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1873U -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1873U
CN219711873U CN202320280940.5U CN202320280940U CN219711873U CN 219711873 U CN219711873 U CN 219711873U CN 202320280940 U CN202320280940 U CN 202320280940U CN 219711873 U CN219711873 U CN 219711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passage
fan
cover plat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09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荣
郭庆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09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1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1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1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流动通道的稳定性差且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该静音风机模组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以及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上机壳和下机壳扣设的空间内,上机壳和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上气道,下机壳与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下气道,上气道和下气道均至少为两条,上气道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下气道的一端连通,下气道的另一端与风机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气道与多气道的方式,有效的延长气道长度,削弱气体流动的能量,从而降低每条气道内的流量与压力,保证气道的稳定,从而减少气流噪音与运行不稳定产生的振动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背景技术
无创呼吸机适用于临床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该仪器可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使用中,应针对病人呼吸暂停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气道压力进行治疗。呼吸机均是通过风机和湿化器为患者提供适应气体,而且呼吸机是在患者一旁使用的,因此噪音较小尤为重要,而噪音的产生大多来自于风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气体流动所产生,目前呼吸机上的风机模组部分中从机壳进气口至风机进气口之间的气体流动通道较短且单一,使气体流动通道内气体流量和压力无法分散,从而造成气体流动通道的稳定性差且产生的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流动通道的稳定性差且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音风机模组,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机壳和所述下机壳扣设的空间内,所述上机壳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上气道,所述下机壳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下气道,所述上气道和所述下气道均至少为两条,所述上气道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下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下气道的内壁上设置降噪部。
优选地,所述下机壳内设置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均为“C”字型,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部内,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出口相背离。
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降噪减震部、上气道盖板以及下气道盖板,所述上气道盖板设置在所述上机壳内并形成所述上气道,所述下气道盖板设置在所述下机壳内并形成所述下气道,所述风机通过降噪减震部设置在所述上气道盖板和所述下气道盖板之间,所述上气道盖板上设置第一通风口,所述下气道盖板上设置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降噪减震部包括降噪减震棉和柔性支撑件,所述降噪减震棉设置在所述风机顶部与所述上气道盖板之间,所述柔性支撑件呈盆状,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件内,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底部设置与所述下气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顶部外周上设置延伸沿,所述延伸沿上设置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上机壳和所述下机壳相互扣合在所述延伸沿的边缘上。
优选地,还包括转接头,所述延伸沿上设置连接密封圈,所述转接头与所述风机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密封圈连接,所述转接头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位。
优选地,所述上机壳的进风管道内设置格栅,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所述格栅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机,包括上述的静音风机模组。
优选地,还包括湿化罐,所述湿化罐与所述静音风机模组的出气口连接。
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上机壳与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上气道,下机壳与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下气道,并且上下气道均至少为两条,上下气道之间连通,采用此种方式来延长气道长度,从而削弱气体流动的能量,并且分流气体,进而降低每条气道内的流量与压力,保证气道的稳定,最终保证整个静音风机模组的稳定运行,减少气流噪音与运行不稳定产生的振动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音风机模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上气道盖板的上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下气道盖板的下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气道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气道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设置在下机壳上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音风机模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机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机壳;2、下机壳;3、风机组件;4、上气道;5、下气道;6、降噪部;7、第一导风部;8、第二导风部;9、风机;10、降噪减震部;11、上气道盖板;12、下气道盖板;13、第一通风口;14、第二通风口;15、降噪减震棉;16、柔性支撑件;17、通孔;18、延伸沿;19、第三通风口;20、转接头;21、连接密封圈;22、压力传感器检测位;23、进风管道;24、格栅;25、流量传感器;26、湿化罐;27、进气口;28、出气口;29、固定板;30、消音棉;3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音风机模组,结合附图1所示,主要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以及风机组件3,其中通过上机壳1和下机壳2相互扣合形成整个静音风机模组的机壳部分,风机组件3设置在上机壳1和下机壳2扣设的空间内,风机组件用于产生吸力来从进气口27吸入气体,然后从出气口28处排出气体,在上机壳1和风机组件3之间形成上气道4,气体从进气口27进入之后优先进入到上气道4内,而本申请中上气道4设置为至少两条,能够通过分流的方式来降低每条气道内的流量和压力,保证气道的稳定,进而可以降低因气道不稳定产生的振动噪音,在下机壳2与风机组件3之间形成下气道5,下气道5也至少设置为两条,上气道4一端与进气口27连通,另一端与下气道5的一端连通,下气道5的另一端与风机组件连通,如此在上机壳1和下机壳2中分别设置的上气道4和下气道5的方式,能够尽可能的在静音风机模组上充分利用外壳部分空间来延长气体流通的通道,气道的延长能够充分的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削弱气体流动的能量,从而减少气流噪音。
本申请中,还在气道内设置降噪部6,具体的降噪部6设置在下气道5的内壁上。降噪部6可以采用消音棉,通过消音棉起到降噪隔音作用。
在本申请中结合附图1和附图2,在下机壳2内设置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两个导风部用于进行风的导向作用,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均为“C”字型,第一导风部7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部8,第二导风部8设置在第一导风部7内部,第一导风部7的出口和第二导风部8的出口相背离,风机组件3的底部的进气口与第二导风部8正对,气体能够沿着第一导风部7与下机壳2之间的空间移动到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之间,再进入到第二导风部8内,最终进入到风机组件3中,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形成两条气流通道。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均采用固定板29限位消音棉30的方式组成,固定板29与下机壳2固定连接,固定板29两端设置超同一方向的凸沿,消音棉30限制在固定板29上,再通过下气道盖板12来共同实现对消音棉30的限位,消音棉30还可以固定到固定板上,例如采用胶粘的方式,消音棉30的设置能够在气流通过时进行消音,进一步减少噪音外泄,而消音棉30的固定能够避免气流对其冲击,而导致气道不稳定。
如附图2所示,降噪部6整体呈上部具体凹槽的盘体结构,整体设置在下机壳2的内底部。
结合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风机组件3包括风机9、降噪减震部10、上气道盖板11以及下气道盖板12,如附图3-附图5以及附图8所示,上气道盖板11设置在上机壳1内并与上机壳1之间形成上气道4,上气道4为两条均与进风管道23连通,进风管道23和两个上气道4呈“Y”字形,如此两条气道对称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结合附图2、附图4、附图6以及附图9所示,下气道盖板12设置在下机壳2内并与下机壳2内的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形成下气道5,风机9通过降噪减震部10设置在上气道盖板11和下气道盖板12之间,降噪减震部10能够实现对风机9的减震降噪,同时在上气道盖板11上设置第一通风口13,上气道4与第一通风口13连接,气体能够从上气道4通过第一通风口13,第一通风口13位于进风管道23的正下方,如此使上气道4会下行经由挡板31在从第一通风口13通过,具体如附图3中气体流向所示。在下气道盖板12上设置第二通风口14,下气道5与第二通风口14连接,第二通风口14位于远离第一导风部7的开口的一端,气体在下机壳1内的流动方向如附图2中所示的气流方向,与上气道4相同的均是采用类似手段加长气流的流动通道,进一步的削弱气体内的能量,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连通,气体能够从第二通风口14进入到下气道5内。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降噪减震部10包括降噪减震棉15和柔性支撑件16,结合附图1和附图11所示,其中降噪减震棉15设置在风机9顶部与上气道盖板11之间,起到降噪减震作用,具体其可以选用消音棉。结合附图10,柔性支撑件16呈盆状,风机9设置在柔性支撑件16内部,在柔性支撑件16的底部设置与下气道5连通的通孔17,通孔17对应风机9的进气口设置,采用整体的柔性支撑件16来实现对风机9的安装,可以有效的减少风机转动传导到外部机壳上,柔性支撑件16可以采用硅胶材质。
还在柔性支撑件16的顶部外周上设置延伸沿18,延伸沿18上设置第三通风口19,第三通风口19连通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气体能够经过第三通风口19来实现上下机壳上的上气道4和下气道5的连通,上机壳1和下机壳2相互扣合在延伸沿18的边缘上,延伸沿18与柔性支撑件16一体设计,延伸沿18采用硅胶材质,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起到密封圈的作用,此种设计方式可以减少设备的配件,简化设备组装。
具体实施例中,还设置转接头20,转接头20用于实现风机9和后续湿化罐的连接,在延伸沿18上还设置连接密封圈21,转接头20与风机组件3通过连接密封圈21的密封连接,在转接头2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位22,可以另外设置压力传感器。
在上机壳1的进风管道23内还设置格栅24,进风管道23上设置流量传感器25,流量传感器25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格栅24的两侧,格栅的设置保持气道稳定性。
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包括上述的静音风机模组以及湿化罐26,湿化罐26与静音风机模组的出气口28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以及风机组件(3),所述风机组件(3)设置在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壳(2)扣设的空间内,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风机组件(3)之间形成上气道(4),所述下机壳(2)与所述风机组件(3)之间形成下气道(5),所述上气道(4)和所述下气道(5)均至少为两条,所述上气道(4)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气道(5)的一端连通,所述下气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道(5)的内壁上设置降噪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壳(2)内设置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所述第一导风部(7)和所述第二导风部(8)均为“C”字型,所述第一导风部(7)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风部(8),所述第二导风部(8)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部(7)内,所述第一导风部(7)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导风部(8)的出口相背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风机(9)、降噪减震部(10)、上气道盖板(11)以及下气道盖板(12),所述上气道盖板(11)设置在所述上机壳(1)内并形成所述上气道(4),所述下气道盖板(12)设置在所述下机壳(2)内并形成所述下气道(5),所述风机(9)通过降噪减震部(10)设置在所述上气道盖板(11)和所述下气道盖板(12)之间,所述上气道盖板(11)上设置第一通风口(13),所述下气道盖板(12)上设置第二通风口(14),所述第一通风口(1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减震部(10)包括降噪减震棉(15)和柔性支撑件(16),所述降噪减震棉(15)设置在所述风机(9)顶部与所述上气道盖板(11)之间,所述柔性支撑件(16)呈盆状,所述风机(9)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6)内,所述柔性支撑件(16)的底部设置与所述下气道(5)连通的通孔(17),所述通孔(17)对应所述风机(9)的进气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6)的顶部外周上设置延伸沿(18),所述延伸沿(18)上设置第三通风口(19),所述第三通风口(19)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1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4),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壳(2)相互扣合在所述延伸沿(18)的边缘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20),所述延伸沿(18)上设置连接密封圈(21),所述转接头(20)与所述风机组件(3)通过所述连接密封圈(21)连接,所述转接头(2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位(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壳(1)的进风管道(23)内设置格栅(24),所述进风管道(23)上设置流量传感器(25),所述流量传感器(25)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所述格栅(24)的两侧。
9.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化罐(26),所述湿化罐(26)与所述静音风机模组的出气口连接。
CN202320280940.5U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Active CN219711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0940.5U CN219711873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0940.5U CN219711873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1873U true CN219711873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0940.5U Active CN219711873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1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6379B2 (ja) 単段式ブロワ又は多段式ブロワ及び入れ子式渦形室及び/又は該渦形室のための羽根車
JP4995797B2 (ja) 持続的陽圧/非侵襲的陽圧喚起装置
CN111561484A (zh) 一种消音流道装置
WO2024093006A1 (zh) 一种呼吸机风道组件及便携式呼吸机
CN108591124B (zh) 风机装置及应用该风机装置的呼吸机
CN219711873U (zh)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CN213220169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呼吸机
CN219271849U (zh) 涡轮盒装置和呼吸机
CN214274049U (zh) 一种涡轮风道结构
CN212479715U (zh) 一种消音装置
CN108543180B (zh) 一种无创静音呼吸机
CN210977909U (zh) 呼吸机及其离心风机
CN208871691U (zh) 一种降噪风道
CN220385571U (zh) 一种一体式呼吸机
CN111561483A (zh) 一种消音装置
CN209221227U (zh) 一种呼吸机静音气道模组
CN221628505U (zh) 一种涡轮装置及呼吸机
CN202010337U (zh) 一种呼吸机的消音减震装置
CN219317274U (zh) 一种降噪装置、风机组件以及呼吸机
CN220979961U (zh) 一种涡轮风机降噪结构及呼吸机
CN215351334U (zh) 一种减震结构件及呼吸机
CN220268011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CN217091704U (zh) 适用于人体或动物使用的呼吸设备及呼吸动力装置
CN219412970U (zh) 一种呼吸机的降噪气动装置
CN212899155U (zh) 一种消音流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