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7583U -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7583U
CN219637583U CN202320315680.0U CN202320315680U CN219637583U CN 219637583 U CN219637583 U CN 219637583U CN 202320315680 U CN202320315680 U CN 202320315680U CN 219637583 U CN219637583 U CN 219637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assembly
fixed
switch
se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56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文明
陈兵生
周文
张亚军
李明杰
万恒正
谢程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56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7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7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7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所述道岔设备包括活动道岔梁、固定道岔梁和所述接缝装置,活动道岔梁和固定道岔梁中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接缝装置包括:接缝板组件,接缝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和固定道岔梁中的一个枢转连接;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于安装空间,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枢转连接,驱动件的底端与活动道岔梁和固定道岔梁中的另一个枢转连接;其中,第一转动轴线垂直于活动道岔梁的长度方向,第二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缝装置,提高了道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

Description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背景技术
道岔用于使机车车辆以适当的速度从一股道岔转入另一股道岔,从而实现不同轨道路径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需要通过可活动的接缝板来衔接道岔活动端和固定轨道梁,从而使车辆平稳通过。但是现有的道岔翻转接缝板组件,只能采用人工翻转,影响了活动道岔梁的转辙效率,无法适用于需要经常翻转活动道岔梁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代替人工翻转接缝板,以便于活动道岔梁转辙。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缝装置,用于道岔设备,所述道岔设备包括活动道岔梁、固定道岔梁和所述接缝装置,所述活动道岔梁可摆动,以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对接配合或分离,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所述接缝装置包括:接缝板组件,所述接缝板组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的一个枢转连接,以盖合在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接缝板组件枢转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底端与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的另一个枢转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水平线且垂直于所述活动道岔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缝装置,通过将接缝板组件构造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的一个枢转连接,将驱动件构造为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枢转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动轴线相互垂直,使得接缝装置通过驱动件的伸缩运动即可实现活动道岔梁的摆动,从而使活动道岔梁和固定道岔梁可以在对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的自动切换,提高了道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可以节省人力,同时,整体动作原理较为简单,容易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缝板组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枢转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道岔梁枢转连接,所述接缝板组件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且与所述活动道岔梁相连,所述支座上形成有第一转孔;接缝翻板,所述接缝翻板与所述支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接缝翻板上形成有第二转孔,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二转孔相对布置,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二转孔以连接所述支座和所述接缝翻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孔内嵌设有轴套,所述接缝翻板的朝向所述活动道岔梁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座适配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转孔形成于所述配合槽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轴套可转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枢转轴设有油孔和注油容器,所述注油容器设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一端,所述注油容器通过所述油孔向所述轴套注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轴相对所述第二转孔的孔壁位置固定。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接缝翻板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顶端通过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枢转轴确定所述第二转动轴线,所述驱动件的底端通过第三枢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枢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形成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设有第三转孔,所述驱动件的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孔适配的第四转孔,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第三枢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转孔和所述第四转孔相连;所述第三枢转轴确定第三转动轴线,所述第三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接缝翻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道岔设备,包括:固定道岔梁;活动道岔梁,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所述活动道岔梁可摆动,以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对接配合或分离;所述活动道岔梁可摆动,以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对接配合或分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缝装置,所述接缝装置设于安装空间,以驱动所述活动道岔梁摆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设备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板组件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板组件的接缝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板的活动轨迹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道岔梁的活动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道岔设备;
1-固定道岔梁;11-第一安装空间;
2-活动道岔梁;21-第二安装空间;
3-接缝装置;
31-接缝板组件;310-轴套;311-支座;312-第一转孔;313-第一连接孔;314-接缝翻板;315-第二转孔;3151-配合孔;316-配合槽;317-第一枢转轴;318-油孔;319-注油容器;
32-驱动组件;321-驱动件;322-第一安装座;3221-第二枢转轴;323-第二安装座;3231-转动支架;324-第三枢转轴;325-缓冲垫;326-第二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道岔用于使机车车辆以适当的速度从一股道岔转入另一股道岔,从而实现不同轨道路径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需要通过可活动的接缝板来衔接道岔活动端和固定轨道梁,从而使车辆平稳通过。但是现有的道岔翻转接缝板组件,只能采用人工翻转,导致活动道岔梁转辙效率低下,无法适用于需要经常翻转转接道岔梁的情况。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通过为接缝板组件设置自动工作的驱动组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活动道岔梁的转辙效率,可以节省人力。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缝装置3。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装置3,可以用于道岔设备100。道岔设备100可以包括活动道岔梁2、固定道岔梁1和接缝装置3,其中,活动道岔梁2可在水平面内摆动,以便于与固定道岔梁1对接配合或分离。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例如,可以是活动道岔梁2的朝向固定道岔梁1的一端形成有下凹的安装空间(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二安装空间21),也可以是固定道岔梁1的朝向活动道岔梁2的一端形成有下凹的安装空间(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安装空间11),还可以是固定道岔梁1和活动道岔梁2的朝向彼此的一端均形成有下凹的安装空间。
接缝装置3可以包括:接缝板组件31和驱动组件32。其中,接缝板组件31设于安装空间,接缝板组件31可以填补活动道岔梁2与固定道岔梁1之间的空隙,并且,在活动道岔梁2与固定道岔梁1对接时,接缝板组件31的顶壁可以分别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的顶壁形成较为平整的表面,这样可以避免列车通过时发生颠簸震动。
其中,接缝板组件31的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中的其中一个枢转连接,例如,上述至少部分结构可以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枢转连接,或者,上述的至少部分结构也可以绕第一转动轴线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驱动件321可以为电推动杆,驱动件321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31枢转连接,驱动件321的底端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中的另一个枢转连接,例如通过球关节连接或者销关节连接。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并且第一转动轴线为水平线,第二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例如,当接缝板组件31的部分结构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枢转连接时,驱动组件32可以设于固定道岔梁1的安装空间内,并且,驱动件321的底端可以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驱动件321的顶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31的另一端的可转动部分枢转连接,此时,在活动道岔梁2摆动时,驱动件321的底端在水平面内的位置相对固定,驱动件321的活塞杆则可以随接缝板组件31以及活动道岔梁2向固定道岔梁1的侧方摆动,从而实现活动道岔梁2的转辙。
或者,当接缝板组件31的部分结构绕第一转动轴线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时,驱动组件32可以设于活动道岔梁2一侧的安装空间内,并且,驱动件321的底端可以与活动道岔梁2枢转连接,驱动件321的顶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31的可转动部分枢转连接,则在活动道岔梁2摆动时,驱动件321的活塞杆的顶端在水平面内的位置相对固定,而驱动件321的底端则可以随活动道岔梁2向固定道岔梁1的侧方摆动,从而实现活动道岔梁2的转辙。
以图1所示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接缝装置3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固定道岔梁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11,活动道岔梁2上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21。接缝板组件31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空间21,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1。并且,接缝板组件31的可转动部分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枢转连接,驱动组件32设于固定道岔梁1的第一安装空间11内,驱动件321的顶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31的可转动部分枢转连接,驱动件321的底端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具有对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在对接状态时,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沿固定道岔梁1的长度方向相对,此时,接缝板组件31盖合于第二安装空间21和第一安装空间11的顶部,以连接活动道岔梁2的顶壁和固定道岔梁1的顶壁,填补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之间的缝隙,确保列车平稳且安全驶过。而在从对接状态转向分离状态时,驱动件321的活塞杆在伸出,带动接缝板组件31的可转动部分绕第一转动轴线相对活动道岔梁2向上转动,即接缝板组件31的活动轨迹是沿上下方向(即图9中所示的上下方向)转动,从而使接缝板组件31的朝向固定道岔梁1的一侧边沿短距离抬高至高于固定道岔梁1,从而避免活动道岔梁2在水平面内转动时,固定道岔梁1干涉接缝板组件31随活动道岔梁2一起转动,同时,活塞杆绕第二转动轴线相对接缝板组件31转动,这样,活塞杆可以推动接缝板组件31向固定道岔梁1沿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转动,进而带动活动道岔梁2向偏离固定道岔梁1的侧方摆动,此时,活动道岔梁2的运动轨迹是沿固定道岔梁1的宽度方向(即图1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缝装置3,通过将接缝板组件31构造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2和所述固定道岔梁1中的一个枢转连接,将驱动件321构造为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31枢转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动轴线相互垂直,使得接缝装置3通过驱动件321的伸缩运动即可实现活动道岔梁2的摆动,从而使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可以在对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的自动切换,提高了道岔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和活动道岔梁2的转辙效率,可以节省人力,同时,整体动作原理较为简单,容易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3,接缝板组件31被配置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枢转连接,驱动件321的底端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接缝板组件31可以包括:支座311、接缝翻板314和第一枢转轴317。
其中,支座311位于安装空间内,支座311与活动道岔梁2固定连接,例如,支座311上可以形成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连接孔313,活动道岔梁2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图未示出),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313相对布置,支座311与活动道岔梁2通过第一连接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313与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支座311可以大致形成为方块状,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支座31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参考图4,支座311上可以形成有第一转孔312,第一转孔312的延伸方向与活动道岔梁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接缝翻板314上形成有第二转孔315,第一转孔312和第二转孔315相对布置,第一枢转轴317穿设于第一转孔312和第二转孔315以连接支座311和接缝翻板314,如此,通过第一枢转轴317与第一转孔312以及第二转孔315的配合,可以实现接缝翻板314相对活动道岔梁2绕第一转动轴线的转动。
可选地,为避免驱动组件32承受列车的压力,固定道岔梁1上形成有支撑沉台(图未示出),接缝翻板314的朝向固定道岔梁1的一端可以支撑于支撑沉台,这样,在列车驶过时,接缝板组件31将压力传导到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上,从而避免驱动组件32承受压力,有利于延长驱动组件32的工作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一转孔312内可以嵌设有轴套310,接缝翻板314的朝向活动道岔梁2的一端设有与支座311适配的配合槽316,例如,配合槽316可以形成为与接缝翻板314适配的方形,第二转孔315形成于配合槽316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枢转轴317与轴套310可转动配合,这样,支座311通过轴套310与第一枢转轴317配合,可以使第一枢转轴317的转动更加顺畅,也避免了支座311的磨损。
可选地,参考图6,第一枢转轴317设有油孔318和注油容器319,注油容器319可以为直通式压注油杯,注油容器319通过油孔318向轴套310注油,从而对轴套310和第一枢转轴317的转动配合起到润滑作用。在日常巡检时,可以注油容器319内补充润滑油,润滑油可以通过油孔318流向轴套310,确保第一枢转轴317动作顺畅,保证接缝板组件31的翻转性能,同时降低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第一枢转轴317相对第二转孔315的孔壁位置固定,例如,可以在第一枢转轴317上设置沿自身径向的定位孔,在第二转孔315的孔壁上设置配合孔3151,配合孔3151与定位孔沿第一枢转轴317的径向相对,然后通过定位件从外向内依次插入配合孔3151和定位孔,从而实现第一枢转轴317和接缝翻板314的相对位置固定,这样,在驱动件驱动接缝翻板314转动时,接缝翻板314带动第一枢转轴317同步转动,而第一枢转轴317则可以相对轴套310和支座311转动,从而使接缝翻板314的转动过程更加顺畅,避免响应延迟,同时,也可以防止第一枢转轴317从第二转孔315内脱离,确保配合可靠。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驱动组件32还可以包括:第一安装座322和第二安装座323。其中,第一安装座322与接缝翻板314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安装座322可以和接缝翻板314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第二安装座323与固定道岔梁1固定连接,例如,第二安装座323可以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326与固定道岔梁1连接。
驱动件321的活塞杆的顶端可通过第二枢转轴3221与第一安装座322枢转连接,第二枢转轴3221确定第二转动轴线,驱动件321的底端通过第三枢转轴324与第二安装座323枢转连接,如此,驱动件通过第一安装座322与接缝翻板314枢转连接,通过第二安装座323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可以使驱动件321与接缝翻板314以及固定道岔梁1的连接稳定性更高,转动更加顺畅,避免卡滞,同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装配。
可选地,参考图7,第二安装座323上形成有转动支架3231,转动支架323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动支架3231上设有第三转孔,驱动件321的底座设有与第三转孔适配的第四转孔,驱动件321的底座位于两个转动支架3231之间,驱动件321和第二安装座323通过第三枢转轴324依次穿过第三转孔和第四转孔相连;第三枢转轴324确定第三转动轴线,第三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线相互平行,如此,可以使驱动件321的摆动动作更加顺畅,并且安装更加稳定可靠,确保其可靠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驱动组件32还可以包括:缓冲垫325。具体地,缓冲垫325可以为弹性件,例如,缓冲垫325可以为塑胶垫,缓冲垫325设于第二安装座323和固定道岔梁1之间。如此,可以利用缓冲垫325的弹性形变对接缝板组件31进行高度调节,有助于降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上表面的平整度精度范围,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还能保证驱动组件32不受列车驶过时传导的压力,也减少列车的颠簸震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驱动组件32设于接缝翻板314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例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32位于接缝翻板314的下侧,并且驱动组件32邻近接缝翻板314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沿设置,这样,既方便对驱动组件32进行检修维护,又可以避免列车驶过时,驱动组件32承受压力,有助于提高驱动组件32的工作寿命。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道岔设备10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道岔设备100,包括:固定道岔梁1、活动道岔梁2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接缝装置3。
其中,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中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例如,可以是活动道岔梁2的朝向固定道岔梁1的一端形成有下凹的安装空间,也可以是固定道岔梁1的朝向活动道岔梁2的一端形成有下凹的安装空间,还可以是固定道岔梁1和活动道岔梁2的朝向彼此的一端均形成有下凹的安装空间。活动道岔梁2可在水平面内摆动,以与固定道岔梁1对接配合或分离,接缝装置3设于安装空间,以驱动活动道岔梁2摆动。
接缝装置3可以包括:接缝板组件31和驱动组件32。其中,接缝板组件31设于安装空间,接缝板组件31可以填补活动道岔梁2与固定道岔梁1之间的空隙,并且,在活动道岔梁2与固定道岔梁1对接时,接缝板组件31的顶壁可以分别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的顶壁大致平齐,这样可以避免列车通过时发生颠簸震动。
其中,接缝板组件31的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中的其中一个枢转连接,例如,上述至少部分结构可以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枢转连接,或者,上述的至少部分结构也可以绕第一转动轴线与固定道岔梁1枢转连接。驱动件321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接缝板组件31枢转连接,驱动件321的底端与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中的另一个枢转连接,例如球关节连接或者销关节连接。第一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并且第一转动轴线为水平线,第二转动轴线与活动道岔梁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设备100,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接缝装置3,可以使活动道岔梁2和固定道岔梁1在对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自动切换,提高了道岔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可以节省人力,同时,整体动作原理较为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固定道岔梁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11,活动道岔梁2上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21,第一安装空间11和第二安装空间21共同组成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21的深度小于第一安装空间11的深度,接缝板组件31的支座311位于第二安装空间21内,且支撑于第二安装空间21的底壁上,接缝翻板31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空间21,且另一部分处于第一安装空间11,驱动件321的底端通过第二安装座323实现与第一安装空间11的底壁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驱动件321的顶端通过第一安装座322与接缝翻板314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如此,道岔设备100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装拆。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缝装置,用于道岔设备,所述道岔设备包括活动道岔梁、固定道岔梁和所述接缝装置,所述活动道岔梁可摆动,以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对接配合或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所述接缝装置包括:
接缝板组件,所述接缝板组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的一个枢转连接,以盖合在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接缝板组件枢转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底端与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的另一个枢转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水平线且垂直于所述活动道岔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板组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结构可绕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活动道岔梁枢转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道岔梁枢转连接,所述接缝板组件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且与所述活动道岔梁相连,所述支座上形成有第一转孔;
接缝翻板,所述接缝翻板上形成有第二转孔,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二转孔相对布置;
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二转孔以连接所述支座和所述接缝翻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孔内嵌设有轴套;
所述接缝翻板的朝向所述活动道岔梁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座适配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转孔形成于所述配合槽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轴套可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轴设有油孔和注油容器,所述注油容器设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一端,所述注油容器通过所述油孔向所述轴套注润滑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相对所述第二转孔的孔壁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接缝翻板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件的顶端通过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枢转轴确定所述第二转动轴线,所述驱动件的底端通过第三枢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形成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设有第三转孔,所述驱动件的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孔适配的第四转孔,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第三枢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转孔和所述第四转孔相连;
所述第三枢转轴确定第三转动轴线,所述第三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接缝翻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
10.一种道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道岔梁;
活动道岔梁,所述活动道岔梁和所述固定道岔梁中至少一个的朝向另一个的一端具有下凹的安装空间,所述活动道岔梁可摆动,以与所述固定道岔梁对接配合或分离;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装置,所述接缝装置设于安装空间,以驱动所述活动道岔梁摆动。
CN202320315680.0U 2023-02-24 2023-02-24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Active CN219637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5680.0U CN219637583U (zh) 2023-02-24 2023-02-24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5680.0U CN219637583U (zh) 2023-02-24 2023-02-24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7583U true CN21963758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7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5680.0U Active CN219637583U (zh) 2023-02-24 2023-02-24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7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47023A (ko) 산림장비 및 굴삭기용 레벨링 장치
CN101244702A (zh) 旋转椅和悬架装置
CN219637583U (zh) 接缝装置和道岔设备
CN112847315A (zh) 一种工程施工机器人用机械臂结构
US8083014B1 (en) Undercarriage for a tracked vehicle
CN210971079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5822665A (zh) 一种低地板车固定铰中整体式金属关节轴承及其组装方法
CN116198256A (zh) 一种磁浮列车救援轮装置及磁浮列车
CN202557236U (zh) 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
CN113062152B (zh) 道岔组件
CN212578591U (zh) 一种机器人用底盘系统
CN102658766A (zh) 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
CN208484766U (zh) 一种agv的底盘结构
FI115762B (fi) Lokasuojan kiinnitystuki
CN216611409U (zh) 平衡机构及agv车
CN110194215B (zh) 一种新型铰接转向结构
CN115649723B (zh) 全封闭的堆垛机运行轮箱
CN109027005A (zh) 一种具有石墨铜套的轴承、铰接式车架和扫地机
CN219402746U (zh) 一种用于钢管外纵缝的焊接机
CN205663753U (zh) 一种用于低地板车固定铰中的整体式金属关节轴承
CN211107684U (zh) 一种装载机用前后车架连接机构
CN108302146A (zh) 变截面弹簧总成
CN217224405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压装装置
CN219059732U (zh) 一种转体支座
CN214215373U (zh) 一种驱动轮组及共振破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