥齿轮315;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1与主动蜗杆5啮合。
上述中的第一减速组件3的减速过程;
主动蜗杆5旋转传动,其中,主动蜗杆5与第一从动齿轮311啮合传动,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纵向输出轴31套接固定,并第一同轴齿轮312、第一锥齿轮313与第一从动齿轮311同轴连接,当第一齿轮转动时,第一纵向输出轴31随之转动,同时第一同轴齿轮312与第一锥齿轮313也随之转动,此动作为第一纵向输出轴31转动;
且当第一同轴齿轮312跟随第一从动齿轮311转动的同时,第一同轴齿轮312与第二从动齿轮314啮合传动,其中,第二从动齿轮314与第二纵向输出轴32套接固定,则第二从动齿轮314跟随第一同轴齿轮312转动的同时第二纵向输出轴32随之转动,此动作为第二纵向输出轴32转动;
当第一锥齿轮313跟随第一从动齿轮311转动的同时,第一锥齿轮313与第二锥齿轮315啮合传动,其中,第二锥齿轮315与第一横向输出轴33同轴心固接配合,当第一锥齿轮313传动至第二锥齿轮315时,第一横向输出轴33跟随第二锥齿轮315的转动二转动,此动作为第一横向输出轴33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速组件4包括有与第三纵向输出轴41套接固定的第三从动齿轮411、与第三从动齿轮411同轴连接的第二同轴齿轮412以及第三锥齿轮413;
所述第二同轴齿轮412啮合有与第四纵向输出轴42套接固定的第四从动齿轮414;
所述第三锥齿轮413啮合有与第二横向输出轴43同轴心固接的第四锥齿轮415;
所述第三从动齿轮411、第一从动齿轮311一并与主动蜗杆5啮合传动。
主动蜗杆5旋转传动至第一从动齿轮311以及第三从动齿轮411,其中,第三从动齿轮411接收到动力旋转时,第三从动齿轮411与第三纵向输出轴41套接固定,使第三纵向输出轴41进行旋转,此动作为第三纵向输出轴41转动;
其中,第二同轴齿轮412、第三锥齿轮413与第三从动齿轮411同轴连接,第三从动齿轮411旋转时第二同轴齿轮412与第三锥齿轮413也会随着旋转;
并第二同轴齿轮412与第四从动齿轮414啮合传动,第四从动齿轮414与第四纵向输出轴42套接固定,其中,第四从动齿轮414受到第二同轴齿轮412的啮合传动旋转后,会随之带动第四纵向输出轴42进行旋转,此动作为第四纵向输出轴42转动;
当第三从动齿轮411旋转的同时,将会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第三锥齿轮413,所述第三锥齿轮413与第四锥齿轮415啮合传动,当第三锥齿轮413随第三从动齿轮411旋转时将会带动第四锥齿轮415进行旋转,其中,第四锥齿轮415与第二横向输出轴43同轴心固接,则第二横向输出轴43将会随第四锥齿轮415旋转而旋转,此动作为第二横向输出轴43转动。
上述的各输出轴与各齿轮的啮合中,通过改变对应齿轮的直径大小可以实现改变各输出轴的减速比,例如:
需使第二纵向输出轴32进一步减速时,若第一同轴齿轮31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第二从动齿轮314的直径从而增加减速比,反之减小第二从动齿轮314的直径则降低减速比;
且如若第二从动齿轮314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小第一同轴齿轮312的直径去增加减速比,反之增加第一同轴齿轮312的直径则是降低减速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底边0与第二壳体2的下底边00同一侧设置,第一壳体1的下底边00与第二壳体2的上底边0同一侧设置。
进一步说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均呈直角梯形设置,其中,直角梯形形状包括有上底边0与下底板;
则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排列如图6所示;
第一壳体1的上底边0与第二壳体2的下底边00设为为同一侧,其中,第一壳体1的上底边0没有设置输出轴,第二壳体2的下底边00则设有第三纵向输出轴41以及第四纵向输出轴42;
第一壳体1的下底边00与第二壳体2的下底边00设为同一侧,其中,第二壳体2的上底边0没有设置输出轴,第一壳体1的下底边00则设有第一纵向输出轴31以及第二纵向输出轴32;
上述结构能够使第一纵向输出轴31、第二纵向输出轴32与第三纵向输出轴41、第四纵向输出轴42形成错位,并也能对多面进行输出动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齿轮313与第三锥齿轮413分别横向设于第一纵向输出轴31与第二纵向输出轴32的端部,所述第二锥齿轮315与第四锥齿轮415分别纵向设于第一横向输出轴33与第二横向输出轴43的端部;
其中,第一锥齿轮313与第二锥齿轮315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
其中,第三锥齿轮413与第四锥齿轮415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
进一步说明,第一锥齿轮313设于第一纵向输出轴31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第三锥齿轮413设于第三纵向输出轴41位于壳体内的一端;
第二锥齿轮315设于第一横向输出轴33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第四锥齿轮415设于第二横向输出轴43位于壳体内的一端;
第一锥齿轮313与第二锥齿轮315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能够使第一锥齿轮313的横向转动转化为第二锥齿轮315的纵向转动,如第二从动齿轮314接收动能使第二纵向输出轴32呈横向旋转,而此结构能够使第一横向输出轴33的横向设置且能够纵向旋转;
第三锥齿轮413与第四锥齿轮415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能够使第二锥齿轮315的横向转动转化为第二锥齿轮315的纵向转动,能使第二横向输出轴43的横向设置且能够纵向旋转;
上述结构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拥有在使用一个电机或输入轴的时候,可实现多轴不同方向的旋转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部6以及第二加强部7,所述第一加强部6与第二加强部7分别设于主动蜗杆5的上、下两侧。
第一加强部6与第二加强部7能够加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直角梯形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减速组件,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减速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一减速组件、第二减速组件啮合传动的主动蜗杆,其中,主动蜗杆同时传动至第一减速组件与第二减速组件;
所述第一减速组件分别传动连接有贯穿第一壳体下底边设置的第一纵向输出轴与第二纵向输出轴以及贯穿第一壳体腰边的第一横向输出轴;
所述第二减速组件分别传动连接有贯穿第二壳体下底边设置的第三纵向输出轴与第四纵向输出轴以及贯穿第二壳体腰边的第二横向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组件包括有与第一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同轴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
所述第一同轴齿轮啮合有与第二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二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与第一横向输出轴同轴心固接的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主动蜗杆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组件包括有与第三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同轴齿轮以及第三锥齿轮;
所述第二同轴齿轮啮合有与第四纵向输出轴套接固定的第四从动齿轮;
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有与第二横向输出轴同轴心固接的第四锥齿轮;
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一并与主动蜗杆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底边与第二壳体的下底边同一侧设置,第一壳体的下底边与第二壳体的上底边同一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分别横向设于第一纵向输出轴与第二纵向输出轴的端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分别纵向设于第一横向输出轴与第二横向输出轴的端部;
其中,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
其中,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呈90度直角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分别设于主动蜗杆的上、下两侧。
CN202321147185.XU 2023-05-13 2023-05-13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Active CN219734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7185.XU CN219734170U (zh) 2023-05-13 2023-05-13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7185.XU CN219734170U (zh) 2023-05-13 2023-05-13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4170U true CN21973417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7185.XU Active CN219734170U (zh) 2023-05-13 2023-05-13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4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30453A1 (en) Multi-motor flexible torque centralized driving synthesis box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1637196A (zh) 一种万向减速器
CN103264399B (zh) 机器人腰臂一体化同步双驱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90700U (zh) 纯电动车二级减速行星排同轴减速齿轮箱
CN202914637U (zh) 真空挤出机专用减速机
CN219734170U (zh)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CN210111779U (zh) 新型双速减速电机
CN202971771U (zh) 一种机电液复合式隧道掘进机主驱动系统
CN202628954U (zh) 大型弯板机用行星减速机
CN202597593U (zh) 单输入双输出伞齿蜗杆减速机
CN201279695Y (zh) 数控双摆角铣头的主传动系统
CN212744894U (zh) 一种带平行轴齿轮传动的准双曲面减速机
CN2303978Y (zh) 矢量合成式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
CN209100568U (zh) 三轴同时同向不等速旋转机构
CN201679907U (zh) 单级斜齿轮减速机
CN203272615U (zh) 一种带连接法兰的直交轴工业齿轮箱
CN201306422Y (zh) 直角传动的工程机械用变速器
CN212899552U (zh) 一种单机大速比减速机
CN205618624U (zh) 一种二合一电动汽车变速箱
CN201410879Y (zh) 拖拉机后置双动力输出装置
CN219263105U (zh) 一种驱动器及利用该驱动器制成的升降装置
CN219139728U (zh) 一种变速装置
CN217761899U (zh) 三角紧凑型斜齿联动减速器
CN2516749Y (zh) 可控速齿轮变速箱
CN205780612U (zh) 双输入输出减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