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0814U - 一种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0814U
CN219600814U CN202223420456.2U CN202223420456U CN219600814U CN 219600814 U CN219600814 U CN 219600814U CN 202223420456 U CN202223420456 U CN 202223420456U CN 219600814 U CN219600814 U CN 219600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uide post
brake
driv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04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帮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jiy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jiy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jiy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jiy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04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0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0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0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走装置,其包括行走架、操作柄以及多个脚轮,所述多个脚轮皆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操作柄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脚轮包括轮架、轮体、驱动机构和刹车机构,所述轮体与所述轮架相连接,所述轮架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刹车机构皆安装在所述轮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刹车机构传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脚轮的驱动机构皆与所述操作柄传动连接,通过所述操作柄向所述驱动机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并使刹车机构解除对所述轮体的刹止,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该行走装置具有结构合理,使用简单且使用安全可靠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脚轮也称为滚轮,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机械装置,其通常用来安装在如护理床、座椅、推车等需要行走装的置底部并使得如护理床、座椅、推车等可以进行轻松移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行走装置存在着使用不便的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921996679.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新型刹车脚轮。具体来说,以护理床为例,一个护理床一般需要安装四个脚轮,当需要固定护理床时,就需要将护理床上的脚轮刹止,进而使得脚轮无法自由滚动,以达到固定护理床的目的;进一步来说,刹止脚轮时,需要由工作人员通过脚部来分别将各个脚轮刹止,同理,当需要解锁脚轮时,则需要分别将各个脚轮解锁,也就是说,刹止或者解锁脚轮时需要重复四次同样的动作,进而使得行走装置的使用产生了如上所述的不便;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脚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陷患,同样,以护理床为例,当忘记对脚轮的刹止,或者脚轮未全部刹止时,那么护理床就会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例如使用人员上下床时或者陪护人员倚靠到护理床时,此时不可避免的会对护理床产生一个推力,从而也就会使得护理床发生移动,进而可能会造成相关人员的摔倒并造成人身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简单且使用安全可靠的行走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走装置,其包括行走架、操作柄以及多个脚轮,所述多个脚轮皆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并对所述行走架形成支撑,所述操作柄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脚轮包括轮架、轮体、驱动机构和刹车机构,所述轮体与所述轮架相连接,且所述轮体可相对于所述轮架转动,所述轮架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刹车机构皆安装在所述轮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刹车机构传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脚轮的驱动机构皆与所述操作柄传动连接,通过所述操作柄向所述驱动机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并使刹车机构解除对所述轮体的刹止,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架为护理床行走架、推车行走架、座椅行走架中的任一种。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脚轮还包括有转向机构,所述轮架与所述转向机构相连接,所述轮架可相对于所述转向机构转动,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相互配合;
通过所述操作柄向所述驱动机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解除对所述转向机构的锁定,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所述轮架与所述转向机构锁定。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刹车机构包括摇臂、刹鼓和刹销,所述摇臂与所述轮架转动连接,所述刹销固定在所述摇臂的一端,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刹鼓固定在所述轮体上,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止状态时,所述刹销与所述刹鼓的内壁相抵接;
和/或,所述刹鼓沿其圆周方向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齿槽,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止状态时,所述刹销卡持于任一个所述第一齿槽内。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轮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轮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轮架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一端相抵接,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一端相抵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轮架相抵接;
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绕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轴心线进行排列,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槽相互配合的凸齿;
向所述操作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并使刹车机构解除对所述轮体的刹止,且所述转向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二导向柱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柱转动;
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且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锁死并使所述轮架相对于所述转向机构的盖板处于不可转动状态。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转动连接,所述拉索的第二端与所述操作柄相连接,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柱或所述第二导向柱的轴向方向,所述拉索用于驱动并使第二导向柱并使所述凸齿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的第二齿槽分离;
相对所述转向机构的轴向方向,所述拉索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撤除施加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第二弹性件推动并使所述第二导向柱抵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且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的所述凸齿与所述第二齿槽相啮合,使所述轮架与所述转向机构锁定。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摇臂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力臂和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力臂和所述第二力臂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力臂的长度;
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力臂和所述第二力臂的连接处,所述刹销固定在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二端处,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二端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作为对所述行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体的轮侧上设置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轮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轮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板的端部置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挡板沿着所述凹槽的周向延伸并至少填充部分所述凹槽,且所述轮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转动;
或者,所述轮体的轮侧上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挡板,所述轮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互配合的凹槽,相对于所述轮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板的端部置入于所述凹槽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周向,所述凹槽至少对部分所述第一挡板形成覆盖,且所述第一挡板可相对于所述轮架转动;
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轮体的轮面处,且所述第一挡板填充部分所述凹槽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轮架的底部;
所述轮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轮体的上方并对所述轮体形成遮盖,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轮架固定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脚轮上设置了与刹车机构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当撤除施加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也就是说,在对脚轮进行单次控制动作即可完成对脚轮的刹止或解刹;进一步的,在行走架上设置了操作柄,同时,每个所述脚轮的驱动机构皆与所述操作柄传动连接,即,通过操作柄(如手动操作)动作一次,即可解刹所有脚轮,进而使得行走装置可以自由移动,而松开操作柄手后则可解除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即,脚轮自复位并刹止行走装置,也就是说,脚轮的驱动机构自复位时同样带动操作柄自复位(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解刹操作),进而提高了行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行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或者说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行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行走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轮去掉一侧轮体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轮仰视方向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轮俯视方向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走装置,其包括行走架30、操作柄31以及多个脚轮32,本实施例中的脚轮32设置四个,且四个脚轮32皆固定在行走架30的底部,进而通过脚轮32对行走架30形成支撑;进一步的,操作柄31与行走架30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且每个脚轮32皆与操作柄31传动连接,即,通过操作柄31来控制脚轮32的刹止或解刹。进一步的,脚轮32包括轮架1、轮体2、驱动机构3和刹车机构4,其中,轮体2通过轮轴26与轮架1形成连接,进而使得轮体2可相对于轮架1转动,轮架1用作于轮体2的支撑件或者说轮架1作为轮体2的载体。轮架1与行走架30通过卡持或是螺栓固定,驱动机构3和刹车机构4皆安装在轮架1上,且驱动机构3与刹车机构4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每个脚轮32的驱动机构3皆与操作柄31(通过拉索)传动连接,即,通过操作柄31向驱动机构3施加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则进一步的驱动并使刹车机构4解除对轮体2的刹止,或者,撤除施加在操作柄31上的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自复位并驱动刹车机构4刹止轮体2。
具体来说,通过在脚轮32上设置了与刹车机构4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3,当撤除施加在驱动机构3上的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自复位并驱动刹车机构4刹止轮体,也就是说,在对脚轮32进行单次控制动作即可完成对脚轮32的刹止或解刹;进一步的,在行走架30上设置了操作柄31,同时,每个脚轮32的驱动机构3皆与操作柄31传动连接,即,通过操作柄31(如手动操作)动作一次,即可解刹所有脚轮32,进而使得行走装置可以自由移动,而松开操作柄31手后则可解除对驱动装置的控制,即,脚轮32自复位并刹止行走装置,也就是说,脚轮32的驱动机构3自复位时同样带动操作柄31自复位(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解刹操作),进而提高了行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行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或者说可靠性。
如图1-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行走架30为护理床行走架、推车行走架、座椅行走架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架30为推车行走架,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推车行走架应用装载病历本,即,病历推车。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柄31为手动式操作柄,例如,需要移动病历车时,向下按下操作柄31,操作柄31通过拉索来驱动并解刹脚轮,进而使得病历推车可以自由移动;反之,当松开操作柄31后脚轮自复位,即,恢复脚轮的刹止状态,进而使得病历推车处于不可移动的状态。
如图3-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脚轮32还包括有转向机构5,轮架1与转向机构5相连接,轮架1可相对于转向机构5转动,且驱动机构3与转向机构5相互配合。在轮架1上设置了转向机构5之后,可以使得轮架1或者说位于轮架1上的轮体2可以灵活转动,也就是说当脚轮32安装在床、座椅或是推车上时可以自由调整移动方向。进一步的,通过操作柄31当向驱动机构3施加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除了驱动刹车机构4解除对轮体2的刹止外,同时还解除对转向机构5的锁定;或者,当撤除施加在操作柄31的驱动力后,也就是说撤除施加在驱动机构3上的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自复位并驱动刹车机构4刹止轮体2,同时还驱动机构3并使轮架1与转向机构5锁定。也就是说,驱动机构4对转向机构5以及刹车机构4进行同步控制。具体来说,例如脚轮32安装在护理床上时,为了使脚轮3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顺利的转向,因此轮架1相对于转向构5的转动轴线与轮体2相对于轮架1的转动轴线是间隔一定距离的,或者说,护理床的支腿相对于地面的投影点与轮体2相对于地面的接触点是彼此间隔的;也就是说,当刹车机构4将轮体2刹止后,虽然护理床不能再移动,但是护理床却能以转向机构5为活动点而发生晃动,进而使得护理床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通过驱动机构3同步将转向机构5锁止后则可以使得护理床在不需要移动时可以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脚轮32以及护理床使用的便捷性。相对来说,如果现有技术中的脚轮在忘记锁死的情况下,那么护理床就会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例如用户上下床时或者陪护人员倚靠到护理床时,此时不可避免的会对护理床产生一个推力,从而也就会使得护理床发生移动,进而可能会造成人员的摔倒并造成人身伤害。
如图5-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刹车机构4包括摇臂6、刹鼓7和刹销8,摇臂6与轮架1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刹销8固定在摇臂6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刹销8呈条状体,且刹销8与摇臂6一体成型,摇臂6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3传动连接,刹鼓7固定在轮体2上,本实施例中的刹鼓7与轮体2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刹车机构4处于刹止状态时,刹销8与刹鼓7的内壁相抵接。进一步的,刹鼓7沿其圆周方向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齿槽9,述刹车机构4处于刹止状态时,刹销8卡持于任一个第一齿槽9内,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齿槽9的轴线与轮体2转动轴线相平行,也就是说,当刹销8卡持在刹鼓7的第一齿槽9中之后,也就意味着轮体2轮架1处于不可转动的状态,即,脚轮32的刹止。
如图5-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转向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一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一体成型;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11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例如,第一连接部11固定在护理床的床脚上,第二连接部12则通过轴承13与轮架1相连接,即,轮架1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1或第二连接部12进行转动,且第二连接部12与驱动机构3相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盖板10,盖板10套设在第二连接部12外,盖板10用于对第二连接部12与轮架1的连接处进行遮挡,避免或减少灰尘直接落于第二连接部12与轮架1的连接处,进而避免或减少轴承13因为进入灰尘而造成磨损。
如图5-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导向柱14、第二导向柱15、第一弹性件16和第二弹性件17,第一导向柱14与轮架1滑动连接。具体来说,轮架1上设置有滑槽,第一导向柱14则置于滑槽中并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滑槽的轴线与第一导向柱14的轴线相平行。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16一端与轮架1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柱14的第一端相抵接,第一导向柱14的第二端与第二导向柱15的第一端相抵接,第二导向柱15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12滑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二连接部12的末端设置有外花键18,当然,这个外花键也可以是一个多边形的柱体,如四边形柱体;而第二导向柱15上同样设置有与外花键18相互配合的内花键(未图示),进而使得第二导向柱15可以沿着第二连接部12的轴线或者说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但是却不能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进行转动;进一步的,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与第二导向柱15相抵接,另一端与轮架1相抵接。
如图5-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14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齿槽19,第二齿槽19绕第一导向柱14的轴心线进行辐射状排列,第二导向柱15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齿槽19相互配合的凸齿20。进一步的,当通过操作柄31向驱动机构3施加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驱动并使刹车机构4解除对轮体2的刹止,且转向机构5可带动第二导向柱15相对于第一导向柱14转动;或者,撤除施加在驱动机构3上的驱动力后,驱动机构3自复位并驱动刹车机构4刹止轮体2,且第二导向柱15与第一导向柱14锁死并使轮架1相对于盖板10处于不可转动状态,进而使得行走装置处于不可移动的状态。进一步的,驱动机构3还包括拉索21,拉索21的一端与第二导向柱15相连接,且转动连接,拉索21的第二端与操作柄31相连接,相对于第一导向柱14或第二导向柱15的轴向方向,拉索21用于驱动并使第二导向柱15并使凸齿20与第一导向柱14上的第二齿槽19分离。相对转向机构5的轴向方向,拉索21贯穿盖板10、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16和第二弹性件17皆为螺旋弹簧;且第二弹性件17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16的弹性系数,撤除施加在驱动机构3上的驱动力后,第二弹性件17推动并使第二导向柱15抵接在第一导向柱14上,且第二导向柱15与第一导向柱14上的凸齿20与第二齿槽19相啮合,使轮架1与转向机构5锁定。进一步的,操作柄31的第一端与拉索21相连,操作柄31的第二端为手部的握持端,且操作柄31与行走架30的转动点或者说铰接点设置在操作柄3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转动点或铰接点靠近操作柄31的第一端处,进而形成省力杠杆,也就是说在使用病历推车时,手部只需要向操作柄31施加一个相对较小的力,就可以克服脚轮中第二弹性件17的弹性力并将其压缩,进而实现脚轮的解刹。
具体来说,当向拉索21上施加一个拉力后,与拉索21相连接的第二导向柱15在拉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弹性件17的弹性作用力后向沿着第二连接部12向第一连接部11处运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6由于不再受到第二弹性件17的弹性作用力,即,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16在自身弹性势能下复原,进而推动第一导向柱14向第一连接部11处运动,同时第一导向柱14带动摇臂6进行摆动,进而使得摇臂6上的刹销8从刹鼓7中的第一齿槽9中脱离,即,解除对轮体2的刹止;进一步的,随着第二导向柱15持续向第一连接部11处运动,也会使得第二导向柱15上的凸齿20与第一导向柱14上的第二齿槽19脱离;也就是说,此时的轮体2可以相对于轮架1自由转动,即,行走;同时轮架1也可以相对于转向机构5中的第一连接部11或第二连接部12自由转动,即,转向。反之,当将施加在拉索21的力撤除后,处于压缩状态下的第二弹性件17开始复位(伸长)并推动第二导向柱15向第一导向柱14处运动并与第一导向柱14形成抵接,由于,且第二弹性件17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16的弹性系数,即,第一弹性件16的弹力小于第二弹性件17的弹力,因此,第二弹性件17会继续推动第一导向柱14并压缩第二弹性件16;同时,第一导向柱14向远离第一连接部11处运动的同时会带动摇臂6进行摆动,直至使摇臂6上的刹销8卡持到轮体2的第一齿槽9中,进而使得轮体2相对于轮架1处于不可转动的状态,即刹止;同时,第二导向柱15与第一导向柱14形成抵接后,会使得第二导向柱15上的凸齿20卡持于第一导向柱14的第二齿槽19中(形成啮合),进而使得轮架1无法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或第一连接部11转动,即,锁死脚轮32的转向功能。
如图5-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轮体2设置有两个,轮体2分别安装于轮架1的两侧,且轮体2与轮架1之间形成有容置腔,驱动机构3和刹车机构4皆位于容置腔内。设置两个轮体2可以使得脚轮32可以有着更好的承载力,而将驱动机构3和刹车机构4置于容置腔内有助于对驱动机构3和刹车机构4形成保护,避免或减少因为磕碰而导致脚轮32出现故障或是损坏的机率。
如图5-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个轮体2上皆安装有刹鼓7,且刹车机构4的摇臂6两侧皆固定有与刹鼓7相互配合的刹销8;即,每个轮体2都可以刹止,从而避免了只刹止一个轮体2后,另一个未刹止的轮体2可以以刹止的轮体2为支点而出现转动或摆动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脚轮32刹止后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例如,当脚轮32应用在护理床上时,当两个轮体2都可以被刹止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床的稳定性,减少晃动。
如图7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摇臂6包括第一力臂22、第二力臂23、第三连接部24和第四连接部25,第一力臂22和第二力臂23的第一端一体成型,第一力臂22和第二力臂23的轴线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为70-90度,又如,75、80、85度;进一步的,第一力臂22的长度大于第二力臂23的长度,第三连接部24位于第一力臂22和第二力臂23的连接处,即,第三连接部24与轮架1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刹销8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力臂23的第二端处,第四连接部25固定在第一力臂22的第二端处,第四连接部25与驱动机构3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连接部25与第一导向柱14通过销轴相连接,且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连接部25上还设置有滑槽,即,第四连接部25除了可以相对于第一导向柱14转动一定的角度外,第四连接部25还可以相对于第一导向柱14滑动一定的距离。由于第一力臂22的长度大于第二力臂23的长度,且第三连接部24位于第一力臂22和第二力臂23的连接处,进而可以使得摇臂6形成一个省力杠杆,也就是说,驱动机构3向第一力臂22输入相对较小的力矩后,即可在第二力臂23上输出相对较大的力矩,进而可以保证刹销8与第一齿槽9的咬合力,即,保证脚轮32的可靠刹止。进一步的,第一力臂22和第二力臂23的轴线形成夹角后,且第一力臂22的长度大于第二力臂23的长度,从而使得摇臂上的重心偏向于第一力臂22处,即,第一力臂22会因重力而下垂并带动第二力臂23向上抬升,进而使得刹销8可以卡持在第一齿槽9中;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驱动机构3失去对摇臂6的控制后,脚轮32仍然可以处于一个刹止状态,进而使得护理床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的,即,提高了脚轮32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6、8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轮体2的轮侧上设置有呈环形的凹槽27,轮架1上设置有与凹槽27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28,相对于轮体2的轴向方向,第一挡板28的端部置入于凹槽27内,当然第一挡板28并不与轮体2形成接触。第一挡板28沿着凹槽27的周向延伸并至少填充部分凹槽2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挡板28呈优弧,且第一挡板28位于轮架1的底部,也就是说,第一挡板28靠近轮体2的轮面处,所谓“轮面”指的是轮体2在滚动过程中与地面发生接触的周面,轮体2可相对于第一挡板28转动。具体来说,通过在轮架上设置(呈弧形或环形的)第一挡板28,同时在轮体的轮侧上设置与第一挡板28相互配合的凹槽27,进一步的,第一挡板28的端部置入于凹槽27内;也就是说,在轴向方向上,对第一挡板28对轮体与轮架之间的间隙形成封闭或者说形成包裹,当脚轮的轮体2在滚动过程中将如头发等异物带起时第一扫清板28会对其形成阻隔,避免头发丝等异物缠绕到轮轴26上,进而导致脚轮滚动阻力增大,容易出现卡死、磨损以及容易滋生细菌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等问题。
进一步的,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轮体2的轮侧上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挡板28,由于轮体2相对于轮架1转动,因此第一挡板28此时只能设置成环形;进一步的,第一挡板28与轮体2通过卡持、螺栓或是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此时,则在轮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挡板28相互配合的凹槽27,相对于轮体2的轴向方向,第一挡板28的端部置入于凹槽27内,相对于第一挡板28的周向,凹槽27至少对部分第一挡板28形成覆盖,且第一挡板28可相对于轮架1转动。同理,通过设置的第一挡板28对轮体2与轮架1的(轴端)间隙进行阻隔或者说封闭,从而可以避免头发丝等异物缠绕到轮轴26上,进而导致脚轮滚动阻力增大,容易出现卡死、磨损以及容易滋生细菌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等问题。
如图4-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8与轮轴26同轴设置,进而可以使得第一挡板28的末端与轮体2上的凹槽27咬合并相对转动。进一步的,第一挡板28靠近轮体2的轮面处,第一挡板28靠近轮体2的轮面处时,也就意味着第一挡板28的直径相对较大,在极端情况下,即使脚轮在使用过程中仍会有头缠绕在脚轮上,此时的头发往往也只是缠绕在第一扫清板28上,而由于第一挡板28的直径相对较大,也使得缠绕的头发等异物相对更加容易清理。进一步的,第一挡板28填充部分凹槽27时,第一挡板28位于轮架1的底部;第一挡板28位于轮架1的底部时相对来说也就更加靠近地面,而将第一扫清板28设置在此处时更易于将头发等异物进行隔离,避免其缠绕到脚轮上。
如图4-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轮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板29,第二挡板29位于轮体2的上方并对轮体2形成遮盖,且第二挡板29与轮架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一第二扫清板29与轮架1一体成型;进一步来说,设置的第二挡板29在相对于脚轮来说从上方对轮体2与轮架1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避免或减少脚轮在长期使用中灰尘积落于轮轴26上,也就是说脚轮在使用过程中灰尘主要是积落在第二扫清板29的上表面,因此相对比较容易清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脚轮上设置了与刹车机构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当撤除施加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也就是说,在对脚轮进行单次控制动作即可完成对脚轮的刹止或解刹;进一步的,在行走架上设置了操作柄,同时,每个所述脚轮的驱动机构皆与所述操作柄传动连接,即,通过操作柄(如手动操作)动作一次,即可解刹所有脚轮,进而使得行走装置可以自由移动,而松开操作柄手后则可解除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即,脚轮自复位并刹止行走装置,也就是说,脚轮的驱动机构自复位时同样带动操作柄自复位(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解刹操作),进而提高了行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行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或者说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架、操作柄以及多个脚轮,所述多个脚轮皆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并对所述行走架形成支撑,所述操作柄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脚轮包括轮架、轮体、驱动机构和刹车机构,所述轮体与所述轮架相连接,且所述轮体可相对于所述轮架转动,所述轮架与所述行走架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刹车机构皆安装在所述轮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刹车机构传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脚轮的驱动机构皆与所述操作柄相连接,通过所述操作柄向所述驱动机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并使刹车机构解除对所述轮体的刹止,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为护理床行走架、推车行走架、座椅行走架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还包括有转向机构,所述轮架与所述转向机构相连接,所述轮架可相对于所述转向机构转动,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相互配合;
通过所述操作柄向所述驱动机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解除对所述转向机构的锁定,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所述轮架与所述转向机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包括摇臂、刹鼓和刹销,所述摇臂与所述轮架转动连接,所述刹销固定在所述摇臂的一端,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刹鼓固定在所述轮体上,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止状态时,所述刹销与所述刹鼓的内壁相抵接;
和/或,所述刹鼓沿其圆周方向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齿槽,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止状态时,所述刹销卡持于任一个所述第一齿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轮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轮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轮架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一端相抵接,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一端相抵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轮架相抵接;
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绕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轴心线进行排列,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槽相互配合的凸齿;
向所述操作柄施加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并使刹车机构解除对所述轮体的刹止,且所述转向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二导向柱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柱转动;
或者,撤除施加在所述操作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驱动机构自复位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刹止所述轮体,且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锁死并使所述轮架相对于所述转向机构处于不可转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转动连接,所述拉索的第二端与所述操作柄相连接,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柱或所述第二导向柱的轴向方向,所述拉索用于驱动并使第二导向柱并使所述凸齿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的第二齿槽分离;
相对所述转向机构的轴向方向,所述拉索贯穿所述转向机构的盖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撤除施加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驱动力后,所述第二弹性件推动并使所述第二导向柱抵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且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的所述凸齿与所述第二齿槽相啮合,使所述轮架与所述转向机构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力臂和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力臂和所述第二力臂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力臂的长度;
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力臂和所述第二力臂的连接处,所述刹销固定在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二端处,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二端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轮侧上设置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轮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轮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板的端部置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挡板沿着所述凹槽的周向延伸并至少填充部分所述凹槽,且所述轮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转动;
或者,所述轮体的轮侧上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挡板,所述轮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互配合的凹槽,相对于所述轮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板的端部置入于所述凹槽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周向,所述凹槽至少对部分所述第一挡板形成覆盖,且所述第一挡板可相对于所述轮架转动;
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轮体的轮面处,且所述第一挡板填充部分所述凹槽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轮架的底部;
所述轮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轮体的上方并对所述轮体形成遮盖,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轮架固定连接。
CN202223420456.2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行走装置 Active CN219600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0456.2U CN21960081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行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0456.2U CN21960081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行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0814U true CN219600814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0456.2U Active CN21960081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行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0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5592B2 (en) Linear actuator
US8234944B2 (en) Actuator
US6865775B2 (en) Hospital bed caster apparatus
US8186236B2 (en) Actuator
US5903940A (en) Adjustable motor-driven hospital bed having a housing for part of the bed superstructure
CN219600814U (zh) 一种行走装置
JP5762256B2 (ja) 歩行器兼用移動椅子
CN117002182A (zh) 一种自刹式行走装置
US11590798B2 (en) Retractable guard assemblies
CN219600816U (zh) 一种脚轮
CN219600815U (zh) 一种行走轮
CN220495188U (zh) 一种病历车
US20230373244A1 (en)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a Caster
CN115972814A (zh) 一种具有制动功能的行走轮
CN217152864U (zh) 电动缸及其离心式安全装置
CN21532281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WO2011004178A1 (en) Braking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15485149A (zh) 用于脚轮的双向带式制动器
CN219782726U (zh) 一种麻醉手术推车
KR20180125837A (ko) 휠체어용 역진방지장치
CN218986236U (zh) 一种病床脚轮基于nfc中控刹车装置
CN211130229U (zh) 一种移动鞋柜
KR101982321B1 (ko) 휠체어용 브레이크 유닛 착탈 키트
JP2022160069A (ja) 移動体用車輪装置
JP2014076271A (ja) 自動ブレーキ付車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