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3695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3695U
CN219593695U CN202320372773.7U CN202320372773U CN219593695U CN 219593695 U CN219593695 U CN 219593695U CN 202320372773 U CN202320372773 U CN 202320372773U CN 219593695 U CN219593695 U CN 219593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riving rod
fluted disc
rod
charging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27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道胜
刘群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27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3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3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3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的第一腔内的料筒、设于壳体的第二腔内的加热体、连杆组件、驱动杆及联动齿盘,连杆组件背向联动齿盘且邻近开口的一侧穿过第一腔的腔壁后与第一腔内的料筒连接,加热体穿过第一腔的底部的通孔和料筒的穿孔插设入料筒内的草本制品内,以在加热体通电时加热草本制品使其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在更换草本组件时,驱动杆与连杆组件啮合连接用于驱动连杆组件上下移动,以带动料筒和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一起脱离于第一腔,从而与加热体分离,料筒的运动会带动草本制品加热雾化后的残留物一起运动以与加热体分离,避免残留物粘附于加热体导致难以清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雾化技术领域中,加热不燃烧装置一种是通过低温加热草本制品形成可抽吸气溶胶的电子设备,此处的低温是指使得草本制品能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产生气溶胶的温度,该温度一般为200℃~400℃。与传统的燃烧型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装置工作温度低,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溶胶中的有害成分要远远低于传统的燃烧型卷烟,因此使用加热不燃烧装置能够极大地降低传统香烟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加热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内加热、外围加热以及不接触式加热。其中,内加热的加热方式为采用插针或者插片式的加热组件,使用时将加热组件插入到草本制品的内部进行加热。
然而,这种内加热的加热方式,随着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与加热组件直接接触的草本制品会被高温加热碳化,而草本制品内的部分草本物料被碳化后会产生烧成焦糊状的残留物质。此时,如果直接将草本制品从加热组件中拔出,容易导致草本制品内的部分草本物料被碳化后产生的残留物质从草本制品的外包装上脱离,不便于加热不燃烧装置中雾化器的清理。此外,草本制品内的草本物料被碳化后产生的残留物质容易粘附于加热组件与草本制品接触的表面上,不易完全将残留物质从加热组件上分离,导致草本制品与加热组件之间易形成粘连,不仅影响吸用者的口感和使用体验,而且会缩短加热组件及其雾化器、低温不燃烧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加热组件与草本制品的残渣易粘连,不好清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第二腔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的开口和连通所述第二腔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腔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的通孔;
料筒,所述料筒活动设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料筒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的穿孔,所述料筒用于容纳草本制品;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穿孔插设于所述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中;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腔的侧部,部分所述连杆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腔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内,且与所述料筒相连接;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内,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及
联动齿盘,所述联动齿盘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联动齿盘与所述驱动杆伸入所述第二腔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联动齿盘背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具有所述开口的端面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开口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杆呈“一”字型设置,所述驱动杆伸入所述第二腔的一端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传动,且所述驱动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
所述驱动杆呈“L”字型设置,“L”字型的所述驱动杆的较长边与部分较短边伸入所述第二腔内并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传动,所述驱动杆的较短边远离所述驱动杆的较长边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联动齿盘位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杆组件之间,所述驱动杆面向所述联动齿盘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所述连杆组件面向所述联动齿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连接;
且/或,所述联动齿盘的两侧设有中转轴,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内壁上对应开设有转动部,所述中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开口的端面,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开口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错位设置;
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腔内,且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连接,所述驱动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或,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腔内,且与所述联动齿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杆组件同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滑槽,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滑动杆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料筒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侧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连接;和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且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滑动杆;
其中,在所述滑动杆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动杆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则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扣合连接;
其中,在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在所述滑槽内运动,以带动所述料筒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并脱离于所述第一腔。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的卡勾结构,所述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的卡槽结构,所述卡勾结构穿过所述滑槽并卡接于所述卡槽结构内;或者,
所述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的卡槽结构,所述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的卡勾结构,所述卡槽结构穿过所述滑槽并与所述卡勾结构相卡接。
可选地,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上,并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设置。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且/或,所述弹性件的内径大于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的最大尺寸。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的第一腔内的料筒、设于壳体的第二腔内的加热体、连杆组件、驱动杆及联动齿盘,连杆组件背向联动齿盘且邻近开口的一侧穿过第一腔的腔壁后与第一腔内的料筒连接,加热体穿过第一腔的底部的通孔和料筒的穿孔插设入料筒内的草本制品内,在加热体通电时,加热体用于加热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以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连杆组件部分穿过容腔的内壁与容腔内的料筒连接,在更换草本组件时,驱动杆与连杆组件啮合连接用于驱动连杆组件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料筒和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一起脱离于第一腔,从而使得料筒和料筒内的草本制品均与加热体分离,而料筒的运动会带动草本制品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一起运动以与加热体分离,避免残留物粘附于加热体导致难以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料筒弹出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料筒弹出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如图4中Q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90,具体为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其工作原理是在烟草制品的内部或者周围有加热源,在不燃烧的前提下进行加热后进行吸食。
草本制品90可以是低温不燃烧的烟草制品,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如烟叶、烟丝或一些膏状雾化物质等,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低温不燃烧的烟草制品主要是指一种由烟丝、烟草颗粒、植物碎片、烟用香精、丙二醇等材料制成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外形一般为柱条状(如圆柱状),因此也叫低温不燃烧烟支,在低温加热条件下,其内部的尼古丁和其他芳香类物质等挥发类物质能够在不产生固体颗粒的情况下挥发出来,只产生被雾化后的蒸汽。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低温是指使得草本类物质能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产生气溶胶的温度,该温度一般为200℃~4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加热体80、料筒30、连杆组件50、驱动杆70以及联动齿盘6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雾化装置100为内加热式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料筒30设有可容纳草本制品90的雾化仓30A。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体80无论是针式的加热针还是片式的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体80会直接与草本制品90接触,即加热体80会插设于草本制品90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周围会把草本制品90碳化,草本制品90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粘稠的物质附着在加热体80上,使得二者粘连在一起。此时如果单独对草本制品90进行拔出动作,使其与料筒30、加热体80分离,草本制品90在加热体80上存在粘连残留物,难以再对加热体80进行清理。因此有必要在退物料的环节上加设一个退出物料的装置,来防止物料与加热体80粘连。
如图1至4所示,在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第一腔10A、第二腔10C以及分别连通第一腔10A的开口10B和连通第二腔10C的连接孔10D,第一腔10A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腔10C的通孔10E,料筒30活动设于第一腔10A内,料筒30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一腔10A的穿孔30B,料筒30用于容纳草本制品90,通孔10E和穿孔30B的设置参照图5所示。加热体80的一端设于第二腔10C内,加热体80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0E并通过穿孔30B插设于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中。连杆组件50活动设于第二腔10C内并位于第一腔10A的侧部,部分连杆组件50穿过第一腔10A并延伸至第一腔10A内,且与料筒30相连接;驱动杆70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0D延伸至第二腔10C内,并与壳体10活动连接,驱动杆70的另一端外露于壳体10,联动齿盘60活动设于第二腔10C内,联动齿盘60与驱动杆70伸入第二腔10C的一端连接,且联动齿盘60背离驱动杆70的一端与连杆组件50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子雾化装置100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90。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的第一腔10A内的料筒30、设于壳体10的第二腔10C内的加热体80、连杆组件50、驱动杆70及联动齿盘60,连杆组件50背向联动齿盘60且邻近开口10B的一侧穿过第一腔10A的腔壁后与第一腔10A内的料筒30连接,加热体80穿过第一腔10A的底部的通孔10E和料筒30的穿孔30B插设入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内,在加热体80通电时,加热体80用于加热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以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连杆组件50部分穿过容腔的内壁与容腔内的料筒30连接,在更换草本组件时,驱动杆70与连杆组件50啮合连接用于驱动连杆组件5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料筒30和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一起脱离于第一腔10A,从而使得料筒30和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均与加热体80分离,而料筒30的运动会带动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一起运动以与加热体80分离,避免残留物粘附于加热体80导致难以清理的问题。
由于料筒30以及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朝向远离加热体80的方向运动,使得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会逐渐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残留物与加热体80之间形成粘连,进而提高吸用者的口感和使用体验,增加加热体80以及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设定草本制品90和料筒30的弹出方向为Z轴正向,如图1至图6,上文中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即为Z轴所在的方向,则连杆组件50的运动方向为沿Z轴方向的往复运动,连杆组件50分别连接料筒30和驱动组件的两侧为X轴方向布置,分别垂直于X轴和Z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由X轴、Y轴及Z轴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下述以上述空间直角坐标系为方位基础进行各实施例的阐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10A和第二腔10C沿X轴方向并列设置,第二腔10C的容量大于第一腔10A,第二腔10C可以容纳上述结构之外还可用于容纳电源等结构件。开口10B设于壳体10沿Z轴的顶部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穿孔30B设置于料筒30的底部,穿孔30B的尺寸适配加热体80伸入料筒30时的外轮廓的尺寸便于加热体80的插设,并且,穿孔30B的设置能在料筒30与草本制品90脱离第一腔10A的过程中刮离可能残存、粘附于加热体80表面的加热残留物。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需要实现的功能是将料筒30与草本制品90同时弹出,料筒30为半封闭的桶状的烟仓壳31,烟仓壳31设有雾化仓30A,雾化仓30A的底壁开设有供加热体80穿过的穿孔30B,穿孔30B连通雾化仓30A,加热体80可在穿孔30B内沿Z轴方向自由上下穿行,连杆组件50与壳体10可以设置为弹性连接,使得在驱动杆70撤掉驱动外力后,连杆组件50在弹性驱动作用下驱动料筒30复位,也可以是在外力(如人力等)的作用下驱动连杆组件50带动料筒30复位。
在能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分离的结构设置中,可以设置连杆组件50与料筒30相对固定连接,使得料筒30的弹出和进入第一腔10A的复位过程与连杆组件50的运动具有往复联动性;也可以设置为在料筒30与草本制品90同时弹出后,撤掉驱动外力的同时,连杆组件50在弹性驱动力下恢复为弹出前的状态,而料筒30在重新装入新的草本制品90之后,通过使用者手动按压驱动杆70,以驱动连杆组件50带动料筒30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平行于Z轴方向,在连杆组件50的驱动下,料筒30至少部分弹出第一腔10A,使得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完全分离,且在下一次新的草本制品90装设完成之后无需再次校对料筒30的下行方位,便于料筒30的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驱动杆70和联动齿盘60去驱动连杆组件50带动料筒30沿Z轴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杆70和联动齿盘60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啮合连接。
结合参照图1、图2以及图6所示,设定料筒30完全位于第一腔10A内时为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初始状态。当驱动杆70和联动齿盘60为啮合连接时,连杆组件50和驱动杆70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连杆组件50、驱动杆70以及联动齿盘60的结构设置与运动过程可以是下述三种情况。
情况一(结合参照图2至图4所示):可选地,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具有开口10B的端面且连接孔10D与开口10B间隔设置;驱动杆70呈“一”字型设置,驱动杆70伸入第二腔10C的一端与联动齿盘60啮合传动,且驱动杆70的运动方向与连杆组件50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顶部,连接孔10D与开口10B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间隔设置,连接孔10D连通第二腔10C。驱动杆70呈“一”字型设置,驱动杆7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10D伸入第二腔10C内并位于联动齿盘60背向连杆组件50的一侧。此时,驱动杆70与联动齿盘60啮合连接且连杆组件50与联动齿盘60也为啮合连接。在初始状态,驱动杆70远离联动齿盘60的一端部分外露于壳体10的顶部;向驱动杆70施加按压力,使得驱动杆70朝向第二腔10C内运动,即驱动杆70沿Z轴下行使得驱动杆70显露于壳体10顶部的部分逐渐容纳于第二腔10C内,此时,驱动杆70与联动齿盘60的传动齿63啮合传动的同时,带动连杆组件50与联动齿盘60啮合传动,使得连杆组件50上行并带动料筒30上行,实现料筒30脱离第一腔10A。复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情况二(图未示):可选地,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背向开口10B的端面,连接孔10D与开口10B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错位设置;驱动杆70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0D并伸入第二腔10C内,且与联动齿盘60啮合连接,驱动杆70的运动方向与连杆组件50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底部,连接孔10D与开口10B位于Z轴的两侧,连接孔10D连通第二腔10C。驱动杆70同样也可以呈“一”字型设置,驱动杆7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10D伸入第二腔10C内并位于联动齿盘60背向连杆组件50的一侧。此时,驱动杆70与联动齿盘60啮合连接且连杆组件50与联动齿盘60也为啮合连接。在初始状态,驱动杆70远离联动齿盘60的一端至少平齐于壳体10的底部或者局部凸出于壳体10的底部;向驱动杆70施加拉力,使得驱动杆70朝向远离第二腔10C的方向运动,即驱动杆70沿Z轴下行运动使得驱动杆70更多的部分显露于壳体10的底部,此时,驱动杆70与联动齿盘60的传动齿63啮合传动的同时,带动连杆组件50与联动齿盘60啮合传动,使得连杆组件50上行并带动料筒30上行,实现料筒30脱离第一腔10A。复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示例中,连接孔10D可以是圆孔、方孔或者其他适配驱动杆70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的孔。在连接孔10D位于第二腔10C内的部分还设有导向环10F(如图3和4),导向环10F围绕连接孔10D的外周壁设置且具有一定延伸长度,驱动杆70在沿Z轴下移的过程中其外周壁受导向环10F的限位,提升驱动杆70下行方向的精度和下行稳定性。
情况三(图未示):可选地,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侧面;驱动杆70呈“L”字型设置,“L”字型的驱动杆70的较长边与驱动杆70的部分较短边伸入第二腔10C内并与联动齿盘60啮合传动,驱动杆70的较短边远离驱动杆70的较长边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0D并外露于壳体10,驱动杆70的运动方向与连杆组件50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侧面,连接孔10D呈条形孔且连接孔10D连通第二腔10C,条形孔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Z轴方向。驱动杆70可以呈“L”字型设置,“L”字型的驱动杆70的较长边伸入第二腔10C内并位于联动齿盘60背向连杆组件50的一侧,且较长边与联动齿盘60的传动齿63啮合连接。在初始状态,驱动杆70的较短边位于条形孔邻近壳体10顶部的一端且驱动杆70的至少部分较短边外露于壳体10的侧面,驱动杆70的较长边朝向壳体10的底部延伸。
料筒30弹出过程中,施加外力于驱动杆70的较短边并朝向壳体10的底部运动,即驱动杆70的较短边带动较长边沿Z轴下行运动,使得驱动杆70的较短边在条形孔内向下运动,驱动杆70的较长边与联动齿盘60的传动齿63啮合传动的同时带动连杆组件50与联动齿盘60啮合传动,使得连杆组件50上行并带动料筒30上行,实现料筒30脱离第一腔10A。复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可选地,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联动齿盘60的两侧设有中转轴62,壳体10的两相对内壁上对应开设有转动部,中转轴62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部内。
本实施例中,第二腔10C沿Y轴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转动部,联动齿盘60沿Y轴的两个侧面分别凸设有中转轴62,中转轴62沿平行于Y轴的方向延伸设置,中转轴62与转动部转动连接,使得联动齿盘60位于壳体10的第二腔10C内的高度位置不变,减少联动齿盘60除转动外的运动自由度,提升驱动杆70和连杆组件50与联动齿盘60啮合传动的运动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转动部可以为转动孔(未图示),即中转轴62可以通过轴承结构装设在转动孔内,以实现联动齿盘60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效果。
可选地,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联动齿盘60位于驱动杆70与连杆组件50之间,驱动杆70面向联动齿盘60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72,连杆组件50面向联动齿盘60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512,第一齿条72和第二齿条512分别与联动齿盘60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齿盘60通过转动部转动设于第二腔10C内,联动齿盘60的盘体61所在平面平行于O-XZ平面,盘体61的两侧设有中转轴62,盘体61的外周壁设有传动齿63,驱动杆70无论是呈“一”字型还是呈“L”字型,其位于第二腔10C内且与联动齿盘60连接的一侧均设有第一齿条72,连杆组件50棉线联动齿盘60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齿条512,第二齿条512和第一齿条72用于与联动齿盘60上的传动齿63啮合传动,以通过对位于壳体10外部的驱动杆70施力以驱动第二腔10C内的连杆组件50带动料筒30实现料筒30与加热体80分离或料筒30带着新的草本制品90复位的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杆70可以包括主体71和第一齿条72,主体71与第一齿条72可以是一体结构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分体的结构相互拼接而成,拼接的方式是通过焊接或者粘接。主体71远离第一齿条72的一端设为按压端73,按压端73为活动穿设于连接孔10D中的结构。按压端73为驱动杆70显露于壳体10外部的部分,用于施加外力于按压端73,便于手动操作。
同理,连杆组件50包括一杆体513和第二齿条512,杆体513与第二齿条512的结构设置可以参照驱动杆70的主体71与第一齿条72的连接形式。
同样,设定料筒30完全位于第一腔10A内时为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初始状态。当驱动杆70和联动齿盘60为固定连接(图未示)时,连杆组件50和驱动杆70的运动方向是同向的,连杆组件50、驱动杆70以及联动齿盘60的结构设置与运动过程可以是下述三种情况,该三种情况与上述三种情况不同的仅仅是驱动杆70与联动齿盘60固定连接且初始状态和复位时驱动杆70的设置位置不同,下述仅对不同之处作以解释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杆70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0D并伸入第二腔10C内,且与联动齿盘60固定连接,联动齿盘60在第二腔10C内滑动设置,驱动杆70与连杆组件50同向运动。驱动杆70面向连杆组件50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部,连杆组件50对应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扣配合使得连杆组件50能沿Z轴方向带动料筒30上行和/或下行。
情况一: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顶部并与开口10B间隔设置。在初始状态,驱动杆70远离联动齿盘60的一端至少平齐于壳体10的顶部或者局部凸出于壳体10的底部;在料筒30弹出过程中,驱动杆70朝向远离壳体10底部的方向运动,即驱动杆70沿Z轴上行运动使得驱动杆70更多的部分显露于壳体10的顶部,驱动杆70运动的同时通过联动齿盘60带动连杆组件50上行并带动料筒30上行,实现料筒30脱离第一腔10A。复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情况二: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底部并与开口10B交错设置。在初始状态,驱动杆70远离联动齿盘60的一端局部凸出于壳体10的底部;在料筒30弹出过程中,驱动杆70朝向壳体10顶部的方向运动,即驱动杆70沿Z轴上行运动使得驱动杆70更多的部分容纳于第二腔10C内,驱动杆70运动的同时通过联动齿盘60带动连杆组件50上行并带动料筒30上行,实现料筒30脱离第一腔10A。复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情况三:连接孔10D设于壳体10的侧面并呈条形孔设置,驱动杆70背向料筒30的一侧面设有推动部,推动部设于条形孔内。在初始状态,推动部位于条形孔邻近壳体10底部的一端。料筒30弹出过程中,施加外力于推动部并朝向壳体10的顶部运动,即推动部带动联动齿盘60沿Z轴上行运动,驱动杆70运动的同时通过联动齿盘60带动连杆组件50上行并带动料筒30上行,实现料筒30脱离第一腔10A。复位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杆70和联动齿盘60可以是卡扣连接、键槽配合限位、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分体焊接、粘接固定。联动齿盘6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面向连杆组件50的一侧对应设有第一卡接部就可。
在连杆组件50连接料筒30实现弹出和复位的过程中,连杆组件50的结构设置和其与料筒30的连接方式参照下述实施例。
可选地,第一腔10A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10A和第二腔10C的滑槽(未图示),连杆组件50包括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滑动杆51活动设于第二腔10C内,滑动杆51的一侧设有连接部511,连接部511穿过滑槽延伸至第一腔10A内并与料筒30连接,滑动杆51的另一侧与联动齿盘60啮合连接;弹性件5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腔10C的内壁上,滑动杆51靠近开口10B的一端穿设于弹性件52的另一端,且弹性件52的端部连接至滑动杆51;其中,在滑动杆51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时,滑动杆51挤压弹性件52,弹性件52则处于压缩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齿盘60位于滑动杆51与驱动杆70之间,滑动杆51背向联动齿盘60的一侧设有能滑动穿设于滑槽内的连接部511,且滑动杆51沿X轴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联动齿盘60和料筒30,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Z轴方向。弹性件52套设于滑动杆51沿Z轴方向的一端上,且弹性件5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腔10C位于顶部的内壁上,弹性件52的另一端相对抵接于滑动杆51上并随滑动杆51移动,滑动杆51沿Z轴的上半段部分活动穿行在弹性件52的中空腔内。
当需要弹出料筒30时,驱动杆70驱动联动齿盘60带动滑动杆51和料筒30沿Z轴上移,此时,弹性件52被压缩并储能。
当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完成分离后,在料筒30需要复位时,撤掉施加在驱动组件上的外力,弹性件52的储能释放,推动滑动杆51沿Z轴下行,带动料筒30复位,以通过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在Z轴方向的运动和能量储存与释放过程实现料筒30的弹出和复位,提升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的分离效率和分离清洁度。
可选地,弹性件52设置为中空的弹簧且其长度方向沿Z轴设置,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腔10C位于壳体10顶部的内壁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滑动杆51,在滑动杆51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时,滑动杆51挤压弹性件52,弹性件52则处于压缩状态,此时,料筒30弹出第一腔10A且能够使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分离。复位过程,弹簧的储能释放带动滑动杆51沿Z轴下行以使得料筒30回位于第一腔10A内,弹簧的设置使得复位过程能自动触发,无需借助外力,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
可选地,弹性件52的内径大于滑动杆51靠近开口10B的一端的最大尺寸,使得弹性件52远离壳体10内壁的一端有至少局部套设于滑动杆51上,沿Z轴方向上,弹性件52与滑动杆51相对固定的位置高于连接部511在滑动杆51上的设置位置,弹簧和滑动杆51的局部套设能为二者相对运动提供导向,提升二者相对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料筒30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部32,连接部511与限位部32扣合连接;其中,在驱动杆70驱动连杆组件5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运动时,连接部511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在滑槽内运动,以带动料筒3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运动,并脱离于第一腔10A。
在本实施例中,料筒30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部32;连杆组件50对应限位部32设有连接部511,连接部511穿过滑槽并延伸至第一腔10A内,且与限位部32扣合连接,使得滑动杆51在驱动杆70和联动齿盘6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在滑槽内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行运动,并且通过连接部511和限位部32的扣合连接带动料筒30沿Z轴上行,使得料筒30沿Z轴正向弹出容腔,呈现料筒30、草本制品90均与加热体80分离的状况。在滑动杆51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时,滑动杆51挤压弹性件52,弹性件52则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由于滑动杆51上的连接部511与料筒30上的限位部32相互连接,使得料筒30能够随着滑动杆51的运动而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使料筒30与加热体80分离,并实现料筒30带着草本制品90脱离于第一腔10A。
可以理解的是,料筒30的底部开设的穿孔30B还可用于将加热体80表面的草本制品90残留物在弹出料筒30的同时刮离加热体80表面,使得草本制品90的残留物也会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朝向远离加热体80的方向运动,即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会逐渐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并留在料筒30内,省去后续清理的步骤,从而可以避免残留物与加热体80之间形成粘连,进而提高加热体8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连接部511为凸设于滑动杆51上的卡勾结构,限位部32为设于料筒30的底部外侧的卡槽结构,卡勾结构穿过滑槽并卡接于卡槽结构内;或者,连接部511为凸设于滑动杆51上的卡槽结构,限位部32为设于料筒30的底部外侧的卡勾结构,卡槽结构穿过滑槽并与卡勾结构相卡接,从而实现连杆组件50的滑动杆51与料筒30之间的连接。
而在其他示例中,连接部511和限位部32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实现连接部511和限位部32之间相互连接,以实现连杆组件50与料筒30之间的同步运动即可,在本申请中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可选地,滑动杆51靠近开口10B的一端设有抵接部514,弹性件52的另一端套设于滑动杆51上,并与抵接部514相抵接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杆51包括杆体513和设于杆体513上的连接部511,抵接部514邻近连接部511设置,抵接部514沿Z轴方向的高度是高于连接部511的,抵接部514可以设置为一固定杆,固定杆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弹性件52套设于滑动杆51的一端相对固定在固定杆上,示例性地,弹性件52与固定杆可以是旋转卡接,也可以是在弹性件52的端部设置卡环与固定杆卡接配合。弹性件52与固定杆的可拆卸卡接配合、使得弹性件52或滑动杆51均可以单独更换,便于适配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内部构造。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杆与滑动杆51相互垂直,壳体10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导向结构,固定杆沿Y轴的两端分别与导向结构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平行于Z轴方向,固定杆的滑动对滑动杆51本身也具有导向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滑动杆51沿Z轴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导向作用的固定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杆分别间隔设于滑动杆51的上半段和下半段,避免滑动杆51的上下运动偏移,提升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的配合稳定性,提升滑动杆51带动料筒30弹出的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部514还可以为凸设于滑动杆51外周的凸边,此时,弹性件52靠近滑动杆51的一端则可完全抵接于凸边上;或者,抵接部514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与弹性件52靠近滑动杆51的一端相互抵接即可,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第二腔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的开口和连通所述第二腔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腔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的通孔;
料筒,所述料筒活动设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料筒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的穿孔,所述料筒用于容纳草本制品;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穿孔插设于所述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中;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腔的侧部,部分所述连杆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腔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内,且与所述料筒相连接;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内,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及
联动齿盘,所述联动齿盘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联动齿盘与所述驱动杆伸入所述第二腔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联动齿盘背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啮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具有所述开口的端面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开口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杆呈“一”字型设置,所述驱动杆伸入所述第二腔的一端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传动,且所述驱动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
所述驱动杆呈“L”字型设置,“L”字型的所述驱动杆的较长边与部分较短边伸入所述第二腔内并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传动,所述驱动杆的较短边远离所述驱动杆的较长边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齿盘位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杆组件之间,所述驱动杆面向所述联动齿盘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所述连杆组件面向所述联动齿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连接;
且/或,所述联动齿盘的两侧设有中转轴,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内壁上对应开设有转动部,所述中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开口的端面,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开口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错位设置;
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腔内,且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连接,所述驱动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或,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腔内,且与所述联动齿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杆组件同向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滑槽,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滑动杆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料筒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侧与所述联动齿盘啮合连接;和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且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滑动杆;
其中,在所述滑动杆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动杆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则处于压缩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扣合连接;
其中,在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在所述滑槽内运动,以带动所述料筒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并脱离于所述第一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的卡勾结构,所述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的卡槽结构,所述卡勾结构穿过所述滑槽并卡接于所述卡槽结构内;或者,
所述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的卡槽结构,所述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的卡勾结构,所述卡槽结构穿过所述滑槽并与所述卡勾结构相卡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上,并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且/或,所述弹性件的内径大于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的最大尺寸。
CN202320372773.7U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593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773.7U CN219593695U (zh)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773.7U CN219593695U (zh)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3695U true CN219593695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1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2773.7U Active CN219593695U (zh)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3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4546B1 (en)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EP3818856B1 (en) Releasing mechanism for a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JP2022016457A (ja) 喫煙具
CN114431533A (zh) 包含正排量气溶胶递送机构的气溶胶递送装置
WO2020052503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JP2021522777A (ja) 発熱体用の、プロングを有する掃除ツール
CN208957014U (zh) 发热体旋转移动脱离式低温烟具
CN110547506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8863592U (zh) 一种方便退烟的低温烟具
CN2195936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19175102A1 (en) Cleaning tool for heating element using suction effect
CN11094633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提取器
CN21976246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US20220330612A1 (en) Low-temperature baked device
CN210642447U (zh) 一种偏转退烟烟具
CN2101690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466615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574137U (zh) 一种自动复位提取器
CN211458855U (zh) 发热体按压回退式低温烟具
CN21124174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124309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657552B (zh) 一种自动复位提取器
CN212139314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型烟具系统
CN21183281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提取器
CN219781604U (zh) 一种烟托模组及低温烘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