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5782U -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5782U
CN219605782U CN202320190360.7U CN202320190360U CN219605782U CN 219605782 U CN219605782 U CN 219605782U CN 202320190360 U CN202320190360 U CN 202320190360U CN 219605782 U CN219605782 U CN 219605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pair
base plate
abutment surface
lu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03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劲松
叶日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Raymond SARL
Original Assignee
A Raymond SA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Raymond SARL filed Critical A Raymond SARL
Priority to CN2023201903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5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5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5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及安装组件。该紧固件包括:基板;螺纹接合部,其从基板延伸出;一对侧板,分别从基板的边缘延伸出,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一对弹性臂,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弹性臂分别从一个侧板向内延伸出,并包括与该侧板连接的第一抵接面和从第一抵接面朝向基板延伸的内板;一对凸耳,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凸耳分别连接于一个侧板,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延伸超出第一抵接面;以及一对限位钩,每个限位钩分别从一个侧板的与连接所述凸耳的边缘相对的边缘延伸出,并包括向外定向的抵接部。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能够确保待安装部件的安装稳固性。

Description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以及包括这种紧固件的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太阳能光伏板用于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为用电设备供电或者向电网输送电能,以满足用电需要。通常,可以通过将光伏板边框固定到建筑物屋顶、地面或水上的支承结构上以实现光伏板的安装。
在现有技术中,光伏板边框一般通过由压块、螺栓和螺母等部件组成的安装组件固定在支承结构上。然而,使用这些常规安装组件的紧固方案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这些安装组件的零部件数量较多,例如需要使用弹簧垫片等部件来防止螺栓松脱,增大预紧力。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构造的支承结构,例如由屋顶彩钢瓦形成的槽型结构,在风力、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类槽型结构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会由于光伏板的抬起而彼此反向张开,导致螺栓与螺母之间的配合产生松动,进而导致光伏板产生松动。因此,现有的安装组件难以确保光伏板的安装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固件,该紧固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降低了经济和工时成本,并且能够确保待安装部件的安装稳固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件,包括:基板;螺纹接合部,所述螺纹接合部从所述基板延伸出;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分别从所述基板的边缘延伸出,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一对弹性臂,所述一对弹性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弹性臂分别从一个侧板向内延伸出,并包括与所述侧板连接的第一抵接面和从所述第一抵接面朝向所述基板延伸的内板;一对凸耳,所述一对凸耳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凸耳分别连接于一个侧板,并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一对限位钩,每个限位钩分别从一个侧板的与连接所述凸耳的边缘相对的边缘延伸出,并包括向外定向的抵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构造为包括原始状态和紧固状态,其中,在所述原始状态下,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紧固状态下,所述弹性臂抵接所述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每个弹性臂还包括从所述内板向内延伸出的第二抵接面,其中,在所述紧固状态下,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所述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抵接面构造成在所述原始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基板倾斜,并且在所述紧固状态下被压抵至与所述基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接合部和所述一对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两侧,并且所述螺纹接合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内板之间的间距小于适于与所述内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连接件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每个弹性臂的内板设置有导向凹部,所述导向凹部构造成与所述外螺纹连接件的外径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一对凸耳彼此相向延伸,并且每个凸耳包括位于其自由端部且朝向所述基板弯曲的抵接凸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每个弹性臂和/或每个凸耳设置有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构造成能够抵接于支承结构,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腔体,所述腔体构造成接纳所述紧固件,并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腔体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侧壁适于抵接所述一对限位钩,所述顶壁设置有所述开口并适于抵接所述一对弹性臂和所述一对凸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壁包括中间抵接面和位于所述中间抵接面两端的抵接凹槽,所述中间抵接面适于抵接所述一对弹性臂,并且所述抵接凹槽适于至少部分地接纳并抵接所述一对凸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构造成能够在进入所述腔体后围绕所述螺纹接合部的轴线旋转,直至所述一对限位钩抵接所述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一对限位钩抵接所述侧壁后朝向所述顶壁移动,直至所述一对弹性臂和/或所述一对凸耳抵接所述顶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组件,包括:保持件,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设置成支承待安装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紧固件;以及外螺纹连接件,所述外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保持件,其中,所述安装组件构造成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外螺纹连接件的配合使得所述待安装部件被夹持于所述保持件与所述支承结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持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包括供所述外螺纹连接件穿过的紧固孔;以及保持臂,所述保持臂包括连接区段和保持区段,所述连接区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持区段和所述基部相连,所述连接区段和所述基部共同限定了至少部分地接纳所述外螺纹连接件的接纳空间,所述保持区段延伸远离所述接纳空间,其中,所述保持区段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区段以相对于所述基部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将所述待安装部件夹持于所述保持区段与所述支承结构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具有多个优点,尤其是:该紧固件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且易于操作,因此节省了待安装部件的安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弹性臂和凸耳的设置,在固定待安装部件时加大了螺纹连接的预紧力,并且对于例如槽型的支承结构能够防止两个相对的侧壁反向张开,因此,该紧固件具有较好的防松脱和抗振动的作用,能够便捷地实现待安装部件的稳固安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其中,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被安装至支承结构的两个相邻的待安装部件;
图2A是图1的安装组件中的紧固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紧固件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A是图2A的紧固件的第一侧面示意图;
图3B是沿图3A中的面A-A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图3C是图2A的紧固件的顶面示意图;
图3D是图2A的紧固件的第二侧面示意图;
图4A是图1的安装组件中的保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保持件的顶面示意图;
图5A至图5C依次示出了使用图1的安装组件来固定待安装部件的三个步骤。
可以理解到,附图不仅可以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和说明,必要时还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时,例如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位表述是恰当的,但当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位表述也相应改变。
在所示出的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需要被安装至支承结构的待安装部件例如为光伏板边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件构造成通过外螺纹连接件与带有内螺纹孔的紧固件的配合而使得光伏板边框固定至能够支承光伏板的支承结构,更具体地,使得光伏板边框被夹持于由外螺纹连接件穿过的保持件与该支承结构之间,从而实现了光伏板在该支承结构上的安装。
下面借助于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件包括:保持件100、能够支承光伏板的支承结构200、紧固件300以及外螺纹连接件400。
如图1和图5A至图5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支承结构200是一种例如由屋顶彩钢瓦形成的槽型结构,该槽型结构例如为屋顶的水槽,并且包括腔体201,腔体201构造成可以接纳紧固件300,并设置有供紧固件300穿过以进入该腔体201内的开口202。更具体地,腔体201包括侧壁203和设置有开口202的顶壁204,紧固件300在进入腔体201后可以抵接至顶壁204以被锚固在腔体201内。
此外,支承结构200还包括设置于腔体201上方的顶部抵接面210。例如具有压板形式的保持件100可以通过紧固件300与穿过该保持件100的外螺纹连接件400的配合而附接至支承结构200,以使得两个相邻的光伏板边框500被保持在保持件100与支承结构200的顶部抵接面210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外螺纹连接件400可以为螺栓。
在该实施例中,支承结构200的腔体201、开口202及顶部抵接面210均沿该支承结构200的纵向方向(即水槽的纵向方向)延伸,以允许紧固件300沿支承结构200的纵向方向移位,进而允许根据光伏板边框500的位置灵活地调节紧固件300在支承结构200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从而方便光伏板边框500的固定。
如图4A、图4B以及图5A至图5C所示,保持件100可以由金属板冲压制成,并包括基部102和从基部102两侧对称地延伸出的两个保持臂104。基部102包括供外螺纹连接件400穿过的紧固孔106。每个保持臂104包括连接区段108和保持区段110。连接区段108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保持区段110和基部102相连。连接区段108和基部102限定了至少部分地接纳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头部401的接纳空间111,保持区段110延伸远离接纳空间111。
保持件100构造成将光伏板边框500夹持在保持臂104的保持区段110与支承结构200的顶部抵接面210之间。保持区段110的至少一部分从连接区段108以相对于基部102倾斜的方式向下延伸,以允许保持臂104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区间,使得保持臂104可以弹性地抵接光光伏板边框500。在由于连接松动、外界风力、温度变化等因素导致保持区段110与顶部抵接面210之间的间距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臂104可以相应地弹性变形以起到防松脱和抗振动的作用,稳固地保持光伏板边框500。
在该实施例中,基部102沿伸长方向B延伸,紧固孔106设置在基部102的中央。此外,基部102可以包括围绕紧固孔106延伸的第一加强筋112以对紧固孔106进行加强,还可以包括沿伸长方向B延伸的第二加强筋114以及沿与伸长方向B垂直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114交叉的第三加强筋116以对基部102进行整体增强。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保持臂104设置有具有凸片形式限位部118,该限位部118设置在该保持臂104的保持区段110和连接区段108的相连位置,并且两个保持臂104的限位部118之间的间距小于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头部401的外径以将该头部401限制在接纳空间111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并防止安装过程中外螺纹连接件400丢失。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区段108大致垂直于基部102延伸,并且连接区段108可以包括靠近限位部118的第四加强筋120。保持区段110可以大致呈V形形状并且包括第一部分124和第二部分126,第一部分124和第二部分126彼此相连且彼此成角度,该角度小于180°。第一部分124从连接区段108的上边缘以相对于基部102倾斜的方式向下延伸,第二部分126从第一部分124的底部以相对于基部102倾斜的方式向上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保持臂104还可以设置有尖锐部128,尖锐部128可以刺入光伏板边框500的顶面,以实现光伏板边框500的接地,并且在光伏板边框500安装到位后有效地防止光伏板边框500滑脱。
如图2A至图2B以及图3A至图3D所示,紧固件300主要包括基板301、螺纹接合部302、一对侧板304、一对弹性臂305、一对凸耳306和一对限位钩307。螺纹接合部302从基板301的底部中央延伸出,并具有可以与外螺纹连接件400旋合的内螺纹孔303。一对侧板304分别从基板301的两个相对边缘向上延伸出,并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设置。
一对弹性臂305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弹性臂305分别从对应的一个侧板304的上边缘向内延伸出,并包括与侧板304连接以能够抵接腔体201的顶壁204的第一抵接面308和从第一抵接面308朝向基板301向下延伸的内板309。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弹性臂305还包括第二抵接面310,第二抵接面310从内板309的下边缘向内延伸出以能够抵接基板301。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弹性臂305设置有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伸长的第一开孔313,该第一开孔313例如位于弹性臂305与侧板304的连接位置,以能够减小弹性臂305的刚性,便于弹性臂305的弯曲。
根据一种未图示的实施变形,螺纹接合部302和一对侧板304可布置于基板301的同侧,也就是图中所示方位时均位于基板301的上方,在这种方式下,一对弹性臂305的内板309之间的间距不能够与螺纹接合部302的外周干涉。而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一对侧板304和螺纹接合部302分别设置于基板301的上下两侧,在这种方式下,有利地使得一对弹性臂305的内板309之间的间距小于与内螺纹孔303配合的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外径以减小该紧固件300的整体尺寸,并且每个弹性臂305的内板309可以设置有导向凹部311,导向凹部311构造成具有与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外径相适配的形状,以供外螺纹连接件400穿过该对弹性臂305的内板309之间,并引导外螺纹连接件400沿正确方向进入内螺纹孔303。
一对凸耳306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凸耳306分别连接于对应的一个侧板304,更具体地,通过从侧板304的侧边缘垂直延伸出的连接臂315连接于该侧板304,并在垂直于基板301的方向上延伸超出弹性臂305的第一抵接面308以能够抵接腔体201的顶壁204。在该实施例中,该对凸耳306以相对于基板301倾斜的方式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向且向上延伸,并且每个凸耳306包括位于其自由端部且朝向基板301向下弯曲的抵接凸缘312。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凸耳306设置有第二开孔314,该第二开孔314例如具有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平面内伸长的形状,以能够减小凸耳306的刚性,便于凸耳306的弯曲。
每个限位钩307分别从对应的一个侧板304的与连接凸耳306的边缘相对的边缘延伸出,即从与连接至连接臂315的侧边缘相对的侧边缘延伸出,并包括向外定向的抵接部316。在该实施例中,一对限位钩307的抵接部316之间的沿第二方向D2的距离大于腔体201的两个侧壁203之间的间距,以使得该对限位钩307能够在抵接至腔体201的侧壁203时与侧壁203形成过盈配合,从而限制紧固件300的旋转。
事实上,在该实施例中,一对侧板304、一对弹性臂305和一对凸耳306均相对于内螺纹孔303的中心轴线对称,并且一对限位钩307相对于内螺纹孔303的中心轴线180°旋转对称。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紧固件300沿第一方向D1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D2的尺寸,因此,第一方向D1可以称为紧固件30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D2可以称为紧固件300的长度方向。
该紧固件300被有利地构造为包括原始状态和紧固状态。当紧固件300未实施紧固作用,也就是处于原始状态时,弹性臂305的第一抵接面308未抵接腔体201的顶壁204,此时弹性臂305的第二抵接面310与基板301之间具有间隙,尤其如图3B所示。一旦施加了紧固力且处于紧固状态后,弹性臂305的第一抵接面308在紧固力作用下抵接至腔体201的顶壁204,弹性臂305由此弹性变形至使得第二抵接面310抵接至基板301。也就是说,基板301辅助提供了支撑作用,并且从操作人员的角度可以通过观察第二抵接面310与基板301之间的间隙是否消失来得知是否紧固到位,从而可控地实施紧固力,避免过度施力而导致损坏部件。可以理解到,上述紧固力是通过将外螺纹连接件400旋入螺纹接合部302的内螺纹孔303来施加的。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弹性臂305的第一抵接面308可以构造成在上述原始状态下相对于基板301由外向内(即从侧板304朝向内板309)略微向上倾斜,并且在上述紧固状态下被压抵至与基板301基本平行。
以下结合图5A至图5C来具体描述上述安装组件的操作方式。
首先,将外螺纹连接件400穿过保持件100的紧固孔106,将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头部401推入保持件100的接纳空间111,并且进一步将外螺纹连接件400穿过紧固件300的一对弹性臂305的内板309之间并通过导向凹部311的导向作用被正确拧入螺纹接合部302的内螺纹孔303中,从而完成保持件100、外螺纹连接件400和紧固件300三者的预组装,获得了预组装的紧固组件。
然后,将两个相邻的光伏板边框500定位在支承结构200的顶部抵接面210上且与保持件100的两个保持区段110对齐,并且将上述紧固组件中的紧固件300穿过两个光伏板边框500之间的间隙并经由开口202插入支承结构200的腔体201内。如图5A所示,开口202的横向尺寸基本等于紧固件300的宽度尺寸,因此需要将紧固件300旋转至使得其长度方向与开口202的纵向方向保持对齐,才能够将其插入支承结构200的腔体201内。
然后,通过旋拧工具旋拧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头部401,紧固件300此时可以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外螺纹连接件400共同旋转,即围绕螺纹接合部302的内螺纹孔303的轴线旋转。在旋转接近90°后,紧固件300的一对限位钩307的抵接部316抵接至腔体201的侧壁203,使得紧固件300无法继续旋转,如图5B所示。
然后,通过旋拧工具继续沿同一方向旋拧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头部401,紧固件300此时会在螺纹旋合作用下朝向腔体201的顶壁204向上移动,紧固件300的一对凸耳306由此将抵接至腔体201的顶壁204,如图5C所示。随着进一步旋拧外螺纹连接件400,紧固件300的一对弹性臂305的第一抵接面308将抵接至腔体201的顶壁204,并弹性变形直至该对弹性臂305的第二抵接面310抵接至基板301。
通过该方式,光伏板边框500在由螺纹旋合提供的紧固力的作用下被紧密地夹持于保持件100的保持区段110与支承结构200的顶部抵接面210之间,并且由于弹性臂305的弹性变形,由弹性臂305施加于支承结构200上的反作用力有效增大了螺纹旋合的预紧力,无需使用额外的弹簧垫片即可具有较好的防松脱效果。
此外,还如图所示,腔体201的顶壁204可以包括中间抵接面205和位于中间抵接面205两端并相对于中间抵接面205向上凹陷的抵接凹槽206,中间抵接面205和抵接凹槽206由此形成了“凸台”结构。当紧固件300在螺纹旋合作用下向上移动时,由于抵接凹槽206的存在,紧固件300的一对凸耳306能够至少部分地进入并接纳于抵接凹槽206内,并通过抵接凸缘312斜向抵接至抵接凹槽206与中间抵接面205的连接位置,如图5C所示。随着紧固件300继续向上移动,紧固件300的一对弹性臂305的第一抵接面308将抵接至中间抵接面205。
通过该方式,由一对凸耳306施加于支承结构200上的反作用力不仅可以增大螺纹旋合的预紧力,还可以通过该反作用力的向内的分力(即沿图5C中左右方向的分力)起到夹紧上述“凸台”的作用,防止在风力、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该支承结构20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03反向张开而导致紧固件300的松脱,从而确保了光伏板的安装稳固性。当然,即使腔体201的顶壁204为没有上述“凸台”结构的平坦壁,也并不影响这种紧固件300在该支承结构200上的使用。
应当理解到,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及安装组件的各个部件的可选架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然而其仅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它架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Claims (15)

1.一种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301);
螺纹接合部(302),所述螺纹接合部(302)从所述基板(301)延伸出;
一对侧板(304),所述一对侧板(304)分别从所述基板(301)的边缘延伸出,并在第一方向(D1)上相对设置;
一对弹性臂(305),所述一对弹性臂(305)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弹性臂(305)分别从一个侧板(304)向内延伸出,并包括与所述侧板(304)连接的第一抵接面(308)和从所述第一抵接面(308)朝向所述基板(301)延伸的内板(309);
一对凸耳(306),所述一对凸耳(306)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凸耳(306)分别连接于一个侧板(304),并在垂直于所述基板(301)的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抵接面(308);以及
一对限位钩(307),每个限位钩(307)分别从一个侧板(304)的与连接所述凸耳(306)的边缘相对的边缘延伸出,并包括向外定向的抵接部(3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0)构造为包括原始状态和紧固状态,其中,在所述原始状态下,所述弹性臂(305)与所述基板(301)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紧固状态下,所述弹性臂(305)抵接所述基板(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臂(305)还包括从所述内板(309)向内延伸出的第二抵接面(310),其中,在所述紧固状态下,所述第二抵接面(310)抵接所述基板(3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308)构造成在所述原始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基板(301)倾斜,并且在所述紧固状态下被压抵至与所述基板(301)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接合部(302)和所述一对侧板(304)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301)的两侧,并且所述螺纹接合部(302)设置有内螺纹孔(303),所述一对弹性臂(305)的内板(309)之间的间距小于适于与所述内螺纹孔(303)配合的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臂(305)的内板(309)设置有导向凹部(311),所述导向凹部(311)构造成与所述外螺纹连接件(400)的外径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凸耳(306)彼此相向延伸,并且每个凸耳(306)包括位于其自由端部且朝向所述基板(301)弯曲的抵接凸缘(3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臂(305)和/或每个凸耳(306)设置有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0)构造成能够抵接于支承结构(200),其中,所述支承结构(200)包括腔体(201),所述腔体(201)构造成接纳所述紧固件(300),并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300)穿过的开口(2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01)包括侧壁(203)和顶壁(204),所述侧壁(203)适于抵接所述一对限位钩(307),所述顶壁(204)设置有所述开口(202)并适于抵接所述一对弹性臂(305)和所述一对凸耳(30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204)包括中间抵接面(205)和位于所述中间抵接面(205)两端的抵接凹槽(206),所述中间抵接面(205)适于抵接所述一对弹性臂(305),并且所述抵接凹槽(206)适于至少部分地接纳并抵接所述一对凸耳(30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0)构造成能够在进入所述腔体(201)后围绕所述螺纹接合部(302)的轴线旋转,直至所述一对限位钩(307)抵接所述侧壁(20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0)构造成能够在所述一对限位钩(307)抵接所述侧壁(203)后朝向所述顶壁(204)移动,直至所述一对弹性臂(305)和/或所述一对凸耳(306)抵接所述顶壁(204)。
14.一种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件(100);
支承结构(200),所述支承结构(200)设置成支承待安装部件;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件(300);以及
外螺纹连接件(400),所述外螺纹连接件(400)穿过所述保持件(100),
其中,所述安装组件构造成通过所述紧固件(300)与所述外螺纹连接件(400)的配合使得所述待安装部件被夹持于所述保持件(100)与所述支承结构(20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100)包括:
基部(102),所述基部(102)包括供所述外螺纹连接件(400)穿过的紧固孔(106);以及
保持臂(104),所述保持臂(104)包括连接区段(108)和保持区段(110),所述连接区段(10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持区段(110)和所述基部(102)相连,所述连接区段(108)和所述基部(102)共同限定了至少部分地接纳所述外螺纹连接件(400)的接纳空间(111),所述保持区段(110)延伸远离所述接纳空间(111),
其中,所述保持区段(110)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区段(108)以相对于所述基部(102)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将所述待安装部件夹持于所述保持区段(110)与所述支承结构(200)之间。
CN202320190360.7U 2023-01-20 2023-01-20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Active CN219605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0360.7U CN219605782U (zh) 2023-01-20 2023-01-20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0360.7U CN219605782U (zh) 2023-01-20 2023-01-20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5782U true CN219605782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0360.7U Active CN219605782U (zh) 2023-01-20 2023-01-20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5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4483B1 (en) Single-piece hinged clamp for track mounting assemblies
JP5060161B2 (ja) 屋根補修用金具とこれを用いた屋根補修構造
US10243507B2 (en) End clamp for mounting solar module to rail
US20230396208A1 (en) Rail-Based Solar Panel Mounting System
US10187004B2 (en) Slide-on spring clip for installing solar panels and method of use
CN219605782U (zh) 紧固件及安装组件
JP2016223620A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
JP558875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具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方法、並びに屋根構造
JP2002004517A (ja) 屋上設備機器の接続構造
CN218829705U (zh) 光伏板保持件和光伏板安装组件
CN210599802U (zh) 止转件及t型螺栓连接组件
CN214380790U (zh) 光伏板紧固件和光伏板模块的安装装置
CN219875548U (zh) 紧固组件及光伏板支架
CN220107910U (zh) 一种弹性连接件和光伏系统
CN218522910U (zh) 光伏面板边框压接件
CN216618215U (zh) 凹凸螺母
KR200313751Y1 (ko) 케이블 트레이의 커버 체결장치
CN215344447U (zh) 光伏装置
KR200341261Y1 (ko) 케이블 트레이 지지용 너트
CN214315130U (zh) 一种太阳能板快速固定结构
CN219773447U (zh) 墙板安装用龙骨
CN219372373U (zh) 一种接地锁固件
US20240128920A1 (en) Mounting pin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system
CN217883284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16109228U (zh) 幕墙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