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8165U -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28165U CN219628165U CN202222917562.5U CN202222917562U CN219628165U CN 219628165 U CN219628165 U CN 219628165U CN 202222917562 U CN202222917562 U CN 202222917562U CN 219628165 U CN219628165 U CN 219628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channel
- plate
- charging
- charging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充电模组。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充电模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和盖板,散热板安装于外壳内,盖板盖设于散热板上,并且盖板和散热板共同围合成一散热腔,散热腔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散热板将外壳密封隔离成位于散热板两侧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充电模组包括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两侧,所述散热腔用于给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散热。通过上述设计,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第一收容腔和/或第二收容腔,以及对电子元件分区域散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能作为一种主要使用的能源,常见于各种设备设施中。而在现今,更多的车辆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车辆电机的能源,由电能驱动的车辆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续航问题。
日前,电能驱动的车辆在对其电池充电时,多数用到的是充电模块,常见的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时长的充电,另一种则是快速充电。但无论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会面临充电模块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大量发热的问题。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常使用的充电模块包括设置有容置腔的外壳、充电模组和风冷散热机构,充电模组和风冷散热机构安装于外壳内,风冷散热机构用于给充电模组散热,风冷散热机构部分与外界连通,另一部分与充电模组连通。这种结构使得风冷散热机构在对充电模组进行散热时,会导致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及杂质进入充电模块,进而导致充电模块的换热效率下降,且噪声极大;以及现有的充电模块内的电子元件一般设置在同一腔体内,在散热时容易导致散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方了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从而改善目前风冷散热机构在对充电模组进行散热时,会导致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及杂质进入充电模块,噪声极大,以及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充电模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和盖板,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散热板上,并且所述盖板和所述散热板共同围合成一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散热腔用于流通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将所述外壳密封隔离成位于所述散热板两侧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充电模组包括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两侧,所述散热腔用于给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散热。
可选地,所述散热板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共同连接成所述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或第二散热通道还设置有水平流道。
可选地,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收容腔延伸的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一侧,所述第一散热部裸露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部分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充电元件。
可选地,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并且将所述散热腔第二收容腔密封。
可选地,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收容腔延伸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裸露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部分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充电元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水平流道,所述水平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水平流道上设置有防回流凸起,所述防回流凸起位于所述水平流道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连通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安装于所述外壳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密封板、部分所述外壳本体、散热板和盖板共同围合成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密封板、另一部分所述外壳本体、散热板共同围合成所述第二收容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上述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充电桩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充电模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和盖板,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散热板上,并且所述盖板和所述散热板共同围合成一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散热腔用于流通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将所述外壳密封隔离成位于所述散热板两侧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充电模组包括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两侧,所述散热腔用于给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散热。通过上述设计,从而使得所述散热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密封隔离,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质进入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或第二收容腔,以及对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对其进行分区域散热,提高了所述充电模块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面截面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B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C部放大图。
用电设备1的附图标记如下:
充电桩 | 1000 | 第二散热通道 | 212 |
充电模块 | 100 | 第一导流通道 | 2121 |
外壳 | 10 | 第二导流通道 | 2122 |
第一收容腔 | 11 | 第一散热部 | 213 |
第二收容腔 | 12 | 第二散热部 | 214 |
外壳本体 | 13 | 盖板 | 22 |
第一密封板 | 14 | 散热腔 | 23 |
第二密封板 | 15 | 水平流道 | 24 |
密封件 | 16 | 防回流凸起 | 241 |
充电模组 | 30 | 散热件 | 25 |
第一充电元件 | 31 | 安装部 | 251 |
第二充电元件 | 32 | 主体部 | 252 |
散热机构 | 20 | 第一翅片 | 253 |
散热板 | 21 | 第二翅片 | 254 |
第一散热通道 | 211 | 第三翅片 | 255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1的示意图。用电设备1包括充电桩1000,充电桩1000包括充电模块100,充电模块100安装于充电桩1000内,充电模块100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并提供电能。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电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桩1000,还可以是其他用电设备,接下来将对上述充电模块1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对于前述充电模块100,请参阅图2至图5,其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100的立体图、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200的分解图、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面截面图、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100的部分分解图,并结合其他附图。充电模块100包括外壳10、散热机构20和充电模组30。散热机构20包括散热板21和盖板22,散热板21安装于外壳10内,盖板22盖设于散热板21上,并且盖板22和散热板21共同围合成一散热腔23,散热腔23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散热腔23用于流通导热介质,散热板21将外壳10密封隔离成位于散热板两侧的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充电模组30包括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分别设置于散热板21的两侧,第一充电元件31安装于盖板22和/或散热板21朝向第一收容腔11的一侧,第二充电元件32安装于散热板21朝向第二收容腔12的一侧,散热腔23用于给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散热,通过由散热腔分隔设置的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以便于对电子元件分区域散热。其中,导热介质包括气体、水、冷却液等散热介质,且上述散热腔23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是指,散热腔23与充电模块100之外的环境连通,例如,散热腔23与装有导热介质的容器或导热介质产生装置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用于在充电模块100与其他电子设备连通时,提供电能。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可以是分别具有不同功能并且独立工作的电子元件,还可以是共同工作的电子元件,例如:控制输出电压的处理器、控制输出电流的处理器、测量第一收容腔11内温度的传感器、测量第二收容腔12内温度的传感器、控制充电模块100内部温度的处理器等。同时,由于散热腔23与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密封隔离,故可以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第一收容腔11和/或第二收容腔12,从而防止灰尘等杂质堆积于电子元件、模块的表面,影响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散热板21和盖板22均使用导热性能良好且绝缘的材料,或,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单侧或者两侧涂覆绝缘涂层。
值得一提的是,盖板22与散热板21通过搅拌摩擦焊的形式连接。搅拌摩擦焊是指利用高速旋转的焊具与盖板22和散热板21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被焊材料局部熔化,当焊具沿着焊接界面向前移动时,被塑性化的盖板22和散热板21在焊具的转动摩擦力作用下由焊具的前部流向后部,并在焊具的挤压下形成致密的固相焊缝。这种焊接方式的好处是:1、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变化小,残余应力比较低,焊接后的盖板22和散热板21不易变形。2、能一次完成较长焊缝、大截面、不同位置的焊接,以适配本申请实施例中盖板22和散热板21的长焊缝。3、搅拌摩擦焊的操作过程方便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搅拌摩擦焊的设备简单、能耗低、功效高,从而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4、无需添加焊丝等焊接介质,不需要保护气体,安全且成本低。5、焊接过程安全、无污染、无烟尘、无辐射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并结合其他附图。散热板21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共同连接成散热腔23,第一散热通道211和/或第二散热通道212还设置有水平流道2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增大散热腔23与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之间的接触面积,将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在散热板21上呈连续地“几”字形排布,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连续的“U”、“M”、“Z”形排布方式。并且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的连接处的通道孔径小于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内的通道孔径,从而使得导热介质在两者之间流动时,可以通过此处小孔径的设计,增大导热介质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为了更好地说明水平流道24与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4和图5,水平流道24的通道底部相对于第一散热通道211和第二散热通道212的通道底部更靠近散热板21,从而使得水平流道24可以对安装在散热板21表面及盖板22表面的第一充电元件31进行散热,还可以对抵接在散热板21另一表面的第二充电元件32的部分区域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散热板21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第二收容腔12延伸的第一散热部213,第一散热通道211设置于第一散热部213朝向第一收容腔11的一侧,第一散热部213裸露于第二收容腔12的部分用于安装第二充电元件32。即是,将第一散热部213朝向第二收容腔12的一侧凸出设置,使得第一收容腔11内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同时,散热板21和盖板22的盖设设计,使得散热板21和盖板22位于第一收容腔11的平面更加平整,从而便于安装电路板等占用面积较大且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的电子元件和模块。相应地,由于第一散热部213朝向第一收容腔11的一侧,故在第二收容腔12内,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可以通过将电子元件安装于第一散热部213位于第二收容腔12的表面从而给电子元件散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B部放大图,并结合其他附图。散热机构20还包括散热件25,散热件25设置在第一散热通道211内,散热件25安装于第一散热通道211的底部,并且将散热腔23第二收容腔12密封。并且散热件25与第一散热通道211将散热腔23与第二收容腔12密封隔离。需要说明的是,散热件25与第一散热通道211的底部同样使用摩擦焊接的形式连接。
对于上述散热件25,请参阅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B部放大图,并结合其他附图。散热件25包括安装部251、主体部252、第一翅片253和第二翅片254。主体部252垂直于安装部251设置,第一翅片253设置于主体部252上,且第一翅片253垂直于主体部252,第二翅片254设置于主体部252上,且第二翅片254垂直于第一翅片253。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251、主体部252、第一翅片253和第二翅片254均呈长条板状,而安装部251用于将散热件25安装于第一导流槽12内,主体部252垂直设置于安装部251上,并且主体部252设置于安装部251的中部,从而使得第一翅片253可以对称设置于主体部252的两侧,而第二翅片254垂直于第一翅片253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二翅片254设置于第一翅片253远离安装部251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散热件25还包括第三翅片255,第三翅片255设置于主体部252上,第三翅片255垂直于主体部252,第三翅片255与第一翅片253平行设置,且第三翅片255的宽度小于第一翅片253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翅片255设置于安装部251和第一翅片253之间,而本申请中所指的宽度则是第一翅片253、第二翅片254和第三翅片255凸出于主体部252的长度。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散热件25整体呈“树状”分叉,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使得导热介质可以充分与散热件25接触,且第一翅片253、第二翅片254和第三翅片255增加了导热介质与散热件25的接触面积,便于进行热交换。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翅片253和第三翅片255的宽度和厚度均小于安装部251,主体部252靠近安装部251的部分相较于主体部远离安装部251的部分的宽度更宽,但由于第三翅片255的宽度小于第一翅片253的宽度,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翅片255与第一翅片253齐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翅片255的宽度和第一翅片253的宽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是逐渐递增或是逐渐递减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散热件25使用铝挤加工工艺,这种制造工艺可制作出具有高密度的第一翅片253、第二翅片254和第三翅片255的散热件25,此处所述的高密度指在一定空间内第一翅片253、第二翅片254和第三翅片255具有更多的数量,从而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换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并结合其他附图。散热板21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第二收容腔12延伸的第二散热部214,第二散热通道212设置于第二散热部214朝向第一收容腔11的一侧,第二散热部214裸露于第二收容腔12的部分用于安装第二充电元件32。即是,将第二散热部214朝向第二收容腔12的一侧凸出设置,使得第一收容腔11内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同时,散热板21和盖板22的盖设设计,使得散热板21和盖板22位于第一收容腔11的平面更加平整,从而便于安装电路板等占用面积较大且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的电子元件和模块。相应地,由于第二散热部214朝向第一收容腔11的一侧,故在第二收容腔12内,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可以通过将电子元件安装于第二散热部214位于第二收容腔12的表面从而给电子元件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部213和第二散热部214进行进一步说明。首先,第一散热部213和第二散热部214朝向第二收容腔12的方向伸出,且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部213和第二散热部214,使得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2内的空间可以分为由外壳10、散热板21和第一散热部213围合成的收容区域、由两第一散热部213、散热板21和外壳10围合成的另一收容区域、由第一散热部213、第二散热部214、散热板21和外壳10围合成的又一收容区域、由两第二散热部214、散热板21和外壳10围合成的再一收容区域,其中水平流道24还可以设置于散热板21上。即是,设置于第二收容腔12内的第二充电元件32可以有更多表面进行散热,从而提升散热效率。具体地,第一充电元件31相对第二充电元件32的发热效率更低,且第一充电元件31的类型多需要集成于同一电路板或模块上,则将空间更大的第一收容腔11用于收容第一充电元件31;而相对而言发热效率更高的第二充电元件32设置在第二收容腔12,通过第一散热部213和第二散热部214提高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更进一步的是,第一散热部213内设置的散热件25由于具有第一翅片253、第二翅片254和第三翅片255组成的“树”状散热翅片,故第一散热部213散热效率大于第二散热部214;第二散热部214内包括呈立体型流道设置的第一导流通道2121和第二导流通道2122,以及连通第一导流通道2121和第二导流通道2122的呈水平型流道设置的水平流道24。具体地,在第二收容腔12内裸露的第一散热部213的散热效率大于第二散热部214的散热效率,所以第二充电元件32发热效率较高的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散热部213之间,第二充电元件32发热效率较低的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散热部214之间。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不仅具有第一散热部213和第二散热部214组成的立体散热流道,还具有水平流道24,从而可以将充电模组30内具有不同发热效率的元件分开设置于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内,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及空间使用率。可选地,第一导流通道2121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流通道2122的宽度。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通道212包括连通的第一导流通道2121和第二导流通道2122,第一导流通道2121与第一散热通道211连通,第二导流通道2122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二散热通道2122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流道24,水平流道24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导流通道2121和第二导流通道2122。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流道24弯曲设置,这种方式使得在一定的长度内可以获得更大的流经面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流经面积是指,导热介质在水平流道24内所流通过的面积。对于上述水平流道24,请参阅图3、图4、图6和图7,其中,图7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C部放大图,并结合其他附图。水平流道24上设置有防回流凸起241,防回流凸起241位于水平流道24与第二导流通道2122的连通位置。当导热介质流动至水平流道24与第二导流通道2122的连接处时,可以受到防回流凸起241壁面的分隔作用,使得水平流道24和第二导流通道2122内的导热介质在流动至防回流凸起241处时流动方向相同,防止导热介质从第二导流通道2122回流至水平流道24,便于导热介质在散热腔23内流动,从而提升散热效率。可选地,第一导流通道2121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流通道2122的宽度,从而可以将导热介质于第一导流通道2121内增加流速流进第二导流通道2122内,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申请中,在第二散热通道212上同时设置第一导流通道2121、第二导流通道2122以及至少一个水平流道24,能够在该区域形成立体型流道和水平型流道。例如,在本申请中立体型流道能够对第二收容腔12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水平流道24对设置在第一收容腔11内,靠近或贴合所述盖板22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以及对位于第二散热部214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第二散热通道212内设置立体型流道和水平型流道,可使得电子元件能够得到更充足的布局空间,获得更多的布局方式,从而减小整个充电模块的体积。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述同时设置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以及设置第一散热通道211、第二散热通道212以及水平流道24,可以使得不同功率,即产生大小不同的元件分别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提升整个充电模块100的散热效率。
对于外壳10,请参阅图3至图5,并结合其他附图。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3、第一密封板14和第二密封板15,第一密封板14和第二密封板15安装于外壳本体13的两侧,第一密封板14、部分外壳本体13、散热板和盖板共同围合成第一收容腔11,第二密封板15、另一部分外壳本体13、散热板共同围合成第二收容腔12。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有密封件16,密封件16设置于第一密封板14与外壳本体13连接的边缘处,以及第二密封板15与外壳本体13连接的边缘处,从而使得外壳10的边缘密封处,密封性能良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模块100,充电模块100包括外壳10、散热机构20和充电模组30。散热机构20包括散热板21和盖板22,散热板21安装于外壳10内,盖板22盖设于散热板21上,并且盖板22和散热板21共同围合成一散热腔23,散热腔23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散热腔23用于流通导热介质,散热板21将外壳10密封隔离成位于散热板两侧的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充电模组30包括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分别设置于散热板21的两侧,散热腔23用于给第一充电元件31和第二充电元件32散热。通过上述设计,从而使得散热腔23与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密封隔离,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质进入第一收容腔11和/或第二收容腔12,以及对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内,对其进行分区域散热,提高了充电模块100的换热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1,用电设备1包括充电桩1000,充电桩1000包括充电模块100,充电模块100安装于充电桩1000内,充电模块100用于给充电桩1000内的电子元件散热。而此处所述的充电模块100和充电桩1000的结构、功能、效果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在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和盖板,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散热板上,并且所述盖板和所述散热板共同围合成一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两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散热腔用于流通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将所述外壳密封隔离成位于所述散热板两侧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
充电模组,包括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两侧,所述散热腔用于给所述第一充电元件和第二充电元件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共同连接成所述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或第二散热通道还设置有水平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收容腔延伸的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一侧,所述第一散热部裸露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部分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充电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并且将所述散热腔第二收容腔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收容腔延伸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裸露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部分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充电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水平流道,所述水平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上设置有防回流凸起,所述防回流凸起位于所述水平流道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连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安装于所述外壳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密封板、部分所述外壳本体、散热板和盖板共同围合成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密封板、另一部分所述外壳本体、散热板共同围合成所述第二收容腔。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充电桩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17562.5U CN219628165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17562.5U CN219628165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28165U true CN219628165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7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17562.5U Active CN219628165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28165U (zh) |
-
2022
- 2022-11-02 CN CN202222917562.5U patent/CN2196281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86009B (zh) | 电气设备 | |
EP3518413B1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KR20050036905A (ko) | 구동 장치 | |
CN104143925A (zh) | 电力转换装置 | |
CN2106947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液冷散热机箱 | |
WO2023279940A1 (zh) |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07200915A (ja) | 冷却フィンおよび冷却装置 | |
CN113645812B (zh) | 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9628165U (zh) |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 |
CN111799238B (zh) | 一种双面水冷igbt散热器及其散热安装结构 | |
CN219592959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车辆 | |
CN116437634A (zh) | 一种液冷散热装置、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 |
CN215453694U (zh) |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5696868A (zh) | 一种充电模块及用电设备 | |
CN219154263U (zh) | 换热机构 | |
CN212434709U (zh) | 散热板、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1025790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冬天聚热能水冷板 | |
CN211128745U (zh) | 电机控制器 | |
CN115817237A (zh) | 换热机构 | |
CN216213404U (zh) | 平铺式功率半导体的封装冷却装置 | |
CN218986297U (zh) | 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215773958U (zh) | 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 |
CN220965474U (zh) | 控制器的散热结构及控制器 | |
CN219679049U (zh) | 液道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 |
CN212935720U (zh) | 一种一体化伺服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