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2468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2468U
CN219762468U CN202320390994.7U CN202320390994U CN219762468U CN 219762468 U CN219762468 U CN 219762468U CN 202320390994 U CN202320390994 U CN 202320390994U CN 219762468 U CN219762468 U CN 219762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riving
rod
fluted disc
charging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09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道胜
刘群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09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2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2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2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加热体和连杆组件,还包括设于壳体的容腔内的料筒和一端伸入壳体内的驱动组件。连杆组件部分穿过容腔壁与容腔内的料筒连接,在更换草本组件时,驱动组件与连杆组件啮合连接用于驱动连杆组件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料筒脱离于容腔,使得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与加热体相互分离,料筒底部穿孔可以刮离与加热体粘连的残留物质,从而可以防止残留物从草本制品上脱离后粘附于加热体上并残留于容腔内,导致难以从加热体上清除的麻烦以及容腔内清扫的麻烦。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雾化技术领域中,加热不燃烧装置一种是通过低温加热草本制品形成可抽吸气溶胶的电子设备,此处的低温是指使得草本制品能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产生气溶胶的温度,该温度一般为200℃~400℃。与传统的燃烧型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装置工作温度低,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溶胶中的有害成分要远远低于传统的燃烧型卷烟,因此使用加热不燃烧装置能够极大地降低传统香烟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加热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内加热、外围加热以及不接触式加热。其中,内加热的加热方式为采用插针或者插片式的加热组件,使用时将加热组件插入到草本制品的内部进行加热。
然而,这种内加热的加热方式,随着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与加热组件直接接触的草本制品会被高温加热碳化,而草本制品内的部分草本物料被碳化后会产生烧成焦糊状的残留物质。此时,如果直接将草本制品从加热组件中拔出,容易导致草本制品内的部分草本物料被碳化后产生的残留物质从草本制品的外包装上脱离,不便于加热不燃烧装置中雾化器的清理。此外,草本制品内的草本物料被碳化后产生的残留物质容易粘附于加热组件与草本制品接触的表面上,不易完全将残留物质从加热组件上分离,导致草本制品与加热组件之间易形成粘连,不仅影响吸用者的口感和使用体验,而且会缩短加热组件及其雾化器、低温不燃烧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加热组件与草本制品的残渣易粘连,不好清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开口,所述容腔底部开设有通孔;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容腔内;
料筒,所述料筒活动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料筒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穿孔,所述加热体延伸至所述容腔的部分穿过所述穿孔并插设于所述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中;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杆组件部分穿过所述容腔并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料筒连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驱动组件部分伸入至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连杆组件背向所述料筒的一侧啮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料筒脱离于所述容腔,使得所述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与所述加热体相互分离。
可选地,所述容腔对应所述连杆组件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料筒的底部设有限位部;
所述连杆组件对应所述限位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滑槽并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限位部扣合连接;
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在所述滑槽内运动,以带动所述料筒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并脱离于所述容腔。
可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滑动杆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滑动杆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组件啮合连接;和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在所述滑动杆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动杆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则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上,并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设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以及
联动齿盘,所述联动齿盘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联动齿盘与所述驱动杆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联动齿盘背离所述驱动杆的一侧与所述滑动杆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孔;
所述驱动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入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联动齿盘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边;
其中,所述驱动杆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边的一端往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转动时,所带动述联动齿盘在所述壳体内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动杆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杆包括:
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连接所述联动齿盘,所述摇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边;以及
扣板,所述扣板连接于所述摇杆远离所述联动齿盘的一端,并扣设在所述安装槽处。
可选地,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扣板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连通所述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联动齿盘的两侧设有中转轴,所述中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内壁上;
且/或,所述联动齿盘与所述驱动杆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滑动杆面向所述联动齿盘的一侧设有齿条,所述联动齿盘除与所述驱动杆的连接处以外的部分设有沿弧形分布的轮齿,所述轮齿随所述驱动杆的转动中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加热体和连杆组件,还包括设于壳体的容腔内的料筒和一端伸入壳体内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部分伸入至壳体内并与连杆组件啮合连接,加热体穿过容腔的通孔和料筒的穿孔进入料筒内,并插设于料筒中的草本制品中,在加热体通电时,加热体用于加热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以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连杆组件部分穿过容腔的内壁与容腔内的料筒连接,在更换草本组件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杆组件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料筒脱离于容腔,使得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与加热体相互分离,而且草本制品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也会随着料筒的运动而运动,使得草本制品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也会与加热体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防止残留物从草本制品上脱离后粘附于加热体上并残留于容腔内,导致难以从加热体上清除的麻烦以及容腔内清扫的麻烦。此外,由于料筒以及料筒内的草本制品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朝向远离加热体的方向运动,使得草本制品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会逐渐与加热体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残留物与加热体之间形成粘连,进而提高吸用者的口感和使用体验,增加加热体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料筒弹出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料筒弹出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如图4中Q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料筒弹出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具体为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其工作原理是在草本制品90的内部或者周围有一个加热体,在不燃烧的前提下进行加热后进行吸食。
草本制品90可以是低温不燃烧的烟草制品,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如烟叶、烟丝或一些膏状雾化物质等,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低温不燃烧的烟草制品主要是指一种由烟丝、烟草颗粒、植物碎片、烟用香精、丙二醇等材料制成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外形一般为柱条状(如圆柱状),因此也叫低温不燃烧烟支,在低温加热条件下,其内部的尼古丁和其他芳香类物质等挥发类物质能够在不产生固体颗粒的情况下挥发出来,只产生被雾化后的蒸汽。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低温是指使得草本类物质能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产生气溶胶的温度,该温度一般为200℃~4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加热体80、料筒30、连杆组件50及驱动组件7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雾化装置100为内加热式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料筒30设有可容纳草本制品90的雾化仓30A。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体80无论是针式的加热针还是片式的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体80会直接与草本制品90接触,即加热体80会插设于草本制品90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周围会把草本制品90碳化,草本制品90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粘稠的物质附着在加热体80上,使得二者粘连在一起。此时如果单独对草本制品90进行拔出动作,使其与料筒30、加热体80分离,草本制品90在加热体80上存在粘连残留物,难以再对加热体80进行清理。因此有必要在退物料的环节上加设一个退出物料的装置,来防止物料与加热体80粘连。
如图1至4所示,在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容腔10A和连通容腔10A的开口10B,容腔10A底部开设有供加热体80穿过并伸入容腔10A的通孔10E,通孔10E的设置位置参照图5;料筒30位于开口10B处,并活动设于容腔10A内,料筒30远离开口10B的一端设有供加热体80穿过并伸入雾化仓30A的穿孔30B,穿孔30B的设置位置参照图5,且加热体80延伸至容腔10A的部分穿过穿孔30B后插设在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中。连杆组件50活动设于壳体10内,连杆组件50部分穿过容腔10A并延伸至容腔10A内,便于连杆组件50与料筒30连接。驱动组件70可活动地连接于壳体10上,驱动组件70部分伸入壳体10内,并与连杆组件50背向料筒30的一侧啮合连接,驱动组件70用于驱动连杆组件5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运动,以带动料筒30脱离于容腔10A,使得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连杆组件50和驱动组件70联动设置,并将连杆组件50的一侧与料筒30连接,有效解决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加热体80与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粘连不好清理的技术问题。电子雾化装置100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90。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设于壳体10内的加热体80和连杆组件50,还包括设于壳体10的容腔10A内的料筒30和一端伸入壳体10内的驱动组件70,驱动组件70部分伸入至壳体10内并与连杆组件50啮合连接,加热体80穿过容腔10A的通孔10E和料筒30的穿孔30B并插设于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中以加热雾化草本制品90,并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连杆组件50部分穿过容腔10A的内壁与容腔10A内的料筒30连接,在更换草本组件时,驱动组件70用于驱动连杆组件5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料筒30脱离于容腔10A,使得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而且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也会随着料筒30的运动而运动,使得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也会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防止残留物从草本制品90上脱离后粘附于加热体80上并残留于容腔10A内,导致难以从加热体80上清除的麻烦以及容腔10A内清扫的麻烦。
此外,由于料筒30以及料筒30内的草本制品9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朝向远离加热体80的方向运动,使得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会逐渐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残留物与加热体80之间形成粘连,进而提高吸用者的口感和使用体验,增加加热体80以及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2所示,设定草本制品90和料筒30的弹出方向为Z轴正向(其中,上文中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即为Z轴所在的方向),则连杆组件50的运动方向为沿Z轴方向的往复运动,连杆组件50分别连接料筒30和驱动组件70的两侧为X轴方向布置,分别垂直于X轴和Z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由X轴、Y轴及Z轴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下述以上述空间直角坐标系为方位基础进行各实施例的阐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装置100需要实现的功能是将料筒30与草本制品90同时弹出,料筒30为半封闭的桶状的烟仓壳31,烟仓壳31设有雾化仓30A,雾化仓30A的底壁开设有供加热体80穿过的穿孔30B,穿孔30B连通雾化仓30A,加热体80可在穿孔30B内沿Z轴方向自由上下穿行,连杆组件50与壳体10可以设置为弹性连接,使得在驱动组件70撤掉驱动外力后连杆组件50在弹性驱动作用下驱动料筒30复位,也可以是在外力(如人力等)的作用下驱动连杆组件50带动料筒30复位。
在能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分离的结构设置中,可以设置连杆组件50与料筒30相对固定连接,使得料筒30的弹出和进入容腔10A的复位过程与连杆组件50的运动具有往复联动性;也可以设置为在料筒30与草本制品90同时弹出后,撤掉驱动外力的同时,连杆组件50在弹性驱动力下恢复为弹出前的状态,而料筒30在重新装入新的草本制品90之后通过使用者手动按压复位。
可选地,容腔10A对应连杆组件50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未图示),料筒30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部32;连杆组件50对应限位部32设有连接部511,连接部511穿过滑槽并延伸至容腔10A内,且与限位部32扣合连接;在驱动组件70驱动连杆组件50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Z轴)运动时,连接部511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在滑槽内运动,以带动料筒30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并脱离于容腔10A。连接部511可以为凸起结构,限位部32可以与为凸起结构匹配的凹槽结构,将凸起结构扣合在凹槽结构内,从而实现连杆组件50与料筒30之间的连接。而在其他示例中,连接部511和限位部32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卡勾连接等,只要实现连接部511和限位部32之间相互连接,以实现连杆组件50与料筒30之间的同步运动即可,在本申请中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设于容腔10A朝向连杆组件50一侧的腔壁上,且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Z轴设置。料筒30和驱动组件70分别位于连杆组件50沿X轴方向的两侧,限位部32设于料筒30的底部,连杆组件50与驱动组件70啮合连接,限位部32与连杆组件50的连接部511扣合连接,使得连杆组件50在驱动组件7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在滑槽内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行运动,并且通过连接部511和限位部32的扣合连接带动料筒30沿Z轴上行,使得料筒30沿Z轴正向弹出容腔10A,呈现料筒30、草本制品90均与加热体80分离的状况,料筒30的底部开设的穿孔30B还可用于将加热体80表面的草本制品90残留物在弹出料筒30的同时刮离加热体80表面,使得草本制品90的残留物也会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朝向远离加热体80的方向运动,即草本制品90加热雾化后产生的残留物会逐渐与加热体80相互分离,并留在料筒30内,省去后续清理的步骤,从而可以避免残留物与加热体80之间形成粘连,进而提高加热体8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平行于Z轴方向,在连杆组件50的驱动下,料筒30至少部分弹出容腔10A,使得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完全分离,且在下一次新的草本制品90装设完成之后无需再次校对料筒30的下行方位,便于料筒30的复位。
具体参照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连杆组件50包括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滑动杆51活动设于壳体10内(壳体10内设有与滑动杆51配合的腔体,以便于容纳滑动杆51的同时,能够对滑动杆51的运动进行导向),滑动杆51的一侧设有连接部511,滑动杆51的另一侧与驱动组件70啮合;弹性件52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0的内壁上,弹性件52的另一端套设于滑动杆51靠近开口10B的一端;在滑动杆51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时,滑动杆51挤压弹性件52,弹性件52则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由于滑动杆51上的连接部511与料筒30上的限位部32相互连接,使得料筒30能够随着滑动杆51的运动而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使料筒30与加热体8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杆51沿X轴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驱动组件70和料筒30,弹性件52套设于滑动杆51沿Z轴方向的一端上,弹性件52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0的内壁上,弹性件52的另一端相对抵接于滑动杆51上。沿Z轴方向上,弹性件52与滑动杆51相对固定的位置高于连接部511在滑动杆51上的设置位置。弹性件52设置为中空的弹簧且其长度方向沿Z轴设置,滑动杆51沿Z轴的上半段部分活动穿行在弹性件52的中空腔内。
当需要弹出料筒30时,驱动组件70驱动滑动杆51带动料筒30沿Z轴上移,此时,弹性件52被压缩并储能。
当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完成分离后,在料筒30需要复位时,撤掉施加在驱动组件70上的外力,弹性件52的储能释放,推动滑动杆51沿Z轴下行,带动料筒30复位,以通过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在Z轴方向的运动和能量储存与释放过程实现料筒30的弹出和复位,提升草本制品90与加热体80的分离效率和分离清洁度。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滑动杆51靠近开口10B的一端设有抵接部514,弹性件52的另一端套设于滑动杆51上,并与抵接部514相抵接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杆51包括杆体513和设于杆体513上的连接部511,抵接部514邻近连接部511设置,抵接部514沿Z轴方向的高度是高于连接部511的,抵接部514可以设置为一固定杆,固定杆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弹性件52套设于滑动杆51的一端相对固定在固定杆上,示例性地,弹性件52与固定杆可以是旋转卡接,也可以是在弹性件52的端部设置卡环与固定杆卡接配合。弹性件52与固定杆的可拆卸卡接配合、使得弹性件52或滑动杆51均可以单独更换,便于适配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内部构造。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杆与滑动杆51相互垂直,壳体10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导向结构,固定杆沿Y轴的两端分别与导向结构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平行于Z轴方向,固定杆的滑动对滑动杆51本身也具有导向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滑动杆51沿Z轴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导向作用的固定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杆分别间隔设于滑动杆51的上半段和下半段,避免滑动杆51的上下运动偏移,提升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的配合稳定性,提升滑动杆51带动料筒30弹出的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部514还可以为凸设于滑动杆51外周的凸边,此时,弹性件52靠近滑动杆51的一端则可完全抵接于凸边上;或者,抵接部514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与弹性件52靠近滑动杆51的一端相互抵接即可,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杆71和联动齿盘72,驱动杆71与壳体10活动连接,驱动杆71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联动齿盘72活动设于壳体10内,联动齿盘72与驱动杆71伸入壳体10内的一端连接,联动齿盘72背向驱动杆71的一侧与滑动杆51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50包括滑动杆51和设于滑动杆51一段的弹性件52,驱动杆71和联动齿盘72配合对滑动杆51进行沿Z轴方向的驱动,以弹出或复位料筒30。联动齿盘72为圆形,联动齿盘72的圆形外周至少设有部分轮齿723,轮齿723的设置长度占至少一半以上的圆形周长,其中,联动齿盘72相对壳体10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平面为O-XZ平面(如图3),即联动齿盘7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Y轴方向,联动齿盘72与滑动杆51啮合,随联动齿盘72的逆时针转动驱动滑动杆51沿Z轴上移,此时料筒30与滑动杆51同步上移,弹性件52逐渐储能。驱动杆71在料筒30的弹出和复位过程中也具有运动和复位的过程,在料筒30的复位过程中,在弹性件52的储能释放的作用力下,滑动杆51和料筒30沿Z轴下移,联动齿盘72通过顺时针转动,并带动驱动杆71复位,联动齿盘72与滑动杆51和弹性件52的配合提升驱动料筒30弹出和复位过程的顺畅性。
可选地,壳体10的侧边设有安装槽10C,安装槽10C的槽壁上设有连通壳体10内部的安装孔(未图示);驱动杆7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槽10C内,驱动杆71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伸入于壳体10内并与联动齿盘72连接,驱动杆71的另一端外露于壳体10的侧边;其中,驱动杆71外露于壳体10的侧边的一端远离安装槽10C的方向转动时,驱动杆71带动联动齿盘72在壳体10内转动,以间接带动滑动杆51沿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开口10B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侧边设置有一安装槽10C,安装槽10C呈现在壳体10上为自外侧朝向壳体10内的方向凹设,安装槽10C位于壳体10中部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壳体10侧壁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连通安装槽10C和壳体10内的空间,驱动杆71设于壳体10的侧边的安装槽10C内,且驱动杆71的一端通过壳体10侧边开设的安装孔伸入壳体10内后与联动齿盘72连接。在向驱动杆71施加外力之前,驱动杆71位于安装槽10C内与壳体10的侧表面平滑过渡,提升美观且能避免误触导致料筒30突然弹出的情况,提升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使用稳定性。
可选地,驱动杆71包括摇杆711和扣板712,摇杆711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并连接联动齿盘72,摇杆711的另一端设于安装槽10C内并外露于壳体10的侧边;扣板712连接于摇杆711远离联动齿盘72的一端,并扣设在安装槽10C处。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0C的设置能使得扣板712和摇杆711位于壳体10的侧壁时容纳于安装槽10C处,安装孔的设置使得摇杆711远离扣板712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摇杆711伸入壳体10的一端和联动齿盘72相对固定连接。扣板712设于摇杆711远离联动齿盘72的一端并位于壳体10的外侧壁,联动齿盘72、摇杆711、扣板712、壳体10之间形成一个杠杆结构,该杠杆的支点位置为联动齿盘72与壳体10的连接位置,扣板712可以人为施加外力,扣板712设于摇杆711的端部使得该杠杆的力臂加长,节省人为施加于杠杆的外力,能以较小的驱动外力驱动联动齿盘72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杆51和料筒30的上移。
可选地,壳体10对应扣板712设有避位槽10D,避位槽10D连通安装槽10C。
在本实施例中,扣板712和摇杆711设于安装槽10C内,且外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平滑过渡连接,为了便于人为施加驱动力于扣板712上,在安装槽10C沿Y轴方向的至少一侧或者沿Z轴方向的一侧设有避位槽10D,避位槽10D连通安装槽10C,使得使用者可以在避位槽10D处接触扣板712,便于施加驱动外力,提升驱动的便捷性。
可选地,联动齿盘72的两侧设有中转轴721,中转轴721转动连接于壳体10的两相对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向驱动杆71施加外力,以带动联动齿盘72转动,从而间接带动滑动杆51沿Z轴上下移动,联动转盘72的盘体722所在平面平行于O-XY平面,联动转盘72两侧的两个中转轴721均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壳体10沿Y轴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部,转动部设置有转动槽,两个中转轴721远离盘体722的一端分别转动设于转动槽内,盘体722在Z轴的高度位置相对不变,施力在驱动杆71的摇杆711或扣板712上并朝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运动时,盘体722转动以带动滑动杆51上移,从而实现连接部511带动烟仓壳31沿Z轴上移以脱离容腔10A,释放驱动外力,连杆组件50的滑动杆51则在弹性件52的储能释放下沿Z轴下移,同步带动烟仓壳31沿Z轴下移以复位,同时盘体722反转带动摇杆711和扣板712回位至安装槽10C内。
可选地,联动齿盘72与驱动杆71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扣板712和摇杆711设于安装槽10C内,摇杆711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并连接联动齿盘72。联动齿盘72与驱动杆71为一体结构,其中,联动齿盘72的盘体722与驱动杆71的摇杆711远离扣板712的一端可以是焊接固定形成一体结构,或者联动齿盘72的盘体722与摇杆711可以一体开模成型,提升联动齿盘72与驱动杆71的连接强度和受力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联动齿盘72与驱动杆71也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键与槽的配合连接,在此不对二者的连接方式做唯一限定。
可选地,滑动杆51面向联动齿盘72的一侧设有齿条512,联动齿盘72除与驱动杆71的连接处以外的部分设有沿弧形分布的轮齿723,轮齿723随驱动杆71的转动中与齿条512啮合传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杆71和盘体722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步转动,滑动杆51以及料筒30沿Z轴上行或者下行,运动状态下,二者的运动方向与驱动杆71和盘体722的运动方向总是呈夹角设置,轮齿723设于齿盘722的部分外周壁,齿盘722的周长为C,轮齿723的设置长度为L,L满足1/5C≤L≤2/3C,确保驱动杆51的摇杆711连接齿盘722的连接强度的同时提升轮齿723设于齿盘722时与齿条512具有尽可能多的传动长度,加大料筒30的弹出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雾化草本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开口,所述容腔底部开设有通孔;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容腔内;
料筒,所述料筒活动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料筒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穿孔,所述加热体延伸至所述容腔的部分穿过所述穿孔并插设于所述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中;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杆组件部分穿过所述容腔并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料筒相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驱动组件部分伸入至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连杆组件背向所述料筒的一侧啮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料筒脱离于所述容腔,使得所述料筒内的草本制品与所述加热体相互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对应所述连杆组件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料筒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部;
所述连杆组件对应所述限位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滑槽并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限位部扣合连接;
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在所述滑槽内运动,以带动所述料筒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运动,并脱离于所述容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滑动杆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滑动杆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组件啮合连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在所述滑动杆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动杆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则处于压缩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上,并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以及
联动齿盘,所述联动齿盘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联动齿盘与所述驱动杆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联动齿盘背离所述驱动杆的一侧与所述滑动杆啮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孔;
所述驱动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入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联动齿盘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边;
其中,所述驱动杆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边的一端往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联动齿盘在所述壳体内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动杆沿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轴向并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包括:
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连接所述联动齿盘,所述摇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边;以及
扣板,所述扣板连接于所述摇杆远离所述联动齿盘的一端,并扣设在所述安装槽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扣板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连通所述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齿盘的两侧设有中转轴,所述中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内壁上;
且/或,所述联动齿盘与所述驱动杆为一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面向所述联动齿盘的一侧设有齿条,所述联动齿盘除与所述驱动杆的连接处以外的部分设有沿弧形分布的轮齿,所述轮齿随所述驱动杆的转动中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
CN202320390994.7U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762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0994.7U CN219762468U (zh)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0994.7U CN219762468U (zh)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2468U true CN219762468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0994.7U Active CN219762468U (zh) 2023-02-23 2023-02-23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2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45677A1 (e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KR102406337B1 (ko) 초음파 분무식 전자 담배
EP3818856B1 (en) Releasing mechanism for a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EP3315034A1 (en) Case for a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with a first and a second wing element
US11589618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20052503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JP2018174784A (ja) 喫煙具
JP2004516075A (ja) 吐出デバイス
JP2022549785A (ja) 低温ベーキング喫煙具
CN21976246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19228431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492613U (zh) 一种旋盖注油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1094633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提取器
CN2195936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US20220330612A1 (en) Low-temperature baked device
CN210114049U (zh) 电子烟
CN211458855U (zh) 发热体按压回退式低温烟具
CN211861795U (zh) 一种导油陶瓷及超声波雾化器
CN215501338U (zh) 一种拆装便捷且外表不沾烟油的加热不燃烧烟弹
CN218921621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936790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938629U (zh) 方便拆装的雾化器
CN21183281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提取器
CN215124309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407988B (zh) 一种医用蒸发式吸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