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023U -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023U
CN219635023U CN202321375576.7U CN202321375576U CN219635023U CN 219635023 U CN219635023 U CN 219635023U CN 202321375576 U CN202321375576 U CN 202321375576U CN 219635023 U CN219635023 U CN 219635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at
supporting plate
reinforcing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55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权
门美娟
秦宬
杨晓丹
梁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55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该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一加强板;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安装位;第二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钝角,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安装位;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侧相连。在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对第三支撑板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加强了第三支撑板的支撑承载能力,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的稳固性,使得座椅安装结构不易产生变形。

Description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中,座椅是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座椅一般通过座椅连接结构与固定在车辆车体上的座椅安装结构相连,从而将座椅固定在车辆车体上。由于现有的座椅安装结构通常采用型材结构,从而导致有的座椅安装结构的局部强度与刚度较低,使得座椅安装结构的稳固性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座椅安装结构容易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座椅安装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以提高座椅安装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一加强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位;
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连接结构的第二安装位;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侧相连。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侧相连;
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管线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侧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本体和从所述第一板本体的第一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板本体、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合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为所述第一安装位。
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第二板本体和从所述第二板本体的第一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板本体、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为所述第二安装位。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所述第四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
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侧相连;所述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形成第一加强腔。
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所述第五加强板、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二板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加强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还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上延伸出连接部;所述第三安装位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三滑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座椅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封闭所述安装空间的开口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四滑槽;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四滑槽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五滑槽,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五滑槽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连接总成,包括车体侧围骨架、车体底部骨架、座椅连接结构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侧与所述车体侧围骨架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与所述车体底部骨架相连;
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分别与所述座椅连接结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连接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用于与车辆车体的骨架结构相连,从而将座椅安装结构固定在车辆车体上;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上设有第一安装位,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上设有第二安装位,座椅连接结构分别与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相连,进而通过座椅安装结构实现了座椅与车辆车体的连接;并且在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侧相连,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使得第一加强板对第三支撑板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大第三支撑板的强度,加强了第三支撑板对座椅连接结构的支撑承载能力,从而加强了座椅安装结构对座椅连接结构的支撑承载能力,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的稳固性和使用安全性,座椅安装结构不易产生变形,延长了座椅安装结构的使用寿命,使得座椅的安装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安装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连接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连接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座椅安装结构;1、安装支架;11、第一支撑板;111、第一安装位;112、第一板本体;113、第一侧壁;114、第二侧壁;115、第三安装位;116、连接部;117、第四滑槽;12、第二支撑板;121、第五滑槽;13、第三支撑板;131、第二安装位;132、第二板本体;133、第三侧壁;134、第四侧壁;14、第一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6、第三加强板;17、第四加强板;18、第五加强板;19、安装空间;110、第一加强腔;120、第二加强腔;130、第三加强腔;140、第四加强腔;2、连接支架;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0、座椅连接结构;30、车体侧围骨架;40、车体底部骨架;50、散热器;60、管线;70、第一连接件;80、铆钉;90、固定支架;901、第一安装板;902、第二安装板;10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3和第一加强板14;第一支撑板1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连接结构20的第一安装位111;第二支撑板1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支撑板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相连;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钝角,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连接结构20的第二安装位131;第一加强板1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连。
作为一示例,安装支架1是座椅安装结构10的主体部件,用于分别与车体侧围骨架30、车体底部骨架40和座椅连接结构20相连。
作为一示例,第一支撑板11是安装支架1上起到分别与车体侧围骨架30和座椅连接结构20相连作用的零部件。第一支撑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支撑板11朝向座椅连接结构20的一侧为第一侧,第一支撑板11朝向车体侧围骨架30的一侧为第二侧。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安装位111,第一安装位111与座椅连接结构20相连。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侧与车体侧围骨架30相连。
作为一示例,第二支撑板12是安装支架1上起到与车体底部骨架40相连作用的零部件。第二支撑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支撑板12朝向座椅连接结构20的一侧为第一侧,第二支撑板12朝向车体底部骨架40的一侧为第二侧。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与车体底部骨架40相连。
作为一示例,第三支撑板13是安装支架1上起到与座椅连接结构20相连作用的零部件。第三支撑板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相连。第三支撑板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三支撑板13朝向座椅连接结构20的一侧为第一侧,第三支撑板13朝向车体侧围骨架30的一侧为第二侧。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钝角。也就是说,第三支撑板13倾斜向下设置,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和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钝角,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和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安装位131,第二安装位131与座椅连接结构20相连。
作为一示例,第一加强板14是安装支架1上起到支撑加强作用的零部件。第一加强板1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连。也就是说,座椅连接结构20连接在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第一加强板14连接在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第一加强板14对第三支撑板13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大第三支撑板13的强度,加强了第三支撑板13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安装结构10中,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用于与车辆车体的骨架结构相连,从而将座椅安装结构10固定在车辆车体上;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上设有第一安装位111,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上设有第二安装位131,座椅连接结构20分别与第一安装位111和第二安装位131相连,进而通过座椅安装结构10实现了座椅与车辆车体的连接;并且在第三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14,第一加强板14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连,第一加强板14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相连,使得第一加强板14对第三支撑板13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大第三支撑板13的强度,加强了第三支撑板13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从而加强了座椅安装结构10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和使用安全性,使得座椅安装结构10不易产生变形,延长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使用寿命,使得座椅的安装更加稳固。
优选地,第一加强板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对第二安装位131的位置;这样设计,使得第一加强板14能够更好地对第二安装位131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加强了第三支撑板13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第三支撑板13不易产生变形,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支架1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5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加强板1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连;第二加强板15、第三支撑板13和第一加强板14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管线60的安装空间19。
本示例中,第二加强板15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加强板1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连。也就是说,第二加强板15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3之间,从而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3之间增加一个支撑结构,以在两者之间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使得安装支架1不易产生变形。同时第二加强板15、第三支撑板13和第一加强板14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管线60的安装空间19;也就是说,设置第二加强板15有利于增大安装空间19的大小,使得安装空间19具有充足的空间来布置车辆上的管线60,从而使得座椅安装结构10在方便安装座椅的同时兼顾管线60的合理布置,有利于合理利用车内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还包括第三加强板16;第三加强板16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加强板15的第一侧相连。
本示例中,第三加强板16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加强板15的第一侧相连。也就是说,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加强板15的连接处设置第三加强板16,从而对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加强板15的连接处起到支撑加强作用,有利于加强座椅安装结构10的支撑承载能力,提高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不易产生变形。
优选地,第三加强板16上设有第三加强腔130;这样设计,在保证第三加强板16的加强作用的同时减轻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整体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板11包括第一板本体112和从第一板本体112的第一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第一板本体112、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围合形成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为第一安装位111。
本示例中,第一板本体11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其中朝向座椅连接结构20的一侧为其第一侧;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相对设置在第一板本体112的第一侧,第一板本体112、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之间围合形成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为第一安装位111。也就是说,第一安装位111设为滑槽结构,这样设计,使得座椅连接结构20在第一安装位111处能够调整安装位置,也便于座椅连接结构20在第一安装位111处的安装与拆卸。
优选地,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分别与第一板本体112垂直,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这样设计,第一安装位111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也有利于座椅连接结构20的拆装与调整。
具体地,第一安装位111位于第一支撑板11远离第三支撑板13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板13包括第二板本体132和从第二板本体132的第一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3和第四侧壁134,第二板本体132、第三侧壁133和第四侧壁134围合形成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为第二安装位131。
本示例中,第二板本体13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其中朝向座椅连接结构20的一侧为其第一侧;第三侧壁133和第四侧壁134相对设置在第二板本体132的第一侧,第二板本体132、第三侧壁133和第四侧壁134之间围合形成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为第二安装位131。也就是说,第二安装位131设为滑槽结构,这样设计,使得座椅连接结构20在第二安装位131处能够调整安装位置,也便于座椅连接结构20在第二安装位131处的安装与拆卸。
优选地,第三侧壁133和第四侧壁134分别与第二板本体132垂直,第三侧壁133和第四侧壁134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这样设计,第二安装位131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也有利于座椅连接结构20的拆装与调整。
具体地,第二安装位131靠近第二支撑板12设置。由于第二支撑板12固定在车体底部骨架40上,将第二安装位131靠近第二支撑板12设置,使得座椅连接结构20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并使第三支撑板13不易产生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侧壁133靠近第二加强板15设置;安装支架1还包括第四加强板17;第四加强板17的一端与第三侧壁13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加强板15的第二侧相连;第四加强板17、第三侧壁133、第二板本体132和第二加强板15之间形成第一加强腔110。
本示例中,第四加强板17连接第三侧壁133和第二加强板15,使得第四加强板17、第三侧壁133、第二板本体132和第二加强板15围合形成第一加强腔110。这样设计,对第三支撑板13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大第三支撑板13的强度,加强了第三支撑板13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第三支撑板13不易产生变形,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还包括第五加强板18;第五加强板18的一端与第四侧壁134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相连;第五加强板18、第四侧壁134、第二板本体132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形成第二加强腔120。
本示例中,第五加强板18连接第四侧壁134和第二支撑板12,使得第五加强板18、第四侧壁134、第二板本体132和第二支撑板12围合形成第二加强腔120。这样设计,对第三支撑板13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大第三支撑板13的强度,加强了第三支撑板13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第三支撑板13不易产生变形,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还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50的第三安装位115,第三安装位115位于第一安装位111与第三支撑板13之间。
本示例中,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设有第三安装位115,第三安装位115用于安装散热器50,这样设计,使得座椅安装结构10在方便安装座椅的同时兼顾散热器50的安装布置,有利于合理规划各结构的安装位置,最大化地利用车内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上延伸出连接部116;第三安装位115为设置在连接部116上的第三滑槽。也就是说,第三安装位115设为滑槽结构,这样设计,使得散热器50在第三安装位115处能够调整安装位置,也便于座椅连接结构20在第三安装位115处的安装与拆卸,同时第三安装位115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一体成型;这样设计,加工工艺简单,便于生产,也有利于保证安装支架1的整体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座椅安装结构10还包括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相连,连接支架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相连,连接支架2封闭安装空间19的开口端。
本示例中,连接支架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相连,连接支架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相连,连接支架2封闭安装空间19的开口端。也就是说,连接支架2相对安装空间19的开口端设置,且连接安装空间19开口端相对的两侧,使得第二加强板15、第三支撑板13、第一加强板14、第二支撑板12和连接支架2围合形成一个闭环结构,这样设计,连接支架2对安装空间19的开口端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强了安装空间19的整体强度,避免安装空间19变形影响管线6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支架2为L型连接支架2,L型连接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从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延伸出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远离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侧相连,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相连。这样设计,连接支架2结构简单,方便了安装支架1与连接支架2的安装,保证连接支架2封闭安装空间19的开口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四滑槽117;连接支架2与第四滑槽117相连;和/或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五滑槽121,连接支架2与第五滑槽121相连。
作为一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四滑槽117,第一连接板21与第四滑槽117通过第一连接件70固定连接;这样设计,第一支撑板11与第一连接板21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便于拆装。优选地,第一连接件70为连接螺栓。
优选地,第四滑槽117靠近第二加强板15设置;这样设计,有利于尽可能地缩小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减轻座椅安装结构10的整体重量。
优选地,第四滑槽117相对第三加强板16设置;这样设计,能够减少在第一支撑板11上开槽对自身整体强度带来的影响,第三加强板16对第四滑槽117起到加强作用。
作为一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五滑槽121,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五滑槽121通过第一连接件70固定连接;这样设计,第二支撑板12与第二连接板22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便于拆装。
优选地,第一加强板14的一端与第五滑槽121的底壁相连,第一加强板14、第二支撑板12和第三支撑板13围合形成第四加强腔140。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连接总成,包括车体侧围骨架30、车体底部骨架40、座椅连接结构20和前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座椅安装结构10;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侧与车体侧围骨架30相连,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与车体底部骨架40相连;第一安装位111和第二安装位131分别与座椅连接结构20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连接总成中,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侧与车体侧围骨架30相连,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与车体底部骨架40相连,从而将座椅安装结构10固定在车辆车体上;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侧上设有第一安装位111,第三支撑板13的第一侧上设有第二安装位131,座椅连接结构20分别与第一安装位111和第二安装位131相连,进而通过座椅安装结构10实现了座椅与车辆车体的连接;并且在第三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14,第一加强板14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3的第二侧相连,第一加强板14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第一侧相连,使得第一加强板14对第三支撑板13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增大第三支撑板13的强度,加强了第三支撑板13对座椅连接结构20的支撑承载能力,第三支撑板13不易产生变形,提高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稳固性和使用安全性,延长了座椅安装结构10的使用寿命,使得座椅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11与车体侧围骨架30铆接;铆接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便于安装。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1与车体侧围骨架30通过多个铆钉80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铆钉80固定在第一安装位111处,至少一个铆钉80固定在第一板主体除第一安装位111以外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座椅连接总成还包括固定支架90;固定支架90为L型固定支架,L型固定支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板901和从第一安装板90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安装板902;第二支撑板12的第二侧抵接在车体底部骨架40上,第一安装板901与第五滑槽121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连,第二安装板902焊接在车体底部骨架40上。这样设计,保证了座椅安装结构10与车体底部骨架40连接的稳固性。
具体地,第一安装板901上设有U型安装缺口,第一连接件70穿过U型安装缺口固定在第五滑槽121内,实现固定支架90与第二支撑板12的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所示,座椅连接结构20与第一安装位111通过第二连接件100固定连接,座椅连接结构20与第二安装位131通过第二连接件100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连接件100为连接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座椅连接总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一加强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位;
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连接结构的第二安装位;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侧相连;
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管线的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本体和从所述第一板本体的第一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板本体、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合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为所述第一安装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第二板本体和从所述第二板本体的第一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板本体、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为所述第二安装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
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侧相连;所述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形成第一加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相连;所述第五加强板、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二板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加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还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上延伸出连接部;所述第三安装位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三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封闭所述安装空间的开口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四滑槽;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四滑槽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设有朝向其第一侧凹陷形成的第五滑槽,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五滑槽相连。
13.一种座椅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侧围骨架、车体底部骨架、座椅连接结构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安装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侧与所述车体侧围骨架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与所述车体底部骨架相连;
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分别与所述座椅连接结构相连。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连接总成。
CN202321375576.7U 2023-05-31 2023-05-31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9635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5576.7U CN21963502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5576.7U CN21963502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023U true CN21963502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5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5576.7U Active CN21963502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00719A1 (zh) 一种控制车底架及控制车
CN219635023U (zh) 座椅安装结构、座椅连接总成和车辆
CN109398496A (zh) 一种流水槽总成结构
CN213442025U (zh) 用于车门的铰链加强板和车门
CN209454864U (zh) 一种流水槽总成结构
CN205395726U (zh) 中门内蒙皮上加强件
CN213921219U (zh) 螺旋弹簧支撑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08198608U (zh) 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组件
CN108372810B (zh) 一种客车座椅骨架
CN209482983U (zh) 一种掀背式尾门铰链安装结构
CN108556585B (zh) 螺旋弹簧前吊耳总成
CN211685051U (zh) 轻量化调整臂壳体
CN201534567U (zh)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CN220199048U (zh) 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7396653U (zh) 车辆的减震器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34102U (zh) 边框组件、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05243214U (zh) 车门外开拉手安装支架
CN210047393U (zh) 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CN215904314U (zh) 汽车顶部仪表组成的安装结构及商用车
CN205905727U (zh) 用于车门的后视镜安装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17380157U (zh)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2313332U (zh) 一种新型座椅框
CN219312864U (zh) 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5590418U (zh) 一种汽车及其后纵臂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