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5449U -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5449U
CN215975449U CN202122550645.0U CN202122550645U CN215975449U CN 215975449 U CN215975449 U CN 215975449U CN 202122550645 U CN202122550645 U CN 202122550645U CN 215975449 U CN215975449 U CN 215975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side wall
anaerobic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06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牟英东
李振亚
王秀文
刘亚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5506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5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5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54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该处理设施包括厌氧脱碳池的左右侧壁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第一排水口,内部设有多个带连通口的用于将厌氧脱碳池分隔为多个单元格的第一纵向隔板,每个单元格顶壁沿纵向设有第一导流板;集水池一侧壁与第一排水口连通,另一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好氧除碳脱氮池顶部设有第三排水口,内部自上而下设有为微生物载体、曝气装置以及布水装置;混凝池顶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与第三排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侧壁设有第四排水口;沉淀池一侧壁与第四排水口连通,另一侧壁开设有第五排出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较长、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和消除,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进而达到废水回用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水产品加工行业为典型的高耗水行业,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水温低、盐度高的特点,其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蛋白质、油脂、氮和磷,因此将水产品加工废水直接排放会引发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我国现有水产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气浮、隔油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A2O和厌氧生物发酵等,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混凝沉淀、气浮与各类生物处理法相结合的工艺,这些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污染物分解不彻底、处理效率低、二次污染较大的问题,因此高效、环保、经济的水产品废水处理工艺设施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包括:
厌氧脱碳池,左右侧壁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第一排水口,内部设有多个连接厌氧脱碳池顶壁和底壁的第一纵向隔板,用于将厌氧脱碳池分隔为多个单元格,各第一纵向隔板上设有连通口,每个单元格的顶壁上沿纵向设有一第一导流板,用于将各单元格分隔为导流区和厌氧反应区;
集水池,一侧壁与第一排水口连通,另一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
好氧除碳脱氮池,顶部设有第三排水口,内部自上而下设有微生物载体、曝气装置以及与第二排水口连通的布水装置;
混凝池,顶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与第三排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侧壁设有第四排水口;
沉淀池,一侧壁与第四排水口连通,另一侧壁开设有用于排出澄清后的清水的第五排出口。
较佳地,还设有药剂池,所述药剂池内部沿纵向设有用于搅拌药剂的第二搅拌装置,所述混凝池的侧壁上开设有加药口,所述药剂池侧壁上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加药口通过第二连接管和流量泵连通。
较佳地,所述厌氧脱碳池顶部开设有多个排气口和多个排气支管,各排气口与各排气支管的一端一一对应并连通,各排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排气总管连通,所述排气总管设在厌氧脱碳池上方。
较佳地,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格栅,所述沉淀池内顶壁上设有带出液口的第二纵向隔板,所述第二纵向隔板的底端与支架的右端连接,支架的左端连接在沉淀池内壁上,用于将沉淀池分隔为澄清沉淀池和清水池,且澄清沉淀池内位于支架上方的区域为澄清区,位于支架下方的区域为沉淀区,所述第五排水口设在清水池的侧壁上。
较佳地,所述澄清沉淀池的顶壁上沿纵向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支架的左端通过第二导流板与沉淀池内壁连接。
较佳地,位于所述出液口下方的第二纵向隔板上设有第一溢流堰。
较佳地,所述第三排水口进水侧的好氧除碳脱氮池顶部侧壁上设有与第三排水口连通的第二溢流堰。
较佳地,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多根布水管以及设在各根布水管上的多个喷水孔,且每根布水管长度为好氧除碳脱氮池长边长度的1/3~1/2,各喷水孔孔径为各根布水管内径的0.3~0.4倍,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曝气主管和多根曝气支管,曝气主管和多根曝气支管均设在布水装置上方的0.3-0.5米处,曝气主管水平设在好氧除碳脱氮池内,且曝气主管的一端与曝气机相连,曝气主管的另一端与好氧除碳脱氮池前方侧壁连接,并通过前方侧壁密封,各曝气支管水平设置在好氧除碳脱氮池内,且各曝气支管垂直于曝气主管并与曝气主管连通,各各曝气支管一端密封,另一端通过好氧除碳脱氮池侧壁进行封堵密封,所述曝气机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多个厌氧反应区底部、集水池底部、好氧除碳脱氮池底部以及沉淀池底部分别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一对挡板,该对挡板围合成漏斗状,该对挡板所围成的漏斗状区域内至少设有一根排泥支管,各排泥支管与排泥干管连通。
较佳地,所述每个单元格内的导流区和厌氧反应区的体积比为1/6~1/5;每个单元格的底面积为正方形,高与边长的比值为2.5:1~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仅通过厌氧脱碳、好氧除碳脱氮和化学除磷三个工艺步骤即可将水产加工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素、磷素去除,与现有工艺相比,工艺流程大大缩短。此外,在处理屠宰类水产品加工废水时,其COD去除率大于92%,总氮去除率大于90%,磷酸盐去除率大于95%,处理后废水可以满足相关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备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水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气装置结构图;
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厌氧脱碳池,2.集水池,3.好氧除碳脱氮池,4.混凝池,5.药剂池,6.沉淀池,7.进水口,8.第一纵向隔板,9.第一导流板,10.导流区,11.厌氧反应区,12.连通口,13.第一排水口,14.排气支管,15.排气总管,16.排泥支管,17.第二排水口,18.布水装置,19.布水管,20.喷水孔,21.曝气装置,22.曝气分管,23.曝气支管,24.曝气孔,25.曝气机,26.第二溢流堰,27.第三排水口,28.流量泵,29.第二连接管,30.连接口,31.加药口,32.第一连接管,33.第四排水口,34.第二导流板,35.沉淀区,36.支架,37.格栅,38.澄清区,39.第一溢流堰,40.出液口,41.第二纵向隔板,42.清水池,43.第五排水口,44.澄清区,45.排泥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厌氧脱碳池1,集水池2,好氧除碳脱氮池3,混凝池4和沉淀池6,其中厌氧脱碳池1左右侧壁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7和第一排水口13,内部设有多个连接厌氧脱碳池1顶壁和底壁的第一纵向隔板8,用于将厌氧脱碳池1分隔为多个单元格,各第一纵向隔板8上设有连通口12,每个单元格的顶壁上沿纵向设有一第一导流板9,用于将各单元格分隔为导流区10和厌氧反应区11;集水池2一侧壁与第一排水口13连通,另一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17;好氧除碳脱氮池3的顶部设有第三排水口27,内部自上而下设有微生物载体、曝气装置21以及与第二排水口17连通的布水装置18;混凝池4的顶部设有连接口30,连接口30与第三排水口27通过第一连接管32连通,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侧壁设有第四排水口33;沉淀池6的一侧壁与第四排水口33连通,沉淀池6的另一侧壁开设有用于排出澄清后的清水的第五排出口43。
其中厌氧脱碳池1内部设有3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中设有导流区10和厌氧反应区11,导流区10体积为厌氧反应区体积的1/6~1/5;每个单元格的底面积为正方形,高与边长的比值为2.5:1~3:1。废水由进水口7送入第一个厌氧反应区11内,废水中的有机物在第一个厌氧反应区内被水解,然后再次通过第一纵向隔板8上的连接口12,依次流入第二厌氧反应区11和第三个厌氧反应区11,进一步反应生成甲烷气体,其中生成的甲烷气体由各厌氧反应区11顶部设有的各排气口送入各排气支管12内,再经各排气支管12进入排气总管13,最后排出系统,沉淀的剩余污泥经底部各排泥支管16送入排泥主管45内排出。从厌氧除碳池的第一排水口13流出的水进入集水池2内,经初步澄清后由集水池2下部的右侧壁上设置第二排水口17排出,排出的废水经第二排水口17送入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进行有氧除碳脱氮反应,反应后的沉淀在池底的污泥由好氧除碳脱氮池3底部的各排泥支管16送入排泥主管45内排出系统。混凝池4的内部设有连接口30和搅拌器,连接口30设在混凝池4后壁下方,通过第一连接管32与好氧除碳脱氮池的第三排水口27相连,送入混凝池4内部的药剂与水充分混合,进行混凝、絮凝反应。反应后的水经第四排水口33进入沉淀池6内,在混凝池4中水利停留时间为5-10min,然后经进行第四排水口33送入沉淀池6内,混凝池4的沉淀物由混凝池4底部的各排泥支管16送入排泥主管45内排出系统,沉淀池6内部分为格栅37,形成絮凝的废水进入澄清沉淀池44后,经第二导流板34折流后废水向上流经格栅37,颗粒物与格栅37碰撞后沉淀,澄清后的清水进入清水区42,并经第一溢流堰39从出液口40进入清水池42内,最后从第五排水口43排出。絮凝物由各排泥支管16送入排泥主管45内排出系统。格栅37的格子间距离为50~100mm,废水水流的上升流速为0.8~1.0mm/s。
进一步地,还设有药剂池5,所述药剂池5内部沿纵向设有用于搅拌药剂的第二搅拌装置,所述混凝池4的侧壁上开设有加药口31,所述药剂池5侧壁上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加药口31通过第二连接管29和流量泵28连通,药剂池5内的溶液为配好的聚合氯化铁溶液,在向混凝池4加药时,需要将一定流速的聚合氯化铁溶液通过流量泵27和第二连接管29泵入混凝池4中,连接口30设在左侧壁下方,连接口30与药剂池5相连,距底面高度与输出口距底面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脱碳池1顶部开设有多个排气口和多个排气支管14,各排气口与各排气支管14的一端一一对应并连通,各排气支管14的另一端与排气总管15连通,所述排气总管15设在厌氧脱碳池1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6的内部设有支架36,所述支架36上设有多个格栅37,所述沉淀池6内顶壁上设有带出液口40的第二纵向隔板41,所述第二纵向隔板41的底端与支架36的右端连接,支架36的左端连接在沉淀池6内壁上,用于将沉淀池6分隔为澄清沉淀池44和清水池42,且澄清沉淀池44内位于支架36上方的区域为澄清区38,位于支架36下方的区域为沉淀区35,所述第五排水口43设在清水池42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澄清沉淀池44的顶壁上沿纵向设有第二导流板34,所述支架36的左端通过第二导流板34与沉淀池6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出液口40下方的第二纵向隔板41上设有第一溢流堰3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水口27进水侧的好氧除碳脱氮池3顶部侧壁上设有与第三排水口27连通的第二溢流堰26。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装置18包括多根布水管19以及设在各根布水管19上的多个喷水孔20,且每根布水管19长度为好氧除碳脱氮池3长边长度的1/3~1/2,各喷水孔20孔径为各根布水管19内径的0.3~0.4倍,所述曝气装置21包括曝气机25、曝气主管22和多根曝气支管23,曝气主管22和多根曝气支管23均设在布水装置18上方的0.3-0.5米处,曝气主管22水平设在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且曝气主管22的一端与曝气机25相连,曝气主管22的另一端与好氧除碳脱氮池前方侧壁连接,并通过前方侧壁密封,各曝气支管23水平设置在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且各曝气支管23垂直于曝气主管22并与曝气主管22连通,各各曝气支管23一端密封,另一端通过好氧除碳脱氮池侧壁进行封堵密封,所述曝气机25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厌氧反应区11底部、集水池2底部、好氧除碳脱氮池3底部以及沉淀池6底部分别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一对挡板,该对挡板围合成漏斗状,该对挡板所围成的漏斗状区域内至少设有一根排泥支管16,各排泥支管16与排泥干管45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单元格内的导流区10和厌氧反应区11的体积比为1/6~1/5;每个单元格的底面积为正方形,高与边长的比值为2.5:1~3:1。
废水的处理流程:
废水首先进入厌氧段,此阶段在厌氧脱碳池1内内置多个第一纵向隔板8(厌氧折流板),将厌氧脱碳池1分隔成串联的几个单元格(反应室),废水由各第一纵向隔板8上开设的连通口12进入各单元格内。进入各单元格内的被处理的废水在各单元格内沿第一导流板9作上下流动,依次通过每个单元格内设有的污泥床,然后废水中的有机基质通过与微生物接触而得到去除。借助于处理过程中各单元格内产生的气体使厌氧脱碳池1内的微生物固体在第一纵向隔板8所形成的各个单元格内作上下膨胀和沉淀运动,而整个厌氧脱碳池1内的水流则以较慢的速度作水平流动。水流绕第一导流板9流动而使水流在厌氧脱碳池1内的流经的总长度增加,再加之第一导流板9的阻挡及污泥的沉降作用,生物固体被有效地截留在厌氧脱碳池1内。其次第一纵向隔板8在反应器中形成各自独立的单元格,因此每个单元格可以根据进入底物的不同,从而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微生物群落,从而导致厌氧反应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沿程得到了分离,使厌氧脱碳池1在整体性能上相当于一个两相厌氧系统,实现了相的分离。最后,厌氧脱碳池1可以将每个单元格所产生的沼气通过各个排气口和排气支管14送入排气总管15内单独排放,从而避免了厌氧过程不同阶段产生的气体相互混合,尤其是酸化过程中产生的H2可先行排放,利于产甲烷阶段中丙酸、丁酸等中间代谢产物可以在较低的H2分压下能顺利的转化。
经厌氧脱碳池1处理后的废水经过第一阶段后进入集水池2中进行储水,随后进入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进行微生物好氧阶段进行进一步处理。
其中在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内置有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载体,该载体以聚氨酯泡沫为填料,通过水流和气流的共同作用,保证填料处于流化状态,构建微好氧生物膜,该好氧生物膜由异养菌、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组成生物膜,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入生物膜,并通过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此外填料、好氧颗粒污泥与布气管和布水管相配合,可以实现对废水的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的联合处理,使氨氮先通过短程硝化反应氧化为亚硝态氮,再以生成的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完成脱氮,其中垂直放置的曝气装置21的曝气支管23以及布水装置18中的布水管19可带动反应器中的填料循环运动,使其充分与水接触,老化的生物膜经好氧除碳脱氮池3池底设有的排泥支管16与排泥主管45排出。
经过微好氧阶段处理后的废水先进入混凝池4进行进行加药除磷处理,随后进入絮凝池。其中混合加药阶段:药剂池5中的药剂经第二连接管29送入混凝池4内,药剂加入混凝池4内,通过第一搅拌装置与混凝池4内的废水快速混凝达到除磷目的,并会形成微细矾花,絮凝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后期可观察到大量矾花聚集缓慢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
沉淀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后期可观察到大量矾花聚集缓慢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经过除磷形成微细矾花的废水进入沉淀池6内进行沉淀处理,废水进入沉淀池6内,在第二导流板34的导流作用下,经过沉淀池6内的格栅37,使得水中悬浮杂质在穿过格栅37,并在格栅37中进行沉淀,水沿格栅37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格栅37向下滑至沉淀池6池底,再由沉淀池6底部的排泥支管16与排泥主管45排出,格栅37沉淀净水法是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倾角60°的格栅37组建,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物经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矾花,在格栅37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内,继而沉入沉淀池6的底部挡板围合成漏斗状沉淀池6,由排泥管排出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第五排水口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
厌氧脱碳池(1),左右侧壁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7)和第一排水口(13),内部设有多个连接厌氧脱碳池(1)顶壁和底壁的第一纵向隔板(8),用于将厌氧脱碳池(1)分隔为多个单元格,各第一纵向隔板(8)上设有连通口(12),每个单元格的顶壁上沿纵向设有一第一导流板(9),用于将各单元格分隔为导流区(10)和厌氧反应区(11);
集水池(2),一侧壁与第一排水口(13)连通,另一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17);
好氧除碳脱氮池(3),顶部设有第三排水口(27),内部自上而下设有微生物载体、曝气装置(21)以及与第二排水口(17)连通的布水装置(18);
混凝池(4),顶部设有连接口(30),连接口(30)与第三排水口(27)通过第一连接管(32)连通,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侧壁设有第四排水口(33);
沉淀池(6),一侧壁与第四排水口(33)连通,另一侧壁开设有用于排出澄清后的清水的第五排水口(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药剂池(5),所述药剂池(5)内部沿纵向设有用于搅拌药剂的第二搅拌装置,所述混凝池(4)的侧壁上开设有加药口(31),所述药剂池(5)侧壁上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加药口(31)通过第二连接管(29)和流量泵(28)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脱碳池(1)顶部开设有多个排气口和多个排气支管(14),各排气口与各排气支管(14)的一端一一对应并连通,各排气支管(14)的另一端与排气总管(15)连通,所述排气总管(15)设在厌氧脱碳池(1)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6)的内部设有支架(36),所述支架(36)上设有多个格栅(37),所述沉淀池(6)内顶壁上设有带出液口(40)的第二纵向隔板(41),所述第二纵向隔板(41)的底端与支架(36)的右端连接,支架(36)的左端连接在沉淀池(6)内壁上,用于将沉淀池(6)分隔为澄清沉淀池(44)和清水池(42),且澄清沉淀池(44)内位于支架(36)上方的区域为澄清区(38),位于支架(36)下方的区域为沉淀区(35),所述第五排水口(43)设在清水池(42)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沉淀池(44)的顶壁上沿纵向设有第二导流板(34),所述支架(36)的左端通过第二导流板(34)与沉淀池(6)内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出液口(40)下方的第二纵向隔板(41)上设有第一溢流堰(3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水口(27)进水侧的好氧除碳脱氮池(3)顶部侧壁上设有与第三排水口(27)连通的第二溢流堰(2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18)包括多根布水管(19)以及设在各根布水管(19)上的多个喷水孔(20),且每根布水管(19)长度为好氧除碳脱氮池(3)长边长度的1/3~1/2,各喷水孔(20)孔径为各根布水管(19)内径的0.3~0.4倍,所述曝气装置(21)包括曝气机(25)、曝气主管(22)和多根曝气支管(23),曝气主管(22)和多根曝气支管(23)均设在布水装置(18)上方的0.3-0.5米处,曝气主管(22)水平设在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且曝气主管(22)的一端与曝气机(25)相连,曝气主管(22)的另一端与好氧除碳脱氮池前方侧壁连接,并通过前方侧壁密封,各曝气支管(23)水平设置在好氧除碳脱氮池(3)内,且各曝气支管(23)垂直于曝气主管(22)并与曝气主管(22)连通,各个曝气支管(23)一端密封,另一端通过好氧除碳脱氮池侧壁进行封堵密封,所述曝气机(25)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厌氧反应区(11)底部、集水池(2)底部、好氧除碳脱氮池(3)底部以及沉淀池(6)底部分别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一对挡板,该对挡板围合成漏斗状,该对挡板所围成的漏斗状区域内至少设有一根排泥支管(16),各排泥支管(16)与排泥主管(45)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单元格内的导流区(10)和厌氧反应区(11)的体积比为1/6~1/5;每个单元格的底面积为正方形,高与边长的比值为2.5:1~3:1。
CN202122550645.0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75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0645.0U CN215975449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0645.0U CN215975449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5449U true CN215975449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064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75449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5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33454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flowable waste
CN106565017B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KR101147157B1 (ko) 장방형 상향류 혐기/무산소 반응조를 포함하는 하?폐수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폐수처리방법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6512058U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6289048U (zh) 污水组合生化与污泥静态沉淀分离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4714653U (zh) 一种高效aoas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326617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3866153U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101386446B (zh) 一种气升式折流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559837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3224311A (zh) 一种污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19239398U (zh) 一种竖流式生物接触反应沉淀池
CN111302495A (zh) 一种村镇污水处理的深床倍增mbr反应器
CN111606502A (zh) 病死畜禽无害化废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03819062B (zh) 一体式流化池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15975449U (zh) 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CN212269816U (zh) 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
CN211871549U (zh) 一种村镇污水处理的深床倍增mbr反应器
CN104787968A (zh) 金霉素废水处理系统
CN211644993U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235695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20975923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9507925U (zh) 一种mbbr一体化设备
CN114656104A (zh) 一种节能自循环a3o-mbbr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