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0896U -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0896U
CN219640896U CN202321042842.4U CN202321042842U CN219640896U CN 219640896 U CN219640896 U CN 219640896U CN 202321042842 U CN202321042842 U CN 202321042842U CN 219640896 U CN219640896 U CN 219640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laser sensor
turntable
driving
sign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28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文
苏焕宇
陈勇
欧阳六平
曾壮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28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0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0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0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用于检测工件上的通孔,包括基座、驱动机构、转动机构及检测机构;转动机构包括驱动连接于驱动机构的转盘及设置于转盘上的固定治具,固定治具上开设有工件固定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固定件、设在固定件上的第一激光传感器及与第一激光传感器间隔设置的第二激光传感器;转盘受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带动固定治具转动时,工件转动;通孔、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及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工件转动并固定工件。实现了以工件上的通孔为参照的自动快速在角度和位置上完成定位,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便于后续的加工、组装作业,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制造业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加工设备或组装生产设备,通过机械化的设备高效地执行检测工序、加工工序、组装工序及包装工序等,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加工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良率。
但是,部分工序仍然无法通过加工设备或组装生产设备自动完成,依赖于人工干预。例如:孔洞的后续加工或组装等工序中,孔洞的后续加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扩孔、封堵、疏通及螺丝等零部件的对位安装,但孔洞本身的尺寸偏小,难以通过组装生产设备直接检测出该孔的位置,而在孔无法检测定位的情况下,对孔洞的后续加工也就无法通过组装生产设备自动完成。组装工序中,需要零部件角度及位置保持一致性,所以需要人工对孔洞进行定位,进而实现对零部件的定位,再由组装设备获取定位后的零部件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如此,导致设备的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能够对孔洞进行检测定位。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上的通孔,其包括基座、驱动机构、转动机构及检测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转盘、及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固定治具,所述固定治具上开设有工件固定位;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激光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间隔设置的第二激光传感器;
所述转盘受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带动所述固定治具转动时,所述工件转动;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及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驱动所述工件转动以固定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对应所述工件固定位,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位于所述工件固定位外,所述工件固定位内固定有所述工件时,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插入所述工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安装管穿设所述转盘,所述安装管与所述转盘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盘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穿出所述安装管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管上的延长臂,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延长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分别位于所述工件固定位的两侧,所述工件固定位内固定有所述工件时,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分别位于所述工件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转动座,所述转盘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所述转动座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轮、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从动轮、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出轮及所述从动轮上的传动带;或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齿轮传动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传动组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或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开设有所述工件固定位的治具座、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弹性件、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若干夹块;
所述弹性件提供驱使各所述夹块于所述治具座上滑动靠拢的作用力,各所述夹块上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工件接触的插入导引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转动检测组件,所述转动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光电挡板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挡板受所述转盘的带动于所述基座上转动并插入或靠近所述光电传感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触发。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组装生产设备,其包括机架、及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所述组装生产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工件固定位内的所述工件进行取放的取放料机械手。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角度检测装置中,转动机构用于带动工件转动,检测机构用于在工件转动的过程中进行检测,当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之间可以穿过工件上的通孔进行信号传递时,则意味着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及工件上的通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时,通孔即处于所需的加工角度上,控制转盘停止转动,即可将工件固定在所需角度;如此,每一个经过角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工件均能够将通孔转动至预定朝向,从而使得后学的取料装置或送料装置等,均能够将工件以固定的角度移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
因此,实现了以工件上的通孔为参照的自动快速在角度和位置上完成定位,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便于后续的加工、组装作业,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角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角度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角度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角度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角度检测装置在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生产设备,该设备可以是各种领域中速用到的加工设备、生产设备、组装设备及流水线设备等。组装生产设备包括机架、取放料机械手及角度检测装置10,机架用于安装并支撑机架、取放料机械手及角度检测装置10,当然,还可以用于安装其他各种需要的装置、机构或零部件等;取放料机械手用于对工件固定位3211内的工件进行取放,角度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需要加工的工件的角度是否正确,也即检测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是否朝向预定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的后续加工工序可以是螺丝等紧固件的上紧,还可以是螺纹加工、扩孔、封堵及倒角加工等,通孔的位置的确定则可以保证后续加工工序能够精确对准该通孔,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良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加工的工件上开设有第一孔体,第一孔体的孔壁上开设有通孔。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工件上直接开设有通孔,而无需开设在另一孔的侧壁上。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的角度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工件20上的通孔40。
角度检测装置10包括基座1、驱动机构2、转动机构3及检测机构4。
可以理解地,基座1用于安装驱动机构2、转动机构3及检测机构4。驱动机构2用于输出扭矩至转动机构3上。转动机构3用于带动工件转动。检测机构4用于检测工件上的通孔。
转动机构3包括驱动连接于驱动机构2的转盘31、及设置于转盘31上的固定治具32,固定治具32上开设有工件固定位3211。
可以理解地,转盘31用于带动固定治具32转动。固定治具32用于固定需要加工的工件。工件固定位3211用于收容需要加工的工件。
检测机构4包括设置于基座1上的固定件41、设置于固定件41上的第一激光传感器42、以及与第一激光传感器42间隔设置的第二激光传感器43。转盘31受驱动机构2的驱动而带动固定治具32转动时,工件转动;通孔40、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及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驱动机构2停止驱动工件转动以固定工件。
可以理解地,固定件41用于固定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可以配置为对射光纤或对射光纤传感器。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二者中的任意一者可以配置为发射信号用,另一者则配置为接收信号用。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和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是指传感器上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用的位置,该信号端的位置并非一定与两个激光传感器的端部是对应关系,在位置上可以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激光传感器42与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间隔设置,是指二者之间存在有间隔,该间隔用于供通孔40能够移动至其中,在通孔40并未处于预定角度朝向的情况下,该间隔将被工件20的其余部分所遮挡,使得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之间的信号传输被阻挡,只有当通孔40转动至第一激光传感器42与第二激光传感器43之间的间隔内,且通孔、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及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第一激光传感器42与第二激光传感器43之间的激光信号才能够通过通孔40进行传递,此时即可判定工件20已经处于预定角度,通孔40处于预定朝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通孔40处于预定朝向时,后续的移送机构、送料机构或移动机构等均会将该位置调整争取的工件20取走并移送至后续的加工工序或组装工序中。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保证每次取走的工件都处于同一角度的情况下,后续的移送机构等即可基于该位置将工件20以需要的角度置于下一加工工序中,如此,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还提高了加工精度,保证了加工良率。
工件上的通孔泛指各种能够从一侧直线贯通至另一侧的结构,包括通孔、缝隙及间隔等结构,基于上述结构同样可以对工件进行精确的位置及角度上的定位。
如图2至图5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对应工件固定位3211,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位于工件固定位3211外,工件固定位3211内固定有工件时,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插入工件内。
可以理解地,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会对应插入工件内,但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不一定会与工件发生接触,此实施例可以针对检测并非两端均露置于工件20表面的通孔40,通孔40的其中一端位于工件20的内部,另一端则露置于工件20的外表面上,而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插入工件内,则可以确保工件20转动至预定位置后,第一激光传感器42与第二激光传感器43之间可以通过通孔40进行信号传输。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1包括安装管411,安装管411设置于基座1上,安装管411穿设转盘31,安装管411与转盘31之间转动连接,安装管411的中心轴线与转盘3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激光传感器42设置于安装管411内,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穿出安装管411的顶部。
可以理解地,安装管411用于安装并固定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相对位置。安装管411与基座1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而转盘31与安装管411之间一则可以配置为互不连接,即不存在带动关系,二则可以配置为通过轴承或其他转动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实现二者的相对转动,避免转盘31带动安装管411转动。
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穿出安装管411的顶部,使得工件20在安装在固定治具32上后,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能够对应插入工件20内,确保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之间的信号传输不会被工件20的其余部分遮挡。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4还包括设置于安装管411上的延长臂44,第二激光传感器43设置于延长臂44上。
可以理解地,延长臂44用于安装第二激光传感器43,从而固定第二激光传感器43和安装管411的相对位置,进而限定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相对位置。
延长臂4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配置为一端套设于安装管411上,另一端上开设固定孔以收容固定第二激光传感器43。
如图2至图5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分别位于工件固定位3211的两侧,工件固定位3211内固定有工件时,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分别位于工件的两侧。
可以理解地,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之间通过激光信号进行通信,只有在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之间没有阻碍的情况下,二者之间才可进行激光信号的传递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针对的工件上,通孔是完全贯穿工件两侧的,也即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与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之间的激光信号,能够从工件外部的一侧直接进入通孔的一端内,激光信号从通孔的另一端穿出时即穿出至工件外部的另一侧。
如图2及图4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转动座33,转盘31固定设置于转动座33上,转动座33与驱动机构2驱动连接。
可以理解地,转动座33与基座1之间可以通过转动轴承或其他转动连接机构进行转动连接,而转盘31与转动座33的相对位置及相对角度均已固定,如此,驱动机构2驱动转动座33转动的过程中,转动座33即带动转盘3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治具32转动,进而带动工件转动。
驱动机构2与转盘31之间的连接方式至少具有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第一,如图1至图4所示,驱动机构2包括设置于基座1上的驱动电机21、驱动连接于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轮22、设置于转盘31上的从动轮23、以及分别套设于输出轮22及从动轮23上的传动带24;
可以理解地,驱动电机21驱动输出轮22转动,输出轮22通过传动带24带动从动轮23转动,从动轮23带动转盘31转动,如此,即可实现驱动机构2与转盘31之间的动力传输,实现工件的转动。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且传动带24具有易更换易维修的优点。
实际应用过程中,随着工件的转动,当第一激光传感器42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的信号端之间通过通孔40完成激光信号传递时,即会控制驱动电机21停机,停机后的驱动电机21会带动输出轮22停止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24带动从动轮23停止转动,进而使得工件准确地停留在所需的角度上。
第二,驱动机构2包括设置于基座1上的驱动电机21、以及设置于基座1上的齿轮传动组,驱动电机21与齿轮传动组驱动连接,齿轮传动组与转盘31驱动连接;
可以理解地,驱动电机21通过齿轮传动组驱动转盘31转动,能够提高转动控制的灵敏度,并且,通过传动比的调节,可以提高转盘的转动精度,从而也就提高了通孔的定位精度。
第三,驱动机构2包括设置于基座1上的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转盘31。
可以理解地,驱动电机21可以配置为直接驱动转盘31,转盘31的可以通过轴体等直接与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21工作时,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会发生转动,输出轴即带动转盘转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治具32包括开设有工件固定位3211的治具座321、设置于治具上的弹性件322、以及滑动设置于治具上的若干夹块323;弹性件322提供驱使各夹块323于治具座321上滑动靠拢的作用力,各夹块323上均开设有用于与工件接触的插入导引曲面3231。
可以理解地,工件固定位3211可以是孔、槽或缺口,还可以配置为通过其它能够界定出具有一定收容功能的空间的结构或装置所构成。治具座321用于承载工件20。弹性件322用于提供弹力给夹块323,夹块323用于在弹性件322的作用下顶持固定工件。
需要说明的是,导引曲面3231用于与工件接触,在插入工件的过程中,导引曲面3231会优先与工件接触,在工件逐渐插置进入时,工件会通过顶持导引曲面3231而顶持夹块323,并克服弹性件322的弹力顶持夹块323移动,也即导引曲面3231与工件的接触位置会随着工件的移动而发生改变。如此,导引曲面3231的设置,免去了人工开合夹块323以避让出工件固定位3211的繁琐,并且,直接抽出工件即可将工件取下,操作便捷,再者,还无需气缸夹持装置或电机夹持装置的设置,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块32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夹块323相对设置,弹性件322的数量也可以配置为两个,两个弹性件322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夹块323。需要说的是,将工件对应插入工件固定位3211内后,每个夹块323均会受一个弹性件322驱动,两个夹块323分别从工件的相对的两侧对工件323进行夹持,完成工件的固定。
如图1至图4所示,在角度检测装置10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4还包括转动检测组件45,转动检测组件45包括设置于转盘31上的光电挡板451及设置于基座1上的光电传感器452,光电挡板451受转盘31的带动于基座1上转动并插入或靠近光电传感器452时,光电传感器452触发。
可以理解地,转动检测组件45用于检测转盘31的转动,当转盘31转动超过预定角或圈数时,即触发转动检测组件45。光电挡板451受转盘31的带动而转动,当光电挡板451阻挡了光电传感器452的光信号后,光电传感器452即触发。因此,通过光电挡板451与光电传感器452即可达到对转盘31的转动进行检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若转动检测组件45检测到转盘31转动至预定角度或转过预定圈数,而第一激光传感器42和第二激光传感器43之间始终没有建立激光信号的传递时,则会发生报警,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角度检测装置中,转动机构用于带动工件转动,检测机构用于在工件转动的过程中进行检测,当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和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之间可以穿过工件上的通孔进行信号传递时,则意味着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及工件上的通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时,通孔即处于所需的加工角度上,控制转盘停止转动,即可将工件固定在所需角度;如此,每一个经过角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工件均能够将通孔转动至预定朝向,从而使得后学的取料装置或送料装置等,均能够将工件以固定的角度移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
因此,实现了以工件上的通孔为参照的自动快速在角度和位置上完成定位,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便于后续的加工、组装作业,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生产效率。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需的。另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上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驱动机构、转动机构及检测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转盘、及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固定治具,所述固定治具上开设有工件固定位;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激光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间隔设置的第二激光传感器;
所述转盘受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带动所述固定治具转动时,所述工件转动;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及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驱动所述工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对应所述工件固定位,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位于所述工件固定位外,所述工件固定位内固定有所述工件时,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插入所述工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安装管穿设所述转盘,所述安装管与所述转盘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盘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穿出所述安装管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管上的延长臂,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延长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分别位于所述工件固定位的两侧,所述工件固定位内固定有所述工件时,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的信号端分别位于所述工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转动座,所述转盘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所述转动座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轮、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从动轮、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出轮及所述从动轮上的传动带;或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齿轮传动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传动组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或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开设有所述工件固定位的治具座、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弹性件、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若干夹块;
所述弹性件提供驱使各所述夹块于所述治具座上滑动靠拢的作用力,各所述夹块上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工件接触的插入导引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转动检测组件,所述转动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光电挡板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挡板受所述转盘的带动于所述基座上转动并插入或靠近所述光电传感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触发。
10.一种组装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所述组装生产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工件固定位内的所述工件进行取放的取放料机械手。
CN202321042842.4U 2023-05-04 2023-05-04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Active CN219640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2842.4U CN219640896U (zh) 2023-05-04 2023-05-04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2842.4U CN219640896U (zh) 2023-05-04 2023-05-04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0896U true CN219640896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2842.4U Active CN219640896U (zh) 2023-05-04 2023-05-04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0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2820B2 (en) Tool stocker, machine tool system, and tool damage detecting apparatus
AU3503399A (en) Robotics for transporting containers and objects within an automated analytical instrument and service tool for servicing robotics
KR200436187Y1 (ko) 원자력 발전소의 노내 계측기 탈부착장치
CN219640896U (zh) 角度检测装置及组装生产设备
JP4769285B2 (ja) 工具折損検出装置
CN209812119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车轮检测系统
KR101503015B1 (ko) 볼트 자동 조립 장치
CN114378627B (zh) 上下料系统及加工设备
CN215200589U (zh) 一种锁付装置
JP2978418B2 (ja) 自動刃具交換装置
US6044310A (en) System for automatic alignment of a workpiece
CN113369948A (zh) 一种安装扫描镜定位的钻孔机
JP2646090B2 (ja) 習い方式歯車面取機
CN110788583A (zh) 热交换器的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模块
CN114082999B (zh) 定位结构及上下料装置
CN218370378U (zh) 一种汽车球笼毛坯自动上料装置
CN218398904U (zh) 一种工字轮零点定位装置
CN218297002U (zh) 定子模块内径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CN215640073U (zh) 适用于模具全自动检测装置的双轴旋转式治具
CN113275753B (zh) 导磁环激光焊接设备
CN108507478B (zh) 一种横孔检测机
KR20090110644A (ko) 공구 자동 이송이 가능한 머시닝 센터
CN214110437U (zh) 一种抓取机构
CN220807387U (zh) 多自由度机械臂和检测设备
JP3196964B2 (ja) 工具折損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