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211U -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211U
CN219635211U CN202320709556.2U CN202320709556U CN219635211U CN 219635211 U CN219635211 U CN 219635211U CN 202320709556 U CN202320709556 U CN 202320709556U CN 219635211 U CN219635211 U CN 219635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bogie
mounting seat
moun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95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青
李冠军
刘余龙
彭爱林
罗汉
秦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95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其包括两根侧梁、两根端梁及一根横梁;两所述侧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且两所述端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横梁位于两所述端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其中,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的空间利用率高,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可以更好的满足设备部件的安装。

Description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转向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背景技术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走行机构,直接决定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转向架上最核心的部件是构架,构架上设置有安装座,用于连接安装转向架的各组成部件,起到承受和传递载荷等作用。
而随着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构架上所需连接安装的设备部件也越来越多,导致构架上所需设置的安装座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构架上的整体安装空间有限,使得部分安装座无法设置在构架上,导致对应的设备部件无法进行安装,影响了转向架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转向架构架上的安装空间有限,导致部分安装座无法进行设置,使得对应部件无法进行安装,影响了转向架的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其将一个安装座设置于另一个安装座上,将两个安装座形成一个组件,增加了转向架构架上的空间利用率,让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从而可以在转向架构架上安装更多的安装座,保障了对应设备部件的安装。使得所述转向架构架上可以安装更多部件,从而更好的提高转向架的使用性能。
一种转向架构架,其包括两根侧梁、两根端梁及一根横梁;
两所述侧梁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且两所述端梁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横梁位于两所述端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
其中,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为摇头止挡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为减振器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侧梁上还设置有整体起吊座;
所述侧梁包括侧梁上盖板、侧梁下盖板及侧梁立板;
所述侧梁下盖板与所述侧梁上盖板相对设置;
所述侧梁立板设置于所述侧梁上盖板与所述侧梁下盖板之间;
所述整体起吊座由所述侧梁下盖板与起吊座筋板组合而成;
所述整体起吊座上还设置有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侧梁上还设置有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横向止挡安装座、二系簧安装座、一系簧安装座、制动器安装座;
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上安装孔中心的连线连通转向架的旋转中心。
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齿轮箱安装座、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电机安装座包括安装座固定部分及安装座连接部分;
所述安装座固定部分与所述横梁焊接;
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与所述安装座固定部分连接,且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为无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上盖板、横梁下盖板及横梁立板;
所述横梁下盖板与所述横梁上盖板相对设置;
所述横梁立板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盖板与所述横梁下盖板之间;
所述横梁下盖板包括盖板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上的转向架牵引座。
优选的,所述转向架牵引座包括底座及牵引座主体;
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底座边缘处开设有V形坡口;
所述牵引座主体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牵引座主体为无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横梁中部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通孔为车上牵引座避让孔;
位于两侧的所述通孔为焊接避让孔。
一种转向架,其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构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架构架,其包括两根侧梁、两根端梁及一根横梁;两所述侧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且两所述端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横梁位于两所述端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其中,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转向架构架将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让两个安装座共同组成一个组件,尽可能的减少了两个安装座在所述侧梁上的占用空间,增加了转向架构架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安装座的整体性,让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从而也使得所述侧梁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安装座,更好的保障了对应设备部件的安装,进而更好的保障了转向架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转向架构架上安装部分设备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侧梁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另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横梁另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横梁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转向架牵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电机安装座的剖视图;
图13为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安装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连接”,或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其包括两根侧梁、两根端梁及一根横梁;两所述侧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且两所述端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横梁位于两所述端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其中,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转向架构架将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让两个安装座共同组成一个组件,尽可能的减少了两个安装座在所述侧梁上的占用空间,增加了转向架构架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安装座的整体性,让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从而使得所述侧梁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安装座,更好的保障了对应设备部件的安装,进而更好的保障了转向架的使用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100,其具体为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构架100将布置空间相近的安装座融合为一个整体,提升了构架安装空间利用率和安装座的整体性。
所述转向架构架100包括两根侧梁10、两根端梁20及一根横梁30,两所述侧梁1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端梁2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10,且两所述侧梁1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横梁30位于两所述端梁20之间,且所述横梁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10。即两所述侧梁10、两所述端梁20及所述横梁30组成“日”字型构架。优选的,所述侧梁10、所述端梁20和所述横梁30均为钢板组焊而成的箱型梁结构。
其中,所述侧梁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40,所述第一安装座4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50。即所述第二安装座50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0上,所述第二安装座50与所述第一安装座40为一个整体结构。从而通过此种结构,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所述第一安装座40、所述第二安装座50在所述侧梁10上所需占用的安装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40、所述第二安装座50可根据实际所需为任意部件的安装座,如所述第一安装座40可为减振器安装座、止挡安装座、弹簧安装座等,同理所述第二安装座50也可为减振器安装座、止挡安装座、弹簧安装座等。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的转向架构架中,安装座通常是逐个安装于构架的粱上,空间利用率低,使得构架上的安装座安装布置的空间紧张。特别是,随着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构架上所需设置的安装座也越来越多。由于构架上的安装布置空间有限,使得部分安装座无法进行设置,导致对应的设备部件无法进行安装,从而影响了转向架的使用性能。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转向架构架100通过设备安装空间调整,将安装布置空间相近的安装座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得两个安装座仅需在梁上占用一个安装座的空间,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安装座的整体性。使得所述转向架构架100中能设置更多的安装座,从而使得转向架上能布置的设备部件更多,也提高了转向架的使用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40为摇头止挡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50为减振器安装座。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座50为一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40能安装摇头止挡200,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座50能安装一系垂向减振器300。通过将摇头止挡安装座与一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融合为一个组件,使得所述转向架构架100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和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侧梁10上还设置有整体起吊座60,从而通过所述整体起吊座60能安装起吊杆500。所述侧梁10包括侧梁上盖板11、侧梁下盖板12及侧梁立板13,所述侧梁下盖板12与所述侧梁上盖板11相对设置,所述侧梁立板13设置于所述侧梁上盖板11与所述侧梁下盖板12之间。所述整体起吊座60由所述侧梁下盖板12与起吊座筋板组合而成。也就是说,所述整体起吊座60为所述侧梁下盖板12的一部分,所述侧梁下盖板12加工时预留所述整体起吊座60接口,所述侧梁下盖板12与起吊座筋板组合而成所述整体起吊座60,从而让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强度更高。
所述整体起吊座60上还设置有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70,从而通过所述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70能安装抗蛇行减振器400。具体的,所述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70为起吊座筋板的一部分。从而将所述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70与所述整体起吊座60整合于一起,更好的减少了在所述侧梁10上所需占用的安装空间,更好的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安装座的整体性。
优选的,所述侧梁10上还设置有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横向止挡安装座、二系簧安装座、一系簧安装座、制动器安装座,从而通过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能安装二系垂向减振器,通过所述横向止挡安装座能安装横向止挡,通过所述二系簧安装座能安装二系弹簧,通过所述一系簧安装座能安装一系弹簧,通过所述制动器安装座能安装制动器。即所述侧梁10上还设置有多个设备部件的安装座,从而所述转向架构架100上可以安装更多的设备部件,更好的提升了转向架的功能性。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上安装孔中心的连线连通转向架的旋转中心,即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的安装孔中心对应转向架的旋转中心设置,从而减小了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对车体与转向架的相对转动的干扰。
具体的,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为铸钢件,所述第一安装座40、所述整体起吊座60、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80、横向止挡安装座、二系簧安装座、一系簧安装座、制动器安装座均焊接于所述侧梁10上。
具体的,所述侧梁10为由所述侧梁上盖板11、所述侧梁下盖板12、所述侧梁立板13组焊而成的中部下凹的鱼腹箱型结构。优选的,所述侧梁上盖板11为中间厚、两边薄的折弯板件,保证梁体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优选的,所述横梁30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90、齿轮箱安装座110、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20。即所述横梁30上还设置有多个设备部件的安装座,从而所述转向架构架100上可以安装更多的设备部件,更好的提升了转向架的功能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座90、齿轮箱安装座110、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20焊接于所述横梁30上。
优选的,所述电机安装座90包括安装座固定部分91及安装座连接部分92,所述安装座固定部分91与所述横梁30焊接。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92与所述安装座固定部分91连接,且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92为无螺纹结构。其中,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92指的是,所述电机安装座90上用于与电机吊杆连接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座90上与电机吊杆连接的部分采用无螺纹设计,消除了螺纹损坏而导致所述电机安装座90报废的风险,从而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具体的,所述电机安装座90为钢板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横梁30包括横梁上盖板31、横梁下盖板32及横梁立板33,所述横梁下盖板32与所述横梁上盖板31相对设置,所述横梁立板33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盖板31与所述横梁下盖板32之间。所述横梁下盖板32包括盖板321及设置于所述盖板321上的转向架牵引座322。具体的,所述横梁下盖板32为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和所述盖板321组焊而成,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与所述盖板321采用三面对接焊缝组焊而成,保证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包括底座3221及牵引座主体3222,所述底座3221与所述盖板321连接,且所述底座3221边缘开设有V形坡口323。所述牵引座主体3222与所述底座3221连接,且所述牵引座主体3222为无螺纹结构。其中,所述牵引座主体3222指的是,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上用于与牵引杆连接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上与牵引杆连接的部分采用无螺纹设计,消除了螺纹损坏而导致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报废的风险,从而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221边缘开设有V形坡口323,从而可以更好的保障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与所述盖板321连接的可靠性。具体的,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为铸钢件,所述底座3221整体呈“T”字型结构,所述底座3221的三边均开双面单边V形坡口,从而方便了所述转向架牵引座322与所述盖板321对接,更好的保障了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横梁30中部开设有四个通孔34,四个所述通孔34沿所述横梁3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通孔34为车上牵引座600避让孔,位于两侧的所述通孔34为焊接避让孔。从而车上牵引座600可以从所述横梁30中部贯穿,为车上牵引座600提供安装空间。而两侧的所述通孔34可以为所述横梁立板33提供焊接空间,方便了所述横梁30的组装以及安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30为所述横梁上盖板31、所述横梁下盖板32以及四块所述横梁立板33组焊而成的箱型梁结构,横梁梁体宽,为横梁提供了充足的强度裕量。
优选的,所述齿轮箱安装座110为钢板加工而成,所述齿轮箱安装座110采用三面角接的结构形式与所述横梁30连接,连接可靠,强度高。
优选的,所述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20为钢板加工而成,所述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20的座体与所述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20的连接部分采用开口式设计,实现了空间受限时,二系横向减振器在落车时便捷的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转向架构架100充分考虑了各个安装座的整体性,结构紧凑,空间利用度高,且构架采用无螺纹设计,降低后期构架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侧梁、两根端梁及一根横梁;
两所述侧梁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且两所述端梁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横梁位于两所述端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梁;
其中,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为摇头止挡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为减振器安装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上还设置有整体起吊座;
所述侧梁包括侧梁上盖板、侧梁下盖板及侧梁立板;
所述侧梁下盖板与所述侧梁上盖板相对设置;
所述侧梁立板设置于所述侧梁上盖板与所述侧梁下盖板之间;
所述整体起吊座由所述侧梁下盖板与起吊座筋板组合而成;
所述整体起吊座上还设置有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上还设置有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横向止挡安装座、二系簧安装座、一系簧安装座、制动器安装座;
所述二系垂向减振器安装座上安装孔中心的连线连通转向架的旋转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齿轮箱安装座、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包括安装座固定部分及安装座连接部分;
所述安装座固定部分与所述横梁焊接;
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与所述安装座固定部分连接,且所述安装座连接部分为无螺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上盖板、横梁下盖板及横梁立板;
所述横梁下盖板与所述横梁上盖板相对设置;
所述横梁立板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盖板与所述横梁下盖板之间;
所述横梁下盖板包括盖板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上的转向架牵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牵引座包括底座及牵引座主体;
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底座边缘处开设有V形坡口;
所述牵引座主体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牵引座主体为无螺纹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中部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通孔为车上牵引座避让孔;
位于两侧的所述通孔为焊接避让孔。
10.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构架。
CN202320709556.2U 2023-03-31 2023-03-31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Active CN219635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9556.2U CN219635211U (zh) 2023-03-31 2023-03-31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9556.2U CN219635211U (zh) 2023-03-31 2023-03-31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211U true CN219635211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7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9556.2U Active CN219635211U (zh) 2023-03-31 2023-03-31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0340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2519820B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转向架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9109891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EP3915853A1 (en) Bogie framework of railway vehicle and bogie
CN112519821B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舱及转向架系统
EP3816011A1 (en) Light rail vehicle bogie
WO2021022902A1 (zh) 一种转向架
CN112026819B (zh) 内燃动车组
EP4261099A1 (en) Bogie beam, bogie and rail vehicle
CN110422193B (zh) 一种轻轨车辆的动车构架
WO2019033670A1 (zh) 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及方法
CN219635211U (zh) 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CN109969214A (zh) 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1806491B (zh) 转向架用单拉杆牵引销座、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18B (zh) 动力包吊挂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
CN106080647A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09131406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CN201544977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轴箱弹性定位三轴转向架
RU2678797C1 (ru) Рама тележки прицепного вагона и тележка прицепного вагона, имеющая такую раму
CN115027522A (zh) 开放式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0822273U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07472283B (zh) 一种拖车构架及具有该拖车构架的拖车转向架
CN107554546B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具有该转向架构架的转向架
CN114852120B (zh) 一种轨道机车减振器安装座及其安装结构
CN115416710B (zh) 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