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3575U -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3575U
CN219593575U CN202320764610.3U CN202320764610U CN219593575U CN 219593575 U CN219593575 U CN 219593575U CN 202320764610 U CN202320764610 U CN 202320764610U CN 219593575 U CN219593575 U CN 219593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tir
frying machine
frying
f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46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颖
李超
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ianshe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ianshe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ianshe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ianshe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46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3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3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3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机本体,炒制机本体的顶部卡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隔温驱动箱,所述隔温驱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提高炒制的效率,且在预热滚筒的转动下,茶叶下落更为分散,翻炒腔转动带动导热杆转动,导热杆和炒制板与茶叶接触,从而对茶叶进行炒制,导热杆利于茶叶的受热,当需要对翻炒组件进行维修时,将箱盖向上提起从而连带隔温驱动箱从炒制机本体内抽出,通过取下螺栓,可将隔温驱动箱从卡槽内取出,从而便于对预热滚筒和翻炒腔进行维护,避免影响茶叶的炒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背景技术
扁形茶一般是绿茶,包括了龙井、旗枪与大方三种。扁形茶的外形扁平挺直,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老竹大方被誉为中国扁形茶鼻祖,其滋味甘醇爽口,香气馥郁,生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扁形茶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需要炒制操作。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8337648U公开了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机本体和支撑腿,所述炒制机本体下方均匀分布由四组支撑腿,所述炒制机本体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材质,所述炒制机本体内部设置有翻炒板,翻炒板为弧形结构。转轴贯穿炒制机本体右侧表面与驱动电机构成键连接,便于利用驱动电机使翻炒板构成旋转结构,对扁形茶进行炒制,并且转轴左侧设置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从动齿轮贯穿设置的联动轴外围设置有旋转叶片,使旋转叶片与翻炒板同时旋转,使扁形茶炒制过程中受热均匀,提高了该扁形茶炒制机的翻炒效率。
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当翻炒组件当出现损坏时不便于进行拆卸维修,当出现损坏不及时维护,从而可能影响炒茶的效果,对炒制机进行进料时可能较为不便,炒制时不便于对茶叶进行预热,且仅通过筛网进行排气的效果可能不佳,排气的效率有限,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具有便于对茶叶进行预热,提高炒制的效率,便于对预热滚筒和翻炒腔进行维护,避免影响茶叶的炒制效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机本体,所述炒制机本体的顶部卡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隔温驱动箱,所述隔温驱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滚筒,所述预热滚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层,所述隔温驱动箱的一侧设置有翻炒腔,所述翻炒腔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炒制板,所述箱盖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箱盖盖在炒制机本体的顶部,隔温驱动箱进入炒制机本体的内部,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预热滚筒进行转动,当茶叶进入时落在散热层上,散热层表面具有较多的凸起,加热层进行加热,散热层将热量散出,从而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预热,提高炒制的效率,且在预热滚筒的转动下,茶叶下落更为分散,翻炒腔转动带动导热杆转动,导热杆和炒制板与茶叶接触,从而对茶叶进行炒制,导热杆利于茶叶的受热,当需要对翻炒组件进行维修时,将箱盖向上提起从而连带隔温驱动箱从炒制机本体内抽出,通过取下螺栓,可将隔温驱动箱从卡槽内取出,从而便于对预热滚筒和翻炒腔进行维护,避免影响茶叶的炒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驱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翻炒腔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炒腔自动翻炒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转轴带动翻炒腔进行全自动翻炒,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翻炒茶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炒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曲型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炒时,启动第三电机,使曲型片进行转动,提高对茶叶的搅拌效果,增加与茶叶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箱盖的内部插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支撑进料槽,通过卡块和挡板使进料槽便于安装,安装后一端与进料斗对应,便于对炒制机本体进行进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盖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口的数量为四个,防尘网避免杂物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口的内壁设置有风机,所述箱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的数量为一个,启动风机提高炒制机本体内部排气的效率,过滤网防止风机将茶叶吸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炒制机本体、箱盖、卡槽、隔温驱动箱、第一电机、第一转轴、预热滚筒、加热层、散热层、翻炒腔、导热杆、炒制板和螺栓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使用时将箱盖盖在炒制机本体的顶部,隔温驱动箱进入炒制机本体的内部,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预热滚筒进行转动,当茶叶进入时落在散热层上,散热层表面具有较多的凸起,加热层进行加热,散热层将热量散出,从而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预热,提高炒制的效率,且在预热滚筒的转动下,茶叶下落更为分散,翻炒腔转动带动导热杆转动,导热杆和炒制板与茶叶接触,从而对茶叶进行炒制,导热杆利于茶叶的受热,当需要对翻炒组件进行维修时,将箱盖向上提起从而连带隔温驱动箱从炒制机本体内抽出,通过取下螺栓,可将隔温驱动箱从卡槽内取出,从而便于对预热滚筒和翻炒腔进行维护,避免影响茶叶的炒制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三电机、曲型片、进料斗、卡块、挡板、支撑板、进料槽、排气口、防尘网、风机和过滤网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翻炒腔自动翻炒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转轴带动翻炒腔进行全自动翻炒,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翻炒茶叶,翻炒时,启动第三电机,使曲型片进行转动,提高对茶叶的搅拌效果,增加与茶叶的接触面积,支撑板支撑进料槽,通过卡块和挡板使进料槽便于安装,安装后一端与进料斗对应,便于对炒制机本体进行进料,排气口的数量为四个,防尘网避免杂物进入,风机的数量为一个,启动风机提高炒制机本体内部排气的效率,过滤网防止风机将茶叶吸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热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炒制机本体;2、箱盖;3、卡槽;4、隔温驱动箱;5、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7、预热滚筒;8、加热层;9、散热层;10、翻炒腔;11、导热杆;12、炒制板;13、螺栓;14、第二电机;15、第二转轴;16、第三电机;17、曲型片;18、进料斗;19、卡块;20、挡板;21、支撑板;22、进料槽;23、排气口;24、防尘网;25、风机;2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机本体1,炒制机本体1的顶部卡接有箱盖2,箱盖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卡槽3,卡槽3的内壁卡接有隔温驱动箱4,隔温驱动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滚筒7,预热滚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层8,加热层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层9,隔温驱动箱4的一侧设置有翻炒腔10,翻炒腔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杆11,导热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炒制板12,箱盖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3,使用时将箱盖2盖在炒制机本体1的顶部,隔温驱动箱4进入炒制机本体1的内部,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5驱动第一转轴6转动,从而预热滚筒7进行转动,当茶叶进入时落在散热层9上,散热层9表面具有较多的凸起,加热层8进行加热,散热层9将热量散出,从而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预热,提高炒制的效率,且在预热滚筒7的转动下,茶叶下落更为分散,翻炒腔10转动带动导热杆11转动,导热杆11和炒制板12与茶叶接触,从而对茶叶进行炒制,导热杆11利于茶叶的受热,当需要对翻炒组件进行维修时,将箱盖2向上提起从而连带隔温驱动箱4从炒制机本体1内抽出,通过取下螺栓13,可将隔温驱动箱4从卡槽3内取出,从而便于对预热滚筒7和翻炒腔10进行维护,避免影响茶叶的炒制效果,隔温驱动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5,第二转轴15的一端与翻炒腔10固定连接,翻炒腔10自动翻炒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4,使第二转轴15带动翻炒腔10进行全自动翻炒,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翻炒茶叶,翻炒腔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6,第三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曲型片17,翻炒时,启动第三电机16,使曲型片17进行转动,提高对茶叶的搅拌效果,增加与茶叶的接触面积,箱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8,箱盖2的内部插接有卡块19,卡块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0,挡板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槽22,支撑板21支撑进料槽22,通过卡块19和挡板20使进料槽22便于安装,安装后一端与进料斗18对应,便于对炒制机本体1进行进料,箱盖2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23,排气口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24,排气口23的数量为四个,防尘网24避免杂物进入,排气口23的内壁设置有风机25,箱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6,风机25的数量为一个,启动风机提高炒制机本体1内部排气的效率,过滤网26防止风机25将茶叶吸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炒制机本体1、箱盖2、卡槽3、隔温驱动箱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预热滚筒7、加热层8、散热层9、翻炒腔10、导热杆11、炒制板12和螺栓13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使用时将箱盖2盖在炒制机本体1的顶部,隔温驱动箱4进入炒制机本体1的内部,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5驱动第一转轴6转动,从而预热滚筒7进行转动,当茶叶进入时落在散热层9上,散热层9表面具有较多的凸起,加热层8进行加热,散热层9将热量散出,从而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预热,提高炒制的效率,且在预热滚筒7的转动下,茶叶下落更为分散,翻炒腔10转动带动导热杆11转动,导热杆11和炒制板12与茶叶接触,从而对茶叶进行炒制,导热杆11利于茶叶的受热,当需要对翻炒组件进行维修时,将箱盖2向上提起从而连带隔温驱动箱4从炒制机本体1内抽出,通过取下螺栓13,可将隔温驱动箱4从卡槽3内取出,从而便于对预热滚筒7和翻炒腔10进行维护,避免影响茶叶的炒制效果,通过第二电机14、第二转轴15、第三电机16、曲型片17、进料斗18、卡块19、挡板20、支撑板21、进料槽22、排气口23、防尘网24、风机25和过滤网26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翻炒腔10自动翻炒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4,使第二转轴15带动翻炒腔10进行全自动翻炒,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翻炒茶叶,翻炒时,启动第三电机16,使曲型片17进行转动,提高对茶叶的搅拌效果,增加与茶叶的接触面积,支撑板21支撑进料槽22,通过卡块19和挡板20使进料槽22便于安装,安装后一端与进料斗18对应,便于对炒制机本体1进行进料,排气口23的数量为四个,防尘网24避免杂物进入,风机25的数量为一个,启动风机提高炒制机本体1内部排气的效率,过滤网26防止风机25将茶叶吸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机本体(1)的顶部卡接有箱盖(2),所述箱盖(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卡槽(3),所述卡槽(3)的内壁卡接有隔温驱动箱(4),所述隔温驱动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滚筒(7),所述预热滚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层(8),所述加热层(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层(9),所述隔温驱动箱(4)的一侧设置有翻炒腔(10),所述翻炒腔(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杆(11),所述导热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炒制板(12),所述箱盖(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驱动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的一端与翻炒腔(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腔(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6),所述第三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曲型片(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8),所述箱盖(2)的内部插接有卡块(19),所述卡块(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0),所述挡板(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23),所述排气口(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23)的内壁设置有风机(25),所述箱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6)。
CN202320764610.3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Active CN219593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4610.3U CN219593575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4610.3U CN219593575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3575U true CN219593575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1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4610.3U Active CN219593575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3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5240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炒装置
CN113201394A (zh) 一种高品质油菜籽压榨精炼成油加工工艺
CN211482759U (zh) 一种可以均匀干燥茶叶的茶叶干燥机
CN219593575U (zh) 一种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
CN105341198A (zh) 人工炒茶机
CN218979797U (zh) 一种具有筛分功能的滚筒式炒药机
CN214629602U (zh) 一种茶叶的自动发酵装置
CN213549427U (zh) 一种茶叶烘焙提香一体机
CN108835142A (zh) 一种方便取料的油炸设备
CN211688952U (zh) 一种菜籽油原料自动炒料装置
CN212205442U (zh) 一种基于明日叶茶生产用低温烘烤装置
CN1117833A (zh) 全自动咖啡制造器
CN220422996U (zh) 快速均匀加热的茶叶炒青机
CN217884978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自动炒干装置
CN219844868U (zh) 一种滚筒式茶叶杀青装置
CN212842478U (zh) 一种食品烘干加工机械
CN219515168U (zh) 一种多段连续式茶叶烘焙机
CN214172847U (zh) 一种豆皮生产加工用烘干装置
CN114831191B (zh) 一种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及茶叶加工工艺方法
CN220235904U (zh) 一种自动焙茶设备
CN218390789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立式电烤炉
CN219208145U (zh) 一种均匀翻炒的滚筒式中药饮品炒制机
CN220343504U (zh) 一种收集水汽的茶叶翻炒机
CN220224234U (zh) 一种节能钢材加工热处理生成装置
CN216384959U (zh) 一种粉丝快速风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