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6455U -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6455U
CN219686455U CN202320555211.6U CN202320555211U CN219686455U CN 219686455 U CN219686455 U CN 219686455U CN 202320555211 U CN202320555211 U CN 202320555211U CN 219686455 U CN219686455 U CN 219686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structure
mold
runner
injection mold
pu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52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国
张旭
虞伟炳
傅建华
郭国俊
应建华
陈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Technician College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Technician College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Technician College,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aizhou Technicia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205552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6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6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6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注塑模具下料时塑料条容易断裂的问题。本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之间具有若干个模腔和用于连通模腔的分流道,切换结构包括嵌入且轴向定位在定模中的旋转镶件、旋转镶件中贯穿的顶出通道和穿设在模具中的顶杆,旋转镶件的顶部具有用于与分流道相连通的流体通道和用于转动旋转镶件的第一扳动面,第一扳动面位于顶出通道顶部的内侧壁上,顶杆的顶部穿设在顶出通道的底部中。本流道切换结构具有使流道切换方便的同时使流道中冷却固化后的塑料条不易断裂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包括浇注口、用于成型产品的多个模腔以及连通浇口和多个模腔的多个流道,注塑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模腔损坏的问题,需要截断浇注口通往该模腔的流道。
现有的用于控制流道通断的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多模穴模具的流道控制结构[申请号:201620563911.X;授权公告号:CN205705093U],多模穴模具包括主流道和至少两个模穴,主流道与每个模穴之间设有分流道,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主流道以及相对应的模穴相连通,流道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分流道上的呈圆柱状的旋转镶件,旋转镶件能够转动且旋转镶件的端部开设有沿其径向的流体通道,旋转镶件的直径大于分流道的宽度且流体通道能够导通分流道。
该种结构的控制结构,旋转镶件上具有流体通道,转动旋转镶件实现分流的控制。但是该种结构的控制结构,在流体通道的中间处具有凹入设置的内六角孔,通过内六角扳手嵌入到内六角孔中可以转动旋转镶件,而当融化的塑料流经流体通道时会有部分嵌入到内六角孔中并冷却固连,在产品冷却固连顶出下料时,该内六角孔中塑料存在卡住的问题,导致分流道中的塑料条断裂,给产品下料带来不便,同时也给下道剪浇口的工序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流道切换方便的同时使流道中冷却固化后的塑料条不易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具有若干个模腔和用于连通模腔的分流道,切换结构包括嵌入且轴向定位在定模中的旋转镶件,所述旋转镶件的顶部具有用于与分流道相连通的流体通道和用于转动旋转镶件的第一扳动面,其特征在于,切换结构还包括所述旋转镶件中贯穿的顶出通道和穿设在模具中的顶杆,所述第一扳动面位于所述顶出通道顶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顶杆的顶部穿设在顶出通道的底部中。
注塑时,融化的塑料沿着分流道流向对应的模腔,模腔中的塑料冷却固化后形成产品,分流道、流体通道以及位于顶出通道顶部的塑料冷却固化形成连接产品的塑料条。下料时,顶杆上移,将顶出通道顶部和流体通道中的塑料条朝上顶出,同时其他对应的顶杆将产品顶出,从而将模具中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全部顶出,本申请由于顶出通道中穿设有顶杆,使流体通道和顶出通道顶部中呈块状的塑料条能够更好的被顶出,且不会存在拉扯塑料条的问题,使分流道中冷却固化后的塑料条不易断裂。顶杆的顶部穿设在顶出通道的底部中,顶杆对顶出通道中融化的塑料起到抵住的作用,使融化的塑料不会泄漏。第一扳动面位于顶出通道顶部的内侧壁上,使顶杆可以更好的将第一扳动面处固化后的塑料顶出,使塑料条不易断裂。动模和定模打开后,通过工具配合第一扳动面可以带动旋转镶件旋转,无需拆卸旋转镶件,即可以改变流体通道的朝向,从而可以控制流体通道与不同的分流道连通或者断开,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设定的模腔中,流道切换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旋转镶件包括呈圆筒状的旋转套、固定螺栓和锁定螺塞,所述流体通道位于旋转套的顶部,所述旋转套的内侧壁上具有呈环形的台阶面,所述锁定螺塞套设在固定螺栓外且位于旋转套中,所述锁定螺塞与旋转套螺纹固连且所述锁定螺塞将固定螺栓的头部压紧在台阶面上,所述固定螺栓的杆部与模具相固连使所述旋转套轴向定位在定模中,施加一定的外力使所述旋转套绕固定螺栓旋转。该种结构,使旋转镶件轴向定位的牢固程度高,稳定性好,使顶杆顶出塑料条时旋转镶件不会被顶出;而且施加一定的外力在第一扳动面上,使旋转套绕固定螺栓旋转,即流体通道朝向改变方便,使流道切换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旋转套的内侧壁上具有所述第一扳动面,所述第一扳动面与台阶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扳动面沿竖直方向位于台阶面的上方。合理利用空间,使旋转镶件的整体高度可以相应的较短,同时使旋转套转动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顶出通道包括所述固定螺栓中沿自身轴向贯穿的导向通道,所述顶杆的顶部穿设在导向通道中且所述顶杆的顶部与导向通道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导向通道顶部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转动固定螺栓的第二扳动面。固定螺栓一是用来使旋转套定位,使旋转镶件轴向定位在定模中,二是固定螺栓内部形成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供顶杆穿设,对顶杆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顶杆的稳定性,使顶杆能更好的将第一扳动面、第二扳动面和流体通道中的固化后的塑料顶出,使塑料条不易断裂。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第一扳动面和第二扳动面均呈内六角状,所述第一扳动面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扳动面的上方,所述第一扳动面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二扳动面的内部尺寸,所述第一扳动面的轴向中心线、第二扳动面的轴向中心线和导向通道的轴向中心线相重叠。该种结构,通过外六角扳手即可扳动旋转套和固定螺栓,且使转动旋转套和固定螺栓不会发生相互干涉的问题,旋转套和固定螺栓转动方便,使顶杆能更好的将第一扳动面、第二扳动面和流体通道中的固化后的塑料顶出,使塑料条不易断裂。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第二扳动面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或者略大于导向通道的内径。第二扳动面不会阻碍顶杆的伸出,同时第二扳动面对顶杆的伸出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顶杆的顶部具有朝上凸出设置的拉钩部,所述拉钩部的一侧与顶出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拉钩部一侧的底部沿顶杆的径向内凹形成拉钩槽。该种结构,使融化的塑料可以流动到拉钩槽中,使固化的塑料和拉钩部相互卡住,使顶杆顶出下料时,顶杆和塑料条是一起移动的,可以有效的防止塑料条断裂,使产品顶出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拉钩部在初始状态下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扳动面的下方。该种结构,使拉钩部不会阻碍固定螺栓的转动,也不会阻碍旋转套的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定模中具有安装孔,所述旋转镶件嵌入到安装孔中且所述旋转镶件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旋转镶件的外侧壁上具有若干个凹入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中具有凹入设置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中设有弹性件和钢珠,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容纳孔的孔壁和钢珠上,所述钢珠在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嵌入到定位孔中使所述旋转镶件周向定位在定模中。该种结构,可以实现旋转套的周向定位,定位方便,弹性件为圆柱弹簧或者为锥形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动模中具有与分流道相连通的浇注口,所述旋转镶件位于浇注口的正下方。该种结构,只需要设置一个旋转镶件即可,即可对流道进行换向,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数量为三条,其中两条所述流体通道沿一直线设置,第三条所述流体通道与其中两条流体通道均相垂直,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孔间隔90°呈环形布置。流体通道的数量可以为三条或者六条,定位孔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六个,根据分流道的数量选择相匹配的流体通道和定位孔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切换结构的顶杆穿设在旋转镶件的顶出通道中,使顶出通道中和流体通道中冷却固化后的塑料条能被顶出,不会存在卡住的问题,保证分流道中冷却固化的塑料条在顶出时不易断裂。
2、本切换结构通过工具配合第一扳动面可以带动旋转镶件旋转,无需拆卸旋转镶件,即可以改变流体通道的朝向,从而可以控制流体通道与不同的分流道连通或者断开,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设定的模腔中,流道切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图1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切换结构的旋转镶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切换结构的流体通道与两个模腔连通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切换结构的流体通道与一个模腔连通时的状态图。
图中,1、模具;11、动模;111、浇注口;12、定模;121、安装孔;2、模腔;3、分流道;4、旋转镶件;41、流体通道;42、顶出通道;421、第一扳动面;422、导向通道;423、第二扳动面;43、旋转套;431、台阶面;44、固定螺栓;45、锁定螺塞;46、定位孔;5、顶杆;51、拉钩部;52、拉钩槽;6、容纳孔;7、弹性件;8、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模具1包括动模11、定模12和流道切换结构,多模腔2注塑模具1的流道切换结构包括旋转镶件4、顶杆5、弹性件7和钢珠8,动模11和定模12之间具有模腔2和用于连通模腔2的分流道3。
动模11中具有与分流道3相连通的浇注口111,定模12中具有安装孔121,旋转镶件4嵌入到安装孔121中,旋转镶件4和安装孔121位于浇注口111的正下方。如图3所示,旋转镶件4包括呈圆筒状的旋转套43、固定螺栓44和锁定螺塞45,旋转套43的外侧壁与安装孔121的孔壁间隙配合,旋转套43的内侧壁上具有呈环形的台阶面431,锁定螺塞45套设在固定螺栓44外且位于旋转套43中,锁定螺塞45与旋转套43螺纹固连且锁定螺塞45将固定螺栓44的头部压紧在台阶面431上,固定螺栓44的杆部与定模12相固连使旋转套43轴向定位在安装孔121中。本实施例中,旋转套43的外侧壁上具有四个凹入设置的定位孔46,四个定位孔46间隔90°呈环形布置,在实际生产中,定位孔46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六个。安装孔121的孔壁中具有凹入设置的容纳孔6,容纳孔6中设有弹性件7和钢珠8,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容纳孔6的孔壁和钢珠8上,施加一定的外力使旋转套43绕固定螺栓44旋转,钢珠8在弹性件7弹力的作用下嵌入到定位孔46中使旋转镶件4周向定位在定模12中。
旋转镶件4沿竖直方向具有贯穿的顶出通道42,顶出通道42包括旋转套43内侧壁上的第一扳动面421、固定螺栓44中沿自身轴向贯穿的导向通道422和固定螺栓44头部内的第二扳动面423,第一扳动面421和第二扳动面423均呈内六角状,第一扳动面421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扳动面423的上方,第一扳动面421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二扳动面423的内部尺寸,第一扳动面421的轴向中心线、第二扳动面423的轴向中心线和导向通道422的轴向中心线相重叠。
本实施例中,第二扳动面423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导向通道422的内径,在实际生产中,第二扳动面423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导向通道422的内径,略大于指的是大于的数值为0.2mm或者0.5mm。第一扳动面421与台阶面431相邻设置,第一扳动面421沿竖直方向位于台阶面431的上方。
顶杆5的顶部穿设在导向通道422中且顶杆5的顶部与导向通道422的内侧壁间隙配合。顶杆5的顶部具有朝上凸出设置的拉钩部51,拉钩部51的一侧与导向通道422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拉钩部51一侧的底部沿顶杆5的径向内凹形成拉钩槽52。拉钩部51在初始状态下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扳动面423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旋转套43的顶部具有三条流体通道41,所有流体通道41的外端均贯穿旋转套43的外侧壁,所有流体通道41的内端均与顶出通道42相连通,其中两条流体通道41沿一直线设置,第三条流体通道41与其中两条流体通道41相垂直,分流道3的数量为两条,模腔2的数量为两个,如图4所示,其中两条一直线设置的流体通道41分别与对应的分流道3相连通,分流道3与对应的模腔2相连通,如图5所示,通过内六角扳手与第一扳动面421配合将旋转套43绕固定螺栓44转动90°,使其中两条流体通道41沿一直线的两端被安装孔121的孔壁截断,第三条流体通道41与对应的分流道3连通,分流道3与对应的模腔2相连通,切换分流道3,从而控制参与工作的模腔2的数量,在实际生产中,流体通道41的数量可以为三条或者六条,分流道3和模腔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六个。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模具1、动模11、浇注口111、定模12、安装孔121、模腔2、分流道3、旋转镶件4、流体通道41、顶出通道42、第一扳动面421、导向通道422、第二扳动面423、旋转套43、台阶面431、固定螺栓44、锁定螺塞45、定位孔46、顶杆5、拉钩部51、拉钩槽52、容纳孔6、弹性件7、钢珠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模具(1)包括动模(11)和定模(12),所述动模(11)和定模(12)之间具有若干个模腔(2)和用于连通模腔(2)的分流道(3),切换结构包括嵌入且轴向定位在定模(12)中的旋转镶件(4),所述旋转镶件(4)的顶部具有用于与分流道(3)相连通的流体通道(41)和用于转动旋转镶件(4)的第一扳动面(421),其特征在于,切换结构还包括所述旋转镶件(4)中贯穿的顶出通道(42)和穿设在模具(1)中的顶杆(5),所述第一扳动面(421)位于所述顶出通道(42)顶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顶杆(5)的顶部穿设在顶出通道(42)的底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镶件(4)包括呈圆筒状的旋转套(43)、固定螺栓(44)和锁定螺塞(45),所述流体通道(41)位于旋转套(43)的顶部,所述旋转套(43)的内侧壁上具有呈环形的台阶面(431),所述锁定螺塞(45)套设在固定螺栓(44)外且位于旋转套(43)中,所述锁定螺塞(45)与旋转套(43)螺纹固连且所述锁定螺塞(45)将固定螺栓(44)的头部压紧在台阶面(431)上,所述固定螺栓(44)的杆部与模具(1)相固连使所述旋转套(43)轴向定位在定模(12)中,施加一定的外力使所述旋转套(43)绕固定螺栓(44)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43)的内侧壁上具有所述第一扳动面(421),所述第一扳动面(421)与台阶面(43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扳动面(421)沿竖直方向位于台阶面(43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通道(42)包括所述固定螺栓(44)中沿自身轴向贯穿的导向通道(422),所述顶杆(5)的顶部穿设在导向通道(422)中且所述顶杆(5)的顶部与导向通道(422)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导向通道(422)顶部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转动固定螺栓(44)的第二扳动面(4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动面(421)和第二扳动面(423)均呈内六角状,所述第一扳动面(421)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扳动面(423)的上方,所述第一扳动面(421)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二扳动面(423)的内部尺寸,所述第一扳动面(421)的轴向中心线、第二扳动面(423)的轴向中心线和导向通道(422)的轴向中心线相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扳动面(423)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或者略大于导向通道(422)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5)的顶部具有朝上凸出设置的拉钩部(51),所述拉钩部(51)的一侧与所述顶出通道(4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拉钩部(51)一侧的底部沿顶杆(5)的径向内凹形成拉钩槽(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部(51)在初始状态下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扳动面(423)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2)中具有安装孔(121),所述旋转镶件(4)嵌入到安装孔(121)中且所述旋转镶件(4)的外侧壁与安装孔(121)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旋转镶件(4)的外侧壁上具有若干个凹入设置的定位孔(46),所述安装孔(121)的孔壁中具有凹入设置的容纳孔(6),所述容纳孔(6)中设有弹性件(7)和钢珠(8),所述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容纳孔(6)的孔壁和钢珠(8)上,所述钢珠(8)在弹性件(7)弹力的作用下嵌入到定位孔(46)中使所述旋转镶件(4)周向定位在定模(1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中具有与分流道(3)相连通的浇注口(111),所述旋转镶件(4)位于浇注口(111)的正下方。
CN202320555211.6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Active CN219686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5211.6U CN219686455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5211.6U CN219686455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6455U true CN219686455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5211.6U Active CN219686455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6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2299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hollow, slender workpieces
EP0509995A4 (en) Collapsible core for molding closure cap with segmented threads
CN219686455U (zh)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US5690974A (en) Metal mold for molding runnerless product
US7922472B2 (en) Mold for use in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CN111688108A (zh) 一种新型多腔注塑模具
CN116277772A (zh) 一种多模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切换结构
KR101487010B1 (ko) 횡축 및 종축 회전하는 멀티 사출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출물의 사출방법
JP2896495B2 (ja) 合成樹脂製のキャップの製造装置
CN113276361A (zh) 具有双层浇口的斜顶进浇结构
EP2580040B1 (en) Mold-tool system having valve stem slide supported by nozzle housing
CN102896741B (zh) 键盘按键整版注塑模具结构及其系统
CN214266493U (zh) 一种载带盘用注塑模具
CN217573878U (zh) 具有双层浇口的斜顶进浇结构
CN217258061U (zh) 一种可控制成型型腔注胶的一模多腔模具
CN204398249U (zh) 斜推块推出针点浇口凝料的模具
CN110385828B (zh) 模具装置
US4128613A (en)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JP2001232664A (ja) 3プレート金型用ランナーチェンジユニット
CN216267376U (zh) 一种单嘴芯双阀针式热嘴结构
CN220973166U (zh) 一种可模内自动切料头的模具
CN213947325U (zh) 导航仪外壳注塑模具
CA1163408A (en) Hot spru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3988280B2 (ja) 成形金型のロック装置
CN216068564U (zh) 一种双射模具滑块开合顺序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