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2030U -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2030U
CN219622030U CN202322044830.1U CN202322044830U CN219622030U CN 219622030 U CN219622030 U CN 219622030U CN 202322044830 U CN202322044830 U CN 202322044830U CN 219622030 U CN219622030 U CN 219622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ense
side wall
civil air
steel b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48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彦贺
周江
孟晓亮
苏志华
苏海峰
岳忠翔
杨春荣
沐助猛
李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Nor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48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2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2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2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包括:人防侧墙,底部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坎条,所述坎条上设有通孔;底板,包括底板本体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基础;所述基础包括模板组件、钢筋组件和现浇部分;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凹型板、以及分别位于凹型板两侧的外侧板;所述凹型板与外侧板之间连接有多根中空管,且中空管两端分别贯穿凹型板和外侧板;所述钢筋组件固定于底板本体上并伸入现浇区域内与中空管固定连接,所述现浇区域浇筑形成现浇部分;所述坎条插入凹型板内后,使通孔与中空管对齐;加强筋,穿过中空管及通孔,且加强筋与中空管和通孔之间分别灌注有砂浆。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人防侧墙与底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墙体连接构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常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装配式作业,其具有节能环保、缩短工期、节约人力等优点,但是也具有连接节点密封性差、结合强度差等缺点。在人防建筑中,对于牢固性、密封性等性能具有严格要求,因此预制混凝土构件一般应用于地面常规建筑,而难以应用于人防建筑。
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公告号为CN21763063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人防中装配式外墙的连接构造,其虽然提高了密封性,但是在连接节点仅采用钢筋套筒进行竖向约束,其水平方向的约束较弱,结合强度依然不高,牢固程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包括:
人防侧墙,底部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坎条,所述坎条沿人防侧墙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坎条上设有沿人防侧墙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
底板,包括底板本体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基础;所述基础包括模板组件、钢筋组件和现浇部分;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凹型板、以及分别位于凹型板两侧的外侧板,并在凹型板与外侧板之间形成现浇区域;所述凹型板与外侧板之间连接有多根沿基础厚度方向延伸的中空管,且中空管两端分别贯穿凹型板和外侧板;所述钢筋组件固定于底板本体上并伸入现浇区域内与中空管固定连接,所述现浇区域浇筑形成现浇部分;所述坎条插入凹型板内后,使通孔与中空管对齐;
加强筋,穿过中空管及通孔,且加强筋与中空管和通孔之间分别灌注有砂浆。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组件包括马镫钢筋、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所述马镫钢筋连接于底板本体上,所述竖向钢筋与马镫钢筋连接,所述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连接,所述中空管连接于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的交叉处。
进一步的,所述坎条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钢筋套筒;所述钢筋套筒沿竖向方向延伸并连接于人防侧墙的底部;所述竖向钢筋插入钢筋套筒内,且竖向钢筋与钢筋套筒之间灌注有砂浆。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板顶部通过连接板与外侧板连接;所述坎条插入凹型板后,使外侧板向上延伸并与人防侧墙的部分外侧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人防侧墙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凹陷,所述基础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凹陷,所述外侧板分别嵌入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内,使外侧板的外侧面、人防侧墙的外侧面以及基础的外侧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板与人防侧墙的贴合处涂有防水胶。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套筒沿人防墙体的长度方向排列地布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管沿基础的长度方向排列地布置有多个;所述通孔与中空管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板两侧的中空管一一对齐。
进一步的,凹型板一侧的中空管作为进浆口,另一侧的中空管作为出浆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采用将模板组件与钢筋组件连接并浇筑成一体,同时利用加强筋穿过模板组件内的中空管以及坎条上的通孔并注浆,形成的水平方向的约束,提高了人防侧墙与底板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了牢固程度。另外,利用模板组件延长了渗水路径,也保证了防水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在底板上建立钢筋组件后的示意图;
图3为在钢筋组件上安装模板组件后的示意图;
图4为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的另一竖向平面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防侧墙;2、底板本体;3、基础;4、加强筋;5、钢筋套筒;
11、坎条;12、通孔;13、第一凹陷;
31、模板组件;32、钢筋组件;33、现浇部分;34、第二凹陷;
311、凹型板;312、外侧板;313、连接板;314、中空管;
321、马镫钢筋;322、竖向钢筋;323、水平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人防侧墙1、底板、加强筋4和钢筋套筒5。该人防侧墙1为预制结构,所述人防侧墙1的底部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坎条11,该坎条11沿着人防侧墙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坎条11内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排列的通孔12,该通孔12沿着人防侧墙1的厚度方向贯穿坎条11。
继续参照图1所示,该底板包括底板本体2以及固定于底板本体2上的基础3,该基础3位于人防侧墙1与底板的连接位置。具体来说,该基础3包括模板组件31、钢筋组件32和现浇部分33。所述模板组件31包括凹型板311、以及分别位于凹型板311两侧的外侧板312,该凹型板311形成一个与坎条11形状、尺寸相适应的凹型结构,外侧板312与凹型板31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使凹型板311与外侧板312之间形成现浇区域。所述凹型板311与外侧板312之间连接有多根沿基础3厚度方向延伸的中空管314,即凹型板311的两侧分别对称地布置有多根中空管314,中空管314两端分别贯穿凹型板311和外侧板312;该中空管314与通孔12的位置和数量对应,即当坎条11插入凹型板311内后,一个通孔12的两端每一端对齐一个中空管314;在本实施例中,模板组件31可以采用钢材制成。所述钢筋组件32固定于底板本体2上并伸入现浇区域内,所述中空管314与钢筋组件32固定连接,现浇区域内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现浇部分33;需要说明的是,不仅外侧板312与凹型板311之间的现浇区域内浇筑有混凝土,在模板组件31下方与底板本体2之间的区域也浇筑有混凝土。
继续参照图1所示,所述加强筋4穿过中空管314以及通孔12,且加强筋4与中空管314之间、加强筋4与通孔12之间分别灌注有砂浆;在灌注砂浆时,以凹型板311一侧的中空管314作为进浆口,另一侧的中空管314作为出浆口,砂浆通过进浆口进入通孔12后通过出浆口溢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采用将模板组件31与钢筋组件32连接并浇筑成一体,同时利用加强筋4穿过模板组件31内的中空管314以及坎条11上的通孔12并注浆,形成的水平方向的约束,提高了人防侧墙1与底板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了牢固程度。
具体来说,参照图2所示,所述钢筋组件32包括马镫钢筋321、竖向钢筋322和水平钢筋323;所述马镫钢筋321预埋在底板本体2上并向底板本体2表面伸出,所述竖向钢筋322与马镫钢筋32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钢筋323与竖向钢筋322固定连接;参照图3所示,所述中空管314连接于竖向钢筋322与水平钢筋323的交叉处。水平钢筋323可以选用环形钢筋,钢筋结构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选用绑扎、焊接等方式,中空管314与钢筋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绑扎。将中空管314固定与竖向钢筋322与水平钢筋323的交叉处,一方面使中空管314分别与竖向钢筋322、水平钢筋323结合,提高模板组件31与钢筋组件32的结合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人防侧墙1与底板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也为浇筑前的模板组件31提供支撑和定位。
具体来说,参照图4所示,所述坎条1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钢筋套筒5;所述钢筋套筒5沿竖向方向延伸并连接于人防侧墙1的底部;所述竖向钢筋322穿过连接板313后插入钢筋套筒5内,且竖向钢筋322与钢筋套筒5之间灌注有砂浆。利用钢筋套筒5进行竖向方向的约束,从而进一步保证牢固性。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竖向钢筋322与中空管314不在同一个竖向平面内,因此图1中无法显示钢筋套筒5。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竖向钢筋322或水平钢筋323上固定连接其他钢筋并插入钢筋套筒5,使钢筋套筒5能够与中空管314处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或处于其他不同的竖向平面内。
具体来说,参照图4所示,所述凹型板311顶部通过连接板313与外侧板312连接,而连接板313连接于外侧板312的中间位置,使得所述坎条11插入凹型板311后,使外侧板312向上延伸并与人防侧墙1的部分外侧面贴合。使外侧板312、连接板313、凹型板311形成渗水路径,从而扩大渗水路径,提高防水效果。同时,也在所述外侧板312与人防侧墙1的贴合处涂有防水胶,对外侧板312与人防侧墙1进行粘黏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具体来说,为了保证结合处的美观性,继续参照图1所示,所述人防侧墙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凹陷13,所述基础3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凹陷34,所述外侧板312分别嵌入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34内,使外侧板312的外侧面、人防侧墙1的外侧面以及基础3的外侧面平齐。
施工过程:第一步,将钢筋组件32组装在底板本体2上,其状态参照图2所示;第二步,安装模板组件31,使中空管314与钢筋组件32固定,其状态参照图3所示;第三步,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3;第四步,待浇筑混凝养护一定时间后强度足够时,吊装人防侧墙1,使坎条11插入凹型板311内,并使通孔12与中空管314对齐、竖向钢筋322插入钢筋套筒5内,分别向中空管314、钢筋套筒5内注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防侧墙,底部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坎条,所述坎条沿人防侧墙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坎条上设有沿人防侧墙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
底板,包括底板本体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基础;所述基础包括模板组件、钢筋组件和现浇部分;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凹型板、以及分别位于凹型板两侧的外侧板,并在凹型板与外侧板之间形成现浇区域;所述凹型板与外侧板之间连接有多根沿基础厚度方向延伸的中空管,且中空管两端分别贯穿凹型板和外侧板;所述钢筋组件固定于底板本体上并伸入现浇区域内与中空管固定连接,所述现浇区域浇筑形成现浇部分;所述坎条插入凹型板内后,使通孔与中空管对齐;
加强筋,穿过中空管及通孔,且加强筋与中空管和通孔之间分别灌注有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组件包括马镫钢筋、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所述马镫钢筋连接于底板本体上,所述竖向钢筋与马镫钢筋连接,所述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连接,所述中空管连接于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的交叉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坎条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钢筋套筒;所述钢筋套筒沿竖向方向延伸并连接于人防侧墙的底部;所述竖向钢筋插入钢筋套筒内,且竖向钢筋与钢筋套筒之间灌注有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板顶部通过连接板与外侧板连接;所述坎条插入凹型板后,使外侧板向上延伸并与人防侧墙的部分外侧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侧墙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凹陷,所述基础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凹陷,所述外侧板分别嵌入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内,使外侧板的外侧面、人防侧墙的外侧面以及基础的外侧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与人防侧墙的贴合处涂有防水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套筒沿人防墙体的长度方向排列地布置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沿基础的长度方向排列地布置有多个;所述通孔与中空管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板两侧的中空管一一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凹型板一侧的中空管作为进浆口,另一侧的中空管作为出浆口。
CN202322044830.1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Active CN219622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4830.1U CN219622030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4830.1U CN219622030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2030U true CN219622030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0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4830.1U Active CN219622030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2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3077B (zh) 预制装配整体式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13202219B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CN108678220B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CN110761322A (zh) 一种现浇管廊侧墙水平施工缝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936074A (zh) 快捷房屋抗震加固方法及装置
CN216130338U (zh) 一种主次梁连接节点
CN215483096U (zh) 一种预制件纵向连接节点、预制侧墙及装配式地下车站
CN219622030U (zh) 一种人防侧墙与底板的半装配式连接构造
KR20010091697A (ko) 루프바를 이용한 피씨 벽체의 이음부위 연결방법
CN112523344A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08518234U (zh) 一种预制踏步板与钢结构连接构造
KR100628537B1 (ko) 내진성능확보가 가능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구조벽체시스템
CN216239326U (zh) 一种竖向半灌浆套筒灌浆连接全装配式rc墙板结构
CN213573152U (zh) 一种旧建筑墙体底部加固装置
JP5082493B2 (ja) 防水パネル、および防水パネルを用いた壁の施工方法
JP3074599B2 (ja) ハーフプレキャスト床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床構造
KR100336870B1 (ko) 바 연결용 슬리브를 이용한 벽체의 시공방법
CN108951700B (zh) 一种同桩连接的预制拼装底板及其拼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CN112921994A (zh) 一种格构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219448U (zh) 一种带竖向连接形式的预制剪力墙体系
CN220704900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反槛标准模块及装配式组件
CN101059009B (zh) 一种钢筋砼预制板
CN213448840U (zh) 一种装配式凸窗
CN219033790U (zh) 一种灌浆套筒与圆台砼连接管桩柱
CN112681570B (zh)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