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8379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8379U
CN219698379U CN202320762268.3U CN202320762268U CN219698379U CN 219698379 U CN219698379 U CN 219698379U CN 202320762268 U CN202320762268 U CN 202320762268U CN 219698379 U CN219698379 U CN 219698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ight source
display device
light
protrusion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22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英民
李东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8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8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区域,包括有效区域;弯曲区域,从主区域的一侧在一方向上延伸;多个像素,设置在有效区域中并且发射光;多个感光器,设置在有效区域中并且感测入射光;突起图案,从主区域的一侧在一方向上突出;以及光源部件,安装在突起图案上并且发射光。该显示装置由于突起图案提供了用于安装用作光源的光源部件的空间,因此可以省略用于安装光源部件的单独的电路基底。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4月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2-004337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公开涉及一种能够在没有单独的构造的情况下安装光源部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用于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膝上型计算机、监视器和电视的各种电子装置中。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诸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笔记本计算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已经极大地增加。由于隐私信息被存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因此指纹认证已经被用于验证用户的作为生物特征信息的指纹,以保护这样的隐私信息。
例如,显示装置可以使用光学方法、超声方法、电容方法等来认证用户的指纹。光学方法可以通过检测从用户的指纹反射的光来认证用户的指纹。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包含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和用于感测光的感光器的显示面板,以光学地认证用户的指纹。
最近,正在对用于将用于触摸识别或指纹识别的感光器集成到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中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
将理解的是,该背景技术部分部分地意图为理解技术提供有用的背景。然而,该背景技术部分也可以包括不作为在这里公开的主题的对应的有效申请日之前被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意识到的一部分的想法、构思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在没有单独的构造的情况下安装光源部件的显示装置。
然而,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在这里阐述的实施例。对于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公开的以上和其他实施例将通过参照下面给出的公开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
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主区域,包括有效区域;弯曲区域,从主区域的在一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多个像素,设置在有效区域中并且发射光;多个感光器,设置在有效区域中并且感测入射光;突起图案,从主区域的在一方向上的一侧突出;以及光源部件,安装在突起图案上并且发射光。
突起图案可以在与一方向交叉的另一方向上平行于弯曲区域布置。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狭缝部分,设置在突起图案与弯曲区域之间。突起图案和弯曲区域可以通过狭缝部分物理地分离。
主区域在一方向上的一侧可以连接到弯曲区域和突起图案。
突起图案可以包括:第一突起图案;以及第二突起图案。弯曲区域可以在与一方向交叉的另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一突起图案与第二突起图案之间。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窗,设置在多个像素、多个感光器和光源部件上。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透明结合构件,设置在窗与光源部件之间。光源部件可以经由透明结合构件附着到窗。
窗可以包括在平面图中与光源部件叠置的角度滤光器。角度滤光器可以包括光学多层,并且光学多层可以包括交替地设置的多个低折射率层和多个高折射率层。
角度滤光器还可以包括吸收可见波段的光并透射红外波段的光的墨层。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非有效区域,与有效区域相邻,非有效区域包括在平面图中与光源部件叠置的第一区域和在平面图中不与光源部件叠置的第二区域;角度滤光器,设置在窗的后表面下方,角度滤光器设置在非有效区域的第一区域中;以及黑矩阵,设置在窗的后表面下方,黑矩阵设置在非有效区域的第二区域中。
光源部件可以包括:发光芯片,发射红外波段的光;第一引线框架,电连接到发光芯片的一端部;第二引线框架,电连接到发光芯片的另一端部;以及反射器,提供其中安装有发光芯片的空间。
光源部件可以电连接到从弯曲区域朝向突起图案延伸的光源电压线。光源电压线可以将第一极性的电力和不同于第一极性的第二极性的电力供应到光源部件。
多个像素可以发射可见波段的光。光源部件可以发射红外波段的光。
多个感光器可以感测红外波段的光。
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发射光的多个像素和感测入射光的多个感光器;突起图案,从显示面板的在一方向上的一侧突出;光源部件,安装在突起图案上;以及窗,设置在显示面板、突起图案和光源部件上。光源部件经由透明结合构件附着到窗。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角度滤光器,设置在窗的后表面下方。角度滤光器可以在平面图中与光源部件叠置。
角度滤光器可以包括:光学多层,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顺序地堆叠;以及墨层。光学多层可以包括多个低折射率层和多个高折射率层。光学多层的多个低折射率层和多个高折射率层可以交替地设置。墨层可以吸收可见波段的光。
光源部件、透明结合构件、角度滤光器和窗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顺序地堆叠。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主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和多个感光器;子区域,包括垫部分;以及弯曲区域,设置在子区域与主区域之间。突起图案可以平行于弯曲区域布置。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底;像素电极,设置在基底上;感测电极,设置在基底上;像素限定层,暴露像素电极和感测电极;发光层,设置在像素电极上;光电转换层,设置在感测电极上;以及公共电极,设置在发光层、光电转换层和像素限定层上。
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从显示面板的一侧突出的突起图案。由于突起图案提供了用于安装用作光源的光源部件的空间,因此可以省略用于安装光源部件的单独的电路基底。
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窗可以覆盖显示面板和突起图案,因此光源部件可以被窗覆盖。
应当注意的是,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公开的其他效果将从以下描述中而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理解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感光器和光源部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底端的示意性放大平面图;
图6是示出光源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I-I'截取的光源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5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从图8的光源部件发射的光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和感光器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在有效区域中的像素和感光器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源部件的导光区域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如在这里使用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可互换的词语,“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在这里公开的装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践各种实施例。这里,各种实施例不必是排他性的,也不必限制公开。例如,实施例的特定形状、构造和特性可以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示出的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公开的特征。因此,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在不脱离公开的情况下,各种实施例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在下文中单独地或统一地被称为“元件”)可以另外组合、分离、交换和/或重新布置。
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现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特定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居间元件或层。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具有或不具有居间元件的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这里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通常在附图中提供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以使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或不存在都不传达或指示对元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任何其他特性、属性、性质等的要求或偏好。
为了描述的目的,可以在这里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面”、“下”、“在……上方”、“上”、“在……之上”、“更/较高”、“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其他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的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处),如此,在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应当被相应地解释。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成为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如在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术语“包含”、“包括”和/或其变型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组。
在这里参照作为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和/或分解图来描述各种实施例。如此,将预料到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应当不必解释为限于具体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引起的形状上的偏差。以这种方式,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如此,不必意图成为限制。
考虑到正在被谈及的测量以及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约(大约)”或“近似”包括所陈述的值,并且意指在对于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具体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约”可以意指在一个或更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陈述的值的±30%、±20%、±10%、±5%内。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种/者)”可以被解释为仅A、仅B或者A和B的任何组合。此外,“X、Y和Z中的至少一个(种/者)”和“选自由X、Y和Z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种/者)”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除非在这里另外定义或暗示,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公开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应当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进行解释,除非在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在平面图中,第一方向DR1可以是平行于显示装置1的一侧的方向。例如,第一方向DR1可以是显示装置1的水平方向。在平面图中,第二方向DR2可以是平行于显示装置1的与上述侧接触的另一侧的方向,并且可以是显示装置1的竖直方向。为了易于描述,在平面图中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被称为右方向,在平面图中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另一侧被称为左方向,在平面图中在第二方向DR2上的一侧被称为上方向,在平面图中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另一侧被称为下方向。第三方向DR3可以是显示装置1的厚度方向。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中提及的方向是指相对方向,并且实施例不限于提及的方向。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相对于第三方向DR3,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在……上方”和“顶表面”是指显示面板10的显示表面的一侧,并且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在……下方”、“底表面”和“后表面”是指与显示面板10的显示表面相对的一侧。例如,显示面板10的“上端部”是指在平面图中作为第二方向DR2上的一侧的上方向,并且显示面板10的“下端部”是指在平面图中作为第二方向DR2上的另一侧的下方向。
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提供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装置。显示装置1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移动通信终端、电子笔记本、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超移动PC(UMPC)、电视、游戏机、腕表型电子装置、头戴式显示器、个人计算机监视器、膝上型计算机、汽车仪表板、数码相机、摄像机、外部广告牌、电子广告牌、各种医疗装置、各种检查装置、包括显示区域的各种家用电器(诸如冰箱或洗衣机)、物联网(IoT)装置等。稍后将描述的显示装置1的典型示例可以是智能电话、平板PC或膝上型计算机,但是不限于此。
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驱动电路200、电路板300和读出电路400。例如,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窗20。
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具有有效区域AAR和非有效区域NAR的显示面板10。有效区域AAR可以包括在其上显示有画面的显示区域。在平面图中,有效区域AAR可以与显示区域叠置(例如,完全地叠置)。显示图像的像素PX(例如,参照图4)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中。每个像素PX可以包括发光元件LEL(例如,参照图10)。
有效区域AAR还可以包括指纹感测区域。指纹感测区域可以是对光作出反应(或感测光)的区域,并且可以被构造为感测入射光的量或入射光的波长。在平面图中,指纹感测区域可以与显示区域叠置。例如,指纹感测区域可以被限定为与有效区域AAR相同(例如,与有效区域AAR完全地相同)的区域。有效区域AAR的整个表面可以用作用于指纹感测的区域。对光作出反应(或感测光)的感光器(或光传感器)PS(例如,参照图4)可以设置在指纹感测区域中。每个感光器PS可以包括被构造为检测入射光并将检测到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器件PD(例如,参照图10)。
非有效区域NAR可以与有效区域AAR相邻(例如,设置在有效区域AAR周围)。非有效区域NAR可以是边框区域。非有效区域NAR可以与有效区域AAR的边相邻(例如,在附图中围绕所有边或四条边),但是不限于此。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包含诸如聚酰亚胺的柔性聚合物材料的柔性基底。因此,显示面板10可以被扭转、弯曲、折叠或卷曲。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弯曲区域BR,弯曲区域BR是其中显示面板10被弯曲的区域。显示面板10可以相对于弯曲区域BR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显示面板10的第一区域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R的一侧,并且显示面板10的第二区域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R的另一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区域可以是包括有效区域AAR的主区域MR。第二区域可以是包括垫(pad,也被称为“焊盘”、“焊垫”)部分DPD(例如,参照图4)的子区域SR。显示面板10的有效区域AAR可以设置在主区域MR中。显示面板10的除了有效区域AAR之外的剩余区域可以是非有效区域NAR。在实施例中,有效区域AAR的外围边缘部分、整个弯曲区域BR和整个子区域SR可以是非有效区域NAR。然而,公开不限于此,弯曲区域BR和/或子区域SR可以包括有效区域AAR。
在平面图中,主区域MR可以具有与显示装置1的外形类似的形状。主区域MR可以是位于显示装置1的表面上的平坦区域。然而,公开不限于此,主区域MR的除了从弯曲区域BR延伸的边缘(或边)之外的剩余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可以弯曲成弯曲形状或在竖直方向上弯曲。
显示面板10的有效区域AAR可以位于主区域MR的中心处。有效区域AAR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或者具有拥有倒圆(圆润)拐角的矩形形状。有效区域AAR的形状(作为示例示出)可以具有倒圆(圆润)拐角,并且可以是其中第二方向DR2上的边比第一方向DR1上的边长的矩形形状。然而,公开不限于此,有效区域AAR可以具有诸如其中第一方向DR1上的边比第二方向DR2上的边长的矩形形状、正方形形状、其他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等的各种形状。
在主区域MR的除了延伸到弯曲区域BR/从弯曲区域BR延伸或连接到弯曲区域BR的边缘之外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被弯曲或弯折的情况下,有效区域AAR也可以设置在对应的边缘(例如,弯曲的或弯折的边缘)上。然而,公开不限于此,不显示画面的非显示区域可以设置在弯曲的或弯折的边缘上。例如,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都可以设置在其上(例如,在弯曲的或弯折的边缘上)。
非有效区域NAR可以与主区域MR中的有效区域AAR相邻(例如,位于主区域MR中的有效区域AAR周围)。主区域MR的非有效区域NAR可以放置在从有效区域AAR的外边界(或外侧)到显示面板10的边缘的区域中。例如,主区域MR的非有效区域NAR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R的外边界与显示面板10的边缘之间。信号线或驱动电路可以设置在主区域MR的非有效区域NAR中,并且将信号施加到有效区域AAR的显示区域和指纹感测区域。
弯曲区域BR可以从主区域MR的作为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另一侧的下端延伸。例如,弯曲区域BR可以通过主区域MR的下短边(例如,下端)从主区域MR延伸。弯曲区域BR的宽度可以小于主区域MR的宽度(例如,下短边的宽度)。在平面图中,主区域MR与弯曲区域BR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具有L形切口部分。
在弯曲区域BR中,显示面板10可以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即,在与显示表面相反的方向上)以一曲率向下弯曲。弯曲区域BR可以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然而,公开不限于此,弯曲区域BR可以针对其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当显示面板10在弯曲区域BR中弯曲时,显示面板10的表面可以反转。例如,显示面板10的面向上的表面可以通过弯曲区域BR改变为面向外(或面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并且面向下。例如,在显示面板10弯曲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的表面可以依次面向上、面向外和面向下,并且显示面板10完全地弯曲,显示面板10的面对方向可以改变为与其原始方向相反。
子区域SR可以从弯曲区域BR延伸。子区域SR可以从完成弯曲区域BR的弯曲的点(或弯曲区域BR的下端)在平行于主区域MR的方向上延伸。子区域SR可以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与主区域MR叠置。在平面图中,子区域SR可以与主区域MR的边缘(例如,下边缘)的非有效区域NAR叠置。例如,在平面图中,子区域SR还可以与主区域MR的有效区域AAR(例如,有效区域AAR的下部)叠置。
子区域SR和弯曲区域BR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公开不限于此。
在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从主区域MR在第二方向DR2上朝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图案PP。突起图案PP可以设置在非有效区域NAR中。例如,突起图案PP可以从主区域MR通过从显示面板10的下端起的主区域MR的下短边(或底部的短边)延伸。突起图案PP可以形成在主区域MR的下短边的不接触弯曲区域BR的区域中。在主区域MR的下短边之中,与下短边的中心间隔开(或远离下短边的中心)的外区域可以不接触弯曲区域BR。突起图案PP可以从主区域MR的下短边之中的与下短边的中心间隔开(或远离下短边的中心)的外区域延伸。例如,主区域MR的下短边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的外区域(例如,左区域)和主区域MR的下短边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另一侧的另一外侧区域(例如,右区域)可以与主区域MR的下短边之中的中心间隔开,并且可以不接触弯曲区域BR。因此,两个突起图案PP可以从主区域MR的下短边之中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的外区域(例如,左区域)和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另一侧的另一外区域(例如,右区域)延伸。
突起图案PP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R的外侧。突起图案PP可以形成在弯曲区域BR的两侧。例如,突起图案PP可以与弯曲区域BR的两侧间隔开并且与弯曲区域BR的两侧相邻。例如,突起图案PP可以相对于弯曲区域BR形成于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然而,公开不限于此,突起图案PP可以仅形成在弯曲区域BR的一侧。突起图案PP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与显示面板10的弯曲区域BR间隔开。例如,突起图案PP可以彼此平行。突起图案PP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不平行于子区域SR。突起图案PP可以从主区域MR的下端突出仅足够被窗20的角度滤光器AF覆盖。
公开不限于此,突起图案PP可以不设置在主区域MR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另一侧、主区域MR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和主区域MR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另一侧。在附图中,突起图案PP可以不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顶侧、左侧或右侧。因为显示面板10的在顶侧、左侧和右侧处被黑矩阵BM或角度滤光器AF占据的面积小于显示面板10的下端的面积,所以突起图案PP应当被窗20的黑矩阵BM或角度滤光器AF覆盖。例如,显示面板10的在顶部、左侧和右侧处被角度滤光器AF和黑矩阵BM覆盖的面积小于显示面板10的下端的面积,并且突起图案PP可以完全地被窗20的黑矩阵BM或角度滤光器AF覆盖。
突起图案PP的宽度可以小于主区域MR的宽度(例如,短边的宽度)或弯曲区域BR的宽度。突起图案PP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宽度可以大于突起图案PP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宽度,但是不限于此。使用用于感光器的光源实现(或用作用于感光器的光源)的光源部件500(例如,参照图4)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突起图案PP上。下面提供光源部件500的详细描述。
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子区域SR中。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形成为驱动显示面板10的集成电路(IC)。在实施例中,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是产生并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集成电路(DDI)。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输出驱动像素PX和/或感光器PS的信号和电压。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安装在显示面板10的可以是显示表面的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弯曲区域BR弯曲并反转并且显示驱动电路200的顶表面面向下时,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安装在显示面板10的在厚度方向上面向底侧的表面(例如,下表面或底表面)上。
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或超声接合附着在显示面板10上。显示驱动电路200的侧面(例如,两个侧面)可以分别与左边缘和右边缘间隔开。
读出电路400可以不设置在子区域SR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读出电路400可以设置在子区域SR中。读出电路400可以通过信号线电连接到每个感光器PS(例如,参照图4),并且可以接收在每个感光器PS中流动的电流以检测用户的指纹输入。读出电路4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并以膜上芯片(COF)结构附着在显示电路板上,但是不限于此,读出电路400可以以玻璃上芯片(COG)方法、塑料上芯片(COP)方法或超声接合方法附着在显示面板10的非有效区域NAR中。
电路板300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附着到显示面板10的一端(例如,下端)。电路板300的引线可以电连接到显示面板10的垫。电路板300可以是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膜上芯片的柔性膜。
窗20可以是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顶部上的保护构件,并且保护显示面板10的构造。在平面图中,窗20可以具有大于显示面板10的尺寸,并且覆盖(例如,整体地覆盖)显示面板10。窗20可以从显示面板10的边缘(或外边缘)突出。例如,窗20可以从显示面板10的边缘(或外边缘)突出约1mm至约2mm,但是不限于此。窗20可以由刚性或柔性材料制成。窗20可以由例如玻璃、蓝宝石和塑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然而,公开不限于此。窗20可以通过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等附着到显示面板10。
窗20可以包括形成在与非有效区域NAR(在视角或方向上)叠置的区域中的黑矩阵BM和角度滤光器AF。黑矩阵BM和角度滤光器AF可以从有效区域AAR的外边界(或外侧)设置到窗20的边缘,但是公开不限于此。例如,黑矩阵BM和角度滤光器AF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R的外边界与窗20的边缘之间。黑矩阵BM和角度滤光器AF均可以包括彩色墨或黑色墨。由于黑矩阵BM和角度滤光器AF可以阻挡诸如可见光的光,因此非有效区域NAR在平面图中可以不被看到。
图1示出了黑矩阵BM占据窗20的边缘的大部分区域,并且角度滤光器AF占据窗20的边缘之中的部分区域。角度滤光器AF可以形成在其中定位有突起图案PP的区域中,并且覆盖显示面板10的突起图案PP。因此,突起图案PP可以被角度滤光器AF覆盖,并且显示面板10的其余区域可以被黑矩阵BM覆盖。例如,黑矩阵BM可以覆盖显示面板10的主区域MR和子区域SR的非有效区域NAR。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角度滤光器AF可以覆盖(或占据)窗20的整个边缘。
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3,显示面板10可以具有柔性性质,并且区域的一部分(例如,显示面板10的弯曲区域BR)可以弯曲。例如,显示面板10的其中附着有显示驱动电路200和电路板300的子区域SR可以通过弯曲区域BR朝向显示装置1的后侧弯曲。例如,显示面板10的弯曲区域BR可以弯曲,并且显示面板10的子区域SR可以朝向显示装置1的后侧转移。弯曲的显示面板10的子区域SR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主区域MR叠置,但是不限于此。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基底SUB、设置在基底SUB上的薄膜晶体管层TFTL、光元件层PEL和封装层TFEL。
基底SUB可以是刚性基底或可以弯曲、折叠或卷曲的柔性基底。基底SUB可以由诸如玻璃、石英或聚合物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
设置在基底SUB上的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包括驱动像素(例如,图4的像素PX)和感光器(例如,图4的感光器PS)的薄膜晶体管、显示信号线和读出线。显示信号线可以包括将扫描信号供应(或施加或传送)到每个像素的扫描线和将数据信号供应(或传送)到每个像素的数据线。读出线可以将从每个感光器产生的感测电流供应(或传送)到读出电路400。
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表面上的光元件层PEL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R中,并且包括发射光的每个像素PX的发光元件LEL(例如,参照图10)和感光器PS的光电转换器件PD(例如,参照图10)。
发光元件LEL中的每个可以根据从薄膜晶体管层TFTL接收的阳极电压和阴极电压以一亮度(例如,预定的或可选择的亮度)发射光。光电转换器件PD中的每个可以随着入射光的亮度增加而产生光电荷。例如,光电转换器件PD可以产生与入射光的量成比例的光电荷。入射在光电转换器件PD上的光可以是红外波段的光。根据从薄膜晶体管层TFTL施加的光电转换器件PD的阳极电压和阴极电压,可以将累积的光电荷转换为感测所需的电信号。
封装层TFEL可以设置在光元件层PEL的顶部上。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无机层或有机层的堆叠层,并且防止湿气或氧渗透光元件层PEL的发光元件LEL。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窗20、透明结合构件30、黑矩阵BM和面板底部构件40。窗2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顶部上。透明结合构件30可以设置在窗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并且将窗20结合(或连接)到显示面板10。黑矩阵BM可以附着到窗20的边缘。面板底部构件4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底部上。
如上所述,窗20可以覆盖显示面板10的顶部(或顶表面)。窗20可以具有大于显示面板10的尺寸并且覆盖(例如,整体地覆盖)显示面板10。窗20可以从显示面板10突出。窗20可以包括黑矩阵BM。黑矩阵BM可以与有效区域AAR的边相邻(例如,围绕有效区域AAR的每条边),整体地覆盖非有效区域NAR,并且设置到窗20的边缘的区域。例如,黑矩阵BM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R的边与窗20的边缘之间。
透明结合构件30可以设置在窗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并且将窗20和显示面板10结合。透明结合构件30可以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在平面图中,透明结合构件30可以与窗20叠置(例如,整体地叠置)。
面板底部构件4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底部上。面板底部构件40可以执行散热功能、电磁波屏蔽功能和接地功能中的至少一个。面板底部构件40可以包括用于上述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至少一个功能层。面板底部构件40的功能层可以以诸如层、膜、片等的各种形式设置。例如,面板底部构件40可以包括散热片、电磁屏蔽片和接地板中的至少一个。
尽管未示出,但是容纳显示面板10和面板底部构件40的模框(或支架)可以进一步设置在面板底部构件40的底部上。模框可以接合到窗20或透明结合构件30。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感光器和光源部件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底端的示意性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4和图5,像素PX和感光器PS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有效区域AAR中,并且多个光源部件5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非有效区域NAR中。
扫描线SL、电力电压线VL、数据线DL和读出线ROL还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有效区域AAR中。扫描线SL和电力电压线VL可以连接到像素PX和感光器PS。数据线DL可以连接到像素PX。读出线ROL可以连接到感光器PS。
每条扫描线SL可以将从扫描驱动器SDC接收的扫描信号供应到像素PX和感光器PS。扫描线SL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
数据线D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电路200接收的数据电压供应到像素PX。数据线DL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数据电压可以通过数据线DL提供到像素PX并且确定像素PX的亮度。
电力电压线V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电路200接收的电力电压供应到像素PX和感光器PS。电力电压可以是图10的第一电力电压ELVDD和/或第二电力电压ELVSS。第一电力电压ELVDD可以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LEL和光电转换器件PD的高电平电压。第二电力电压ELVSS可以是驱动发光元件LEL和光电转换器件PD的低电平电压。电力电压线VL可以从有效区域AAR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在非有效区域NAR中彼此电连接。
每条读出线ROL可以将根据外部光在感光器PS中产生的感测电流供应到读出电路400(例如,参照图2)。读出线ROL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读出电路400可以通过读出线ROL电连接到感光器PS,并且根据在每个感光器PS中感测到的电流的量来产生指纹感测数据以传输到主处理器。
扫描驱动器SDC、光源部件500和连接到光源部件500的光源电压线IRL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非有效区域NAR中。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狭缝部分SP。
扫描驱动器SDC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R的一侧(即,左侧),但是不限于此。扫描驱动器SDC可以从显示驱动电路200接收扫描控制信号,并且产生扫描信号以将扫描信号输出到扫描线SL。
光源部件500可以发射光(例如,预定的或可选择的光)。例如,光源部件500可以根据施加到光源电压线IRL的光源电压来发射红外波段的光。从光源部件500发射的光可以是用于通过感光器PS感测指纹F(例如,参照图12)的光源。光源部件500可以具有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的LED芯片。
光源部件500可以安装在显示面板10的突起图案PP中,并且在第三方向DR3上与突起图案PP叠置。例如,设置有突起图案PP的突起图案区域PPR可以包括光源部件500。光源部件500可以从主区域MR朝向第二方向DR2的另一侧突出。例如,光源部件500可以从主区域MR的另一侧在与第二方向DR2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光源部件5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底部上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和/或另一侧上。例如,两个光源部件5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底部的两个部分上。光源部件500可以相对于弯曲区域BR设置在弯曲区域BR的两侧。例如,光源部件500可以相对于弯曲区域BR形成于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例如,光源部件500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弯曲区域BR可以设置在光源部件500之间。
光源部件500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与显示面板10的弯曲区域BR间隔开,并且可以彼此平行。参照图5,狭缝部分SP可以形成在突起图案PP与弯曲区域BR之间。狭缝部分SP可以将突起图案PP与弯曲区域BR分离。突起图案PP可以从主区域MR延伸。突起图案PP可以不接触弯曲区域BR,并且可以通过狭缝部分SP与弯曲区域BR分离。弯曲区域BR可以从主区域MR延伸。弯曲区域BR可以不接触突起图案PP,并且可以通过狭缝部分SP与突起图案PP分离。弯曲区域BR、狭缝部分SP和突起图案PP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DR1上平行。弯曲区域BR、狭缝部分SP和光源部件500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DR1上平行。
尽管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但是由于光源部件500设置在突起图案PP上,因此光源部件500可以不设置在主区域MR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一侧、主区域MR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一侧或者主区域MR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另一侧。例如,在附图中,光源部件500可以不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顶侧、左侧或右侧。
每条光源电压线IR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电路200接收的光源电压供应到光源部件50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电压线IRL可以从显示驱动电路200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部分地弯曲。由于光源部件500通过狭缝部分SP与弯曲区域BR分离,因此光源电压线IRL可以从形成有狭缝部分SP的部分绕过显示面板10的底部的左边缘或右边缘。因此,光源电压线IRL可以电连接到光源部件500。尽管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但是光源电压线IRL可以电连接到第一引线框架541(例如,参照图7)或第二引线框架542(例如,参照图7),以将光源电压施加到光源部件500。
显示面板10的非有效区域NAR可以包括包含垫的垫部分DPD。垫部分DPD可以设置在子区域SR中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300。
依照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主区域MR、弯曲区域BR、子区域SR和突起图案PP。从主区域MR突出的突起图案PP可以平行于弯曲区域BR并且与弯曲区域BR间隔开。由于凸起图案PP包括用作感光器PS的光源的光源部件500,因此显示装置1可以感测用户的指纹。由于显示面板10包括突起图案PP,所以光源部件500可以在不构造除了显示面板10之外的用于安装光源部件500的单独的电路基底的情况下形成在显示面板10中。因此,可以使显示面板10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并且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的尺寸。
此外,在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1包括将突起图案PP与弯曲区域BR分离的狭缝部分SP,因此能够防止安装在突起图案PP上的光源部件500在显示面板10在弯曲区域BR中弯曲时被影响。因为突起图案PP和弯曲区域BR通过狭缝部分SP分离,所以即使在显示面板10被弯曲时,也不会损坏突起图案PP和光源部件500。
图6是示出光源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线I-I'截取的光源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设置在突起图案PP上的光源部件500的示例结构。
光源部件500可以包括发光芯片510、反射器520和透明模制件530。光源部件500还可以包括第一引线框架541、第二引线框架542、第一布线551和第二布线552。
反射器520可以与发光芯片510相邻(例如,围绕发光芯片510)。反射器520可以形成在发光芯片510的侧面(例如,四个侧面)。反射器520可以提供其中安装有发光芯片510的空间并且反射从发光芯片510发射的光。
发光芯片510可以设置在反射器520中。例如,发光芯片510可以设置在反射器520的空间中。发光芯片510可以是发射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部件500可以通过从发光芯片510发射的光来发射光。发光芯片51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例如,发光芯片510的第一电极可以位于发光芯片510的一端上,发光芯片510的第二电极可以位于发光芯片510的另一端上。发光芯片510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可以在一方向上对准。
透明模制件530可以覆盖反射器520和发光芯片510。透明模制件530可以覆盖反射器520的侧部以及发光芯片510的顶部和侧部。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于透明模制件530,但是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引线框架541和第二引线框架542可以彼此间隔开。第一引线框架541和第二引线框架542中的每个可以从光源电压线IRL接收光源电压以驱动发光芯片510。第一引线框架541可以接收第一极性的电力,第二引线框架542可以接收与第一极性不同的第二极性的电力。例如,当第一极性的电力是阳极电力时,第二极性的电力可以是阴极电力。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性的电力可以是阴极电极,第二电极的电力可以是阳极电力。第一引线框架541和第二引线框架542可以是金属电极。发光芯片510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引线框架541和第二引线框架542上。例如,第一引线框架541可以与位于发光芯片510的一端上的第一电极接触,第二引线框架542可以与发光芯片510的第二电极接触,但是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布线551可以将第一引线框架541连接到发光芯片510,第二布线552可以将第二引线框架542连接到发光芯片510。
然而,根据实施例的光源部件50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反射器520、透明模制件530、第一引线框架541、第二引线框架542、第一布线551和第二布线552中的至少一个(或全部)。
图8是沿着图5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示出了显示面板10的主区域MR的一部分和其中定位有突起图案PP的突起图案区域PPR。像素PX和感光器PS可以设置在作为主区域MR的一部分的有效区域AAR中。光源部件500可以安装在突起图案PP上。透明结合构件30可以设置在包括光源部件500的显示面板10上,窗20可以设置在透明结合构件30上。低折射率涂层90和角度滤光器AF可以设置在透明结合构件30与窗20之间,并且低折射率涂层90可以设置在主区域MR中。角度滤光器AF可以设置在突起图案区域PPR中。
像素PX和感光器PS可以设置在作为主区域MR的一部分(或部分)的有效区域AAR中。像素PX和感光器PS可以在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但是公开不限于此。面板底部构件4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主区域MR中的底部上。
突起图案PP可以包括相对于面板底部构件40的剖面向下倾斜的第一区域和其中安装有光源部件500的第二区域。突起图案PP可以在第二区域中平行于非有效区域NAR中的显示面板10延伸,但是不限于此。
光源部件500可以设置在突起图案区域PPR中。光源部件500可以安装在突起图案PP上。从光源部件500的发光芯片510发射的光可以穿过透明结合构件30和角度滤光器AF以到达窗20的顶表面。
透明结合构件30可以设置在光源部件500和显示面板10上。光源部件500可以通过透明结合构件30与窗20直接接触,但是公开不限于此。显示面板10和窗20可以通过透明结合构件30直接接触。
窗20可以设置在透明结合构件30上,并且可以包括角度滤光器AF和低折射率涂层90。角度滤光器AF可以在突起图案区域PPR中设置在光源部件500上,并且低折射率涂层90可以在主区域MR中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上。
在平面图中,角度滤光器AF可以与光源部件500叠置。角度滤光器AF可以吸收可见光并透射红外光。由于角度滤光器AF具有小于约0.1%的可见光透射率,因此角度滤光器AF可以用作黑矩阵。从光源部件500发射的光的透光率可以通过角度滤光器AF根据从光源部件500发射的红外光的发射角度进行调整。
角度滤光器AF可以包括墨层70和光学多层80。角度滤光器AF的墨层70可以设置在窗20的后表面上,并且角度滤光器AF的光学多层80可以设置在墨层70的后表面上。光源部件500、透明结合构件30、光学多层80、墨层70和窗20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设置。墨层70可以包括类似于黑矩阵的吸收可见光并发射红外光的黑色墨。
光学多层80可以具有其中低折射率层81和高折射率层82交替地设置的多层。低折射率层81中的每个的折射率可以小于高折射率层82中的每个的折射率。光学多层80可以根据从光源部件500发射的红外光的发射角度来调整光透射率。由于低折射率层81和高折射率层82交替地设置,因此在低折射率层81与高折射率层82之间的界面处可以发生光的反射或透射。由于光的路径长度彼此不同,因此可以调整入射到光学多层80中的光的透光率。例如,光可以从光学多层80全反射。因此,光源部件500可以通过光学多层80向窗20提供全反射的光。光源部件500也可以将漫反射的光提供回到光源部件500。
低折射率涂层90可以在主区域MR中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上。低折射率涂层9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10并引导显示面板10的光。
尽管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但是窗20的角度滤光器AF、黑矩阵BM(例如,参照图3)和低折射率涂层90可以设置在窗20的后表面上。例如,在平面图中,角度滤光器AF可以设置显示面板10的非有效区域NAR之中的与光源部件500叠置的突起图案PP的第一区域中。在平面图中,黑矩阵BM可以设置显示面板10的非有效区域NAR之中的突起图案PP的与光源部件500不叠置的第二区域中。在平面图中,低折射率涂层90可以与有效区域AAR叠置。
图9是示出从光源部件发射的光的示意图。
参照图9,附图是示出用户的手指与显示装置1的窗20的顶部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指纹F可以由具有图案的脊RID以及脊RID之间的谷VAL形成。
从光源部件500输出的光Lr1、Lr2、LS和Lt之中的一些光Lr1和Lr2可以在一方向上向窗20的上表面行进并且穿过角度滤光器AF。行进到窗20的上表面的光Lr1和Lr2可以在窗20的上表面上反射。
从窗20的上表面反射的光Lr1和Lr2可以被谷VAL和脊RID反射。指纹F的脊RID可以与窗20的上表面接触,并且指纹F的谷VAL可以不与窗20接触。第一光Lr1可以从指纹F的脊RID反射,第二光Lr2可以从指纹F的谷VAL反射。因此,第一光Lr1的量和第二光Lr2的量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光Lr1可以通过接触脊RID而在窗20的上表面上漫反射。例如,第一光Lr1可以在窗20与脊RID之间的界面上漫反射。第二光Lr2可以在窗20的上表面上全反射。例如,第二光Lr2可以在窗20与空气之间的界面上全反射。反射的第一光Lr1和反射的第二光Lr2可以入射在感光器PS上,并且可以基于入射在感光器PS上的光的量的差异来导出(或感测)指纹F的脊RID和谷VAL。由于感光器PS根据光的量的差异输出电信号(即,光电流),因此可以识别手指的指纹F图案。
从光源部件500输出的光Lr1、Lr2、LS和Lt之中的光Lt中的一些可以被角度滤光器AF反射,并且可以再次入射在光源部件500上。角度滤光器AF可以反射全反射光。在其他实施例中,角度滤光器AF可以反射除了全反射光之外的光。从光源部件500输出的光Lr1、Lr2、LS和Lt之中的光LS中的一些可以行进到窗20的侧表面。由于设置在窗20的侧表面上的侧表面反射涂层(未示出),光LS可以再次行进到有效区域AAR。侧表面反射涂层(未示出)可以用作全反射。因此,可以增大感光器PS的信号强度。
如上所述,光源部件500可以安装在显示面板10的下端的突起图案PP上,并且向其中集成有像素PX和感光器PS的显示面板10提供光。因此,可以识别用户的指纹F。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和感光器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参照图10,像素PX可以包括发光元件LEL和控制从发光元件LEL发射的光的量的像素驱动器PDU。像素驱动器PDU可以包括电容器Cst、第一晶体管ST1和第二晶体管ST2。像素驱动器PDU可以接收来自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来自扫描线SL的扫描信号、第一电力电压ELVDD和第二电力电压ELVSS。
发光元件LEL可以是包括设置在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实施例中,发光元件LEL可以是包括设置在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量子点发光层的量子点发光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LEL可以是包括设置在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无机半导体的无机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LEL是无机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发光元件LEL可以包括(或可以是)微发光二极管或纳米发光二极管。
发光元件LEL可以根据阳极电压和阴极电压发射一定亮度(例如,预定的或可选择的亮度)的光。发光元件LEL的阳极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一晶体管ST1,阴极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二电力电压ELVSS的端子。在图11中,发光元件LEL的阳极电极可以与像素电极170(例如,参照图11)对应,发光元件LEL的阴极电极可以与公共电极190(例如,参照图11)对应。
电容器Cst可以连接在第一晶体管ST1的栅电极与第一电力电压ELVDD的端子之间。电容器Cst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一晶体管ST1的栅电极的第二电容器电极CE2(例如,参照图11)和连接到第一电力电压ELVDD的端子的第一电容器电极CE1(例如,参照图11)。电容器Cst可以用与从第二晶体管ST2接收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充电。
第一晶体管ST1可以是驱动晶体管,第二晶体管ST2可以是开关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可以包括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为了便于解释,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一个可以是一个电极,并且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另一个可以是另一电极。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作为示例讨论其中漏电极是一个电极并且源电极是另一电极的情况。
第一晶体管ST1可以是驱动晶体管,并且可以产生驱动电流。第一晶体管ST1的栅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一电容器电极。第一晶体管ST1的一个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一电力电压ELVDD的端子和第二电容器电极。第一晶体管ST1的另一电极可以连接到发光元件LEL的阳极电极。第一晶体管ST1可以响应于存储在电容器Cst中的电荷的量来控制流过发光元件LEL的驱动电流。
第二晶体管ST2可以是开关晶体管。第二晶体管ST2的栅电极可以连接到扫描线SL。第二晶体管ST2的一个电极可以连接到数据线DL。第二晶体管ST2的另一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一晶体管ST1的一个电极。第二晶体管ST2可以根据扫描线SL的扫描信号导通,并且执行将数据信号传输到第一晶体管ST1的一个电极的开关操作。
然而,这仅是示例,像素驱动器PDU可以具有进一步包括用于补偿第一晶体管ST1的阈值电压偏差ΔVth的补偿电路的3T1C或7T1C结构。
感光器PS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光电转换器件PD和根据光电转换器件PD的光电流控制感测电流的感测驱动器SDU。感测驱动器SDU可以包括感测晶体管LT1和复位晶体管LT2。感测晶体管LT1可以控制从光电转换器件PD产生的感测电流。感测驱动器SDU可以接收来自复位信号线RSTL的复位信号、来自指纹扫描线LD的指纹扫描信号、第二电力电压ELVSS和复位电压Vrst。感测驱动器SDU可以连接到读出线ROL。指纹扫描线LD可以与连接到像素驱动器PDU的扫描线SL共享。
光电转换器件PD中的每个可以是包括感测阳极电极、感测阴极电极和设置在感测阳极电极与感测阴极电极之间的光电转换层的光电二极管。光电转换器件PD中的每个可以将外部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转换器件PD可以是由pn型或pin型无机材料形成的光电晶体管或无机光电二极管。作为另一示例,光电转换器件PD可以是包括产生供体离子的供电子材料和产生受体离子的受电子材料的有机光电二极管。
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阳极电极可以电连接到感测节点LN。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阴极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电力电压ELVSS的端子以接收第二电力电压ELVSS。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阳极电极可以与感测电极180(例如,参照图11)对应。感测阴极电极可以与公共电极190(例如,参照图11)对应。
在光电转换器件PD暴露于外部光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光电荷,并且产生的光电荷可以累积在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阳极电极中。可以增大电连接到感测阳极电极的感测节点LN的电压。在光电转换器件PD电连接到读出线ROL的情况下,可以与感测节点LN的累积电压成比例地将感测电压施加到读出线ROL。
在感测晶体管LT1中,感测晶体管LT1的栅电极可以连接到指纹扫描线LD,感测晶体管LT1的一个电极可以连接到感测节点LN,并且感测晶体管LT1的另一电极可以连接到读出线ROL。感测晶体管LT1可以根据指纹扫描线LD的指纹扫描信号导通,并且将流过光电转换器件PD的电流传输到读出线ROL。
在复位晶体管LT2中,复位晶体管LT2的栅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复位信号线RSTL,复位晶体管LT2的一个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复位电压Vrst的端子,并且复位晶体管LT2的另一电极可以电连接到感测节点LN。感测节点LN和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阳极电极可以被复位到复位电压Vrst。
在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每个晶体管是NMOS或PMOS晶体管的情况,但是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在有效区域中的像素和感光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11,阻挡层BA可以设置在基底SUB上。阻挡层BA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设置在阻挡层BA上,并且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可以是图10的像素PX的第一晶体管ST1。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可以是图10的感光器PS的感测晶体管LT1。
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的第一有源层可以设置在阻挡层BA上。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有源层可以包括多晶硅、单晶硅、低温多晶硅、非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有源层的氧化物半导体可以包括包含铟、锌、镓、锡、钛、铝、铪(Hf)、锆(Zr)、镁(Mg)等中的至少一种的二元化合物(ABx)、三元化合物(ABxCy)和四元化合物(ABxCyDz)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可以包括第一沟道区A1、第一漏区D1、第一源区S1和第一栅电极G1,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可以包括第二沟道区A2、第二漏区D2、第二源区S2和第二栅电极G2。第一有源层可以包括沟道区A1和A2、漏区D1和D2以及源区S1和S2。漏区D1和D2以及源区S1和S2可以掺杂有杂质并且具有导电性。沟道区A1和A2可以是在作为基底SUB的厚度方向的第三方向DR3上与栅电极G1和G2叠置的区域。源区S1和S2以及漏区D1和D2可以是在平面图中不与栅电极G1和G2叠置的区域。
第一栅极绝缘层130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源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130可以由无机层(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形成。
第二电容器电极CE2和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栅电极G1可以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30上。在附图中,第一栅电极G1和第二电容器电极CE2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一栅电极G1和第二电容器电极CE2可以彼此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栅电极G2可以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30上。第一栅电极G1、第二电容器电极CE2和第二栅电极G2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制成(或包括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的单层或多层。然而,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层间绝缘层141可以设置在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栅电极G1、第二电容器电极CE2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栅电极G2上。第一层间绝缘层141可以由无机层(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形成。
第一电容器电极CE1可以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41上。第一电容器电极CE1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与第二电容器电极CE2叠置。电容器Cst可以由第二电容器电极CE2、第一电容器电极CE1和设置第一层间绝缘层141的在第二电容器电极CE2与第一电容器电极CE1之间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电容器电极CE1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的单层或多层。然而,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层间绝缘层142可以设置在第一电容器电极CE1上。第二层间绝缘层142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41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
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E11和ANE21可以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42上。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E11和ANE21可以通过分别穿透第一栅极绝缘层130、第一层间绝缘层141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42的接触孔(多个接触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的漏区D1和D2。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E11和ANE21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的单层或多层。然而,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平坦化层151可以使由于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导致的台阶(或者高度差或厚度差)平坦化。第一平坦化层151可以设置在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E11和ANE21上。第一平坦化层151可以由诸如丙烯酰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的有机层形成。
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E12和ANE22可以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151上。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E12和ANE22可以分别通过穿透第一平坦化层151的接触孔(多个接触孔)电连接到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E11和ANE21。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E12和ANE22以及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E11和ANE21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
第二平坦化层152可以设置在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E12和ANE22上。上述第二平坦化层152和第一平坦化层151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
光元件层PEL可以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152上。光元件层PEL可以包括发光元件LEL、光电转换器件PD和像素限定层160。发光元件LEL可以包括像素电极170、发光层175和公共电极190。光电转换器件PD可以包括感测电极180、光电转换层185和公共电极190。发光元件LEL和光电转换器件PD可以共享公共电极190。
发光元件LEL的像素电极170可以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152上。可以在每个像素PX中制备像素电极170。像素电极170可以通过穿透第二平坦化层152的接触孔电连接到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E12。
发光元件LEL的像素电极170可以具有包括钼(Mo)、钛(Ti)、铜(Cu)和铝(Al)中的至少一种的单层结构,或者具有堆叠膜结构(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In2O3)以及银(Ag)、镁(Mg)、铝(Al)、铂(Pt)、铅(Pb)、金(Au)或镍(Ni)的多层结构),但是不限于此。
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电极180可以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152上。可以在每个感光器PS中制备感测电极180。感测电极180可以通过穿透第二平坦化层152的接触孔电连接到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E22。
光电转换器件PD的感测电极180可以具有包括钼(Mo)、钛(Ti)、铜(Cu)和铝(Al)中的至少一种的单层结构,或者具有ITO/Mg、ITO/MgF、ITO/Ag或ITO/Ag/ITO的多层结构。然而,公开不限于此。
像素限定层160可以设置在像素电极170和感测电极180上。像素限定层160可以具有暴露像素电极170的开口,并且像素限定层160的开口可以形成在与像素电极170叠置的区域中。其中暴露的像素电极170和发光层175在平面图中彼此叠置的区域可以被定义为每个像素PX的发光区域。
像素限定层160可以具有暴露感测电极180的开口,并且像素限定层160的开口可以形成在与感测电极180叠置的区域中。暴露感测电极180的开口可以提供其中形成有每个感光器PS的光电转换层185的空间。其中暴露的感测电极180和光电转换层185在平面图中彼此叠置的区域可以被定义为光感测区域。
像素限定层160可以包括诸如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苯并环丁烯(BCB)等的有机绝缘材料。作为另一示例,像素限定层160也可以包括诸如氮化硅的无机材料。
发光层175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LEL的通过像素限定层160的开口暴露的像素电极170上。发光层175可以包括高分子材料或低分子材料,并且可以针对每个像素PX发射红光、绿光或蓝光。可见光可以与约380nm至约780nm范围内的波长对应。从发光层175发射的光可以有助于图像显示。
当发光层175由有机材料形成时,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可以设置在每个发光层175的下部处。电子注入层(EIL)和电子传输层(ETL)可以在每个发光层175的上部上彼此堆叠。多个层(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等)中的每个可以是由至少一种有机材料制成的单层或多层。
光电转换层185可以设置在光电转换器件PD的通过像素限定层160的开口暴露的感测电极180上。光电转换层185可以产生与入射光成比例的光电荷。例如,由光电转换层185产生的光电荷的强度随着入射光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入射光可以是从图9的光源部件500发射并被反射以进入光电转换层185的光。在光电转换层185中产生并累积的光电荷可以被转换为感测指纹F所需的电信号。
光电转换层185可以包括供电子材料和受电子材料。光电转换层185的供电子材料可以响应于光而产生供体离子,并且光电转换层185的受电子材料可以响应于光而产生受体离子。光电转换层185可以由有机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包括对红外光敏感的化合物(或材料)。红外光可以与约780nm至约1000nm范围内的波长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光电转换层185由无机材料形成时,光电转换器件PD可以是pn型或pin型光电晶体管。例如,光电转换层185可以具有其中n型半导体层、i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顺序地堆叠的结构。
当光电转换层185由有机材料形成时,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可以设置在每个光电转换层185的下部处,并且电子注入层(EIL)和电子传输层(ETL)可以在每个光电转换层185的上部上彼此堆叠。多个层(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等)中的每个可以是由有机材料制成的单层或多层。
公共电极190可以设置在发光层175、光电转换层185和像素限定层160上。公共电极190可以遍及像素PX和感光器PS设置,并且可以覆盖发光层175、光电转换层185和像素限定层160。公共电极190可以包括具有小逸出功的层。例如,公共电极190可以包括Li、Ca、LiF、Al、Mg、Ag、Pt、Pd、Ni、Au、Nd、Ir、Cr、BaF和Ba以及它们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和Mg的混合物等)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诸如LiF/Ca或LiF/Al的多层结构的材料。作为另一示例,公共电极190可以包括包含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和氧化锌(ZnO)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金属氧化物。
封装层TFEL可以设置在光元件层PEL上。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并且防止氧或湿气渗透到光元件层PEL中。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并且保护光元件层PEL免受诸如灰尘的异物的影响。例如,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第一封装无机膜TFE1、封装有机膜TFE2和第二封装无机膜TFE3。第一封装无机膜TFE1和第二封装无机膜TFE3可以形成为其中一个或更多个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和氧化铝层中的无机膜交替地堆叠的多个膜。封装有机膜TFE2可以是由丙烯酰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制成的有机膜。然而,公开不限于此。
透明结合构件30、低折射率涂层90和窗20可以进一步设置在封装层TFEL上。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源部件的导光区域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12,光源部件500可以安装在显示面板10的下端的突起图案PP上,并且将全反射的红外光提供到显示面板10的前表面。因此,显示装置1可以显示图像,并且可以识别用户的指纹F。
以上描述是公开的技术特征的示例,并且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单独地或彼此组合地实现。
因此,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不意图限制公开的技术精神,而是为了描述公开的技术精神,并且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应当解释为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精神都包括在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主区域,包括有效区域;
弯曲区域,从所述主区域的在一方向上的一侧延伸;
多个像素,设置在所述有效区域中并且发射光;
多个感光器,设置在所述有效区域中并且感测入射光;
突起图案,从所述主区域的在所述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以及
光源部件,安装在所述突起图案上并且发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图案在与所述一方向交叉的另一方向上平行于所述弯曲区域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狭缝部分,设置在所述突起图案与所述弯曲区域之间,
其中,所述突起图案和所述弯曲区域通过所述狭缝部分物理地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图案包括:
第一突起图案;以及
第二突起图案,并且
所述弯曲区域在与所述一方向交叉的另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突起图案与所述第二突起图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窗,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所述多个感光器和所述光源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包括在平面图中与所述光源部件叠置的角度滤光器,
所述角度滤光器包括光学多层,所述光学多层包括交替地设置的多个低折射率层和多个高折射率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非有效区域,与所述有效区域相邻,所述非有效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在平面图中与所述光源部件叠置;以及第二区域,在平面图中不与所述光源部件叠置;
角度滤光器,设置在所述窗的后表面下方,所述角度滤光器设置在所述非有效区域的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黑矩阵,设置在所述窗的所述后表面下方,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非有效区域的所述第二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件电连接到从所述弯曲区域朝向所述突起图案延伸的光源电压线,
所述光源电压线将第一极性的电力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极性的第二极性的电力供应到所述光源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像素发射可见波段的光,
所述光源部件发射红外波段的光,并且
所述多个感光器感测所述红外波段的光。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发射光;以及多个感光器,感测入射光;
突起图案,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在一方向上的一侧突出;
光源部件,安装在所述突起图案上;以及
窗,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突起图案和所述光源部件上,
其中,所述光源部件经由透明结合构件附着到所述窗。
CN202320762268.3U 2022-04-07 2023-04-07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6983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43379A KR20230144679A (ko) 2022-04-07 2022-04-07 표시 장치
KR10-2022-0043379 2022-04-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8379U true CN219698379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2268.3U Active CN219698379U (zh) 2022-04-07 2023-04-0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6915A1 (zh)
KR (1) KR20230144679A (zh)
CN (1) CN21969837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6915A1 (en) 2023-10-12
KR20230144679A (ko)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8178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257864A (zh) 显示装置
EP3786770B1 (en) Sensing uni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display device
US11468704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140600A (zh) 显示装置
CN219698379U (zh) 显示装置
CN115942831A (zh) 显示装置
CN219679165U (zh) 显示装置
CN219108131U (zh) 显示装置
US20240138229A1 (en) Display device
EP416436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32905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8361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6896935A (zh) 显示装置
US20240074284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32016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6895083A (zh) 显示装置
KR20230143638A (ko) 표시 장치
KR20240055919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