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7194U -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7194U
CN219707194U CN202321267795.3U CN202321267795U CN219707194U CN 219707194 U CN219707194 U CN 219707194U CN 202321267795 U CN202321267795 U CN 202321267795U CN 219707194 U CN219707194 U CN 219707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clamping arm
clamping
shell
mobi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77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帅
陈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el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y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y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eny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77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7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7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7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组件及设于壳体组件上的传动结构、锁定开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传动结构定位于壳体组件内;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分别伸入壳体组件内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实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同步张开或收紧运动;第一齿条包括相连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第二齿条与第二齿段相适配,锁定开关的一端外露于壳体,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第一齿段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本方案缩短了第二齿条的长度,利于提高第二齿条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支架成为了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针对自行车骑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支架通常用于夹设手机等小型移动电子设备。
在传统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结构中,夹持臂通常采用双齿条结构,两个齿条长度相等,其中一个齿条与锁定开关相适配;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针对自行车骑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支架通常用于夹设手机等小型移动电子设备,因此不需要太长的齿条来进行调节,现有的双齿条结构设计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结构的可调节范围过大了,容易导致物料浪费,生产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因可调节范围过大导致的物料浪费及生产成本过高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组件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的传动结构、锁定开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传动结构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伸入所述壳体组件内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同步张开或收紧运动;
所述第一齿条包括相连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段相适配,所述锁定开关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所述第一齿段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一配合板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二配合板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板上,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板上,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且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避位孔的孔壁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避位孔的孔壁设置,所述第一齿条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齿条的齿面相对设置,所述传动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与所述第二避位孔内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及所述第二齿条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单齿轮和/或双联齿轮。
优选地,所述锁定开关包括相连的操作部和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操作部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配合的锁定齿,通过操作部控制所述抵持部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从而让所述锁定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啮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连的前壳和后壳,所述抵持部设于所述后壳上,所述前壳靠近所述后壳的一面对应所述抵持部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抵持部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实现所述抵持部的有级转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当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张开时,对应的配合板受到所述弹性件的拉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柔性凸起。
优选地,界定所述壳体组件的一面为工作面,与所述工作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背面,所述背面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组件及设于壳体组件上的传动结构、锁定开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传动结构定位于壳体组件内;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分别伸入壳体组件内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实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同步张开或收紧运动;第一齿条包括相连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第二齿条与第二齿段相适配,锁定开关的一端外露于壳体,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第一齿段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将第二齿条的长度缩短,使其仅与第一齿条的第二齿段相适配,而第一齿条的第一齿段则保留用于与锁定开关相适配,此设计缩短了第二齿条的长度,利于提高第二齿条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第二齿条本身的长度限制了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张开运动时的行程,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一配合板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二配合板和第二夹持部,第一齿条设于第一配合板上,第二齿条设于第二配合板上,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且外露于壳体组件。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外露于壳体组件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来夹持移动电子设备。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避位孔,第一齿条沿第一避位孔的孔壁设置,第二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二避位孔,第二齿条沿第二避位孔的孔壁设置,第一齿条的齿面与第二齿条的齿面相对设置,传动结构穿设于第一避位孔与第二避位孔内并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一配合板和第二配合板上分别开设第一避位孔和第二避位孔的方式来实现和传动结构的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壳体组件内部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结构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包括单齿轮和/或双联齿轮。可以理解的,传动结构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旋转。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定开关包括相连的操作部和抵持部,抵持部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组件上,操作部外露于壳体组件,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配合的锁定齿,通过操作部控制抵持部相对壳体组件转动,从而让锁定齿与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啮合或分离。可以理解的,锁定开关通过外露的操作部来控制抵持部的转动,通过锁定齿来完成对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啮合或分离,结构简单。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组件包括相连的前壳和后壳,抵持部设于后壳上,前壳靠近后壳的一面对应抵持部设有第一配合部,抵持部上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实现抵持部的有级转动。可以理解的,将拨动设置为有级转动利于增强用户使用时的反馈,便于通过有级转动带来的振动触感确认是否完成了锁定开关的拨动操作。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组件内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组件相连,当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张开时,对应的配合板受到弹性件的拉力。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件来实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的自动复位功能,当使用者解除锁定开关与齿条的配合,并将电子设备取走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收紧,回复到初始位置。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夹持部的结构与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面向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容纳槽。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容纳槽,利于增加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对移动电子设备的夹持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移动电子设备因微小的外力脱离夹持状态。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纳槽内设有接触件,接触件面向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柔性凸起。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容纳槽内增设带有柔性凸起的接触件,可以避免移动电子设备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压坏。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界定壳体组件的一面为工作面,与工作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背面,背面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此设计使得本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可以更方便地固定于外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的爆炸图(隐去后壳)。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的主视图(隐去前壳)。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中齿条及传动结构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中齿条及传动结构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之锁定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1、壳体组件;11、前壳;111、第一配合部;112、通孔;12、后壳;121、连接结构;13、容纳腔;
2、第一夹持臂;21、第一配合板;211、第一避位孔;212、第一齿条;2121、第一齿段;2122、第二齿段;22、第一夹持部;221、容纳槽;222、接触件;2221、柔性凸起;
3、第二夹持臂;31、第二配合板;311、第二避位孔;312、第二齿条;32、第二夹持部;
4、传动结构;5、锁定开关;51、操作部;52、抵持部;521、锁定齿;522、第二配合部;
6、工作面;7、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10,包括壳体组件1及设于壳体组件1上的传动结构4、锁定开关5、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传动结构4定位于壳体组件1内;
第一夹持臂2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212,第二夹持臂3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312,第一齿条212与第二齿条312分别伸入壳体组件1内与传动结构4传动连接实现第一夹持臂2及第二夹持臂3同步张开或收紧运动;
第一齿条212包括相连的第一齿段2121和第二齿段2122,第二齿条312与第二齿段2122相适配,锁定开关5的一端外露于壳体,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第一齿段2121相适配。
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将第二齿条312的长度缩短,使其仅与第一齿条212的第二齿段2122相适配,而第一齿条212的第一齿段2121则保留用于与锁定开关5相适配,此设计缩短了第二齿条312的长度,利于提高第二齿条312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第二齿条312本身的长度限制了第一夹持臂2及第二夹持臂3张开运动时的行程,结构简单。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移动电子设备支架10为应用于自行车上的手机夹持支架。
进一步的,界定壳体组件1的一面为工作面6,与工作面6相对的另一面为背面7,背面7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结构121。
可以理解的,此设计使得本移动电子设备支架10可以更方便地固定于外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齿条312的长度与第二齿段2122的长度相近。
可选的,第一齿段2121与第二齿段2122的长度比大致为1:1或1:2或1:3或1:4或1:5或1: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齿段2121与第二齿段2122的长度比大致为1:1。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2和图3,壳体组件1包括相连的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形成一容纳腔13,传动结构4位于容纳腔13内,第一夹持臂2与第二夹持臂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3内。
具体的,壳体组件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通容纳腔13和外界的通孔112,第一夹持臂2的一端及第二夹持臂3的一端分别从一个通孔112深入容纳腔13内与传动结构4传动连接。
可选的,通孔112开设于前壳11或后壳12上;或,前壳11与后壳12上设有相对应的缺口,前后壳12相连后两缺口相连形成通孔112。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臂2包括相连的第一配合板21和第一夹持部22,第二夹持臂3包括相连的第二配合板31和第二夹持部32,第一齿条212设于第一配合板21上,第二齿条312设于第二配合板31上,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相对设置且外露于壳体组件1。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外露于壳体组件1的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来夹持移动电子设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板21垂直于第一夹持部22,第二配合板31垂直于第二夹持部32,第一配合板21和第二配合板31平行于壳体组件1。此设计可以保证第一夹持臂2与第二夹持臂3在同一平面内伸缩,调节的是同一平面内的夹持范围。
可选的,第一配合板21与第一夹持部22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一配合板21与第一夹持部22为分体式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板21与第一夹持部22为分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通过此设计,在生产中,在进行不同型号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10的装配时,仅需要更好对应的夹持部即可,配合板可以共用;而采用一体式结构的连接臂,则可以保证更好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减少移动电子设备支架10的装配步骤。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4至图6,第一配合板2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避位孔211,第一齿条212沿第一避位孔211的孔壁设置,第二配合板3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二避位孔311,第二齿条312沿第二避位孔311的孔壁设置,第一齿条212的齿面与第二齿条312的齿面相对设置,传动结构4穿设于第一避位孔211与第二避位孔311内并与第一齿条212及第二齿条312传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一配合板21和第二配合板31上分别开设第一避位孔211和第二避位孔311的方式来实现和传动结构4的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壳体组件1内部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第一配合板21与第一齿条21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配合板31与第二齿条312为一体式结构,此设计利于降低配合板及齿条的加工装配难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板21与第二配合板层叠设置,且第一配合板21与第二配合版可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同时在传动结构4的限制下,其相对移动为同步远离或同步靠近。
进一步的,传动结构4包括传动齿轮。
可选的,传动齿轮包括单齿轮和/或双联齿轮。
可以理解的,传动结构4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旋转。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为单齿轮;可以理解的,采用单齿轮利于降低设备产品的整体厚度,但传动齿轮会同时与两个齿条啮合,这容易导致齿轮的受力不均衡;而采用双联齿轮可以解决受力的问题,但厚度会更大。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内设有定位轴,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定位轴上实现定位设置。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3和图7,锁定开关5包括相连的操作部51和抵持部52,抵持部52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组件1上,操作部51外露于壳体组件1,操作部51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齿条212和/或第二齿条312配合的锁定齿521,通过操作部51控制抵持部52相对壳体组件1转动,从而让锁定齿521与第一齿条212和/或第二齿条312啮合或分离。
可以理解的,锁定开关5通过外露的操作部51来控制抵持部52的转动,通过锁定齿521来完成对第一齿条212和/或第二齿条312啮合或分离,结构简单。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操作部51为拨杆。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部51也可以是调节齿轮或按钮等其他操作结构。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3、图4和图7,抵持部52设于后壳12上,前壳11靠近后壳12的一面对应抵持部52设有第一配合部111,抵持部52上设有第二配合部522,第一配合部111与第二配合部522相配合实现抵持部52的有级转动。
可以理解的,将拨动设置为有级转动利于增强用户使用时的反馈,便于通过有级转动带来的振动触感确认是否完成了锁定开关5的拨动操作。
进一步的,后壳12上设有安装孔,操作部51通过安装孔外露,抵持部52靠近操作部51的一面设有第一弧面,后壳12上安装孔周围对应设有与第一弧面配合的第二弧面;通过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的配合实现抵持部52的活动。具体的,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皆为球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类似轮子外表面的环形弧面,也可以实现通过弧面配合实现转动的效果。
进一步的,安装孔为限制孔,即安装孔的宽度略大于操作部51的宽度,使得操作部51仅能沿安装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内还设有弹性件(图未示),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配合板21/第二配合板31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组件1相连,当第一夹持臂2与第二夹持臂3张开时,对应的配合板受到弹性件的拉力。
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件来实现第一夹持臂2及第二夹持臂3的自动复位功能,当使用者解除锁定开关5与齿条的配合,并将电子设备取走后,第一夹持臂2与第二夹持臂3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收紧,回复到初始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弹簧的数量为偶数个,分设于第一配合板21和/或第二配合板31的两侧。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5和图6,第一配合板21和/或第二配合板31的中部区域的两侧设有第一安装结构,用于固定弹簧的一端,壳体组件1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用于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为挂钩。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8,第一夹持部22的结构与第二夹持部32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22面向第二夹持部32的一面设有容纳槽221。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容纳槽221,利于增加第一夹持部22及第二夹持部32对移动电子设备的夹持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移动电子设备因微小的外力脱离夹持状态。
进一步的,容纳槽221内设有接触件222,接触件222面向第二夹持部32的一面设有柔性凸起2221。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容纳槽221内增设带有柔性凸起2221的接触件222,可以避免移动电子设备被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压坏。
进一步的,接触件222上排列设置有多个柔性凸起22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及设于壳体组件上的传动结构、锁定开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传动结构定位于壳体组件内;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分别伸入壳体组件内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实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同步张开或收紧运动;第一齿条包括相连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第二齿条与第二齿段相适配,锁定开关的一端外露于壳体,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第一齿段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将第二齿条的长度缩短,使其仅与第一齿条的第二齿段相适配,而第一齿条的第一齿段则保留用于与锁定开关相适配,此设计缩短了第二齿条的长度,利于提高第二齿条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第二齿条本身的长度限制了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张开运动时的行程,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一配合板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二配合板和第二夹持部,第一齿条设于第一配合板上,第二齿条设于第二配合板上,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且外露于壳体组件。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外露于壳体组件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来夹持移动电子设备。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避位孔,第一齿条沿第一避位孔的孔壁设置,第二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二避位孔,第二齿条沿第二避位孔的孔壁设置,第一齿条的齿面与第二齿条的齿面相对设置,传动结构穿设于第一避位孔与第二避位孔内并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一配合板和第二配合板上分别开设第一避位孔和第二避位孔的方式来实现和传动结构的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壳体组件内部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结构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包括单齿轮和/或双联齿轮。可以理解的,传动结构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旋转。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定开关包括相连的操作部和抵持部,抵持部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组件上,操作部外露于壳体组件,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配合的锁定齿,通过操作部控制抵持部相对壳体组件转动,从而让锁定齿与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啮合或分离。可以理解的,锁定开关通过外露的操作部来控制抵持部的转动,通过锁定齿来完成对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啮合或分离,结构简单。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组件包括相连的前壳和后壳,抵持部设于后壳上,前壳靠近后壳的一面对应抵持部设有第一配合部,抵持部上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实现抵持部的有级转动。可以理解的,将拨动设置为有级转动利于增强用户使用时的反馈,便于通过有级转动带来的振动触感确认是否完成了锁定开关的拨动操作。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组件内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组件相连,当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张开时,对应的配合板受到弹性件的拉力。可以理解的,本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件来实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的自动复位功能,当使用者解除锁定开关与齿条的配合,并将电子设备取走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收紧,回复到初始位置。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夹持部的结构与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面向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容纳槽。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容纳槽,利于增加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对移动电子设备的夹持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移动电子设备因微小的外力脱离夹持状态。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纳槽内设有接触件,接触件面向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柔性凸起。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容纳槽内增设带有柔性凸起的接触件,可以避免移动电子设备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压坏。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界定壳体组件的一面为工作面,与工作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背面,背面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此设计使得本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可以更方便地固定于外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及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的传动结构、锁定开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传动结构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伸入所述壳体组件内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同步张开或收紧运动;
所述第一齿条包括相连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段相适配,所述锁定开关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所述第一齿段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一配合板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相连的第二配合板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板上,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板上,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且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避位孔的孔壁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避位孔的孔壁设置,所述第一齿条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齿条的齿面相对设置,所述传动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与所述第二避位孔内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及所述第二齿条传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单齿轮和/或双联齿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开关包括相连的操作部和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操作部外露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配合的锁定齿,通过操作部控制所述抵持部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从而让所述锁定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或第二齿条啮合或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连的前壳和后壳,所述抵持部设于所述后壳上,所述前壳靠近所述后壳的一面对应所述抵持部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抵持部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实现所述抵持部的有级转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当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张开时,对应的配合板受到所述弹性件的拉力。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容纳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面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面设有柔性凸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界定所述壳体组件的一面为工作面,与所述工作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背面,所述背面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的连接结构。
CN202321267795.3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19707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7795.3U CN219707194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7795.3U CN219707194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7194U true CN219707194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3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7795.3U Active CN219707194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7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91479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侧键结构
CN102195015B (zh) 电池盖组件及具有电池盖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WO2014198094A1 (zh) 扬声器模组
EP3722496B1 (en) Clothes iron base and clothes iron device
CN101587944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219707194U (zh)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CN108605062A (zh)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US20140353984A1 (en) Locking Apparatus
CN111432053A (zh)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WO2023071270A1 (zh) 一种按键操作装置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CN108767935B (zh) 一种锁扣结构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一种座充
JP3439163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10375178A (zh) 一种手持稳定器快拆手柄结构
CN214312987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349018U (zh) 一种手表用移动电源及手表组件
CN209860904U (zh) 一种夹具及手持终端
CN209266726U (zh) 一种带弹簧复位锁扣结构的连接器
CN214889850U (zh) 夹座和支架
CN219575454U (zh) 一种单弹簧驱动左右按键和卡勾机构
CN215734354U (zh) 一种对讲机的充电触片连接结构
CN2258679Y (zh) 移动电话主机与电池元件的卡合装置
CN215532163U (zh) 穿戴设备
CN214477086U (zh) 电子设备
CN213025891U (zh)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7720993U (zh) 一种微型线性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18

Address after: Room 302, Building 2, No. 8 Shabu Street, Zhuweitian, Feng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el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15B, Area 6FA, Shenzhou Computer Building, Madame Curie Avenue, Vanke City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LDENY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