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1648U -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1648U
CN219711648U CN202320731836.3U CN202320731836U CN219711648U CN 219711648 U CN219711648 U CN 219711648U CN 202320731836 U CN202320731836 U CN 202320731836U CN 219711648 U CN219711648 U CN 219711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hole
engine
cooling nozzle
pisto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18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明
任忠生
李栋
刘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engpai Industrial Technology We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18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1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1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1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连接于外部发动机的机体,活塞冷却喷嘴面向发动机中活塞的活塞进油口;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本申请的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可以减小活塞的磨损。

Description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活塞冷却喷嘴用于对活塞本体喷射机油进行冷却,但是活塞冷却喷嘴喷射的机油会飞溅到发动机的气缸套壁面,由于气缸内压力较低,气缸套壁面的机油会窜入气缸内造成机油损耗。
为了解决机油窜入气缸造成机油损耗的问题,现有的活塞冷却喷嘴提高了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压力,从而使得在低速低负荷的情况下,发动机机体油道内的机油压力低于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压力,从而使活塞冷却喷嘴不喷机油,使机油无法进入气缸内,以避免机油损耗。
但是,活塞为钢材料时,由于钢的硬度较大,在低速活塞冷却喷嘴不喷机油时,会使钢活塞销孔处的机油减少,造成润滑不畅,容易造成活塞的磨损,影响活塞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可以减小活塞的磨损。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冷却喷嘴连接于外部发动机的机体,活塞冷却喷嘴面向发动机中活塞的活塞进油口;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
可选的,发动机在第一负荷状态时,第二通孔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为封闭状态;发动机在第二负荷状态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连通状态,其中,发动机在第一负荷状态下的负荷小于第二负荷状态下的负荷。
可选的,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压力调节阀,以调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开合。
可选的,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均为单向阀。
可选的,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可选的,第二通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
可选的,活塞冷却喷嘴还包括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一通孔的开口方向,以改变液体的流向。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活塞销和活塞冷却喷嘴,活塞本体设置有活塞进油口和第四通孔,第四通孔贯通活塞本体的侧壁,活塞进油口设置于活塞本体的底部,活塞进油口朝向活塞冷却喷嘴,活塞销设置于第四通孔内,连接于活塞本体和发动机的连杆。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气缸和活塞,活塞冷却喷嘴设置于机体上,活塞设置于气缸内。
可选的,气缸包括气缸套,气缸套套设于气缸内,活塞连接于气缸套。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连接于外部发动机的机体,活塞冷却喷嘴面向发动机中活塞的活塞进油口;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本申请的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可以减小活塞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活塞冷却喷嘴;
110-第一通孔;
120-第二通孔;
130-第三通孔;
200-活塞;
210-活塞本体;
220-活塞销;
300-发动机;
310-机体;
320-气缸;
330-气缸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机油窜入气缸造成机油损耗的问题,现有的活塞冷却喷嘴提高了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压力,从而使得在低速低负荷的情况下,发动机机体油道内的机油压力低于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压力,从而使活塞冷却喷嘴不喷机油,使机油无法进入气缸内,以避免机油损耗。
但是,活塞为钢材料时,由于钢的硬度较大,在低速活塞冷却喷嘴不喷机油时,会使钢活塞销孔处的机油减少,造成润滑不畅,容易造成活塞的磨损,影响活塞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活塞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当发动机在爆发压力较小时,第二通孔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为封闭状态,发动机内的机油只通过第二通孔喷射至活塞,从而对活塞进行润滑,以减小活塞的磨损。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
为了解决机油窜入气缸造成机油损耗的问题,现有的活塞冷却喷嘴提高了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压力,从而使得在低速低负荷的情况下,发动机机体油道内的机油压力低于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压力,从而使活塞冷却喷嘴不喷机油,使机油无法进入气缸内,以避免机油损耗。但是,活塞为钢材料时,由于钢的硬度较大,在低速活塞冷却喷嘴不喷机油时,会使钢活塞销孔处的机油减少,造成润滑不畅,容易造成活塞的磨损,影响活塞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连接于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面向活塞,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活塞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当发动机在爆发压力较小时,第二通孔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为封闭状态,发动机机体内的机油只通过第二通孔喷射至活塞,从而对活塞进行润滑,以减小活塞的磨损。
随着发动机爆发压力及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发动机内的活塞承受更高的热负荷,活塞冷却喷嘴作为降低活塞热负荷的重要部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活塞冷却喷嘴100连接于外部发动机300的机体310,活塞冷却喷嘴100面向发动机300中活塞200的活塞进油口,以对活塞进油口喷射机油,在发动机300不断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活塞200进行冷却;另一方面,可以对活塞200进行润滑,以使活塞200正常工作。
具体的,活塞冷却喷嘴100朝向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均连接于发动机300的机体310和活塞冷却喷嘴100,以将发动机300机体310内的机油传递给活塞冷却喷嘴100,进而喷射至活塞进油口,以对活塞200进行冷却和润滑。
其中,第一通孔110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100的供液压力。在发动机300机体310内的机油传递给活塞冷却喷嘴100的过程中,机体310内的机油对活塞冷却喷嘴100产生供液压力,在活塞冷却喷嘴100对活塞进油口喷射机油的过程中,活塞冷却喷嘴100对活塞进油口产生喷液压力。
由于第一通孔110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100的供液压力,当供液压力大于第一通孔110的喷液压力时,机体310内的机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传递至活塞冷却喷嘴100,进而喷射至活塞进油口,以对活塞200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当供液压力小于第一通孔110的喷液压力时,机体310内的机油只通过喷液压力更小的第二通孔120传递至活塞冷却喷嘴100,由于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更小,并且机油只通过第二通孔120传递至活塞冷却喷嘴100,活塞冷却喷嘴100内的机油较少,较少的机油喷射至活塞进油口,不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传递至发动机300的气缸320,同时,可以润滑活塞200内的活塞销220,可以减小活塞200的磨损。
可选的,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时,第二通孔120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110为封闭状态;发动机300在第二负荷状态时,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均为连通状态,其中,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下的负荷小于第二负荷状态下的负荷。
具体的,由于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下的负荷小于第二负荷状态下的负荷,从而使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下发动机300的爆发压力较小,发动机300内的活塞200处于较低的热负荷状态,第二通孔120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110为封闭状态,发动机300机体310内的机油只通过第二通孔120进入活塞冷却喷嘴100,少量的机油通过活塞冷却喷嘴100喷射至活塞200,从而对活塞200进行润滑,以减小活塞200的磨损。
当发动机300处于第二负荷状态下,发动机300的爆发压力较大,发动机300内的活塞200处于较高的热负荷状态,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均为连通状态,可以使发动机300机体310内的机油通过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进入活塞冷却喷嘴100,大量的机油通过活塞冷却喷嘴100喷射至活塞200,一方面,可以对活塞200进行润滑;另一方面,可以对活塞200进行冷却,以使活塞200正常工作。
可选的,第一通孔110内设置有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通孔120内设置有第二压力调节阀,以调节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的开合。具体的,由于第一通孔110内设置有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通孔120内设置有第二压力调节阀,以调节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的开合,可以在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的作用下,通过机体310内机油供液压力和活塞冷却喷嘴100喷液压力的差,实现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的开合,以根据发动机300的不同负荷状态,调整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的开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均为单向阀。具体的,由于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均为单向阀,可以使机体310内机油的供液压力大于活塞冷却喷嘴100的喷液压力时,只通过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或者只通过第二通孔120将机油传递至活塞冷却喷嘴100,以避免过多的机油通过活塞冷却喷嘴100回流至发动机300的机体310,以避免发动机300出现故障。
可选的,第二通孔120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10的直径。具体的,由于第二通孔120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10的直径,一方面,可以使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小于第一通孔110的喷液压力,从而使机体310内的机油根据发动机300不同的负荷状态传递至第一通孔110和者第二通孔120或者只传递至第二通孔120,从而满足发动机300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对活塞200的冷却和润滑;另一方面,当发动机300处于第一负荷,机体310内的机油只通过第二通孔120传递至活塞冷却喷嘴100时,可以确保通过的机油较少,以使较少的机油喷射至活塞200,在润滑活塞200的同时,避免过多的机油进入发动机300的气缸320,造成机油的损耗。
可选的,第二通孔120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具体的,由于第二通孔120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可以避免机体310内机油的供液压力过大时,对第二通孔120施加过大的的压力,从而造成第二通孔120的破坏,甚至损坏活塞冷却喷嘴100,影响发动机300的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活塞冷却喷嘴100还包括第三通孔130,第三通孔130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一通孔110的开口方向,以改变液体的流向。具体的,由于活塞冷却喷嘴100还包括第三通孔130,第三通孔130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一通孔110的开口方向,当机油进入活塞冷却喷嘴100后,进入活塞冷却喷嘴100的机油和喷射至活塞进油口的机油不在相同的方向,从而通过第三通孔130改变机油的流向,以使活塞冷却喷嘴100内的机油可以喷射至活塞进油口,以对活塞200进行冷却和润滑。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200,包括活塞本体210、活塞销220和活塞冷却喷嘴100,活塞本体210设置有活塞进油口和第四通孔,第四通孔贯通活塞本体210的侧壁,活塞进油口设置于活塞本体210的底部,活塞进油口朝向活塞冷却喷嘴100,活塞销220设置于第四通孔内,连接于活塞本体210和发动机300的连杆。
具体的,活塞200作为发动机300气缸320中往复运动的零件,承受发动机300气缸320中的燃烧压力,并将其通过连杆传递给曲轴,进而推动车轮的前进。在发动机300处于不同的负荷时,活塞200具有不同的热负荷。当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时,活塞200具有较低的热负荷,第一通孔110封闭,第二通孔120连通,以使少量的机油通过活塞冷却喷嘴100喷射至活塞进油口,以润滑活塞销220,减小活塞200的磨损,同时,避免过多的机油进入发动机300的气缸320,避免机油损耗。
当发动机300在第二负荷状态时,活塞200具有较高的热负荷,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均连通,以使大量的机油通过活塞冷却喷嘴100喷射至活塞进油口,以冷却和润滑活塞200,使发动机300正常工作。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300,包括机体310,气缸320和活塞200,活塞冷却喷嘴100设置于机体310上,活塞200设置于气缸320内。
具体的,由于活塞冷却喷嘴100设置于发动机300的机体310上,活塞200设置于气缸320内,发动机300机体310内的机油通过传递至活塞冷却喷嘴100,进而喷射至活塞200,以对活塞200进行冷却和润滑,以使发动机300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均可以正常工作。
可选的,气缸320包括气缸套330,气缸套330套设于气缸320内,活塞200连接于气缸套330。具体的,由于气缸320包括气缸套330,气缸套330套设于气缸320内,活塞200连接于气缸套330,可以避免活塞200与发动机300的气缸320直接接触,以避免活塞200对发动机300的气缸320造成磨损,从而避免活塞200对发动机300的气缸320造成损坏。
本申请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100、活塞200及发动机300的工作过程如下:发动机300包括机体310,气缸320、气缸套330和活塞200,气缸套330套设于气缸320内,活塞200连接于气缸套330。活塞200包括活塞本体210、活塞销220和活塞冷却喷嘴100,活塞销220连接于活塞本体210和发动机300的连杆,活塞进油口设置于活塞本体210的底部,活塞进油口朝向活塞冷却喷嘴100。
其中,活塞冷却喷嘴100朝向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第一通孔110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120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100的供液压力。
具体的,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时,第二通孔120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110为封闭状态;发动机300在第二负荷状态时,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均为连通状态,其中,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下的负荷小于第二负荷状态下的负荷。
由于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下的负荷小于第二负荷状态下的负荷,从而使发动机300在第一负荷状态下发动机300的爆发压力较小,发动机300内的活塞200处于较低的热负荷状态,第二通孔120为连通状态,第一通孔110为封闭状态,发动机300机体310内的机油只通过第二通孔120进入活塞冷却喷嘴100,少量的机油通过活塞冷却喷嘴100喷射至活塞200,从而对活塞200进行润滑,以减小活塞200的磨损。
本申请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连接于外部发动机的机体,活塞冷却喷嘴面向发动机中活塞的活塞进油口;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本申请的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可以减小活塞的磨损。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连接于外部发动机的机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面向所述发动机中活塞的活塞进油口;
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朝向所述活塞进油口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喷液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喷液压力小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的供液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在第一负荷状态时,所述第二通孔为连通状态,所述第一通孔为封闭状态;
所述发动机在第二负荷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连通状态,其中,所述发动机在所述第一负荷状态下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二负荷状态下的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压力调节阀,以调节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均为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方向,以改变液体的流向。
8.一种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本体、活塞销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所述活塞本体设置有活塞进油口和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贯通所述活塞本体的侧壁,所述活塞进油口设置于所述活塞本体的底部,所述活塞进油口朝向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所述活塞销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内,连接于所述活塞本体和所述发动机的连杆。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气缸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所述活塞冷却喷嘴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气缸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套,所述气缸套套设于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连接于所述气缸套。
CN202320731836.3U 2023-04-06 2023-04-06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Active CN219711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1836.3U CN219711648U (zh) 2023-04-06 2023-04-06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1836.3U CN219711648U (zh) 2023-04-06 2023-04-06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1648U true CN21971164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1836.3U Active CN219711648U (zh) 2023-04-06 2023-04-06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1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7848B2 (en) Connecting rod with lubricant tube
US6481389B2 (en) Piston oil-cooling device in an engine
AU769777B2 (en) Piston lubrication & coolant path
JP5691511B2 (ja)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CN205013072U (zh) 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润滑冷却组合式结构
CN219711648U (zh) 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及发动机
US6866011B1 (en) Block-mounted piston squirter
CN203130183U (zh) 发动机及包括其的汽车
JP2012117456A (ja) エンジンの給油装置
CN114251152A (zh) 内燃机的销连接副的润滑机构
CN111622856A (zh) 一种v型布置的活塞组
CN106812564B (zh) 发动机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748434B (zh) 一种汽油机钢活塞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81875A (zh) 一种螺杆压缩机
CN210977702U (zh) 一种汽油机钢活塞
CN105545443A (zh)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
CN207687176U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
CN112128008B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油道结构
KR101411235B1 (ko) 커넥팅 로드용 부시
CN219691973U (zh) 内燃机的连杆、内燃机及车辆
CN216741910U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的复合润滑系统
CN219529155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体供油油路结构
CN215672655U (zh) 一种曲轴以及柱塞泵
CN216666238U (zh) 一种飞机低速重载接头衬套润滑油路结构
WO2021248603A1 (zh) 一种连杆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0

Address after: No. 01877 Haiyuan Road, Yangzi Street, Binhai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1108

Patentee after: Weichai Pengpai Industrial Technology (Weif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before: WEICHAI POW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