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0000U - 吹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吹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0000U
CN219720000U CN202321071767.4U CN202321071767U CN219720000U CN 219720000 U CN219720000 U CN 219720000U CN 202321071767 U CN202321071767 U CN 202321071767U CN 219720000 U CN219720000 U CN 21972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flow
handle assembl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17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演强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17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0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0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风装置,包括主体部、手柄组件和风机组件,主体部具有出风口,手柄组件与主体部相连且末端具有进风口,风机组件位于手柄组件内,风机组件的风轮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毫米且不大于45毫米。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风机组件到进风口的距离,兼顾手柄组件的长度尺寸要求和零部件排布,使气流降噪达到最佳效果。

Description

吹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吹风机,吹风机内具有电机安装腔室和进风腔室,电机安装腔室位于进风腔室上方,电机安装腔室内安装电机,进风腔室内安装过滤网,电机靠近进风网,气流通过进风网后直接进入电机。
相关技术中气流经过进风网后直接进入电机,气流容易产生涡流现象,造成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风装置,该吹风装置对风机组件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进行了限定,可以减少气流产生涡流的现象,从而降低吹风装置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风装置,包括主体部、手柄组件和风机组件,所述主体部具有出风口;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末端具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手柄组件内,所述风机组件的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毫米且不大于4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风装置,该吹风装置对风机组件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进行了限定,可以减少气流产生涡流的现象,从而降低吹风装置的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风机组件的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2毫米且不大于3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与进风口的距离为L1,所述进风口到所述主体部的距离为L2,其中L1与L2的比值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的末端设有进风过滤部,所述进风过滤部遮蔽所述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过滤部配置为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径向进风,且所述进风过滤部包括对气流进行分割或引导气流朝向所述风机组件流动的导风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多个分割筋,多个所述分割筋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相对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轴线倾斜,并对通入所述进风过滤部的气流向所述风机组件导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过滤部包括外罩、位于外罩内的过滤器网以及位于过滤器网内的导风件,所述外罩上具有进风网孔,所述进风网孔、所述过滤器网以及所述导风件在所述手柄组件的径向上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过滤部包括过滤腔以及位于过滤腔内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内设有气流处理结构,所述气流处理结构配置为对进入所述过滤腔的气流分流,并朝所述风机组件导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内设有蜂窝导流部,所述蜂窝导流部位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蜂窝导流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导流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共线或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导流部包括若干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手柄组件的轴向延伸,所述通孔为多边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内安装有消音棉,所述消音棉位于所述蜂窝导流部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后盖及灯光显示结构,所述第二端设有出风结构,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出风结构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进风过滤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进风过滤部的导风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进风过滤部的外罩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蜂窝导流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蜂窝导流部结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吹风装置的灯光显示结构的灯板的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吹风装置100;主体部110,出风口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后盖114,灯光显示结构115,灯板116,灯珠117;手柄组件120,进风口121,蜂窝导流部122,连接部123,通孔124;风机组件130,风轮131;进风过滤部140,外罩141,进风网孔142,过滤器网143;导风件150,第一分割筋151a,第二分割筋151b,导流面15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风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装置100,主要包括主体部110、手柄组件120和风机组件130。此外,吹风装置还可以包括有加热组件和光源组件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具体而言,主体部110与手柄组件120相连,大致地形成了吹风装置的结构轮廓,其可被用于承载和容纳其余各部件,此外,手柄组件120还可用于形成手持部以供用户握持。主体部110具有出风口111,手柄组件120末端(参照附图中手柄组件120的下端)具有进风口121,风机组件130设于手柄组件120内,风机组件130上装有风轮131,风轮131可以设于风机组件130的轴端,风轮131旋转的时候由手柄组件120末端的进风口121吸入空气,由主体部110一端的出风口111吹出风。风机组件130的风轮131与手柄组件120上进风口121之间的距离L1不小于20毫米且不大于45毫米,例如,将L1设为20毫米、25毫米、31毫米、36毫米、45毫米等。当风机组件130的风轮131与手柄组件120上进风口121之间的距离过小时,经过进风口121的气流流速较大,气流对风轮131的冲击力较大,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用户体验感较差;当风机组件130的风轮131与手柄组件120上进风口121之间的距离过大时,气流经过进风口121后会较易扰流,影响气流的效率,而且也会因为扰流产生噪音,用户体验感较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风装置,该吹风装置对风机组件130与进风口121之间的距离进行了限定,可以减少气流产生涡流的现象,从而降低吹风装置的噪音。
另外,可以将风机组件130的中心轴线与手柄组件120的中心轴线共线或平行。
作为优选,该吹风装置对风机组件130与进风口121之间的距离L1进一步限定为不小于32毫米且不大于35毫米。兼顾了手柄组件120的长度尺寸要求,能够更加方便用户的握持,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用户需求。同时,是气流降噪较佳的间距,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噪音。
当然,对于不同大小的吹风装置等,风机组件130与进风口12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设置成大于35毫米或小于32毫米,以满足不同大小的吹风装置的降噪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风机组件130到进风口121的距离为L1,进风口121到主体部110的距离为L2,其中L1与L2的比值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该吹风装置通过控制风机组件130在手柄组件120中的位置范围,同样达到了减少气流产生涡流现象而实现降噪的目的。同时结合前述对L1的限定,能够使得手柄具有适当的长度来方便用户的握持,尤其是在32毫米≤L1≤35毫米时,结合L1与L2的比值,在降低噪音的同时,能够优化手柄组件120的长度尺寸。
另外,当L1和L2的比值在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时,风机组件130的出风侧到主体部110之间的距离适当,从而能够降低气流在整个流道内流通的过程中的噪音,进一步地优化降噪的效果。
优选地,可以将L1和L2的比值设为四分之一,以进一步地方便用户握持,同时避免用户握持手柄组件120时遮挡手柄组件120的末端进风,提高进风的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组件120的末端设有进风过滤部140(请参阅图2~图5),进风过滤部140遮蔽进风口121。从进风口121进入的气体中若含有杂质,会影响风机组件130对气体的排送,影响风机组件130的稳定性,且不方便吹风装置的清洁,同时杂质在排送过程中会碰撞风轮131产生噪音,为了更好地降噪,需要将气体中含有的杂质过滤掉。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进风过滤部140,能够对进入到吹风装置的气流进行过滤,以优化吹风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地,进风过滤部140外表面均匀分布着一定尺寸的进风网孔142,气流从网孔进入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后再流向风机组件130。本实施例中的进风过滤部140对进入进风口121的气流起到过滤杂质以降噪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过滤部140配置为沿手柄组件120的径向进风,进风位置在手柄组件120底部的侧围,避免进风口121的气流直接冲击风机产生较大噪音,稳定气流同时也能控制进风量。另外,通过侧围进风,能够使得手柄组件120具有更大的进风面积,增大吹风装置的进风量。为了更好地解决气流汇聚造成的涡流及噪音问题,进风过滤部140还包括对气流进行分割或引导气流朝向风机组件130流动的导风件150,请参阅图6,避免大风量同时进风,优化进风口121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150包括多个分割筋,多个分割筋沿手柄组件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避免大风量同时进风,经过分割筋分割后的气流噪音更小。
例如,请参阅图7,导风件15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分割筋151a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分割筋151b,两个第一分割筋151a将进风的腔在空间上分成两半,即形成在第一分割筋151a的两侧进风,第二分割筋151b位于两个第一支撑筋之间,将每侧的进风气流进行分割为多股,避免大风量同时进风,相较于大风量同时进风,经过分割筋分割后的气流噪音更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150具有导流面152,导流面152相对于手柄组件120的轴线倾斜,并对通入进风过滤部140的气流向风机组件130导流。请参阅图3,导流面152为斜面,斜面自导风件150的下方朝向电机方向倾斜延伸,斜面包括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第二延伸端比第一延伸端更加靠近导风件150的中心。斜面导风,避免风在进风口121涡流,给气流以导向作用,引导气流朝风机位置流动。
为了达到更好的导流效果,导风件150的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弧面,弧面倾斜延伸,并且朝向导向面倾斜,部分气流经过弧面的引导到达导向面,并经过导向面的引导流向电机,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过滤部140包括外罩141(请参阅图8)、位于外罩141内的过滤器网143以及位于过滤器网143内的导风件150,外罩141上具有进风网孔142,过滤器网143安装在过滤支架上,过滤网与过滤支架一般为一个组合件呈单个独立零件,通过固定部与手柄上的卡槽配合定位。进风网孔142、过滤器网143以及导风件150在手柄组件120的径向上相对。气流依次通过外罩141上的进风网孔142、外罩141内的过滤器网143以及过滤器网143内的导风件150后朝风机位置流动,避免了当大风量同时进风时,气流在内部容易造成涡流产生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过滤部140包括过滤腔以及位于过滤腔内的引流腔,引流腔内设有气流处理结构,气流处理结构配置为对进入过滤腔的气流分流,并朝风机组件130导流。过滤腔用于对进风气流进行杂质过滤;引流腔引导气流定向流动,给气流以导向作用,避免风在进风口121涡流;气流处理结构用于对进风气流进行分割分流,避免大风量同时进风。过滤腔、引流腔、气流处理结构在手柄组件120的径向上相对。进风气流依次通过过滤腔、引流腔、气流处理结构后朝风机位置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组件120内设有蜂窝导流部122(请参阅图9),蜂窝导流部122为塑料材质,蜂窝导流部122的横截面呈蜂窝形状用于分割气流且限定气流通道以达到导流目的,蜂窝导流部122位于风机组件130与进风口121之间。风机组件130包括风扇单元。蜂窝导流部122位于风扇单元的上方。从进风口121流入手柄组件120内部气流通路的气流经过蜂窝导流部122后进入风机组件130,避免气流经过进风口121直接进入电机产生涡流现象而产生较大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30与蜂窝导流部12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20mm。当风机组件130与蜂窝导流部122之间的间距过小时,经过蜂窝导流部122的气流流速较大,气流对风扇单元的冲击力较大,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用户体验感较差;当风机组件130与蜂窝导流部122之间的间距过大时,气流经过蜂窝导流部122后,气流进入间距后会较易扰流,影响气流的效率,而且也会因为扰流产生噪音,用户体验感较差。为兼顾手柄组件120的长度尺寸要求,气流降噪较佳的间距为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20mm。例如,将风机组件130与蜂窝导流部122之间的间距设为11mm、14mm、17mm、20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蜂窝导流部122的中心轴线与风机组件130的中心轴线共线或平行,使得流经蜂窝导流部122的气流能够尽可能的沿直线方向流向风扇单元,少部分不能沿直线方向流向风扇单元的气流也只需偏转较小的角度就能吹向风扇单元,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大致统一,减少了在气流通路中形成的气流小旋涡,从而降低湍流的形成,进而降低因湍流产生的噪音,并且能够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还便于风扇单元和降噪结构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蜂窝导流部122包括若干通孔124(请参阅图10),通孔124沿手柄组件120的轴向延伸,通孔124为多边形结构。通孔124包括靠近风机组件130的第一开口及与第一开口相对远离风机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尺寸相同或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优选地,通孔124的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使导流孔沿气流流动方向呈大致扩散状态,从而气流流出通孔124时,气流流动的范围更广,流速逐渐降低,对气流起到缓冲作用,一方面减弱了气流对风扇单元的冲击,另一方面减少涡流的形成,进而降低噪音,用户体验更好。此外,为了能够布局更多的多边形,相邻两个多边形共边,使得在梳理进风的同时,增大进风面积。优选地,多边形可以是六边形结构,更加利于空间内的通孔124布局与规划。通过蜂窝导流部122的设计,可以对气流进行分割,避免大风量同时进风到电机,相较于大风量同时进风,经过蜂窝导流部122分割后的气流噪音更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蜂窝导流部122上可以设置连接部123,连接部123与蜂窝导流部122相连,并沿蜂窝导流部122的周向延伸,且连接部123套设与手柄组件120内侧,并与手柄组件120相连。
手柄组件120内安装有消音棉,消音棉位于蜂窝导流部122与风机组件130之间,消音棉覆盖至少部分连接部123围成的空间,用于进行减震降噪。即自蜂窝导流部122向上延伸的结构主要用于压住消音棉进行消音棉的定位。消音棉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噪音,降低整机发出的声音感受,另一方面消音棉一般采用周向大范围环绕步骤,甚至环形布置,可以使得气流能够聚拢流向风机组件130,而不会和手柄组件120的内壁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另外,连接部123的周壁上可以设置镂空,可以将消音棉设于该镂空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主体部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3,第一端112具有后盖114及灯光显示结构115,第二端113设有出风结构,出风口111形成在出风结构上。界定第一端112指向第二端113的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灯光显示结构115包括灯罩、灯板116(请参阅图11)、设于灯板116上的若干灯珠117、用于散光的导光件,灯板116、导光件、灯罩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灯罩位于后盖114的外围,可以在第二端113的外环空间内进行颜色显示,方便用户观察。主体部110具有侧壁,灯罩构成吹风机外表面的一部分,灯罩过渡衔接侧壁与后盖114,使得吹风机的外观具有整体性。灯光显示结构115对吹风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模式等进行提示。优选地,吹风机上可以设置有传感器,在传感器检测到位于吹风装置前侧的物体的湿度或温度情况等,根据湿度或温度情况的不同可以呈现不同的发光色彩或发光模式。或者吹风装置可以根据吹风温度的不同来呈现不同的发光色彩或发光模式,通过发光模式可以提示用户当前吹风装置所处的工作状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替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出风口;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末端具有进风口;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手柄组件内,所述风机组件的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毫米且不大于4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的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2毫米且不大于3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进风口的距离为L1,所述进风口到所述主体部的距离为L2,其中L1与L2的比值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的末端设有进风过滤部,所述进风过滤部遮蔽所述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过滤部配置为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径向进风,且所述进风过滤部包括对气流进行分割或引导气流朝向所述风机组件流动的导风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多个分割筋,多个所述分割筋沿所述手柄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相对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轴线倾斜,并对通入所述进风过滤部的气流向所述风机组件导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过滤部包括外罩、位于外罩内的过滤器网以及位于过滤器网内的导风件,所述外罩上具有进风网孔,所述进风网孔、所述过滤器网以及所述导风件在所述手柄组件的径向上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过滤部包括过滤腔以及位于过滤腔内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内设有气流处理结构,所述气流处理结构配置为对进入所述过滤腔的气流分流,并朝所述风机组件导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内设有蜂窝导流部,所述蜂窝导流部位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蜂窝导流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2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导流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共线或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导流部包括若干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手柄组件的轴向延伸,所述通孔为多边形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内安装有消音棉,所述消音棉位于所述蜂窝导流部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后盖及灯光显示结构,所述第二端设有出风结构,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出风结构上。
CN202321071767.4U 2023-05-06 2023-05-06 吹风装置 Active CN219720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1767.4U CN219720000U (zh) 2023-05-06 2023-05-06 吹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1767.4U CN219720000U (zh) 2023-05-06 2023-05-06 吹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0000U true CN21972000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1767.4U Active CN219720000U (zh) 2023-05-06 2023-05-06 吹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0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2547B1 (en) Air purifier
RU2733158C2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CN212129012U (zh) 吹风机
JP2016503872A (ja) ガスバーナ
CN213550237U (zh) 拆装方便的毛发干燥装置
CN219720000U (zh) 吹风装置
CN113757141B (zh) 空气调节器用风扇装置
CN214630572U (zh) 一种电吹风
KR20010021837A (ko) 가정용 기구
CN113669307A (zh) 送风机
CN115750466A (zh) 送风机
CA2587859A1 (en) Venturi fan
CN117956923A (zh) 头发扩散器
KR102619417B1 (ko) 에어클린 팬
CN211747563U (zh) 一种高速静音吹风机
CN110848777B (zh) 油烟净化装置
CN111637549B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014434U (zh) 一种全预混壁挂炉用的消声装置及全预混壁挂炉
CN113738698A (zh) 用于园林吹风机的风叶机构和园林吹风机
CN219578441U (zh) 吹风机
CN219711879U (zh) 机头机构和风扇设备
EP4332383A2 (en) Blower
CN208480746U (zh) 一种无叶吹风机
CN211621393U (zh) 吹风机
CN219711880U (zh) 机头机构和风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