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9249U -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9249U
CN219709249U CN202320881223.8U CN202320881223U CN219709249U CN 219709249 U CN219709249 U CN 219709249U CN 202320881223 U CN202320881223 U CN 202320881223U CN 219709249 U CN219709249 U CN 219709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rtex
phase separation
turbulence
channel
horizont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12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昌明
蒋青
伍波
向亚东
彭金城
尹林
朱红青
邹祝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Optics Vall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ngquan Water Industrial Joint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Optics Vall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ngquan Water Industrial Joint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Optics Vall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ngquan Water Industrial Joint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Optics Vall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12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9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9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9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机构、悬浮污泥区、三相分离区以及出水槽;所述悬浮污泥区内设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扰流通道,若干数量的所述第一扰流壁和所述第二扰流壁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一扰流通道的流速和第二扰流通道的出口流速不一致,导致活性污泥在扰流单元内产生涡流扰动,从而使得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此外间歇气体搅拌,强化扰流产生的水力剪切力,有助于颗粒污泥形成,提高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背景技术
以生物滤池为代表的生物膜法因具有生物脱氮效率高、占地小、污泥产量少、微生物种类多、出水感观好、没有污泥膨胀等特点,而常被应用于污水厂二级生化处理,由于生物膜法对进水水质要求严苛,需要在其前端设置预处理单元,通常为初沉池或者水解酸化池。初沉池需要外加PAC或PAFS等絮凝剂进行混合絮凝沉淀反应,在去除SS的同时也将碳源去除,造成出水碳源流失严重,后续生物膜法需要外加碳源进行生物脱氮,导致药剂投加量高,运行成本显著增加。水解酸化池虽然不需要投加药剂去除SS,但由于缺少悬浮污泥的措施,导致污泥中的微生物不能充分与污水发生反应,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影响后续生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解决目前的水解酸化池或初沉池存在缺少悬浮污泥措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机构、悬浮污泥区、三相分离区以及出水槽;
所述悬浮污泥区内设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扰流通道,所述扰流通道包括沿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的第一扰流通道和第二扰流通道,所述第一扰流通道的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其出口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扰流通道的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其出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所述三相分离区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若干开口朝下的三相分离单元,相邻两个所述三相分离单元之间形成分离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数量第一扰流壁和第二扰流壁,所述第一扰流壁和第二扰流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扰流通道或所述第二扰流通道,所述第一扰流壁从下向上延伸并向第一水平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扰流壁从下向上延伸并向第二水平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反,若干数量的所述第一扰流壁和所述第二扰流壁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三相分离单元组,相邻两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包括若干个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三相分离单元,一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与另一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之间形成所述分离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单元包括集气罩和排气管,上下相邻两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的所述集气罩之间形成所述分离通道,所述集气罩形成有开口向下的集气腔,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集气腔的上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区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设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所述出水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上附着有有利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总管以及若干进水分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总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分水口,所述进水分管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的管壁并与所述分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分管设有朝上开口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悬浮污泥区。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槽位于所述池体水平方向上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为悬浮球填料和/或斜管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滤池中设置扰流装置,若干数量的所述第一扰流壁和所述第二扰流壁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一扰流通道的流速和第二扰流通道的出口流速不一致,导致活性污泥在扰流单元内产生涡流扰动,从而使得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此外间歇气体搅拌,强化扰流产生的水力剪切力,有助于颗粒污泥形成,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厌缺氧生物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进水机构;21、进水总管;211、进水口;22、进水分管;221、出水口;3、悬浮污泥区;31、扰流装置;311、第一扰流通道;312、第二扰流通道;313、第一扰流壁;314、第二扰流壁;4、三相分离区;41、三相分离器;411、三相分离单元组;4111、三相分离单元;41111、集气罩;42、分离通道;43、填料;5、出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包括池体1,池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机构2、悬浮污泥区3、三相分离区4以及出水槽5;悬浮污泥区3内设有扰流装置31,扰流装置31包括若干扰流通道,扰流通道包括沿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的第一扰流通道311和第二扰流通道312,第一扰流通道311的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其出口的投影面积,第二扰流通道312的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其出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三相分离区4设有三相分离器41,三相分离器41包括若干开口朝下的三相分离单元4111,相邻两个三相分离单元4111之间形成分离通道42。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池中设置扰流装置31,若干数量的第一扰流壁313和第二扰流壁314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一扰流通道311的流速和第二扰流通道312的出口流速不一致,导致活性污泥在扰流单元内产生涡流扰动,从而使得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此外间歇气体搅拌,强化扰流产生的水力剪切力,有助于颗粒污泥形成,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31包括若干数量第一扰流壁313和第二扰流壁314,第一扰流壁313和第二扰流壁314之间形成第一扰流通道311或第二扰流通道312,第一扰流壁313从下向上延伸并向第一水平方向倾斜,第二扰流壁314从下向上延伸并向第二水平方向倾斜,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相反,若干数量的第一扰流壁313和第二扰流壁314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由此,通过第一扰流通道311的污水的流速与通过第二扰流通道312的污水的流速不同,因此形成流速差,水的剪切力加剧了污泥之间的碰撞,使污泥颗粒化,因此提高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三相分离器41包括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三相分离单元组411,相邻两组三相分离单元组411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三相分离单元组411包括若干个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三相分离单元4111,一组三相分离单元组411的三相分离单元4111与其相邻的另一组三相分离单元组411的三相分离单元4111之间形成分离通道42,三相分离单元4111的主要作用为阻止污泥继续上浮,将污泥和水进行分离,污泥被拦截后回流至悬浮污泥区3,继续处理污水。
进一步地,为了搅拌泥水混合物,可在池体1中间歇通入气体,对污泥和污水进行搅拌能够使污泥保持悬浮,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为了方便池体1内部气体的排出,三相分离单元4111包括集气罩41111和排气管(图中未示出),上下相邻两组三相分离单元组411的集气罩41111之间形成分离通道42,集气罩41111形成有开口向下的集气腔,排气管与集气腔的上端连通,集气腔中的气体由排气管排出。
进一步地,分离通道4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三相分离器4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泥悬浮至三相分离区4,同时分离通道42的设置不会影响污水向上流动,实现泥水分离。
进一步地,为了截留颗粒较小的污泥以及其他杂质,三相分离区4内设有填料43,填料43设于三相分离器41和出水槽5之间。填料43上附着有有利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填料43为悬浮球填料和/或斜管填料,若采用的是斜管填料,则仅进行物理的泥水分离;若采用的是悬浮球填料、火山岩填料、陶粒填料等作为填料则不仅具有泥水分离效果,这些填料43由于比表面积大,填料43表面容易生长微生物,形成生物膜,由此可以提高生化处理效果。
进一步地,进水机构2包括进水总管21以及若干进水分管22,进水总管2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211,进水总管21的管壁上开设有分水口,进水分管22连接于进水总管21的管壁并与分水口连通,进水分管22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221,出水口221也可朝上开口,出水口221连通悬浮污泥区3,开设多个进水分管22有利于污水顺利流入池体1中,且降低堵塞的概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污水的均匀性,有利于污水与污泥充分发生反应。
进一步地,出水槽5位于池体1水平方向上的中部,该设置有利于污水顺利流出池体1,不易产生死水区。
进一步地,池体1还设有回流管(图中未示出),回流管连通池体1内部,用于使下道工序中的硝化液回流至池体1内,进一步为池体1内制造缺氧环境。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设置有扰流装置31,若干数量的第一扰流壁313和第二扰流壁314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一扰流通道311的流速和第二扰流通道312的出口流速不一致,导致活性污泥在扰流单元内产生涡流扰动,从而使得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此外间歇气体搅拌,强化扰流产生的水力剪切力,有助于颗粒污泥形成,提高处理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机构、悬浮污泥区、三相分离区以及出水槽;
所述悬浮污泥区内设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扰流通道,所述扰流通道包括沿水平方向交错布置的第一扰流通道和第二扰流通道,所述第一扰流通道的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其出口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扰流通道的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其出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所述三相分离区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若干开口朝下的三相分离单元,相邻两个所述三相分离单元之间形成分离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数量第一扰流壁和第二扰流壁,所述第一扰流壁和第二扰流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扰流通道或所述第二扰流通道,所述第一扰流壁从下向上延伸并向第一水平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扰流壁从下向上延伸并向第二水平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反,若干数量的所述第一扰流壁和所述第二扰流壁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三相分离单元组,相邻两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包括若干个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三相分离单元,一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与另一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之间形成所述分离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单元包括集气罩和排气管,上下相邻两组所述三相分离单元组的所述集气罩之间形成所述分离通道,所述集气罩形成有开口向下的集气腔,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集气腔的上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区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设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所述出水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上附着有有利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总管以及若干进水分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总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分水口,所述进水分管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的管壁并与所述分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分管设有朝上开口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悬浮污泥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位于所述池体水平方向上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缺氧生物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悬浮球填料和/或斜管填料。
CN202320881223.8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Active CN219709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1223.8U CN21970924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1223.8U CN21970924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9249U true CN219709249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1223.8U Active CN21970924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9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5631B1 (ko) 오염수 처리장치
CN102531162A (zh) 首格升流式abr反应器改进装置及方法
CN106116045A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及其工艺
CN206512058U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6289048U (zh) 污水组合生化与污泥静态沉淀分离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4990564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9709249U (zh) 一种厌缺氧生物澄清池
CN209276223U (zh) 一种废水反硝化脱氮反应器
CN206580614U (zh) 一种气提循环式芬顿反应器
CN215480022U (zh) 倒置式多向流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213652194U (zh) 多相紊流场污水处理设备
CN205556208U (zh) 折流式缺好氧反应器
CN104860469B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336253B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3830891A (zh)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9292155U (zh) 一种mic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111470737A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6467032U (zh) 三相分离装置
CN110902946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5975449U (zh)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CN216106213U (zh) 一种厌氧反应装置
CN213895310U (zh) 一种废水处理的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CN113968622B (zh) 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217996889U (zh) 一种三相分离器
CN210764568U (zh) 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