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2412U - 一种双排手拉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排手拉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2412U
CN219692412U CN202322066371.7U CN202322066371U CN219692412U CN 219692412 U CN219692412 U CN 219692412U CN 202322066371 U CN202322066371 U CN 202322066371U CN 219692412 U CN219692412 U CN 219692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rod
valve body
spacer bush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63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ity Airtop Pneumatic &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ity Airtop Pneumatic &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ity Airtop Pneumatic &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ity Airtop Pneumatic &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63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2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2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2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共用一个进气孔,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形成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气体通道,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工作口,第一工作口与气体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路,第二阀体上设有第二工作口,第二工作口与气体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二气路,第一阀体内设有第一阀杆腔和第一阀杆,第二阀体内设有第二阀杆腔和第二阀杆,第一阀杆可在第一阀杆腔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一气路的启闭,第二阀杆可在第二阀杆腔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二气路的启闭,通过一路气压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阀工作,减少气路,减少联接方式,也可单独控制一个阀工作、具备使用多样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排手拉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排手拉阀。
背景技术
手拉阀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控制部件,它是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调节、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
现有手拉阀的种类很多,普遍广泛应用于各种管路控制中,为人们所常见和熟悉。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100453Y)所述的一种手拉阀,包括阀体和阀杆连接成的整体,所述阀体上有进气口P、出气口R、工作口A和限位销、封板,所述阀杆上连接有O形圈、Y形圈、卡板,所述的阀体上还有控制口K,控制口K通过控制口气道和阀腔相通,所述的阀杆上有排气道和与排气道相通的小孔,小孔与阀腔相通,但是随着气路数量的不断增加,一阀一气路的控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若采用两个或多个阀进行控制,气路又比较复杂,且需要设计另外的手拉阀回路,较为麻烦,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通过一路气压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阀工作,减少气路,减少联接方式,也可单独控制一个阀工作、具备使用多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排手拉阀,包括并排一体式设置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共用一个进气孔,并且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形成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口,第一工作口与气体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路,第二阀体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口,第二工作口与气体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二气路,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阀杆腔和第一阀杆,第一阀杆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一弹簧,第一阀杆穿过第一密封组件与第一弹簧连接,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阀杆腔和第二阀杆,第二阀杆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二弹簧,第二阀杆穿过第二密封组件与第二弹簧连接,第一阀杆可在第一阀杆腔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一气路的启闭,第二阀杆可在第二阀杆腔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二气路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前端盖,第二阀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前端盖,第一前端盖与第二前端盖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拼帽螺母和第二拼帽螺母,第一前端盖与安装板通过第一拼帽螺母固定连接,第二前端盖与安装板通过第二拼帽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隔套、第一密封件、第二隔套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隔套与气体通道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隔套与第一气路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密封件抵设于第一前端盖与第一隔套之间,第二密封件抵设于第一隔套与第二隔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隔套、第三密封件、第四隔套和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隔套与气体通道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三通道,第四隔套与第二气路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三密封件抵设于第二前端盖与第三隔套之间,第四密封件抵设于第三隔套与第四隔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杆设有一段外径较细的第一细部,所述第一阀杆位于所述第一细部两端的外壁分别与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杆设有一段外径较细的第二细部,所述第二阀杆位于所述第二细部两端的外壁分别与第三隔套和第四隔套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杆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安装槽,第一阀杆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弹簧限位槽,第一弹簧抵设于第一弹簧安装槽与第一弹簧限位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杆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安装槽,第二阀杆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限位槽,第二弹簧抵设于第二弹簧安装槽与第二弹簧限位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上还设置有联通孔,联通孔内设置有钢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将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并排一体式设计,把两个阀的进气孔安排在同一个孔内,即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共用一个进气孔,不再需要设计两个进气孔,从而减少气路,减少联接方式,避免了多路进气的麻烦,进气孔处气压进入后,流经气体通道,通过拉伸与压缩阀杆来进行气路换向从而达到工作的目地,也可以单独拉伸与压缩其中一个阀杆,做到单个起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均使用弹簧设计,从而使阀杆能自动复位,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阀工作,也可以单独控制其中一个阀进行工作,不用在去安装另外的手拉阀回路,做到多样性的使用,能更便捷,更有优势,从而使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未压缩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仅第二弹簧压缩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进气孔;4、气体通道;5、第一工作口;6、第二工作口;7、第一气路;8、第二气路;9、第一阀杆腔;10、第一阀杆;11、第二阀杆腔;12、第二阀杆;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第一前端盖;16、第二前端盖;17、安装板;18、第一拼帽螺母;19、第二拼帽螺母;20、第一隔套;21、第一密封件;22、第二隔套;23、第二密封件;24、第一通道;25、第二通道;26、第三隔套;27、第三密封件;28、第四隔套;29、第四密封件;30、第三通道;31、第四通道;32、第一细部;33、第二细部;34、手柄;35、第一弹簧限位槽;36、第一弹簧安装槽;37、第二弹簧限位槽;38、第二弹簧安装槽;39、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包括并排一体式设置的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所述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共用一个进气孔3,并且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之间形成有与进气孔3相连通的气体通道4,所述第一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口5,第一工作口5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路7,第二阀体2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口6,第二工作口6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第二气路8,所述第一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阀杆腔9和第一阀杆10,第一阀杆腔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一弹簧13,第一阀杆10穿过第一密封组件与第一弹簧13连接,第二阀体2内设置有第二阀杆腔11和第二阀杆12,第二阀杆腔1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二弹簧14,第二阀杆12穿过第二密封组件与第二弹簧14连接,第一阀杆10可在第一阀杆腔9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一气路7的启闭,第二阀杆12可在第二阀杆腔11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二气路8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将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并排一体式设计,把两个阀的进气孔3安排在同一个孔内,即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共用一个进气孔3,不再需要设计两个进气孔3,从而减少气路,减少联接方式,避免了多路进气的麻烦,进气孔3处气压进入后,流经气体通道4,通过拉伸与压缩阀杆来进行气路换向从而达到工作的目地,也可以单独拉伸与压缩其中一个阀杆,做到单个起动,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内均使用弹簧设计,从而使阀杆能自动复位,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阀工作,也可以单独控制其中一个阀进行工作,不用在去安装另外的手拉阀回路,做到多样性的使用,能更便捷,更有优势,从而使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前端盖15,第二阀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前端盖16,第一前端盖15与第二前端盖16上设置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拼帽螺母18和第二拼帽螺母19,第一前端盖15与安装板17通过第一拼帽螺母18固定连接,第二前端盖16与安装板17通过第二拼帽螺母19固定连接。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阀体1与第一前端盖15、第二阀体2与第二前端盖16通过半圆头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关系稳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隔套20、第一密封件21、第二隔套22和第二密封件23,所述第一隔套20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一通道24,第二隔套22与第一气路7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二通道25,所述第一密封件21抵设于第一前端盖15与第一隔套20之间,第二密封件23抵设于第一隔套20与第二隔套22之间。
第一密封件21与第二密封件23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漏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杆10设有一段外径较细的第一细部32,所述第一阀杆10位于所述第一细部32两端的外壁分别与第一隔套20和第二隔套22的内壁相贴合。
当第一弹簧13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通道24与第二通道25不连通;当第一阀杆10受力克服第一弹簧13的弹力下压时,即第一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细部32下移,第二隔套22处所对应的第一阀杆10的直径由大变小,第二隔套22与第一阀杆10之间形成间隙,此时第一通道24与第二通道25连通,第一气路7开启,压缩气体经气体通道4、第一通道24、第二通道25与第一工作口5连通,当第一阀杆10不受力时,第一阀杆10在第一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气路7关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隔套26、第三密封件27、第四隔套28和第四密封件29,所述第三隔套26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三通道30,第四隔套28与第二气路8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四通道31,所述第三密封件27抵设于第二前端盖16与第三隔套26之间,第四密封件29抵设于第三隔套26与第四隔套28之间。
第三密封件27与第四密封件29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漏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杆12设有一段外径较细的第二细部33,所述第二阀杆12位于所述第二细部33两端的外壁分别与第三隔套26和第四隔套28的内壁相贴合。
当第二弹簧14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三通道30与第四通道31不连通;当第二阀杆12受力克服第二弹簧14的弹力下压时,即第二弹簧14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二细部33下移,第四隔套28处所对应的第二阀杆12的直径由大变小,第四隔套28与第二阀杆12之间形成间隙,此时第三通道30与第四通道31连通,第二气路8开启,压缩气体经气体通道4、第三通道30、第四通道31与第二工作口6连通,当第二阀杆12不受力时,第二阀杆12在第二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第二气路8关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杆10和第二阀杆12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手柄34,便于用户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杆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安装槽36,第一阀杆腔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弹簧限位槽35,第一弹簧13抵设于第一弹簧安装槽36与第一弹簧限位槽35之间,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弹簧13出现不被期望的位移,影响使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杆1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安装槽38,第二阀杆腔1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限位槽37,第二弹簧14抵设于第二弹簧安装槽38与第二弹簧限位槽37之间,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二弹簧14出现不被期望的位移,影响使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体2上还设置有联通孔,联通孔内设置有钢球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一体式设置的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所述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共用一个进气孔(3),并且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之间形成有与进气孔(3)相连通的气体通道(4),所述第一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口(5),第一工作口(5)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路(7),第二阀体(2)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口(6),第二工作口(6)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第二气路(8),所述第一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阀杆腔(9)和第一阀杆(10),第一阀杆腔(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一弹簧(13),第一阀杆(10)穿过第一密封组件与第一弹簧(13)连接,第二阀体(2)内设置有第二阀杆腔(11)和第二阀杆(12),第二阀杆腔(1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二弹簧(14),第二阀杆(12)穿过第二密封组件与第二弹簧(14)连接,第一阀杆(10)可在第一阀杆腔(9)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一气路(7)的启闭,第二阀杆(12)可在第二阀杆腔(11)内上下移动并控制第二气路(8)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前端盖(15),第二阀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前端盖(16),第一前端盖(15)与第二前端盖(16)上设置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拼帽螺母(18)和第二拼帽螺母(19),第一前端盖(15)与安装板(17)通过第一拼帽螺母(18)固定连接,第二前端盖(16)与安装板(17)通过第二拼帽螺母(1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隔套(20)、第一密封件(21)、第二隔套(22)和第二密封件(23),所述第一隔套(20)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一通道(24),第二隔套(22)与第一气路(7)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二通道(25),所述第一密封件(21)抵设于第一前端盖(15)与第一隔套(20)之间,第二密封件(23)抵设于第一隔套(20)与第二隔套(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隔套(26)、第三密封件(27)、第四隔套(28)和第四密封件(29),所述第三隔套(26)与气体通道(4)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三通道(30),第四隔套(28)与第二气路(8)之间形成有相通的第四通道(31),所述第三密封件(27)抵设于第二前端盖(16)与第三隔套(26)之间,第四密封件(29)抵设于第三隔套(26)与第四隔套(2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10)设有一段外径较细的第一细部(32),所述第一阀杆(10)位于所述第一细部(32)两端的外壁分别与第一隔套(20)和第二隔套(22)的内壁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杆(12)设有一段外径较细的第二细部(33),所述第二阀杆(12)位于所述第二细部(33)两端的外壁分别与第三隔套(26)和第四隔套(28)的内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10)和第二阀杆(12)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手柄(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安装槽(36),第一阀杆腔(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弹簧限位槽(35),第一弹簧(13)抵设于第一弹簧安装槽(36)与第一弹簧限位槽(3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杆(1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安装槽(38),第二阀杆腔(1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限位槽(37),第二弹簧(14)抵设于第二弹簧安装槽(38)与第二弹簧限位槽(37)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手拉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2)上还设置有联通孔,联通孔内设置有钢球(39)。
CN202322066371.7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排手拉阀 Active CN219692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6371.7U CN219692412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排手拉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6371.7U CN219692412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排手拉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2412U true CN219692412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3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6371.7U Active CN219692412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排手拉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2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1090611A3 (en) Fuel tank pressure control valve
CN205013786U (zh) 一种可调式恒定压差阀
US6755204B2 (en) Multi-way valve employing two-state operator
CN219692412U (zh) 一种双排手拉阀
CN212564588U (zh) 一种先导式动态压差平衡阀
CN213088838U (zh) 一种直型单向阀
CN201628005U (zh) 先导式防污电磁阀
JPH08170755A (ja) 流体圧作動弁装置
CN215487866U (zh) 一种带逆流功能的减压阀
CN216519741U (zh) 一种低流阻气控三通角座阀
CN113028091B (zh) 一种球阀
JP2004360876A (ja) 三方弁
CN210509790U (zh) 一种双联高压电磁阀
CN211738108U (zh) 新型按压式气密性调温陶瓷阀芯
KR20230003024A (ko) 사방 리버싱 밸브
US7293580B2 (en) Valve
CN111895135B (zh) 一种两位五通阀油口换接结构
US8418716B2 (en) Volume and pressure regulating device for oxygen
CN220749096U (zh) 一种新型紧急闭气阀
CN217977567U (zh) 一种一体式自闭阀
CN212273180U (zh) 一种先导式动态压差平衡阀
CN217539703U (zh) 三通常开气控阀
CN205298597U (zh) 阀门
CN110594426A (zh) 刚性环面组合柔性基面的活塞式阀芯结构及其方法
CN212055962U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用轴向燃油流量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