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4965U -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4965U
CN219654965U CN202320643165.5U CN202320643165U CN219654965U CN 219654965 U CN219654965 U CN 219654965U CN 202320643165 U CN202320643165 U CN 202320643165U CN 219654965 U CN219654965 U CN 219654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dapter
fan assembly
hou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31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翔
周礼兵
李湘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31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4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4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4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组件及洗地机,属于洗地机技术领域。风机组件包括:外壳,设有内腔以及连通内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固定于内腔;转接头,转接头包括导风管和沿周向包覆导风管的转接壳,导风管和转接壳之间形成有密闭的间隙,导风管固定于外壳,且与进风口连通。根据本申请的风机组件,风机置于外壳内,且外壳的进风口连接具有双层结构的转接头;风机组件运行时,气流从转接头的内层通过,外侧为密封状态,形成缓冲区,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外壳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Description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洗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背景技术
洗地机作为清洁家电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自清洁,自动补水,自动集尘的产品,因其进一步解放人的双手,因此特别受到用户的青睐。随着洗地机产品的发展,基站能够利用气流对滚刷进行快速风干。然而,伴随着基站内风机的运行,不可避免的产生噪声,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风机组件及洗地机,风机组件的外壳和具有双层结构的转接头可以降低噪音。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包括:外壳,设有内腔以及连通内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固定于内腔,风机用于从进风口抽取气流,并从出风口输出气流;转接头,转接头包括导风管和沿周向包覆导风管的转接壳,导风管和转接壳之间形成有密闭的间隙,导风管固定于外壳,且与进风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风机组件,风机置于外壳内,且外壳的进风口连接具有双层结构的转接头;风机组件运行时,气流从转接头的内层通过,外侧为密封状态,形成缓冲区,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外壳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风管的第一端的第一管口形状与导风管的第二端的第二管口形状不同,导风管设有从第一管口形状变化至第二管口形成的过渡段,间隙围绕过渡段布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风管的第一端的管口朝第一方向布置,导风管的第二端的管口朝第二方向布置,过渡段从靠近导风管的第一端的一端至靠近导风管的第二端的一端沿第三方向布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转接壳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的配合部,过渡段与配合部对应的管体区域为镂空区域,镂空区域边沿的管体与配合部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三方向上,过渡段两端的内壁呈圆弧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风管的第二端与进风口连通,进风口和第二管口形状为圆形,第一管口形状为方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风管的第一端与转接壳的内壁贴合,导风管的第二端与进风口连通,转接壳的第二端与外壳连接,导风管的第二端与转接壳的第二端之间设有间隙,外壳封闭间隙。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转接头与外壳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密封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风机组件还包括:进风管,与转接头连接,且与导风管连通,进风管与转接头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外壳形成有环绕风机的出风风道,出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出风风道的截面积沿出风方向逐渐变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出风风道内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消音棉,第一消音棉封堵出风风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出风风道的内壁贴覆有第二消音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风机与外壳的贴合处设有硅胶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外壳的外侧设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减震垫,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壳。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洗地机,洗地机包括基站,基站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风机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洗地机,基站内的风机置于外壳内,且外壳的进风口连接具有双层结构的转接头;洗地机运行时,气流从转接头的内层通过,外侧为密封状态,形成缓冲区,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外壳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出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10,内腔11,进风口12,出风口13,上壳14、下壳15;
风机20;
转接头30,导风管31,转接壳32,间隙33,过渡段34,配合部35;
第一密封圈41,第二密封圈42;
进风管50;
出风风道60;
第一消音棉71,第二消音棉72;
泡棉80;
硅胶件90;
固定部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机组件包括外壳10、风机20和转接头30;外壳10设有内腔11以及连通内腔1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风机20固定于内腔11,风机20用于从进风口12抽取气流,并从出风口13输出气流;转接头30包括导风管31和沿周向包覆导风管31的转接壳32,导风管31和转接壳32之间形成有密闭的间隙33,导风管31固定于外壳10,且与进风口1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可以包括上壳14和下壳15。上壳14与下壳15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或者上壳14可翻转地连接于下壳15。进风口12可以设置于上壳14,出风口13设置于上壳14和下壳15。上壳14和下壳15之间通过限位结构进行锁定,限位结构在锁定后可以防止上壳14和下壳15分离。转接头30连接与上壳14,两者同样可以采用限位结构进行锁定。其中,限位结构可以为插销结构或者为卡扣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0可以为有刷风机。风机20的入风口可以正对进风口12,气流可以沿直线方向从转接头30进入进风口12,再进入风机20。风机20的排风口可以在水平面内环绕风机20设置,该水平面与出风口13相交,从而在水平面内沿各个方向输出气流,将气流从出风口13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壳32可以呈筒状,且沿轴向套设在导风管31上。转接壳32的两端可以与导风管31的两端贴合,转接壳32的中部可以与导风管31的中部具有间隔,从而形成密闭的间隙33。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33沿周向形成于导风管31和转接头30之间,从而可以对沿各方向传递的噪音进行缓冲。间隙33沿轴向的两侧可以均为转接壳32和导风管31贴合形成的密封结构;或者一侧为外壳形成的密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33位于转接头30靠近外壳10的一侧。气流从转接头30进入外壳10时,容易导致导风管31内靠近外壳10的一侧产生振动。而由于导风管31内靠近外壳10的一侧与转接壳32之间存在间隙33,使得振动不容易传递至转接壳32,转接壳32也可以对导风管31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离,从而有效降低了噪音。
根据本申请的风机组件,风机20置于外壳10内,且外壳10的进风口12连接具有双层结构的转接头30;风机20组件运行时,气流从转接头30的内层通过,外侧为密封状态,形成缓冲区,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外壳10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管31的第一端的第一管口形状与导风管31的第二端的第二管口形状不同,导风管31设有从第一管口形状变化至第二管口形成的过渡段34,间隙33围绕过渡段34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管31的第二端可以与进风口12连通。为使连接紧密,导风管31的第二端的第二管口形状需要保持与进风口12的形状相同。导风管31的第一端可以用于连接其他风管,其他风管的形状可能与进风口12的形状不同,从而导致导风管31具有一定管口形状变化的过渡段34。
作为一种示例,进风口12的形状和导风管31的第二管口形状可以为圆形,导风管31的第一管口形状可以为方形。进风口12设计为圆形,可以在有限的外壳表面上提高风机20的进风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过渡段34的管道轮廓沿轴向变化,因此气流在过渡段34流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通过将间隙33围绕过渡段34布置,可以有效降低传导至外部的噪音,进而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管31的第一端的管口朝第一方向布置,导风管31的第二端的管口朝第二方向布置,过渡段34从靠近导风管31的第一端的一端至靠近导风管31的第二端的一端沿第三方向布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方向可以为向上,导风管31的第一端为导风管31的上端,即导风管31的上端管口朝上布置,该导风管31的上端可以用于进风。第二方向可以为向下,导风管31的第二端为导风管31的下端,即导风管31的下端管口朝下布置,该导风管31的下端可以用于出风。导风管31的下端管口位于导风管31的上端管口的右下方;相应的,过渡段34沿从上向下向右倾斜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过渡段34的布置方向与导风管31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不平行,因此,气流在导风管31内流动时需要进行至少两次转向,风速降低,进而降低风机20的运行噪音。并且,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气流转向角度较小,对风速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风速过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壳32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的配合部35,过渡段34与配合部35对应的管体区域为镂空区域,镂空区域边沿的管体与配合部35贴合。
由于过渡段34存在形状变化,因此管壁形状较为复杂不便于相应的模具设计,通过将转接壳32的部分壳体作为过渡段34的管壁,可以降低模具设计难度,便于导风管31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区域边沿的管体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与转接壳32连接,或者采用UV(UVglue,无影)胶进行粘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方向上,过渡段34两端的内壁呈圆弧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气流在导风管31流动时的转向位置位于过渡段34两端,因此将过渡段34两端的内壁呈圆弧状,可以减小气流转向时产生的噪音,进而减小导风管31内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管31的第一端与转接壳32的第一端贴合,导风管31的第二端与外壳10连接,转接壳32的第二端与外壳10连接,导风管31的第二端与转接壳32的第二端之间设有间隙33,外壳10封闭间隙33。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端为上端,第二端为下端。导风管31的上端可以与转接壳32的上端贴合。导风管31的上端面可以位于转接壳32内,即转接壳32的上端面高于导风管31的上端面。当然,导风管31的上端面还可以与转接壳32的上端面共面,且,两端面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管31的第二端与进风口12连接,外壳10覆盖导风管31的下端与转接壳32的下端之间的间隙33,配合导风管31的上端与转接壳32的上端贴合,使间隙33形成密闭空间。间隙33环绕导风管31与进风口12的连接处,从而有效地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2可以高于外壳10所在平面,导风管31与进风口12的连接处所在平面高于转接壳32与外壳的连接处所在平面,从而使间隙33至少部分环绕进风口12以下的内腔11。间隙33可以同时对凸起形成进风口12的外壳部分形成缓冲,进而提高降噪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30与外壳10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密封圈4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圈41可以防止气流泄露,同时使转接头30与外壳10之间形成软连接,可以起到减振效果。其中,第一密封圈41可以为硅胶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30中导风管31的下端和转接壳32的下端同时连接于外壳10,第一密封圈41套设于转接壳32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30的下端贴合于导风管31,导风管31的下端连接于外壳10,第一密封圈41套设于导风管31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还可以包括进风管50,进风管50与转接头30连接,且与导风管31连通,进风管50与转接头30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密封圈42。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管50用于接入气流,进风管50与转接头30之间同样采用第二密封圈42进行软连接,可以同时起到防止气流泄露和减振的效果。其中,第二密封圈42也可以为硅胶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管31的上端面可以位于转接壳32内,即转接壳32的上端面高于导风管31的上端面。进风管50与转接壳32的上端连接,第二密封圈42套设于转接壳32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30的上端可以贴合于导风管31,进风管50与导风管31的上端连接,第二密封圈42套设于导风管31上。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形成有环绕风机20的出风风道60,出风风道60与出风口13连通,出风风道60的截面积沿出风方向逐渐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机20的排气口沿周向设置于风机20的侧面,各排气口与出风风道60连通。出风方向是指沿出风通道60的轨迹从起始端延伸至末端的方向,出风通道60的末端连通出风口13。风机20的排出的风经过渐变宽的风道后容易融合,可以减少风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风道60内靠近出风口13的一侧设有第一消音棉71,第一消音棉71封堵出风风道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消音棉71位于出风通道60的末端,且填充满出风通道60的横截面。出风通道60内的气流穿过第一消音棉71后,再从出风口13吹出。第一消音棉71可以通风,也可以对风机20输出的气流进行消音,从而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3外侧还可以设置泡棉80,气流依次经第一消音棉71和泡棉80传输至外部,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风道60的内壁贴覆设有第二消音棉72。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风道60的内壁可以包括侧壁、底面和顶面。风机20的排风口正对外壳10,因此气流从排风口输出时会直接吹到外壳10上,产生噪音。第二消音棉72设于侧壁和底面后,可以减少风直接吹到外壳10上产生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在风机20吹出时,以及沿出风风道60向出风口13流动过程中,贴覆于出风风道60的内壁第二消音棉72可以对其起到缓冲作用;其次,气流在即将吹出出风口13之前,封堵于出风口13内的第一消音棉71再次起到缓冲作用。最终从风机20吹出的气流在从出风口13吹出之前,经过第一消音棉71和第二消音棉72的多次缓冲,产生的噪音大大降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0与外壳10的贴合处设有硅胶件90。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0与外壳10的贴合处是指风机20固定于外壳10后两者具有接触的部分。硅胶件90置于风机20与外壳10之间可以减少风机20与外壳10之间的共振,从而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为风机20提供支撑,风机20的底部与外壳10的内腔11的底面接触,或者风机20的中部台阶面与内腔11的台阶面接触;为降低噪音,风机20的底部与内腔11的底面之间,以及量台阶面之间可以设有硅胶件90。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0的入风口可以朝上设置,外壳10上的进风口12置于入风口上方,且入风口与进风口12贴合,为降低噪音,入风口与进风口12之间可以设有硅胶件90。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0的侧面可以与外壳10接触,以缩小外壳10的体积;同时为降低噪音,风机20的侧面与外壳10之间可以设有硅胶件9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的外侧设有固定部100,固定部100设有减震垫,固定部100用于固定外壳10。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组件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固定,例如风机组件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主机。为减少风机组件与主机之间的共振,可以在固定部100上设置减震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00可以包括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于固定外壳10。减震垫可以包覆该连接片,使得外壳10通过螺栓连接与主机后,减震垫将连接片与主机分隔,从而减少共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洗地机,洗地机包括基站,基站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洗地机,基站内的风机20置于外壳10内,且外壳10的进风口12连接具有双层结构的转接头30;洗地机运行时,气流从转接头30的内层通过,外侧为密封状态,形成缓冲区,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外壳10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当然,洗地机也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固定于所述内腔,所述风机用于从所述进风口抽取气流,并从所述出风口输出所述气流;
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包括导风管和沿周向包覆所述导风管的转接壳,所述导风管和所述转接壳之间形成有密闭的间隙,所述导风管固定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的第一管口形状与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的第二管口形状不同,所述导风管设有从所述第一管口形状变化至所述第二管口形成的过渡段,所述间隙围绕所述过渡段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的管口朝第一方向布置,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的管口朝第二方向布置,所述过渡段从靠近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的一端沿第三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壳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的配合部,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配合部对应的管体区域为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边沿的管体与所述配合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过渡段两端的内壁呈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管口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管口形状为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接壳的内壁贴合,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转接壳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转接壳的第二端之间设有所述间隙,所述外壳封闭所述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
进风管,与所述转接头连接,且与所述导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转接头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形成有环绕所述风机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截面积沿出风方向逐渐变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消音棉,所述第一消音棉封堵所述出风风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贴覆有第二消音棉。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外壳的贴合处设有硅胶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减震垫,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外壳。
15.一种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地机包括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
CN202320643165.5U 2023-03-15 2023-03-15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Active CN219654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165.5U CN219654965U (zh) 2023-03-15 2023-03-15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165.5U CN219654965U (zh) 2023-03-15 2023-03-15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4965U true CN219654965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3165.5U Active CN219654965U (zh) 2023-03-15 2023-03-15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4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9779B (zh) 用于吸尘器中的真空马达的消声器系统
WO2016054947A1 (zh) 吸尘器
CN102025215A (zh) 吸尘器的电机罩
CN115306766B (zh) 一种风道模组结构及呼吸机
CN219654965U (zh)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CN109247877A (zh) 吸尘器及其电机模组
CN116181693A (zh) 风机组件及洗地机
CN209026909U (zh) 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吸油烟机
CN211933902U (zh) 一种配有消音装置的扫地机器人
CN206576824U (zh) 吸附式表面清洁机器人
CN206397686U (zh) 消声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5725924B (zh) 吸尘器和风道组件
CN208311640U (zh) 一种用于通气管道的阀门、油烟机专用阀及吸油烟机
CN210749009U (zh) 具备降噪功能的集风罩、电机及吸尘器
CN208404400U (zh) 吸尘器动力头组件及吸尘器
CN208237953U (zh) 吸油烟机
WO2022183741A1 (zh) 降噪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07989256U (zh) 一种新型吸气消音器
CN106015111B (zh) 一种静音风机
CN205533338U (zh) 一种圆形消音式离心管道风机
CN215502879U (zh) 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清洗机
CN219720596U (zh) 气体降噪装置、清洁设备和基站
CN219719992U (zh) 一种降噪吹风机
JP3009350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CN104771114A (zh) 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