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9063U -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19063U CN219619063U CN202223068091.1U CN202223068091U CN219619063U CN 219619063 U CN219619063 U CN 219619063U CN 202223068091 U CN202223068091 U CN 202223068091U CN 219619063 U CN219619063 U CN 2196190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heel
- vehicle
- air curtain
- curtai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防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车辆包括轮口气帘装置,轮口气帘装置包括通气风道,通气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吹扫区域覆盖适配车轮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有利于抑制轮胎和轮眉之间的微粒飞溅,提高防污染车身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防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车轮旋转引起的车身污染问题,一般常见的基于空气动力学的车身清洁技术以乘用车侧气帘为主,气帘是一种通过连续性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幕。侧气帘装置通常安装在前雾灯和前轮罩之间,整体上为管式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前空气进入侧气帘装置,经侧气帘装置重新组织流动结构后流向前车轮,防止车轮旋转卷起的灰尘、水滴和泥流等飞溅到车身。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874209U、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11月26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气帘装置,其在雾灯与前轮罩之间设有通气风道,在车辆高速工况下,车前空气经雾灯处的进风口进入通气风道,通气风道内的气流从轮罩处的出风口流出并流向车轮,形成空气幕,发挥侧气帘功能,引导气流紧贴车轮外围,在降低气流分离的同时能够减少轮腔污染和车身污染。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气帘装置的出风口位置较低且处于车轮前方,气帘仅对车轮旋转中心以下的微粒飞溅有效,对于轮胎和轮眉之间的微粒飞溅抑制效果较差,车身防污染车身效果有限,而且,对于商用车而言,由于其轮罩相对开放,轮腔内气流复杂,微粒飞溅区域比较大,而现有的侧气帘的出风口所形成的吹扫区域覆盖面较小,难以应用于商用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以解决目前的气帘装置防污染车身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目前的车辆的气帘装置防污染车身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包括通气风道,通气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吹扫区域覆盖适配车轮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中的气帘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使各出风口形成的吹扫区域覆盖到车轮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有利于抑制轮胎和轮眉之间的微粒飞溅,提高防污染车身效果。
进一步地,吹扫区域还包括位于车轮后方且位于过车轮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
有益效果:将吹扫区域覆盖到车轮后方的过车轮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能够对车轮与地面接触位置所引起的微粒飞溅起到抑制效果。
进一步地,出风口朝向车轮中心。
有益效果:能够抑制车轮卷起的灰尘、水滴和泥土的离心运动,提高车身防污染车身效果。
进一步地,通气风道由通气管形成,通气管包括环绕车轮旋转轴线设置在车轮外围的环绕管体,出风口设置在环绕管体上。
有益效果:通过一条通气管形成通气风道并利用通气管的环绕管体布置出风口,结构简单,节省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环绕管体上设有多个条形槽,各条形槽构成出风口。
有益效果:利用各条形槽能够在轮腔内形成稳定的辐射状空气幕,气流均匀,有利于气帘对微粒飞溅的抑制效果。
进一步地,通气管为橡胶体。
有益效果:采用橡胶材料,在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由于自身的弹性变形可避免破裂失效。
进一步地,通气风道的位于适配车轮前方的前端高于位于适配车轮的后端。
有益效果:使通气风道前高后低,能够避免前端位置过低而过于凸出车身,有利于美观性。
进一步地,进风口连有气泵。
有益效果:通过气泵对通气风道泵送气流,不依赖车前空气进风,能够实现对后车轮旋转引起的车身污染进行改善。
进一步地,进风口与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门,阀门连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阀门开度。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阀门以及控制阀门开度的控制器,可以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对管路通断以及进气流量进行控制,可避免车辆行驶工况对轮口气帘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降低气泵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包括车轮和气帘装置,气帘装置为轮口气帘装置,轮口气帘装置包括通气风道,通气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吹扫区域覆盖适配车轮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中的气帘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使各出风口形成的吹扫区域覆盖到车轮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有利于抑制轮胎和轮眉之间的微粒飞溅,提高防污染车身效果。
进一步地,吹扫区域还包括位于车轮后方且位于过车轮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
有益效果:将吹扫区域覆盖到车轮后方的过车轮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能够对车轮与地面接触位置所引起的微粒飞溅起到抑制效果。
进一步地,出风口朝向车轮中心。
有益效果:能够抑制车轮卷起的灰尘、水滴和泥土的离心运动,提高车身防污染车身效果。
进一步地,通气风道由通气管形成,通气管包括环绕车轮旋转轴线设置在车轮外围的环绕管体,出风口设置在环绕管体上。
有益效果:通过一条通气管形成通气风道并利用通气管的环绕管体布置出风口,结构简单,节省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环绕管体上设有多个条形槽,各条形槽构成出风口。
有益效果:利用各条形槽能够在轮腔内形成稳定的辐射状空气幕,气流均匀,有利于气帘对微粒飞溅的抑制效果。
进一步地,通气管为橡胶体。
有益效果:采用橡胶材料,在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由于自身的弹性变形可避免破裂失效。
进一步地,通气风道的位于适配车轮前方的前端高于位于适配车轮的后端。
有益效果:使通气风道前高后低,能够避免前端位置过低而过于凸出车身,有利于美观性。
进一步地,进风口连有气泵。
有益效果:通过气泵对通气风道泵送气流,不依赖车前空气进风,能够实现对后车轮旋转引起的车身污染进行改善。
进一步地,进风口与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门,阀门连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阀门开度。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阀门以及控制阀门开度的控制器,可以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对管路通断以及进气流量进行控制,可避免车辆行驶工况对轮口气帘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降低气泵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中前车轮处未安装轮口气帘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中前车轮处安装有轮口气帘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轮口气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3中的出风口处的局部视图;
图7为图3中的进风口处的局部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中的轮口气帘装置的气流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中的轮口气帘装置的防污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2中的轮口气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2、车轮;3、轮眉;4、扩口端头;41、进风口;5、通风管体;51、出口;6、蝶阀;7、控制器;8、CAN总线;9、储气筒;10、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为商用车,车辆包括车身1和车轮2,车身1上设有轮口,车轮2安装在轮口处,车身1上于轮口边缘处设有轮眉3,轮口处设有轮口气帘装置,轮口气帘装置包括通气管,通气管包括扩口端头4和通风管体5,扩口端头4设置在车轮2前方且靠近轮口的位置,通风管体5设置在车轮2外围。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扩口端头4为腔体,扩口端头4与通风管体5相连,扩口端头4的内腔与通风管体5的内腔连通以形成供气流通向车轮2的通气风道。
扩口端头4的内腔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前开口的开口面积远大于后开口的开口面积,后开口设置在扩口端头4的一角,扩口端头4的内腔的截面积由前到后逐渐减小,扩口端头4的前后贯通的内腔构成通气风道的进风口41,扩口结构的进风口41便于车前空气进入,在空气进入进风口41后,通过进气口通道截面渐收实现对气流进行加速。
通风管体5通过工业胶粘贴于轮眉3下边缘内侧。通风管体5包括环绕车轮2旋转轴线设置在车轮2外围的环绕管体以及与扩口端头4相连的连接管体。环绕管体从车轮2前方经车轮2上方绕到车轮2后方,环绕管体上设有多个条形槽,条形槽为方槽,条形槽构成出口51,通风管体5上间隔设有多个出口51,出口51朝向车轮2中心,各出口51共同构成通气风道的出风口。
环绕管体包括位于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上方的上段、位于车轮2前方且位于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前段、位于车轮2后方且位于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后段,环绕管体的前段、上段和后段均设有出口51,各出口51的出风区域共同形成出风口的吹扫区域,吹扫区域环绕车轮2旋转轴线设置在车轮2外围并从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竖直面的前侧环绕到后侧,吹扫区域既包括位于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上的区域,也包括位于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从各出口51流出的气流所形成的空气幕能够覆盖车轮2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以对车轮2与轮眉3之间的微粒飞溅进行抑制,将吹扫区域覆盖到车轮2后方的过车轮2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能够对车轮2与地面接触位置所引起的微粒飞溅起到抑制效果。
利用一条通气管形成通气风道并利用通气管的环绕管体在车轮2外围设置出风口,结构简单,节省布置空间,各出口51能够在轮腔内形成稳定的辐射状空气幕,气流均匀,空气幕能够阻断车轮2卷起的灰尘、水滴和泥土向车身1外侧流动,从而显著降低车身1污染的概率。由于利用的是行车过程中的车前空气来流形成空气幕,因此适用于对前车轮2旋转引起的微粒飞溅起到抑制作用。
扩口端头4和通风管体5均为橡胶体,并采用刚度较好的橡胶材料注塑成型,采用该种材料,一方面在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由于自身的弹性变形可避免破裂失效;另一方面,在车底空气压力作用下仍可保持基本形状不变,保证辐射状空气幕的功能持续有效。
为保证扩口端头4及通气管体内的气体流动通畅性,在进风口41处安装有滤网结构,用于过滤空气中夹带的碎石等杂物,防止内部流道阻塞后,无法形成稳定的空气幕结构。
在使用时,如图9所示,车辆向前行驶,车轮2旋转带动微粒飞溅,图中示出了微粒运动轨迹,扩口端头4前方的空气进入进风口41,形成气流,经通风管体5从出风口高速流出,形成覆盖车轮2的空气幕,对微粒飞溅进行抑制,其中车轮与地面接触位置处所产生的微粒飞溅区域的边界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a为20°到30°,通风管体具有伸入该区域的部分且利用该处的出风口喷出气流对微粒飞溅进行抑制。使用过程中不消耗能源,适用性强,不影响车辆动力经济性能,安装方便,成本较低。通过在车辆上进行实车验证,获得了较好的车身清洁效果,车辆在通过灰尘、积水和泥泞等路面的过程中,轮口气帘装置在轮腔内形成辐射状空气幕,气流流向车轮旋转中心,从而抑制车轮卷起的灰尘、水滴和泥土的离心运动,提高了防污染车身效果,有利于实现在灰尘、积水和泥泞等路面行驶时车身清洁。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轮口气帘装置设有扩口端头以利用行车时的前方空气来流被动进风形成空气幕。而本实施例中,轮口气帘装置不设扩口端头,而是结合车辆已有气源进行主动进风,如图10所示,通风管体5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气源连接,气源为储气筒9,储气筒9连有气泵10,通风管体5的用于与储气筒9连接的一端上的管口构成进风口,通风管体与储气筒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门,阀门为蝶阀6,蝶阀连有控制器7,控制器7可根据具体底盘结构利用工业胶进行粘附或通过蘑菇铆钉固定至轮口装饰条内侧,避免对车辆美观性的影响。控制器7与车辆上的CAN总线8相连。蝶阀6控制相应管路的通断以及进气流量。气源可结合底盘总布置便利性选择转向系统储气筒或制动系统储气筒。控制器为蝶阀开度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车辆CAN总线连接,可以获取车速信号和感应雨刷提供的雨量信号,根据实时反馈的车速和雨量信号(信号采集频率1Hz)主动调整蝶阀开度,从而实现对管路通断以及进气流量的主动智能控制,提升装置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主动进风可避免车辆行驶工况对轮口气帘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气泵对通气风道泵送气流,不依赖车前空气进风,能够实现对后车轮旋转引起的车身污染进行改善,通过主动节流控制可以减少对车辆气源的消耗,进而降低气泵能耗,适用于各种行驶工况,适配于各种类型车辆。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出风口由各个间隔设置的出口共同形成,出口由条形槽形成。而本实施例中,出口由圆孔形成。其他实施例中,出口也可以由椭圆形孔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各出口间隔设置。而本实施例中,通风管体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一道连续长槽,该连续长槽从车轮前方经上方延伸到车轮后方,连续长槽构成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各出风口设置在一条通风管体上。而本实施例中,轮口气帘装置包括两条通气管,两条通气管分别为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共同形成通气风道,第一通气管的第一通风管体较第二通气管的第二通风管体短,第一通风管体位于过车轮旋转轴线的竖直面的前方,第二通风管体从前方绕到过车轮旋转轴线的竖直面的后方,第一通风管体、第二通气管上均设有进口和出口,且第二通风管体上的位于过车轮旋转轴线的竖直面的后方的部分设有出口,第一通风管体上的出口和第二通风管体上的进口共同形成通气风道的进风口,第一通风管体上的出口和第二通风管体上的出口共同形成通气风道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与上述车辆的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记载的轮口气帘装置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地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包括通气风道,通气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是,出风口的吹扫区域覆盖适配车轮的处于旋转轴线上方的区域,吹扫区域还包括位于车轮后方且位于过车轮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以下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出风口朝向车轮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通气风道由通气管形成,通气管包括环绕车轮旋转轴线设置在车轮外围的环绕管体,出风口设置在环绕管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环绕管体上设有多个条形槽,各条形槽构成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通气管为橡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通气风道的位于适配车轮前方的前端高于位于适配车轮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进风口连有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其特征是,进风口与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门,阀门连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阀门开度。
9.一种车辆,包括车轮和气帘装置,其特征是,气帘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轮口气帘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68091.1U CN219619063U (zh) | 2022-11-18 | 2022-11-18 |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68091.1U CN219619063U (zh) | 2022-11-18 | 2022-11-18 |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19063U true CN219619063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9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68091.1U Active CN219619063U (zh) | 2022-11-18 | 2022-11-18 |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19063U (zh) |
-
2022
- 2022-11-18 CN CN202223068091.1U patent/CN2196190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638118A1 (en) | Vehicle having an aeroducting system | |
CN205498767U (zh) | 汽车后视镜及汽车 | |
CN106438209A (zh) | 风能在车辆内部及外部的利用方法以及风挡气幕装置 | |
JP3543711B2 (ja) |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ーライナ | |
CN219619063U (zh) | 一种车辆轮口气帘装置及车辆 | |
US5553912A (en) | Fluid containment device | |
US6899376B1 (en) | One piece A-pillar air deflector and windshield molding | |
CN214267472U (zh) | 一种车身防雨污结构及车辆 | |
GB2478624A (en) | Fastback for passenger car with floor diffuser and roof diffuser | |
CN210341766U (zh) | 用于高速路清扫的吸风罩 | |
US20230013812A1 (en) | Wheel casing | |
CN203795353U (zh) | 多功能道路清刷机 | |
CA3042170A1 (en) | Flow restricting deflector | |
CN202185362U (zh) |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喷水喷头 | |
CN205836968U (zh) | 多功能汽车挡泥板 | |
CN111619516A (zh) | 汽车行驶中轮溅水雾消导装置 | |
EP0139345A1 (en) | Spray suppression on motor vehicles | |
JPH09188103A (ja) | 車 両 | |
US10793115B2 (en) | Vehicle rear wiper system | |
CN206384045U (zh) | 一种可消除雨天汽车水雾的装置 | |
CN202358206U (zh) | 车辆车身结构 | |
CN111267975B (zh) | 汽车后窗防飞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2332602U (zh) | 汽车行驶中轮溅水雾消导装置 | |
CN208665120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及车体 | |
CN215482663U (zh) | 一种水泥路面降尘用喷水环卫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