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0047U -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0047U
CN219620047U CN202320613348.2U CN202320613348U CN219620047U CN 219620047 U CN219620047 U CN 219620047U CN 202320613348 U CN202320613348 U CN 202320613348U CN 219620047 U CN219620047 U CN 219620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multilayer
frame
transmission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33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新
翟学涛
李强
吴超森
杨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33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0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0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0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包括:机架、传动组件、料仓以及多个输送轨道;各个输送轨道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机架,各个输送轨道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转动辊,各个转动辊均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料仓与输送轨道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各个转动辊转动,以带动所述料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传输机器人包括所述多层传输装置及运送装置。该多层传输装置免去了人工搬运料仓的过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传输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走,降低了转运的错误率。整体而言,该传输机器人提高了PCB生产环节中上下料和转运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背景技术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都要使用印制板。随着PCB行业的快速发展,PCB生产过程过程中的大部分环节均已实现自动化,但在PCB的上下料环节依然主要依赖人工进行。例如,对于需要双面加工的PCB板,现有的操作流程为,操作人手推载有料仓的推车到上料机处,并将料仓推入上料机,自动加工设备从料仓抓取PCB,并对PCB的A面进行加工,加工完A面的PCB板经过翻转暂存于下料仓,所有PCB的A面加工完成后,PCB逆向行进以加工B面,B面全部加工完后,成品PCB全部堆叠于上料机处的料仓,操作员将料仓放入推车,推动推车到下一工序处。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频繁搬运料仓,劳动强度较高,并且,人工转移PCB于不同的生产线之间,容易发生错误,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上下料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传输装置,包括:机架、传动组件、料仓以及多个输送轨道;各个输送轨道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机架,各个输送轨道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转动辊,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各个转动辊均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料仓与输送轨道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各个转动辊转动,以带动所述料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还包括传感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传感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仓的位置,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传感组件检测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或停止。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所述第二传感器也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另一端,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的位置控制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或停止,以调整所述料仓的位置。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传感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同步带,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同步带包绕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外围,所述同步带用于将所述主动轮的转动传递给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动辊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压紧所述同步带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压接于所述同步带背离所述主动轮的一面。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还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动辊并排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输送轨道,所述料仓能够在所述转动辊的带动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辊转动。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两侧,所述导向件包括主体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端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引导所述料仓进入所述输送轨道,所述主体用于在所述料仓运动时对所述料仓进行导向,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均连接于所述主体。
作为所述多层传输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机架的背离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机架固定于地面或其他机构上。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机器人,该传输机器人包括运送装置以及如前述任一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多层传输装置,所述运送装置与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运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多层传输装置采用传动组件驱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料仓沿输送轨道移动,从而将料仓送入生产线中,或将料仓从生产线上回收,这一过程免去了人工搬运料仓的过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传输机器人采用运送装置带动多层传输装置运动于不同的生产线之间,运送装置能够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走,相比于人工转运,大大降低了转运的错误率。整体而言,该传输机器人提高了PCB生产环节中上下料和转运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输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中多层传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多层传输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图5为图3中B-B处的截面图;
图6为图2中多层传输装置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多层传输装置的右侧面示意图;
图8为料仓进入输送轨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料仓在输送轨道的预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料仓向左过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料仓向右过冲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多层传输装置,11-机架,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2-输送轨道,121-转动辊,122-从动辊,13-传动组件,131-驱动元件,132-主动轮,133-从动轮,134-同步带,135-张紧轮,141-第一传感器,142-第二传感器,143-第三传感器,15-导向件,151-主体,152-弧形部;
20-运送装置;
30-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传输装置10及传输机器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上下料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该传输机器人包括多层传输装置10和运送装置20,运送装置20与多层传输装置10连接,用于带动多层传输装置10运动。运送装置20可设置为潜伏式机器人,或其他带有自动运输功能的装置,其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较为通常的设计,此处不再对其结构展开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多层传输装置10包括机架11、传动组件13、料仓30以及多个输送轨道12;各个输送轨道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机架11上,各个输送轨道1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转动辊121,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各个转动辊均与机架11活动连接,料仓30与输送轨道12活动连接;传动组件13设置于机架11上,传动组件13用于驱动各个转动辊121转动,以带动料仓30沿第二方向移动。
多层传输装置10需要具备将物料送入生产线的功能以及从生产线回收加工好的物料的功能,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多层传输设备的主要运用形式为设置有两层输送轨道12,分别对应物料的输入与输出,从而说明书附图均针对于具备两层输送轨道12的情况,对于具备其他层数的多层传输装置10,只要重复性地增加输送轨道12及与其相关的传动组件13即可,后续将不对多于两层的情况进行展开说明。
以下层的输送轨道12负责上料(料仓30送入生产线)而上层的输送轨道12负责收料(料仓30从生产线回收)的情况为例,该传输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为:运送装置20带动多层传输装置10连同其上的料仓30到达生产线处,料仓30内装载有代加工的PCB板,运送装置20到位后,生产线与下层的输送轨道12对接,传动组件13驱动转动辊121转动,料仓30移动进入生产线上的传送带,机械手取走PCB以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PCB由机械手放回料仓30中,传送带与上层的输送轨道12对接,并将料仓30向上层的输送轨道12输送,传动组件13带动转动辊121转动,以回收料仓30。
在上述过程中,传送带与不同输送轨道12的对接,可采用两种形式实现,其一是设置两条传送带,每条传送带与一条输送轨道12对接,也可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升降组件,由其带动传送带升降以与不同的输送轨道12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组件13能够驱动转动辊121转动的方向,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当传动方向为单向时,一条输送轨道12固定负责上料,另一条输送轨道12固定负责出料;当传动方向为双向时,两条输送轨道12的功能可方便地进行切换,由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该多层传输装置10采用传动组件13驱动转动辊121转动,转动辊121带动料仓30沿输送轨道12移动,从而将料仓30送入生产线中,或将料仓30从生产线上回收,这一过程免去了人工搬运料仓30的过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传输机器人采用运送装置20带动多层传输装置10运动于不同的生产线之间,运送装置20能够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走,相比于人工转运,大大降低了转运的错误率。整体而言,该传输机器人提高了PCB生产环节中上下料和转运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多层传输装置10还包括传感组件和控制组件,传感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机架11上的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料仓30的位置信息,控制组件用于传感组件检测的位置信息控制传动组件13转动或停止。在这一实施例中,传感器的具体类型在现有的位置传感器中进行选择即可,例如电磁式、光电式或者霍尔式的位置传感器。
设置传感组件13和控制组件的好处在于,传动组件13能够根据传感组件所提供的位置信息启动或停止,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为保证说明的简洁性,后续相关实施例中以传感器优选为光电式的对射传感器进行说明,通常而言,对射传感器包括用于发出光信号的发送器以及用于接收光信号的接收器,发送器设置于输送轨道12的一侧,接收器设置于输送轨道12的另一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141,第一传感器141与机架11连接,并位于输送轨道12的靠近生产线的一端。此时的控制过程为:对于上料过程而言,传动组件13驱动转动辊121转动,此时料仓30将第一传感器141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间的光信号遮挡,料仓30持续运动直至进入生产线中,遮挡消失,传感器发出信号,传动组件13停止工作;对于收料过程而言,料仓30进入输送轨道12后,第一传感器141的光信号被遮挡,第一传感器141发出信号,传动组件13启动,料仓30持续运动直至遮挡消失,第一传感器141再次发出信号,传动组件13停止。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以及图8至图11,传感组件第一传感器141和第二传感器142,第一传感器141与机架11连接,并位于输送轨道12的一端,第二传感器142与机架11连接,并位于输送轨道12的另一端,控制组件根据第一传感器141和/或第二传感器142检测的位置控制传动组件13转动或停止,以调整料仓30的位置。
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41与传动组件13的联动关系与上一实施例相同,而增设的第二传感器142的作用在于,与第一传感器141一起限定出料仓30的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为设计人员或现场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料仓30在输送轨道12上的适宜位置。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当料仓30处于预定位置时,第一传感器141和第二传感器142的光信号均未被阻挡,然而由于传动组件13在驱动时所具有的误差,以及料仓30所具有的惯性,料仓30在传动组件13停止时,往往会向左过冲(如图10)或向右过冲(如图11),此时第一传感器141或第二传感器142的光信号被阻挡而发出信号,传动组件13正转或者反转,从而将料仓30带回预定位置。
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传感器还包括位于第一传感器141和第二传感器142之间的第三传感器143。
设置第三传感器143的目的在于,当装置突然断电又重新启动后,可以根据第三传感器143的光信号是否被遮挡来判断输送轨道12内是否放置有料仓30。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7,传动组件13包括驱动元件131、主动轮132、从动轮133以及同步带134,驱动元件131的输出端与主动轮132连接,同步带134包绕于主动轮132和从动轮133的外围,同步带134用于将主动轮132的转动传递给从动轮133;主动轮132和/或从动轮133与转动辊121连接,用于带动转动辊121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3还包括用于压紧同步带134的张紧轮135,张紧轮135压接于同步带134背离主动轮132的一面。
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机架11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板111和右侧板112,转动辊121转动连接于左侧板111和右侧板112之间,在左侧板11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下层转动辊121的传动组件13,为便于区分称为第一传动组件,在右侧板1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层转动辊121的传动组件,称为第二传动组件。左侧板111和右侧板112均包括位于朝向输送轨道12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主动轮132、从动轮133以及同步带134设置于第二面上,驱动元件131的输出端由第一面穿至第二面与主动轮132连接。对于第一传动组件,从动轮133与转动辊121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辊121,主动轮132设置于从动轮133的上方,对于第二传动组件,从动轮133与转动辊121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辊121,主动轮132设置于从动轮133的下方,从而使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驱动元件131能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便于保持多层传输装置10的重心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多层传输装置10还包括从动辊122,从动辊122与机架11转动连接,从动辊122与转动辊121并排设置以共同形成输送轨道12,料仓30能够在转动辊121的带动下运动,进而带动从动辊122转动。
设置从动辊122的好处在于,能够适当减少转动辊121的数量,即减少用于驱动转动辊121的主动轮132及从动轮133的数量,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一种实施例中,多层传输装置10还包括导向件15,导向件15与机架11连接,并位于输送轨道12的两侧,导向件15包括主体151以及形成于主体151端部的弧形部152,弧形部152用于引导料仓30进入输送轨道12,主体151用于在料仓30运动时对料仓30进行导向。
设置导向件15的好处在于,能够引导料仓30进入输送轨道12,并使得料仓30的运动更加平稳。
在一种实施例中,机架11的背离输送轨道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将机架11固定于地面或其他机构(例如运送装置2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动组件、料仓以及多个输送轨道;各个输送轨道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机架,各个输送轨道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转动辊,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各个转动辊均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料仓与输送轨道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各个转动辊转动,以带动所述料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传感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仓的位置,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传感组件检测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或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所述第二传感器也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另一端,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的位置控制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或停止,以调整所述料仓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同步带,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同步带包绕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外围,所述同步带用于将所述主动轮的转动传递给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动辊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压紧所述同步带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压接于所述同步带背离所述主动轮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动辊并排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输送轨道,所述料仓能够在所述转动辊的带动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辊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两侧,所述导向件包括主体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端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引导所述料仓进入所述输送轨道,所述主体用于在所述料仓运动时对所述料仓进行导向,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均连接于所述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背离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机架固定于地面或其他机构上。
10.一种传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运送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传输装置,所述运送装置与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多层传输装置运动。
CN202320613348.2U 2023-03-13 2023-03-13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Active CN219620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3348.2U CN219620047U (zh) 2023-03-13 2023-03-13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3348.2U CN219620047U (zh) 2023-03-13 2023-03-13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0047U true CN219620047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3348.2U Active CN219620047U (zh) 2023-03-13 2023-03-13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0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4820B (zh) 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安装方法
KR101435775B1 (ko) 트레이 공급장치
WO2021174955A1 (zh) 分拣输送装置以及分拣输送系统
JP2004228326A (ja) 基板停止位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9620047U (zh) 多层传输装置及传输机器人
JP4922863B2 (ja) 表面実装装置
US4461379A (en) Pallet conveyor
WO2021152840A1 (ja) 対基板作業機
CN115465628A (zh) 自动加工生产线和自动加工生产方法
EP0741091A1 (en) Carrier device
CN111942861A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115027873A (zh) 一种快递智能装卸分拣系统、卸货分拣和分拣装货方法
JPH0940160A (ja) 仕分け設備
JP3596259B2 (ja) 荷合流装置
CN211469811U (zh) 一种agv移载机构
CN216996339U (zh) 上下料设备和上下料系统
JPH10139130A (ja) 導入装置
JP3094840B2 (ja) 仕分け設備
CN212607895U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20975550U (zh) 一种供料设备
CN219771142U (zh) 自动上下料系统
JPH0616222A (ja) プリント基板多連搬送システム
JP2007039182A (ja) ローラコンベアポート及び搬送材の位置決め方法
JP7385534B2 (ja) 搬送装置、基板処理装置
KR950001108B1 (ko) 반송물의 자동적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