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5911U - 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05911U CN219705911U CN202320329235.XU CN202320329235U CN219705911U CN 219705911 U CN219705911 U CN 219705911U CN 202320329235 U CN202320329235 U CN 202320329235U CN 219705911 U CN219705911 U CN 2197059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block
- top plate
- lower die
- along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23 S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抽芯模具,应用于注塑设备,包括下模壳体、下模滑块、插针滑块、顶块、第一顶针和顶板;下模滑块安装于下模壳体,下模滑块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下模壳体滑动;插针滑块安装于下模滑块,插针滑块可沿第二方向相对于下模滑块滑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插针滑块能够沿第一方向与下模滑块同步移动;当顶块沿第二方向移动并抵接于下模滑块时,下模滑块沿第一方向朝远离插针滑块的方向移动,插针滑块随下模滑块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第一顶针相对的位置,当第一顶针沿第二方向移动至抵接于插针滑块时,插针滑块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第一顶针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操作者的操作步骤,降低失误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现有的模具中,操作者在每次注塑时都需要将模具中的插针滑块取出模外安装插针骨架总成,操作步骤较多,效率低,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操作者容易出现失误,例如安装时安装不到位或者滑块放错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模具中,操作者在每次注塑时都需要将模具中的插针滑块取出模外安装插针骨架总成,操作步骤较多,效率低以及操作者容易出现失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抽芯模具,可有效地简化每次注塑时的操作步骤并且可以防止操作者的失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自动抽芯模具,应用于注塑设备,包括下模壳体、下模滑块、插针滑块、顶块、第一顶针和顶板;
所述下模滑块安装于所述下模壳体,所述下模滑块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模壳体滑动;
所述插针滑块安装于所述下模滑块,所述插针滑块可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模滑块滑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插针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下模滑块同步移动;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顶块和所述第一顶针安装于所述下模滑块的下方;
当所述顶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抵接于所述下模滑块时,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插针滑块的方向移动,所述插针滑块随所述下模滑块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顶针相对的位置,当所述第一顶针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抵接于所述插针滑块时,所述插针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顶针的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一顶针晚于顶块开始移动,以使下模滑块带动插针滑块移动至插针滑块与第一顶针相对的位置后,第一顶针才抵接于插针滑块,进而将插针滑块顶起,操作者可在被顶起的插针滑块上进行取出/插入插针总成的操作,有效地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操作者失误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顶块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顶针具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顶板可推动所述顶块和所述第一顶针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顶板;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间隔的距离,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固定于所述顶板,或,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顶针设有第一凸部,所述顶板设有第一延时通道,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时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延时通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模滑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通孔可供所述顶块通过;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顶块靠近所述下模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远离所述插针滑块和下模滑块的方向倾斜;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插针滑块并与所述顶块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斜面贴合;
当所述顶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抵接于所述下模滑块时,所述第一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斜面,并使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通孔与所述顶块相对,以使所述顶块进入所述通孔并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使下模滑块随着顶块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而沿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下模滑块的一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顶板设有安装通道,所述顶块插入所述安装通道内;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顶块的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凹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的凹凸配合可实现顶块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同步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下模滑块的一侧;
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
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所述第一延时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顶针的所述第四端部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凹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
所述第二顶针具有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三顶针具有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
所述第五端部和所述第七端部分别相对于所述模芯设置;
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八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顶板连接;
所述第二顶针和所述第三顶针用于将模芯内的产品顶出以实现脱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用于产品自动脱模,可以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顶针设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顶针设有第四凸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四凹部和第五凹部,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设有第六凹部和第七凹部;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形成第二延时通道,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七凹部形成第三延时通道;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时通道内,所述第四凸部位于所述第三延时通道内;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延时通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三凸部的长度,所述第三延时通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四凸部的长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延时通道与第三凸部的配合和第三延时通道与第四凸部的配合,使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在插针滑块顶起后开始脱模,以避免发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上模、下模模框和上模锁紧块;
所述上模锁紧块固定于所述上模;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上模锁紧块设有第三斜面,所述下模滑块设有第四斜面;
当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上模锁紧块位于所述下模滑块远离所述插针滑块的一侧和所述模框之间,且所述第三斜面抵接于所述第四斜面以阻止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模芯的方向滑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模锁紧块以限制下模滑块在第一方向的移动,可以保证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且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之间由于是倾斜的,不容易进入异物颗粒,能够保证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抽芯模具的剖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抽芯模具的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自动抽芯模具的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抽芯模具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抽芯模具上模锁紧块和下模滑块的安装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抽芯模具,自动抽芯模具应用于注塑设备,具体而言,包括下模壳体1、下模滑块2、插针滑块3、顶块4、第一顶针5和顶板6。
其中,下模滑块2安装于下模壳体1,下模滑块2可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下模壳体1滑动。插针滑块3安装于下模滑块2,插针滑块3可沿第二方向Y相对于下模滑块2滑动,并且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插针滑块3能够沿第一方向X与下模滑块2同步移动。沿第二方向Y,顶块4和第一顶针5安装于下模滑块2的下方。顶块4具有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第一顶针5具有第三端部51和第四端部52,顶板6可推动顶块4和第一顶针5沿第二方向Y移动。
当自动抽芯模具完成注塑后,由顶板6推动顶块4和第一顶针5沿第二方向Y朝下模滑块2的方向移动,当顶块4抵接于下模滑块2时,下模滑块2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插针滑块3的方向移动,插针滑块3随下模滑块2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第一顶针5相对的位置,随后,第一顶针5移动至抵接于插针滑块3时,插针滑块3开始沿第二方向Y朝远离第一顶针5的方向移动,即,当下模滑块2带动插针滑块3移动至插针滑块3与第一顶针5相对的位置后,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才抵接于插针滑块3。插针滑块3被第一顶针5顶起后,操作者可在被顶起的插针滑块3上进行更换插针总成的操作,这一过程中不需要将插针滑块3取出,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降低了操作者操作失误的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第一端部41与下模滑块2间隔设置;第三端部51与下模滑块2间隔设置,第一端部41与下模滑块2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24,第三端部51与下模滑块2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25,参考图2,第一间隔24的距离A小于第二间隔25的距离B。继续参考图1,第二端部42和第四端部52固定于顶板6。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间隔25的距离B设置成大于第一间隔24的距离A,以使顶块4的第一端部41与下模滑块2以及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和插针滑块3先后抵接,即,当顶块4抵接于下模滑块2时,由于第一间隔24的距离A大于第二间隔25的距离B,此时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与下模滑块2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当下模滑块2带动插针滑块3移动至插针滑块3与第一顶针5相对的位置后,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才抵接于插针滑块3,进而将插针滑块3顶起。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降低了操作者操作失误的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沿第一方向X,第一顶针5设有第一凸部53,顶板6设有第一延时通道63,第一凸部53位于第一延时通道63,并且,第一凸部53可沿第二方向Y相对于第一延时通道63移动,沿第二方向Y,第一延时通道63的长度C长于第一凸部53的长度D。当顶板6推动顶块4和第一顶针5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顶块4与顶板6同步移动,第一顶针5由于第一延时通道63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C长于第一凸部53的长度D,此时第一顶针5不动,第一延时通道63相对于第一顶针5移动,当下模滑块2带动插针滑块3移动至与第一顶针5相对的位置时,第一延时通道63的侧壁(图未示出)抵接于第一凸部53,以带动第一凸部53移动以使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抵接于插针滑块3。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延时通道63,使第一顶针5晚于顶块4开始移动,以使下模滑块2带动插针滑块3移动至插针滑块3与第一顶针5相对的位置后,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才抵接于插针滑块3,进而将插针滑块3顶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下模滑块2设有通孔21,通孔21沿第二方向Y延伸,通孔21可供顶块4通过。沿第二方向Y,顶块4靠近下模滑块2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43,第一斜面43朝远离插针滑块3和下模滑块2的方向倾斜。沿第一方向X,通孔21远离插针滑块3并与顶块4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22。第一斜面43与第二斜面22相对设置,第一斜面43能够与第二斜面22贴合。
当顶块4沿第二方向Y移动并抵接于下模滑块2时,第一斜面43抵接于第二斜面22,顶块4继续移动,由于第一斜面43对第二斜面22施加的作用力,使下模滑块2沿第一方向X移动至通孔21与顶块4相对,此时插针滑块3与第一顶针5相对,顶块4进入通孔21并继续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一顶针5抵接于插针滑块3并将插针滑块3顶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顶板6包括第一顶板61和第二顶板62。沿第二方向Y,第一顶板61与第二顶板62相对设置,第二顶板62位于第一顶板61远离下模滑块2的一侧。沿第二方向Y,第一顶板61设有安装通道(图未示出),顶块4插入安装通道内。沿第一方向X,安装通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部612,沿第一方向X,顶块4的第二端部42设有第二凸部45,第二凸部45与第二凹部612凹凸配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凸部45与第二凹部612之间的凹凸配合使顶块4与顶板6沿第二方向Y同步移动,具体而言,当顶板6沿第二方向Y朝下模滑块2移动,第二顶板62推动顶块4移动,当顶板6沿第二方向Y朝远离下模滑块2的方向移动,由第二凹部612推动第二凸部45进而推动顶块4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第一顶板61靠近第二顶板6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611。第二顶板62靠近第一顶板61的一侧设有第三凹部621,第三凹部621与第一凹部611形成第一延时通道63。本实施例中,通过延时通道63与第一凸块53的配合,使第一顶针5晚于顶块4开始移动,以使下模滑块2带动插针滑块3移动至插针滑块3与第一顶针5相对的位置后,第一顶针5的第三端部51才抵接于插针滑块3,进而将插针滑块3顶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第一顶板61靠近第二顶板6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611。第一顶针5的第四端部52设有第一凸部53,第一凸部53与第一凹部611凹凸配合,顶块4的第二端部42设有第二凸部45,第二凸部45与第二凹部612凹凸配合。本实施例中不设延时通道,第一顶针5与顶块4和顶板6同步移动,第一顶针5与下模滑块2之间设有第二间隔2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抽芯模具还包括第二顶针7和第三顶针8,第二顶针7具有第五端部71和第六端部72,第三顶针8具有第七端部81和第八端部82,第五端部71和第七端部81分别相对于模芯设置。第六端部72与顶板6连接,第八端部82与第一端部41和顶板6连接。第二顶针7和第三顶针8用于将模芯内的产品顶出以实现脱模。
示例性地,参考图4,沿第一方向X,第二顶针7设有第三凸部73,第三顶针8设有第四凸部83。
相应地,沿第二方向Y,第一顶板61靠近第二顶板62的一侧设有第四凹部613和第五凹部614,第二顶板62靠近第一顶板61的一侧设有第六凹部622和第七凹部623。沿第二方向Y,第四凹部613与第六凹部622形成第二延时通道64,第五凹部614与第七凹部623形成第三延时通道65。沿第二方向Y,第三凸部73位于第二延时通道64内,第四凸部83位于第三延时通道65内,沿第二方向Y,第二延时通道64的长度E长于第三凸部73的长度F,第三延时通道65的长度G长于第四凸部83的长度H。
本实施例中,当顶板6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第二延时通道64相对于第三凸部73移动,第三延时通道65相对于第四凸部83移动,当第一顶针5将插针滑块3顶起后,第二延时通道64的侧壁(图未示出)将第三凸部73顶起,进而顶起第二顶针7,第三延时通道65的侧壁(图未示出)将第四凸部83顶起,进而顶起第三顶针8,从而使第二顶针7和第三顶针8实现产品脱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的自动抽芯模具还包括上模(图未示出)、下模模框11和上模锁紧块9,其中上模锁紧块9固定于上模,用于锁紧下模滑块2,防止注塑过程中下模滑块2沿X方向滑动。
参考图5,沿第二方向Y,上模锁紧块9设有第三斜面91,下模滑块2设有第四斜面23。当上模与下模合模后,沿第一方向X,上模锁紧块9位于下模滑块2远离插针滑块3的一侧和下模模框11之间,且第三斜面91抵接于第四斜面23以阻止下模滑块2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模芯的方向滑动。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自动抽芯模具,应用于注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壳体、下模滑块、插针滑块、顶块、第一顶针和顶板;
所述下模滑块安装于所述下模壳体,所述下模滑块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模壳体滑动;
所述插针滑块安装于所述下模滑块,所述插针滑块可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下模滑块滑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插针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下模滑块同步移动;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顶块和所述第一顶针安装于所述下模滑块的下方;
当所述顶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抵接于所述下模滑块时,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所述插针滑块的方向移动,所述插针滑块随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顶针相对的位置,当所述第一顶针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抵接于所述插针滑块时,所述插针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顶针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顶针具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顶板可推动所述顶块和所述第一顶针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顶板;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下模滑块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间隔的距离,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固定于所述顶板,或,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顶针设有第一凸部,所述顶板设有第一延时通道,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时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延时通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滑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通孔可供所述顶块通过;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顶块靠近所述下模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远离所述插针滑块和下模滑块的方向倾斜;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插针滑块并与所述顶块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斜面贴合;
当所述顶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抵接于所述下模滑块时,所述第一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斜面,并使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通孔与所述顶块相对,以使所述顶块进入所述通孔并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下模滑块的一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顶板设有安装通道,所述顶块插入所述安装通道内;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顶块的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凹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下模滑块的一侧;
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
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所述第一延时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顶针的所述第四端部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凹凸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
所述第二顶针具有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三顶针具有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
所述第五端部和所述第七端部分别相对于模芯设置;
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八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顶板连接;
所述第二顶针和所述第三顶针用于将模芯内的产品顶出以实现脱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设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顶针设有第四凸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四凹部和第五凹部,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设有第六凹部和第七凹部;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形成第二延时通道,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七凹部形成第三延时通道;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时通道内,所述第四凸部位于所述第三延时通道内;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延时通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三凸部的长度,所述第三延时通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四凸部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下模模框和上模锁紧块;
所述上模锁紧块固定于所述上模;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上模锁紧块设有第三斜面,所述下模滑块设有第四斜面;
当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上模锁紧块位于所述下模滑块远离所述插针滑块的一侧和所述模框之间,且所述第三斜面抵接于所述第四斜面以阻止所述下模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朝远离模芯的方向滑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29235.XU CN219705911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29235.XU CN219705911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05911U true CN219705911U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8002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29235.XU Active CN219705911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05911U (zh) |
-
2023
- 2023-02-22 CN CN202320329235.XU patent/CN2197059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82674B (zh) | 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 | |
CN114918383B (zh) | 一种飞轮壳浇铸模具 | |
KR101578050B1 (ko) | 언더컷 처리장치를 구비한 사출금형 | |
CN219705911U (zh) | 一种自动抽芯模具 | |
CN210651746U (zh) | 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0758327U (zh) | 一种粉煤灰蒸压砖生产模具 | |
CN219133120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倒扣脱模机构 | |
CN114311560B (zh) | 发动机缸盖板脱模机构 | |
CN113733492A (zh) | 直杆驱动式滑块机构和注塑模具 | |
CN111645278A (zh) | 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 |
CN217573926U (zh) | 一种v型块内侧抽芯机构 | |
CN221232996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壳体成型模具 | |
CN210211112U (zh) | 一种汽车备胎盖板模具的防渗料顶出机构 | |
CN216782566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用塑料制品用全自动注塑模具 | |
CN221952281U (zh) | 模具抽芯结构和压铸模具 | |
CN221437139U (zh) | 一种直顶压斜顶组件及注塑模具 | |
CN218139527U (zh) | 一种应用于模具的脱模滑块结构 | |
CN219153604U (zh) |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 |
CN216329745U (zh) | 一种保险杠注塑模具 | |
CN212400237U (zh) | 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 |
CN218966062U (zh) | 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 |
CN219686362U (zh) | 一种模具 | |
CN217968207U (zh) | 移动冷风机后围壳注塑模具的脱模装置 | |
CN210190450U (zh) | 一种带斜顶结构的母模及其模具 | |
CN219600137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轮圈成型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