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6091U -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6091U
CN219706091U CN202321235905.8U CN202321235905U CN219706091U CN 219706091 U CN219706091 U CN 219706091U CN 202321235905 U CN202321235905 U CN 202321235905U CN 219706091 U CN219706091 U CN 219706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creen
gating
cu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59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华忠
邓新桥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59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6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6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6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主要设置固化组件移动固化树脂,使得选通屏的尺寸不受本层模型整体尺寸的限制,减小选通屏尺寸并采用单一点光源为选通屏提供背光,实现避免点光源之间的干扰,保证固化光线均匀,提高光源光线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光源,包括固化组件,固化组件与料槽的离型膜接触,固化组件包括选通屏和发光组件,选通屏与离型膜对应,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源,发光源为单一的点光源,发光源用于发出光线,以固化料槽内的打印材料;移动组件与固化组件连接,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固化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料槽的投影,位于离型膜上。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提供固化光线。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积层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光固化积层制造中,料槽盛放树脂后放置于显示屏上,光源位于显示屏相背于料槽的一侧,光源的光线投射到显示屏上,显示屏根据本层模型的图案选择性的使光线通过,继而投射到料槽内的打印树脂上,使得打印树脂按照预设的图案逐层固化。
为满足打印要求,光源和显示屏的延展面积需覆盖全部打印区域,如专利号为CN110126272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光透影装置设置在光敏树脂贮料槽的底部,发光装置设置在光透影装置下方,光透影装置包括液晶屏,液晶屏上显示的透光图案,发光装置的紫外光灯珠在灯座底板分散排布与液晶屏的大小形状相适应。当打印模型较大时,显示屏需要足够大,以满足能显示完整的透光图案,为使光线覆盖大面积的显示屏,需要设置多个发光源,多个发光源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光线均匀度不够,光线利用率低,影响模型的均匀成形。
因此,如何在满足大面积打印的前提下减少灯珠的数量成为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解决现有显示屏面积大导致发光源数量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源,用于积层制造设备,积层制造设备包括料槽,其特征在于,光源包括:
固化组件,固化组件与料槽的底部的离型膜接触,固化组件包括选通屏和发光组件,选通屏与离型膜对应,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源,发光源为单一的点光源,发光源用于发出光线,光线经选通屏和离型膜后,投射到料槽中,以固化料槽内的打印材料;
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与固化组件连接,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固化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料槽的投影,位于离型膜上。
其中,发光组件还包括反射件,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件的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选通屏;
反射件包括反射面,发光源和选通屏均位于反射件设有反射面的一侧;
发光源的光线经过反射面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选通屏。
其中,反射面为反射凹面或反射平面;若反射面为反射平面,发光源和反射平面之间还包括自由曲面透镜,自由曲面透镜用于将光线折射;
固化组件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安装开口以及与安装开口连通的容纳腔;
选通屏与壳体连接,且位于安装开口处;
发光组件与壳体连接,且位于容纳腔内;
移动组件与壳体连接,用于驱动壳体带动选通屏和发光组件移动。
其中,壳体还包括第一卡接部,反射件通过第一卡接部与壳体卡接;
和/或,壳体还包括第二卡接部,发光源通过第二卡接部与壳体卡接;
和/或发光组件还包括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位于选通屏和反射件之间。
其中,光源还包括:至少一个滚动件,滚动件与固化组件连接,滚动件的侧壁突出于固化组件发出固化光线一侧的表面;
滚动件用于通过侧壁与料槽的离型膜抵接,并在固化组件移动时相对离型膜滚动。
其中,光源包括至少两个滚动件,至少两个滚动件分别位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侧,且滚动件在垂直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延伸;
滚动件设置于选通屏的两侧;
和/或,滚动件为辊。
其中,移动组件包括导向件、滑块、驱动件和传动件,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件,传动件分别与驱动件和滑块连接,固化组件与滑块连接;
驱动件用于通过传动件驱动滑块延导向件移动,以带动固化组件移动;
移动组件还包括触发件和零位感应件,触发件与滑块连接,零位感应件与导向件连接,触发件用于在滑块的带动下移动,以触发零位感应件而产生感应信号。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包括前述任一项的光源。
其中,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底座,移动组件与底座的相对位置固定,底座用于连接料槽;
底座包括底框和上底板,上底板上设置有透光口,固化组件与透光口相对,以通过透光口固化料槽内的树脂;
在垂直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固化组件的两侧分别与透光口的边沿滑动抵接。
其中,光源与上底板连接;
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底板和移动组件连接,以将光源固定于上底板;
光源与底框相对于上底板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光源和底框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主要通过设置固化组件移动固化树脂,使得选通屏的尺寸不受本层模型整体尺寸的限制,通过减小选通屏尺寸并采用单一的点光源为选通屏提供背光,实现避免点光源之间的干扰,保证固化光线均匀,提高光源光线利用率。现有技术中,当打印模型较大时,显示屏需要足够大,以满足能显示完整的透光图案,为使光线覆盖大面积的显示屏,需要设置多个发光源,多个发光源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光线均匀度不够,光线利用率低,影响模型的均匀成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移动组件带动固化组件移动,使得固化组件相对料槽移动,固化组件在移动过程中,根据对应的料槽位置进行本层模型部分区域轮廓的光线投射,继而逐区域形成完整的本层模型,使得固化组件无需投射本层模型整体轮廓的光线,而是逐步进行光线轮廓的变化,配合移动实现本层模型整体固化,使得选通屏的尺寸不受本层模型整体大小的约束,可通过减小选通屏尺寸降低硬件成本,对于小尺寸选通屏,仅需单一光源即可满足光线覆盖整个选通屏,单一光源的光线不会受到其他光源光线的影响,且光线利用率高,同时避免多个光源强光照射选通屏导致的屏幕容易老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部分结构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部分结构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积层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部分结构及上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源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方面,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用于积层制造设备,积层制造设备包括料槽20,料槽20内用于盛放树脂,光源包括:
固化组件,固化组件与料槽20的底部的离型膜接触,固化组件包括选通屏200和发光组件300,选通屏200与离型膜对应,发光组件300包括发光源310,发光源310为单一的点光源,发光源310用于发出光线,光线经选通屏200和离型膜后,投射到料槽20中,以固化料槽20内的打印材料;
移动组件400,移动组件400与固化组件100连接,移动组件400用于驱动固化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料槽20的投影,位于离型膜上。
料槽20包括料槽外框和连接于料槽外框且位于底端的离型膜,离型膜为透明膜,离型膜与料槽外框围合成用于容纳树脂的容纳空间。打印开始前,将模型切片,每一切片包括该层模型的轮廓信息,将切片数据传送到主控器中。固化组件与积层制造设备的主控器电连接,选通屏200用于根据切片数据发出匹配于一层模型的部分或者完整轮廓的光线,发光源310的光线经选通屏200和离型膜后投射到料槽20,继而进行本层模型局部或者全部区域的固化。移动组件400用于移动固化组件,可根据需要进行固化组件与料槽20相对位置的调整,使得固化组件可以固化料槽20不同位置的树脂,实现可以减小选通屏200大小,并通过移动进行不同区域的树脂的固化。如选通屏200可以在长度或者宽度的至少一个维度上的延展范围小于料槽20中离型膜透光区域的延展范围,与传统显示屏或者选通器的面积需要至少与型膜透光区域面积相当或者更大相比,可以实现减小选通屏200成本的目的。
由于固化组件可移动使得选通屏200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选通屏200的面积减小后,对发光源310要求改变,使用单一的点光源的光线即可覆盖整个选通屏200,且能达到选通屏200背光光线的需求。相较为适应大面积选通器而设置的阵列式背光源,采用单一的点光源,产生单一光束,光束在一定范围内均匀,不会形成不同光源光束交汇处的明暗不均的光斑,且不受其他光源如发热或信号干扰,使得光线稳定。单一点光源的能量能够被充分利用,且不会产生多光源导致的能量过大加速选通屏200老化的问题。发光源310为单一的点光源,即发光源310有且仅有一个能发光的灯珠,而不是多颗灯珠集成为一个光源,即发光源310可以为单颗LED灯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主要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固化组件移动固化树脂,使得选通屏的尺寸不受本层模型整体尺寸的限制,通过减小选通屏尺寸并采用单一的点光源为选通屏提供背光,实现避免点光源之间的干扰,保证固化光线均匀,提高光源光线利用率。现有技术中,当打印模型较大时,显示屏需要足够大,以满足能显示完整的透光图案,为使光线覆盖大面积的显示屏,需要设置多个发光源,多个发光源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光线均匀度不够,光线利用率低,影响模型的均匀成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移动组件带动固化组件移动,使得固化组件相对料槽移动,固化组件在移动过程中,根据对应的料槽位置进行本层模型部分区域轮廓的光线投射,继而逐区域形成完整的本层模型,使得固化组件无需投射本层模型整体轮廓的光线,而是逐步进行光线轮廓的变化,配合移动实现本层模型整体固化,使得选通屏的尺寸不受本层模型整体大小的约束,可通过减小选通屏尺寸降低硬件成本,对于小尺寸选通屏,仅需单一光源即可满足光线覆盖整个选通屏,单一光源的光线不会受到其他光源光线的影响,且光线利用率高,同时避免多个光源强光照射选通屏导致的屏幕容易老化的问题。
由于发光源310为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背光光线呈光束状传播,为扩大发光源310光线的传播范围,以保证发光源310光线的合理利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300还包括反射件320,发光源310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件320的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选通屏200。
反射件320包括反射面321,发光源310和选通屏200均位于反射件320设有反射面321的一侧。发光源310的光线经过反射面321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选通屏200。反射件320的反射面321可以为多种,如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射面321为反射凹面,采用反射凹面反射,一方面进行光线的准直;另一方面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发光源310与选通屏200之间的距离,使得发光源310的光束在到达选通屏200之前能够更大的外扩,而以更大的范围投向选通屏200,实现单一点光源在更大范围上提供准直的背光。同时,相比于采用透镜进行准直,反射能够减少光线在透镜中传播的损失,保证背光光线的强度。由于发光源310发出的光束中光线的角度不同,反射凹面的面型可根据发光源310与反射件320相对位置以及对应的光束投射位置确定,使光束中不同位置的光线获得不用角度的反射面,使得不同位置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以相同的角度垂直投射到选通屏200。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射面321为反射平面,发光源310和反射平面之间还包括自由曲面透镜,自由曲面透镜用于将光线折射,通过对光束中光线的折射进行光线的角度调整,使得光线投射到反射平面后,以垂直的角度投射至选通屏200。反射实现缩短发光源310与选通屏200的距离,使得发光源310的光束在到达选通屏200之前能够更大的外扩,而以更大的范围投向选通屏200。
在包括自由曲面透镜的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300还可以包括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位于选通屏200和反射件320之间。
光线经过自由曲面透镜的折射后,经过反射平面反射后投向菲涅尔透镜,继而通过菲涅尔透镜的二次折射后投向选通屏200。自由曲面透镜和菲涅尔透镜组合使用,可通过调节菲涅尔透镜光线入射面的角度调整反射平面反射后光线在菲涅尔透镜上的入射角,如可根据反射平面反射后光线的均匀程度进行入射角的调整,使得不同位置的光线获得不同程度的折射,可起到对光束中外周光线的汇聚作用,使得光线更加均匀。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化组件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包括安装开口以及与安装开口连通的容纳腔110。选通屏200位于安装开口处,且与壳体100连接。发光组件300与壳体100连接,且位于容纳腔110内,移动组件400与壳体100连接,用于驱动壳体100带动选通屏200和发光组件300移动。
壳体100可以为多种形状,如壳体100为近似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安装开口开设于壳体100一侧的端面上,可以覆盖端面的部分或者全部区域。选通屏200固定于壳体100,且覆盖安装开口。发光组件300位于选通屏200下方的容纳腔110中。为保证发光组件300的光线仅通过选通屏200投射,使得仅在选通屏200对应的料槽20区域固化树脂,选通屏200应覆盖安装开口的全部区域,使得发光组件300的光线不会在选通屏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空隙漏出。
为保证发光源310与反射件320位置的稳定性,不会受到颠簸和震动等发生窜动,保证背光光线以及选通屏200相对位置准确,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壳体100还包括第一卡接部120,反射件320通过第一卡接部120与壳体100卡接。壳体100还包括第二卡接部130,发光源310通过第二卡接部130与壳体100卡接。
通过卡接的方式,避免如采用螺钉等方式导致的易松动的问题。具体的,壳体100包括顶面、底面和围面,顶面和底面相对,围面位于顶面和底面之间,且围绕一周,顶面、底面和围面围合成容纳腔110,选通屏200设置于顶面。反射件320的边沿一周与围面抵接,以在平行于选通屏200的平面内上对反射件320限位。第一卡接部120具体包括第一卡板121、第二卡板122和第一支撑板123,第一卡板121和第二卡板122分别设置于围面的相对两侧,第一卡板121靠近底面,第二卡板122靠近顶面,第一卡板121和第二卡板122位于容纳腔110距离最远的对角,使得反射件320具有更长的延伸空间,第一支撑板123与底面垂直连接。反射件3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头322,第一卡接头322嵌入第一支撑板123和第一卡板121之间,且反射件320的第一端边沿与底面抵接,反射件3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卡接头323,第二卡接头323与第二卡板122相对顶面的一侧抵接,以实现在垂直于选通屏200的方向上对反射件320限位,实现无需螺栓等连接,仅靠反射件320与壳体100的结构进行限位。
发光源310位于靠近围面和顶面衔接处的一角,且倾斜设置以与反射件320对应,使得光束倾斜传播,投射到反射件320。为方便发光源310的固定,发光组件300还包括固定板330,发光源310设置于固定板330的前端面上,通过固定板330进行发光源310的固定。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130包括第三卡板131、第四卡板132和第二支撑板133,第三卡板140与围面连接,第四卡板150与顶面连接,第三卡板131和第四卡板132分别由固定板330相对两侧边沿以及前端面抵接固定板330,第二支撑板133与顶面和/或围面连接,第二支撑板133与固定板330相背于前端面的后端面抵接。第二支撑板133与第三卡板131和第四卡板132配合进行固定板330两端面方向的固定,固定板330周向边沿通过第三卡板131、第四卡板132和围面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源还包括至少一个滚动件500,滚动件500与壳体100连接,滚动件500的侧壁突出于选通屏200的上表面,滚动件500用于通过侧壁与料槽20的离型膜抵接,并在壳体100移动时相对离型膜滚动。
滚动件500可以为滚轮或者辊等,滚动件500可以设置于壳体100的顶面、围面或者顶面与围面的衔接位置,保证滚动件500的侧壁突出于选通屏200的上表面即可。滚动件500的设置使得选通屏200与离型膜之间具有间隙,避免选通屏200与离型膜摩擦阻碍移动,且避免摩擦导致的磨损。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源包括至少两个滚动件500,至少两个滚动件500分别位于固化组件或者说选通屏200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侧。使用时,滚动件500滚动接触离型膜,一方面,滚动件500可支撑离型膜,使得两个滚动件500之间的离型膜平整,使得至少选通屏200对应的离型膜为紧绷状态,保证固化的精度,或者与料槽框体配合使得整个离型膜保持紧绷,使得固化的模型能够顺利离型;另一方面,一些实施方式中,滚动件500在垂直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延伸,且延伸至固化组件的边缘,起到遮挡选通屏200与离型膜之间间隙的作用,避免外部杂光进入缝隙影响固化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滚动件500支撑离型膜时,仅使离型膜局部在高度上发生微小变化,不会使离型膜发生大幅度的形状变化,不会影响一层模型整体成形。
移动组件400可以为多种形式,旨在能够驱动固化组件依于要求移动即可,固化组件可以为在一个或者多个方向的移动,可以是直线移动,也可以曲线移动。以下举例一种具体结构,选通屏200为成条形结构,在长度方向上可以覆盖全部的成型区域,移动组件400用于驱动壳体100带动选通屏200和发光组件300在选通屏20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壳体100与选通屏200匹配,为近似的长方体结构。如图1和图5所示,移动组件400包括导向件410、滑块420、驱动件430和传动件440,滑块420滑动连接于导向件410,传动件440分别与驱动件430和滑块420连接,壳体100与滑块420连接。驱动件430用于通过传动件440驱动滑块420延导向件410移动,以带动固化组件移动。
导向件410包括支撑板411和滑轨412,滑轨412延选通屏2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驱动件430可以为电机,驱动件430可以通过固定座连接在支撑板411上。传动件440包括丝杆441和螺母442,螺母442螺纹连接于丝杆441,丝杆44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滑轨412与丝杆441在选通屏200的长度方向上并列间隔设置,滑块420与滑轨412滑动连接,且与螺母442固定连接。可增加滑轨412与丝杆441的间隔,以及滑块420在选通屏200的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起到滑块420在更大范围上支撑或连接固化组件,避免固化组件晃动。驱动件430驱动丝杆441转动,通过螺纹推动作用,使得螺母442带动滑块420沿着滑轨412移动,实现固化组件整体移动以进行不同位置树脂的固化。移动组件400可以设置于固化组件,或者说壳体100的多个位置,如可由壳体100的底面连接壳体100,或者连接于壳体100的一侧围面。
进一步的,移动组件400还包括触发件450和零位感应件460,触发件450与滑块420连接,零位感应件460与导向件410连接,触发件450用于在滑块420的带动下移动,以触发零位感应件460而产生感应信号。
零位感应件460可以为点连接于主控器的光电开关,触发件450与滑块420同步移动,当触发件450进入到光电开关的感应开口后,将触发光电开关发出感应信号,指示固化组件移动到极限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包括前述任一项的光源。还包括底座10,移动组件400与底座10相对位置固定。移动组件400可以与底座10直接连接,使得移动组件400与底座10相对位置固定。移动组件400也可以不与底座10连接,而是与外部额外的固定件连接,保证移动组件400与底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可。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平台升降机构40和打印平台50,平台升降机构40与底座10连接,打印平台50与平台升降机构40连接,打印平台50与料槽20相对,打印平台50用于在平台升降机构40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料槽20,以实现模型的逐层固化。
积层制造设备包括前述任一项的光源,具有前述任一项的光源具有的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10包括底框11和上底板12,上底板12上设置有透光口13,固化组件与透光口13相对,以通过透光口13固化料槽20内的树脂。
上底板12上用于放置料槽20。在固化组件包括壳体100和选通屏200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选通屏200的一侧与透光口13对应,以向料槽20投射光线。透光口13的外轮廓大于选通屏200,使选通屏200通过透光口13抵接料槽20的离型膜,或者,在光源包括滚动件500的实施方式中,滚动件500穿过透光口13以抵接离型膜,并可在透光口13内移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固化组件在垂直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透光口13的边沿滑动抵接。光源包括滚动件500的实施方式中,滚动件500的轴向的两端与透光口13的边沿滑动抵接,一方面,透光口13通过滚动件500起到对固化组件移动的导向作用,且与移动组件400配合,分别由固化组件的不同侧进行限位,保证固化组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滚动件500与透光口13的边沿配合,将选通屏200围在其中,起到对选通屏200与离型膜之间间隙的遮光作用,进一步保证间隙中没有杂光进入,保证固化的精度。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滚动件500与透光口13的边沿也可以具有间隙,避免摩擦导致固化组件移动负担大。
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源与上底板12连接。使得光源与上底板12的相对位置稳定,尤其是选通屏200与透光口13和料槽20的相对位置稳定,使得固化位置准确。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连接杆30,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与上底板12和移动组件400连接,以将光源固定于上底板12。连接杆3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分别连接在移动组件400的支撑板411的四角上,以吊装的方式固定光源。采用连接杆30,可以起到减轻底座10重量的目的。
光源吊装于上底板12后,光源与底框11相对于上底板12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光源和底框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可用于容纳主控器等电子元件,减小底座10占用空间。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用于积层制造设备,积层制造设备包括料槽20,光源包括:
固化组件,固化组件与料槽20的底部的离型膜接触,固化组件包括选通屏200和发光组件300,选通屏200与离型膜对应,发光组件300包括发光源310,发光源310为单一的点光源,发光源310用于发出光线,光线经选通屏200和离型膜后,投射到料槽20中,以固化料槽20内的打印材料;
移动组件400,移动组件400与固化组件100连接,移动组件400用于驱动固化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料槽20的投影,位于离型膜上。
其中,发光组件300还包括反射件320,发光源310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件320的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选通屏200;
反射件320包括反射面321,发光源310和选通屏200均位于反射件320设有反射面321的一侧;
发光源310的光线经过反射面321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选通屏200。
其中,反射面321为反射凹面或反射平面;若反射面321为反射平面,发光源310和反射平面之间还包括自由曲面透镜,自由曲面透镜用于将光线折射;
固化组件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包括安装开口以及与安装开口连通的容纳腔110;
选通屏200与壳体100连接,且位于安装开口处;
发光组件300与壳体100连接,且位于容纳腔110内;
移动组件400与壳体100连接,用于驱动壳体100带动选通屏200和发光组件300移动。
其中,壳体100还包括第一卡接部120,反射件320通过第一卡接部120与壳体100卡接;
和/或,壳体100还包括第二卡接部130,发光源310通过第二卡接部130与壳体100卡接;
和/或发光组件300还包括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位于选通屏200和反射件320之间。
其中,光源还包括:
至少一个滚动件500,滚动件500与固化组件连接,滚动件500的侧壁突出于固化组件发出固化光线一侧的表面;
滚动件500用于通过侧壁与料槽20的离型膜抵接,并在固化组件移动时相对离型膜滚动。
其中,光源包括至少两个滚动件500,至少两个滚动件500分别位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侧,且滚动件500在垂直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延伸;
滚动件500设置于选通屏200的两侧;
和/或,滚动件500为辊。
其中,移动组件400包括导向件410、滑块420、驱动件430和传动件440,滑块420滑动连接于导向件410,传动件440分别与驱动件430和滑块420连接,固化组件与滑块420连接;
驱动件430用于通过传动件440驱动滑块420延导向件410移动,以带动固化组件移动;
移动组件400还包括触发件450和零位感应件460,触发件450与滑块420连接,零位感应件460与导向件410连接,触发件450用于在滑块420的带动下移动,以触发零位感应件460而产生感应信号。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前述任一项的光源。
其中,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
底座10,移动组件400与底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底座10用于连接料槽20;
底座10包括底框11和上底板12,上底板12上设置有透光口13,固化组件与透光口13相对,以通过透光口13固化料槽20内的树脂;
在垂直于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固化组件的两侧分别与透光口13的边沿滑动抵接。
其中,光源与上底板12连接;
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连接杆30,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与上底板12和移动组件400连接,以将光源固定于上底板12;
光源与底框11相对于上底板12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光源和底框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源,用于积层制造设备,所述积层制造设备包括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
固化组件,所述固化组件与所述料槽的底部的离型膜接触,所述固化组件包括选通屏和发光组件,所述选通屏与所述离型膜对应,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源,所述发光源为单一的点光源,所述发光源用于发出光线,所述光线经所述选通屏和所述离型膜后,投射到所述料槽中,以固化所述料槽内的打印材料;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固化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固化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料槽的投影,位于所述离型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反射件,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件的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所述选通屏;
所述反射件包括反射面,所述发光源和所述选通屏均位于所述反射件设有所述反射面的一侧;
所述发光源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面反射后,垂直地投射到所述选通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面为反射凹面或反射平面;若所述反射面为反射平面,所述发光源和所述反射平面之间还包括自由曲面透镜,所述自由曲面透镜用于将光线折射;
所述固化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开口以及与所述安装开口连通的容纳腔;
所述选通屏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开口处;
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壳体带动所述选通屏和所述发光组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反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壳体卡接;
和/或,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发光源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壳体卡接;
和/或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位于所述选通屏和所述反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还包括:
至少一个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固化组件连接,所述滚动件的侧壁突出于所述固化组件发出固化光线一侧的表面;
所述滚动件用于通过所述侧壁与所述料槽的离型膜抵接,并在所述固化组件移动时相对所述离型膜滚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滚动件,至少两个所述滚动件分别位于所述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滚动件在垂直于所述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延伸;
所述滚动件设置于所述选通屏的两侧;
和/或,所述滚动件为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导向件、滑块、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传动件分别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滑块连接,所述固化组件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滑块延所述导向件移动,以带动所述固化组件移动;
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触发件和零位感应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零位感应件与所述导向件连接,所述触发件用于在所述滑块的带动下移动,以触发所述零位感应件而产生感应信号。
8.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
底座,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底座用于连接所述料槽;
所述底座包括底框和上底板,所述上底板上设置有透光口,所述固化组件与所述透光口相对,以通过所述透光口固化所述料槽内的树脂;
在垂直于所述固化组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固化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透光口的边沿滑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与所述上底板连接;
所述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底板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以将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上底板;
所述光源与底框相对于所述上底板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光源和所述底框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CN202321235905.8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Active CN219706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905.8U CN21970609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905.8U CN21970609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6091U true CN219706091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5905.8U Active CN21970609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6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66807B2 (ja) 付加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US9632420B2 (en) Production of a volume object by lithography, having improved spatial resolution
WO2022110480A1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US850030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722795B (zh) 一种一次成型的多面lcd光源3d打印装置
CN110969952B (zh) Led显示屏
KR101769971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219706091U (zh) 一种光源及积层制造设备
WO2024046014A1 (zh) 一种前置光源及显示装置
WO2022110554A1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装置
CN217862803U (zh) 一种3d打印机
CN215040311U (zh) 一种3d打印机
CN108943698A (zh) 一种移动式3d打印装置
CN209262689U (zh) 光源装置与图像传感器
CN210058872U (zh) 光固化装置
KR100927015B1 (ko) 양면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유니트와 그의 제조장치와이를 이용한 양면 디스플레이용 액정표시장치
CN203561760U (zh) 一种网点散射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JP5179563B2 (ja) 照明構造、照明方法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CN102137217A (zh) 影像扫描装置
CN219706090U (zh) 可移动光源结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CN216901169U (zh) 空气成像装置
CN217495212U (zh) 3d打印机用曝光组件及3d打印机
JP2015064497A (ja) リニアフレネルレンズシート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CN217238533U (zh) 一种光学校对装置
CN218701325U (zh) 立体成型设备和反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