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3148U -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23148U CN219623148U CN202320483610.6U CN202320483610U CN219623148U CN 219623148 U CN219623148 U CN 219623148U CN 202320483610 U CN202320483610 U CN 202320483610U CN 219623148 U CN219623148 U CN 2196231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vibration reduction
- vibration
- vehicle
- rub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属于车辆减振技术领域。该减振机构包括减振框架,减振框架套设在胶轮制动盘轴外周,减振框架外侧面与固定立板贴合,固定立板上设有竖向长腰孔,减振框架上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销轴穿过竖向长腰孔后与固定螺纹孔连接,且固定销轴可在竖向长腰孔内上下滑动。还包括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本实用新型在减振框架与车架立板为可滑动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弹簧、液压油缸的缓冲作用,使胶轮在凹凸不平地面行驶时相对于车架具有支撑、缓冲、减振作用。还通过两个连接杆的设置,使振动冲击在传递过程中随着路线变长而抵消,起到间接缓冲、减振作用,使车辆行驶平稳,减少损坏,延长寿命,改善驾驶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行业电缆卷放车胶轮机构多数使用的是轮胎与制动器相连,并通过螺栓与后车架连接,只具备行走功能,忽略了因路面凹凸而产生的振动冲击。尤其对于煤矿巷道内地面的凹凸情况极其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颠簸感明显,体验感极差,更有甚者因为颠簸而进行误驾驶造成安全事故。并且车辆极易在行驶过程中因振动颠簸而损坏,使车辆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胶轮车辆在减振功能方面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使其通过减振框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改进,能从多个方面达到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效果,真正减少车辆在凹凸路面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冲击,使车辆行驶平稳,提升驾驶体验,成为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使其通过减振框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改进,能从多个方面达到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效果,真正减少车辆在凹凸路面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冲击,使车辆行驶平稳,提升驾驶体验,从而克服现有的胶轮车辆减振功能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包括减振框架,所述减振框架套设在胶轮的制动盘轴外周,所述减振框架的外侧面与车辆后车架的固定立板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上设有竖向长腰孔,所述减振框架上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销轴穿过所述竖向长腰孔后与所述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且固定销轴可在所述竖向长腰孔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框架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侧设有耐磨板,所述固定销轴螺帽与所述固定立板之间设有耐磨垫。
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框架采用内圆外方结构,所述减振框架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立板通过所述固定销轴连接的滑动机构。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其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相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对应的车辆后车架相抵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一缓冲机构;
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侧部,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上部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底部铰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二缓冲机构。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另一侧的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上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油缸采用阻尼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用于向缸体内部注入液压油后被封堵,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缸体内壁密贴,用于将缸体内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且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过油孔,用于实现液压油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循环流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固定柱上。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通过在车轮制动盘轴上设置减振框架,并通过减振框架与车架立板之间的可滑动销轴连接,能形成减振框架与车架的可活动连接方式。还通过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的缓冲作用,使胶轮在凹凸不平地面行驶时相对于车架具有支撑、缓冲、减振的作用,避免胶轮与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导致的剧烈颠簸,使车辆行驶平稳,减少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提升了驾驶体验,提高了安全性。
2.还通过由两个连接杆形成的第三缓冲机构的设置,因其拉长了振动冲击传递到车架的路线,使振动冲击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随着路线的变长而抵消一部分,因而间接起到缓冲、减振作用。
3.还通过阻尼液压油缸的设置,由于缸筒内部为封闭空间,液压油只能通过活塞杆端部的过油孔在无杆腔和有杆腔内部循环流动,这样在油缸受到压力或拉力时,由于过油孔的大小一定,液压油的流量一定,活塞杆的伸缩移动被减缓,能达到抵消一部分振动冲击的效果,减振作用优良。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与固定立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振机构中减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减振机构中阻尼液压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包括减振框架1。所述减振框架1采用内圆外方结构,其中间通孔11用于固定在胶轮制动盘2的轴21的外周,胶轮制动盘3与胶轮3连接,形成减振框架1与胶轮3的随动。
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减振框架1与车辆后车架的固定立板4贴合,所述固定立板4上设有竖向长腰孔41,所述减振框架1上设有固定螺纹孔12,固定销轴5穿过所述竖向长腰孔41后与所述固定螺纹孔12固定连接,且固定销轴5可在所述竖向长腰孔41内上下滑动,这样减振框架形成与车架的可滑动连接,具有一定的支撑、导向、缓和冲击的作用。
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减振框架1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侧设有耐磨板13,所述固定销轴5的螺帽与所述固定立板4之间设有耐磨垫14。所述耐磨板13和耐磨垫14具有高耐磨性、高硬度,干预了减振框架1与车架的直接接触,减少了振动冲击的传递,进一步提升减振效果,并提高了减振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框架1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立板4通过所述固定销轴5连接的滑动机构,连接稳固均衡。
本实施例减振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6和液压油缸7。所述压缩弹簧6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1的上部。具体的,所述减振框架1的上部设有弹簧固定柱16,所述压缩弹簧6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固定柱16上,所述压缩弹簧6的上端与所述减振框架1上部对应的车辆后车架相抵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1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一缓冲机构。利用弹簧的弹性压缩和回弹性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同时还起到支撑固定和导向的作用。
所述液压油缸7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1的侧部。所述液压油缸7的缸体71上部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7的活塞杆72伸出端与所述减振框架1的底部伸出板铰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1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二缓冲机构。利用油缸中活塞杆的液压油作用下伸缩起到对减振框架的支撑、导向、缓和冲击的作用。
较优实施例为,参照附图4所示,所述液压油缸7采用阻尼液压油缸,包括缸体71和活塞杆72,所述缸体7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73,两个所述通孔73用于向缸体内部注入液压油后被封堵,使缸体内部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活塞杆72的端部与缸体71内壁密贴,用于将缸体内腔分为有杆腔75和无杆腔76。且所述活塞杆72端部具有过油孔74,在活塞杆72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液压油通过过油孔74在有杆腔75和无杆腔76之间往复流动。由于过油孔74的大小一定,液压油的流量一定,从而活塞杆72的伸缩移动被液压油减缓,在减振框架1受到上下颠簸时活塞杆72能抵消一部分的振动冲击,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更优实施例为,本实施例减振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1另一侧的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所述第一连接杆81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1的侧上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2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1的侧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这样在减振框架1受到上下颠簸时,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两端的铰接销轴,能拉长振动冲击传递到车架的路线,使振动冲击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随着路线的变长而抵消一部分,因而间接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通过在胶轮与车架立板之间设置减振框架,并使减振框架与车架立板形成可滑动连接方式,再通过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的缓冲作用,使胶轮在凹凸不平地面行驶时相对于车架具有支撑、缓冲、减振的作用,避免胶轮与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导致的剧烈颠簸,使车辆行驶平稳,减少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还通过由两个连接杆形成的第三缓冲机构的设置,因其拉长了振动冲击传递到车架的路线,使振动冲击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随着路线的变长而抵消一部分,因而间接起到缓冲、减振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通过多个铰接点的设置,形成三个缓冲机构,使最终传递给车架的振动冲击所剩不多,保证了具有胶轮减振机构的电缆卷放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增益效果,减少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避免驾驶人员因为颠簸而产生误驾驶,减小了危险驾驶系数,改善了驾驶体验。
本实用新型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不仅适用于煤矿行业电缆卷放车,也适用于其它需行驶在凹凸路面的胶轮车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框架,所述减振框架套设在胶轮的制动盘轴外周,所述减振框架的外侧面与车辆后车架的固定立板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上设有竖向长腰孔,所述减振框架上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销轴穿过所述竖向长腰孔后与所述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且固定销轴可在所述竖向长腰孔内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框架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侧设有耐磨板,所述固定销轴螺帽与所述固定立板之间设有耐磨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框架采用内圆外方结构,所述减振框架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立板通过所述固定销轴连接的滑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其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相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对应的车辆后车架相抵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一缓冲机构;
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侧部,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上部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底部铰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二缓冲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另一侧的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上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采用阻尼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用于向缸体内部注入液压油后被封堵,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缸体内壁密贴,用于将缸体内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且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过油孔,用于实现液压油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固定柱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83610.6U CN219623148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83610.6U CN219623148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23148U true CN219623148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6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83610.6U Active CN219623148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23148U (zh)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20483610.6U patent/CN2196231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623148U (zh) |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 |
CN110550126A (zh) | 一种行走稳定的移动底盘及服务机器人 | |
CN211592743U (zh) | 一种大型矿用汽车柔性减震走台 | |
CN211869099U (zh) |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 |
KR102185230B1 (ko) | 차체 높이 조절이 가능한 mr댐퍼 일체형 에어스프링 | |
CN218257601U (zh) | 一种车辆前悬架机构 | |
CN102381372B (zh) |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12219826U (zh) | 一种高强度减震器支架 | |
CN213056600U (zh) | 一种可缓冲抗震的牵引车用悬挂 | |
CN211335483U (zh) | 悬架装置 | |
CN109094314B (zh) | 一种带有弹性元件及换向机构的独立悬架 | |
CN110239303B (zh) | 一种半挂车后桥 | |
CN214728041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悬架支架 | |
CN201395025Y (zh) | 组合式空气悬挂 | |
CN217706018U (zh) | 桥式减震负重轮 | |
CN216002080U (zh) | 一种高强度的双横拉杆的随动桥总成 | |
CN210592135U (zh) | 一种无人车底盘后悬挂系统 | |
CN111038202A (zh) | 一种用于agv的独立悬挂机构及重载agv | |
CN111439069A (zh) | 一种车桥 | |
CN201232727Y (zh) | 液压缓冲减振器 | |
CN220884680U (zh) | 一种弹性减震装置 | |
CN220483026U (zh) | 货车空气悬架 | |
CN210760128U (zh) | 一种低底盘的悬挂调节系统 | |
CN115891539B (zh) | 一种纵置油气弹簧的低高度独立悬架系统及应用 | |
CN211468106U (zh) | 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