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8603U -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8603U
CN219688603U CN202320564530.3U CN202320564530U CN219688603U CN 219688603 U CN219688603 U CN 219688603U CN 202320564530 U CN202320564530 U CN 202320564530U CN 219688603 U CN219688603 U CN 219688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gear
rod
differential gea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45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振玖
魏建华
郑育君
陆晓
吴媚
孙全兵
王玉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angzhao Statio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angzhao Statio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angzhao Statio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angzhao Statio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45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8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8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8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涉及笔身转移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和退料组件,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两侧固定有上料平台,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中部设置有接料平台,所述退料组件设置于第一安放盒与第二安放盒的背面。该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液压推杆每次伸缩通过联动杆带动齿槽杆使得推板前推,推板每次前推距离是固定的,正好使得第一安放盒后一排未被夹取的笔身前进移动至前一排已被夹取笔身的位置,同理第二安放盒后一排未安放笔身的孔位也前进移动至前一排已安放笔身的位置,由此使得液压推杆配合伸缩推杆、微型推杆、夹板可以精准完成对笔身的转移,且保证转移位置精准无偏差,有利于适应长时间工作而不发生位置偏差。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身转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背景技术
圆珠笔是由笔身、弹簧、笔头、笔芯组成,其中笔身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转移,即笔身从一个小的安置盒上转移至一个大的安置盒上,大安置盒可以安放更多的笔身,以便加工设备可以一批次完成更多的笔身加工,由此提高生产效率,其中将笔身从一个小的安置盒上转移至一个大的安置盒上就需要用到具有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现有的具有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在转移笔身时需要若干定位传感器进行辅助,以便机械手可以准确抓取笔身并将其准确放入大安置盒的固定孔位内,但由于每次夹取和松放位置都有所改变,长时间转移后容易产生偏差积累,导致后续笔身的转移不够准确,即有可能无法准确夹取笔身或松放笔身至指定孔位内。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包括工作台和退料组件,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两侧固定有上料平台,且上料平台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安放盒,所述第一安放盒的内部插入有笔身,所述工作台的边缘处固定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部正面、背面相对固定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固定有伸缩推杆,且伸缩推杆的底部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两侧固定有微型推杆,且微型推杆的输出端固定有夹板,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中部设置有接料平台,且接料平台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安放盒,所述退料组件设置于第一安放盒与第二安放盒的背面,所述退料组件包括推板、齿槽杆、差速齿轮、单向轴、传动齿轮、传动齿杆和联动杆,所述推板的侧面固定有齿槽杆,且齿槽杆的一侧啮合有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的顶部连接有单向轴,且单向轴的顶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杆,且传动齿杆的上表面固定有联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杆远离传动齿杆的一端与伸缩推杆的背面固定连接,且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齿杆、联动杆、伸缩推杆与液压推杆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齿轮通过单向轴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且差速齿轮通过单向轴与传动齿轮之间构成单向传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放盒背面的差速齿轮与第二安放盒背面的差速齿轮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齿槽杆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且齿槽杆通过滑轮与工作台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齿轮的转动角度小于传动齿轮的转动角度,且第一安放盒、第二安放盒通过推板、齿槽杆与差速齿轮构成传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放盒的前进距离与第二安放盒的前进距离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与单向轴之间呈插接连接,且差速齿轮与单向轴之间也呈插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液压推杆每次伸缩通过联动杆带动齿槽杆使得推板前推,推板每次前推距离是固定的,正好使得第一安放盒后一排未被夹取的笔身前进移动至前一排已被夹取笔身的位置,同理第二安放盒后一排未安放笔身的孔位也前进移动至前一排已安放笔身的位置,由此使得液压推杆配合伸缩推杆、微型推杆、夹板可以精准完成对笔身的转移,且保证转移位置精准无偏差,有利于适应长时间工作而不发生位置偏差。
2、本实用新型,液压推杆完全伸出时第一安放盒背面的差速齿轮旋转,而第二安放盒背面的差速齿轮则通过单向轴并不旋转,而在液压推杆完全缩回时则第二安放盒背面的差速齿轮旋转,而第一安放盒背面的差速齿轮通过单向轴并不旋转,由此实现第一安放盒、第二安放盒的先后移动,避免两者的移动因液压推杆的伸缩发生冲突。
3、本实用新型,在一组第一安放盒上的笔身被完全转移后,需要重置齿槽杆的位置,此时上提传动齿轮使其与单向轴分离,再反向转动差速齿轮使其携带齿槽杆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后再重新插接传动齿轮,再放置新的待转移笔身的第一安放盒、第二安放盒,此操作简单便捷,方便员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的上料平台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的第一安放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的传动齿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的传动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上料平台;3、第一安放盒;4、笔身;5、支撑架;6、液压推杆;7、伸缩推杆;8、升降板;9、微型推杆;10、夹板;11、接料平台;12、第二安放盒;13、退料组件;1301、推板;1302、齿槽杆;1303、差速齿轮;1304、单向轴;1305、传动齿轮;1306、传动齿杆;1307、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包括工作台1和退料组件13,工作台1的表面两侧固定有上料平台2,且上料平台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安放盒3,第一安放盒3的内部插入有笔身4,工作台1的边缘处固定有支撑架5,且支撑架5的顶部正面、背面相对固定有液压推杆6,液压推杆6的输出端固定有伸缩推杆7,且伸缩推杆7的底部固定有升降板8,升降板8的底部两侧固定有微型推杆9,且微型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有夹板10,工作台1的表面中部设置有接料平台11,且接料平台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安放盒12,退料组件13设置于第一安放盒3与第二安放盒12的背面,退料组件13包括推板1301、齿槽杆1302、差速齿轮1303、单向轴1304、传动齿轮1305、传动齿杆1306和联动杆1307,推板1301的侧面固定有齿槽杆1302,且齿槽杆1302的一侧啮合有差速齿轮1303,差速齿轮1303的顶部连接有单向轴1304,且单向轴1304的顶部连接有传动齿轮1305,传动齿轮1305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杆1306,且传动齿杆1306的上表面固定有联动杆1307,联动杆1307远离传动齿杆1306的一端与伸缩推杆7的背面固定连接,且传动齿轮1305通过传动齿杆1306、联动杆1307、伸缩推杆7与液压推杆6传动连接,齿槽杆1302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且齿槽杆1302通过滑轮与工作台1表面滑动连接,差速齿轮1303的转动角度小于传动齿轮1305的转动角度,且第一安放盒3、第二安放盒12通过推板1301、齿槽杆1302与差速齿轮1303构成传动结构,第一安放盒3的前进距离与第二安放盒12的前进距离相一致;
具体操作如下,初始状态下,差速齿轮1303啮合于最靠近推板1301的齿槽杆1302的齿槽内,而第一安放盒3放置于上料平台2内部且背面贴合推板1301,而第二安放盒12放置于接料平台11内部且背面贴合另一个推板1301的表面,然后液压推杆6先完全伸出,使得伸缩推杆7携带夹板10到达第一安放盒3上方,此过程中由于液压推杆6的伸出,通过联动杆1307带动传动齿杆1306使得传动齿轮1305转动,而传动齿轮1305又会通过单向轴1304带动差速齿轮1303旋转一定角度,该差速齿轮1303位于上料平台2的背面,使得齿槽杆1302带动推板1301前推,推板1301每次前推距离是固定的,使得第一安放盒3前进一定身位,待液压推杆6完全伸出后第一安放盒3上的一排笔身4正好处于夹板10下方,此时伸缩推杆7伸出使得夹板10下降至一排笔身4的两侧,再通过微型推杆9的伸出使得夹板10合拢而夹取笔身4,之后伸缩推杆7、液压推杆6收缩,而液压推杆6完全收缩的过程中,联动杆1307带动传动齿杆1306使得位于接料平台11背部的传动齿轮1305反向转动,此时该传动齿轮1305通过单向轴1304带动差速齿轮1303旋转一定角度,如此使得齿槽杆1302带动推板1301前推,使得第二安放盒12也前进一定身位,使得液压推杆6完全收缩后的夹板10位于第二安放盒12表面一排未使用的孔位的正上方,此时夹板10再下降分离即可将笔身4转移至第二安放盒12上,如此重复上述所有操作直至一组第一安放盒3上的笔身4被完全转移至第二安放盒12上。
如图3-图4所示,差速齿轮1303通过单向轴1304与传动齿轮1305传动连接,且差速齿轮1303通过单向轴1304与传动齿轮1305之间构成单向传动结构,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与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方向相反;
由于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与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方向相反,液压推杆6完全伸出时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而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则通过单向轴1304并不旋转,而在液压推杆6完全缩回时则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而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通过单向轴1304并不旋转,由此实现第一安放盒3、第二安放盒12的先后移动,避免两者的移动因液压推杆6的伸缩发生冲突。
如图3所示,传动齿轮1305与单向轴1304之间呈插接连接,且差速齿轮1303与单向轴1304之间也呈插接连接;
具体操作如下,在一组第一安放盒3上的笔身4被完全转移后,需要重置齿槽杆1302的位置,此时上提传动齿轮1305使其与单向轴1304分离,再反向转动差速齿轮1303使其携带齿槽杆1302返回至初始位置,传动齿轮1305与单向轴1304分离使得转动差速齿轮1303时并不影响到传动齿杆1306,之后再重新插接传动齿轮1305,再放置新的待转移笔身4的第一安放盒3、第二安放盒12,此操作简单便捷,方便员工操作。
综上,如图1-图4所示,该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使用时,首先初始状态下,差速齿轮1303啮合于最靠近推板1301的齿槽杆1302的齿槽内,而第一安放盒3放置于上料平台2内部且背面贴合推板1301,而第二安放盒12放置于接料平台11内部且背面贴合另一个推板1301的表面;
然后液压推杆6先完全伸出,使得伸缩推杆7携带夹板10到达第一安放盒3上方,此过程中由于液压推杆6的伸出,通过联动杆1307带动传动齿杆1306使得传动齿轮1305转动,而传动齿轮1305又会通过单向轴1304带动差速齿轮1303旋转一定角度,该差速齿轮1303位于上料平台2的背面,使得齿槽杆1302带动推板1301前推,推板1301每次前推距离是固定的,使得第一安放盒3前进一定身位,待液压推杆6完全伸出后第一安放盒3上的一排笔身4正好处于夹板10下方;
此时伸缩推杆7伸出使得夹板10下降至一排笔身4的两侧,再通过微型推杆9的伸出使得夹板10合拢而夹取笔身4,之后伸缩推杆7、液压推杆6收缩,而液压推杆6完全收缩的过程中,联动杆1307带动传动齿杆1306使得位于接料平台11背部的传动齿轮1305反向转动;
此时该传动齿轮1305通过单向轴1304带动差速齿轮1303旋转一定角度,如此使得齿槽杆1302带动推板1301前推,使得第二安放盒12也前进一定身位,使得液压推杆6完全收缩后的夹板10位于第二安放盒12表面一排未使用的孔位的正上方,此时夹板10再下降分离即可将笔身4转移至第二安放盒12上,如此重复上述所有操作直至一组第一安放盒3上的笔身4被完全转移至第二安放盒12上;
而由于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与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方向相反,液压推杆6完全伸出时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而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则通过单向轴1304并不旋转,而在液压推杆6完全缩回时则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而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通过单向轴1304并不旋转,由此实现第一安放盒3、第二安放盒12的先后移动,避免两者的移动因液压推杆6的伸缩发生冲突;
在一组第一安放盒3上的笔身4被完全转移后,需要重置齿槽杆1302的位置,此时上提传动齿轮1305使其与单向轴1304分离,再反向转动差速齿轮1303使其携带齿槽杆1302返回至初始位置,传动齿轮1305与单向轴1304分离使得转动差速齿轮1303时并不影响到传动齿杆1306,之后再重新插接传动齿轮1305,再放置新的待转移笔身4的第一安放盒3、第二安放盒12,此操作简单便捷,方便员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包括工作台(1)和退料组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两侧固定有上料平台(2),且上料平台(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安放盒(3),所述第一安放盒(3)的内部插入有笔身(4),所述工作台(1)的边缘处固定有支撑架(5),且支撑架(5)的顶部正面、背面相对固定有液压推杆(6),所述液压推杆(6)的输出端固定有伸缩推杆(7),且伸缩推杆(7)的底部固定有升降板(8),所述升降板(8)的底部两侧固定有微型推杆(9),且微型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有夹板(10),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中部设置有接料平台(11),且接料平台(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安放盒(12),所述退料组件(13)设置于第一安放盒(3)与第二安放盒(12)的背面,所述退料组件(13)包括推板(1301)、齿槽杆(1302)、差速齿轮(1303)、单向轴(1304)、传动齿轮(1305)、传动齿杆(1306)和联动杆(1307),所述推板(1301)的侧面固定有齿槽杆(1302),且齿槽杆(1302)的一侧啮合有差速齿轮(1303),所述差速齿轮(1303)的顶部连接有单向轴(1304),且单向轴(1304)的顶部连接有传动齿轮(1305),所述传动齿轮(1305)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杆(1306),且传动齿杆(1306)的上表面固定有联动杆(13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1307)远离传动齿杆(1306)的一端与伸缩推杆(7)的背面固定连接,且传动齿轮(1305)通过传动齿杆(1306)、联动杆(1307)、伸缩推杆(7)与液压推杆(6)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齿轮(1303)通过单向轴(1304)与传动齿轮(1305)传动连接,且差速齿轮(1303)通过单向轴(1304)与传动齿轮(1305)之间构成单向传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放盒(3)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与第二安放盒(12)背面的差速齿轮(1303)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杆(1302)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且齿槽杆(1302)通过滑轮与工作台(1)表面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齿轮(1303)的转动角度小于传动齿轮(1305)的转动角度,且第一安放盒(3)、第二安放盒(12)通过推板(1301)、齿槽杆(1302)与差速齿轮(1303)构成传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放盒(3)的前进距离与第二安放盒(12)的前进距离相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305)与单向轴(1304)之间呈插接连接,且差速齿轮(1303)与单向轴(1304)之间也呈插接连接。
CN202320564530.3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Active CN219688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4530.3U CN219688603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4530.3U CN219688603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8603U true CN219688603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4530.3U Active CN219688603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8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5668B (zh) 一种图书馆取还书机器人系统
CN208357426U (zh) 一种托盘自动转架机
CN203212016U (zh) 一种上下料机
CN111551418A (zh) 一种玻片推送装置
CN215316771U (zh) 输液器三通管组装自动化处理生产线
CN219688603U (zh) 一种采用机械手的转移工装
CN106144585B (zh) 一种基础雷管自动取料装置
CN211662052U (zh) 一种夹取机械手
CN209777635U (zh) 自动立机设备
CN219216660U (zh) 一种生物芯片移动装置
CN211532954U (zh) 一种鞋楦自动夹持头
CN212070971U (zh) 电磁阀取件机构及燃气阀组装机
CN212352980U (zh) 一种延长管上料机构
CN211505635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及其老化测试设备
CN108907658B (zh) 一种自动化托插装配装置
CN113133339A (zh) 子叶期蔬菜幼苗补苗机械手末端执行器及其补苗方法
CN117177475B (zh) 一种上胶限位按压装置
CN111466190A (zh) 一种欠驱动式钵苗移栽手爪
CN219054427U (zh) 一种塑胶玩具夹持机构
CN206029423U (zh) 轴承内外套圈装料机
CN205932403U (zh) 一种插齿机用工件自动装卸及码垛装置
CN219114073U (zh) 一种自动化取料机械手
CN216913826U (zh) 一种取料插料机构
CN111941866A (zh) 一种延长管上料机构
CN219214137U (zh) 一种吸塑产品防静电部件铆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