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0234U -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0234U
CN219610234U CN202320810576.9U CN202320810576U CN219610234U CN 219610234 U CN219610234 U CN 219610234U CN 202320810576 U CN202320810576 U CN 202320810576U CN 219610234 U CN219610234 U CN 219610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bolt
contact
high conductivity
conductivit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05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维
陈洪豹
叶振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GCHANG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GCHANG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GCHANG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GCHANG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05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0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0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0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导电率触头,该高导电率触头包括触头本体,表面设置有镀银层,所述触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触头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于第一目标结构;螺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触头本体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于第二目标结构;防脱出凸台,连接于所述触头本体并位于所述螺栓脱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路径上,以限制所述螺栓脱离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触头导电率不高以及螺栓容易掉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路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背景技术
环网柜汇流排和空气隔离开关一般通过电触头结构连接。通常地,电触头通过螺栓结构与空气开关连接,螺栓的体积一般较小,因此在电触头安装时,经常出现螺栓遗失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目前市场上的电触头的导电率普遍不高,空气开关在通过电触头与环网柜汇流排连接时,经常具有较大的电能损耗,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电率触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触头导电率不高以及螺栓容易掉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导电率触头,包括:
触头本体,表面设置有镀银层,所述触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触头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于第一目标结构;
螺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触头本体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于第二目标结构;
防脱出凸台,连接于所述触头本体并位于所述螺栓脱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路径上,以限制所述螺栓脱离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触头本体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连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螺栓,所述防脱出凸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防脱出凸台与所述触头本体为一体结构并具有背离于所述容纳腔的斜面,所述斜面用于引导所述螺栓进入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斜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
可选地,所述螺栓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预设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高导电率触头还包括弹性垫圈;
所述弹性垫圈安装于所述螺栓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所述弹性垫圈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触头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
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梯形结构的加强台。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加强台并形成半圆弧形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圆形表面的中心处;
所述防脱出凸台、所述容纳腔、所述螺栓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为采用紫铜材料一体锻造成型,所述镀银层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表面。
本申请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包括触头本体、螺栓以及防脱出凸台,其中触头本体表面设置有镀银层,可以显著地提高导电率,降低电能损耗。另外,本申请中触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螺栓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通过将防脱出凸台设置在螺栓脱离第二安装孔的路径上,可以有效限制螺栓脱离于第二安装孔,避免出现安装时找不到螺栓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高导电率触头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中螺栓安装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触头本体;101、第一本体;111、第一安装孔;102、第二本体;121、第二安装孔、103、加强台;104、容纳腔;200、螺栓;300、防脱出凸台;301、斜面;400、弹性垫圈。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进行说明。所述高导电率触头包括触头本体100、螺栓200以及防脱出凸台300,其中触头本体100表面设置有镀银层,触头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21,触头本体100通过第一安装孔111连接于第一目标结构,螺栓20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孔121内,触头本体100通过螺栓200连接于第二目标结构。
可以理解的,为了解决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目标结构可以是环网柜汇流排,第二目标结构可以是空气隔离开关。当然地,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目标结构和第二目标结构还可以是其他需要通过高导电率触头连接的结构。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21的具体结构不被限定,可以选用本领域中常用的圆形孔、矩形孔、方形孔或者多边形的孔。其中第一安装孔111还可以被设置为是适配于连接第一目标结构的异形孔。第二安装孔121由于需要装入螺栓200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121可以被设置为是通孔并且供螺栓200穿过。
防脱出凸台300连接于触头本体100并位于螺栓200脱离第二安装孔121的路径上,其作用是限制螺栓200脱离于第二安装孔121。防脱出凸台300的具体结构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或者是条形结构等。根据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脱出凸台300的结构,螺栓200结构可以被限制是不与触头本体100分离,这样在通过触头本体100连接环网柜汇流排和空气隔离开关时,可以避免螺栓200遗失掉落的情况,极大地提高安装效率。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在触头本体100的表面设置镀银层,可以极大地提高触头的导电率,降低电能损耗,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触头本体100上设置有容纳腔104,容纳腔104连通于第二安装孔121,容纳腔104用于容纳螺栓200,防脱出凸台300设置在容纳腔104远离第二安装孔121的一侧。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4的具体形状不被限定,可以是本领域中常设的圆形腔体、方形腔体或柱形结构的腔体。设置容纳腔104的作用在于可以为螺栓200结构提供更大的容置空间。在实际安装该高导电率触头时,由于可能会遇到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安装情况,更大的容置空间会带来更好的安装灵活性,即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螺栓200的位置,使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更易于安装,具有十分有益的技术效果。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防脱出凸台300与触头本体100为一体结构并具有背离于容纳腔104的斜面301,斜面301用于引导螺栓200进入容纳腔104。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30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还被进一步地优选为是6°。根据本实施例中防脱出凸台300所设置的斜面301结构,触头本体100和螺栓200可以被单独制造并装配在一起,并且在该高导电率触头的移动输送过程中,触头本体100和螺栓200也不会分离。实际安装时,将螺栓200的螺杆部插入第二安装孔121中,并使螺栓200头部外圆紧靠斜面301与防脱出凸台300端面相交处,此时,由于螺栓200的螺杆部受第二安装孔121的限制将会使螺栓200头部外圆在斜面301与防脱出凸台300端面相交处具有过盈配合,再给螺栓200头部轴向施加一个较大的压力,这样螺栓200可通过斜面301与防脱出凸台300端面相交处及第二安装孔121产生的弹性变形让位而引导将螺栓200装配在容纳腔104中并进一步地使螺杆部进入到第二安装孔121内,由于螺栓200是通过一个较大的压力通过斜面301结构进入到第二安装孔121中,因此,一旦螺栓200的螺杆部进入第二安装孔121内后施加的轴向压力取消,斜面301与防脱出凸台300端面相交处以及第二安装孔121的实体弹性变形量回复,螺栓200就会受到第二安装孔121和斜面301的限制作用,因此在运输过程受到的一般大小的外力也不会使螺栓200脱离于第二安装孔121,很好地起到防止螺栓200掉落的技术效果,这里,防脱出凸台300的凸出的高度通常不大于螺栓200装入第二安装孔121后其头部内六角孔的外接圆直径范围,以防止对旋动螺栓200的工具产生干涉。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螺栓200和第二安装孔121之间预设有间隙,设置间隙的作用在于配合防脱出凸台300或者防脱出凸台300的斜面301结构,可以使螺栓200以一个相对倾斜的角度进入到第二安装孔121内,更加便于螺栓200安装到第二安装孔121中。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高导电率触头还包括弹性垫圈400,弹性垫圈400安装于螺栓200和第二安装孔121之间,弹性垫圈400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径,可以很好地减小螺栓200和第二安装孔121之间的摩擦磨损和疲劳磨损,起到防松作用,极大地提高本申请中所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触头本体100具体地包括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第一安装孔111设置于第一本体101,第二安装孔121设置于第二本体102,本实施例中将触头本体100设置为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意义在于可以将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设置为不同的连接形状,更加方便地适配于第一目标结构和第二目标结构,具有更好地连接效果。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连接强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连接处设置有梯形结构的加强台103,可以极大的增加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3,容纳腔104被具体地设置于加强台103并形成半圆弧形的形状,在保证高导电率触头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更方便地制备容纳腔10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4的形状被设置为是半圆弧形,也具有一定的保证强度的技术效果。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1为板状结构,第二本体102为圆柱形结构,第一本体101设置在第二本体102圆形表面的中心处,防脱出凸台300、容纳腔104、螺栓200以及第二安装孔121在第一本体1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本申请中所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可以通过两处螺栓200结构与空气隔离开关连接,其连接稳定性更强,并且通过对称设置的螺栓200结构,也可以起到分担受力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保证高导电率触头和空气隔离开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为采用紫铜材料一体锻造成型,镀银层镀设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紫铜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导电率,也可以进一步地起到提高导电率的技术效果,降低电能损耗。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采用一体锻造成型的工艺也可以简化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高导电率触头的加工难度,并具有更好地结构强度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头本体(100),表面设置有镀银层,所述触头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21),所述触头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连接于第一目标结构;
螺栓(20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21)内,所述触头本体(100)通过所述螺栓(200)连接于第二目标结构;
防脱出凸台(300),连接于所述触头本体(100)并位于所述螺栓(200)脱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21)的路径上,以限制所述螺栓(200)脱离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本体(100)上设置有容纳腔(104),所述容纳腔(104)连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21),所述容纳腔(104)用于容纳所述螺栓(200),所述防脱出凸台(30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4)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21)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出凸台(300)与所述触头本体(100)为一体结构并具有背离于所述容纳腔(104)的斜面(301),所述斜面(301)用于引导所述螺栓(200)进入所述容纳腔(1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30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200)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之间预设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导电率触头还包括弹性垫圈(400);
所述弹性垫圈(400)安装于所述螺栓(200)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之间,所述弹性垫圈(400)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本体(100)包括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1),所述第二安装孔(121)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102);
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的连接处设置有梯形结构的加强台(10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104)设置于所述加强台(103)并形成半圆弧形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本体(101)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本体(10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01)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02)圆形表面的中心处;
所述防脱出凸台(300)、所述容纳腔(104)、所述螺栓(200)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121)在所述第一本体(1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导电率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为采用紫铜材料一体锻造成型,所述镀银层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101)和所述第二本体(102)的表面。
CN202320810576.9U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Active CN219610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0576.9U CN21961023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0576.9U CN21961023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0234U true CN219610234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6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0576.9U Active CN21961023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0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2755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9610234U (zh) 一种高导电率触头
US20170256876A1 (en) "8"-shaped elastic contact elemen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said contact element
CN214204008U (zh) 一种配电柜接地线接头
CN105207032B (zh) 电子设备及其免焊接桥接型连接器
CN208284646U (zh) 一种导电弹片及组合导电弹片
CN20857075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6479660U (zh) 一种隔热安全型铝合金带筋板
CN215980294U (zh) 一种圆孔定距连接件
CN210741096U (zh) 一种安全型易安装炉衬砖
CN212908419U (zh) 一种连接端子
CN201153204Y (zh) 间隔棒
CN210922200U (zh) 一种新型紧固密封型炉衬砖
CN213388822U (zh) 一种不锈钢丝加热定位耐用防护组件
CN217842436U (zh) 一种万向节的活节夹叉座
CN219106664U (zh) 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CN215183443U (zh) 一种变压器铜排结构
CN219998654U (zh) 一种大电流汇流条电源连接器
CN218242333U (zh) 一种插套结构和端子
CN216564711U (zh) 一种线鼻子结构及其电机、控制器盒安装结构
CN216408108U (zh) 一种热电厂分离型弯管组件
CN208271995U (zh) 一种电池盒
CN214998661U (zh) 一种转接型组合棒材
CN217682722U (zh) 钣金免焊拉螺母及连接结构
CN220566396U (zh) 一种防水浮动螺母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