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5408A -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5408A
CN116815408A CN202211582906.XA CN202211582906A CN116815408A CN 116815408 A CN116815408 A CN 116815408A CN 202211582906 A CN202211582906 A CN 202211582906A CN 116815408 A CN116815408 A CN 116815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quar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port
printed circuit
electric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29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进卿
黄友颜
黄朝晖
戴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Jie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829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5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5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5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27/24Thread guide bar assemblies
    • D04B27/32Thread guide bar assembli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thread guides controlled by Jacquard mechanisms

Abstract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底基座以及贾卡驱动器,执行部具有压电贾卡元件,贾卡驱动器包括至少一印刷电路板、至少一第一接电端口、至少一第二接电端口以及设于印刷电路板内的第一排线,第一排线用于连通第一接电端口与第二接电端口,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接电端口的输入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使得第一接电端口、第二接电端口以及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该整体作为一个取电单元起到了无线取电的功能,替代了现有铜条与顶针取电的方式,提高了取电单元的集成度与供电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编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贾卡由压电选针片、针夹、导纱针、护罩、电缆插头及用于固定和限位压电选针片的铝镁合金基座等组成,按照单位英寸的针数表示相应的机号。将两片压电陶瓷片对称地粘贴在弹性基板上的悬臂梁结构,常用直流驱动电压为200V,单片驱动平均电流小于1mA。在外部矩形脉冲信号的激励下,交替地对压电选针片的两陶瓷片施加200V的直流驱动电压,由于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片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断地收缩弯曲或恢复,带动贾卡导纱针做周期性的偏转运动。
压电选针片由压电陶瓷-基板(绝缘的玻璃纤维层)-压电陶瓷三层结构组成,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当加上与极化方向相同的正向外电场时,增强了极化强度,使得压电陶瓷沿极化方向伸长,当加上与极化方向相反的反向外电场时,削弱了极化强度,使得压电陶瓷沿极化方向缩短。通过驱动控制器给压电贾卡元件两侧交替加上的正负电压,使得压电陶瓷弯曲,从而使导纱针能够向左偏移或者向右偏移。当在贾卡导纱针两侧设置定位块时,便可以精确控制其偏移角度。又因为压电陶瓷有像电容一样的效果,使得压电贾卡元件能保持在它的偏移位置。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030965.9,公开号:CN106757749B)披露了一种有源贾卡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器,驱动器安装在贾卡上,用于直接驱动贾卡上的贾卡针,驱动器带有第一接口;至少一个CPU,CPU用于接收工艺信号,并对工艺信号进行处理,以向驱动器输出CLK时钟信号、LE信号和数据信号;排线,排线包括向CPU和驱动器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工艺信号线,排线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二接口,第二接口用于提供驱动电源和CLK时钟信号、LE信号和数据信号,该现有技术缺少调试端口,每次都需要对所有的贾卡提花装置进行通电,无法实现仅对单独指定的一个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进行通电,该单独指定的一个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指的是在经编机运行前需要进行调试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就目前而言,现有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中,在梳栉床上设置两个平行排列的长条的铜条,一条铜条为正极,一条铜条为负极,该铜条的一端与电源相电连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内的导电顶针抵接在铜条上进行取电,现有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是使用铜条替代电缆线进行供电,从而实现无线化的结果,该无线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尾部上的电缆线,解决了传统经编机,在使用有线压电贾卡过程中,有线压电贾卡上尾部的线缆影响正常工作的问题(该现有技术CN106757749B中的附图2便是一个有线压电贾卡)。
然而,现有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以下的不足之处:1、上述的这种取电方式就要求在铜条的长度等于梳栉床的长度,因此需要设置两条很长的铜条。2、由于铜条在使用过程中,长期裸露在空气中,长此以往降低了铜条导电的稳定性,影响了无线贾卡提花装置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在无线贾卡提花装置中的贾卡驱动器,使用顶针抵接在铜条上进行取电,这种取电方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供电的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贾卡驱动器,包括至少一印刷电路板、复数组设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驱动电路、至少一第一接电端口以及至少一第二接电端口以及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内的第一排线,所述第一排线包括向所述驱动电路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所述第一排线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电端口与所述第二接电端口,所述第一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接电端口的输入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使得所述第一接电端口、所述第二接电端口以及所述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一种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底基座以及贾卡驱动器,所述执行部具有多个排列设置在所述底基座上的压电贾卡元件,所述贾卡驱动器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所述底基座的一部分上,所述贾卡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摆动实现提花导纱,所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可分离地方式,装设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的使能端上,所述贾卡驱动器为以上的所述贾卡驱动器。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第一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接电端口的输入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使得第一接电端口、第二接电端口以及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该整体作为一个取电单元起到了无线取电的功能,一方面替代了现有铜条与顶针取电的方式,提高了取电单元的集成度与供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底基座的一部分上,便于贾卡驱动器后期维修时的分离更换,当压电贾卡元件损坏时,可将分离后的可正常使用的贾卡驱动器,转移安装到其它底基座上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具有降低产品成本的效果,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2、在本发明中,通过将驱动电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从而使得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接电端口、第二接电端口集成在一个印刷电路板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一方面使得该贾卡驱动器不仅拥有无线取电的功能,还集成有驱动电路,提高了贾卡驱动器的集成度,合理利用印刷电路板的空间,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免除了其它转接部分,具有提高响应速度的优点,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3、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插接元件,使用插接元件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上,使得整个贾卡驱动器可快速插拔地装设在压电贾卡元件上,一方面当安装贾卡驱动器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安装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当拆卸贾卡驱动器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与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拆卸分离,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将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直接与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相连接,省去了中间的转接部分,从而使得贾卡驱动器可以直接驱动压电贾卡元件实现提花导纱动作,提高响应速度,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4、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插接元件的输入端与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从而在分离过程中,仅需将插接元件从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上拔出,便可实现将第一接电端口、第二接电端口、驱动电路以及印刷电路板一起分离,快速方便,在安装过程中,仅需将插接元件插入到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上,便可实现驱动电路与压电贾卡元件的接电端的电连接,并且同时完成了印刷电路板、第一接电端口以及第二接电端口的安装定位,简单方便,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5、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三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使得第三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与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一方面合理利用印刷电路板尾部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第三接电端口分别与第一接电端口、第二接电端口集成在一个印刷电路板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一方面使得该贾卡驱动器不仅拥有无线取电的功能,还集成有在调试针距时的调试功能,提高了贾卡驱动器的集成度,合理利用印刷电路板的空间,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免除了其它转接部分,具有提高响应速度的优点,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贾卡提花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贾卡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无线贾卡提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无线贾卡提花装置从梳栉床上拆卸时的状态图。
图6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图8为第一抗氧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插接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插槽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可以设置在经编机内,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底基座111以及贾卡驱动器112,贾卡驱动器112用于驱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102工作,实现提花导纱,所述贾卡驱动器112的输出端以可拆卸地方式,装设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102的使能端上。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该贾卡驱动器112包括至少一印刷电路板113、至少一第一接电端口114、至少一第二接电端口115以及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内的第一排线116、至少一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尾部上的第三接电端口120、至少一插接元件300、复数组受一外置控制器所控制的驱动电路118、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内的第二排线117以及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内的第三排线119。驱动电路118设于印刷电路板113上,具体的驱动电路118用于驱动对应的压电陶瓷片工作。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接电端口114以焊接的方式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左侧,第二接电端口115以焊接的方式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右侧上,插接元件300以焊接的方式设于印刷电路板113的前部上,第三接电端口120以焊接的方式设于印刷电路板113的尾部上,使得第一接电端口114、第二接电端口115、插接元件300、第三接口以及印刷电路板113,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600。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排线116包括向驱动电路118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第一排线116用于连通第一接电端口114与第二接电端口115。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接电端口114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接电端口115的输入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13上,使得第一接电端口114、第二接电端口115以及印刷电路板113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印刷电路板113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底基座111的一部分上,压电贾卡元件102不可分离地安装在底基座111的另一部分上。或者压电贾卡元件102也可以是可分离地安装在底基座111的另一部分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压电贾卡元件102可以设于底基座111的前部上,印刷电路板113可以可分离的设置在底基座111的后部上,底基座111为铝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或镁合金材料制成。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通过设置第一接电端口114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接电端口115的输入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13上,使得第一接电端口114、第二接电端口115以及印刷电路板113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该整体作为一个取电单元起到了无线取电的功能,一方面替代了现有铜条与顶针取电的方式,提高了取电单元的集成度与供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印刷电路板113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底基座111的一部分上,便于贾卡驱动器112后期维修时的分离更换,当压电贾卡元件102损坏时,可将分离后的可正常使用的贾卡驱动器112,转移安装到其它底基座111上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具有降低产品成本的效果,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二排线117用于连通第一接电端口114与驱动电路118,第二排线117包括向驱动电路118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三排线119用于连通第三接电端口120与驱动电路118,第三排线119包括向驱动电路118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当调试针距时,第三接电端口120通电,当经编机正常运行时,也就是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正常提花导纱时,第三接电端口120不通电。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通过设置第三接电端口120以及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内的第三排线119,当经编机运行前需要调试针距时,可以根据需要启动单把指定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使用一与外置控制器相单独连接的外接电缆线,将该外接电缆线以可插拔的方式,插接在第三接电端口120上进行通电,从而单独驱动该需要调试的单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调试结束后直接将外接电缆线拔出,结束调试,从而实现对指定的单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快速进行调试针距,简单方便。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印刷电路板113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本体321和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第一印刷电路板本体321的输出端和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的输入端,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接电端口114的输出端、第二接电端口115的输入端以及第三接口的输出端均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本体321上,并且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的输出端与插接元件300的输出端,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执行部具有多个排列设置在底基座111上的压电贾卡元件102,压电贾卡元件102包括至少一贾卡针130、至少一基板502、两个分别包裹在基板502左右两侧上的压电陶瓷片500以及两个分别设于基板502左右两侧上的铜箔接电端501,两个铜箔接电端501分别与对应的压电陶瓷片500的尾部电连接在一起,基板502的前部与贾卡针130相连接,驱动电路118输出的电压施加在压电陶瓷片500上驱动压电陶瓷片500摆动,基板502为绝缘层,具体的可以为玻璃纤维片,压电陶瓷片500的前端设置有贾卡针130,基板502和两个压电陶瓷片500组合成压电选针片,常见的一个底基座111上可以设置16个贾卡针130,横向排列,具体的贾卡针130的数量根据经编机的机号而确定,通过贾卡驱动器112对压电陶瓷片500通电进行分极处理,使得相互成为异极,使两个压电陶瓷片500同时朝向相同方向主动地弯曲。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使用时,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底基座111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底基座111紧挨在一起,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紧挨在一起,使得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之间,以插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从而快速的实现电连接,具有方便安装的优点,能够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虽然,在图5中仅画出四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作为示意图,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四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同时安装,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应用在经编机上,在经编机中需要设置多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具体数量取决于经编机的机号。
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接电端口114为公头接电端口或母头接电端口,第二接电为母头接电端口或公头接电端口,当第一接电端口114为公头接电端口时,第二接电端口115为母头接电端口,当第一接电端口114为母头接电端口时,第二接电端口115为公头接电端口。
参照图2、图3和图5,当需要拆卸时,可以直接将需要拆卸的一个无线贾卡提花装置直接从梳栉床101上取下,将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取下的瞬间便可完成断电,以下对于断电的过程进行解释: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之间,也可以为,以插接、磁吸或按压的方式,实现电连接。
公头接电端口和母头接电端口之间,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为压力弹片式接触、顶针式接触或圆形滚珠式接触。
当公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压力弹片时,母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插接槽,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为压力弹片式接触。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安装时,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底基座111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底基座111紧挨在一起,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紧挨在一起,因为公头接电端口的压力弹片由于具有弹性,可以以直接以插接的方式,插入到母头接电端口的插接槽内,从而使得压力弹片直接抵接在插接槽内,实现电连接,之后将底基座111使用尾夹122锁固在梳栉床101上。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拆卸时,将尾夹122上的锁固螺丝松动后,直接将该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直接从梳栉床101上取下,因为公头接电端口的压力弹片具有弹性,便可使得在将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取下的过程中,以拔出的方式,实现压力弹与插接槽相分离,从而实现断电。
当公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顶针时,母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针槽,该顶针可以为可导电的弹簧针。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为顶针式接触。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安装时,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底基座111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底基座111紧挨在一起,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紧挨在一起,因为公头接电端口的顶针,可以以直接以插接的方式,插入到母头接电端口的针槽内,从而实现电连接,之后将底基座111使用尾夹122锁固在梳栉床101上。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拆卸时,将尾夹122上的锁固螺丝松动后,便可使得在将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取下的过程中,将顶针从针槽内以拔出的方式,实现顶针与针槽相分离,从而实现断电。
当公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圆形滚珠时,母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滚珠槽,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为圆形滚珠式接触。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安装时,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底基座111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底基座111紧挨在一起,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紧挨在一起,因为公头接电端口为圆形滚珠,可以以直接以插接的方式,插入到母头接电端口的滚珠槽内,从而使得圆形滚珠直接抵接在滚珠槽内,实现电连接,之后将底基座111使用尾夹122锁固在梳栉床101上。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拆卸时,将尾夹122上的锁固螺丝松动后,直接将该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直接从梳栉床101上取下,便可使得在将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取下的过程中,公头接电端口的圆形滚珠,以拔出的方式从滚珠槽内滚出,实现圆形滚珠与滚珠槽相分离,从而实现断电。
当公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磁吸式连接器时,母头接电端口为可导电的磁吸式连接槽,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为磁吸式接触。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当安装时,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底基座111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底基座111紧挨在一起,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紧挨在一起,因为公头接电端口的磁吸式连接器具有磁性,可以直接与磁吸式连接槽,以磁吸的方式,实现相电连接,之后将底基座111使用尾夹122锁固在梳栉床101上。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当拆卸时,将尾夹122上的锁固螺丝松动后,直接将该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直接从梳栉床101上取下,便可使得在将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取下的过程中,以拔出的方式,实现将磁吸式连接器与磁吸式连接槽相分离,从而实现断电。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外置控制器的具体详细细节,可参见在背景技术中所提供的参考文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030965.9,公开号:CN106757749B),其中关于CPU的记载部分,该CPU的在现有技术中就是外置控制器,该参考文献中均有详细的记载与说明,在此处不在赘述。
参照图1和图7,在底基座111的后部上设有复数第一装配孔202,在印刷电路板113上设有复数个第二装配孔201,第一装配孔202与第二装配孔201相适配,使用螺丝200穿过第二装配孔后,锁固在第一装配孔202内,使得印刷电路板113可拆卸地装设在底基座111的后部上。
参照图1,当经编机运行前需要调试针距时,可以根据需要启动单把指定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具体的使用一与外置控制器相单独连接的外接电缆线,将该外接电缆线以可插拔的方式,插接在第三接电端口120上进行通电(输入驱动电源以及工艺信号),从而单独驱动该需要调试的单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调试结束后直接将外接电缆线拔出,结束调试,从而实现对指定的单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快速进行调试针距,简单方便。
经编机针距,通常是指梳栉床相对于织针的左右位置。整排导纱针相对与织针的左右距离,受编花轮的滑块顶丝控制。以织针为基准,观察梳栉床左右位置,调节顶丝的方向,使梳栉床横向移动一点点,距织针的中间,而经编机在正常运行前都需要调针距。
参照图1、图2、图3,当经编机在使用前调试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时,第三接电端口120通电,第一接电端口114不通电,第二接电端口115不通电,第三接电端口120仅在调试针距时,外接一外接电缆线进行通电,尾夹122上设有一线槽121,外接电缆线可以从线槽121出插入,从而实现与第三电源接口相电连接,在经编机正常工作时,第三接电端口120为闲置状态,没有安装外接电缆线,也没有通电。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5,当经编机正常运行时,第一接电端口114、驱动电路118、第二接电端口115以及插接元件300均通电(输入驱动电源以及工艺信号),第三接电端口120不通电。
实施例二,参照图2,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电路118用于驱动对应的压电陶瓷片工作,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的贾卡针130摆动,实现提花导纱动作,通过将驱动电路118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13上,从而使得驱动电路118分别与第一接电端口114、第二接电端口115集成在一个印刷电路板113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一方面使得该贾卡驱动器112不仅拥有无线取电的功能,还集成有驱动电路118,提高了贾卡驱动器112的集成度,合理利用印刷电路板113的空间,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免除了其它转接部分,具有提高响应速度的优点,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实施例三,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驱动电路118包括电源DC1、电源D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三极管Q2、5V电源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
参照图6,电阻R3的一端与5V电源相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阴极、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电源DC1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1的发射极、二极管的阳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的阴极共同连接在一起,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相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源DC1的另一端以及电源DC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电源DC2的另一端接地。
参照图6,通过设置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同形成一电容充放电的电路,一方面使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的公共点无需接地,另一方面压电陶瓷片500的寿命与正向电压成线性关系,在压电陶瓷片500承受同样电压的情况下,当充电方向为C2向C1时,D1,D2分担了一部份的电压给C1,使得C2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但力度不变,当充电方向是C1向C2时,D1,D2分担了一部份的电压给C2,使得C1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但力度不变,最终的结果是,在力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压电陶瓷片500承受的正向电压,延长了压电陶瓷片5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图5和图6,该驱动电路118具有元件数量少,便于集成的特点,且自带压电陶瓷片500正负压驱动功能。
参照图6,二极管D2为稳压管,二极管D3为稳压管。
参照图6,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为两个压电陶瓷片500的等效电容,电容C1和电容C2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是充电状态,另一个是放电状态,使得压电陶瓷片500左、右摆动。
参照图6,电源DC1为高压直流电源,电源DC2为高压直流电源。
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驱动电路118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7,1、信号输入端INPUT的输入信号由Q2的发射极(E极)输入,该信号为5VTTL信号。当信号输入端INPUT的控制信号是高电平时,由于Q2的基极(B极)通过与R3连接了5V电源,此时,Q2的E极与B极之间的压差是0,那么Q2会处于截止状态;直流电源DC1通过R1给Q1的基极(B极)提供电流,经Q1放大后从Q2发射极(E极)流出,再通过R2给压电陶瓷片500充电,电阻R2在此处是一只限流电阻,起到限制充电电流的作用。由于Q2是关断状态,所以此时DC2无作用,最终,图中电压的方向是B点为高,C点为低,充电方向是B向C。
参照图7,2、当信号输入端INPUT的输入控制信号是低电平时,+5V通过R3流过Q2的基极,此时Q2会处于导通状态;Q2导通后,其集电极(C极)在忽略Q2Vce压降的情况下,近似为0。所以,在在D5的钳位作用下,Q1会速迅进入截止状态,此时DC1无作用,DC2从C点进入,通过R2,Q2给电路反向充电。最终,图中的电压方向是C点为高,B点为低,充电方向是C向B。
参照图7,以B点为高,C点为低,即充电方向是B向C为例,此时,D4反偏,不起作用,充电电压通过向C2与C1充电。由于D2是一个稳压管,当C1的电压Vac大于D2的稳压电压值时,D2会导通,使得C1的电压Vac等于D2的稳压值。通常D2稳压取值约为10~30V,所以C2会形成一个正常高压充电,而C1是一个负向低压充电,两者电压相加之和等于DC1电压。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是:压电陶瓷片500的寿命与正向电压成线性关系,电压越高摆动力度越大但寿命越短,而加入D1~D4后,在压电陶瓷片500承受同样电压的情况下,D1,D2分担了一部份的电压给C1,使得C2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但力度不变,最终的结果是,在力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压电陶瓷片500承受的正向电压,延长了压电陶瓷片500的使用寿命。同理,C为高B为低时,推理相同,此时C1释放负压并反过来承受正向高压,C2通过Q2放电并分担一部份负压,过程与上述雷同。
参照图1和图2,驱动电路118除了采用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118还可以替换为其它的用于驱动压电陶瓷片工作的驱动电路,例如:可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121926084.3,公开号:CN217486404U),或者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011631491.1,公开号:CN114696655A),或者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122770158.5,公开号:CN216585483U),或者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120303871.6,公开号:CN214069898U),或者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620989836.3,公开号:CN205983277U),或者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620695432.3,公开号:CN205725518U),或者参见参考文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2044183.3,公开号:CN209001582U),也就是说在本领域中用于驱动压电陶瓷片工作的驱动电路均可以替换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可以将本领域的其他驱动电路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113上,从而实现驱动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的压电陶瓷片工作。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二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接电端口114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左侧,第二接电端口115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右侧上,插接元件300设于印刷电路板113的前部上。
参照图1、图2和图3,插接元件300的输入端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13上,使得插接元件300的输入端与印刷电路板113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使用插接元件300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
参照图1、图2和图3,通过设置插接元件300,使用插接元件300以插接的方式,可插拔地安装在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使得整个贾卡驱动器112可快速插拔地装设在压电贾卡元件102上,一方面当安装贾卡驱动器112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112的输出端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安装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当拆卸贾卡驱动器112时,以插拔地方式,实现贾卡驱动器112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之间快速的拆卸分离,从而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将贾卡驱动器112的输出端,以插接的方式直接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相连接,省去了中间的转接部分,从而使得贾卡驱动器112可以直接驱动压电贾卡元件102实现提花导纱动作,提高响应速度,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1、图2和图3,通过设置插接元件300的输入端与印刷电路板113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从而在分离过程中,仅需将插接元件300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拔出,便可实现将第一接电端口114、第二接电端口115、驱动电路118以及印刷电路板113一起分离,快速方便,在安装过程中,仅需将插接元件300插入到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便可实现驱动电路118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的电连接,并且同时完成了印刷电路板113、第一接电端口114以及第二接电端口115的安装定位,简单方便,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接电端口120的输出端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13上,使得第三接电端口120的输出端与印刷电路板113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参照图1、图2和图3,通过设置第三接电端口120的输出端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13上,使得第三接电端口120的输出端与印刷电路板113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一方面合理利用印刷电路板113尾部的空间,另一方面从而使得第三接电端口120分别与第一接电端口114、第二接电端口115集成在一个印刷电路板113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一方面使得该贾卡驱动器112不仅拥有无线取电的功能,还集成有在调试针距时的调试功能,提高了贾卡驱动器112的集成度,合理利用印刷电路板113的空间,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免除了其它转接部分,具有提高响应速度的优点,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8,插接元件300具有多个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12,第一抗氧化层12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之间,以插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从而使得各第一抗氧化层12与对应的压电贾卡元件102相电连接。
参照图1图3、图8、图9和图10,插接元件300可插拔地装设在压电贾卡元件102的接电端上,具体的插接元件300包括多个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12、一外壳11、多个间隔设于外壳11内的插槽13、多个间隔设于外壳11一侧表面上的第一插槽口14、多个间隔设于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插槽口15、多个间隔设置的焊盘16、至少一抵接在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多个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一侧上的输出端、多个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另一侧上的输入端19、至少一设于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定位柱、至少一设于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上的第一定位孔、至少一设于外壳11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定位柱。具体的插槽13的数量与压电选针片的数量相匹配,例如当压电选针片的数量为16片时,可设置插槽13的数量为16个,根据需要设置但不局限于16个。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插槽口14、插槽13以及第二插槽口15连成一体,第一定位孔嵌设在第二定位柱上,使得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准确地与外壳11的另一侧贴合在一起。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抗氧化层12与压电贾卡元件102之间以插接的方式相电连接,使得电流通过第一抗氧化层12向压电贾卡元件102通电。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层12,一方面使得插接元件300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延长插接元件300的使用寿命,提高贾卡提花装置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一个焊盘16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一抗氧化层12,两个第一抗氧化层12间隔设置在该焊盘16上,一个第一抗氧化层12作为正极,另一个第一抗氧化层12作为负极。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抗氧化层12包括至少一与压电贾卡元件102相电连接的第一铜片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一铜片层上的第一镀金层,第一镀金层镀设在第一铜片层上。第一铜片层的一端设于焊盘16上,第一铜片层的另一端朝向插槽13内的中间方向延伸。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在第一铜片层上设置第一镀金层,一方面第一镀金层本身的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够提高第一铜片层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第一镀金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保护第一铜片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避免被氧化,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通过将压电陶瓷片500的尾部,插入到插接元件300内的方式,使得铜箔接电端501与第一抗氧化层12相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铜箔接电端501包括至少一与压电陶瓷片500相电连接的第二铜片层以及至少一镀设于第二铜片层上的第二镀金层,第二铜片层设于压电陶瓷片500尾部上,第二镀金层镀设在第二铜片层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铜片层与第二铜片层之间,以可插拔的方式相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插槽13的一侧与第一插槽口14相连通,插槽13的另一侧与第二插槽口15相连通,第一抗氧化层12设于插槽13内,压电贾卡元件102从第一插槽口14插入后延伸到插槽13内,电流从第二插槽口15接入到第一抗氧化层12上。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将压电贾卡元件102从第一插槽口14插入后延伸到插槽13内,一方面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在安装后,不易从插槽13内脱落,从而使得第一抗氧化层12与压电贾卡元件102之间的电连接更为牢固,且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在拆卸时,仅需将压电贾卡元件102直接拔出,便可实现拆卸,使得维修更为方便,缩短维修时所需的工时,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每个第二插槽口15内的左右两侧上均分别各设有一焊盘16,焊盘16的一侧设于第二插槽口15上,焊盘16的另一侧朝向插槽13内方向延伸,第一抗氧化层12的一端设于焊盘16上,第一抗氧化层12的另一端倾斜地朝向插槽13内的中心方向延伸。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每个第二插槽口15上均设有两个焊盘16,每个焊盘16上均设有一第一抗氧化层12,因此插槽13内存在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焊盘16和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抗氧化层12,两个焊盘16分别沿插槽13的左右两侧内壁延伸。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插槽13之间的间距与压电贾卡元件102安装在底基座111上的间距相等,第一插槽口14、插槽13、第一抗氧化层12均与压电贾卡元件102尾部的外形相适配,从而使得外壳11可以直接从后往前插入到压电贾卡元件102的尾部上,从而使得两个在插槽13内的第一抗氧化层12,分别夹设在压电贾卡元件102尾部两侧上的铜箔接电端501上,进而使得铜箔接电端501与第一抗氧化层12相电连接一起,这样便可以通过插接的动作就能快速方便的完成压电贾卡元件102与插接元件300的电连接。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焊盘16,将第一抗氧化层12的一端设于焊盘16上,使得第一抗氧化层12不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从而使得第一抗氧化层12的安装更为牢固,进而提高插接元件3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抗氧化层12的另一端倾斜地朝向插槽13内的中心方向延伸,从而能够保证在插接后,第一抗氧化层12与铜箔接电端501之间紧密的抵接在一起,进而保证通电的稳定。
参照图2,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的输出端焊接在焊盘16的一侧上,使得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的输出端与第一抗氧化层12相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的输入端19用于输入电流,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322的输出端用于将电流输出到第一抗氧化层12上。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插槽口14设于外壳11前部表面上,第二插槽口15设于外壳11后部表面上,插槽13的前部与第一插槽口14相连通,插槽13的后部与第二插槽口15相连通。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通过设置第一插槽口14设于外壳11前部表面上,第二插槽口15设于外壳11后部表面上,外壳11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封闭状态,从而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插入到插槽13内后,外壳11的上部和下部均对压电贾卡元件102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不易从插槽13内脱落,从而使得压电贾卡元件102在安装后,更为牢固地安装在插槽13内。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接电端口114包括至少一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左侧的第一外壳131以及复数个可导电的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的输出端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3的左侧,使得第一外壳131固定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13的左侧上。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排线116和第二排线117相电连接,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的接电端朝向第一外壳131的左侧方向延伸。
参照图2,第二接电端口115包括至少一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右侧的第二外壳141以及复数个可导电的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的输出端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3的右侧上,使得第二外壳141固定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13的右侧上。
参照图2和图4,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的输入端与第一排线116相电连接,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的接电端朝向第二外壳141的右侧方向延伸。
参照图2图3和图5,当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4)的第二接电端口115与另一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无线贾卡提花装置103)的第一接电端口114之间,以拼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时,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与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相电连接。
参照图3,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包括至少一导电可导电的第一铜芯层以及至少一第一镀金层,第一镀金层镀设在第一铜芯层上。
参照图3,通过设置第一镀金层,第一镀金层能够对第一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一抗氧化接电端子13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参照图2,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包括至少一导电可导电的第二铜芯层以及至少一第二镀金层,第二镀金层镀设在第二铜芯层上。
参照图2,通过设置第二镀金层,第二镀金层能够对第二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二抗氧化接电端子14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铜芯层也可以替换为可导电的铜片层。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接电端口120包括至少一设于印刷电路板113尾部上的第三外壳151以及复数个可导电的第三抗氧化接电端子,第三抗氧化接电端子的输出端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3的尾部上,使得第三外壳151固定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13的尾部上,第三抗氧化接电端子的输入端设于第三外壳151内,第三抗氧化接电端子的输出端与第三排线119相电连接。
第三抗氧化端子包括至少一导电可导电的第三铜芯层以及至少一第三镀金层,第三镀金层镀设在第三铜芯层上。铜芯层也可以替换为可导电的铜片层。
通过设置第三镀金层,第三镀金层能够对第三铜芯层起到保护的效果,起到抗氧化的功效,从而延长第三抗氧化端子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三抗氧化端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印刷电路板、复数组设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驱动电路、至少一第一接电端口以及至少一第二接电端口以及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内的第一排线,所述第一排线包括向所述驱动电路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所述第一排线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电端口与所述第二接电端口,所述第一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接电端口的输入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使得所述第一接电端口、所述第二接电端口以及所述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压电陶瓷片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内的第二排线,所述第二排线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电端口与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排线包括向所述驱动电路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插接元件,所述插接元件的输入端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使得所述插接元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端口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左侧,所述第二接电端口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右侧上,所述插接元件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前部上。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尾部上的第三接电端口,所述第三接电端口的输出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相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电端口以焊接的方式设于印刷电路板的尾部上,使得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内的第三排线,所述第三排线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接电端口与驱动电路,所述第三排线包括向所述驱动电路提供所需驱动电源的电路以及工艺信号线,当调试针距时,所述第三接电端口通电,当正常提花导纱时,所述第三接电端口不通电。
9.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贾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本体和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本体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的输入端,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所述第一接电端口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接电端口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接口的输出端均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本体上,并且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插接元件的输出端,以焊接的方式相电连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10.一种无线贾卡提花装置,该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具有执行部、底基座以及贾卡驱动器,所述执行部具有多个排列设置在所述底基座上的压电贾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贾卡驱动器的一部分可分离地装设在所述底基座的一部分上,所述贾卡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工作,所述贾卡驱动器的输出端以可分离地方式,装设在所述压电贾卡元件的使能端上,所述贾卡驱动器为权利要求1-9其中任意一项的所述贾卡驱动器。
CN202211582906.XA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Pending CN116815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2906.XA CN116815408A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2906.XA CN116815408A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5408A true CN116815408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2906.XA Pending CN116815408A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54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5048B (zh) 一种分离式压电贾卡组件
CN219621361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116815408A (zh) 一种贾卡驱动器及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219621362U (zh)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N111270407A (zh) 包括正极组件的可分离式压电贾卡
CN117867740A (zh) 一种压电贾卡提花装置
CN112877894B (zh) 一种无线贾卡梳栉及其使用该无线贾卡梳栉的经编机
CN219621360U (zh) 驱动电路、贾卡驱动器及贾卡提花装置
CN112877895B (zh) 一种无线贾卡梳栉装置及使用该贾卡梳栉装置的经编机
CN116815409A (zh) 一种可单独调试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N116815410A (zh) 一种具有压电陶瓷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220034835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无线贾卡梳栉
CN219280197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220364687U (zh) 一种压电贾卡及用于该压电贾卡的压电贾卡驱动器
CN220034840U (zh) 一种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116815405A (zh) 驱动电路、贾卡驱动器及贾卡提花装置
CN220564838U (zh) 一种接地方便的贾卡提花装置
CN117822194A (zh) 一种无线压电贾卡提花装置及纺织机械
CN116876147A (zh) 一种组合式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CN215561009U (zh) 一种稳定的无线贾卡梳栉及使用该贾卡梳栉的经编机
CN220291265U (zh) 一种可拆卸多功能电源线
CN215561011U (zh) 一种易维护的贾卡梳栉及使用该贾卡梳栉的经编机
CN116121950A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高速经编机
CN116254645A (zh) 一种压电陶瓷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及经编机
CN115948853A (zh) 一种用于高速经编机的无线贾卡提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