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1362U -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1362U
CN219621362U CN202223307227.XU CN202223307227U CN219621362U CN 219621362 U CN219621362 U CN 219621362U CN 202223307227 U CN202223307227 U CN 202223307227U CN 219621362 U CN219621362 U CN 219621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quard
piezoelectric
driver
referr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72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进卿
黄友颜
黄朝晖
戴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72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1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1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1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该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固定部以及贾卡驱动器,执行部具有多个排列设置的压电贾卡元件,贾卡驱动器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固定部的一部分上,压电贾卡元件不可分离地安装在固定部的另一部分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执行部的接电端上,使得贾卡驱动器可快速插拔地装设在执行部上,一当安装贾卡驱动器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执行部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安装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当拆卸贾卡驱动器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与执行部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拆卸,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编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压电贾卡由压电选针片、梳栉握持端、导纱针、护罩、电缆插头及用于固定和限位压电选针片的铝镁合金基座等组成,按照单位英寸的针数表示相应的机号。将两片压电陶瓷片对称地粘贴在弹性基板上的悬臂梁结构,常用直流驱动电压为200V,单片驱动平均电流小于1mA。在外部矩形脉冲信号的激励下,交替地对压电选针片的两陶瓷片施加200V的直流驱动电压,由于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片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断地收缩弯曲或恢复,带动贾卡导纱针做周期性的偏转运动。
压电选针片由压电陶瓷-基板(绝缘的玻璃纤维层)-压电陶瓷三层结构组成,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当加上与极化方向相同的正向外电场时,增强了极化强度,使得压电陶瓷沿极化方向伸长,当加上与极化方向相反的反向外电场时,削弱了极化强度,使得压电陶瓷沿极化方向缩短。通过驱动控制器给压电贾卡元件两侧交替加上的正负电压,使得压电陶瓷弯曲,从而使导纱针能够向左偏移或者向右偏移。当在贾卡导纱针两侧设置定位块时,便可以精确控制其偏移角度。又因为压电陶瓷有像电容一样的效果,使得压电贾卡元件能保持在它的偏移位置。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1802918.3,公开号:CN1272493C)披露了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该经编机在提花导纱梳栉安装提花组件,该提花组件通过并列设置包含提花导纱器的多个压电元件而构成,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以下的不足之处:该提花装置将贾卡驱动器固定安装,当需要维修时,无法快速分离更换贾卡驱动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贾卡驱动器固定安装,当贾卡驱动器需要更换时,无法快速分离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该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固定部以及贾卡驱动器,所述执行部具有多个排列设置的压电贾卡元件,所述贾卡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使得所述压电贾卡元件实现提花导纱,所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执行部的接电端上,所述贾卡驱动器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上,所述压电贾卡元件不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部分上。
进一步的,所述贾卡驱动器具有驱动电路板,所述压电贾卡元件具有压电贾卡元件,所述驱动电路板具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的输出端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上。
一种经编机,该经编机包括至少一压电贾卡提花装置,所述压电贾卡提花装置为以上的所述压电贾卡提花装置。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执行部的接电端上,使得贾卡驱动器可快速插拔地装设在执行部上,一方面当安装贾卡驱动器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执行部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安装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当拆卸贾卡驱动器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与执行部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拆卸,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将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直接与执行部的接电端相连接,省去了中间的转接部分,从而使得贾卡驱动器可以直接驱动压电贾卡元件实现提花导纱动作,提高响应速度,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电部,导电部的输出端可分离地设置在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上,一方面将驱动电路板通过导电部直接与压电贾卡元件相连接,省去了中间的转接部分,从而使得驱动电路板可以直接驱动压电贾卡元件弯曲,提高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当在维修时,驱动电路板与压电贾卡元件之间可分离,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四的爆炸图。
图3为第一抗氧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插接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插槽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图8为在实施例六中的爆炸图。
图9为实施例六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在实施例六中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该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111、固定部121以及贾卡驱动器100。
参照图1,参照图1,执行部111具有多个排列设置的压电贾卡元件102,贾卡驱动器100用于驱动执行部111,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实现提花导纱动作。
参照图1,贾卡驱动器100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执行部111的接电端上,贾卡驱动器100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固定部121的一部分上,压电贾卡元件102不可分离地安装在固定部121的另一部分上。
参照图1,通过设置贾卡驱动器100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执行部111的接电端上,使得贾卡驱动器100可快速插拔地装设在执行部111上,一方面当安装贾卡驱动器100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100的输出端与执行部111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安装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当拆卸贾卡驱动器100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100与执行部111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拆卸分离,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将贾卡驱动器100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直接与执行部111的接电端相连接,省去了中间的转接部分,从而使得贾卡驱动器100可以直接驱动压电贾卡元件102实现提花导纱动作,提高响应速度,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1,贾卡驱动器100具有驱动电路板103,驱动电路板103具有导电部400,导电部400的输出端可分离地设置在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
参照图1和图11,通过设置导电部400,导电部400的输出端可分离地设置在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一方面将驱动电路板103通过导电部400直接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相连接,省去了中间的转接部分,从而使得驱动电路板103可以直接驱动压电贾卡元件102弯曲,提高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当在维修时,驱动电路板103与压电贾卡元件102之间可分离,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1,固定部121具有至少一底基座122,该底基座122的前部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槽123,在该底基座122的后部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槽124,压电贾卡元件102不可分离地安装在第一容置槽123内,贾卡驱动器100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第二容置槽124内。底基座122可以为铝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或镁合金材料制成。
参照图1,压电贾卡元件102包括至少一梳栉握持端201、至少一设于梳栉握持端201前部上的导纱针202以及至少一设于梳栉握持端201后部上的压电选针片203,压电选针片203具有两个分别设于基板204左右两侧上的压电陶瓷片205,压电陶瓷片205的尾部上设有可导电的第二铜片214,具体的基板204可以为柔性的玻璃纤维片,一个底基座111上可以设置16个导纱针202,横向排列,具体的导纱针202的数量根据经编机的机号而确定。
参照图1,通过贾卡驱动器100对压电陶瓷片205通电进行分极处理,使得相互成为异极,使两个压电陶瓷片205同时朝向相同方向主动地弯曲。
参照图1和图11,导电部400具有至少一导电元件(图中未示出),导电元件(图中未示出)用于对贾卡驱动器100供电、传输控制信号或传输驱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导电元件可以为电缆线。
参照图1,贾卡驱动器100具有用于传输电能和/或数据的背面导电触点。
参照图1,通过设置贾卡驱动器100对具有导纱针202的压电贾卡元件102通电,从而可进行基于导纱针202前端的变位进行针织用纱的供纱。
实施例二,参照图1,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贾卡驱动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计算机单元、至少一数据存储器或至少一通信单元,数据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花型数据。具体详细细节,可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1802918.3,公开号:CN1272493C),其中位于该参考文献的说明书第6-7页以及该参考文献的说明书附图2和图6,在该参考文献中计算机单元,可以对应的为符号为37的控制计算机,通信单元可以对应的为符号39的信号接收板、符号40的数据输入卡、符号41的数据输出卡,在该参考文献中均有详细的记载与说明,在此处不在赘述。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参照图1,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贾卡驱动器102具有至少一IC芯片,IC芯片用于控制和驱动的信号处理。IC芯片可以为三菱机电公司制造的M56693FP。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控制和驱动信号路径的详细情况,具体详细的细节,可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1802918.3,公开号:CN1272493C),其中位于该参考文献的说明书第5-6页以及该参考文献的说明书附图2和图5,对IC芯片具有详细的记载与说明,另外的驱动压电贾卡元件的弯曲控制,可参见说明书第7-8页以及该参考文献的说明书附图8和图9,在该参考文献中均有详细的记载与说明,此处不在赘述。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参照图1和图11,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执行部111和贾卡驱动器100之间的连接装置,设置成使得执行部111和贾卡驱动器100之间,可以进行插头和/或卡扣连接。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贾卡驱动器100具有至少一插接元件5,插接元件5具有多个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12,第一抗氧化层与执行部111的接电端之间,以插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从而使得各第一抗氧化层12与对应的压电贾卡元件102相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插接元件5可插拔地装设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具体的插接元件5包括多个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12、一外壳11、多个间隔设于外壳11内的插槽13、多个间隔设于外壳11一侧表面上的第一插槽口14、多个间隔设于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插槽口15、多个间隔设置的焊盘16、至少一抵接在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三印刷电路板17、多个设于第三印刷电路板17一侧上的输出端、多个设于第三印刷电路板17另一侧上的输入端19、至少一设于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定位柱23、至少一设于第三印刷电路板17上的第一定位孔、至少一设于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定位柱23。具体的插槽13的数量与压电选针片的数量相匹配,例如当压电选针片的数量为16片时,可设置插槽13的数量为16个,根据需要设置但不局限于16个。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插槽口14、插槽13以及第二插槽口15连成一体,第一定位孔嵌设在第二定位柱23上,使得第三印刷电路板17准确地与外壳11的另一侧贴合在一起。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抗氧化层12与压电贾卡元件102之间以插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使得电流通过第一抗氧化层12向压电贾卡元件102通电。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12,一方面使得插接元件5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延长插接元件5的使用寿命,提高贾卡提花装置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一个焊盘16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一抗氧化层12,两个第一抗氧化层12间隔设置在该焊盘16上,一个第一抗氧化层12作为正极,另一个第一抗氧化层12作为负极。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抗氧化层12包括至少一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相电连接的第一铜片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一铜片层上的第一镀金层,第一镀金层镀设在第一铜片层上。第一铜片层的一端设于焊盘16上,第一铜片层的另一端朝向插槽13内的中间方向延伸。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在第一铜片层上设置第一镀金层,一方面第一镀金层本身的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够提高第一铜片层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第一镀金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保护第一铜片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避免被氧化,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压电贾卡元件102具有可导电的第二抗氧化层,第二抗氧化层30与压电陶瓷片205相电连接,通过将压电陶瓷片205的尾部,插入到插接元件5内的方式,使得第二抗氧化层30与第一抗氧化层12相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可导电的第二抗氧化层30,一方面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延长压电贾卡元件102的使用寿命,提高贾卡提花装置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二抗氧化层30包括至少一与压电陶瓷片205相电连接的第二铜片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二铜片层上的第二镀金层,第二铜片层设于压电陶瓷片205尾部上,第二镀金层镀设在第二铜片层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铜片层与第二铜片层之间,以可插拔的方式相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在第二铜片层上设置第二镀金层,一方面第二镀金层本身的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够提高第二铜片层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第二镀金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保护第二铜片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避免被氧化,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插槽13的一侧与第一插槽口14相连通,插槽13的另一侧与第二插槽口15相连通,第一抗氧化层12设于插槽13内,压电贾卡元件102从第一插槽口14插入后延伸到插槽13内,电流从第二插槽口15接入到第一抗氧化层12上。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将压电贾卡元件102从第一插槽口14插入后延伸到插槽13内,一方面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在安装后,不易从插槽13内脱落,从而使得第一抗氧化层12与压电贾卡元件102之间的电连接更为牢固,且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在拆卸时,仅需将压电贾卡元件102直接拔出,便可实现拆卸,使得维修更为方便,缩短维修时所需的工时,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每个第二插槽口15内的左右两侧上均分别各设有一焊盘16,焊盘16的一侧设于第二插槽口15上,焊盘16的另一侧朝向插槽13内方向延伸,第一抗氧化层12的一端设于焊盘16上,第一抗氧化层12的另一端倾斜地朝向插槽13内的中心方向延伸。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每个第二插槽口15上均设有两个焊盘16,每个焊盘16上均设有一第一抗氧化层12,因此插槽13内存在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焊盘16和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抗氧化层12,两个焊盘16分别沿插槽13的左右两侧内壁延伸。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插槽13之间的间距与压电贾卡元件102安装在底基座1上的间距相等,第一插槽口14、插槽13、第一抗氧化层12均与压电贾卡元件102尾部的外形相适配,从而使得外壳11可以直接从后往前插入到压电贾卡元件102的尾部上,从而使得两个在插槽13内的第一抗氧化层12,分别夹设在压电贾卡元件102尾部两侧上的第二抗氧化层30上,进而使得第二抗氧化层30与第一抗氧化层12相电连接一起,这样便可以通过插接的动作就能快速方便的完成压电贾卡元件102与插接元件5的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焊盘16,将第一抗氧化层12的一端设于焊盘16上,使得第一抗氧化层12不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从而使得第一抗氧化层12的安装更为牢固,进而提高插接元件5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抗氧化层12的另一端倾斜地朝向插槽13内的中心方向延伸,从而能够保证在插接后,第一抗氧化层12与第二抗氧化层30之间紧密的抵接在一起,进而保证通电的稳定。
参照图2,第三印刷电路板17的输出端焊接在焊盘16的一侧上,使得第三印刷电路板17的输出端与第一抗氧化层12相电连接,第三印刷电路板17的输入端19用于输入电流,第三印刷电路板17的输出端用于将电流输出到第一抗氧化层12上。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插槽口14设于外壳11前部表面上,第二插槽口15设于外壳11后部表面上,插槽13的前部与第一插槽口14相连通,插槽13的后部与第二插槽口15相连通。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第一插槽口14设于外壳11前部表面上,第二插槽口15设于外壳11后部表面上,外壳11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封闭状态,从而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插入到插槽13内后,外壳11的上部和下部均对压电贾卡元件102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不易从插槽13内脱落,从而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在安装后,更为牢固地安装在插槽13内。
参照图2,该贾卡驱动器具100有驱动电路板以及插接元件5,驱动电路板103的输出端与插接元件5的输入端,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参照图2,驱动电路板103的输出端与第三印刷电路板17的输入端19之间,可以使用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使得驱动电路板103的输出端与第三电路板17的输入端19相电连接,驱动电路板13上可以设置有驱动电路。
参照图2,为了便于安装后的固定,可以在驱动电路板103上设置第二定位孔502,在底基座122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500,第三定位孔500位于第二容置槽124内,使用螺丝501穿过第二定位孔502后锁固在第三定位孔500上,使得驱动电路板103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第二容置槽124内,螺丝501为可拆卸地装设在第二定位孔502和第三定位孔500上。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参照图1和图6,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电路板103包括至少一第四印刷电路板以及至少一设于第四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电路。
参照图6,该驱动电路包括电源DC1、电源D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三极管Q2、5V电源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
参照图6,电阻R3的一端与5V电源相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阴极、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电源DC1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1的发射极、二极管的阳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的阴极共同连接在一起,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相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源DC1的另一端以及电源DC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电源DC2的另一端接地。
参照图6,通过设置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同形成一电容充放电的电路,一方面使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的公共点无需接地,另一方面压电陶瓷片205的寿命与正向电压成线性关系,在压电陶瓷片205承受同样电压的情况下,当充电方向为C2向C1时,D1,D2分担了一部份的电压给C1,使得C2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但力度不变,当充电方向是C1向C2时,D1,D2分担了一部份的电压给C2,使得C1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但力度不变,最终的结果是,在力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压电陶瓷片205承受的正向电压,延长了压电陶瓷片205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6,该驱动电路具有元件数量少,便于集成的特点,且自带压电陶瓷片205正负压驱动功能。
参照图6,二极管D2为稳压管,二极管D3为稳压管。
参照图6,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为两个压电陶瓷片205的等效电容,电容C1和电容C2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是充电状态,另一个是放电状态,使得压电陶瓷片205左、右摆动。
参照图6,电源DC1为高压直流电源,电源DC2为高压直流电源。
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6和图7,1、信号输入端INPUT的输入信号由Q2的发射极(E极)输入,该信号为5VTTL信号。当信号输入端INPUT的控制信号是高电平时,由于Q2的基极(B极)通过与R3连接了5V电源,此时,Q2的E极与B极之间的压差是0,那么Q2会处于截止状态;直流电源DC1通过R1给Q1的基极(B极)提供电流,经Q1放大后从Q2发射极(E极)流出,再通过R2给压电陶瓷片205充电,电阻R2在此处是一只限流电阻,起到限制充电电流的作用。由于Q2是关断状态,所以此时DC2无作用,最终,图中电压的方向是B点为高,C点为低,充电方向是B向C。
参照图6和图7,2、当信号输入端INPUT的输入控制信号是低电平时,+5V通过R3流过Q2的基极,此时Q2会处于导通状态;Q2导通后,其集电极(C极)在忽略Q2Vce压降的情况下,近似为0。所以,在在D5的钳位作用下,Q1会速迅进入截止状态,此时DC1无作用,DC2从C点进入,通过R2,Q2给电路反向充电。最终,图中的电压方向是C点为高,B点为低,充电方向是C向B。
参照图6和图7,以B点为高,C点为低,即充电方向是B向C为例,此时,D4反偏,不起作用,充电电压通过向C2与C1充电。由于D2是一个稳压管,当C1的电压Vac大于D2的稳压电压值时,D2会导通,使得C1的电压Vac等于D2的稳压值。通常D2稳压取值约为10~30V,所以C2会形成一个正常高压充电,而C1是一个负向低压充电,两者电压相加之和等于DC1电压。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是:压电陶瓷片205的寿命与正向电压成线性关系,电压越高摆动力度越大但寿命越短,而加入D1~D4后,在压电陶瓷片205承受同样电压的情况下,D1,D2分担了一部份的电压给C1,使得C2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但力度不变,最终的结果是,在力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压电陶瓷片205承受的正向电压,延长了压电陶瓷片205的使用寿命。同理,C为高B为低时,推理相同,此时C1释放负压并反过来承受正向高压,C2通过Q2放电并分担一部份负压,过程与上述雷同。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贾卡驱动器100具有多个驱动电路单元300,各相邻的驱动电路单元300之间,可分离地拼接在一起。
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驱动电路单元300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以及第二驱动单元2。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驱动单元1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器311、少一第三连接器313以及至少一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第二驱动单元2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器322、至少一第四连接器321以及至少一第二印刷电路板323。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二连接器322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在一起,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与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拼接的方式,可以为插接、磁吸或按压的方式。
参照图8、图9和图10,当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二连接器322拼接在一起,实现电连接之后,第一驱动单元1上的电流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二连接器322向第二驱动单元2供电。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二连接器322,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上的电流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二连接器322向第二驱动单元2供电,一方面设置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二连接器322形成完整的电连接,从而替代了现有的长条铜排,实现对多个第一驱动单元1和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的供电效果,另一方面设置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二连接器322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在一起,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与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贾卡装置之间供电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便于后期拆卸维修,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二连接器322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在一起,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与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单个第一驱动单元1或单个第二驱动单元2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三连接器313与第四连接器32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在一起,使得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1与另一个对应的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参照图8、图9和图10,当第三连接器313和第四连接器321拼接在一起,实现电连接之后,另一个对应的第二驱动单元2上的电流分别通过第四连接器321和第三连接器313向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1供电。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三连接器313和第四连接器321,另一个对应的第二驱动单元2上的电流分别通过第四连接器321和第三连接器313向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1供电,一方面设置第三连接器313和第四连接器321替代了现有的长条铜排,实现对另一个对应的第二驱动单元2和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1之间的供电效果,另一方面设置第三连接器313与第四连接器32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在一起,使得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1与另一个对应的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供电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便于后期拆卸维修,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连接器311设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的一侧上,第三连接器313设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的另一侧上,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三连接器313之间,通过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相电连接。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五印刷电路板312,实现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三连接器313之间的电连接,提高了第一驱动单元1的集成度。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二连接器322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的一侧上,第四连接器321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的另一侧上,第二连接器322与第四连接器321之间,通过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相电连接。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二印刷电路板323,实现第二连接器322和第四连接器321之间的电连接,提高了第一驱动单元1的集成度。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连接器311包括至少一第一壳体331以及至少一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端子335,第一抗氧化端子335的一端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相电连接。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壳体331的一侧设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一侧上,第一抗氧化端子335的一部分设于第一壳体331内,第一抗氧化端子335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壳体331的另一侧上。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抗氧化端子335包括至少一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相电连接的第三铜芯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三铜芯层上的第三镀金层。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三镀金层,第三镀金层能够对第三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一抗氧化端子335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一抗氧化端子335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二连接器322包括至少一第二壳体333以及至少一可导电的第二抗氧化端子336。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二壳体333的一侧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一侧上,第二抗氧化端子336的一部分设于第二壳体333内,第二抗氧化端子336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壳体333的另一侧上,第一壳体331的另一侧可分离地抵接在第二壳体333的另一侧上。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二抗氧化端子336的一端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相电连接,当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二连接器322相互拼接在一起时,第一抗氧化端子335的另一端与第二抗氧化端子336的另一端相电连接。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二抗氧化端子336包括至少一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相电连接的第四铜芯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四铜芯层上的第四镀金层。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四镀金层,第四镀金层能够对第四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二抗氧化端子336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二抗氧化端子336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一抗氧化端子335和第二抗氧化端子336,延长第一连接器311和第二连接器322的使用寿命,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氧化问题,从而提高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导电的稳定性,延长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三连接器313包括至少一可导电的第三抗氧化端子338以及至少一第三壳体332,第三壳体332的一侧设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一侧上,第三抗氧化端子338的一部分设于第三壳体332内,第三抗氧化端子338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壳体332的另一侧上,第三抗氧化端子338的一端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相电连接。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三抗氧化端子338包括至少一与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相电连接的第五铜芯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五铜芯层上的第五镀金层。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五镀金层,第五镀金层能够对第五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三抗氧化端子338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三抗氧化端子338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四连接器321包括至少一可导电的第四抗氧化端子337以及至少一第四壳体334,第四壳体334的一侧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一侧上,第四抗氧化端子337的一部分设于第四壳体334内,第四抗氧化端子337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壳体334的另一侧上,将一个第三壳体332的另一侧可分离地抵接在另一个对应的第四壳体334的另一侧上,使得两个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以拼接的方式,安装一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1。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四抗氧化端子337的一端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相电连接,当第三连接器313与第四连接器321相互拼接在一起时,第三抗氧化端子338的另一端与第四抗氧化端子337的另一端相电连接。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四抗氧化端子337包括至少一与第二印刷电路板323相电连接的第六铜芯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六铜芯层上的第六镀金层。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六镀金层,第六镀金层能够对第六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四抗氧化端子337的使用寿命,使得第四抗氧化端子337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参照图8、图9和图10,通过设置第三抗氧化端子338和第四抗氧化端子337,延长第三连接器313和第四连接器321的使用寿命,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氧化问题,从而提高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导电的稳定性,延长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一连接器311为压力弹片式接触、顶针式接触或圆形滚珠式接触,第二连接器322为压力弹片式接触、顶针式接触或圆形滚珠式接触。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三连接器313为压力弹片式接触、顶针式接触或圆形滚珠式接触,第四连接器321为压力弹片式接触、顶针式接触或圆形滚珠式接触。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五印刷电路板312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23均为集合了工艺数据接收处理,以及压电陶瓷片205驱动电路等功能的印刷线路板,通过焊接或连接器转接的方式,连接到压电陶瓷片205,直接控制压电陶瓷片205左右摆动。
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连接器311可以为公头装置或母头装置,第二连接器322可以为公头装置或母头装置,第三连接器313可以为公头装置或母头装置,第四连接器321可以为公头装置或母头装置。
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第一驱动单元1中公头装置和母头装置为成套使用,当第一连接器311为公头装置时,第三连接器313为母头装置,在第二贾卡装置中公头装置和母头装置为成套使用,当第二连接器322为母头装置时,第四连接器321为公头装置。
参照图8、图9和图10,具体的可以表现为在单个第一驱动单元1上,一侧为公头装置,另一侧母头装置,成套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多个第一驱动单元1和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以一种串联对接的方式,提供电气上的连接。电气连接是通过金属接触实现的,提供连接的电气回路数量仅受限于装置本身能提供的触点数量。例如,一个触点能提供一路电气连接,压电贾卡需要多少路电气连接,相应的电气连接装置对应提供相应数量的触点即可。该装置的连接形式可以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压力弹片式接触、顶针式接触、圆形滚珠式接触
参照图8、图9和图10,其中具体的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1的一侧接收外部信号输入的8个电信号连接到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1上,可以连接到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1上的第三连接器313上,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1的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的第二连接器322相电连接,第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的第四连接器321与第二个第一驱动单元1的第三连接器313相电连接,第二个第一驱动单元1的第一连接器311与第二个第二驱动单元2的第二连接器322相电连接,第二个第二驱动单元2的第四连接器321与第三个第一驱动单元1的第三连接器313相电连接,第三个第一驱动单元1的第一连接器311与第四个第二驱动单元2的第二连接器322相电连接,仅需依照此顺序排列,以此类推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8、图9和图10,当第一连接器311、第二连接器322、第三连接器313以及第四连接器321均分别设置有8个触点时,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为并联连接,当第一连接器311、第二连接器322、第三连接器313以及第四连接器321之间的触点均一一对应,8个触点一一对应,外部连接的信号最终也会并联到第一驱动单元1上第三连接器313的8个触点的信号与外部连线的电气信号一一对应。假设压电贾卡的左侧是公头电气连接装置、右侧是母头连接装置,其它所有的压电贾卡电气连接的安装位置必须的与之完全相同。当然,电气连接装置左、右侧是公是母并不是绝对的,只是要求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相同的一侧安装的电气连接装置必须相同,是公则全为公,是母则全为母。电气连接装置有8个触点就意味着能提供8路电气连接回路,可以包含但不限于电源供电、数据传输、接收信号等,也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电气连接装置的触点数量。
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驱动单元1的左侧都为公头电气接触装置,右侧为母头接触装置,第二驱动单元2的左侧都为公头电气接触装置,右侧为母头接触装置,在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之间,两侧的空间定位上完全水平对齐,且触点是一一对应的。
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驱动单元1,创新之处在于,在驱动电路单元300的左右两侧分布了公、母电气连接装置,使得驱动电路单元300在安装第一驱动单元1以及第二驱动单元2的同时,完成压电贾卡元件102所需要的各种电气信号的连接。由于电气信号的连接是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以及第二驱动单元2两侧上电气连接装置完成的。
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311、第三连接器31、第五印刷电路板312、第二连接器322、第四连接器321以及第二印刷电路板323均可分离地设于第二容置槽124内。
参照图8、图9和图10,第五印刷电路板312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23上均设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压电陶瓷片205左右摆动。
铜芯层也可以替换为可导电的铜片层。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电部400具有多个排列设置在驱动电路板103上的金手指,该第二铜片214具有至少一可导电的第一夹持件401以及至少一可导电的第二夹持件402,金手指以可插拔的方式,夹设在第一夹持件401用和第二夹持件402之间。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参照图12,本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贾卡驱动器100与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执行部111相适配。
参照图12,在此举例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将一个贾卡驱动器100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同时安装在两个执行部111的接电端上,两个执行部111并列设置,从而使得一个贾卡驱动器100用于驱动两个执行部111,使得两个压电贾卡元件102实现提花导纱动作。
本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但不局限于一个贾卡驱动器适配两个执行器,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配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该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固定部以及贾卡驱动器,所述执行部具有多个排列设置的压电贾卡元件,所述贾卡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使得所述压电贾卡元件实现提花导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执行部的接电端上,所述贾卡驱动器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上,所述压电贾卡元件不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包括至少一计算机单元、至少一数据存储器或至少一通信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具有至少一IC芯片,所述IC芯片用于控制和驱动的信号处理。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具有驱动电路板,所述压电贾卡元件具有压电贾卡元件,所述驱动电路板具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的输出端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具有至少一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用于对所述贾卡驱动器供电、传输控制信号或传输驱动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具有用于传输电能和/或数据的背面导电触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和所述贾卡驱动器之间的连接装置,设置成使得所述执行部和所述贾卡驱动器之间,可以进行插头和/或卡扣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具有至少一插接元件,该插接元件具有多个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所述第一抗氧化层与所述执行部的接电端之间,以插接的方式相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有至少一底基座,该底基座的前部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槽,在该底基座的后部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槽,所述压电贾卡元件不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贾卡驱动器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10.一种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该经编机包括至少一压电贾卡提花装置,所述压电贾卡提花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意一项的所述压电贾卡提花装置。
CN202223307227.XU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Active CN219621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7227.XU CN219621362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7227.XU CN219621362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1362U true CN219621362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7227.XU Active CN219621362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1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5048B (zh) 一种分离式压电贾卡组件
CN211171106U (zh) 一种分离式压电贾卡组件
CN219621362U (zh)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N117867740A (zh)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
CN111270407A (zh) 包括正极组件的可分离式压电贾卡
CN116815408A (zh)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219621361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112877895B (zh) 一种无线贾卡梳栉装置及使用该贾卡梳栉装置的经编机
CN112877894B (zh) 一种无线贾卡梳栉及其使用该无线贾卡梳栉的经编机
CN219621360U (zh) 驱动电路、贾卡驱动器及贾卡提花装置
CN220034835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无线贾卡梳栉
CN220034840U (zh) 一种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116815410A (zh) 一种具有压电陶瓷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113257175B (zh) 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面板
CN116876147A (zh) 一种组合式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116815409A (zh) 一种可单独调试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N219621359U (zh) 一种压电陶瓷的贾卡提花装置
CN220952360U (zh) 无源贾卡驱动装置及具有该无源贾卡驱动装置的经编机
CN215561011U (zh) 一种易维护的贾卡梳栉及使用该贾卡梳栉的经编机
CN117822194A (zh) 一种无线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纺织机械
CN116254645A (zh) 一种压电陶瓷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N116815405A (zh) 驱动电路、贾卡驱动器及贾卡提花装置
CN211947460U (zh) 包括正极组件的可分离式压电贾卡
CN215561009U (zh) 一种稳定的无线贾卡梳栉及使用该贾卡梳栉的经编机
CN220364682U (zh) 一种多功能的贾卡提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