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0326U -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0326U
CN219710326U CN202320970565.7U CN202320970565U CN219710326U CN 219710326 U CN219710326 U CN 219710326U CN 202320970565 U CN202320970565 U CN 202320970565U CN 219710326 U CN219710326 U CN 219710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allboard
steel member
drag reduction
end wall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05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清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05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0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0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0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包括钢构件,相邻钢构件首尾拼接,钢构件为异型钢结构,其包括承接端墙板、插入端墙板以及垂直焊接在承接端墙板与插入端墙板中间的连接墙板,承接端墙板上对称焊接有一对承接端开口钢管,插入端墙板上焊接有一对连接板,钢构件的连接板卡入相邻钢构件的承接端开口钢管内。本申请克服了现阶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大幅度降低钢材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
现阶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存在的缺点为:第一,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第二,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第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无法循环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大幅度降低钢材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无法保证以及现浇、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包括钢构件,相邻钢构件首尾拼接,钢构件为异型钢结构,其包括承接端墙板、插入端墙板以及垂直焊接在承接端墙板与插入端墙板中间的连接墙板,承接端墙板上对称焊接有一对承接端开口钢管,插入端墙板上焊接有一对连接板,钢构件的连接板卡入相邻钢构件的承接端开口钢管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承接端开口钢管沿钢构件高度方向贯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承接端墙板与相邻钢构件的插入端墙板拼接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预制混凝土构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内均匀对称设置有构造筋,构造筋顶部设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与承接端墙板和插入端墙板接头位置预留有连接件容纳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钢构件的内表面喷涂有减阻层一,外表面喷涂有减阻层二。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减阻层一和减阻层二为喷涂在钢构件表面的减阻涂层,减阻涂层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钢构件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空隙内填充有填充物二。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填充物二采用速凝浆液。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进一步的,钢构件还包括L型钢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克服了现阶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克服了其钢材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钢构件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大幅度降低钢材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设置,施工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构件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立面图。
附图标记:
1、钢构件;1.1、连接墙板;1.2、承接端墙板;1.3、插入端墙板;1.4、承接端开口钢管;1.5、连接板;2、预制混凝土构件;2.1、构造筋;2.2、吊环;2.3、连接件容纳孔;2.4、混凝土主体;3、填充物二;4、减阻层一;5、减阻层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包括钢构件1,钢构件1为异型钢结构,相邻钢构件1首尾拼接,其包括承接端墙板1.2、插入端墙板1.3及垂直焊接在承接端墙板1.2与插入端墙板1.3中间的连接墙板1.1,承接端墙板1.2与相邻钢构件1的插入端墙板1.3拼接形成用于插入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空腔,空腔内插入预制混凝土构件2,承接端墙板1.2上对称焊有一对承接端开口钢管1.4,插入端墙板1.3上垂直焊接有一对连接板1.5,钢构件1的连接板1.5卡入相邻钢构件1的承接端开口钢管1.4内。
连接墙板1.1根据装配式钢板-桩组合围护结构中的桩间净距设置。
连接板1.5钢板厚度和粗细不超过承接端开口钢管1.4之间形成的空隙。
承接端开口钢管1.4沿钢构件1高度方向贯通设置。
预制混凝土构件2包括混凝土主体2.4,混凝土主体2.4内均匀对称设置有构造筋2.1,构造筋2.1顶部设有吊环2.2;预制混凝土构件2与承接端墙板1.2和插入端墙板1.3接头位置预留有连接件容纳孔2.3,连接件容纳孔2.3沿着预制混凝土构件2径向对称设置一对,连接件容纳孔2.3应大于承接端开口钢管1.4与连接板1.5组合的大小。
钢构件1与预制混凝土构件2之间空隙内填充有填充物二3,填充物二3、采用速凝浆液。
钢构件1的内表面喷涂有减阻层一4,外表面喷涂有减阻层二5,减阻层一4可以降低钢构件1与填充物一、填充物二3之间的摩阻力。减阻层二5可以降低钢构件1与填充物二3之间的摩阻力。
减阻层一4和减阻层二5为喷涂在钢构件1表面的减阻涂层,减阻涂层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例如:BAM、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
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克服了现阶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克服了其钢材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钢构件1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大幅度降低钢材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设置,施工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
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装配式钢板-桩组合围护结构施工图设计,在工厂加工制作钢构件1、预制混凝土构件2及其相关构配件,并运至施工现场,其中相关构配件为钢制导墙、固定连接件等。
其中,钢构件1制作:在钢构件1内表面喷涂减阻层一4,在钢构件1外表面喷涂减阻层二5,同时加工制作减阻层三。
步骤二,整平施工现场,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
步骤三,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围护结构具体位置。
步骤四,开挖导墙沟槽,并施作导墙,导墙采用钢结构型式沿着基坑封闭成环,代替冠梁将所有外包防水装配式钢板-桩组合围护结构单元连成整体。
步骤五,按照施工图设计,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采用成槽设备开挖围护结构沟槽,并清底。
步骤六,利用吊车将钢构件1吊入围护结构沟槽内,同时,将围护结构沟槽内泥浆排出。
步骤七,将钢构件1与钢制导墙连接固定。
步骤八,利用吊车将预制混凝土构件2调入钢构件1内。
步骤九,在步骤七和步骤八实施过程中需避免磕碰喷涂在钢构件1内、外表面的减阻层一4和减阻层二5,例如在钢构件1外表面、预制混凝土构件2外表面设置防撞垫块。
步骤十,在每幅槽段内两端钢构件1处设置防护板,防止填充物一淤塞相邻钢构件1形成空腔。
步骤十一,在钢构件1与地层之间的空隙内注入填充物一。
步骤十二,在钢构件1与预制混凝土构件2之间的空隙内注入填充物二3,完成第一幅外包防水围护结构单元施工。
步骤十三,重复步骤一到步骤十二,至完成第二幅围护结构单元施工。
步骤十四,重复步骤十三,至完成半个基坑的围护结构单元施工。
步骤十五,按照施工图设计,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在已施工完成的围护结构间采用成槽设备开挖围护结构沟槽,并清底,同时清除已成型围护结构防护板外侧的填充物一。
步骤十六,重复步骤六到步骤九及步骤十一至步骤十二,完成第二幅围护结构单元施工。
步骤十七,重复步骤十六,至完成整个基坑的围护结构单元施工。
步骤十八,在基坑开挖时,利用基坑内侧钢构件1上设置的钢牛腿,架设钢围檩和钢支撑,形成支护体系。
步骤十九,基坑开挖至基底后,分段施作底板防水并浇筑底板。
步骤二十,在浇筑侧墙前,若浇筑范围内存在设置的钢牛腿,则应提前拆除,将减阻层三敷设在钢构件1表面。
步骤二十一,在减阻层三表面敷设防水卷材,绑扎侧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步骤二十二,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且强度达到90%后,拔除钢构件1。
步骤二十三,与钢构件1拔除同步,在钢构件1拔除后填充物二3、填充物一、减阻层三所形成的空隙内注入填充物三,完成装配式钢板-桩组合围护结构施工。
填充物一、填充物二3、填充物三均采用速凝浆液。减阻层一4和减阻层二5为喷涂在钢构件1表面的减阻涂层,减阻涂层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例如:BAM、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
减阻层三包括板体和喷涂在板体上的减阻涂层,减阻涂层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例如:BAM、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钢构件1还包括L型钢构件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构件(1),相邻钢构件(1)首尾拼接,钢构件(1)为异型钢结构,其包括承接端墙板(1.2)、插入端墙板(1.3)以及垂直焊接在承接端墙板(1.2)与插入端墙板(1.3)中间的连接墙板(1.1),承接端墙板(1.2)上对称焊接有一对承接端开口钢管(1.4),插入端墙板(1.3)上焊接有一对连接板(1.5),钢构件(1)的连接板(1.5)卡入相邻钢构件(1)的承接端开口钢管(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端开口钢管(1.4)沿钢构件(1)高度方向贯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端墙板(1.2)与相邻钢构件(1)的插入端墙板(1.3)拼接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预制混凝土构件(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2)包括混凝土主体(2.4),混凝土主体(2.4)内均匀对称设置有构造筋(2.1),构造筋(2.1)顶部设有吊环(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2)与承接端墙板(1.2)和插入端墙板(1.3)接头位置预留有连接件容纳孔(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构件(1)的内表面喷涂有减阻层一(4),外表面喷涂有减阻层二(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阻层一(4)和减阻层二(5)为喷涂在钢构件(1)表面的减阻涂层,减阻涂层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构件(1)与预制混凝土构件(2)之间空隙内填充有填充物二(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填充物二(3)采用速凝浆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构件(1)还包括L型钢构件。
CN202320970565.7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Active CN219710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0565.7U CN219710326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0565.7U CN219710326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0326U true CN219710326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5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0565.7U Active CN219710326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0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86295U (zh) 一种复合装配式地下结构
CN114808924B (zh)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0777850A (zh) 既有管廊地下空间及其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3513041A (zh)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CN111980063A (zh) 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24581A (zh) 预制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9710326U (zh) 一种装配式围护结构
CN110117959B (zh)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202247719U (zh) 对应形波纹预应力抗沉降桥梁涵管
CN111877383A (zh) 一种基于沉井法的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980064B (zh)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浅埋区间预制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452765U (zh) 一种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结构
CN211421179U (zh) 既有管廊地下空间及其支护结构
CN211172070U (zh) 一种拼装型钢筋混凝土构件装配式悬壁挡土墙结构
CN112942374A (zh) 一种明挖暗支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6180765A (zh) 一种装配式钢板-桩组合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725322A (zh) 基坑边坡塔吊施工工法
CN111254965A (zh) 一种注浆型再生混凝土预制墩基础及其制作方法
CN217557020U (zh) 一种园林先行免砌u型预制后浇带
CN219653726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芯
CN212671008U (zh) 一种用于逆作法施工的桩柱结构
CN210263110U (zh) 一种地下室承台和地梁预制模板装置
CN220080034U (zh) 一种可主动控制变形的支撑系统
CN220080040U (zh) 一种可主动控制变形的混凝土轴力伺服支撑系统
CN217325470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装配式挡土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