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7685U - 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7685U
CN219677685U CN202320735331.4U CN202320735331U CN219677685U CN 219677685 U CN219677685 U CN 219677685U CN 202320735331 U CN202320735331 U CN 202320735331U CN 219677685 U CN219677685 U CN 219677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abutting portion
mounting groove
terminal device
st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53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东
陈熙
王雷
曾庆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53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7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7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7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终端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显示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主体机构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机构与所述主体机构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阻挡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显示机构,所述第二限位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所述阻挡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顶,阻挡所述第二限位件脱出所述安装槽。上述终端装置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终端装置使用的便利性,终端装置上的显示终端可以与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显示终端从设备主体上拆下作为手持控制器使用。现有的终端装置中,显示终端通过插接端子与设备主体电连接,连接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终端装置,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显示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主体机构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机构与所述主体机构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阻挡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显示机构,所述第二限位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所述阻挡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顶,阻挡所述第二限位件脱出所述安装槽。
上述终端装置中,第一限位件和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安装槽的槽壁,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显示机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并通过阻挡件阻止第二限位件脱出,以使显示机构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且提高了主体机构和显示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间隔设置且夹持第二限位件,阻挡件位于第二限位件背向第二限位件插设于安装槽的插设方向的一侧,并与第二限位件抵顶。通过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阻挡件在两个方向上对第二限位件进行限位,以提高主体机构和显示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之间,第一抵持部和阻挡件之间形成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导入口,导入口被配置为允许第二限位件插入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之间,以便于第二限位件自导入口插设于安装槽内并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和阻挡件之间形成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导出口,导出口被配置为允许第二限位件脱出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之间,以便于第二限位件自导出口脱出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朝向第二抵持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自导入口朝向第二抵持部延伸,导向斜面被配置为将自导入口插入的第二限位件导向至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之间,以便于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朝向第一抵持部的一侧凸伸有第一波峰部和第二波峰部,第一波峰部和第二波峰部间隔设置,且第二波峰部位于第一波峰部和导出口之间。第一波峰部和第二波峰部中的至少一个抵顶第二限位件。第一波峰部和第二波峰部朝向第二限位件凸伸,以便于提高第二抵持部对第二限位件的抵顶强度。并且,第一波峰部和第二波峰部呈拱形设置还能提升自身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峰部的凸伸高度大于第二波峰部的凸伸高度。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时,第一波峰部抵顶第二限位件,第二波峰部也可抵顶第二限位件,以提高抵顶稳定性。当第二限位件自导出口脱出时,第一波峰部与第二限位件分离,第二波峰部抵顶第二限位件以对第二限位件进行缓冲。第一波峰部的凸伸高度大于第二波峰部的凸伸高度,以便于提高第一波峰部对第二限位件的抵顶强度,且便于第二限位件在第二波峰部的抵顶下自导出口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朝向第二抵持部的一侧设有第一斜契面,第二限位件设有第二斜契面,第一斜契面和第二斜契面被配置为在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时相互限位抵持,以便于在对第二限位件进行限位,进而提高主体机构和显示机构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第二限位件自导出口脱出安装槽时,第一斜契面还能对第二限位件33起到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和固定部,固定部插设于安装槽内,显示部位于安装槽外,第二限位件凸设于固定部两侧,以提高主体机构和显示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显示部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固定部的投影和第二限位件的投影均位于显示部的投影范围内,以提高显示机构和连接机构的集成度。
综上,上述终端装置中,第一限位件和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安装槽的槽壁,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显示机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并通过阻挡件阻止第二限位件脱出,以使显示机构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且提高了主体机构和显示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应用于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机构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应用于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机构和主体机构分离。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中显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插设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脱出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终端装置 10:主体机构 10a:安装槽
11:底壁 12:第一开口 13:第一侧壁
131:端子 14:第二开口 15:第二侧壁
20:显示机构 20a:接口 21:显示部
22:固定部 30:连接机构 30a:导入口
30b:导出口 31:第一限位件 311:第一抵持部
311a:导向斜面 311b:止挡面 312:第二抵持部
312a:第一波峰部 312b:第二波峰部 32:阻挡件
321:第一斜契面 33:第二限位件 331:第二斜契面
34:倒角面 90:储能设备 91:外壳
Z:第一方向 X:第二方向 Y: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术语“平行”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平行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平行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被描述“平行”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了提高终端装置使用的便利性,终端装置上的显示终端可以与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显示终端从设备主体上拆下作为手持控制器使用。相关的终端装置中,显示终端通过插接端子与设备主体电连接,连接稳定性较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显示机构和连接机构。主体机构设有安装槽。显示机构与主体机构电连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阻挡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安装槽的槽壁,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显示机构,第二限位件插设于安装槽内并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阻挡件被配置为与第二限位件抵顶,阻挡第二限位件脱出安装槽。
上述终端装置中,第一限位件和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安装槽的槽壁,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显示机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并通过阻挡件阻止第二限位件脱出,以使显示机构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且提高了主体机构和显示机构连接的稳定性。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100,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智能设备、逆变设备或储能设备中。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装置100应用于储能设备90进行阐述。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终端装置100包括主体机构10、显示机构20和连接机构30。主体机构10设有安装槽10a。显示机构20与主体机构10电连接,用于显示主体机构10的电量,充电量、放电量、蓝牙连接情况等信息,显示机构20还可作为控制器控制主体机构10的各项功能,例如,显示机构20带有触控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来调控终端设备100。当终端机构100应用于储能设备时,主体机构10可以是储能设备90的外壳91,外壳包裹有电池模组。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机构20包括电池模块,当显示机构20与主体机构10分离时,电池模块可以给显示机构20供电。显示机构20可通过蓝牙、wi f i等方式与主体机构10保持通讯连接,当显示机构20与主体机构10分离时,可以远程控制主体机构10;当显示机构20与主体机构10电连接时,主体机构10内的电池模组可以给显示机构20的电池模块充电。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连接机构30包括第一限位件31、阻挡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第一限位件31和阻挡件32间隔设置于安装槽10a并均连接于安装槽10a的槽壁,第一限位件31和阻挡件32之间形成容纳至少部分第二限位件33的空间。第二限位件33连接于显示机构20,第二限位件33插设于安装槽10a内并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第二限位件33和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限位配合可以是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3卡接、磁吸连接、粘接等。阻挡件32被配置为与第二限位件33抵顶,阻挡第二限位件33脱出安装槽10a,可以理解的是,与显示机构20连接的第二限位件33与位于安装槽10a的侧壁的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后的接口连接显示机构20和连接机构30,而位于安装槽10a的侧壁的阻挡件32在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3限位配合同时抵顶第二限位件33,阻挡第二限位件33脱出安装槽10a,从而使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3会在安装槽10a始终保持限位配合,以使显示机构20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10,提高了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终端装置100中,第一限位件31和阻挡件32间隔设置于安装槽10a并均连接于安装槽10a的槽壁,第二限位件33连接于显示机构20,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3限位配合并通过阻挡件32阻止第二限位件33脱出,以使显示机构20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10且提高了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0a包括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设置的底壁11和第一开口12,在第二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开口14,以及在第三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15。其中,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为Z为安装槽10a自主体机构10设有第一开口12的表面向内凹陷的方向,第二方向X为第二限位件33插设于安装槽10a的插设方向,第三方向Y为第一限位件31和阻挡件32自第二侧壁15凸伸的方向。
第一开口12用于供显示机构20的显示端穿过,以便于显示信息。第二限位件33从第二开口14插设于安装槽10a中,且第二限位件33的插设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0a也可以仅开设第二开口14这一个开口,第二限位件33穿过第二开口14进入安装槽10a,而与第二限位件33连接的显示机构20则不进入安装槽10a,以便于显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侧壁13上设有端子131,显示机构20设有与连接端子131配合接口20a,当第二限位件33插设于安装槽10a内并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时,端子131和接口20a接触以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端子131和接口20a的位置互换也能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侧壁15和显示机构20对应的位置,通过两个连接机构30将显示机构20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10,进一步提高了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机构20包括沿第一方向Z依次连接的显示部21和固定部22。固定部22可通过第二开口14插设于安装槽10a内,显示部21位于安装槽10a外。具体地,显示部21作为显示机构20的显示端穿过第一开口12。第二限位件33凸设于固定部22在第三方向Y上的至少一侧,以便于与第二侧壁15上的第一限位件31和阻挡件32限位配合。
沿显示部21和固定部22的排列方向(即第一方向Z),固定部22的投影和第二限位件33的投影均位于显示部21的投影范围内,以提高显示机构20和连接机构30的集成度,并且,当显示机构20与主体机构10完成限位连接时,显示部21可以遮挡固定部22和第二限位件33,提高整机的外观一致性。
请再次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1包括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第一抵持部311连接于第二侧壁15邻近第一开口12的一侧,第二抵持部312连接于第二侧壁15邻近底壁11的一侧。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间隔设置且夹持第二限位件33,以在第一方向Z上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限位。阻挡件32位于第二限位件33背向第二限位件33插设于安装槽10a的插设方向的一侧,并与第二限位件33抵顶,以在第二方向X上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限位,进而阻挡第二限位件33脱出安装槽10a。位于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的第二侧壁15用于在第三方向Y上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限位。通过第一抵持部311、第二抵持部312、第二侧壁15、以及阻挡件32在多个方向上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限位,以提高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33远离显示机构20的一侧抵顶位于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的第二侧壁15,以进一步在第三方向Y上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限位,进而提高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3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第一抵持部311和阻挡件32之间形成有与安装槽10a连通的导入口30a,导入口30a邻近第二开口14,且被配置为允许第二限位件33插入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以便于第二限位件33自导入口30a插设于安装槽10a内并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32可以位于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处,当第二限位件33完全进入该空间后,阻挡件32阻挡在开口处可限制第二限位件33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位于该空间内与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限位配合。
可选地,第一抵持部311和阻挡件32形成导入口30a的一侧还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倒角面34,沿第二限位件33插设于安装槽10a的插设方向,两个倒角面34的间距逐渐收缩,以便于第二限位件33插入导入口30a。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312和阻挡件32之间形成有与安装槽10a连通的导出口30b,导出口30b邻近第二开口14,且被配置为允许第二限位件33脱出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以便于第二限位件33自导出口30b脱出安装槽10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312具有弹性。沿第一方向Z,导入口30a邻近第一开口12,导出口30b邻近底壁11,当第二限位件33自导入口30a插设于安装槽10a内并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时,第二抵持部312将第二限位件33朝向第一抵持部311弹性抵顶。通过按压显示机构20带动第二限位件33对第二抵持部312施压,使第二抵持部312朝向远离第一抵持部311的方向收缩,进而使第二限位件33脱离阻挡件32的抵顶,便于第二限位件33自导出口30b脱出安装槽10a。
可选地,第二抵持部312可以但不限于为弹力臂、橡胶等。
请再次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311朝向第二抵持部31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311a。导向斜面311a倾斜设置且自导入口30a朝向第二抵持部312延伸,导向斜面311a被配置为将自导入口30a插入的第二限位件33导向至第一抵持部311和第二抵持部312之间,以便于第二限位件33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具体地,导向斜面311a第二限位件33在第一方向Z上和第二方向X上均具有移动量,在第一方向Z上,第二限位件33朝向第二抵持部312和阻挡件32移动,在第二方向X上,第二限位件33背向第二限位件33插设于安装槽10a的插设方向的一端朝向阻挡件32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311朝向第二抵持部312的一侧设有止挡面311b,止挡面311b设于导向斜面311a邻近第一侧壁13的一侧。止挡面311b为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平面,以便于在第二限位件33在导向斜面311a的导向作用下与止挡面311b抵顶,提高第一抵持部311对第二限位件33限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311背离第二抵持部312的一侧与主体机构10设有第一开口12的表面平齐,以提高主体机构10和连接机构30的外观一致性。
请再次参阅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312朝向第一抵持部311的一侧凸伸有第一波峰部312a和第二波峰部312b。第一波峰部312a和第二波峰部312b间隔设置,且第二波峰部312b位于第一波峰部312a和导出口30b之间,第一波峰部312a和第二波峰部312b中的至少一个抵顶第二限位件33。第一波峰部312a和第二波峰部312b朝向第二限位件33凸伸,以便于提高第二抵持部312对第二限位件33的抵顶强度。并且,第一波峰部312a和第二波峰部312b呈拱形设置还能提升自身的结构强度。
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二限位件33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时,第一波峰部312a抵顶第二限位件33,第二波峰部312b也可抵顶第二限位件33,以提高抵顶稳定性。当第二限位件33自导出口30b脱出时,第一波峰部312a与第二限位件33分离,第二波峰部312b抵顶第二限位件33以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峰部312a的凸伸高度为第一波峰部312a远离所述底壁11的端部和底壁11在第一方向Z上的间距,第二波峰部312b的凸伸高度为第二波峰部312b远离所述底壁11的端部和底壁11在第一方向Z上的间距。第一波峰部312a的凸伸高度大于第二波峰部312b的凸伸高度,以便于提高第一波峰部312a对第二限位件33的抵顶强度,且便于第二限位件33在第二波峰部312b的抵顶下自导出口30b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32朝向第二抵持部312的一侧设有第一斜契面321,第二限位件33设有第二斜契面331。第一斜契面321和第二斜契面331被配置为在第二限位件33与第一限位件31限位配合时相互限位抵持,以便于在第二方向X上对第二限位件33进行限位,进而提高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第二限位件33自导出口30b脱出安装槽10a时,第一斜契面321还能对第二限位件33起到导向作用。
上述终端装置100中,第一限位件31和阻挡件32间隔设置于安装槽10a并均连接于安装槽10a的槽壁,第二限位件33连接于显示机构20,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3限位配合并通过阻挡件32阻止第二限位件33脱出,以使显示机构20限位固定于主体机构10且提高了主体机构10和显示机构20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机构,设有安装槽;
显示机构,与所述主体机构电连接;
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阻挡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阻挡件间隔设置于安装槽并均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显示机构,所述第二限位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所述阻挡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顶,阻挡所述第二限位件脱出所述安装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间隔设置且夹持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背向第二限位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插设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阻挡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导入口,所述导入口被配置为允许所述第二限位件插入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和所述阻挡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导出口,所述导出口被配置为允许所述第二限位件脱出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朝向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自所述导入口朝向所述第二抵持部延伸,所述导向斜面被配置为将自所述导入口插入的所述第二限位件导向至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朝向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侧凸伸有第一波峰部和第二波峰部,所述第一波峰部和所述第二波峰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波峰部位于所述第一波峰部和所述导出口之间,所述第一波峰部和所述第二波峰部中的至少一个抵顶所述第二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峰部的凸伸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波峰部的凸伸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朝向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侧设有第一斜契面,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第二斜契面,所述第一斜契面和所述第二斜契面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时相互限位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外,所述第二限位件凸设于所述固定部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固定部的排列方向,所述固定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显示部的投影范围内。
CN202320735331.4U 2023-03-28 2023-03-28 终端装置 Active CN219677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5331.4U CN219677685U (zh) 2023-03-28 2023-03-28 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5331.4U CN219677685U (zh) 2023-03-28 2023-03-28 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7685U true CN219677685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5331.4U Active CN219677685U (zh) 2023-03-28 2023-03-28 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7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9726B2 (en) Adapter and power tool system
US5812660A (en) Portable phone composite connector
EP2787557A1 (en) Battery packs for electric tools
CN101807755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11417993B2 (en) Adapter and power tool system
EP3836299B1 (en) Adapter and power tool system
WO2000074168A1 (en) Portable battery charger
CN219677685U (zh) 终端装置
CN201498674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5231010U (zh) 一种用于固定保险丝的保险丝座
CN210898615U (zh) 一种适配器以及电动工具系统
CN210607411U (zh) 一种电池盒
CN203312845U (zh) 充电器
CN209805462U (zh) 一种带数据线的移动电源
CN203312844U (zh) 充电器及与其适配的集线器
CN212183570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手机充电接口及手机
CN218975907U (zh) 一种稳定的电源适配器
CN217823098U (zh) 一种用于固定电器件的电池箱
CN210898616U (zh) 一种适配器以及电动工具系统
KR20120083073A (ko) 팝업형 커넥터가 장착된 휴대단말기
CN219833178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线束
CN215953909U (zh) 一种减少对接模块晃动的光纤连接器
CN219980461U (zh) 储能电源
CN219937534U (zh) 一种智能插座的壳体结构
CN21756273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