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7500U -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7500U
CN219697500U CN202321215547.4U CN202321215547U CN219697500U CN 219697500 U CN219697500 U CN 219697500U CN 202321215547 U CN202321215547 U CN 202321215547U CN 219697500 U CN219697500 U CN 219697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verter
air guide
heat dissipatio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55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王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HU ENGIN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HU ENGIN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HU ENGIN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HU ENGIN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55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7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7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7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涉及逆变器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导风罩,发动机导风罩内部设置有冷却风扇,发动机导风罩顶部具有出风口;逆变器本体,逆变器本体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或机架固定连接;逆变器本体位于发动机导风罩上方且二者间隔设置,逆变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散热部;导风板,导风板与机体或机架固定连接;导风板上设有贯穿其板面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进风口连通出风口,导风通道的排风口位于导风板顶面;导风板顶部靠近且全覆盖位于散热部下方,且二者之间限定出排风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节能、散热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变频发电机主要是由发电机、发动机、发动机导风罩、手启动拉盘、逆变器和操作面板等组成,手启动拉盘罩装在发动机导风罩的进风口上,发动机导风罩内装有用于发动机散热的扇叶,逆变器包括集成电路以及逆变器散热片。由于逆变器的电子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不及时散热逆变器将可能停止工作或损坏。由于逆变器和发动机导风罩之间仍具有很大的间隙,逆变器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并不能被发动机导风罩出风口气流全部吹走,对逆变器的冷却效果较差,长时间运行逆变器会因高温而影响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缩短逆变器乃至变频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376116U,授权公告日2019.09.10)公开了变频发电机组逆变器散热结构,具体公开了:发电机组机架上设有安装板,逆变器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一侧与逆变器散热片相对应,另一侧设有风扇;可见,其技术方案通过风扇对逆变器散热片进行散热,风扇长期运转除自身消耗电能外,也机易发生故障,风扇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逆变器散热不良,进而会导致逆变器工作状态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变频发电机出现故障。
因此,如何提供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无需散热风扇、散热性能好的特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节能且散热性能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包括:
发动机导风罩,所述发动机导风罩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动机散热的冷却风扇,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顶部具有出风口;
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或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本体位于发动机导风罩上方且二者间隔设置,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散热部;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机体或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贯穿其板面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通道的排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板顶面;所述导风板顶部靠近且全覆盖位于所述散热部下方,且二者之间限定出排风通道。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利用发动机导风罩内部发动机散热用的冷却风扇对逆变器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风扇将冷却风从发动机导风罩顶部的出风口吹出,经过导风板的导风通道从导风板顶面的排风口排出,排风口排出的冷却风对逆变器本体底部的散热部进行降温,并利用冷却风加快散热部向周边区域散热;导风板顶部靠近且全遮盖在散热部下方,二者之间构成的排风通道起到了导向冷却风及加速冷却风流速的作用,可避免跑风漏风、散热不良的情况发生,能够提高整个散热部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节能且散热性能好的特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板面相对且沿所述逆变器本体底面间隔布置,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均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排风通道对应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通道底部。
排风通道的冷却风可对散热片进行冷却,且在冷却风的作用下可将热空气沿散热通道方向向外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板顶面具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沿所述散热片排列方向对应布置在多个所述散热通道底部;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槽的槽底。
沿散热片排列方向布置的导风槽可起到将冷却风均布在多个散热通道底部的作用,确保了各个散热通道均能分配到冷却风;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通道对应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方;所述进风口正对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可将二者进行对接密封的密封件。
导风通道对应位于出风口上方且进风口正对出风口,无需额外管路连通,简化了结构;进风口与出风口通过密封件进行对接密封,可避免冷却风泄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为环形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导风板全遮盖在散热部下方,二者之间构成排风通道,能够起到导向冷却风及加速冷却风流速的作用,可避免跑风漏风、散热不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整个散热部的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沿散热片排列方向对应布置其底部的导风槽,能实现将冷却风均布在多个散热通道底部,可确保各个散热通道均能分配到冷却风,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达到了较好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节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逆变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导风罩;11、出风口;2、逆变器本体;21、固定耳;3、散热片;31、散热通道;4、导风板;41、导风通道;411、进风口;412、排风口;42、导风槽;43、避让槽;44、安装孔;5、逆变器支架;51、支撑柱;52、第一螺栓;53、第二螺栓;54、通风孔;55、U型支撑板;6、冷却风扇;7、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包括:发动机导风罩1,发动机导风罩1内部具有用于发动机散热的冷却风扇6(属于现有变频发电机结构),发动机导风罩1顶部具有出风口11。
逆变器本体2,逆变器本体2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或机架固定连接(变频发电机的机体和机架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逆变器本体2位于发动机导风罩1上方且二者间隔设置,逆变器本体2的底部具有散热部;逆变器本体2通过逆变器支架5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固定安装。
导风板4,导风板4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或机架固定连接;导风板4上具有垂直贯穿其板面的导风通道41,导风通道41的进风口411连通发动机导风罩1顶部的出风口11,导风通道41的排风口412位于导风板4顶面,可向上排风;导风板4顶部靠近且全遮盖在散热部下方,且二者之间的空间间隙限定出排风通道。
优选的,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3;多个散热片3的板面相对且沿逆变器本体2底面平行间隔布置,散热片3与逆变器本体2为一体结构,相邻散热片3之间均形成散热通道31;排风通道对应位于多个散热通道31底部。排风通道的冷却风可对多个散热片进行冷却降温,且在冷却风的作用下可将散热片3附近的热空气沿散热通道方向向外排出。
优选的,导风板4顶面具有导风槽42,导风槽42沿散热片3排列方向对应布置在多个散热通道31底部;排风口412位于导风槽42的槽底。沿散热片排列方向布置的导风槽可起到将冷却风均布在多个散热通道底部的作用,确保了各个散热通道均能分配到冷却风;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导风槽42的方向可垂直于散热片3的板面布置;导风槽42的长度可根据逆变器本体2底面的尺寸,以及散热片3的分布区域灵活设置,确保导风槽42的槽口可对应在全部或大部分散热通道31的底部;导风槽42的宽度和深度可根据需要,以及逆变器本体2与发动机导风罩1之间的空间大小进行灵活调整。
优选的,导风通道41对应设置在出风口11上方;进风口411正对出风口11,进风口411与出风口11之间安装可将二者进行对接密封的密封件7。导风通道对应位于出风口上方且进风口正对出风口,无需额外的通风管路相连接,简化了结构;进风口与出风口通过密封件进行对接密封,可避免冷却风泄漏。
优选的,密封件7为环形密封垫,可选用橡胶材质,实现进风口411与出风口11之间的柔性连接,减小发动机导风罩1的振动对逆变器工作性能的影响。
具体的,逆变器支架5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在逆变器本体2底部的U型支撑板55和第二螺栓53;U型支撑板55的U型开口向下,U型支撑板55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或机架用螺栓固定安装;逆变器本体2与两个U型支撑板55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导风板4顶面具有避让槽43和安装孔44,避让槽43对应U型支撑板55的U型开口端部设置,可实现将U型支撑板55的U型开口端部嵌装在避让槽43中,避让槽43可起到定位导风板4的作用;避让槽43的设置使得导风板4顶面可更加贴近散热片3,进一步压缩排风通道的空间,提高排风气流的流速,达到增加散热效率的效果;通过安装孔44安装固定连接导风板4与U型支撑板55的第二螺栓53。
优选的,逆变器本体2沿U型支撑板55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具有两个固定耳21;逆变器支架5还包括四个支撑柱51;每个U型支撑板55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焊接固定两个支撑柱51,四个支撑柱51的位置一一对应四个固定耳21的底部,通过第一螺栓52将支撑柱51与固定耳21固定连接。
优选的,U型支撑板55对应导风槽42的位置具有多个通风孔54;通风孔54确保了导风槽42与散热通道31之间有效连通。
具体的,逆变器支架5实现了对导风板4的定位与固定,环形密封垫由导风通道41对应进风口411的端部将其压接在对应出风口11的发动机导风罩1顶部,实现了导风通道41与发动机导风罩1之间冷却风道连接处的密封。
优选的,环形密封垫与进风口411和出风口11之间可通过胶粘方式固定连接,可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避免使用中由于机体或机架振动而出现漏气。
优选的,发动机导风罩1与环形密封垫之间,对应出风口11位置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利用发动机导风罩内部发动机散热用的冷却风扇对逆变器进行冷却降温,达到了节能的效果,简化了逆变器的冷却结构。冷却风扇可将冷却风从发动机导风罩顶部的出风口吹出,经过导风板的导风通道从导风板顶面的排风口排出,排风口排出的冷却风流经导风槽,导风槽可将冷却风均布在散热通道底部,可确保各个散热通道均能分配到冷却风,冷却风从导风槽的槽口集中排出对逆变器本体底部的散热片进行降温,并利用冷却风的高速气流使热空气通过散热通道和排风通道向外快速排出,实现逆变器的冷却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可避免跑风漏风、散热不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整个散热部的散热效率,且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节能的特点。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导风罩(1),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动机散热的冷却风扇(6),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顶部具有出风口(11);
逆变器本体(2),所述逆变器本体(2)与变频发电机的机体或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本体(2)位于发动机导风罩(1)上方且二者间隔设置,所述逆变器本体(2)的底部设有散热部;
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与所述机体或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4)上设有贯穿其板面的导风通道(41),所述导风通道(41)的进风口(411)连通所述出风口(11),所述导风通道(41)的排风口(412)位于所述导风板(4)顶面;所述导风板(4)顶部靠近且全覆盖位于所述散热部下方,且二者之间限定出排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3);多个所述散热片(3)板面相对且沿所述逆变器本体(2)底面间隔布置,相邻所述散热片(3)之间均形成散热通道(31);所述排风通道对应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通道(3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4)顶面具有导风槽(42),所述导风槽(42)沿所述散热片(3)排列方向对应布置在多个所述散热通道(31)底部;所述排风口(412)位于所述导风槽(42)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41)对应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上方;所述进风口(411)正对所述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411)与所述出风口(11)之间设有可将二者进行对接密封的密封件(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7)为环形密封垫。
CN202321215547.4U 2023-05-19 2023-05-19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Active CN219697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5547.4U CN219697500U (zh) 2023-05-19 2023-05-19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5547.4U CN219697500U (zh) 2023-05-19 2023-05-19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7500U true CN219697500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5547.4U Active CN219697500U (zh) 2023-05-19 2023-05-19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7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49037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CN219697500U (zh) 变频发电机顶置逆变器冷却结构
CN218849615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安装座
CN218525635U (zh) 一种储能电源系统模块上的组合式冷却系统装置
CN111901988A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N217389328U (zh) 一种控制柜防尘降温装置
CN214155198U (zh) 开关电源的散热结构
CN211908641U (zh) 一种变频器
CN211184323U (zh) 一种镇流器用内部隔离散热装置
CN209895255U (zh)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CN212210835U (zh) 一种带有内循环风冷装置的中压变频器结构
CN218062446U (zh) 一种发电机的控制器散热结构
CN219536709U (zh)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CN212786430U (zh) 变频柜柜体结构
CN217523108U (zh) 一种变频电源散热系统
CN214852540U (zh) 一种变频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15393062U (zh) 一体式散热装置及一种逆变焊机
CN215579967U (zh) 新型降温机构的配电箱
CN219741075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散热结构
CN219893635U (zh) 一种用于电子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模块机柜
CN210725791U (zh) 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
CN218906968U (zh) 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CN213282519U (zh) 强散热型电饭煲
CN219881623U (zh) 一种水冷焊接电源的冷却系统
CN211331740U (zh) 一种逆变焊机的新型风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