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8460U -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8460U
CN219728460U CN202321336099.3U CN202321336099U CN219728460U CN 219728460 U CN219728460 U CN 219728460U CN 202321336099 U CN202321336099 U CN 202321336099U CN 219728460 U CN219728460 U CN 219728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handle
brake
center line
rotation center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60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丰
王昕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8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8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把手装置与自行车,制动把手装置包括车把、制动手把、固定座与滑动件,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车把上,所述滑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具有供刹车线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地穿过的穿孔,所述滑动件上具有连接所述刹车线的连接部,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滑动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穿孔之间的间距增大或减小;所述车把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握持部,所述制动手把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在使用该制动把手装置时,操作者握力均匀同时也更加省力。

Description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制动把手的制动手把与车把间存在一夹角,通过减小该夹角来完成自行车的制动,这类把手在制动过程中,施力的位置不同,施力的大小也不同,越远离刹车转轴中心的位置所需的握力越小,但所需的握距越大;越靠近刹车转轴中心的位置握距越小,但所需的握力越大,这使得制动时力度不易掌控,同时对于手较小同时握力也相对较小的儿童来说,完成制动往往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制动把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把手装置,包括车把和制动手把,所述制动把手装置还包括固定座与滑动件,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车把上,所述滑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具有供刹车线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地穿过的穿孔,所述滑动件上具有连接所述刹车线的连接部,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滑动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穿孔之间的间距增大或减小;
所述车把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握持部,所述制动手把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制动把手装置还包括能够在所述制动手把绕所述旋转中心线旋转的过程中驱使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滑动的驱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中心线,所述滑动件趋近所述握持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穿孔之间的间距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中心线位于所述握持部的前方,所述滑动件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连接部始终位于所述穿孔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手把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接部,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转接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制动手把绕所述旋转中心线旋转而使得所述把手部趋近所述握持部的过程中,所述滑动件向后朝向所述握持部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制动手把上的驱动斜面,所述驱动斜面滑动配合地与所述滑动件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块,以及自所述滑块的前部向前并向下凸出延伸的凸耳,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穿孔与所述滑槽相互连通,所述凸耳抵靠在所述驱动斜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制动手把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把手部远离所述握持部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和/或,
所述固定座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座体、自所述第一座体的前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座体,所述转接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的前部或所述第二座体的上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接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转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座体运动所需的作用力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制动手把上,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均与所述旋转中心线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穿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左侧部或右侧部上;和/或,所述连接部为用于卡接固定所述刹车线端部固定头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把手装置中,制动手把转动时能够驱使滑动件滑动而带动刹车线移动,从而实现如自行车等车辆的制动,制动过程中制动手把与车把间无角度变化,握力均匀同时也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制动把手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制动把手在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制动把手装置处于非制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制动手把与固定座连接处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3的制动把手装置处于制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制动手把与固定座连接处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附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制动把手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的制动把手装置处于非制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中制动手把与固定座连接处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8的制动把手装置处于制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附图10中制动手把与固定座连接处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自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把;11、握持部;2、制动手把;21、转接部;211、驱动斜面;22、把手部;3、固定座;31、穿孔;32、滑槽;33、第一座体;34、第二座体;35、固定件;351、导向槽;4、滑动件;41、滑块;411、连接部;42、凸耳;5、刹车线;51、端部固定头;6、弹性件;7、驱动连杆;X、旋转中心线;X1、第一转动中心线;X2、第二转动中心线;100、车架;200、前轮组件;300、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上、下、左、右及前、后、内、外等涉及方位的描述均是按照骑行自行车车的骑行者所观察到的方位予以参考定义的,目的仅在于用于清楚地阐述制动把手装置各杆及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可参照图1中的示例性标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自行车,其包括车架100、设于车架100前部的前轮组件200、设于车架100后部的后轮组件300,前轮组件200、后轮组件300处均设有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至少包括刹车线5,该刹车线5沿自身长度方向可弯曲变形,其通常采用的为金属材质制成的绳状。通过控制刹车线5的张紧与释放,相应地可使得刹车装置实现刹车与解刹。车架100的前部上方设有车把1,车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制动把手装置,以分别用于控制两组刹车装置的刹车线5,相应地实现对前轮组件200与后轮组件300的刹车操作。
以下以其中一侧,即自行车的左侧的制动把手装置为例来说明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制动把手装置,包括车把1、制动手把2固定座3及滑动件4,固定座3固设于车把1上,滑动件4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上,其中,固定座3上具有供刹车线5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地穿过的穿孔31,滑动件4上具有连接刹车线5的连接部411,滑动件4相对固定座3滑动时,连接部411与穿孔31之间的间距增大或减小,其中,当连接部411与穿孔31之间的间距增大时,刹车线5被牵拉而能够实现刹车,当连接部411与穿孔31之间的间距减小时,刹车线5被松弛而能够实现解刹。
车把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握持部11,制动手把2绕旋转中心线X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3上,旋转中心线X与握持部1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该制动把手装置还包括能够在制动手把2绕旋转中心线X旋转的过程中驱使滑动件4相对固定座3滑动的驱动结构,从而在驱使制动手把2转动时便可以相应地实现刹车与解刹操作。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动手把2呈“L”字型,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接部21,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把手部22,其中,把手部22位于握持部11的前侧,其延伸方向与旋转中心线X相互平行,且把手部22自转接部21的下端部向左延伸,转接部21的上部绕旋转中心线X转动地与固定座3连接。
固定座3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座体33、自第一座体33的前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座体34,转接部21绕旋转中心线X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座体33的前部或第二座体34的上部,且转接部21位于第二座体34的后侧。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座体33的后端部固定在车把1上并自车把1向前延伸,转接部21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座体33与第二座体34的连接处,旋转中心线X位于握持部11的前方。
固定座3与制动手把2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把手部22远离握持部11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6。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设置在固定座3与转接部21之间,弹性件6具体为扭簧,该扭簧能够提供转接部21朝向第二座体34运动所需的作用力,其主要用于在完成刹车操作后驱使制动手把2转动复位。本实施例中,转接部21的前侧设置有收容槽,第二座体34能够沿前后方向收容在上述收容槽中。在无外力作用时,制动手把2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转接部21向前抵靠在第二座体34上且第二座体34收容于转接部21上的收容槽中,使得第二座体34与转接部21基本沿同一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包括滑块41,以及自滑块41的前部向前并向下凸出延伸的凸耳42,该滑块41与凸耳42一体设置,固定座3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32,滑块41滑动配合地设于滑槽32中,凸耳42穿出在滑槽32外;穿孔31设置在固定座3的左侧部或右侧部上,穿孔31与滑槽32相互连通。
具体地,参见图4、图6所示,滑槽32与穿孔31均设置在第一座体33上,其中,滑槽32位于第一座体33底部,滑槽32下部设置有固定件35,该固定件35主要用于将滑块41沿上下方向限制在滑槽32中,固定件35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351,导向槽351位于滑槽32的正下方,凸耳42向下伸出滑槽32并自导向槽351穿出至第一座体33的下方;穿孔31设置在滑槽32右侧的侧壁上,穿孔31沿左右方向延伸,刹车线5通过穿孔31由第一座体33外侧穿入至滑槽32内。
本实施例中,刹车线5的端部具有端部固定头51,该端部固定头51与连接部411相配合,具体地,连接部411为用于卡接固定上述端部固定头51的卡槽,该卡槽位于滑块41后部,端部固定头51卡设在上述卡槽中而相对滑块41固定,从而能够随滑块41一起沿前后方向运动。在滑动件4滑动的过程中,连接部411始终位于穿孔31的后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穿孔31还可以设置在固定座3的底部、上部或者其他位置,只需要使得滑块4滑动时,连接部411与穿孔31之间的距离能够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牵拉刹车线5实现刹车即可。
驱动结构包括设于制动手把2上的驱动斜面211,驱动斜面211滑动配合地与滑动件4相抵接。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6所示,驱动斜面211位于转接部21的后部,凸耳42的下端部始终抵靠在驱动斜面211上。在制动手把2转动过程中,驱动斜面211与凸耳42相对滑动,且驱动斜面211通过推动凸耳42而驱使滑动件3整体滑动。
当需要需将自行车进行制动时,参见图4至图6所示,骑行者手握把手部22并向后用力,使得制动手把2绕旋转中心线X旋转,把手部22趋近握持部11运动同时转接部21绕旋转中心线X向后转动,位于转接部21后部的驱动斜面211推动凸耳42并驱使整个滑动件4向后朝向握持部11运动,此过程中,连接部411与穿孔31之间的间距增大,刹车线端部固定头51跟随连接部411向后运动,使得刹车线5被牵拉,从而驱使位于自行车车架100上的刹车装置对自行车的前轮组件100或后轮组件200进行制动。
在制动过程中,位于固定座3与制动手把2之间的扭簧发生形变,制动结束后骑行者只需松开握持在把手部22上的手,在扭簧的作用下制动手把2自动运动至初始位置,同时滑动件4也在刹车线5的带动下滑至初始位置,刹车装置也相应地实现解刹。
实施例2
参见图7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结构的设置不同: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连杆7,驱动连杆7的一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1转动地连接在制动手把2上,驱动连杆7的另一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X2转动地连接在滑动件4上,第一转动中心线X1、第二转动中心线X2均与旋转中心线X相互平行。具体地,驱动连杆7沿前后方向延伸,其前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1转动地连接在转接部21的后部,驱动连杆7自该连接处向后并向上穿过导向槽351,其后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X2转动地连接在滑块41的底部。
在自行车进行制动时,驱动连杆7发挥驱使滑块4相对固定座3滑动的作用,参见图9至图11所示,其具体过程为:制动手把2向后旋转的过程中,转接部21推动驱动连杆7向后运动,驱动连杆7驱使滑块4向后朝向握持部11运动,从而使得连接部411与穿孔31之间的间距增大,刹车线端部固定头51跟随连接部411向后运动,刹车线5被牵拉并驱使位于自行车车架100上的刹车装置对自行车的前轮组件100或后轮组件200进行制动。在制动结束后,扭簧驱使制动手把2运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驱动连杆7也带动滑块41滑至初始位置。
综上,本实施例的制动把手装置,通过制动手把2驱使位于滑槽32中的滑块41带动刹车线5的端部固定头51移动,便能够实现对自行车上刹车装置的刹车操作,制动过程中制动把手2无角度变化,操作者握力均匀同时也更加省力,尤其适用于儿童自行车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把手装置,包括车把和制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把手装置还包括固定座与滑动件,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车把上,所述滑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具有供刹车线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地穿过的穿孔,所述滑动件上具有连接所述刹车线的连接部,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滑动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穿孔之间的间距增大或减小;
所述车把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握持部,所述制动手把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制动把手装置还包括能够在所述制动手把绕所述旋转中心线旋转的过程中驱使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滑动的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中心线,所述滑动件趋近所述握持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穿孔之间的间距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中心线位于所述握持部的前方,所述滑动件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连接部始终位于所述穿孔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手把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接部,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转接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制动手把绕所述旋转中心线旋转而使得所述把手部趋近所述握持部的过程中,所述滑动件向后朝向所述握持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制动手把上的驱动斜面,所述驱动斜面滑动配合地与所述滑动件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块,以及自所述滑块的前部向前并向下凸出延伸的凸耳,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穿孔与所述滑槽相互连通,所述凸耳抵靠在所述驱动斜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制动手把之间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把手部远离所述握持部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和/或,
所述固定座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座体、自所述第一座体的前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座体,所述转接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的前部或所述第二座体的上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接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转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座体运动所需的作用力的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制动手把上,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均与所述旋转中心线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左侧部或右侧部上;和/或,所述连接部为用于卡接固定所述刹车线端部固定头的卡槽。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把手装置。
CN202321336099.3U 2023-05-19 2023-05-30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Active CN2197284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8119 2023-05-19
CN2023212181197 2023-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8460U true CN21972846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6099.3U Active CN219728460U (zh) 2023-05-19 2023-05-30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8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6352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4773509A (en) Brake system for bicycles
EP1134158B1 (en) Bicycle shift device
JP2561412B2 (ja) 自転車用制動操作装置
US8833199B2 (en) Bicycle brake control device
JPS6217346Y2 (zh)
TWI602736B (zh) 自行車液壓操作裝置
EP1997724A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EP2574535B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321501B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5005674A (en) Bi-directional rotating grip brake for use with a conventional hand brake system of a bicycle
TW200951014A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EP2008923A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219728460U (zh)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TWI717566B (zh) 自行車組件安裝裝置
TW201716285A (zh) 分離式可變比例之二剎車把手連動剎車裝置及其車輛
CN220262971U (zh)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CN116750126A (zh) 制动把手装置及自行车
US20030097898A1 (en) Foot throttle for all-terrain vehicles
KR20070037817A (ko) 차량의 휠너트 체결장치
US8549954B2 (en) Bicycle shift device having a linearly sliding shift lever operated by a pivoting interface member
KR200231348Y1 (ko) 스쿠터의 브레이크장치
JP7349647B2 (ja) 被締付部材の緊解機
CN219728457U (zh) 一种油压碟刹一体把手及包括该把手的公路自行车
CN214776388U (zh) 前轮驱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