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2223U - 新型脚手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脚手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22223U CN219622223U CN202320954917.XU CN202320954917U CN219622223U CN 219622223 U CN219622223 U CN 219622223U CN 202320954917 U CN202320954917 U CN 202320954917U CN 219622223 U CN219622223 U CN 2196222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uss
- scaffold
- scaffold board
- lifting
- lifting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包括底层脚手板、桁架、内侧立杆、升降轨道和外侧立杆,桁架竖直设置在底层脚手板的内侧,桁架的下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内侧连接;内侧立杆、升降轨道和外侧立杆均为多根,每根内侧立杆和每根升降轨道的底端均与桁架的上端连接,每根升降轨道位于相邻的两根内侧立杆之间;每根外侧立杆的底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外侧连接;底层脚手板位于桁架和多根外侧立杆之间。从而将桁架下沉到底层脚手板处与底层脚手板成为整体,有效承载分担架体的重量,提高脚手架底层脚手板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底层脚手板的整体承力能力和稳定性较差以及安装麻烦,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建筑设备,现有的脚手架内侧立杆底端和走道板直接连接,轨道固定在立杆上。走道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从而使脚手架底层脚手板的整体承力能力和稳定性都较差。另外,现有脚手架的走道板与建筑墙体之间需要外加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安装补板和翻板结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安装麻烦,影响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底层脚手板的整体承力能力和稳定性较差以及安装麻烦,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包括:底层脚手板,沿建筑墙体的横向水平延伸设置;桁架,竖直设置在底层脚手板的内侧,桁架的下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内侧连接;内侧立杆,内侧立杆为多根,多根内侧立杆沿底层脚手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内侧立杆的底端与桁架的上端连接;升降轨道,升降轨道为多根,多根升降轨道的沿底层脚手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升降轨道的底端与桁架的上端连接且每根升降轨道位于相邻的两根内侧立杆之间;外侧立杆,外侧立杆为多根,多根外侧立杆沿底层脚手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外侧立杆的底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外侧连接;其中,底层脚手板位于桁架和多根外侧立杆之间。
进一步地,底层脚手板和桁架均为框式结构,底层脚手板的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桁架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其中,桁架的下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内侧通过穿设在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的螺栓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内侧立杆沿其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桁架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的第四螺栓孔;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内侧立杆的下端与桁架的上端之间并通过螺栓将内侧立杆的下端与桁架的上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升降轨道的下端与桁架的上端之间并通过螺栓将升降轨道的下端与桁架的上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为直板连接件、“L”形板连接件或“U”形板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方管连接件。
进一步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附墙支座,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上并与升降轨道可滑动地连接;提升挂架,固定安装在升降轨道和相对的一根外侧立杆之间;提升机构,与提升挂架、升降轨道以及附墙支座均连接以通过升降轨道驱动底层脚手板、桁架以及上部架体提升。
进一步地,附墙支座的下端具有挂环,提升机构包括: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挂钩挂接在提升挂架上;第一链轮,设置在升降轨道的底端;第二链轮,通过挂钩挂接在挂环上;链条,链条由电动葫芦引出绕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与升降轨道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翻板,翻板沿建筑墙体的横向的一个侧边与通过多个合页与底层脚手板的内侧相互铰接以上下翻转;其中,翻板翻下时将底层脚手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缝隙封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包括底层脚手板、桁架、内侧立杆、升降轨道和外侧立杆,底层脚手板沿建筑墙体的横向水平延伸设置;桁架竖直设置在底层脚手板的内侧,桁架的下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内侧连接;内侧立杆、升降轨道和外侧立杆均为多根,多根内侧立杆、升降轨道和外侧立杆均沿底层脚手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内侧立杆和每根升降轨道的底端均与桁架的上端连接,每根升降轨道位于相邻的两根内侧立杆之间;每根外侧立杆的底端与底层脚手板的外侧连接;底层脚手板位于桁架和多根外侧立杆之间。从而将桁架下沉到底层脚手板处与底层脚手板成为整体,有效承载分担架体的重量,提高脚手架底层脚手板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底层脚手板的整体承力能力和稳定性较差以及安装麻烦,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带翻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去掉翻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桁架与内侧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升降轨道与桁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另一种形式的提升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层脚手板;20、桁架;30、内侧立杆;40、升降轨道;50、外侧立杆;60、第一连接件;70、第二连接件;80、附墙支座;81、挂环;90、提升挂架;100、提升机构;101、电动葫芦;102、第一链轮;103、第二链轮;104、链条;110、翻板;111、合页;120、上层脚手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底层脚手板10、桁架20、内侧立杆30、升降轨道40和外侧立杆50,底层脚手板10沿建筑墙体的横向水平延伸设置;桁架20竖直设置在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桁架20的下端与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连接;内侧立杆30、升降轨道40和外侧立杆50均为多根,多根内侧立杆30、升降轨道40和外侧立杆50均沿底层脚手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内侧立杆30和每根升降轨道40的底端均与桁架20的上端连接,每根升降轨道40位于相邻的两根内侧立杆30之间;每根外侧立杆50的底端与底层脚手板10的外侧连接;底层脚手板10位于桁架20和多根外侧立杆50之间。从而将桁架20下沉到底层脚手板10处与底层脚手板10成为整体,有效承载分担架体的重量,提高脚手架底层脚手板10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底层脚手板10的整体承力能力和稳定性较差以及安装麻烦,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底层脚手板10和桁架20均为框式结构,底层脚手板10包括两根沿垂直于建筑墙体方向相对并平行的水平横梁以及多根将两根水平横梁相互连接的连接板;桁架20包括两根沿建筑墙体高度方向上下相对并平行的水平横梁以及将两根水平横梁相互连接的纵向杆,相邻的两根纵向杆之间还设置有沿对角方向延伸的斜向加强杆。底层脚手板10内侧的一根水平横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桁架20下端的一根水平横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的第二螺栓孔;桁架20下端的水平横梁与底层脚手板10内侧的水平横梁相互贴合并通过穿设在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的螺栓相互紧固连接。底层脚手板10的连接板和桁架20的纵向杆上也开设有螺栓孔能够与相邻的底层脚手板10和桁架20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内侧立杆30沿其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桁架20上端的另一根水平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的第四螺栓孔;本申请的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0,第一连接件60设置在内侧立杆30的下端与桁架20上端的水平横梁之间并通过螺栓将内侧立杆30与桁架20相互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接件60为直板连接件、“L”形板连接件或“U”形板连接件,直板连接件、“L”形板连接件或“U”形板连接件上均开设有螺栓孔,安装时,直板连接件或“L”形板连接件贴在内侧立杆30下端与桁架20上端的水平横梁的内侧并将直板连接件或“L”形板连接件的螺栓孔与内侧立杆30和桁架20的水平横梁的螺栓孔对准,然后用螺栓紧固连接;“U”形板连接件槽口向上使桁架20上端的水平横梁嵌入“U”形板连接件的槽口内,“U”形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内侧立杆30的前后两侧贴合且螺栓孔相互对准,然后用螺栓进行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70,第二连接件70设置在升降轨道40下端的后侧与桁架20上端的水平横梁之间,可选地,第二连接件70为方管连接件,方管连接件上开设有螺栓孔,方管连接件沿横向与桁架20上端的水平横梁相互平行抵接并通过螺栓将升降轨道40的下端与桁架20上端的水平横梁相互紧固连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底层脚手板10和桁架20均采用矩形管焊接而成,内侧立杆30和外侧立杆50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附墙支座80、提升挂架90以及提升机构100,附墙支座80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上并与升降轨道40可滑动地连接;提升挂架90固定安装在升降轨道40和相对的一根外侧立杆50之间;提升机构100与提升挂架90、升降轨道40以及附墙支座80均连接以通过升降轨道40驱动底层脚手板10、桁架20以及上部架体提升。
具体地,附墙支座80的下端具有挂环81,提升机构100包括电动葫芦101、第一链轮102、第二链轮103和链条104,电动葫芦101通过挂钩挂接在提升挂架90的下方;第一链轮102设置在升降轨道40的底端;第二链轮103通过挂钩挂接在挂环81上;链条104由电动葫芦101引出依次绕过第一链轮102和第二链轮103并与升降轨道40底端的连接点固定连接;电动葫芦101工作时通过链条104作用于升降轨道40的底端从而驱动底层脚手板10、桁架20以及上部架体提升。可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葫芦101和链条104也可以采用单链拉结的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翻板110,翻板110沿建筑墙体横向延伸的一个侧边通过多个合页111与底层脚手板10内侧的水平横梁相互铰接从而能够上下翻转;翻板110的长度与整个底层脚手板10的横向长度匹配,翻板110的宽度大于底层脚手板10和建筑墙体之间的缝隙宽度,翻板110翻下时将底层脚手板10与建筑墙体之间的缝隙封闭从而阻止坠落物从缝隙处掉下引发安全事故。
如图8所示,本申请的新型脚手架结构上层正常搭建上层脚手板120,内侧立杆30、升降轨道40和外侧立杆50根据实际所需的高度正常向上对接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层脚手板(10),沿建筑墙体的横向水平延伸设置;
桁架(20),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所述桁架(20)的下端与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连接;
内侧立杆(30),所述内侧立杆(30)为多根,多根所述内侧立杆(30)沿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内侧立杆(30)的底端与所述桁架(20)的上端连接;
升降轨道(40),所述升降轨道(40)为多根,多根所述升降轨道(40)的沿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升降轨道(40)的底端与所述桁架(20)的上端连接且每根所述升降轨道(40)位于相邻的两根内侧立杆(30)之间;
外侧立杆(50),所述外侧立杆(50)为多根,多根所述外侧立杆(50)沿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外侧立杆(50)的底端与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外侧连接;
其中,所述底层脚手板(10)位于所述桁架(20)和多根所述外侧立杆(5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脚手板(10)和所述桁架(20)均为框式结构,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桁架(20)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其中,所述桁架(20)的下端与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的螺栓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立杆(30)沿其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所述桁架(20)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的第四螺栓孔;所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60),所述第一连接件(60)设置在所述内侧立杆(30)的下端与所述桁架(20)的上端之间并通过螺栓将所述内侧立杆(30)的下端与所述桁架(20)的上端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70),所述第二连接件(70)设置在所述升降轨道(40)的下端与所述桁架(20)的上端之间并通过螺栓将所述升降轨道(40)的下端与所述桁架(20)的上端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60)为直板连接件、“L”形板连接件或“U”形板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70)为方管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
附墙支座(80),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上并与所述升降轨道(40)可滑动地连接;
提升挂架(90),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轨道(40)和相对的一根所述外侧立杆(50)之间;
提升机构(100),与所述提升挂架(90)、所述升降轨道(40)以及所述附墙支座(80)均连接以通过所述升降轨道(40)驱动所述底层脚手板(10)、所述桁架(20)以及上部架体提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支座(80)的下端具有挂环(81),所述提升机构(100)包括:
电动葫芦(101),所述电动葫芦(101)通过挂钩挂接在所述提升挂架(90)上;
第一链轮(102),设置在所述升降轨道(40)的底端;
第二链轮(103),通过挂钩挂接在所述挂环(81)上;
链条(104),所述链条(104)由所述电动葫芦(101)引出绕过所述第一链轮(102)和所述第二链轮(103)与所述升降轨道(40)的底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脚手架结构还包括:
翻板(110),所述翻板(110)沿建筑墙体的横向的一个侧边与通过多个合页(111)与所述底层脚手板(10)的内侧相互铰接以上下翻转;
其中,所述翻板(110)翻下时将所述底层脚手板(10)与建筑墙体之间的缝隙封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4917.XU CN219622223U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新型脚手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4917.XU CN219622223U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新型脚手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22223U true CN219622223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6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54917.XU Active CN219622223U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新型脚手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22223U (zh) |
-
2023
- 2023-04-24 CN CN202320954917.XU patent/CN2196222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12158B (zh) | 一种铝合金-钢组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0700119A (zh) | 一种组装式贝雷梁挂篮上走行系统及其设计工法 | |
CN211923476U (zh) | 附着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提升系统 | |
CN212425155U (zh) | 一种设置在混凝土结构楼板上的提升系统 | |
CN219622223U (zh) | 新型脚手架结构 | |
CN211420881U (zh) | 钢混叠合梁悬挑翼板混凝土施工用移动模架 | |
CN110886225A (zh) | 索塔斜拉索安装体系的施工方法 | |
CN214996345U (zh) |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装配式悬挑人行扶梯 | |
CN211923470U (zh) | 附着升降脚手架上吊点桁架结构 | |
CN211899567U (zh) | 一种新装配式建筑连廊外挂架 | |
CN112627045A (zh) | 一种挂篮模板剪刀爬梯 | |
CN206319622U (zh) | 一种屋盖钢桁架滑移轨道 | |
CN216109621U (zh) | 一种用于桁架安装的双层操作平台及施工体系 | |
CN218715261U (zh) | 一种折叠式施工电梯接料平台支架及平台 | |
CN220336411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吊点桁架 | |
CN217810545U (zh) | 一种用于钢桁梁桥的施工系统 | |
CN213087364U (zh) | 横隔板施工平台 | |
CN219491648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施工平台 | |
CN116905817B (zh) | 一种施工场区受限的大型钢屋盖高效累积滑移施工方法 | |
CN116181041B (zh) | 一种多层快速施工的造楼机 | |
CN219909897U (zh) | 一种可提升式塔机安全通道 | |
CN216615518U (zh) | 一种桥梁装饰施工平台 | |
CN213569261U (zh) | 一种用于安装塔吊附着下挂翻板式操作平台 | |
CN214301283U (zh) | 一种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 | |
CN116335398B (zh) | 一种多层快速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