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1161U -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1161U
CN219651161U CN202320525856.5U CN202320525856U CN219651161U CN 219651161 U CN219651161 U CN 219651161U CN 202320525856 U CN202320525856 U CN 202320525856U CN 219651161 U CN219651161 U CN 21965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handle
base
handle
mounting seat
hand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58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宁进
朱健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Kostal Shanghai Mecha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Kostal Shanghai Mecha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Kostal Shanghai Mecha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stal Huayang Automotiv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58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操作手柄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操作手柄组件,还包括能够使驱动端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操作手柄组件的底座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驱动端抵接在所述底座上以在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操作手柄组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内具有自锁机构,以使驱动端受力无法内部形成内部移动。外力操作在操作手柄上,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操作手柄受力比较大,会因为自锁机构的存在,不会导致底座相对安装座产生位置变换,进而保证了操作手柄组件的可操作性。综上所述,该操作手柄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操作手柄位置变换实现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操作手柄装置的车辆。

Description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操作手柄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操作手柄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内饰造型的不断升级,内饰设计越来越扁平化,简单化,针对车内操作类凸出物的处理越来越困难。受结构,造型,材料等限制,有些车企干脆把这些操作方式砍掉,集成到屏幕里去了。但是由于屏幕操作的局限性,驾驶员往往要翻几层菜单才能找到对应的功能,并且由于屏幕操作没有手感,一次操作成功率不高,因此使用颇为不便。另外由于屏幕存在死机等突发状况,针对功能安全类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失效可能。
经过实用新型人长期研究发现,对于车辆内的操作手柄装置来说,因为手柄操作力在一些状态下会比较大,变换操作手柄位置的驱动机构,无法保证手柄的操作稳定。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操作手柄位置变换实现不方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手柄装置,该操作手柄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操作手柄位置变换实现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操作手柄装置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手柄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操作手柄组件,还包括能够使驱动端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操作手柄组件的底座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驱动端抵接在所述底座上以在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操作手柄组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内具有自锁机构,以使驱动端受力无法内部形成内部移动。
在该操作手柄装置中,当使用,通过安装座将其安装在车体上,当需要操作手柄组件的操作手柄需要变换到可操作位置时,此时驱动机构启动,以驱动操作手柄组件相对底座转动至目标位置,实现整体翻转至操作位置,然后驱动机构停止驱动,通过转动变化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空间使用,降低空间占用,同时并不会影响操作手柄的操作。此时外力操作在操作手柄上,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操作手柄受力比较大,会因为自锁机构的存在,不会导致底座相对安装座产生位置变换,进而保证了操作手柄组件的可操作性。综上所述,该操作手柄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操作手柄位置变换实现不方便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驱动端具有可转动的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的滑柱。
优选地,所述自锁机构为丝杠螺母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用于减速的传动齿轮带;所述传动齿轮带一端的大径齿轮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传动机构的丝杠上,所述传动齿轮带另一端的小径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的主轴上。
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组件的手柄与所述底座之间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同轴转动。
优选地,包括销轴,所述底座和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销轴转动配合,所述销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手柄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至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手柄嵌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至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壳外侧且可控制操作,所述底座全部或局部嵌入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相对位置的传感器装置。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传感器和能够被所述传感器识别的反馈器,所述反馈器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反馈器与所述底座抵接,以在所述底座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时,推动所述反馈器移动。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操作手柄装置,所述操作手柄组件为电子档位器。由于上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操作手柄装置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位于可操作状态下的操作手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位于隐藏状态下的操作手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操作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底座1、手柄2、电机3、丝杠螺母传动机构4、传动齿轮带5、销轴6、滑槽7、滑柱8、传感器9、反馈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操作手柄装置,以有效地解决操作手柄位置变换实现不方便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位于可操作状态下的操作手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位于隐藏状态下的操作手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操作手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手柄装置,如刹车操作手柄装置、档位操作手柄装置等,此处的操作手柄装置包括安装座、操作手柄组件和驱动机构。
其中操作手柄组件主要核心部件为手柄2,手柄2的操作部面积比较大,一般适用整只手进行操作,如单只手握住操作以进行操作。此处的手柄2组件一般包括底座1和手柄2,其中手柄2可活动安装于底座1上,以使得可以手柄2相对底座1活动,形成控制操作。如滑动连接于底座1,或手柄2转动连接于底座1。具体的可以活动安装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应设置。
其中驱动机构能够使自身的驱动端进行活动,而驱动端的活动能够实现操作手柄2活动。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线性活动、转动等。
其中操作手柄组件的底座1转动安装于安装座,而其中的驱动机构安装于安装座,且驱动端抵接在底座1上以在移动时能够推动操作手柄组件转动。在实际使用时,安装座用于固定安装车身上,以使得整个手柄2位置稳定。
操作手柄组件的底座1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以使得底座1相对安装座转动时,不形成对应的控制操作,而只在手柄2相对底座1活动时,才可能产生对应的控制操作。操作手柄组件的底座1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以使得操作手柄组件可以变换至不同的位置,如在隐藏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变换,而或者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变换;而这种变换,并不会直接导致手柄2相对底座1活动,进而不会必然的产生控制操作。
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抵接在底座1上,以使得驱动端的移动能够使底座1转动,进而使得整个操作手柄组件转动,以满足操作手柄组件变换位置的要求。其中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可以是转动,此时抵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通过传动机构传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可以是平移,此时抵接可以是单一的接触,以能够传递抵接力为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其中的驱动机构内具有自锁机构,以使驱动端受力无法内部形成内部移动,而驱动机构内部形成驱动,可以通过自锁机构传递至驱动端,进而传递至底座1;而驱动端的受力,因为自锁机构存在,无法向后传递,进而使得驱动端不会因为受力而后退,进而使得驱动机构即使没有外力输入时,底座1会因为自锁机构,被驱动端限位在当前位置。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手柄2受到较大的操作力,且该操作力传递至底座1,进而传递至驱动端,因为自锁机构的存在,并不会向后传递,保证了底座1的支撑效果,以充分满足了操作需要。
在该操作手柄装置中,当使用,通过安装座将其安装在车体上,当需要操作手柄组件的手柄2需要变换到可操作位置时,此时驱动机构启动,以驱动操作手柄组件相对底座1转动至目标位置,实现整体翻转至操作位置,然后驱动机构停止驱动,通过转动变化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空间使用,降低空间占用,同时并不会影响手柄2的操作。此时外力操作在手柄2上,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手柄2受力比较大,会因为自锁机构的存在,不会导致底座1相对安装座产生位置变换,进而保证了操作手柄组件的可操作性。综上所述,该操作手柄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手柄2位置变换实现不方便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底座1单向抵接,以实现单向驱动推动,而在另一方向上,可以利用弹性装置进行驱动。如驱动端抵接在底座1一侧,以使得驱动端朝一方向活动时,能够对应的推动底座1朝该方向转动,而同时弹性装置受力发生弹性变形,而当驱动端朝该方向的反向活动时,弹性装置的弹性力驱动底座1向该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此时自锁机构仅能够对该方向进行自锁,而该方向的反向,则无法进行限位。
基于此,此处优选底座1上设置有滑槽7,而其中的驱动端具有滑动安装于滑槽7的滑柱8,以通过滑槽7两端的槽壁,在两个方向进行推动,以使得驱动端向两个相反方向移动时,对应的会驱动底座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转动,而该两个方向均被上述自锁机构限位,以使得底座1的位置变换,只能够通过自锁机构传力至底座1处。为了方便滑动,此处优选滑柱8可转动地位于驱动端,以可以在滑槽7内滚动。为了方便安装,可以设置有U型拨叉结构,以卡在滑柱8上,此时U型拨叉结构的两侧内壁即为滑槽7两侧槽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自锁机构可以为丝杠螺母传动机构4,其中丝杠螺母传动机构4的丝杠和螺母之间的螺纹配合,是通过自锁螺纹实现配合的,以使得丝杠转动,可以带动螺母平移;而螺母轴向受力,不会导致螺母和螺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当然该自锁机构也可以是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可以驱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转动,而涡轮受到扭矩,不会带动蜗轮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和用于减速的传动齿轮带5,以很好的控制底座1的转动速度,避免底座1转动过快,同时可以更为精准的控制底座1停留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传动齿轮带5一端的大径齿轮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传动机构4的丝杠上,而传动齿轮带5另一端的小径齿轮固定于电机3的主轴上,采用传动齿轮带5,可以精准控制的同时,同时可以降低震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手柄2与底座1之间可以是滑动连接,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2与底座1之间是转动连接。为了更好的控制整体结构,此处优选操作手柄组件的手柄2与底座1之间以及底座1与安装座之间同轴转动,具体的,可以设置一根销轴6,而销轴6穿过其中的手柄2、底座1以及安装座,且至少其中两个与销轴6转动配合,当然也可以是三者均与销轴6转动配合。可以进一步的使手柄2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如扭簧,以阻止手柄2相对底座1沿操作方向转动。具体的,可以使底座1和所述手柄2分别与销轴6转动配合,销轴6安装于安装座,销轴6与安装座之间可以是转动配合,也可以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手柄2为板型结构,以可以填充在槽腔中,而对应的底座1上具有与手柄2大小、形状相等的结构部,以可以填充在上述槽腔中。具体来说,可以使安装座上设置有外壳,外壳具有与手柄2相配合的凹槽。其中驱动机构驱动底座1至第一工作位时,手柄2嵌入在凹槽内,此时操作手柄装置处于隐藏位置,此时手柄2填充凹槽,可以进行遮挡。而其中的驱动机构驱动底座1至第二工作位时,手柄2位于外壳外侧且可控制操作,底座1全部或局部嵌入在所述凹槽内,即此时操作手柄装置处于可操控状态,此时底座1填充凹槽,可以进行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还包括用于检测底座1与安装座相对位置的传感器9,以可以精准的控制底座1位置,避免底座1出现位置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其中的传感器9包括安装于安装座上的传感器9和能够被传感器9识别的反馈器10。其中传感器9如红外传感器、触碰开关等。其中反馈器10滑动安装于安装座,以可以在安装座上滑动,以能够相对传感器9移动,进而使得传感器9和反馈器10形成感应信号。其中反馈器10与底座1抵接,以在底座1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时,推动反馈器10移动,具体,也可以是反馈器10上设置有滑件,而底座1上设置有与滑件滑动配合的槽体,以底座1转动时,滑件在槽体内滑动的同时,推动滑件相对安装座平移滑动,进而反应底座1相对安装座的位置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操作手柄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操作手柄装置,所述操作手柄组件为电子档位器。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操作手柄装置,所以该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操作手柄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操作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使驱动端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操作手柄组件的底座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驱动端抵接在所述底座上以在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操作手柄组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内具有自锁机构,以使所述驱动端受力无法内部形成内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驱动端具有可转动的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的滑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为丝杠螺母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用于减速的传动齿轮带;所述传动齿轮带一端的大径齿轮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传动机构的丝杠上,所述传动齿轮带另一端的小径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的主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组件的手柄与所述底座之间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同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轴,所述底座和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销轴转动配合,所述销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手柄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至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手柄嵌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至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壳外侧且可控制操作,所述底座全部或局部嵌入在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相对位置的传感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传感器和能够被所述传感器识别的反馈器,所述反馈器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反馈器与所述底座抵接,以在所述底座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时,推动所述反馈器移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手柄装置,所述操作手柄组件为电子档位器。
CN202320525856.5U 2023-03-15 2023-03-15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965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5856.5U CN219651161U (zh) 2023-03-15 2023-03-15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5856.5U CN219651161U (zh) 2023-03-15 2023-03-15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1161U true CN219651161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5856.5U Active CN219651161U (zh) 2023-03-15 2023-03-15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4902B2 (en) Unique motor type motor driven column apparatus
CN108068875B (zh) 具有手动撤消的可回缩转向柱组件的电致动器机构
AU727643B2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clamping device for a system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one member relative to another member
US20140090933A1 (en) Disc brake
WO2010069785A1 (en) Adjusting device having a spindle drive
JP4583368B2 (ja)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をロックする装置
JP4515264B2 (ja) クラッチのための作動装置
US20120137800A1 (en) Parking release actuator
US20090158868A1 (en) Crank-Type Linear Actuator
CN110775150A (zh) 用于车辆的方向盘的致动器单元
US10569835B2 (en) Internal transmission
CN219651161U (zh)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JP6820440B2 (ja) 安全機構体付き直線アクチュエータ
US5188392A (en) Steering system
JP2008280727A (ja) 車両におけるドアチェック機構
CN116101235A (zh) 操作手柄装置及车辆
JP2002255046A (ja) 車両の操舵制御装置
CN112212004B (zh) 车辆驻车装置
CN109923025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
JPH04271958A (ja) テレスコピツ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A2348315C (en) Linear actuator
US9328786B2 (en) Parking brake device
JP6311541B2 (ja) 駆動切換装置
JP4005033B2 (ja)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スライド装置
CN113124143B (zh) 一种换挡无死点的电子旋钮换挡机构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