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4886U - 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74886U CN219674886U CN202223581513.5U CN202223581513U CN219674886U CN 219674886 U CN219674886 U CN 219674886U CN 202223581513 U CN202223581513 U CN 202223581513U CN 219674886 U CN219674886 U CN 2196748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cavity
- evaporator
- converging
- flow gu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其中蒸发器外部设置热源,包括:蒸发腔,腔体顶部开口;汇流结构,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导流结构,设置于汇流结构的入口处,导流结构用于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蒸汽主管,通过汇流结构连通蒸发腔;隔板,设置于蒸发腔内的冷却工质浸没区域;回液口,设置于蒸发腔的腔体底部;冷却工质经热源加热沸腾后的产生的蒸汽被隔板分流,从导流结构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经汇流结构流入蒸汽主管;冷却后的冷却工质经回液口回流蒸发腔。本申请的蒸发器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体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消除了流动死区,增强了散热系统的换热能力,传热能力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组串式逆变器功率已经逐步逼近甚至超过兆瓦级,逆变器功率和热耗密度越来越大,散热需求不断提高,逆变器散热从传统风冷走向单相液冷和两相蒸发液冷,而其中两相蒸发液冷由于可靠性高、寿命长和免维护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大功率逆变器一般有多个功率半导体器件需要冷却,多热源通常共用一个蒸发器,冷却液流过热源区域,沸腾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路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实现蒸发冷凝循环。
现有技术的蒸发器的管路结构非常复杂,流动阻力大。各支管路存在蒸汽入口和气相通道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在高热流密度时蒸发器存在流动死区,削弱了散热系统的换热能力,出现传热恶化现象。如何简化管路结构,提高换热能力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蒸发器,外部设置热源,包括:蒸发腔,腔体顶部开口;汇流结构,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导流结构,设置于汇流结构的入口处,导流结构用于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蒸汽主管,通过汇流结构连通蒸发腔;隔板,设置于蒸发腔内的冷却工质浸没区域;回液口,设置于蒸发腔的腔体底部;冷却工质经热源加热沸腾后的产生的蒸汽被隔板分流,从导流结构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经汇流结构流入蒸汽主管;冷却后的冷却工质经回液口回流蒸发腔。以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的蒸汽管路结构消除了腔体外部的蒸汽支路;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体一体化设计,蒸汽入口的数量可以根据蒸汽主管的数量设定,布置位置可通过导流结构和隔板灵活调整,与汽相通道的流向相协调。蒸发器结构简单,消除了流动死区,增强了散热系统的换热能力,传热能力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结构包括蒸汽支管和接头;其中,蒸汽支管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接头连接蒸汽支管和蒸汽主管;蒸汽支管、接头、蒸汽主管的接口平滑连接。以此,蒸汽管路结构消除了腔体外部的蒸汽支路;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体一体化设计,简化安装,提升寿命和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的通道截面为梯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以此,接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安装便捷,不易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结构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腔体顶部多个开口处,多个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为一体。以此,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体一体化设计,数量、布置位置与设计的汽相通道一致,可以根据蒸汽主管的数量设定,从而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板。以此,蒸汽入口的数量、布置位置与设计的汽相通道一致,从而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板和菱形导流块。以此,导流结构具有倒角进行导流和汇流,以减小蒸汽流动阻力,并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为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以此,导流结构具有尖角进行导流和汇流,以减小蒸汽流动阻力,并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以此,蒸汽入口的数量、布置位置与设计的汽相通道一致,从而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设置为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分段横向设置、竖向设置或斜向设置。以此,隔板的存在,汽泡按照设计的汽相通道上升,通过与汽相通道相匹配的蒸汽入口进入一体化的蒸汽支管,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在蒸发器的外表面排列的多个热源,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包括:蒸发腔,腔体顶部开口;汇流结构,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蒸汽主管,通过汇流结构连通蒸发腔;隔板,设置于蒸发腔内的冷却工质浸没区域;导流结构,设置于汇流结构的入口处,导流结构用于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回液口,设置于蒸发腔的腔体底部;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蒸汽主管连接,冷却工质经热源加热沸腾后的产生的蒸汽被隔板分流,从导流结构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经汇流结构流入蒸汽主管;经蒸汽主管进入冷凝器,冷却后的冷却工质经回液口回流蒸发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披露的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披露的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的蒸汽管路结构的侧视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剖视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接头剖视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接头剖视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蒸汽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接头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模块A、模块B、模块C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表示步骤的标号,如S110、S120的表等,并不表示一定会按此步骤执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前后步骤的顺序,或同时执行。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现有技术的蒸发器,多个热源贴置于蒸发器的外部,在蒸发器的腔体内形成多个热源区域。蒸发器的腔体内部的冷却液浸没强热源区域和弱热源区域,经过加热沸腾后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蒸汽冷却液化后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凝管,经冷凝管回到腔体,实现冷却液蒸发冷凝循环。
现有技术蒸发器的腔体顶部设有多个蒸汽入口,多个蒸汽入口处设有多根蒸汽管接入外部的冷凝器。冷凝器的管道与冷凝管的管道相连通。现有技术的蒸发器受限于腔体厚度,蒸汽管的直径较小,需要多根蒸汽管才能满足蒸汽流量要求,同时各管路存在许多弯头,导致整个管路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流动阻力激增。各支路的蒸汽入口布置不合理,存在蒸汽入口和气相通道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在高热流密度时蒸发器左上角和右上角存在流动死区,削弱了散热系统的换热能力,出现传热恶化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器,能够减小蒸汽管路的流动阻力,消除高热流密度时蒸发腔的流动死区;满足蒸汽流量要求的同时减小蒸发器外蒸汽管路的数量、弯头,简化管路系统,方便安装。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蒸发器20包括蒸发腔21、汇流结构22、蒸汽主管23、导流结构24、隔板29和回液口2B。
其中,蒸发腔21其腔体顶部开口;汇流结构22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21为一体;蒸汽主管23通过汇流结构22连通蒸发腔21;导流结构24设置于汇流结构22的入口处,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隔板29设置于蒸发腔21内的冷却工质浸没区域;回液口2B设置于蒸发腔21的腔体底部;冷却工质经热源26加热后产生的蒸汽被隔板29分流,沿着至少两个汽相通道2A的轨迹从导流结构24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22;经汇流结构22流入蒸汽主管23;冷却后的冷却工质经回液口2B回流蒸发腔21。其中冷却工质包括冷凝液。
汇流结构22包括蒸汽支管28和接头25;其中,蒸汽支管28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接头25连接蒸汽支管28和蒸汽主管23;蒸汽支管28、接头25、蒸汽主管23的接口平滑连接。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接头25为二通管接头,二通管接头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连接蒸汽支管28,第二接口连接蒸汽主管23。
接头25通道的截面可以为梯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
接头25与蒸汽支管28和蒸汽主管23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安装便捷,不易泄漏。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汇流结构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设置于腔体顶部多个开口处,多个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为一体。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4为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设置于蒸发腔21顶部、汇流结构22入口处的下方,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将的蒸汽入口划分为271、272两处蒸汽入口。上升的蒸汽从271、272两处入口进入汇流结构22的管道内,经导流板上尖角凸起的导流作用汇成一路流入蒸汽主管23。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蒸汽入口的数量与设计的汽相通道数量相一致,对应的导流结构24布置位置根据汇流结构22的入口位置和蒸汽入口数量调整。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4可以包括多个导流板,将汇流结构22的蒸汽入口的数量划分为多个。
蒸发器20的外部安装有上下排列的至少多个热源26,将蒸发腔21内部划分为多个热源辐射区域。热源26的对应安装区域为强热源区域,热源26的对应安装区域以外为弱热源区域,弱热源区域为两个强热源之间的区域。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隔板29设置于蒸发腔21的腔体内壁上冷却工质浸没的区域,用于调整冷却工质的蒸汽的汽相通路2A,使蒸汽沿着设定的多条汽相通路2A从导流结构24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22。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隔板29设置为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分段横向、竖向或斜向布置,形成多条汽相通路2A,使蒸汽沿着多条汽相通路2A从导流结构24的多个蒸汽入口进入汇流结构22。
回液口2B设置于蒸发腔21的腔体底部两侧。用于使蒸汽冷却液化后的冷却液回流到蒸发腔21,实现冷却工质蒸发冷凝循环。
蒸发器20具有前后盖板(图2a视图中接近观测者为前,远离观测者为后),隔板29和导流结构分别设置于前后盖板的不同位置上,隔板29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使设计的汽相通道数量与蒸汽入口的数量相一致。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的蒸汽管路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b所示,冷凝液经热源26加热沸腾后产生的蒸汽被隔板29分流,沿着至少两条汽相通路2A从导流结构24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22;经汇流结构22流入蒸汽主管23,进入冷凝器10;液化后的冷却液经冷凝管(未在图中示出)冷却后经回液口2B回流蒸发腔21,实现冷却液蒸发冷凝循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其蒸汽管路结构消除了腔体外部的蒸汽支路;蒸汽入口的数量可以根据蒸汽主管的数量设定,布置位置可通过导流结构和隔板灵活调整,与汽相通道的流向相协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结构简单,不存在流动死区,增强了散热系统的换热能力,传热能力良好。
实施例1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蒸发器30的外部安装有多组上下排列的热源36,将蒸发腔31内部划分为多个热源辐射区域。
蒸发器30包括蒸发腔31、汇流结构、蒸汽主管、导流结构、隔板和回液口3B。
其中,蒸发腔31其腔体顶部开口包括第一、第二开口。
汇流结构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汇流结构包括第一汇流结构321和第二汇流结构322。
蒸汽主管通过汇流结构连通蒸发腔31;蒸汽主管包括第一蒸汽主管331和第二蒸汽主管332。其中第一蒸汽主管331通过第一汇流结构321连通蒸发腔31,第二蒸汽主管332通过第二汇流结构322连通蒸发腔31。
隔板设置于蒸发腔31内的冷凝液浸没区域;隔板包括第一隔板391、第二隔板392、第三隔板393。
其中第一隔板391横向设置于每组上、下两个强热源区域之间,以使上升至此处的冷凝液蒸汽向左右两侧分流,形成两条汽相通道3A。
第二隔板392竖向布置于左、右两组强热源区域之间,将蒸发腔31内部划分为多个加热对流区域,每个加热对流区域有第一隔板391分流成两条汽相通道3A。
示例性地,第二隔板392的数量为2个,将蒸发腔31内部划分为3个加热对流区域,每个加热对流区域由第一隔板391分流成两条汽相通道。
第三隔板393为多段,分别横向设置于腔体31的底部、两个回液口3B的侧上方和第二隔板392的下方,使底部两侧回流的冷却液分别进入对应的3个热对流区域加热。
示例性地,在第一个热对流区域,冷凝液加热后上升的蒸汽至第一隔板391处向左、右两侧分流,沿着第二隔板392向上流动,形成两条汽相通路3A。
导流结构设置于汇流结构的入口处,将蒸汽在汇流结构入口处分流。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341和第二导流结构342;其中第一导流结构341设置于第一汇流结构321的入口处,将该蒸汽入口划分为两个;第二导流结构342设置于第二汇流结构321的入口处,将该蒸汽入口划分为两个。第一、第二导流结构341和342均为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将蒸汽入口划分为与对应区域汽相通道数量相一致的入口数量。
回液口3B设置于蒸发腔31的腔体底部两侧。
多个加热对流区域内的冷凝液经多个热源36加热后被多个隔板分流形成多条汽相通道3A;产生的蒸汽沿着多个汽相通道3A的轨迹分别从第一导流结构341的两侧进入第一汇流结构321,经第一汇流结构321的通道流入第一蒸汽主管331;和从第二导流结构342的两侧进入第二汇流结构322;经第二汇流结构322的通道流入第二蒸汽主管332;冷却后的冷凝液经底板两侧的回液口3B回流蒸发腔3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蒸发器30,多个汇流结构与蒸发腔体一体化设计,消除了腔体31外部的蒸汽支路,简化安装,提升寿命和密封性能。多个隔板设置为分段横向、竖向或斜向布置的组合,形成多条汽相通路。多个导流结构将蒸汽入口划分为与对应区域汽相通道数量相一致的入口数量,使蒸汽沿着多条汽相通路从导流结构的多个蒸汽入口进入汇流结构。蒸汽入口的数量、布置位置与设计的汽相通道一致,从而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体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如图2b所示,导流结构342为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为2个支流。2个蒸汽支流在汇流结构322的入口处汇集为一路流入蒸汽主管。汇流结构322的入口处可以设置倒角,倒角的角度平行于导流板上的凸起的尖角的角度,汇流结构322的入口处的倒角可以减小流动阻力。导流结构342上的凸起的尖角具有汇流作用。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剖视图。如图2c所示,接头351的通道截面为梯形,第一接口设置于接头底部开口向下,直径与蒸汽支管相配合;第二接口设置于接头的顶部,开口向上,直径与蒸汽主管相配合,第一接口直径大于第二接口的直径,具有汇流和导流作用,可以以减小蒸汽流动阻力。
接头351与蒸汽支管和蒸汽主管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加工简单、安装便捷,不易泄漏。
实施例2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蒸发器40与实施例1提供的蒸发器30的蒸汽管路结构相似,蒸发器40的外部安装有多组上下排列的热源36,将蒸发腔31内部划分为多个热源辐射区域。蒸发器40包括蒸发腔31、汇流结构42、蒸汽主管33、导流结构44、隔板39和回液口3B。其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器的导流结构44、汇流结构42和接头45。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如图3b所示,导流结构44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导流板441、第二导流板442,第一导流板441、第二导流板442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为3个支流。3个蒸汽支流在汇流结构42的入口处汇集为一路流入蒸汽主管。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汇流结构42的入口处可以设置倒角,以减少流动阻力。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接头剖视图。如图3c所示,接头45的通道截面为矩形,第一接口设置于接头的左端底部,开口向下,直径与蒸汽支管相配合;第二接口设置于接头的右端顶部,开口向上,直径与蒸汽主管相配合。
接头45与蒸汽支管和蒸汽主管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加工简单、安装便捷,不易泄漏。
实施例3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蒸发器50与实施例1提供的蒸汽管路结构相似,蒸发器的外部安装有多组上下排列的热源36,将蒸发腔31内部划分为多个热源辐射区域。蒸发器50包括蒸发腔31、汇流结构52、蒸汽主管33、导流结构54、隔板39和回液口3B。其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器的导流结构54、汇流结构52和接头55。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如图4b所示,导流结构54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导流板441、第二导流板442和菱形导流块443,其中菱形导流块设置于两段横向设置的导流板441、442中间间隙的上方。在汇流结构52的入口处,经第一、第二导流板分流的3个支流的蒸汽,经过菱形导流块先调整为两路再汇聚为一路流入蒸汽主管。从而消除高热流密度下蒸汽腔内局部出现蒸汽流动死区。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汇流结构52的入口处可以设置倒角,以减少流动阻力。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接头剖视图。如图4c所示,接头55第一接口设置于接头的左端底部,开口向下,直径与蒸汽支管相配合;第二接口设置于接头的右端顶部,开口向上,直径与蒸汽主管相配合。接头55的通道截面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左低右高,符合气体流动力学。环岛和接口连接处设有倒角和导流结构,以减小流动阻力。
实施例4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蒸汽管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蒸发器60与实施例1提供的蒸汽管路结构相似,蒸发器的外部安装有多组上下排列的热源36,将蒸发腔31内部划分为多个热源辐射区域。蒸发器60包括蒸发腔31、汇流结构62、蒸汽主管33、导流结构64、隔板39和回液口3B。其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器的导流结构64、汇流结构62和接头65。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导流汇流示意图。如图5b所示,导流结构64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三导流板641、第四导流板642,第三导流板641、第四导流板642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为3个支流。3个蒸汽支流在汇流结构62的入口处汇集为一路流入蒸汽主管。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汇流结构62在腔体的入口处可以设置2个倒角,倒角的角度分别平行于斜向设置的第三导流板641、第四导流板642,以减小蒸汽流动阻力。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接头剖视图。如图5c所示,接头65第一接口设置于接头的左端底部,开口向下,直径与蒸汽支管38相配合;第二接口设置于接头的右端顶部,开口向上,直径与蒸汽主管33相配合。接头65的通道截面为圆形,圆形环岛和接口连接处设有倒角和导流结构,以减小流动阻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蒸汽支管与蒸发腔一体化设计,减小流动阻力50%以上,简化管路系统,提升散热性能。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在蒸发器的外表面排列的多个功率模组(可以记为热源)。其中蒸发器包括:蒸发腔,腔体顶部开口;汇流结构,设置于腔体顶部开口处,与蒸发腔为一体;蒸汽主管,通过汇流结构连通蒸发腔;隔板,设置于蒸发腔内的冷凝液浸没区域;导流结构,设置于汇流结构的入口处,导流结构用于将蒸汽在入口处分流;回液口,设置于蒸发腔的腔体底部。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蒸汽主管连接,冷凝液经热源加热沸腾后的产生的蒸汽被隔板分流,沿着至少两条汽相通路从导流结构的两侧进入汇流结构;经汇流结构流入蒸汽主管;经蒸汽主管进入冷凝器,冷却后的冷凝液经回液口回流蒸发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功能为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上下排列的多组热源安装于蒸发器的外面板上,浸没在冷却工质中,冷却工质包括扩冷凝液,冷却工质吸收热量沸腾产生汽态工质,由于隔板的存在,蒸汽汽泡按照设计的汽相通道上升,通过与汽相通道相匹配的蒸汽入口进入一体化的蒸汽支管,汇聚到集气腔,再通过蒸汽主管进入冷凝器冷却。可以增加一个或多个风扇为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发器,外部设置热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腔,腔体顶部开口;
汇流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顶部开口处,与所述蒸发腔为一体;
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结构的入口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蒸汽在所述入口处分流;
蒸汽主管,通过所述汇流结构连通所述蒸发腔;
隔板,设置于所述蒸发腔内的冷却工质浸没区域;
回液口,设置于所述蒸发腔的腔体底部;
冷却工质经所述热源加热沸腾后的产生的蒸汽被所述隔板分流,从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侧进入所述汇流结构;经所述汇流结构流入所述蒸汽主管;冷却后的冷却工质经所述回液口回流所述蒸发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包括蒸汽支管和接头;
其中,所述蒸汽支管设置于所述腔体顶部开口处,与所述蒸发腔为一体;
所述接头连接所述蒸汽支管和所述蒸汽主管;
所述蒸汽支管、接头、蒸汽主管的接口平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通道截面为梯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所述腔体顶部多个开口处,所述多个汇流结构与所述蒸发腔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板和菱形导流块。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具有尖角凸起的导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为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分段横向设置、竖向设置或斜向设置。
10.一种逆变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在所述蒸发器的外表面排列的多个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
蒸发腔,腔体顶部开口;
汇流结构,设置于所述腔体顶部开口处,与所述蒸发腔为一体;
蒸汽主管,通过所述汇流结构连通所述蒸发腔;
隔板,设置于所述蒸发腔内的冷却工质浸没区域;
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结构的入口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蒸汽在所述入口处分流;
回液口,设置于所述蒸发腔的腔体底部;
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蒸汽主管连接,冷却工质经所述热源加热沸腾后的产生的蒸汽被所述隔板分流,从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侧进入所述汇流结构;经所述汇流结构流入所述蒸汽主管;经所述蒸汽主管进入所述冷凝器,冷却后的冷却工质经所述回液口回流所述蒸发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1513.5U CN219674886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1513.5U CN219674886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74886U true CN219674886U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2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81513.5U Active CN219674886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74886U (zh) |
-
2022
- 2022-12-31 CN CN202223581513.5U patent/CN2196748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78691B (zh) | 用于高功率密度机柜的泵驱两相环路散热系统 | |
CN106591887B (zh) | 一种基于有机闪蒸循环的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装置 | |
CN212116000U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风冷和水冷复合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KR20010029460A (ko) | 가열 및 냉각 전력을 전달하기 위한 조립체 | |
CN109579585B (zh) | 一种多蒸发器回路热管 | |
CN111412762A (zh) | 一种新型复合流式闭式冷却塔 | |
CN219674886U (zh) | 一种蒸发器和逆变器 | |
CN207702700U (zh) | 一种散热装置 | |
CN106362431A (zh) | 一种蒸馏塔内置冷凝装置 | |
CN115334847B (zh) | 一种液冷数据中心二次侧管路系统 | |
CN204787173U (zh) | 一种换热器、空调系统及集流管 | |
WO2021072965A1 (zh) | 一种长距离分离式热管换热系统 | |
CN209983006U (zh) | 一种基于相变换热的常压自循环空气散热装置 | |
CN109489443B (zh) | 一种水冷冷凝器 | |
CN220897040U (zh) | 分液组件及液冷机箱 | |
CN213179522U (zh) | 一种新型复合流式闭式冷却塔 | |
CN104930687A (zh) | 一种换热器、空调系统及集流管 | |
CN218920815U (zh) | 散热器及变频空调系统 | |
CN115790210B (zh) | 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一体式气水分离换热器及方法 | |
CN211963137U (zh) |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冷凝装置 | |
CN219301362U (zh) | 过热高温真空超导热导换热器 | |
CN216925198U (zh) | 一种分区换热器 | |
CN220776354U (zh) | 功率设备 | |
CN114577042B (zh) | 一种微小多通道沸腾换热式均温冷却板 | |
CN220274129U (zh) | 一种换热结构、装置以及机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