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3092U -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3092U
CN219733092U CN202320192311.7U CN202320192311U CN219733092U CN 219733092 U CN219733092 U CN 219733092U CN 202320192311 U CN202320192311 U CN 202320192311U CN 219733092 U CN219733092 U CN 219733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key
locking piece
pie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23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位帅帅
吴延岐
何庆平
张鑫
朱新朝
曾永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23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3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3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3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结构和烹饪器具,其中,锁结构包括:支架、按键、锁止件和第一弹性件,支架与腔体组件相连接,按键与支架相连接,按键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支架滑动,锁止件转动连接于支架,按键能够推动锁止件转动,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与门勾组件相接触,锁止件用于限制门勾组件相对门体运动,锁止件位于解锁位时,锁止件与门勾组件相分离。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按键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支架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按键移动复位,弹性件的第一端和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设有夹角α。

Description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在烹饪结束后,用户可直接打开门体组件,而此时刚刚烹饪好的食物往往温度较高,存在烫伤用户的可能。特别是在儿童使用烹饪器具烹饪食物后,更加容易出现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锁结构,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门体、门勾组件和腔体组件,门勾组件设于门体,门勾组件用于与腔体组件开合连接,锁结构包括:支架;按键,与支架相连接,按键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支架滑动;锁止件,转动连接于支架,按键能够推动锁止件转动,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与门勾组件相接触,锁止件用于限制门勾组件相对门体运动,锁止件位于解锁位时,锁止件与门勾组件相分离;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按键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支架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按键移动复位,弹性件的第一端和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设有夹角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腔体组件具有烹饪腔,烹饪腔内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物;门体与腔体组件相连接,并用于开启或关闭烹饪腔。具体地,门体可以与腔体组件转动连接,也可与腔体组件滑动连接。锁结构可以装配在腔体组件上,并作为童锁使用。
门体关闭烹饪腔时,门勾组件与腔体组件相连接。当锁止件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限制门勾组件运动,此时用户无法开启腔体组件。在开启腔体组件之前,需要通过按键驱动锁止件运动,当按键驱动锁止件运动至解锁位时,锁止件与门勾组件分离,此时可以对门体进行拉动而开启腔体组件。开启腔体组件需要进行两步操作,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在门体关闭腔体组件时,门勾组件与腔体组件上的扣合位相扣合,避免在没有外力情况下发生门体开启腔体组件的情况发生。在用户拉动门体时,门勾组件相对腔体组件上的扣合位移动,使得门勾组件与扣合位分离,从而可以开启腔体组件。本实用新型中在烹饪器具上增加了童锁结构,用户可以通过按动按键驱动锁止件运动,当锁止件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限制门勾组件相对腔体组件运动,所以,用户在拉动门体时,门勾组件难以与腔体组件上的扣合位分离,从而保持门体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无法开启腔体组件。
在烹饪器具结束烹饪进程后,烹饪腔内的食物的温度较高,此时用户直接开启门体取出食物存在烫伤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童锁结构,使得用户想要开启腔体组件,就必须在开启腔体组件之前将锁止件移动至解锁位。这样,一方面可对用户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另一方面可阻止儿童误开启腔体组件的情况发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该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用户在按动按键的情况下,按键能够对锁止件进行推动,此时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当用户停止按动按键时,第一弹性件能够带动按键移动复位,使得按键能够自动移动至待按动的位置。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和按键相连接,按键移动时,按键能够对第一弹性件进行拉动,按键被推动和移动复位时,按键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而第一弹性件两端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因此,在第一弹性件拉动按键移动复位过程中,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在第一方向上的分力拉动第一弹性件移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分力作用于按键,使得按键与支架之间产生摩擦力,按键和支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降低按键复位移动的速度,从而可以降低锁止件由解锁位向锁定位运动的速度,锁止件缓慢复位,为用户腔体组件留有充分的时间,即使用户仅通过单手操作,也可以在按动按键后,再对门体进行拉动,为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第一弹性件可以为拉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锁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按键被推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处于解锁位,按键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止件处于锁定位;按键位于第一位置时,夹角α满足,50°≤α≤65°。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连接第一弹性件两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H,则第一弹性件的长度L=H/sinα,第一弹性件的拉力为F=F+K△L,K是弹性系数,△L是形变量。
当手松开按键后,此时按键受到的力为第一弹性件提供的拉动分力和摩擦力。F拉动分力=F×cosα,摩擦力f=μ×F×sinα,μ是动摩擦因数,按键受到的合力F=F拉动分力-f=F×(cosα-μ×sinα)≥0,可知F此过程中是单调减小。理想的情况F=0,则cosα-μ×sinα=0,即cotα=μ,示例性地,这里取摩擦系数为0.6的话,α约59°。因此,将夹角α限定为50°和65°之间,由于角度变化小,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近似按键做缓慢运动,使整个移动过程时间加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结构还包括:限位柱,设于支架,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限位柱与锁止件接触,用于限制锁止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按键能够推动锁止件沿第三方向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支架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和支架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限位柱能够对锁止件进行限位,使得锁止件不能沿着第二方向转动,而此时按键能够推动锁止件沿第三方向转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为相反的方向,可以一个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
当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需要对门勾组件进行限位,通过支架上的限位柱限制锁止件沿第二方向转动,因此门勾组件无法对锁止件进行推动,从而将门勾组件限位在锁定位置。当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动时,锁止件相对门勾组件转动,使得锁止件能够转动至与门勾组件分离的位置,从而解除锁止件对门勾组件的限位,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拉动门体而开始腔体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止件包括: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支架,按键与转动部相接触;锁止部,与转动部相连接,锁止部上设有弧形配合面,弧形配合面能够相对门勾组件转动,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门勾组件与弧形配合面相接触,锁止件位于解锁位时,弧形配合面与门勾组件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部能够相对支架转动,按键与转动部接触,用户在按动按键时,按键可以推动转动部发生转动,锁止部和转动部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锁止部上设有弧形配合面,门勾组件与弧形配合面接触,当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动时,按动推动转动部发生转动,转动部带动锁止部转动,锁止部上的弧形配合面相对门勾组件发生转动,示例性地,弧形配合面的弧长可以为四分之一圆的周长,当弧形配合面转动至于门勾组件分离的位置时,弧形配合面解除对门勾组件的限位。通过在锁止部上设置有弧形配合面,弧形配合面既能够对门勾组件进行限位,也能够避免锁止件的转动于门勾组件产生干涉,提高上锁和解锁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转动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弧形配合面上任一点M与转动部的第一端的间距小于点M与转动部的第二端的间距。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转动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设弧形配合面上的一个点为M,点M与转动部的第一端的间距小于点M与转动部的第二端的间距,即,点M与转动部的第一端的间距较小,点M与转动部的第二端的间距较大。在门勾组件与弧形配合面接触时,门勾组件与弧形接触面的接触位置到转动部的转动中心的力臂较短,锁止件不易被门勾组件推动,从而可以提高锁止件对门勾组件的限位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支架相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锁止件相连接,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第二弹性件处于原始状态,锁止件位于解锁位时,第二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和锁止件,当锁止件由锁定位向解锁位转动时,第二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二弹性件具有拉动锁止件转动复位的趋势,当用户停止对按键进行按动时,按键在第一弹性件的拉动下复位,锁止件在第二弹性件的拉动下复位,锁止件能够自动复位,从而使得锁止件能够稳定地对门勾组件进行限位。例如,当儿童误触按键的情况下,当儿童停止推动按键时,由于锁止件能够准确复位移动至锁定位,因此儿童不能够开启腔体组件,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第二弹性件可以位拉簧,在其它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在锁止件的转动位置上设置扭簧,通过扭簧带动锁止件移动复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结构还包括:限位板,设于支架,锁止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的第二端与限位板接触,限位板用于限制锁止件沿其转动轴线的轴向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支架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和支架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锁止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锁止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的第二端与限位板接触,限位板用于对处于锁定位的锁止件进行限位。
虽然锁止件转动连接于支架,但是,当有人暴力开门时,门勾组件会对锁止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有可能会造成锁止件与支架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形,导致锁止件损坏以及无法对门勾组件进行限位的问题。通过限位板对锁止件进行限位,使得锁止件不易沿自身的转动轴线的轴向运动,从而使得锁止件可以稳定地对门勾组件进行限位,降低锁止件的损坏率,提高童锁功能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按键包括:主体部,滑动连接于支架,主体部避让锁止件;解锁凸柱,设于主体部,解锁凸柱用于推动锁止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主体部上设置有解锁凸柱,主体部和解锁凸柱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按键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主体部对锁止件进行避让,即,主体部不与锁止件接触,此时解锁凸柱与锁止件接触,解锁凸柱用于推动锁止件,通过设置解锁凸柱与锁止件接触,减小了按键与锁止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避免按键对锁止件的运动产生干涉,提高锁止件的转动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结构还包括:按动部,滑动连接于主体部,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按动部可相对主体部滑动,以使按动部被限位在腔体组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按动部与主体部相连接,用户可以对按动部进行按动,从而通过按动部带动主体部移动。当按键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此时锁止件处于解锁位,用户可以相对主体部对按动部进行滑动,由于按动部与主体部位滑动连接的关系,使得按动部可以相对主体部滑动。通过对按动部进行滑动,使得按动部可以嵌入至腔体组件内,即,此时按动部不能够再伸出腔体组件,按动部被限位的情况下,锁止件也被限位在解锁位,此时可以理解为童锁功能失效,用户可以自由开启腔体组件。需要使童锁功能失效时,需要先对按动部进行推动,再对按动部进行滑动,需要两步完成,儿童难以完成上述操作,而用户通过使得童锁功能失效,可以在不需要使用童锁功能的情况下关闭童锁功能,丰富烹饪器具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主体部上设有第一限位面,按动部上设有第二限位面,按动部相对主体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面,在按动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面,按动部能够相对主体部滑动,当按动部滑动至最大行程的位置使,第二限位面和第一限位面接触,此时按动部的一部分搭接在主体部上,按动部上的第一限位面对按动部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按动部与主体部分离,提高按动部和主体部的配合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架体,用于与腔体组件相连接;安装架,与架体相连接,按键滑动连接于安装架。
在该技术方案中,架体可以通过螺钉等锁紧件锁紧于腔体组件,锁止件转动连接于架体,安装架可以通过螺丝等锁紧于架体,按键能够相对安装架滑动,安装架对按键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按键能够沿第一方向稳定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安装架上设有滑动腔,按键的一部分能够在滑动腔内滑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腔体组件,腔体组件上设有面板,面板上设有通孔;门体,与腔体组件相连接;门勾组件,设于门体,门勾组件用于与腔体组件开合连接;如第一方面中的锁结构,锁结构设于腔体组件,按键的第一端伸出通孔。
门体关闭腔体组件时,门勾组件与腔体组件上的扣合位相扣合,避免在没有外力情况下发生门体开启腔体组件的情况发生。在用户拉动门体时,门勾组件相对腔体组件上的扣合位移动,使得门勾组件与扣合位分离,从而可以开启腔体组件。本实用新型中在烹饪器具上增加了童锁结构,用户可以通过按动按键驱动锁止件运动,当锁止件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限制门勾组件相对腔体组件运动,所以,用户在拉动门体时,门勾组件难以与腔体组件上的扣合位分离,从而保持门体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无法开启腔体组件。
在烹饪器具结束烹饪进程后,烹饪腔内的食物的温度较高,此时用户直接开启门体取出食物存在烫伤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童锁结构,使得用户想要开启腔体组件,就必须在开启腔体组件之前将锁止件移动至解锁位。这样,一方面可对用户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另一方面可阻止儿童误开启腔体组件的情况发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该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腔体组件设有安装腔,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按键的第一端伸入安装腔内,按键中的按动部可相对按键中的主体部滑动,以使按动部与面板的内侧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按动部与主体部相连接,用户可以对按动部进行按动,从而通过按动部带动主体部移动。当按键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此时锁止件处于解锁位,用户可以相对主体部对按动部进行滑动,由于按动部与主体部位滑动连接的关系,使得按动部可以相对主体部滑动。通过对按动部进行滑动,使得按动部与面板的内壁相抵接,即,此时按动部不能够再伸出面板上的通孔,按动部被限位的情况下,锁止件也被限位在解锁位,此时可以理解为童锁功能失效,用户可以自由开启腔体组件。需要使童锁功能失效时,需要先对按动部进行推动,再对按动部进行滑动,需要两步完成,儿童难以完成上述操作,而用户通过使得童锁功能失效,可以在不需要使用童锁功能的情况下关闭童锁功能,丰富烹饪器具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导向板,设于面板,导向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板用于对按键的移动进行导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面板上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与面板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按键能够沿着导向板滑动,导向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而按键也需要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因此导向板的延伸方向与按键的运动方向相同,从而可以通过导向板对按键进行导向,保证按键的移动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面板上设有屏幕,通孔位于屏幕接近门体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面板上设置有屏幕,屏幕可以为显示屏或触控屏,通孔设置在屏幕接近门体的一侧,因此按键也位于屏幕接触门体的一侧,用户在按动按键之后,能够快速对门体进行拉动,进一步提高开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门体、锁结构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门体、锁结构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的受力分解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结构和门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结构和门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架体、安装架和部分腔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面板和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门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门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门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3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门体,200门勾组件,300腔体组件,310面板,320通孔,330导向板,340屏幕,400锁结构,410支架,411架体,412安装架,413扣合部,420按键,421主体部,422解锁凸柱,423按动部,424第一限位面,425第二限位面,430锁止件,431转动部,432锁止部,433弧形配合面,440第一弹性件,450限位柱,460第二弹性件,47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锁结构400,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门体100、门勾组件200和腔体组件300,门勾组件200设于门体100,门勾组件200用于与腔体组件300开合连接。锁结构400包括:支架410、按键420、锁止件430和第一弹性件440,支架410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按键420与支架410相连接,按键420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支架410滑动,锁止件430转动连接于支架410,按键420能够推动锁止件430转动,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430与门勾组件200相接触,锁止件430用于限制门勾组件200相对门体100运动,锁止件430位于解锁位时,锁止件430与门勾组件200相分离。第一弹性件440的第一端与按键420相连接,第一弹性件440的第二端与支架410相连接,第一弹性件440用于驱动按键420移动复位,弹性件的第一端和第一弹性件440的第二端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设有夹角α。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腔体组件300具有烹饪腔,烹饪腔内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物;门体100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并用于开启或关闭烹饪腔。具体地,门体100可以与腔体组件300转动连接,也可与腔体组件300滑动连接。锁结构400可以装配在腔体组件300上,并作为童锁使用。
门体100关闭烹饪腔时,门勾组件200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当锁止件430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430限制门勾组件200运动,此时用户无法开启腔体组件300。在开启腔体组件300之前,需要通过按键420驱动锁止件430运动,当按键420驱动锁止件430运动至解锁位时,锁止件430与门勾组件200分离,此时可以对门体100进行拉动而开启腔体组件300。开启腔体组件300需要进行两步操作,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在门体100关闭腔体组件300时,门勾组件200与腔体组件300上的扣合位相扣合,避免在没有外力情况下发生门体100开启腔体组件300的情况发生。在用户拉动门体100时,门勾组件200相对腔体组件300上的扣合位移动,使得门勾组件200与扣合位分离,从而可以开启腔体组件300。本实用新型中在烹饪器具上增加了锁结构400,用户可以通过按动按键420驱动锁止件430运动,当锁止件430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430限制门勾组件200相对腔体组件300运动,所以,用户在拉动门体100时,门勾组件200难以与腔体组件300上的扣合位分离,从而保持门体100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无法开启腔体组件300。
在烹饪器具结束烹饪进程后,烹饪腔内的食物的温度较高,此时用户直接开启门体100取出食物存在烫伤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锁结构400,使得用户想要开启腔体组件300,就必须在开启腔体组件300之前将锁止件430移动至解锁位。这样,一方面可对用户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另一方面可阻止儿童误开启腔体组件300的情况发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该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用户在按动按键420的情况下,按键420能够对锁止件430进行推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4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当用户停止按动按键420时,第一弹性件440能够带动按键420移动复位,使得按键420能够自动移动至待按动的位置。第一弹性件440的两端分别与支架410和按键420相连接,按键420移动时,按键420能够对第一弹性件440进行拉动,按键420被推动和移动复位时,按键420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而第一弹性件440两端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因此,在第一弹性件440拉动按键420移动复位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40的弹力在第一方向上的分力拉动第一弹性件440移动,第一弹性件440的弹力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分力作用于按键420,使得按键420与支架410之间产生摩擦力,按键420和支架4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降低按键420复位移动的速度,从而可以降低锁止件430由解锁位向锁定位运动的速度,锁止件430缓慢复位,为用户腔体组件300留有充分的时间,即使用户仅通过单手操作,也可以在按动按键420后,再对门体100进行拉动,为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第一弹性件440可以为拉簧。
图29、图30和图31中的门勾组件200的结构与相关技术中的门勾组件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按键420被推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30处于解锁位,按键420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止件430处于锁定位,按键420位于第一位置时,夹角α满足,50°≤α≤65°。
在该实施例中,设第一弹性件440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连接第一弹性件440两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H,则第一弹性件440的长度L=H/sinα,第一弹性件440的拉力为F=F+K△L。
当手松开按键420后,此时按键420受到的力为第一弹性件440提供的拉动分力和摩擦力。F拉动分力=F×cosα,摩擦力f=μ×F×sinα,按键420受到的合力F=F拉动分力-f=F×cosα-μ×sinα≥0,可知F此过程中是单调减小。理想的情况F=0,则cosα-μ×sinα=0,即cotα=μ,示例性地,这里取摩擦系数为0.6的话,α约59°。因此,将夹角α限定为50°和65°之间,由于角度变化小,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近似按键420做缓慢运动,使整个移动过程时间加长。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结构400还包括:限位柱450,限位柱450设于支架410,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限位柱450与锁止件430接触,限位柱450用于限制锁止件430沿第二方向转动,按键420能够推动锁止件430沿第三方向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支架410上设置有限位柱450,限位柱450和支架4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限位柱450能够对锁止件430进行限位,使得锁止件430不能沿着第二方向转动,而此时按键420能够推动锁止件430沿第三方向转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为相反的方向,可以一个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
当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430需要对门勾组件200进行限位,通过支架410上的限位柱450限制锁止件430沿第二方向转动,因此门勾组件200无法对锁止件430进行推动,从而将门勾组件200限位在锁定位置。当用户对按键420进行按动时,锁止件430相对门勾组件200转动,使得锁止件430能够转动至与门勾组件200分离的位置,从而解除锁止件430对门勾组件200的限位,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拉动门体100而开始腔体组件300。
结合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止件430包括:转动部431和锁止部432,转动部431转动连接于支架410,按键420与转动部431相接触,锁止部432与转动部431相连接,锁止部432上设有弧形配合面433,弧形配合面433能够相对门勾组件200转动,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门勾组件200与弧形配合面433相接触,锁止件430位于解锁位时,弧形配合面433与门勾组件200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转动部431能够相对支架410转动,按键420与转动部431接触,用户在按动按键420时,按键420可以推动转动部431发生转动,锁止部432和转动部43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锁止部432上设有弧形配合面433,门勾组件200与弧形配合面433接触,当用户对按键420进行按动时,按动推动转动部431发生转动,转动部431带动锁止部432转动,锁止部432上的弧形配合面433相对门勾组件200发生转动,示例性地,弧形配合面433的弧长可以为四分之一圆的周长,当弧形配合面433转动至于门勾组件200分离的位置时,弧形配合面433解除对门勾组件200的限位。通过在锁止部432上设置有弧形配合面433,弧形配合面433既能够对门勾组件200进行限位,也能够避免锁止件430的转动于门勾组件200产生干涉,提高上锁和解锁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转动部43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410,弧形配合面433上任一点M与转动部431的第一端的间距小于点M与转动部431的第二端的间距。
在该实施例中,转动部43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410,转动部43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设弧形配合面433上的一个点为M,点M与转动部431的第一端的间距小于点M与转动部431的第二端的间距,即,点M与转动部431的第一端的间距较小,点M与转动部431的第二端的间距较大。在门勾组件200与弧形配合面433接触时,门勾组件200与弧形接触面的接触位置到转动部431的转动中心的力臂较短,锁止件430不易被门勾组件200推动,从而可以提高锁止件430对门勾组件200的限位稳定性。
结合图6、图12和图1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结构4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60,第二弹性件460的第一端与支架410相连接,第二弹性件460的第二端与锁止件430相连接,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第二弹性件460处于原始状态,锁止件430位于解锁位时,第二弹性件46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60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410和锁止件430,当锁止件430由锁定位向解锁位转动时,第二弹性件460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二弹性件460具有拉动锁止件430转动复位的趋势,当用户停止对按键420进行按动时,按键420在第一弹性件440的拉动下复位,锁止件430在第二弹性件460的拉动下复位,锁止件430能够自动复位,从而使得锁止件430能够稳定地对门勾组件200进行限位。例如,当儿童误触按键420的情况下,当儿童停止推动按键420时,由于锁止件430能够准确复位移动至锁定位,因此儿童不能够开启腔体组件300,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第二弹性件460可以位拉簧,在其它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在锁止件430的转动位置上设置扭簧,通过扭簧带动锁止件430移动复位。
结合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结构400还包括:限位板470,限位板470设于支架410,锁止件43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410,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430的第二端与限位板470接触,限位板470用于限制锁止件430沿其转动轴线的轴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支架410上设置有限位板470,限位板470和支架4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锁止件43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410,锁止件4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锁止件430的第二端与限位板470接触,限位板470用于对处于锁定位的锁止件430进行限位。
虽然锁止件430转动连接于支架410,但是,当有人暴力开门时,门勾组件200会对锁止件430产生较大的推动力,有可能会造成锁止件430与支架410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形,导致锁止件430损坏以及无法对门勾组件200进行限位的问题。通过限位板470对锁止件430进行限位,使得锁止件430不易被推动移位,从而使得锁止件430可以稳定地对门勾组件200进行限位,降低锁止件430的损坏率,提高童锁功能的稳定性。
结合图6、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按键420包括:主体部421和解锁凸柱422,主体部421滑动连接于支架410,主体部421避让锁止件430,解锁凸柱422设于主体部421,解锁凸柱422用于推动锁止件430。
在该实施例中,在主体部421上设置有解锁凸柱422,主体部421和解锁凸柱42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按键4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主体部421对锁止件430进行避让,即,主体部421不与锁止件430接触,此时解锁凸柱422与锁止件430接触,解锁凸柱422用于推动锁止件430,通过设置解锁凸柱422与锁止件430接触,减小了按键420与锁止件43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避免按键420对锁止件430的运动产生干涉,提高锁止件430的转动稳定性。
结合图20和图2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结构400还包括:按动部423,按动部423滑动连接于主体部421,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按动部423可相对主体部421滑动,以使按动部423被限位在腔体组件300内。
在该实施例中,按动部423与主体部421相连接,用户可以对按动部423进行按动,从而通过按动部423带动主体部421移动。当按键4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此时锁止件430处于解锁位,用户可以相对主体部421对按动部423进行滑动,由于按动部423与主体部421位滑动连接的关系,使得按动部423可以相对主体部421滑动。通过对按动部423进行滑动,使得按动部423可以嵌入至腔体组件300内,即,此时按动部423不能够再伸出腔体组件300,按动部423被限位的情况下,锁止件430也被限位在解锁位,此时可以理解为童锁功能失效,用户可以自由开启腔体组件300。需要使童锁功能失效时,需要先对按动部423进行推动,再对按动部423进行滑动,需要两步完成,儿童难以完成上述操作,而用户通过使得童锁功能失效,可以在不需要使用童锁功能的情况下关闭童锁功能,丰富烹饪器具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图18、图19和图2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主体部421上设有第一限位面424,按动部423上设有第二限位面425,按动部423相对主体部421滑动至最大行程时,第二限位面425与第一限位面424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在主体部4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面424,在按动部42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面425,按动部423能够相对主体部421滑动,当按动部423滑动至最大行程的位置使,第二限位面425和第一限位面424接触,此时按动部423的一部分搭接在主体部421上,按动部423上的第一限位面424对按动部423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按动部423与主体部421分离,提高按动部423和主体部421的配合稳定性。
结合图4、图7、图12和图1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支架410包括:架体411和安装架412,架体411用于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安装架412与架体411相连接,按键420滑动连接于安装架412。
在该实施例中,架体411可以通过螺钉等锁紧件锁紧于腔体组件300,锁止件430转动连接于架体411,安装架412可以通过螺丝等锁紧于架体411,按键420能够相对安装架412滑动,安装架412对按键420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按键420能够沿第一方向稳定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安装架412上设有滑动腔,按键420的一部分能够在滑动腔内滑动。
结合图26、图27和图2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在架体411上设置扣合部413,扣合部413用于与安装架412扣合,从而实现对安装架412的固定,然后再通过锁紧件将安装架412锁紧于架体411。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腔体组件300、门体100、门勾组件2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锁结构400,腔体组件300上设有面板310,面板310上设有通孔320,门体100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门勾组件200设于门体100,门勾组件200用于与腔体组件300开合连接,锁结构400设于腔体组件300,按键420的第一端伸出通孔320。
腔体组件300具有烹饪腔,烹饪腔内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物;门体100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并用于开启或关闭烹饪腔。具体地,门体100可以与腔体组件300转动连接,也可与腔体组件300滑动连接。锁结构400可以装配在腔体组件300上,并作为童锁使用。
门体100关闭烹饪腔时,门勾组件200与腔体组件300相连接。当锁止件430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430限制门勾组件200运动,此时用户无法开启腔体组件300。在开启腔体组件300之前,需要通过按键420驱动锁止件430运动,当按键420驱动锁止件430运动至解锁位时,锁止件430与门勾组件200分离,此时可以对门体100进行拉动而开启腔体组件300。开启腔体组件300需要进行两步操作,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在门体100关闭腔体组件300时,门勾组件200与腔体组件300上的扣合位相扣合,避免在没有外力情况下发生门体100开启腔体组件300的情况发生。在用户拉动门体100时,门勾组件200相对腔体组件300上的扣合位移动,使得门勾组件200与扣合位分离,从而可以开启腔体组件300。本实用新型中在烹饪器具上增加了锁结构400,用户可以通过按动按键420驱动锁止件430运动,当锁止件430运动至锁定位时,锁止件430限制门勾组件200相对腔体组件300运动,所以,用户在拉动门体100时,门勾组件200难以与腔体组件300上的扣合位分离,从而保持门体100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无法开启腔体组件300。
在烹饪器具结束烹饪进程后,烹饪腔内的食物的温度较高,此时用户直接开启门体100取出食物存在烫伤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锁结构400,使得用户想要开启腔体组件300,就必须在开启腔体组件300之前将锁止件430移动至解锁位。这样,一方面可对用户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另一方面可阻止儿童误开启腔体组件300的情况发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该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用户在按动按键420的情况下,按键420能够对锁止件430进行推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4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当用户停止按动按键420时,第一弹性件440能够带动按键420移动复位,使得按键420能够自动移动至待按动的位置。第一弹性件440的两端分别与支架410和按键420相连接,按键420移动时,按键420能够对第一弹性件440进行拉动,按键420被推动和移动复位时,按键420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而第一弹性件440两端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因此,在第一弹性件440拉动按键420移动复位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40的弹力在第一方向上的分力拉动第一弹性件440移动,第一弹性件440的弹力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分力作用于按键420,使得按键420与支架410之间产生摩擦力,按键420和支架4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降低按键420复位移动的速度,从而可以降低锁止件430由解锁位向锁定位运动的速度,锁止件430缓慢复位,为用户腔体组件300留有充分的时间,即使用户仅方便单手操作,也可以在按动按键420后,再对门体100进行拉动,为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设第一弹性件440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连接第一弹性件440两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H,则第一弹性件440的长度L=H/sinα,第一弹性件440的拉力为F=F+K△L。
当手松开按键420后,此时按键420受到的力为第一弹性件440提供的拉动分力和摩擦力。F拉动分力=F×cosα,摩擦力f=μ×F×sinα,按键420受到的合力F=F拉动分力-f=F×cosα-μ×sinα≥0,可知F此过程中是单调减小。理想的情况F=0,则cosα-μ×sinα=0,即cotα=μ,示例性地,这里取摩擦系数为0.6的话,α约59°。因此,将夹角α限定为50°和65°之间,由于角度变化小,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近似按键420做缓慢运动,使整个移动过程时间加长。
如图2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腔体组件300设有安装腔,锁止件430位于锁定位时,按键420的第一端伸入安装腔内,按键420中的按动部423可相对按键420中的主体部421滑动,以使按动部423与面板310的内侧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按动部423与主体部421相连接,用户可以对按动部423进行按动,从而通过按动部423带动主体部421移动。当按键4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此时锁止件430处于解锁位,用户可以相对主体部421对按动部423进行滑动,由于按动部423与主体部421位滑动连接的关系,使得按动部423可以相对主体部421滑动。通过对按动部423进行滑动,使得按动部423与面板310的内壁相抵接,即,此时按动部423不能够再伸出面板310上的通孔320,按动部423被限位的情况下,锁止件430也被限位在解锁位,此时可以理解为童锁功能失效,用户可以自由开启腔体组件300。需要使童锁功能失效时,需要先对按动部423进行推动,再对按动部423进行滑动,需要两步完成,儿童难以完成上述操作,而用户通过使得童锁功能失效,可以在不需要使用童锁功能的情况下关闭童锁功能,丰富烹饪器具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2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导向板330,导向板330设于面板310,导向板330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板330用于对按键420的移动进行导向。
在该实施例中,在面板310上设置有导向板330,导向板330与面板3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按键420能够沿着导向板330滑动,导向板330沿第一方向延伸,而按键420也需要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因此导向板330的延伸方向与按键420的运动方向相同,从而可以通过导向板330对按键420进行导向,保证按键420的移动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面板310上设有屏幕340,通孔320位于屏幕340接近门体10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在面板310上设置有屏幕340,屏幕340可以为显示屏或触控屏,通孔320设置在屏幕340接近门体100的一侧,因此按键420也位于屏幕340接触门体100的一侧,用户在按动按键420之后,能够快速对门体100进行拉动,进一步提高开门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锁结构,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门体、门勾组件和腔体组件,所述门勾组件设于所述门体,所述门勾组件用于与所述腔体组件开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结构包括:
支架;
按键,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按键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支架滑动;
锁止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按键能够推动所述锁止件转动,所述锁止件位于锁定位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门勾组件相接触,所述锁止件用于限制所述门勾组件相对所述门体运动,所述锁止件位于解锁位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门勾组件相分离;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按键移动复位,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设有夹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被推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解锁位,所述按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锁定位;
所述按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夹角α满足,50°≤α≤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结构还包括:
限位柱,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定位时,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锁止件接触,用于限制所述锁止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按键能够推动所述锁止件沿第三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
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按键与所述转动部相接触;
锁止部,与所述转动部相连接,所述锁止部上设有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能够相对所述门勾组件转动,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定位时,所述门勾组件与所述弧形配合面相接触,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门勾组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弧形配合面上任一点M与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的间距小于所述点M与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结构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止件相连接,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定位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原始状态,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结构还包括:
限位板,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锁止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定位时,所述锁止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板接触,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锁止件沿其转动轴线的轴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
主体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主体部避让所述锁止件;
解锁凸柱,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解锁凸柱用于推动所述锁止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结构还包括:
按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定位时,所述按动部可相对所述主体部滑动,以使所述按动部被限位在所述腔体组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按动部上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按动部相对所述主体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架体,用于与所述腔体组件相连接;
安装架,与所述架体相连接,所述按键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组件,所述腔体组件上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通孔;
门体,与所述腔体组件相连接;
门勾组件,设于所述门体,所述门勾组件用于与所述腔体组件开合连接;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结构,所述锁结构设于所述腔体组件,所述按键的第一端伸出所述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组件设有安装腔,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定位时,所述按键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按键中的按动部可相对所述按键中的主体部滑动,以使所述按动部与所述面板的内侧相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导向板,设于所述面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板用于对所述按键的移动进行导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有屏幕,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屏幕接近所述门体的一侧。
CN202320192311.7U 2023-02-08 2023-02-08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733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2311.7U CN219733092U (zh) 2023-02-08 2023-02-08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2311.7U CN219733092U (zh) 2023-02-08 2023-02-08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3092U true CN219733092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2311.7U Active CN219733092U (zh) 2023-02-08 2023-02-08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3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07637B2 (ja) ラゲージドアロック装置
US7152893B2 (en) Handle assembly with dual latch feature
CN105863408B (zh) 双棘爪汽车门锁机构
WO2019006806A1 (zh) 一种汽车电动吸合电动开启背门锁
CN219733092U (zh) 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16866294U (zh) 一种自动门锁
CN112437855A (zh) 用于器具的门锁系统
KR101610932B1 (ko) 푸시 앤 풀 타입 도어록
CN220790903U (zh) 一种门锁装置
CN212054229U (zh) 烹饪电器
KR101848376B1 (ko) 도어록의 설정된 잠금 유지장치
CN219262032U (zh) 锁扣结构及机柜
CN217109677U (zh) 一种推接式门锁夹紧结构
CN215443590U (zh) 盖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826514U (zh) 一种汽车门锁儿童保险机构
CN217712248U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336940U (zh) 可摆动锁舌的零阻力新型静音锁利
CN220522370U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217432U (zh) 门锁装置及车门
CN216476758U (zh) 一种能自动锁定的锁体
KR102564332B1 (ko) 차량용도어 자동 잠금장치
CN219138657U (zh) 低噪音锁体结构及门
CN220522283U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和烹饪器具
JPH03110278A (ja) ラッチ方法及びラッチ装置
JPH01250582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